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旱 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姚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06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水旱 灾害
分类号: P429
页数: 17
页码: 36-52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
关键词: 气象灾害 余姚市

内容

姚江流域处于东南沿海。“东南地卑,万流所湊,涛湖泛决,触地成川”。复杂的地形以及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使这块7000年前就有人类生存繁衍的土地也饱受着干旱、暴雨、涝洪、飓风的袭扰。
  旱灾大多发生在夏季、秋季,主要在南部山区、山麓地带和地势相对较高的北部沿海。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春夏之交的6月至7月的梅雨季节和夏、秋时节的7月至10月的台风季节。受飓风影响最大的是北部沿海地区。除台风暴潮侵袭外,这一带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龙卷风常有发生。
  第一节 旱灾
  晋
  咸康元年至三年(335~337年)旱,余姚特甚。米斗直五百,人有相鬻者。
  南朝
  宋 大明七年(463年)大旱。*
  唐
  开成四年(839年)旱。
  大中六年(852年)旱魃为灾。*
  宋
  熙宁八年(1075年)旱。
  绍兴十年(1140年)旱,饥。斗米千钱。人食草木。*
  ①本章带有“*”号的条目为慈溪市资料。
  乾道二年(1166年)夏旱无麦。*
  乾道六年(1170年)大旱。*
  乾道七年(1171年)大旱。
  淳熙元年(1174年)大旱。
  淳熙七年(1180年)旱,饥。
  淳熙九年(1182年)旱,饥。*
  嘉熙元年(1237年)夏盖湖若岁大旱。
  嘉熙四年(1240年)旱,饥。
  元
  大德六年(1302年)五月不雨至六月,大旱。
  大德十一年(1307年)大旱,饥疫。
  泰定元年(1324年)二月旱,饥。*
  至元二年(1336年)三月乙丑不雨至八月,大饥。*
  至正十二年(1352年)自四月不雨至七月,大旱。
  至正十三年(1353年)大旱。*
  明
  洪武八年(1375年)至九年夏,皂李湖大旱。
  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至七月亢旱无雨。*
  正统十年(1445年)三月始久旱,民遭大疫,人绝迹往来。*
  天顺二年(1458年)旱,荐饥。
  天顺三年(1459年)旱,荐饥。
  天顺五年(1461年)夏旱,蝗。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秋大旱。
  弘治元年(1488年)连年旱,大饥荒。*
  弘治二年(1489年)旱,大饥荒。*
  弘治三年(1490年)旱,大饥荒。*
  弘治四年(1491年)旱,大饥荒。*
  弘治七年(1494年)七月至十二月不雨,大旱。
  弘治十四年(1501年)秋旱,蝗,大饥。
  弘治十六年(1503年)九月旱灾,人民艰食。*
  正德三年(1508年)夏旱,大饥。
  正德六年(1511年)大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夏旱,饥。
  正德十五年(1520年)夏大旱,饥。
  嘉靖二年(1523年)夏旱,饥。
  嘉靖四年(1525年)夏旱,疫。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秋大旱,米价踊贵。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夏大旱。
  万历十七年(1589年)大旱。
  天启元年(1621年)六、七月亢旱。*
  崇祯九年(1636年)大旱。*
  崇祯十三年(1640年)大旱。*
  崇祯十五年(1642年)大旱,饥。*
  崇祯十六年(1643年)旱,饥。*
  崇祯十七年(1644年)旱。
  清
  顺治元年(1644年)旱,饥。*
  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至七月大旱。*
  顺治十一年(1654年)夏大旱,河底开裂。*
  顺治十二年(1655年)夏大旱。*
