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概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165
颗粒名称: 余姚概貌
分类号: Z525.53
页数: 5
页码: 2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余姚概貌、历史渊源、自然概况、行政区划、年度气候特点、主要气象要素概况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余姚概貌

内容

历史渊源
  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原始人类居住在余姚境内。余姚历史见于文献记载则从虞舜开始,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
  余姚之名由来大致有四:一、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见《元和郡县图志》、《史记正义》等);二、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以奉禹祀,姚乃其属邑,故云余姚(见明万历《绍兴府志》、《余姚县志》等);三、考余姚帝舜所生之地,故其江曰姚江,南有句余山,合山水之名为余姚(见康熙《新修余姚县志》,乾隆《余姚县志》,黄宗羲《四明山I志》、《孟子师说・舜生诸冯章》等);四、“余姚”为古越语(见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余”即“盐”,越人谓盐曰余(见《越绝书》),又临姚江,故称余姚。
  余姚春秋时期属越国,战国时期为楚国辖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置县,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入句章县,属越州。唐武德四年(621),析句章复余姚而置姚州,属越州总管。武德七年,废姚州复余姚县,仍属越州。元贞元年(1295),升余姚县为余姚州,属绍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余姚县,属绍兴府。清宣统三年(1911)公历11月8日,余姚“光复”。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次月归属宁波专区(1970年改宁波地区,1983年改宁波市)。1985年7月16日,撤余姚县改余姚市(县级)。1995年,国务院宣布余姚升格为二类市。
  余姚城素为县治所在,为浙东古县城之一。古县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北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南城筑于明嘉靖年间。时至今日,城区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网水系仍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并与成片的民居构成较完整的古城区风貌。
  (余姚年鉴)
  自然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南枕四明山,西北濒杭州湾。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9°39′~30°21′,东经120°52′~121°25′之间。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与奉化市、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并与海盐县隔杭州湾相望。东西极距58.5千米,南北极距79千米,区域总面积1526.86平方千米。
  全境属浙东盆地山区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多样,呈丘陵、平原、涂滩三级台阶朝杭州湾展开,山地丘陵、平原(含海涂)、水域(含海域)面积比为53∶29∶18,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称。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系四明山主脉,呈南北走向。低山丘陵面积占全境面积的53%,500米以下丘陵占丘陵总面积的78.8%,500米以上丘陵占丘陵总面积的21.2%。其中大岚镇丁家畈一带,山顶平台发育,海拔500~700米,平台边缘羊额岭、高地岭地势陡峻险要。主要山峰有大俞山、大岚山、东岗山、华盖山、大湾岗、大隐山、化安山、乌丹山、胜归山、丰山等,最高峰为四明山镇的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亦是宁波市最高峰。中部和北部为平原地貌,为宁绍平原中心区,面积占市境陆域的29%,自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主要有姚江平原、山区谷口平原、杭州湾平原。其中姚江平原处于四明山丘陵北麓和大古塘以南地区,海拔自马渚一带的4米左右到东部丈亭一带的1~2米之间,平原上河道纵横,灌排便利;山区谷口平原在南部四明山低山丘陵谷口,由河流、溪流挟带泥沙堆积而成,主要有三溪口、南庙、车厩、梁弄等平原;杭州湾平原分布在大古塘以北,是人工围垦的滨海平原,海拔约4米。水域占市境的18%,南部多大中型水库,中部贯穿姚江形成江湖水系,北部濒海,海岸线长23千米。
  全市土地总面积133680.07公顷,其中耕地39426.69公顷,占总面积29.4%;林地52306.69公顷,占总面积的39.1%。土壤类型多样,北部平原是盐土、潮土,中部水网平原多水稻土,南部丘陵山地为红壤、黄壤等土质。
