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891
颗粒名称: 余姚市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5.55
页数: 19
页码: 73-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人民政府有效投入高位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和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人民政府 信息公开

内容

综述
  【概况】
  2012年,市政府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总基调,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重投入、兴实体、优环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0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12.85亿元,其中地方预算收入61.69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2.1%;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977元,分别增长10.7%和11.8%。
  【有效投入高位增长】
  深入开展“六大百亿工程攻坚突破年”和重大项目“百日攻坚”活动,健全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干部挂职、动态管理等推进机制,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54亿元,增长39.4%。143项“六大百亿工程”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5.43亿元,古乍线河姆渡段、陶家路闸迁建、220千伏武胜变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开展房屋拆迁征收“清零”专项行动,完成房屋拆迁征收面积95.1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45.3万平方米。优化投资结构,完成工业投资128.42亿元,增长26.7%,实施3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84个,华鑫差别化纤、中宇锂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完成民间投资247.73亿元,占总投资比重的68.5%。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政策,推进浙商姚商回归投资创业,开展“以企引企”工作,成立六大专业招商团队,全年实到外资3.67亿美元、内资40.18亿元,引进浙商姚商创业创新资金24亿元,“以企引企”签约项目584个、注册项目289个。推进余姚经济开发区、余姚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千人计划”产业园签约意向项目35个,裘皮产业园拟入驻企业突破150家。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02.11亿元,增长5.7%;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5亿元,增长15%,被授予省“工业强市”称号。15家企业入选宁波市“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实现自营出口59.39亿美元,增长5.7%;中国兵器余姚研究所挂牌运作,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首次突破万件,牵头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4项,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启动“人才特区”建设,成功承(举)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能源、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和’2012中国·余姚人才科技洽谈会,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61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33个,第十四届中国塑料博览会被列入商务部“重点引导支持展会”,中国塑料城获“全国重点示范市场”称号,全市实现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77.74亿元,增长7.0%,跻身省“十大市场强市”,再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61.6亿元,增长22.5%,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滨海现代农业园区开工建设,建成标准化粮食功能区1600公顷,农博会上升为“国”字号,获“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市”、“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4.6%、3.2%、1.5%和2%;关停不锈钢企业13家、小化工企业44家,取缔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废塑加工企业(点)662家(个),新增排污权有偿交易企业3家、污水纳管企事业单位678家、清洁生产企业35家,实施各类节能项目114个;城乡污水口收集处理量提高到11万吨。
  【城乡统筹扎实推进】
  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保障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达87.47分;余姚大道(61省道至329国道段)建成投用,余梁公路北延、梁周线拓宽改造一期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中山路全线贯通,四明东路等5条断头路相继打通,新建或改造农村网络公路87.24千米,姚东、姚北两座水厂原水管网铺设完工,姚东水厂开工建设。加强重点建设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城区、姚北新城、泗门卫星城等完成规划修编,华润五彩城、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姚北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基本建成,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稳步展开。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市智慧城管中心挂牌成立,调整城区街道城市管理体制,城乡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推进新型镇村体系建设,下放中心镇扩权事项70项,成立泗门镇行政执法局,陆埠镇被列入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出台《关于加快四明山区域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增财政扶持资金3000万元,促进老区山区加快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创建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8个,完成宁波市级中心村培育4个,启动建设特色村3个、精品线1条,完成山区村庄整治提升15个,农房集中新建改建61.95万平方米,整拆山区自然村5个,下山移民253户,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实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森林余姚”建设全面启动,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验收,新建骨干通道林带36公顷、沿海防护林带30公顷,新增绿化造林面积630.2公顷,整治山I塘水库29座、废弃矿山21座,新创建省级生态镇1个、森林村庄4个。