  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旱,饥。
  康熙元年(1662年)夏大旱。*
  康熙六年(1667年)四月大旱,饥。*
  康熙十年(1671年)夏大旱。*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至十一月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大旱。*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春、夏亢旱。*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大旱自去秋不雨至是年五月始降。早禾俱萎,晚禾薄收。*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十日始放晴。亢旱六十日。*
  雍正元年(1723年)秋大旱,荒。*
  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旱。五月不雨至八月。大饥。奉旨赈恤。
  嘉庆七年(1802年)大旱。
  嘉庆十年(1805年)大旱。
  嘉庆十五年(1810年)大旱,咸潮入稻田,禾稻立枯。*
  嘉庆十九年(1814年)旱,大饥。*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大旱,五十天不雨。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旱,咸潮达通明堰。
  道光八年(1828年)秋大旱。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夏大旱。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大旱。
  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不雨至十一月,旱。
  同治十一年(1872年)夏大旱。
  同治十三年(1874年)秋、冬旱。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旱。
  民国
  民国7年(1918年)夏、秋久旱。咸潮沿姚江内灌,至冬始退。
  民国16年(1927年)7月初至9月底,三个月不雨。晚稻无收,其他杂粮植物亦多被晒。有饿死者。灾情极其严重。*
  民国23年(1934年)6月至8月连月高温亢旱。棉禾歉收。咸潮达通明堰。西上河地区15万亩田禾,每亩只收20~50斤。
  上虞4月至6月久旱不雨、河水干涸。沥海所至崧厦、百官水路交通中断。受害农田27.7万亩。
  民国34年(1945年)旱,受灾达七成。*
  民国37年(1948年)初秋旱。井水干涸。稻田龟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余姚5月10日至6月16日,干旱36天。受旱农田10.97万亩。
  慈溪5月少雨,7月、8月连旱49天,部分稻田断水成灾。
  1953年余姚4月15日至5月29日,旱46天。5月27日咸潮上溯到姜家渡。受旱农田3.56万亩。7月1日至8月25日又旱55天。受旱54.6万亩,成灾22.1万亩,粮棉减产。
  慈溪4月谷雨前后连续干旱42天;6月30日至8月28日又连旱59天,受旱面积29.5万亩,棉花受影响。
  1957年余姚5月、7月、8月三次受旱,分别为24天、43天和41天;受
  旱农田分别为6.37万、21万和8.92万亩。年内咸潮分别于6月19日上溯至丈亭,8月3日上溯至余姚城武胜门,9月15日上溯至车厩。
  1958年余姚5月23日不雨至8月30日,干旱100天。咸潮上溯至通明。城北部东江、中江、西江筑坝阻咸。余姚西上河和东上河地区均由上虞丁家坝引曹娥江水灌溉。受旱面积达44.95万亩,粮食减产。
  慈溪6月24日至8月15日连续干旱53天,大小河流干涸,受旱60万亩。粮食生产受损。
  1961年余姚6月14日至9月6日,干旱83天。因姚江大闸建成阻咸,姚江见底。受旱农田25.03万亩,粮食减产。
  慈溪6月15日至8月23日连续干旱70天,受旱34.72万亩,粮食减产。
  1962年11月27日至1963年5月9日余姚163天无雨。冬、春旱。受旱农田1.44万亩。
  慈溪11月27日至次年4月17日冬、春旱142天,受旱水田5.04万亩。
  1963年7月5日至9月11日余姚干旱67天。姚江见底。受旱农田9.21万亩。
  慈溪7月5日至9月6日连续干旱62天,受旱水田3.75万亩。河流干涸可行人。
  1967年余姚5月21日开始干旱,共达100余天,为百年未见的大旱。姚江见底。居民吃水困难。受旱农田达50.4万亩。粮食严重减产。
