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987
颗粒名称: 城乡规划与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0
页码: 218-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城乡规划、测绘行业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城乡规划 城乡建设

内容

城乡规划
  【概况】
  2012年,全市城乡规划工作围绕“继往开来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再接再厉建设和谐幸福新余姚”这一总体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市化为抓手,开展各项城乡规划工作,促进城乡建设协调有序发展。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坚持规划引领。年度对中心城区的功能布局进行整合,编制《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特色研究及城市设计》,统筹城北地区塑料城、模具城等专业市场及高铁新城,规划将城北片区建设成为商务综合新城。完成东南(保利)文化商务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招标,结合保利文化广场及下姚江三江口山水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商务区。同时,在下姚江三江口沿河地区通过对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营造街区互动场所,形成余姚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加快控规编制,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达80%以上。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图集的研究,最终达到规管系统“一张图”管理。完善专项规划,启动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中心城区蓝线及黄线规划,编制《余姚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深化规划》,进一步提升城市各项功能。
  编制片区规划。基本完成牟山湖区块规划研究和城市城市,利用牟山湖自身历史和环境优势,打造高档休闲度假区。环四明湖保护和利用规划通过论证,规划对环四明湖地区的整体空间进行布局,将四明湖定位为“一区一基地”——宁波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和生态涵养区、长三角知名的休闲度假基地。加快千人计划产业园规划建设,规划项目拟选址于三七市镇东部,将引入高新科技、新型材料、高技术含量无污染的产业,打造高新技术型的生态产业示范区。
  推进城乡统筹。基本完成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的评审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与国土利用规划、“十二五”规划及市域总体规划的对接。乡镇总体规划重点在市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全面梳理发展方向及定位,并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置,使现状小散的镇区形成核心。至年底,马渚镇、牟山镇、河姆渡镇等乡镇在总体规划方案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提升,并推动建成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部分乡镇开始编制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
  推动中心村培育。逐步推进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曹娥村、湖北村、开元村、二六市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山区村整体面貌提升计划,完成15个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通过规划评审。同时,推动“美丽乡村”的规划工作,宁波市“美丽乡村”——中村的村庄规划通过论证,余姚市“美丽乡村”——芝林村的村庄规划完成初步方案,又确定中村、金冠村、小路下村作为全市“美丽乡村”试点村。
  【优化规划管理效能】
  提高审批效率。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提前了解掌握各项目的报批进度,及时做好准备工作。开辟绿色通道,特别是对万达广场、四明广场、时代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规模大、功能综合、交通复杂的特大型项目,开展延时服务、特约服务。实施模拟审批和并联审批,在方案设计阶段规划提前介入沟通,有效缩短办理时间,全年共有16个项目进入模拟审批,13个项目进行并联审批。共审批规划设计方案65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02件。
  完善市政管理。成立市政工程管理科,制订《关于明确市政道路与管线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市政管理领域从市政道路工程扩大到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含国防通信)、油气、给排水等行业,管理地域从中心城区向中心镇、一般乡镇延伸,扩大管线规划管理的范围,逐步将规划区内的小区住宅、工业企业新建工程配套的市政管线纳入规划审批管理范畴。
  严格规划执法。新制订《余姚市城镇居民住宅原址重建规划管理规定(试行)》、《余姚市中心城区村民住宅建房规划管理办法(试行)》、《余姚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办法》、《余姚市户外广告及店名招牌设置规划管理暂行技术规定》、《关于加强重要地段重要建筑规划方案设计和审查工作的通知》、《规划执法职能划转实施工作的意见》等,做好《行政强制法》实施工作,完成城乡规划、测绘和人防行政强制实施主体和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梳理。为提高验收效率,试行联合验收制和先行验收承诺制,对规划联合验收程序、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做到测绘提前介入、验收同步受理、集中验收。