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1.2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的75.6%;连续四年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获“中国幸福城市最高荣誉大奖”,并被授予“中国城市民生成就大奖”。全力办好十方面实事工程,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改造全面完成,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4.24万平方米,完成老小区整治改造40万平方米,全市1.67万名持证残疾人全部免费参加综合医疗保险,改造提升菜市场19家。实施城乡居民乐业增收计划,形成“一户一档、一人一策、动态跟踪”的就业帮扶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企业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每月50元和216.4元,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宁波市级统筹。优化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挂牌成立市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中心,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全面推行殡葬惠民政策。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高级中学、姚江小学、凤山小学等建成投用,城区实验高中(暂名)确定选址,建成或开建公立幼儿园4所,实行义务教育招生“零择校”制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造提升集镇综合文化中心3个、村(社区)文化宫16个,乡镇(街道)公共图书分馆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姚剧《五月杨梅红》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阳明学学术研讨会,河姆渡遗址二期展示设施整修等工程顺利完成。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成立运作,王益楠在第14届伦敦残奥会上获3金1银1铜的成绩。医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双联”中心、市民中心和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成运作,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实现“四下降”,信访总量、来市上访总量和市长电话总量实现“三下降”。首创外来务工人员“三小三大”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新老余姚人和谐共处。科学应对“苏拉”、“海葵”台风,抗台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以“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五联五促”等活动,推行“包难破难”工作模式,解决基层和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各类减税轻费和财政扶持政策资金达17.5亿元。缓解土地瓶颈制约,争取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和建设用地指标,消化批而未供土地979公顷,处置供而未用土地282公顷,新增围涂面积1133公顷、垦造耕地333公顷。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机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民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3件、政协提案161件,办结率均为100%。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重大决策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健全。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政务微博“余姚发布”开通,中国·余姚政府网站蝉联中国县市级政府网站综合绩效评估第一名。深化模拟审批、并联审批等举措,探索实施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试点的安置房竣工项目交付使用时间平均提前3个月。加强执行力建设,开展重点工作专项督查51次,有效促进工作落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风险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探索实行模拟招标办法,加强重点工程决算审计,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市府办)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
  【概况】
  2012年,市府办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题,积极搞好三个服务,发挥三个作用,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保证市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
  【加强理论学习】
  始终把学习贯穿于整体工作之中,严格执行学习制度,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形式上,坚持平时个人自学与中心组集体学习相结合,参加读书会、报告会、专家讲课与看录像辅导学习相结合,以及从书本上学习和在实践中锻炼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联系办公室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学习讨论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及省、市重要文件政策,领会精神实质,提高认识,付诸实施。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聆听全国劳模韩永盛所作的《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报告,并集中学习办文、办会、办事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不断增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意识,提高干部能力素质。
  【优化服务质量】
  抓好办文办会办事工作。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优化行文规则和程序,严谨办理各类公文,全年共制发市政府及办公室各类公文1000余件,承办请示件671件,办文效率平均每件提速7个工作日;及时接收并送传阅上级各类公文1685件,编发《余姚政务》12期。抓好会务的组织和落实,较好承办塑博会、农博会、人才科技洽谈会等各类大型活动及市政府领导主持召开的各类综合性、专题性会议。规范接待工作程序,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重要节庆活动和上级机关及兄弟县市考察接待任务。同时,严把因公出国(境)人员资格初审关,做好外事接待工作,促进对外交流与协作,外事办获2012年度全省外事系统先进集体。