  慈溪7月11日至10月31日连续干旱112天,受旱61.8万亩。晚稻大多无收。饮用水困难,沿海尤甚。
  1971年余姚6月24日至9月15日无雨。干旱84天。24.1万亩农田受旱成灾,粮食严重减产。
  慈溪春旱44天。14万亩棉花受灾。伏旱72天,受旱58.7万亩,其中水田13.8万亩,粮食减产。
  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3日,余姚66天降水量1.8毫米。冬旱。
  第二节 洪涝灾
  晋
  大兴四年(321年)七月,大雨。饥。
  唐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大水。
  太和四年(830年)大水害稼。
  太和五年(831年)大水害稼。
  宋
  明道二年(1033年)八月,大水漂没民舍。
  景祐四年(1037年)八月,大水。
  元符二年(1099年)十月朔,江河水溢,高丈余,有声。数日乃止。
  绍兴元年(1131年)十月乙酉大水。*
  绍兴十八年(1148年)八月大水害稼。
  隆兴元年(1163年)八月大风大水。饥。
  乾道元年(1165年)正月至四月霪雨。大疫。
  乾道八年(1172年)五月大风雨,漂没民居、损稼禾。
  淳熙五年(1178年)秋大水,飓风驾海潮害稼。*
  淳熙八年(1181年)五月,大水漂没民居,田稼尽腐。大饥。
  淳熙十一年(1184年)七月壬辰,风雨,山水暴出浸民市。*
  绍熙四年(1193年)四月霖雨至于五月。坏圩田,害蚕、麦、蔬、稑。大饥。
  嘉定二年(1209年)夏,大水坏田庐、害稼穑。
  嘉定四年(1211年)七月辛酉,大水圮田庐,人多溺死。*
  嘉定九年(1216年)大水。
  淳祐二年(1242年)大水。
  咸淳八年(1272年)八月大水。
  元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秋,大水伤人民坏庐舍。*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大水。*
  至大三年(1310年)三月,大雨水害稼。
  明
  天顺四年(1460年)四月、五月,阴雨连绵,江河泛溢,麦禾俱伤。*
  成化九年(1473年)水溢坏田庐。
  成化十七年(1481年)大水。饥。
  成化十八年(1482年)大水。饥。
  成化十九年(1483年)大水。饥。
  弘治十一年(1498年)大风雨。水涌高三、四尺。灾、饥。
  正德五年(1510年)大水。饥。
  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十九日,大水。天将曙,海溢堤决,漂没庐舍人畜。大饥。
  嘉靖六年(1527年)春、夏大水。春花无收。大饥。
  嘉靖十年(1531年)八月,大水。
  嘉靖十九年(1540年)秋,大水。
  嘉靖四十年(1561年)秋,涝。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七月,大风雨。*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秋,大水伤稼。民多淹死。*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秋,大水,漂没民舍无数。*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六月望,雨甚。水溢至二十日始退,二十八日雨复淫注。越月初二日乃已。南亩之实尽。*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七月,大水坏庐舍。溺死者甚众。*
  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大水。*
  天启七年(1627年)七月,大水。
  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大水。
  清
  顺治十二年(1655年)夏,大风雨害稼。*
  康熙三年(1664年)八月,大水。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霪雨。飓风大作。*