  【加强规划队伍建设】
  鼓励规划人才参加各类规划培训,大力引进规划人才,规范局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局机关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构建年轻干部的实践和发展锻炼的平台。在组建泗门分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姚北分局的基础上,年度又成立市规划局第一、第二规划所,将规划服务平台延伸到基层。
  (市规划局)
  测绘行业管理
  【概况】
  2012年,全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以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项目带动、深化应用为抓手,以宣传教育、市场监管为手段,提高测绘与地理信息统一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全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编制测绘规划】
  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及时的测绘保障,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余姚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5月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基本建成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推进“数字余姚”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数据库的同步更新,为余姚“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靠、适时、及时的测绘保障。《规划》包括建立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丰富和完善地理信息资源、加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转变公共服务的方式和开发海洋地理信息资源等重要内容。
  【推进数据共享】
  编制余姚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议方案,争取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启动,并对方案进行深化研究,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统一全市的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和空间定位,为全市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地理空间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政务应用、政府宏观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等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余姚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提高测绘保障】
  地理信息数据标准转换。在基础测绘项目中优先安排地理空间数据库标准转换项目,通过软件定制规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标准;加强与相关部门衔接,达成共建共享共识,统一数据标准,开展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开展地形图修测与地理信息数据标准转换结合进行的试点工作,为大范围地形图修测和数据标准转换积累经验。
  智慧城管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根据《余姚市智慧城管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完成试点区15平方千米的部件普查建库工作,为智慧城管提供地理空间数据保障。
  基础地理信息建设。为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安排地理信息系统维护、测绘成果入库、地形图修测等一系列的基础测绘项目,并及时将相关成果更新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高测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保障服务工作。
  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对全市129座测量标志进行维护,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测量标志保管员,发放测量标志保管员津贴,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此外,安排在滨海新城新增四座三等水准点,便于滨海新城的高程测量,并及时掌握滨海新城的地面沉降变化情况。
  【加强市场监管】
  利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测绘成保保密检查及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对测绘资质单位开展日常检查工作,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整改。做好测绘单位的资质、人员、仪器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督促测绘单位依法从事测绘活动,加强行业监管,促进全市测绘行业健康发展。将规划测量成果的质量审核适时调整为测绘项目备案,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全市测绘项目备案的实施细则。
  【强化版图教育】
  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专项治理行动。紧抓活动主题,制订工作方案,确保活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地图市场执法检查,加强地图市场监管,净化地图市场秩序。
  (市规划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
