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942
颗粒名称: 农业机械化
分类号: S23-01
页数: 3
页码: 148-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2012年全市农机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农业 机械化

内容

【概况】
  2012年,全市农机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作业、安全、科技和服务水平有新突破,全市农机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农机化工作主要成果】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全市农机总动力超62.7万千瓦,新增高性能栽植、育苗、收获、耕作、烘干等粮食生产机械524台(套),新增茶叶、水产、畜牧等特色产业配套农机具3192台(套),新建大棚设施13.9万平方米。
  农机服务效益持续增加。新建特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0家,粮食类拓展到其他产业2家。全市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7家,其中特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6家。农机经营总收入超7.3亿元。有4家合作社获准实施宁波市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功能培育项目,1家被评为宁波市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1家获农机系统规范化合作社称号,1家合作社理事长入围全国二十佳合作社理事长评选。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共有23731台农业机械投入农田作业,累计作业面积达111888万平方米。水稻的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98%、73%、98%。油菜、茶叶、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也大幅提升。
  水稻机插面积稳步增长。新增水稻插秧机95台,保留量达471台,机插面积超156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圆满完成年度机插推广任务。
  农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全市共发生涉及本地拖拉机有责交通事故死亡1起,造成死亡1人,农业生产中无农机作业死亡事故的发生。新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1个,宁波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4个,宁波市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5个。农机安全治理和“平安农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技术推广】
  实施农机科技联动。2月8日,组织召开全市农业科技人员座谈会,增强农机科技人才的责任意识,推动农机科技创新工作交流和探讨,强化农机、农艺结合。实施农机科技实验活动,增强农机科技与合作社、大户与农民的推广应用互动。
  举行农机科技推广活动。共开展农机“六下乡”活动2次,实现农机技术、机具、培训、安全、政策和服务“进村入户”,将技术培训、优质服务同步送到农民家门口。通过举办现场会,展示高科技新型农机装备,现场演示激光水田平整机、微型植保作业飞机、无人驾驶插秧机等农机“新式武器”,提高农民对新机械的兴趣。
  推动农机科技试验项目。安排市农机科技试验项目5个,申报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项目1个、宁波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营造农机科技应用氛围,提高全市农机推广科技含量。
  【巩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提高机插技术应用普及率。开展机插水稻高产技术攻关研究,实施机插水稻不同施肥、不同施药、不同育秧土、新农机应用等方式的机插技术试验,积累水稻机插新技术示范应用技术。
  加快烘干机械推广步伐。新建烘干中心13个、烘干库房8个,新增粮食烘干机79台。全市已有烘干中心16个,烘干库房32个,一次性烘干能力超2350吨,烘干率达52%。
  实施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补贴。兑现大小麦机械化作业补贴60.8万元、油菜机械化收割作业补贴7.45万元、水稻机械化作业补贴1172.15万元。
  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对粮食功能区内统一开展育秧、机耕、机插、机收、植保的合作组织与农机大户实行每亩80元的补贴。加大粮食功能区烘干用房建设力度,新建烘干库房8个。粮食功能区内机耕、机插、机收、烘干水平达100%、75%、100%、58%。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机械化】
  开展设施农业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重点开展对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系统、工厂化育秧设施、机械化播种育苗、基质栽培等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力度。新增茶叶、水产、畜牧等特色产业配套农机具3192台(套),新建大棚设施13.9万平方米。
  实施农机示范园区建设。以现有“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为龙头,推进全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新建农机示范园区4家,开展农机化科技示范活动。举办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培训班,宣传设施农业政策和技术,推动全市设施农业发展。组织召开蔬菜种植机械、茶叶生产机械、养殖机械等新型机械推广演示会4次,培训种养殖大户200人。
  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机械化。为加快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从政策扶持投入方面入手,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机械化。通过地方补贴政策,加快适应全市农业产业实际的特色类农机具的推广步伐。全市特色机械已占推广机械总量的三分之一,一定程度上满足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共带动全市农机化总投入1300余万元,落实各级农机补贴资金371万元。其次,从农机化项目上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涉农企业、农业服务组织申报、实施各类农机化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农机集中购置项目、农机化推广项目、智慧农机项目、农机化服务工程项目等等,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落实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围绕“产业高效、装备先进”的要求,依托各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新式农机具推广步伐,全市累计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28.6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3716台套、设施农业13.9万平方米、育秧盘71.81万张。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制度。3月,组织召开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签订农机购置补贴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人。同时,加强与市检察院等部门的衔接、协调,深化、完善“5+2”防腐预警机制。并利用各种媒体对补贴政策及信息进行宣传,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廉政建设宣讲、风险防控进村镇、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及购置机具回访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确保补贴工作规范实施。