  康熙八年(1669年)秋,大水,一夕平地高数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至五月,霪雨,禾稼尽淹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八月,大风雨,山洪暴发,崩决涌江水者千计。平地水高丈余。漂溺民居无算。禾稼无收。大饥。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九月,大水。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上虞孔家(闸)、二都白马湖东霪雨连日,汪洋一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大水。*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十四日夜地震,北乡大水。*
  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十八日大雨,海水溢。*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水。
  乾隆十九年(1754年)大水。(慈溪)七月大水。八月大雨山水暴涨。*
  乾隆二十年(1755年)大水。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秋,大雨三昼夜,山水暴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大水,大风潮。*
  嘉庆九年(1804年)春,雨伤稼禾。米价腾涌。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三日,大风雨。新、嵊山洪暴发,上虞梁湖后郭堤决。水及邑(余姚)境。晚禾尽没。
  道光三年(1832年)七月初八日大雨,水平地高数尺。害禾稼木棉。八月初四、五日复大雨。水。岁饥捐赈。
  道光十一年(1831年)夏,霪雨害稼。秋,大水。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七月,大风雨,坏塘堤,没庐舍,溺死沿海人畜无算。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七月二十四日大风雨,江河皆溢。*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大水坏塘,漂没庐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大水。八月,又大风雨,平地水高七至八尺。晚禾受害。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正月十一大雷雨,十二日大风,十四日大雨雪。*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芒种后,大雨积旬,川泽皆满,平地水高三尺。饥民泛舟乞食往来如织。
  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月,新、嵊山洪暴发,决上虞后郭堤,(余姚)县境被水。(八月十二日夕雨至十六日,后郭塘圮。阖境被水。)上虞丰惠城中水深六七尺。岁饥,斗米五百钱。
  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十一日(慈溪)海晏乡大水,八月二十一日大水坏民房、田禾无数。*
  同治四年(1865年)闰五月上旬,大水。
  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大风雨。海溢。双雁山洪暴发。
  光绪十年(1884年)秋,八月大水。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八月二十三日, (余姚)东北诸乡流洪。禾棉
  皆损。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二十七日。大雨,山洪暴发,冲决堤塘,坏庐舍无算。八月至十月霪雨。
  光绪十六年(1890年)六月,大水。*
  宣统元年(1909年)水灾烂秧。七、八月暴雨成灾。*
  宣统二年(1910年)闰六月十六日,台风夹雨,大水。房屋有被风卷去者。人畜有淹死。*
  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霪雨。木棉歉收。*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大水害稼。*
  民国10年(1921年)8月中旬,狂风骤雨,山洪暴发,决堤漂庐。*
  民国11年(1922年)8月6日至9月11日,上虞连续四次大水。……梁湖、永徐一带一片汪洋。
  民国15年(1926年)从黄梅季节开始到白露间连发4次大水,淹禾棉、民舍。*
  民国22年(1933年)9月18日狂风大雨,山洪暴发,海潮袭堤。
  民国24年(1935年)6月至7月雨水不绝。洪水成涝。余姚候青门外一度成为泽国。