  【概况】
  2012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继往开来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再接再厉建设和谐新余姚”总要求,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破解因宏观政策而面临的要素制约,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打通5条断头路。打通中山南路(四明东路至谭家岭路)、中山北路(北环东路至舜宇路)、四明东路(中山路至城东路)、新庄路(黄山南路至南环西路)、北滨江东延二期(东环以东至向南河)等5条断头路,伴随中山路的全线贯通,城区再造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将城东新区、高铁新城与老城区有机地串联到一起。三凤路一标段、舜汇路、兴城路、健康支路工程和兰馨路一标段等工程分别完成形象进度的30%、35%、20%、20%和30%。
  开工建设保障房1312套。首次引入民间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房1312套,面积14.24万平方米,开工套数和面积完成宁波下达任务的127.6%和203.4%,分别是穴湖地块1064套13.14万平方米和宁波宇峰厨具有限公司248套1.1万平方米: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兰墅地块一期(524套,共5.4万平方米)基本完工,穴湖地块一期(1484套,共13.9万平方米)部分主体结顶。
  完成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48.48万平方米。全年整治改造面积62.31万平方米,完成48.48万平方米。续建14.86万平方米,9月底前竣工并通过竣工验收;新开工47.45万平方米,阳明、梨洲和凤山三个街道共33.62万平方米完工。
  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姚东水厂原水管网建成投用,姚北水厂原水管网和泗门镇原水管网基本完工;天然气铺设城区主干管网10千米,老小区扩面6188户,陆埠镇天然气主干管网开工建设;推进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三期和乡镇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铺设污水管网39.9千米,建成泵站4座;花园水厂绿地和花园新村绿地等一批公园绿地建成投用,中心城区全年新增绿化面积61.3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7.78%。
  【持续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降低准入门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申请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从2.4万元放宽到2.9万元,限价房和公共租赁房从4.4万元放宽到5万元。全年新增住房保障家庭360户,其中经济适用房92户、廉租房128户、限价房121户、公共租赁房19户,另有162户申报家庭进入初审阶段。
  房地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全年完成投资135亿元,比上年增加68.6%。房地产开发面积总量仍较大,新开工商品房建设245.95万平方米,增加170%;竣工面积为94.5万平方米,增加5.6%。商品房供应、销售双增长,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156.55万平方米,增加159%;合同(预)销售面积84.9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6.44万平方米),增加76.7%(住宅增加116.6%)。商品房价格继续平稳,城区和乡镇普通住宅均价分别为每平方米11073元和6200元,分别上涨7.2%,下降0.8%。
  【有序发展建筑业市场】
  继续加大建筑业扶持力度,实现连续第4年快速发展,全年新开工房屋建筑工程243项,面积486万平方米,在建房屋建筑工程共334项,面积达944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产值120.7亿元,增长20.3%,是2009年的2.95倍。狠抓质量安全,确保市场安全有序,共巡查、抽查2780余项(次),下发整改通知单817份,停工通知单16份,行政处罚5家,22家企业纳入建设工程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审查民用建筑节能项目72项,面积约272万平方米,浅水湾、兆通悦府2个项目列入宁波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城市示范项目,获财政补贴106万元。
  【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完善“市、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机制,提升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加大市财政对物业管理行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对28个社区、61个新小区、64个老小区和27个安置小区奖励、补贴797万余元。引进上海保利物业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大连万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一级物业企业,推动整体水平提升。结合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推进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提升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全市已有55个小区(面积约234万平方米)实行准物业管理。同时通过物业管理样板小区创建活动、专业培训等活动,树立典型,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养,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公用保障能力质和量齐升】