  抓好综合调研信息工作。抓住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以及领导重点关注问题,开展综合调研,较好地完成市领导交办的综合文字材料任务,先后撰写各类文字综合材料200余篇;主动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活动,完成《四明山片区统筹科学发展》等重大调研课题9项,其中6项课题被赵洪祝、王辉忠等省、宁波市领导批示肯定,有2项课题成果转化为宁波市党代会、人代会提案议案,组织实施政府工作创新奖项目43项,为政府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基础依据。同时,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选编各类信息,全年共向省、宁波市政府办公厅报送各类政务信息1038条,被采用306条,其中21条信息被夏宝龙、刘奇等省、宁波市领导批示肯定,编发《每周要情》、《专报信息》、《每日动态》330期,信息工作获2012年度省、宁波市先进集体。
  抓好协调督查督办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办公室“总调度”和“中转站”作用,协助市政府领导抓好领导与分管部门的衔接工作,组织召开各类协调会50余次,协助领导解决好有关问题,加强与市委办、人大办、政协办日常工作的衔接、沟通与协调,促进政府部门之间形成整体合力。同时,围绕市政府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督查督办,全年共组织专项督查、联合督查、跟踪督查活动46次,印发《督查专报》、《督查通报》、《督查与反馈》30期,督促办理人大建议233件、政协提案161件,办结率达100%,政务督查获2012年度宁波市先进单位。
  抓好不同层面管理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系改革,加强行政执法情况检查,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制度,法制办的信息公开工作获2012年度宁波市先进单位。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应急宣传、演练和培训,印发《余姚市防灾应急手册》32万册,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性重大事件。探索外来务工人员“三小三大”的教育培训模式,开展流动人口双向协作交流,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绿色通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获2012年度宁波市先进集体。发展金融事业,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并组织召开企业解困专题协调会31次,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中国·余姚”政府网站蝉联第十一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县级市网站第1名,获2012年度“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和“中国政府网站运维管理奖”。同时,协助驻外工作的开展,加强后勤保障,优化服务环境。
  【强化队伍建设】
  注重思想作风建设。研究制订“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学业务强素质”培训、“文风会风”整改等五个专项活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激励和考评机制,优化办文办会、调查研究、政务信息、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规程;加强对干部经常性教育和管理,邀请市纪委常委严建根作《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条规,切实增强从政自觉性》报告,并把思想解放、转变作风、增强素质、提高效能、优化服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办公室工作作风的转变。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每周一次的主任办公会议制度,相互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健全议事规则,完善议事程序,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均提交主任办公会议和办公室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广泛征求意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化。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视干部任用和培养,全年共研究讨论干部2批次,调整中层干部18人,其中提拔干部9人、平职交流9人,向有关乡镇和部门输送领导干部6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召开党风廉政建设民主生活会,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控制办公室设备配置、会议和接待经费标准,把好财务审批关和物资采购关,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开展勤政廉政教育,特别是对特殊岗位可能受到更多诱惑的任职人员,重点予以关注、教育和提醒,杜绝干部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全年未出现违法违纪案件。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以“进村入企办实事”、“送温暖献爱心”等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到所联的雁湖村和天邦公司,了解农户(职工)生产、生活情况,现场咨询和解答村民(职工)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办50余名党员干部还向雁湖村因病致贫的10户困难群众捐款2万余元。积极创建“五好”机关党组织,配齐配强党总支及下属5个党支部组织机构及成员,建立健全学习、组织生活会、党内监督等党建工作制度,保持党支部工作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强办公室机关文化建设,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市直机关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开展好书大家读、参观革命根据地、文体竞赛、党员志愿扫雪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定期组织老干部集中学习、集体活动和健康体检,增强党员干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
  (市府办)
  法制工作
  【行政复议、应诉情况】
  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申请33件,受理23件,不予受理8件,作其他处理2件。受理的案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9件,申请人主动撤回申请或者经协调撤回申请6件,驳回申请1件,未结7件。以市政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4件,其中1件宁波市政府维持具体行政行为,其余3件尚未审结。以市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27件,法院已审结26件,未结1件。