  民国34年(1945年)狂风暴雨,拔树倒屋,淹没田庄。
  民国35年(1946年)9月13日、21日、25日暴雨。
  民国37年(1948年)7月9日、10日,霪雨成灾。山洪暴发。河水泛滥。余姚凤亭、彭泾两乡一片汪洋。
  1949年9月慈溪连降暴雨,川泽皆满,姚江排涝,内外顶托,内涝严重。山南地区19万亩土地受淹。庄桥镇街上积水深30~40厘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余姚水灾。棉花损失六成,晚稻损失二成。
  1951年8月20日上虞暴雨。丰惠、下管山洪暴发。丰惠区2/3被淹。受淹面积3.144万亩。
  1952年,余姚5月18~19日,雨66.9毫米,农田受淹5万亩;5月21~23日再雨70.9毫米,受淹8.4万亩;5月26~31日再雨138.3毫米,受淹10.8万亩。城南区燕窝乡山洪暴发,毁田、房屋、桥梁。粮食减产。慈溪5
  月18~19日降水109.3毫米,受淹6.5万亩。部分夏作无收。7月17~22日连降暴雨,受淹3.5万亩。粮食减产。
  1954年5月起余姚6次大水。5月中旬大水淹田16万亩。6月18日姚江(丈亭)水位达431厘米。慈溪7月29~30日,降雨125.2毫米,受淹4.5万亩。
  1956年,余姚5月7日暴雨,日雨量79.3毫米。姚江两岸堤防多处冲决。2.1万亩农田受淹4天。是年7月8日暴风雨,临山等24个乡镇受灾。房屋坍塌,人有伤亡。粮食遭损。是年8月1日,台风过境。梁弄站雨量263.8毫米。丈亭姚江水位432厘米。咸潮倒灌,城南、城北江塘漫顶。东部江堤倒塌,受咸5.7万多亩。受淹17万亩。死22人,伤595人。倒房1万3千多间。稻棉竹木遭损严重。是年9月19日至20日暴雨,余姚全县平均雨量121.5毫米。山洪暴发。溪塘缺口。有小山塘、小水闸失事。36个乡13.6万亩农田受淹。9月25日,前次暴雨积水尚未退尽又降雨80.8毫米。21个乡再度受淹,达6万多亩。慈溪9月19~21日,多次暴雨,降水129.9毫米。4.95万亩土地受淹2天。
  1959年9月4日暴雨,余姚平均雨量144.7毫米。山区达200毫米以上。山洪暴发。姚江(余姚)水位435厘米。水毁车厩等2座水库及山塘、溪坎等。农田近30万亩受淹,粮棉减产。9月10~12日又降暴雨,平均雨量108毫米。姚江(余姚)水位迅即上涨至417厘米。8.3万亩农田再度受淹。慈溪9月4~5日降雨119.2毫米,部分农田受淹。
  1961年4次大水。10月3~5日降雨153.1毫米。山区山洪暴发。溪坝溃决、山林破坏。3人死亡。27万亩农田受淹。
  1962年,余姚9月3日晚起因14号台风连续3天特大暴雨。平均雨量524毫米,百丈岗水库雨量674.2毫米。姚江(余姚)水位480厘米(通济桥西老县府门口水位尺513厘米)。城南、城北平地水深1.5~2米,一片汪洋。54万亩农田受淹10余天。山区1520余处山洪暴发。水利工程多处被毁坏。11人死亡。损失极其严重。慈溪9月初因14号台风全县普遍降水300毫米以上,最大为长溪水库414毫米。内河水位猛升。平原低洼地区水深及胸。约30万亩农田受淹。毁损水利工程及民房。粮棉、竹木、原盐等都遭受重大损失。死1人,伤3人。
  1963年,慈溪7月4日长溪水库一带2小时内降雨160.3毫米。山洪暴发,冲毁山塘1座及一些山地。部分农田受淹。死亡1人。余姚9月11日后半夜起台风带来暴雨,三天总雨量329.6毫米。全县716个村庄进水,死3
  人,倒房93间。23.1万亩农田受淹。丈亭、陆埠、城南、城北17.27万亩受淹4~5天,其中2万多亩达6天。慈溪9月11~13日,受12号台风影响,降水252.1毫米。山洪毁水利、交通设施。土地3.4万亩受淹。粮、棉、盐损失。
  1973年5月、6月间慈溪三次大暴雨。降雨213毫米。21万亩棉花受灾。
  1977年8月21~23日,余姚全县降雨189毫米。最大降雨为邵岙水库,达376.6毫米。211处山洪暴发。姚江水位(余姚)417厘米,322个村庄被水围困,淹死2人,伤70人。26.1万亩农田受淹。粮食遭损。慈溪8月21~22日发生水灾。降水250毫米。26.3万亩农田受淹3~4天。房屋530间倒塌。水利、交通设施多处受损。
  1979年8月23~26日,10号台风影响。风力9~10级。降雨204毫米。最大为大横山水库,降雨499毫米。20.97万亩农田受淹,2人死亡,12人重伤。粮食严重减产。慈溪8月20~26日受10号台风影响。棉花、原盐遭损失。85.6公里海塘有88%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水利设施、民房等均遭损坏。
  1980年6月23日,余姚暴雨。大池墩水库45分钟降雨103毫米。10余处山洪暴发。10余处溪塘、水闸毁坏。6月27日12时后,余姚全县遭暴雨风袭击。阵风达12级,暴雨夹带冰雹,作物多被损。洪涝面积39.5万亩。伤15人。房屋倒塌、电杆折断、船只沉没。