  全年供水6833万吨,比上年减少近200万吨,主要是姚西北地区用水量减少(约185万吨);供气1906万立方,日均5.22万立方,增长53.07%;污水收集量达3417.26万吨,日均9.34万吨,增长17.6%;新增、改装路灯4862盏,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维修市政道路37500余平方米。
  【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大对乡镇建设指导力度的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乡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年度是实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各乡镇(街道)镇级财政投入资金9144.2万元,市级财政补助1695.5万元,共实施“六个一”工程项目90个(建设文化体育娱乐中心项目4个、整治改造形象景观大道项目27个、建设商贸服务中心4个、整治改造镇中村项目41个、开发新区项目8个、建设休闲公园项目6个)。同时,市级财政对低塘、马渚等10个乡镇(街道)的16个污水治理项目补助1749.44万元。
  (市住建局)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
  【概况】
  2012年,市公共项目建设管理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工程优质、队伍优秀”的管理目标,围绕项目建设这一工作重点,按照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发挥工作职能,强化管理、突破难点、规范运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新的成效。
  【全力推进工程项目】
  项目建设获较好成绩。全年安置房项目竣工2个,分别是白云小区南侧安置地块、皇山桥安置地块二期,总投资43114.5万元,总建筑面积83677平方米;其他公建项目竣工2个,分别是姚江小学、姚江小学地下停车场,总投资6564.3万元,总建筑面积25379平方米。新开工项目12个,分别是北环西路南侧安置房、五圣殿安置小区、皇山桥安置地块二期、皇山桥安置地块三期、梨洲街道下山移民二期、残疾人服务中心、兰江街道派出所、人防疏散基地、城管三中队办公楼、四明社区办公用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总投资243541.18万元,总建筑面积524300.98平方米。
  重点项目获较大进展。在抓好日常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外,继续开展以“强管理、明任务、落责任、破难题”为抓手的重大项目“百日攻坚”活动,以活动为契机,保质量、抓进度、促安全,在加快在建项目推进速度的同时,也带动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的效率提升。经过努力,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在12月开工建设,金融中心工程于12月结顶,陆埠高级中学工程于12月底交付使用。
  民生项目获较快交付。在市纪委的牵头下,市公建中心积极参与已竣工安置房的联合验收工作,通过安排专门人员、落实工作职责、明确时间节点、积极协调沟通、强化资料整理等多种措施,较好地完成联合验收相关任务,为8个已竣工安置房项目联合验收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奠定基础。至7月底,8个已竣工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总投资12.3亿元)的联合验收工作已分两阶段完成,项目的交付使用至少提前3个月,节约安置过渡费约2565万元、融资成本约3810万元。
  【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针对项目建设管理的新情况,结合工作实际,6月份将原来根据工程建设实施环节进行分段管理的“节点管理”模式调整为根据项目性质实施全过程管理的“全程管理”模式,撤销前期科、工程科,组建项目一科、项目二科,进一步理顺项目建设各环节的工作关系,落实项目管理科室及其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为项目建设管理奠定合理的组织架构。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管理模式和内设科室的调整,对《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同时,已经出台和正在制订的有其他12项管理制度,涉及岗位职责、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合同管理、工程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考核等方面。另外,出台《关于实施印章使用审批制度的通知》,规范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及时发现和解决印章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项目管理问题,推动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和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项目管理工作。针对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重大工程变更等具体问题,强化同市级各职能部门、各项目使用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工作协调与沟通,建立常态化的部门协调机制;同时,建立重大项目开工前的约谈机制,在重大项目开工以前,对施工、监理单位的工作约谈,明确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时间要求、安全要求、廉洁要求等具体内容,建立全面的安全、质量、进度、廉洁、投资控制等管理体系。此外,针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细节弱化、执行不力等问题,建立工作约谈机制,通过细化合同内容,明确工作要求、工作时限及违约责任等方式,强化对项目设计委托合同、招标代理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强化队伍建设】