  【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清理情况】
  全年共审核市政府各类行政规范性文件10件,参与其他文件制定和征求意见80次。为保障全市规范性文件质量,将合法性审查工作关口前移,在文件起草征求意见之初提前介入,同时参与其他各类文件草案的修订和征求意见。对行政规范性类文件加强制定环节的指导和条款内容的审查,对非规范性类文件重点提出合理性的法制建议。同时,开展每两年一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经清理,全市现行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40件,需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8件,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43件。
  【落实行政监督职能】
  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情况专项检查。部署全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经信、教育、民族宗教等系统的行政执法程序、案卷质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是否规范等情况,并对评查结果予以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广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的应用,已有26家行政执法部门完成说理性行政处罚文书的格式设计。坚持执法培训考试制度,依托省行政执法证件申报工作,严把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关,坚持定期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将执法培训考试工作和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有效结合。5月、11月,分2批组织161名要求申领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全省综合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全年共新审核上报省行政执法证件124本。同时,完成全市792名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到期换领工作。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中心镇改革加快卫星城市发展的若干意见》、《宁波市卫星城市行政执法管理办法》规定,从优化执法体制机制的实际需要和加快推进泗门卫星城市建设出发,组织起草并印发《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泗门卫星城市执法权限的实施意见》,同时履行职能指导泗门镇组建成立镇行政执法局。通过界定执法职责、整合执法资源、规范授权委托、确定协助义务等措施,将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权限委托下放给泗门镇政府,充分发挥泗门镇的积极性和属地管理优势,加快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规范有序的卫星城市执法体系,实行重心下移、管罚并举的基层执法新机制。泗门镇行政执法局已开始正式运行。
  【做好行政调解工作】
  为建成完善的行政调解组织网络,全市各职能部门主动介入各类纠纷调解9454件,成功调解6507件。通过多渠道的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越级上访案件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明显减少。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全年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10147条。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宁波市政府评为政府信息公开先进单位。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修订、规范政府信息发布等作为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规范运行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加强日常监督;重点部署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招投标、生产安全事故、价格和收费等六个领域的信息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加大督促指导,重点强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及相关内容的公开工作。
  【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在2010年部署“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重点培育3家单位开展市级示范单位创建,最终决定授予市国税局“余姚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同时继续保留工商余姚分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泗门镇人民政府、低塘街道办事处、小曹娥镇人民政府“余姚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
  推广创建成果,推荐工商余姚分局参加省级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被命名为浙江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此外,工商余姚分局、市公安局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宁波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
  (法制办)
  决策咨询
  【开展调查研究】
  2012年,市咨询委、市发展研究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各项决策咨询和调查研究活动,陆续完成四明山片区科学发展、做强全市工业实体经济、模具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全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中国塑料城提升发展等9项重大课题,许多课题成果已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毛光烈、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市委书记毛宏芳等省、宁波市、余姚市领导先后6次对课题成果作重要批示。刊发《咨询研究》13期、《咨询建议》21期、《咨询简讯》2期、《余姚决策咨询》1期,开展调研活动62次,共480人次参加课题调研活动。其中,由市长奚明牵头的“从四个方面提升发展中国塑料城”课题调研文章,在《政策瞭望》第12期刊发。
  【完善咨询论证】
  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征求。1月初,开展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征求工作。在参与意见征求的9位委员中,有8位委员共提出33条建议。许多建议被吸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使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完善、全面。