  1981年8月31日下午起14号台风开始影响。阵风10级以上。平原降雨150~200毫米,山区降雨400~600毫米。286处山洪暴发。余姚洪涝面积59.4万亩,成灾29.96万亩。粮棉减产,竹木遭损。倒房572间。22人受伤。
  1983年6月30日,余姚暴雨。洪涝面积12.13万亩。死亡1人。慈溪5月27日至7月8日的53天中,雨天44天,其中3次暴雨。累计降水671.7毫米。12万亩农田受淹。7月12日,中、西部地区大暴雨。梅湖水库上游山洪暴发。民房倒塌。6.99万亩农田受淹。
  1984年6月13日,余姚暴雨。雨量160~170毫米。洪涝面积30.53万亩,其中3.9万亩基本无收。房屋倒坍137间,死亡1人。1.36万人受灾。慈溪6月13~14日普降暴雨。降水120~145毫米。江河水位猛升。13.4万亩农田受淹。民房倒塌。1座山塘被冲毁。
  1985年9月21日,余姚陆埠地区暴雨。黄土岭雨量站日雨量达240毫米。陆埠水库水位29.31米。慈溪9月19日彭东乡突降暴雨。降水100多毫米。有水利、交通设施受损。部分农田受淹。
  1986年6月22~23日慈溪普降暴雨。平均降水80~100毫米。1万多亩
  农田受淹。9月8日至13日,受12号台风影响,余姚平均雨量249毫米。黄土岭402毫米。姚江水位(余姚)433厘米。30万亩农田受淹。交通、水利设施受损。慈溪9月9~13日连续降雨4天。降水150~200毫米。6.16万亩农田受淹。粮棉减产损失。
  1987年9月8~12日,12号台风影响。余姚全市平均降雨249毫米。黄土岭雨量402毫米。姚江水位(余姚)433厘米。30万亩农田受淹。“9.12”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较大。慈溪9月9~13日受12号台风影响,降水约200毫米,局部地区264.9毫米。6.16万亩农田受淹。粮、棉遭受损失。
  1988年6月19~21日,余姚全市连降大雨。3天降雨量146.5毫米。姚江水位4.2米。农田受淹18.64万亩。7月29日晚至30日,受东风波影响,余姚全市普降暴雨,10小时内平均雨量100毫米以上。四明山区高达318毫米。山洪暴发,死亡2人,重伤2人。房坍桥塌路断,农田受淹。8月7日晚又受7号台风正面袭击。风力12级以上。过程雨量100毫米以上。山区局部大暴雨。山洪暴发,拔树倒房。23人死亡,19人重伤。稻、棉受灾,经济损失严重。
  1989年8月21~23日,因受东海海面云团影响,连降暴雨。余姚平均降雨量200毫米以上。最大为马渚地区为337毫米。23日上午姚江水位4.33米。全市17座百万方以上水库其中12座超过警戒水位。稻田26万亩受淹,其中19万亩受淹3~4天。棉地7.5万亩受淹,其中2.15万亩没顶。冲毁桥梁、渠道、田坎和小山塘,损失重大。9月13日凌晨起受21号台风影响普降暴雨。到13日晚上9时,全市平均雨量119.7毫米,陆埠地区达246毫米。15处山洪暴发。水位猛涨。14日姚江水位4.34米。10万多亩水稻在“8.22”洪灾后再次受淹。3.5万亩棉地受淹。房屋、物资、道路、江塘受损。60多家企业厂房进水被迫停产或半停产。损失重大。慈溪8月17~24日连续8天暴雨。全市平均雨量222.7毫米。16万亩农田受淹。冲毁道路、桥梁、山塘水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000年9月11日开始余姚受“桑美”台风影响。12日全市普降大雨。13~14日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3天全市平均雨量240毫米。夏家岭雨量站达749毫米。四明湖流域面雨量440毫米。降水强度达50年一遇。姚江(余姚)水位达4.65米。洪、涝造成山区溪道冲毁,部分山塘水库出现险情,山体滑坡;沿海海塘损失石方11万方,土塘裸露;平原江、浦堤塘决口,多处水闸、泵站、桥梁毁坏,农田受淹,其中5.1万亩绝收,7个集镇进水,500多家工矿企业停产,6万多人受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元。
  第三节 风潮灾
  唐
  太和三年(829年)大风,海溢。
  宋
  明道元年(1032年)七月大风雨,海溢,溺民害稼。大饥。*
  宝元元年(1038年)七月大风雨,海溢。溺民害稼。大饥。*
  元祐八年(1093年)海风驾潮害民田。
  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大风雨驾海涛坏海堤二千五百六十余丈。溺死四十余人。上虞大风雨驾海涛,败县堤及梁湖堰运河岸。
  嘉定六年(1213年)十二月,风潮坏海堤,亘八乡。
