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个私民营和港澳台商、外资工业企业的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1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个私民营和港澳台商、外资工业企业的兴起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5
页码: 201-2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姚江个私民营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情况。
关键词: 工业经济 经济建设 余姚市

内容

一、个私民营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余姚近现代工业出现比较早,清末民初,手工业作坊已遍布城乡,已有食品、碾米、织席、棉织、冶炼等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对手工业采取扶持政策,工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1956年,国家对个私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以后至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流域内基本没有个私工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国家逐步放宽对私人办厂的限制,允许经济领域少数部门的机械零部件和配件生产向个私企业开放,允许家庭作坊雇佣1~2名学徒或工人,个体和联户工业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1984年,余姚市工商登记的个体工业已达到1456户,从业人员10056人,工业总产值1538万元,主要行业涉及塑料制品、小五金、机械零部件、冲件、废塑料加工等。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重视个体工商企业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1987年6月5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发展联户和家庭工业若干规定的意见》文件,认为联户和家庭工业已成为全市乡镇工业的一个重要层次,提出发展工业经济“四个轮子”(国有、城镇集体、乡村、个体4种所有制性质的工业企业)一起转的思路,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条件,主动为联户、家庭工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并把发展家庭和联户工业的任务列入乡镇工办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内容之一。文件还大胆突破对个私工业雇工上的人数限制,认为“对于某些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雇工人数超过这个限度(三五个学徒)的私人企业也应当允许存在”。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余姚市的个私、联户工业获得较快的发展,1990年全市个体及联户工业达到5728户,工业产值达到35494万元。
  但是,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不少干部对发展个私经济的政策有疑虑,担心支持错了犯错误、受批判,因此采取消极观望的态度。个私工业在审批土地、银行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和歧视,没有能够享受乡镇企业同等的待遇,在前进的道路上步履艰难。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从理论上澄清了个私经济姓“社”姓“资”的问题,提出“个私经济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个补充”。经过学习,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一个快速发展私营经济的浪潮很快在姚江流域出现。1993年初和1994年初,中共余姚市委接连发出《关于鼓励和支持城乡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鼓励支持农民、工人、机关干部下海创办个私企业,主要措施有:
  (1)放开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凡是国家放开的行业和商品,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内都允许经营、生产。
  (2)支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也可以与国有、集体企业联营,允许承包和租赁、兼并、购买小型国有、集体企业,允许进入市和乡镇工业园区兴办企业,享受集体企业同等优惠待遇。
  (3)鼓励和支持个人、私营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开展“三来一补”业务,并与集体企业一样享受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允许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通过委托代理开展外贸业务和到境外经商办企业。
  (4)放宽税收政策,给予集体企业一样的减免税优惠待遇。在土地征用、银行贷款、供电供水方面给予集体企业同等待遇。
  (5)政治上给予集体企业同等待遇。
  党的十四大以后宽松的经济环境,使个私工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1995年,余姚市个私和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4233家,年销售收入120.94亿元,上交国家税金6.05亿元,拥有职工人数160254人。
  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个私经济又作出新的评价,“以个私经济为主要内容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个私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宪法中正式确定下来,标志着个私经济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保护。从1998年开始,余姚市把发展个私工业作为全市工业的主要工作来抓,通过引导,初步形成了多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目前已有水暖器材、汽车配件、打火机、剃须刀、制笔、电动工具等35个较大规模的区域块状经济。至2000年底,余姚全市个私和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5055家,年销售收入338.52亿元,上交国家税金18.28亿元,拥有职工人数164087人,在县域经济中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主力军。表5-4为姚江流域2000年销售500万元及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一览表。
  二、港澳台商和外商工业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余姚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出现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5年1月,余姚县锻压工具厂、中国银行宁波国际投资信托咨询公司和日本文化精工株式会社三方投资成立长城精工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80万元人民币,其中中方75%(锻压工具厂50%,宁波国际投资信托咨询公司25%)、日方25%,专业生产多种双色涂脂钢圈尺,合资期限10年。长城精工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第二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引进的外资虽然仅5万美元,但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引起工业先进国家的注意,取得了初步效果。1985年10月,国家外贸部门批准的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长江皮革有限公司在余姚落户,它由余姚县乡镇工业总公司、中国银行宁波信托投资公司和香港澳斯机械有限公司三方合资经营,总投资额458.98万元,中方75%(其中乡镇工业总公司50%,中国银行宁波信托投资总公司25%)、港方25%,生产再生皮革,第二年建成投产。1990年5月,余姚通用机器厂空调车间与香港捷丰公司合资组建余姚捷丰空调有限公司,这是余姚市国有企业与港商合资兴办的首家工业企业。经几年的发展,“外资项目”已进入余姚工业各种所有制性质的经济领域,1990年底,余姚市有中外合资(包括港、澳、台)企业22家,总投资2756万美元,注册资本1996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38万美元。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家外经贸部逐级下放了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至2000年底,总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及以下的项目由省及副省级城市的外贸部门审批,2000万美元及以下的项目可由县(市区)外贸部门审批。
  1993年6月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印发关于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对来余姚的外商投资企业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外,另给予5条优惠政策,在土地价格、相关费税减免、银行贷款以及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比市内企业(包括国家、集体、民营性质的工业企业)较多的优惠,并把吸引外资的工作列为对乡(镇)政府、各主管局考核的内容之一,从而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股向外招商、引商的热潮。余姚市工商部门统计,1995年底,余姚市的“三资”工业企业达到141家,其中合资企业101家、合作企业3家、独资企业37家,总投资2.84亿美元,注册资本1.65亿美元。
  1995年以后,一方面,随着乡镇工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和国有、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开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在经营上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许多企业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海外、境外企业的合资、合作。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余姚市的交通、通信、水、电、卫、市政基础设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市经济开发区、远东工业城、浙东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小区相继建立,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潜力,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到余姚投资的海外、境外工业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投资来源扩展,从初期的华侨和境外华人中的少数人、少数地区的投资,发展到现在的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和外商投资。二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初期的几十万美元,发展到现在的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投资。至2000年底,总投资在500万美元及以上的企业有33家,其中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企业有15家。三是投资质量逐步提高,外资投向从初期的传统型产业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基础性产业、科技型企业和富有竞争的产品生产企业。至2000年底,余姚市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海外、境外投资企业312家,其中合资企业206家、合作企业22家、外资独资企业84家,总投资21.76亿美,注册资本3.01亿美元。
  外商工业企业进入余姚,不但带来了国外现代工业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国际通用惯例,提升了市内工业企业的技术管理档次,而且促进了余姚市的对外贸易,带动余姚的企业家走出国门,创办境外企业。海关部门统计,2000年,余姚市全社会出口交货值累计达88.6亿元人民币,比1990年增长25.2倍。出口的商品品种从1978年的几十个品种增加到2000年的13大类552个品种。机电产品的出口占出口额的75%,取代了改革开放初期以农副产品为大宗出口产品的旧格局。至2000年底止,余姚市已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创办海外、境外企业7家,出境劳务人员累计达到464人,使改革开放从20世纪80年代的单向流动发展成为现在的双向互动。
  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的海外、境外投资工业企业的情况总体上与余姚市相同,具体实绩见表5-5。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