  政府工作创新奖评选。完成2012年度39个单位申报的43项政府工作创新奖项目实施与评选工作,其中,“推行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等12项创新成果获政府工作创新奖。
  【强化自身建设】
  机制运行方面。市咨询委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人,特邀顾问3人、委员37人(其中包括12名“千人计划”专家)、特约咨询员25人。设城市发展部、统筹城乡部、综合经济部、社会发展部、公共服务部5个专业咨询部和1个办公室,实行独立办公场所、独立经费核算。市咨询委办公室与市发展研究中心实行合署办公,使研究力量得到有效整合。
  制度建设方面。制订《余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余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作制度》、《余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财务管理制度》、《余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调研课题管理办法》、《余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咨询研究工作细则》五项规章制度,使市咨询委的日常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加强合作交流】
  加强与省、宁波市咨询委,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宁波市社科院的交流。通过课题论证、成果寄送等形式,加强与市咨询委市外委员的交流;通过课题开展、专题培训、学习考察等形式促进特约咨询员参与咨询委工作。还通过考察学习、专题调研、成果发布等形式,加强与其他地区及部门、乡镇(街道)的交流沟通。
  (市咨询委)
  应急管理
  【概况】
  2012年,市应急办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健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事件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建立健全各类应急管理机构,加强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为龙头、公安110指挥中心等为支撑的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建立统一领导的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供应体系,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演练。健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社会动员、舆论引导和善后工作机制”的总体要求,推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应急预案】
  按照《余姚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督促部门对已经到期的市级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进行修订、优化;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市级层面已修订完成总体预案1个,其他专项预案41个,专项预案操作手册41个;各部门共完成部门预案62个,部门下属单位完成各类预案50个。全市各乡镇(街道)共完成本级预案297个,指导完成农村预案267个,社区预案35个,学校预案180个,企业预案1402个,重点工程安全预案14个,各类会展节庆预案20个。市级层面基本完成预案编制任务,乡镇街道的预案基本形成各自体系,农村、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按照要求基本做到全覆盖。
  【应急准备】
  12月,在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市应急委员会,做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同时成立设于市气象局的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分中心,完善应急指挥体系。规范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完善由防汛防旱、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基础设施保障、森林扑火、海上搜救、特种设备事故处置等领域的33支专业队伍和115支基层应急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应急专家队伍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市已有各类应急队伍36支,其中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支300人,各部门专业队伍33支1589人,综合应急志愿者队伍1支13400人,专家队伍1支40人;各乡镇街道建有各类应急队伍115支3526人。
  【应急保障】
  形成以供销联社、各水利工程单位和各地为主的防汛防旱物资体系,以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为主的危险化学品处置物资储备体系,以贸易、民政和各地为主的粮食、饮用水、食品、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本级储备和社会代储网络,以交通、建设等部门和各地为主的车辆和大型工程器械征调网络。同时,确定抗灾救灾并重的应急物资紧急加工:企业目录,基本满足常规突发事件处置需求。另外,重新确定72个避灾中心(点),122个人防疏散点。
  【应急平台】
  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按照《宁波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宁波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精神,4月份,启动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对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并邀请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专家进行设计。又根据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参照象山模式,同“双联中心”一并建设,具体由市公安局负责。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发布系统作为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以气象局为主进行建设,进行配合、协调。该系统已落实资金80万元,完成建设方案的送审稿,9月份进行专家会审,根据专家意见,对建设方案进行进一步细化,尽早完成项目立项。
  【培训演练】
  发挥应急办协调职能,做好培训和演练工作。与市红十字会配合,深入村、社区、学校,开展医疗急救培训;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和燃气泄漏演练等两次市级应急演练。针对全市高层建筑将口益增多,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浓烟烈火封闭疏散通道等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等难题,在部分校园中安装高空缓降器,并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应急宣教】