  宝庆二年(1226年)大风海溢,溺民居百十家。
  咸淳十年(1274年)四月,大风拔木。
  元
  大德五年(1301年)海溢。
  大德七年(1303年)海溢。
  至元元年(1335年)夏,海溢。坏上林至兰风数十里海堤。
  至元四年(1338年)六月,海溢。
  至正四年(1344年)饥,海啸。*
  明
  洪武十一年(1378年)海溢堤决,居民漂没无算。
  永乐十六年(1418年)大风。*
  成化七年(1471年)九月,海溢。溺男女七百余口。大饥。种稑几绝。上虞洪涛坏堤,东自乌盆,西至纂风,农家存者十仅二三。次年七月,潮汛尤剧,高过堤塘二三尺。东起临山、西抵沥海、南达后郭,塘基块石方阔五至七尺者,滚去一二箭。淹死者数以万计。
  正德六年(1511年)海溢,漂溺居民。*
  嘉靖元年(1522年)夏,龙卷风。附子湖一带坏舍拔木。
  隆庆三年(1569年)飓风海啸,漂没人畜无算。
  万历三年(1575年)海啸,坏庐舍。
  万历十五年(1587年)冬,大风折木。
  万历十七年(1589年)海啸。多圮民船及战舸。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二十三日,海溢。漂没庐舍、人畜无算。
  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上虞十都前江村潮水曲割,竟通夏盖湖。咸水直注余姚。
  崇祯六年(1633年)海啸。飓风拔民庐。
  崇祯九年(1636年)秋,潮乘飓风吼决上虞叶家埭。桑田归于沧海。自虞注姚至甬东。
  崇祯十年(1637年)大风。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六月甲寅,大风。*
  崇祯十七年(1644年)海啸。
  清
  顺治十五年(1658年)七月,大风。
  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大风潮。
  康熙九年(1670年)大风害稼。
  雍正元年(1723年)秋,海啸。飓风作潮坏堤,漂庐舍万家,人民俱淹。
  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海溢。漂没庐舍,溺死二千余人。
  乾隆七年(1742年)八月十七日飓风,涌潮坏塘。*
  乾隆九年(1744年)海啸害棉花。
  乾隆十四年(1749年)七月二十八日飓风拔木,庐舍多圮。*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大风潮。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大风潮。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暴风竟夕,民舍有倾圮者。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七月,大风拔木连旬,木棉尽坏。
  嘉庆元年(1796年)海溢。利济塘下木棉尽坏。
  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初二日,大风海溢。八月初四、五日海溢。木棉尽坏。岁饥捐赈。
  道光五年(1825年)七月十日,大风坏庐舍,拔木损禾棉。
  道光七年(1827年)七月二十四日,大风,海溢。
  道光十四年(1834年)秋,海潮入利济塘,(余姚)阖境受害。
  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二十三日起连日暴雨成灾。海潮泛溢。百沥海塘决口三处。禾稼淹腐。
  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龙卷风。飓风并伴大雨,倾击纵横二十里,毁房、桥无数。
  同治三年(1864年)大风拔木,海舟倾覆。
  同治十年(1871年)暴风拔木,舟飞上岸。
  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二十三日,大风拔木。
  光绪七年(1881年)七月,飓风大作,拔木害稼。民舍多圮。
  光绪九年(1883年)秋,大风。合抱之树皆拔。潮水溢塘。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上虞后郭堤决,冲没余姚西北诸乡庐舍,并坏堰坝。上虞后郭溃七日,沿村水深丈余。夏盖东西乡俱淹没。漂流庐舍无算。
  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海溢。*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6月中旬,飓风侵袭。早稻受损,棉花无收。