  转变工作作风。以建设“学习型单位”为抓手,继续推行利用下雨天工程管理的空隙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业务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创新开展第一届“拜师结对”活动,有12名工作人员分别结成师徒对子;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专题教育片,到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廉政教育。通过集中学、结对学、专题学等多种途径,促进职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促进青年职工的快速成长和不断进步,促进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落实工作责任。4月份组织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直接从事项目管理的非在编人员的竞争上岗两项工作。通过任职演讲、签订任期责任书,选拔任用3名中层干部;通过民主推荐、双向选择,合理配备新科室工程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竞争机制的引入,营造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氛围,增强干部和职工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
  提升职业道德。根据市纪委、市监察局相关精神,先行在原屹东电子安置地块、市公安局兰江街道派出所、市城管执法局三中队等3个工程项目中试点开展工程项目保廉促效工作,做到工程上马、制度上墙、廉政上心、工作上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和工程建设不断走向双优。此外,继续筑牢监理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廉政防线,要求所有新开工项目必须签订《监理廉政合同》,以此约束和规范监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在施工单位食堂进行就餐的项目监理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向施工方交纳搭伙费,并明确缴纳程序和标准,在细微处防微杜渐,筑实廉政防线。
  (市公建中心)
  城市拆迁安置
  【概况】
  2012年,全市房屋拆迁征收工作以“三思三创”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深入开展“六大百亿工程攻坚突破年”为平台,按照“惠民、阳光、依法、和谐”的工作理念,坚持“保进度、保稳定、保干净交地”的总体工作目标,为新余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总体进展】
  全年共计完成房屋拆迁面积95.1万平方米、签约户数1558户,房屋签约面积为上年的140%,其中,延续项目完成签约面积60.2万平方米、签约户数1076户,新启动项目完成签约面积34.9万平方米、签约户数482户。白山头安置地块、模具城三期、中山路及凤山周边改造工程、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北岸)、余梁公路北延工程、健康支路工程、梁朱线改造工程、裘皮城二期等19个地块均已完成。
  【积极推进项目“清零”】
  建立“清零”项目联系人制度。制订房屋拆迁征收“清零”工作联系制度,按照职责分工,深入拆迁区块,通过实地走访、与各拆迁指挥部定期沟通联系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区块扫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拆迁户思想动态等情况,梳理归纳遇到的困难并寻找对策措施。
  主动参与被拆迁户协调。做好拆迁户约谈工作,并在政策均衡的前提下制订个性化方案,争取逐户破解。特别对兰江街道的兰墅桥地块和三凤桥地块、阳明街道的西北环线北侧区块、姚江干流地块、凤山街道的后埭区块等地块进行重点攻坚。
  开通“绿色”通道。重点做好“清零”项目裁决受理工作,通过提前介入,帮助指导拆迁实施单位及时申请裁决,发挥行政裁决的作用;对于拒不履行生效的行政裁决书的拆迁户,果断提起司法强制执行申请,利用司法保障强势推进“清零”工作。全年共受理裁决申请31件,调解成功12件,作出裁决18件,拟作出裁决1件,申请司法强拆4件,执行司法强拆1件,处理行政复议6件,组织行政诉讼7件。
  搭建通报平台。根据专项行动安排,设立“清零”专项行动实施情况的专项通报制度,督促各拆迁地块按计划推进拆迁进度,营造全市“清零”工作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同时创新通报模式,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市领导及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即时通报各拆迁区块“清零”专项行动最新进展,共进行短信通报51次。
  【全面推进“阳光征收”】
  拟定“阳光征迁”工作方案。为推进“阳光征迁”工作,保障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制订“阳光征迁”工作方案,并下发至各乡镇街道和拆迁中介机构,做到征迁政策依据公开、征迁工作程序公开,建立现场办公制度。
  开发网络监管平台。借鉴宁波市区安装“房屋征收信息公开系统电子显示一体机”的经验,开发“余姚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录入征迁户的具体资料和评估补偿安置等情况,以加强对房屋征收工作的监督。该平台预计2013年可投入运行。
  【完善政策平衡统一】
  完善1998年后大中专毕业生政策。针对部分“农转非”大中专毕业生要求享受经济合作社社员待遇的信访问题,着重解决涉及该部分群体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拟订完成《关于98年后大中专毕业生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操作办法》。
  完善《住宅用房拆迁调产安置协议》。根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为统一范本的要求,结合现阶段以调产安置为主的拆迁实际,对《住宅用房拆迁调产安置协议》进行完善,新增关于支付方式的约定。
  【规范拆迁操作】
  规范拆迁资金使用管理。对拆迁项目资金需求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按拆迁计划和拆迁进度与资金审批程序及时拨付拆迁资金,并对拆迁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检查,以保障拆迁资金使用的安全。同时,做好各拆迁实施单位申拨拆迁资金时相关资料的上报工作,对拆迁实施单位财务业务进行辅导,以保障拆迁资金使用的安全,防止资金沉淀现象的发生。