  落实购置补贴监督制度。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和担保制度,以及补贴公示公告制度,推进补贴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先后接受农业部、省农机局和宁波市农机局购置补贴工作的督导检查,促进补贴工作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提升农机服务体系】
  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机合作社建设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模式,延伸产业链,拓展产前、产后等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通过农机作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减少农田抛荒、农业低效现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农机合作社多元化经营。确保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上,推进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引导现有的粮食生产服务农机合作社走规模化、集约化、综合经营的路子,从以往的单一农机作业服务向农资经营、全程作业、维修服务、产后加工销售等方向发展。并以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试点,率先开展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立市田螺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新投入资金320万元,新建综合服务用房1700平方米,并增置农业机械和服务设施设备,能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疫病防控、农产品检测加工营销等农业综合性服务项目,使农业、农机的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提升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的同时,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8个,实现跨区作业3540公顷,大大提高农机作业综合效率。
  推进农机维修体系建设。强化对农机维修业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各农机维修网点的检查,如在“3.15”期间会同其他管理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在打非治违行动中配合各级部门开展巡回检查,以及部门内自行开展检查等,在检查中对证件齐全、环境安全、经营范围等开展重点检查,以检查促规范。同时,加强对各农机维修网点的技术指导,如指导维修网点申报实施扶持项目、指导维修人员申请维修技能鉴定等,由于管理规范,全市62家维修网点均能安全操作、规范运营,无安全意外发生,其中,河姆渡宝华农机维修点通过省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的验收。
  【强化农机安全监管】
  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规范农机监理行政执法行为,严格登记、牌证核发和检验、考试等相关工作。加强监理各类业务报表、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工作,保障信息畅通。
  深化平安农机示范项目建设。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推进农机安全镇(街道)和农机安全村的建设,加强源头管理和路面监管工作力度,有效遏制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深化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加强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开展“安全生产月”、“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把拖拉机酒后驾驶、违法载人等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安全监管结合起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拥有上牌拖拉机3743台、拖拉机驾驶人3798名;已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5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13个、市级农机安全村131个、市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14个。
  强化拖拉机报废管理。结合宁波市农机局拖拉机报废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好符合报废条件拖拉机的调查,出台报废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办法。达到报废年限的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的,分别给予每台3500元和1500元补贴。报废管理做到政策公开、设立专窗、服务下乡、保障农民合法利益。共办理拖拉机报废注销登记912台,办理各类拖拉机报废补偿966台,核发各级补偿资金204.5万元。
  【开展技术培训】
  新型农机化技术示范和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现场演示会、技术培训班、技术咨询等活动,使广大农民认识、接受和熟练掌握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实现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
  农机远程教育培训。利用全市范围内已建立的农机远程教育点和区域性教育培训点,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责任农机人员培训。以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为抓手,加强责任农机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基层责任农机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业机械管理、作业、维修等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汽车维修、等级考试、就业技能等其他各类培训,进一步发挥农机培训优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已建立农机远程教育点41个、农机规范化教育培训点4个,制作培训光盘15盘,年培训农机技术人员超5230人次。
  【信息宣传】
  农机化信息宣传网络建设。抓好余姚农机网、农民信箱、《余姚农机》报等平台建设,强化农机信息采编,准确把握农机化工作动态和信息报送重点,努力为广大农民和机手提供准确、快捷、有效的新机具、新技术信息服务。同时联系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机化、重视农机化、支持农机化、参与农机化的良好氛围。
  农机信息员队伍建设。以举办培训班、巡回辅导课、网络授课、资料分发和疑问解答等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活动,提高信息采集、录入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同时,推进农机平台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由乡镇、村、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组成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平台的信息网络队伍全覆盖。
  健全农机信息宣传考核制度。落实农机平台工作目标责任,将农机信息平台工作纳入乡镇农机目标管理考核,完善目标考核体系,使各乡镇(街道)、科室的业务工作与信息宣传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参与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全年在各级报刊、杂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播出)相关新闻80余次,共上报各类信息265篇,编印《余姚农机》报12期、《农机简报》23期。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