  把公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开展群众性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防灾减灾周活动,通过应急知识连载、应急知识竞赛、倡议市民配备家庭应急包、制订家庭应急计划等各种方式进行宣教,以提高突发事件时公众的自救、互救水平。编制内容齐全的《余姚市防灾应急手册》,并向外来务工人员和全市32万余户家庭免费发放。依托位于梁弄的市青少年实践中心,由相关部门和实践基地共建公共安全教育馆,正在建立公共安全宣教基地。在面向学生的基础上,向公众开放防灾减灾宣传场馆。
  (马幼堂)
  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概况】
  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54.46万人,出租房屋7.17万户共30.88万间。全市中小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38550人。年度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按照“引导融合、提升素质、优化服务、完善管理”的理念,调整完善工作体制,推进公共服务、权益保障、激励引导、互融共建、治安管理、组织网络六大体系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完善工作体制】
  调整完善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将原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综合协调机构。市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人社局、卫生局、计生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兼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各乡镇(街道)也参照市里模式作出相应调整。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考核奖惩、定期督查、经费保障等制度。按照“统一组建、公安管理、持证上岗、综合使用”的原则,综管员队伍统一由当地公安派出所管理。
  【强化社会保障】
  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建立完善劳动力需求信息和就业导向情况发布制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成人“双证制”培训。探索试行“小餐厅大课堂”、“小车间大安全”、“小庭院大和谐”等教育培训新模式,构建以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文明素质培训为重点的流动人口教育培训体系,打造流动人口“微课堂”。全年共培训6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8500人获职业资格证书。加强租赁场地生产经营企业工资支付报备制度、应急周转金制度,加大对拖欠、克扣工资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完善维权服务“绿色通道”,市劳动仲裁院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557件,为2231名外来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工伤补偿款等2201.9万元。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案件1114件,其中民事案件908件,刑事案件130案,非诉讼案件76件。深化租住房“村企结对”联合服务机制,18个乡镇(街道)的71个村和341家企业签订“村企结对”协议。加强传染病防治、职业健康动态监测和预防、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儿童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等工作,流动人口子女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7.44%,外来育龄妇女计生服务管理率达95.5%。107名外来孕产妇享受平价分娩政策,285名外来孕产妇享受优惠分娩政策。
  【深化互融共建】
  开展互融共建和文化宣传活动,评选市级先进单位20家和先进个人20人,另有5家单位和9人分别获宁波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开展新余姚人才艺大赛,组建新余姚人艺术团。举办第二届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大赛,组织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幸福家乡欢乐游”,举行外来务工者节庆祝活动。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继续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免费服务活动。宣传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先进事迹。推进融合组织规范化建设,低塘街道汤家闸村等5个融合组织被评为宁波市融合性社会组织示范点。做好积分落户工作,全年有5人落户余姚。
  【创新社会管理】
  探索流动人口双向协作交流。拓展与劳务输出地政府的双向协作交流,探索建立与流出地政府常态化、制度化的协作交流机制。5月份与安徽省涡阳县建立双向协作关系,双方在流动人口的劳务、计生、治安管理、教育等方面互通信息,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深化新余姚人调委会建设。规范新余姚人调委会组织建设,举办全市调委会骨干力量培训班。除山区乡镇外,其余各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均建立“新余姚人调委会”,聘请调委会调解员和信息员95人。、全年累计调处案件429起,其中成功调处412起,成功调处率达96%。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贯彻落实《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强化对少数有犯罪前科、违法劣迹或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动态防范,严厉打击混迹在流动人口中的“涉黑涉恶”、“两抢一盗”和出租房屋内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施海霞)
  信访工作
  【概况】
  2012年,全市信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稳定、促发展、建和谐”的总要求,以推动转型升级、保护群众权益、解决民生问题为目标,以做好十八大期间的信访工作为中心任务,攻坚克难,创新机制。市本级共受理各类信访13032件16099人次,比上年分别下降7.1%、5.1%,呈现“运行态势平稳、上访秩序好转、总量继续下降”的良好局面,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市“六大百亿工程攻坚突破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富裕和谐幸福余姚建设发挥积极的保障作用。
  【完善信访工作格局】
  决策部署。年初召开全市政法信访工作会议,部署社会稳定和信访工作,提出迎接十八大做好全年信访工作的明确要求;市委书记、市长连续第八年与各乡镇、街道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机制常态。市委重大事项酝酿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先后十余次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市长办公会议每季度听取一次信访工作汇报、来市重大集体上访分管领导带班接待、越级集体上访分管市领导带队劝返等工作机制已形成常态化。