  境内水资源丰富,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3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总量1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90立方米。河流分属姚江、奉化江和曹娥江三大水系。其中姚江为主要河流水系,河道曲折,全境通航,平均宽度100~150米,最宽处250米。姚江发源于大岚镇夏家岭村米岗山,在大隐镇城山渡出境,过姚江大闸,在宁波市区三江口与奉化江交汇经甬江注入东海,全长106千米,境内流长54千米,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流域面积2440平方千米,年正常蓄水量约2468万立方米。奉化江水系地处东南部,由北溪、晓鹿溪注入,境内流域面积178.39平方千米。曹娥江水系地处西南部,由黑龙湾、深坑等溪流注入,境内流域面积88.74平方千米,主要溪流18条。山区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31000千瓦,已开发26585千瓦。湖塘水库众多,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现有水库总正常蓄水量1.5亿立方米,集雨面积335平方千米。大中型水库有四明湖水库、陆埠水库、梁辉水库等。其中四明湖水库为省内较大人工水库之一,库容为1.24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品种呈多样性。其中森林资源面积超60666.6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54.4%,有林地52306.1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林木总蓄积量71余万立方米。动物资源种类繁多,野生哺乳动物主要有野猪、鸡狼、短耳兔、黄鼬、香狐狸等;爬行动物有山乌龟、各种蛇类等;两栖动物有石鸡(蟆)等;鸟类有杜鹃、猫头鹰、雉鸡等十余种;昆虫有蝉、各式蝴蝶品种20余类。水产资源有淡水鱼类58种;甲壳类主要有青蟹、甲鱼等;海水渔业资源有黄泥螺、黄蛤、沙蟹、梭子蟹、鲳鱼、海鳗、鲚鱼等20余种。
  矿产资源较为稀少,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矿产有萤石、高岭土、花岗石等。其中萤石又称氟石,为主要矿产,多分布在大隐芝林、陆埠洪山,储藏量约164万吨;高岭土主要分布在大岚镇柿林村北部,呈肉红、浅绿和灰色;花岗石多分布在梁弄让贤和四明山。还有铜、铅、锌、锰等少量金属矿产。
  (余姚年鉴)
  行政区划
  唐时,余姚县设十五乡,历宋、元、明无大变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全县划为四十五乡。民国17年(1928)推行村里制,全县划为7区、512村、50里。民国19年,改村里为乡镇。全县设乡163、镇28,7区如故。民国23年,推行保甲制,至民国29年整编结束。全县设8区、55乡、12镇。
  新中国成立后,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区、乡(镇)和行政村。至1950年4月,全县先后建12区、134乡、11镇、826行政村。1954年10月,余姚、慈溪两县调整县界,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南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全县设12区、120乡、5镇。1958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推行政社合一,全县建立13个公社及122个管理区。1961年9月,恢复区建制,改管理区为公社,全县重新划为10区、1镇、77个公社。1979年9月,余姚、慈溪两县再次调整县界,龙南区及所属8公社划归慈溪县辖,泗门区及所属10公社划归余姚县辖。1985年7月,余姚撤县建市,全市设9区、63乡、8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市划为19镇、3乡。2001年9月,撤销余姚镇、梁辉镇、肖东镇建制,设城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街道(2006年6月改名凤山、阳明、梨洲、兰江街道)。2003年5月,撤销朗霞镇、低塘镇建制,设朗霞街道和低塘街道。
  截至2009年12月,全市有凤山、阳明、兰江、梨洲、低塘、朗霞等6个街道,黄家埠、临山、小曹娥、泗门、马渚、牟山、丈亭、三七市、河姆渡、梁弄、陆埠、大隐、大岚、四明山等14个镇,鹿亭1个乡,共有35个社区、265个行政村。
  (余姚年鉴)2009年气候
  【年度气候特点】
  2009年度气候比较复杂,多灾害性天气,灾害损失较严重。主要气候特点有:气温偏高,但冬季偏低,雨量偏多,雨日与日照时数则都偏少;冬季强冷空气(寒潮)活动频繁,多阶段性寒冷和持续冰冻天气;春、夏、秋季各有一次长连阴雨过程,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榨菜、棉花、水稻影响严重;多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梅雨形势不典型;夏季高温明显,高温天数较常年偏多:虽然只有1个台风外围影响,但造成较大损失。
  【主要气象要素概况】
  气温 年平均气温17.7℃,比常年偏高1.2℃,其中除1月、11月、12月比常年偏低外,其余月份均比常年偏高。年极端最低气温-6.5℃,出现在1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40.6℃,出现在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10℃初日(入春)出现在3月15日,比常年提早15天;终日(入冬)出现在11月13日,比常年提前9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22℃初日(入夏)出现在5月29日,比常年提早18天;终日(入秋)在10月3日,比常年推迟14天。
  雨量 年总雨量1504.9毫米,比常年多79.8毫米,降水日数148天,比常年少12天。其中1月、3~6月、9~10月雨量比常年偏少,其余月份比常年偏多。2月、11月降水量分别为176.7毫米、255.9毫米,超过历史同期最大值(1973年2月171.0毫米、1981年11月213.2毫米)。
  日照 年总日照时数1765.9小时,比常年偏少193.4小时,其中只有4~6月、10月比常年偏多,其余月份都偏少。
  其他 上年度初霜日2008年11月20日,终霜日2009年4月2日,本年度初霜日12月2口;上年度结冰初日2008年11月20日、终日2009年1月28日,本年度结冰初日11月18日;2009年度雷暴初日2月15日,终日11月9日,雷暴日共33天。
  【主要气象灾害】