  完善拆迁情况通报督查制度。围绕“保进度、保稳定、保干净交地”的拆迁工作要求,完善月度通报制度,同时针对“清零”专项行动,设立每月专项通报。全年共完成各类统计、通报30余次。
  加强房屋拆迁项目考核。根据《余姚市房屋拆迁工作考核操作办法》精神,组织做好房屋拆迁项目考核,已对模具城三期、余梁公路北延工程兰江段、北滨江路东延工程等7个项目组织考核。
  完善安置房源管理。通过对城区街道及安置房建设单位的调查摸底,逐个建立安置房建设项目数据库,初步掌握城区拆迁安置房工程进度汇总和安置房小区基本情况。同时逐步建立城区拆迁(征收)安置情况月报制度,从而确保拆迁(征收)房屋安置公开、透明。完善拆迁安置房调配管理台账,全年开具拆迁安置房调配单13张,总计调配安置房面积19.3万平方米。其中,现房80套,建筑面积8818平方米;拆迁计划范围外调拨6次,建筑面积1087平方米。
  【营造浓厚征迁氛围】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把信访维稳作为日常工作重点之一,做好来电来访群众的息访息诉工作,开展信访业务培训,完善网上一站式咨询服务平台,为市民答疑解惑。全年共办理网上咨询459件、督查件3件、市长信箱26件、群众直接来信9件、党政领导接待日交办件2件、信访局委托初审件1件,办结率达100%。
  加大拆迁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网络、简报、电视等媒介,定期向市民介绍拆迁政策和拆迁动态信息,宣传城市拆迁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已出刊《余姚房屋动迁简报》48期,《余姚房屋动迁网》点击率达33.3万余次。
  (金晓倩)
  城市秩序整治管理
  【概况】
  2012年,市城管执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创新模式、完善机制、激情干事、攻坚克难,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品质城市。全年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15起,实行人行道抄告人行道违停14384起。
  【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调整运行机制。与城区4个街道完成交接工作,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原由市城管执法局负责的中心城区城市管理职能,分别下放到城区4街道办事处。牵头并归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市园林管理局、市公路管理段、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4把“扫帚”,将原由4个单位负责的部分城区环境卫生事权,按行政区域切块统一下放到城区4街道办事处,城区4街道增挂环卫所牌子,实行“一把扫帚”统扫城区新模式。
  调整机构设置。保留7个内设机构和1个直属机动中队,撤销市城管执法大队直属一、二、三、四、五中队,强化城区4街道执法中队为市城管执法大队的派出机构,在各自辖区内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并向每个城区街道执法中队派遣13至15名执法人员。
  【保障市容秩序】
  “一跨十乱”治理。“一跨十乱”,即跨门营业、乱设摊、乱设置、乱吊挂、乱堆放、乱停放、乱派发、乱占道、乱挖掘、乱倾倒、乱搭建。编发《远离“一跨十乱”,提升城市品质》法制宣传服务手册1万份,增设停车泊位137只,取缔无证摊点177个,纠正商户跨门营业行为300余起,收缴小广告2万余张,清理各类乱吊挂物品560余件,清理“牛皮癣”1000余处,规范“三车”停放2800余辆。
  示范路(街)创建。重点开展序化沿街经营行为、洁化城市环境面貌、美化沿街景观立面等工作,在主城区与4500家商家单位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将阳明西路延伸段、三官堂路及南兰江路3条道路创建成宁波市级责任区达标路。
  【维护环境卫生】
  提高城区保洁水平。全年累计清扫转运生活垃圾258867吨,清运粪便12717吨。在推行“水洗路面、机械清扫、人工保洁、洒水降尘”四位一体保洁方式的基础上,提高道路清扫和洒水频次,确保道路清洁度达到100%的目标。
  完善环卫设施。新建、改建生活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各2座,新配置环保型果壳箱365只、新型不锈钢垃圾桶180只。联合余姚日报社、市流管办启动“让环卫工人歇歇脚加杯水”爱心征集活动,共设立环卫工人爱心加水点、爱心歇脚点117处。
  加强渣土运输管理。共检查工地277处(次),查处违规车辆68辆(次),现场教育整改32辆(次),会同交警、路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并深化工程运输车清洁行动,检查督促建设工地进出口道路硬化、配备车辆冲洗人员和设施、规范设置遮挡围墙,立案查处违规倾倒、无证清运、污染道路、超时施工等违法行为77起,清理无主建筑垃圾60余处,清运建筑垃圾41456吨、泥浆5吨。
  启动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开展餐厨垃圾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经济开发区中队、兰江街道中队、梨洲街道中队等执法派出机构联合公安、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取缔非法利用餐厨垃圾炼油的窝点4处,维护市民食品安全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查处违章建筑】
  全年共查处违法建设案件632起,自行整改98起。协助有关街道在姚江干流、兰墅村等8个拆迁区块、14个建设项目内,查处违法建设行为9起,推进项目建设。组织力量对城东新区3户当事人违法搭建的小区阳光房实施强制拆除。配合市人民法院在凤山拆迁区块、兰墅桥拆迁区块实施司法强拆2起,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
  【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成立市智慧城管中心,完成中心城区15平方千米范围内网格划分、编码和基础地理信息修测与城市部件普查工作。经公开招投标程序,确定项目承建方,采用BOO方式建设,开展系统平台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按照技术标准和执法需求,完善网络运行环境,改造升级网上行政执法暨电子监察系统,并梳理行政处罚事项,建立行政处罚事项编码,实现行政执法程序标准化、标准实施流程化、流程控制信息化。
  【抓好队伍建设】