  责任落实。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完善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继续对各级重大活动期间的择机上访进行单独考核。
  【开展大接访活动】
  开展三级接访。落实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关于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决策部署,从3月份开始,组织市、镇、村三级干部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化解矛盾保稳定”专项活动。市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327批1547人次,市镇村三级干部共接待群众2691批4019人次,大量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促进社会稳定。
  组织攻坚行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根据上级信访部门统一部署,开展“双月攻坚行动”,围绕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问题大化解、重点对象大稳控等四个重点,强化组织领导、信息预警、协调联动和责任落实,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打造网上信访平台】
  及时回应网络舆情。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搜索和回复,定期组织研究网络舆情,设立市长电话受理中心,重视信访门户网站建设,认真回应“E政厅”等方面的网络关切,对群众反映热烈的问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作出回应,全年回复群众网上咨询投诉170余件次。
  认真办理网上留言。全年共办理国家投诉中心投诉件、省长信箱、重要网站留言等上级交办的信访件共128件,比上年增加67%。
  积极参与管理创新。11月底市长电话等网上信访整体入驻市民中心后,电话、网络方便、快捷的信访形势深受群众欢迎,12月份的市长电话受理量共计888件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7.04%。
  【开展复查试点】
  修订印发《余姚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工作规程》,调整成立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聘任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的30余名专家组成信访工作复查复核专家库;市信访局增设复查复核科,组织开展全市信访干部复查复核业务培训,印发《信访复查复核工作知识读本》200余本。全年共受理信访复查申请43件,通过信访复查息访率90%以上。
  (市信访局)
  行政审批
  【概况】
  2012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92286件,平均每个工作日收件772.23件;办结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92222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结771.98件,按期办结率100%;平均承诺时间从法定的21.56个工作日下降到4.79个工作日,实际平均办理时间缩短到2.19个工作日。工商、国土、房管等部门窗口共为全市企业融资655.84亿元,比上年增加20.23%,收到办事企业和群众的感谢信或表扬信50封、锦旗37面,电话回访群众平均满意率98.88%。余姚市创新审批运行机制的做法受到副省长陈加元的批示肯定。
  【探索开展竣工联合验收】
  为解决建设项目竣工后,验收参与部门多、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时间长、效率低、项目建成后不能马上投入生产或使用等问题,市审管办在市纪委(监察局)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探索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制订《余姚市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在对8个安置房项目试点的基础上,确定联合竣工验收介入时间点、验收程序与联合验收参与部门,由规划、住建和审管办三个牵头部门统一受理、协调安排、统一踏勘,各部门集中验收,所有的验收程序都在同一平台上阳光操作,全过程公开办理,相互监督。通过实行“业主申请、同步受理、集中验收、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解决长期来20余个部门分散受理、单独验收、各自为政、程序复杂、耗时过长、缺少监管等弊端。全年受理竣工联合验收项目27个,总投资28.01亿元。8个试点项目的评估结果表明,交付使用时间至少提前3个月,共节约过渡费支出2500余万元,减少融资成本3800余万元。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模拟审批制度。通过对模拟审批相关的业主单位、审批部门和中介机构的调研,进行回头看,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和措施。全年共受理并联审批项目32个,总投资75.61亿元,新进入模拟审批项目12个,投资总额58.18亿元(截至年末,累计进入模拟审批项目44个,总投资357.88亿元)。社会投资项目中,审批时间最短的为宁波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年产50万套户外休闲家具项目,正式审批阶段时间仅为43天;政府投资项目中,审批时间最短的为穴湖地块(月梅公寓)保障性住房,正式审批阶段仅用32天。
  深化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做好单个事项审批标准化工作,涉及全市30个行政审批部门及其所属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涉及审批事项共191个事项(454个子项)的第一批单个事项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标准,经一年多时间的编制、完善和试行,于3月9日在市审管办门户网站正式发布。联合办理事项审批标准化工作,协调相关审批部门制订全市联合办理事项审批标准,在泗门镇进行以联合审批机制为核心的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试点,部署文化娱乐业、洗浴业、一类机动车维修业、旅馆业和餐饮业等五大行业的联合审批运行工作,制订出台行业联合审批标准及联合审批流程。
  推进基层审批服务工作。抓好泗门分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协调与管理,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心镇强镇扩权工作的要求,对《宁波市中心镇扩权事项指导目录》所列的70项扩权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并就其中43项行政审批事项(包括25项行政许可事项和18项非行政许可事项)的放权工作征求梁弄、马渚、陆埠三镇的意见建议,研究扩权的方式。
  加快区域一体网上审批系统的后期开发应用步伐。在提高区域一体网上审批系统的稳定性、完善系统各项审批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基本建设项目网上联合审批模块,审批项目由专窗工作人员统一登记后,系统能自动生成该项目的审批情况流程图,前一审批环节完成后自动流转到下一环节,基本实现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材料网上自动传递、审批数据共享、网上监督管理等功能。