  台风 全年只受到台风“莫拉克”的外围影响,但影响比较严重。8月6~11日全市过程面雨量162.2毫米,山区达140~350毫米,最大四明山庄站352.5毫米。全市过程最大风力平原和沿海6~8级,南部山区7~9级,其中最大华山站9级(23.9米/秒)。本次过程,全市共有18个乡镇65个村出现灾情,其中山区受灾较重。全市受灾人口8913人,倒塌房屋54间,转移人口2095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67公顷;有部分交通线路中断,40多处不同程度的塌方和路面冲毁,堤防、溪道、灌溉设施等水利设施受损,部分供电线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5408万元。
  寒潮(强冷空气) 1月份出现一次寒潮过程,22~24日48小时过程降温10.4℃,过程最低气温-6.5℃,过程最大风力普遍6级,个别站达到7级。2月份出现一次强冷空气过程,13~15日48小时过程降温11.9℃,但最低气温大于5℃,没有达到寒潮标准。10月末至11月初和11月12~13日各有一次强冷空气影响,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分别达10.6℃(48小时)和8.3℃(24小时),过程最低气温分别达5.3℃和5.8℃,而山区最低气温逼近零下2℃(11月3日),出现结冰天气。
  高温 全年共出现31天≥35.0℃的高温天气,其中≥37.0℃的高温炎热天气有15天。持续高温时段有:6月20~22日,7月8~21日,8月18~23日;其间7月19日和20日最高气温分别达到40.2℃和40.6℃(年最高值)。
  强对流 2月24日20时左右(大岚镇和四明山镇)、20时20~25分(鹿亭乡和大隐镇)、23时30分左右(梁弄镇),在上述乡镇部分村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和冰雹,最大风力8级,冰雹最大直径2~3厘米,致使部分蔬菜、花卉叶片受损,个别瓦片破裂,所幸时间较短,无明显灾情出现。
  6月5日18时15分左右,突受罕见的雷雨大风、冰雹和短时暴雨强对流天气袭击。全市约15个乡镇(街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时暴雨和冰雹。冰雹持续时间一般为5~10分钟,长的达到10~20分钟,大部分冰雹大小约如黄豆,个别农民反映最大冰雹约有桂圆大小,而且降雹密集,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灾害。据初步统计,全市农作物成灾约6670公顷,主要造成葡萄、蜜梨、杨梅、水稻、棉花、黄瓜、西瓜、藕、玉米等农作物的受灾,部分大棚设施、林木、毛竹、房屋瓦片、简易房、畜牧业、渔业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余万元。
  7月30日下午出现雷雨大风和短时暴雨,测站雨量61.5毫米,最大青龙山站达70.9毫米,全市有9个自动气象站极大风速达到或超过8级,呈北大南小的现象;其中青港站达10级(25.5米/秒)。雷雨大风使北部黄家埠等乡镇出现棉花、毛豆大面积倒伏和棉铃脱落现象,另有部分大棚设施受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8月2日下午和8月27日夜里出现强雷暴,并有短时暴雨,12小时雨量分别达44.9毫米(最大沈湾站77.3毫米)和29.8毫米(最大丁家畈站36.8毫米)。同时这两次强雷暴天气还造成一定的雷电灾害,如部分地区短时间停电,部分城镇有家用电器损坏,个别小灵通基站损坏等。
  11月9日傍晚出现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和强雷电,全市普遍雨量中到大,最大芝山站达58.4毫米;姚西北有5个站极大风速达到8级,另有3站达到7级。其中16时36分左右,小曹娥镇佳力加油站遭雷电波侵入,击坏打印机1台、传真机1台、地磅感应器4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万元。
  梅雨 6月9日入梅,比常年偏早;7月8日出梅,接近常年;整个梅汛期梅雨形势极不典型,也未连续阴雨出现。本站梅雨量仅104.4毫米;全市平均133.9毫米,只有常年的55.8%;其中城区和以北地区75~105毫米,城区以南地区130~200毫米,最大青龙山站(河姆渡镇)202.6毫米。由于梅雨偏少,水库蓄水不足,加上出梅后的高温晴热天气,使姚北地区出现旱情,部分乡镇用水紧张。
  连阴雨 从2月15日开始至3月6日,出现连阴雨天气,连阴雨时间长达20天,累积雨量达204.3毫米,期间日照时数仅23.7小时。从7月22日开始至8月15日,持续阵雨或雷雨天气,期间还受到台风“莫拉克”影响,累计雨量达338.5毫米,山区雨量高达600~800毫米,同时日照严重偏少。从11月8日开始至20日,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出现连续阴雨天气(14日、18日有短暂雨止),而且雨量异常偏多,达247.4毫米,突破历史同期最大值。其中10日、16日出现两天暴雨日,日雨量分别达68.3毫米、76.3毫米,而最大文山站、青龙山站分别达80.8毫米、104.4毫米。
  大雾 全年共有大雾日9天,其中11月就有6天。11月9日、23日、25~28日连续出现大范围浓雾天气,最小能见度大都在100米左右,其中9日和26日最小能见度仅70米和80米。
  降雪 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12月27日11时许至17时许出现降雪天气,平原积雪深度1~3厘米,山区6~7厘米。
  【气象现代化建设】
  全局已建成一个标准气象观测场,并配备由芬兰维萨拉公司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的24个间距约10千米的中尺度自动气象观测站,同时投入业务应用的还有:静止卫星云图接收系统、PCVSAT系统地面接收站、气象局域网、可视预报会商系统(与省市气象台的视频会商)、“96121”气象自动答询电话系统、气象影视制作系统、资料收集处理平台、预报服务平台、灾害应急预警平台(初期)和气象为农服务平台,还配备人工增雨设备,干旱季节经常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注:本文采用的常年气象资料,年代平均值:1971~2000年,极值:1961~2008年)
  (陈俊)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