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198
颗粒名称: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
分类号: D630.1
页数: 2
页码: 88-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概况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人员服务 管理工作

内容

【概况】
  2008年7月,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综合性协调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职责为制订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掌握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信息,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经验;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基层组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对全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考核和表彰奖励。同时,在市政府办公室增设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指导督查科、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宣传教育科两个科。各乡镇、街道也相继成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综治办增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办公室牌子,确定一名综治办副主任为专职副主任,落实1名专职民警和若干个工作人员为办公室成员。在外来务工人员做证人数500人以上的村(社区)建立工作站125个,按照外来务工人员做证人数500∶1的要求配备综管员870人。
  【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
  2009年,全市共有做证登记的外来务工人员468306人。,全市外来务工人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员来源广泛,分布相对集中。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44个民族,其中,尤以安徽、贵州、四川、湖南、河南、湖北等地居多。分布主要集中在6个街道和泗门、陆埠、马渚等工商业较为发达的乡镇,有60个行政村(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超过户籍人口。二是年龄结构较轻,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偏低。30周岁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约占总数的5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总数的9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约占1.8%。技能结构单一,大多缺少专业技能。三是从业领域广泛,就业层次较低。四是居住以租房为主,且长期居住人数逐年增加。
  【公共服务】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落实外来务工人员职业介绍补贴政策,严厉打击坑骗外来务工人员的违法职业中介行为。设立外来务工人员网上视频招聘室。全年举办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4期,7253人进场应聘,2918人达成意向或成功就业。启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稳定、有序地流动。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扩面工作,7.64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参保。开展“春雨”、“春风”等用工监察和工资清欠行动,帮助17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追回拖欠工资100余万元。受理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案件211件。健全劳动关系调处应急反应机制,扩大欠薪应急周转金规模和欠薪保证金覆盖面,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权利。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全部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全市共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32094人,其中公办学校就读21056人,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65.6%,其余分别在15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继续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免收借读费和课本作业本费,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I子女学校办学条件的通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规范化建设,平安校园达标率达100%。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流动书库”,筹资90万元购置5万套图书,并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捐赠电脑等设备。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设立外来人员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外来务工人员可享受3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疾病防控、外来孕产妇保健及其子女免疫接种工作。建立平价产科病房,设立分娩优惠政策,631例外来孕产妇享受平价分娩政策,6091例享受不同程度的限额收费或减免,刚满周岁的外来儿童五苗覆盖率达到93.18%。加强计划生育服务。开展“关怀关爱年”活动,发放免费四项手术服务卡、分娩救助卡,施行免费四项手术3706人次,报销手术费用9.835万元;分娩救助261例,兑现救助金6.44万元;施行一年两次的免费孕环检和妇女病检查105941人次,镇村两级邀请生殖健康专家为流动人口上课200余次,受众达1万余人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及计生知识的宣传,印发宣传资料40余万份。保障文化权益。启动“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利用新市民教育培训中心、民工学校等阵地,深入开展法律法规、文明礼仪、交通安全等知识的培训和在岗职业技能培训、“忠诚与诚信”培训,培训达10万余人次,其中7800名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务工岗位培训,3800余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将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创建共享工程”,发放“阳光文化共享卡”25533张,培育文化共享工程示范企业37家。提高政治待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专项行动,组建工会194个,新增会员5万余人;建立流动党支部4个,团支部15个,流动妇女之家48个。现有全国优秀农民工1人,省级优秀农民工3人,宁波市优秀外来务工人员10人;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1人。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成就奖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申请专利的外来务工人员根据政策给予补助。全市科创中心有10家企业入驻,其中5家企业由外来科技人员创办。
  【基础管理】
  加强出租房屋服务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方法,强化村(社区)、企业、出租房业主的主体责任,坚持“以房管人”,加大出租房屋服务与管理力度。各乡镇、街道积极推进消防平安村建设,开展出租房屋消防安全大排查,切实消除出租房屋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年出租房屋信息登记率97.5%,人户一致率87.5%,出租房屋综合责任保证书签订率100%。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制定出台《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意见(试行)》,持“临时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可享受包括就业指导、公共卫生、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开展机构队伍标准化建设。实行综管员持证上岗和“三定”(定人、定岗、定责)、“四统一”(综管员由乡镇外管办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政府各职能部门统一使用)的工作制度,推行综管员“小挎包、大服务”的工作模式。定期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基础信息大排查,并延伸暂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成21个授权的村级信息共享平台。
  【创新工作】
  深入开展新老余姚人“互融共建”主题活动。2008年,全市以“互融共建”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营造新老居民共促相互融合、共建和谐家园的良好氛围。2009年,主题活动被纳入全市重大节庆项目体系,相继开展“互融共建、时艰共克”五十佳评选表彰活动、新余姚人游余姚活动、新老余姚人征文书画比赛,设立新余姚人人文课堂,成立互融共建文化联谊会,举办姚江明月情颁奖晚会、新余姚人运动会、新老余姚人科普知识电视大奖赛、新老余姚人互融共建论坛、图片巡回展等活动。并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和谐力”为重点,在全市188个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试点工作的通知》,于10月至12月在泗门镇开展积分落户试点工作,在泗门镇创业、就业,并持有暂住证(临时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符合暂住年限、社会保险等基本条件和技术创新、职业资格等积分条件的,均可申请落户。积分总分为160分,不低于80分的即可委托用人单位申请落户。经审核,1人符合条件,准予落户。
  【人物风采】
  王辉,男,中共党员,安徽安庆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社区建设研究会会员。现任泗门镇小路下村办公室主任。他撰写的《新宁波人的社区参与》荣获“民政部2009年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
  (施海霞)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施海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