  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共为社区、结对村、企业、学校、工地、商场、菜市场及居民群众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69起,提供各类服务330余次。广大干部职工迎战强台风“海葵”,涌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4个基层单位被授予抗击“海葵”台风先进集体荣誉称号,7名队员被授予抗击“海葵”台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队伍廉政建设。编印每月一期的《清与廉》宣传资料,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秉公执法。开展岗位廉政、典型示范、案例警示等教育活动,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强化队风队纪建设和监督检查,调整健全纪检联络员队伍,并组织干部职工重新签订《四条禁令》承诺书269份。
  【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共出刊《余姚城管》月报12期,《余姚日报》“余姚城管”专版12期,在市广播电台播放“市民桥”专题节目24期,在《余姚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稿98篇,在余姚电视台播出新闻29条,被市委办、市府办信息录用11条。完善余姚城管网站服务功能,编发新闻信息576篇,点击率达27890次。刷制3500余米的城市管理公益广告墙体长廊,为清爽城区添力。组织召开城管系统行风监督员、城市管理顾问座谈会和“网民看看看”活动,走进“四明热线”直播室,与广大听众朋友、网友交流热点、难点问题。
  重视调处社情民意。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4件,满意率达100%;答复余姚e政厅网民问题52个,答复率100%。全年信访量462件,办结率100%,比上年减少29件。
  发动社会积极参与。组织城管义工先后开展“当城管义工,做文明崇德余姚人”、“清爽城市,义工先行”、“携手共创品质城市”、“从点滴做起,共筑幸福姚城”等主题实践活动,190家会员单位的1800名城管义工走上街头,累计提供义务服务超20000余小时。
  (市城管执法局)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姚段建设
  【概况】
  2012年,是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实现通车的关键一年,也是指挥部成立后面临的困难最多、任务最艰巨的一年。年度不仅要配合铁路部门做好铁路通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也要完成地方配套工程建设,以及重点转向高铁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5%,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工程建设】
  一线进展情况。一是全力以赴推进线上征迁扫尾工作。委托中介机构对全线迁建安置配套的“三通一平”进行审计,并提交初审价报告;基本完成线上房屋拆迁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档,与铁路委托的审价公司进一步核对有关征迁资料。二是协调解决线上重大遗留问题。多次邀请宁波铁指、杭甬客专项目公司协调解决三七市镇萧甬线(DK131段)改线完善工程和丈亭镇东溪线改道工程,明确各方职责和时间节点。三是确保沿线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路地双方快速处理机制,加强线上不稳定因素排查,督促铁路施工单位与沿线乡镇街道签订一揽子赔付协议,妥善解决民房开裂、道路破损、河道清淤、农田水利设施损坏等安全文明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情况。交通枢纽中心占地面积约2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安费用约13.7亿元,是一个集铁路、长运、公交、出租等各种交通方式实现零换乘的现代化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与铁路“同步投运”工作目标,至年末基本完成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由铁路部门负责施工的余姚北站主体及内部装修和安装已完工。地方建设的主要配套工程通站道路、南北广场与地下停车场和交通综合体进展顺利,4条通站道路已开通;南北广场开始绿化和铺装施工;交通综合体各建筑已基本完成外立面施工,内部装饰装修和安装工程施工亦于年末基本完工。
  【征迁进展】
  根据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年度高铁新城核心区二期计划完成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15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上企业拆迁3万平方米。自3月份启动后,在所辖凤山街道全体干部的辛勤工作下,截至年末,共完成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签约430户、14万平方米,拆除100户、3.25万平方米,完成国有土地企业(单位)协议收购5家、1.85万平方米,基本完成计划任务。同时,为确保拆迁户的利益,会同凤山街道一方面向市住建局购买城区就近的中山家园、兵马司安置房共计645套、7.6万平方米,基本满足拆迁户“一户一房”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两个安置小区的建设,五星、永丰村两个安置小区一期已基本完工,年底前交付使用,其余安置房计划到2014年年底前交付使用。
  【招商引资】
  根据高铁新城核心区块的规划功能,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招商引资工作。截至年末,生活、生产性市场区块与银亿集团沟通联系,计划打造占地面积16.67公顷的装饰、装修一站式的建材装潢市场;与中国小家电协会洽谈,打造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28.53公顷的中国小家电贸易批发市场。高铁南侧区块尚与龙湖地产和中铁地产等公司会谈,计划引进占地面积13.33公顷的中高档住宅社区。交通枢纽中心3.5万平方米的旅客服务商业中心,正与上海商业研究中心和上海南站的开发团队作进一步沟通,落实相关设计、布局方案和招商工作。
  (杭甬铁路客专余姚段指挥部)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