  民国2年(1913年)闰六月中旬,飓风袭境。早稻受损,棉花无收。
  民国4年(1915年)7月26日夜,海溢。潮入利济塘南,高五六尺,冲没庐舍、人畜及盐板。横塘脚霪洞口尸棺不计其数。老农谓海潮之患,实数百年来所未有。奉令赈恤。
  民国11年(1922年)8月,飓风大作,海潮涌入。沿海水灾奇重。
  民国19年(1930年)7月28日、29日,飓风过境。海潮之高,为近数十年所未见。
  民国21年(1932年)大风成灾。*
  民国22年(1933年)4月初,姚北二塘头、潮塘,风雹毁屋拔树。果园和春花遭损。
  民国25年(1936年)7月下旬,大风侵袭,飞瓦、倒屋、拔树。*
  民国31年(1942年)早稻开始收割,台风袭境受损。
  民国32年(1943年)大风,受灾6万7千多亩。*
  1949年7月24日,强台风袭击,风力12级并伴暴雨。时值大潮,海塘多处倒坍。大雨成灾,淹没土地7.6万亩。临山、庵东倒坍房屋1600余间,淹死108人,损失盐4.15万担。
  是年9月24日,天华乡出现龙卷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9月19日,台风暴雨又逢大潮汛。海塘多处被毁,30余万亩棉、稻田严重受损。277间房屋倒坍。15座桥梁被冲毁。
  1954年7月17日,庵东西二遭龙卷风袭击。
  1956年8月1日,台风过境,风力11级以上(见“洪涝灾”节)。慈溪7月8日、11日、14日,庵东连续三次遭龙卷风袭击。死2人,重伤13人。1300多间民房受损,原盐生产遭破坏。7月31日受12号台风影响。潮位较平时高1.5米。涨潮提前2小时。粮、棉损失。海塘冲刷。房倒3000多间。死7人,重伤31人。损失严重。
  1959年1月16日,慈溪泗门(现属余姚)、庵东地区遭大风袭击。240多间民房严重损坏。29人受伤。
  1960年9月10日,台风影响又逢天文大潮,慈溪普降暴雨。有农田受淹。局部海塘出险。
  1961年,余姚受5次台风侵袭。慈溪10月3~4日,受26号台风袭击,67万亩受灾。
  1962年7月12日,丈亭、陆埠龙卷风。
  1965年3月25日,龙卷风出现于桥头公社。
  1968年6月8日傍晚,余姚城北大风、冰雹。
  1973年6月27日下午,慈溪西北先遭龙卷风袭击。而后经东一、东二、四灶浦而逍林,又穿观城、五洞闸入海。
  1974年8月19日受13号台风影响,又正逢天文大潮,慈溪中、西部沿海潮位均超过有记载以来1~2米。海塘冲塌119处,海潮倒灌。粮、棉、盐等遭损。
  1977年4月24日、6月30日、7月12日慈溪庵东三次遭龙卷风、冰雹袭击。
  1979年1月30~31日,慈溪沿海连续大风、高潮袭击。新圈13000米海塘损坏。是年7月9日慈溪庵东、长河等地遭受龙卷风袭击。
  1980年6月27日,慈溪庵东、逍林、横河、观城、龙山遭龙卷风袭击。
  1981年7月上旬,慈溪建塘等地遭受龙卷风袭击。8月31日至9月2日,受14号台风影响,慈溪大风高潮袭击。83.4公里海塘受损。水利设施、民房等及农作物、竹木均受损失。死2人。
  1983年9月16日下午3时42分至4时20分,姚北沿海一带10个公社遭龙卷风袭击。受灾3.1万亩。496户倒房1518间。10人死亡,269人受伤。损失严重。同时,慈溪沿海遭受2个龙卷风袭击。暴雨伴随冰雹。农作物遭受损失。9人死亡,76人重伤。9月26日,受10号台风影响,慈溪狂风大潮。冲刷海塘近19公里及丁坝、顺坝3.7公里多。
  1985年7月13日晚,临山、马渚、环城区的9个乡41个村遭龙卷风袭击。
  1986年6月22日傍晚龙卷风袭击泗门沿海25个村,2.5万亩棉花受灾。8月27日,15号台风影响,风力8~10级,过程雨量74毫米。泗门5000米海塘塌方。粮棉减产,竹木受损。6月22日,慈溪小安、义四等地48个村遭受冰雹、暴雨、龙卷风袭击。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死4人,重伤41人。8月26~27日,慈溪受15号台风影响。民房、电杆等遭受损失。
  1987年7月27日慈溪受7号台风影响,棉花遭受损失。8月15日下午,慈溪小安、建塘、西三等地遭受龙卷风袭击。大雨、冰雹。棉花倒伏。有民房倒塌。1人重伤。

知识出处

姚江志

《姚江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自然界的姚江和人类作用于姚江的各种活动及业绩,反映了江河同经济、文化的关系。本书资料翔实,叙述精当,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姚江流域相关县市区十几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