  【服务六大百亿工程】
  年初会同市监察局对全市143项攻坚突破年重大项目进行逐个排摸,理出需在2012年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计划开工建设的23个项目,逐个进行走访,听取所在地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制订《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工作方案》。同时,到各主要审批部门进行调研,督促有关审批部门落实好工作责任制,并根据“六大百亿工程攻坚突破年”活动重大项目的计划开工时限,倒排时间,及时按每个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各自的审批工作。充实调整市项目推进联审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设立重大项目服务专门窗口,对每个项目建立审批管理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重大项目审批进展情况,会同市监察局进行跟踪督查。
  【服务企业和群众】
  继续推行无午休工作制度。使服务对象可以在机关午休时间里,到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商等12个窗口“午间工作岗”办理有关审批服务事项。在推行过程中,注意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制度的实施。各无午休窗口全年共办理审批服务事项2180件,平均每天8.72件。
  坚持不懈推进政务公开。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把阳光、规范作为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压缩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推进决策公开、内部公开等工作的重点,使所有的审批服务信息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公示,让公众查阅办事结果、下载申请表格和相关资料、网上咨询与投诉、最新政策法规及其解读、人事任免等信息,全年上传的信息达350余条,信息公开量居市级部门第二。
  全方位开展便民服务。鼓励和支持工作人员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中心,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提醒服务、代办服务、陪同服务、免填单服务、代书服务等贴心、便民服务。全年共提供上述服务189件(次);各业务科室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尽力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业务科组织解答网上咨询1764件,督查科共受理电话咨询1751件次,为群众指路8668次,填表服务88次。
  完善监督管理。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规范和完善电话回访制度,将每期回访的样本数量从承诺件与上报件总数的1%提高到2%,将工作人员态度、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回访内容具体化,将群众的满意度从原来的三档制量化细化为10分制,回访的平均满意度得分按月公布,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交有关窗口整改,违反《考核办法》并经查实的予以纪律处理。同时,通过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网络监控和现场巡查,加强行政效能的动态管控,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各窗口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办事效率。全年共回访服务对象1170件次,平均满意率达98.88%。
  【服务经济发展】
  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引导各相关窗口探索房地产、土地抵押登记和工商等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新办法,全年共为企业融资655.84亿元,比上年增加20.23%。其中,房产融资303.9亿元(增长10.75%),土地融资319亿元(增长30.74%),工商融资32.94亿元(增长21.59%),为全市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推进免征小微型企业行政事业收费工作。全面执行中央、省、宁波市和余姚市关于对小型微型企业暂免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界定、操作上的问题,及时报告市委协调制订操作办法,工商、商务、质监、国土等部门全年共免收中小企业行政事业收费202.24万元,受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1012家次。
  【创建“至诚于心·服务于行”服务品牌】
  创新与发展审批服务。在对现有行政审批项目和审批流程逐项进行再梳理、再规范、再完善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审批瓶颈,研究破解之道,拉长影响审批速度的“短板”,提高整体审批速度和效能。
  提高总体办件速度。以综合窗口的提速为重点,缩减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开展项目提速。全年共对综合窗口的81个项目进行提速,缩短总承诺时间487个工作日。同时,对近两年来未实际发生办件(“零”办件)审批事项服务事项进行研讨,初步确定并建议取消“零”办件项目22项,合并12项、下放11项。
  开展“一窗一品”创建活动。推动各窗口按照各自情况,提出本窗口的服务品牌,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窗口个性化服务品牌。
  (市审管办)
  外事工作
  【概况】
  2012年,全市外事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宁波外事办的大力支持下,贯彻市委、市政府“三思三创”活动精神,围绕推进“六大战略重点”的总体部署,推动外事服务、外事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外事工作科学发展取得新成效,获年度全省外事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围绕重大活动提升服务能力】
  安排重要外宾来访接待。全年共接待外宾15批168人次,如接待印度驻上海总领事戴思锐女士、巴西驻上海副总领事和比利时驻上海商务领事等驻沪领事官员;接待日本水户德川家第15代掌门人德川齐正一行、非洲国家政府新闻官员一行等重要外宾团组;参与接待以色列艾利集团CEO艾伦、日本山阳特殊钢株式会社社长藤原信义、美国传奇拍卖行副总裁泰戴尔率领的国际毛皮行业考察团以及韩国石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金昌鲁率领的韩国石化协会代表团等一批重要商务团组。认真细致做好每一次接待工作,合理安排参观点和线路,使每一位外宾都留下较深印象。
  筹划和做好市领导出访服务。全年共服务和协助服务市领导出访团组17批次。完成市委书记毛宏芳率代表团访问巴西和智利的服务工作,代表团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举办“中国余姚项目推介活动”,为余姚知名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搭建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做好市委、市政府领导率代表团赴香港开展系列主题式专业招商活动的服务工作,签约“中国裘皮城二期精品区18家公司投资意向”等项目5个;筹备并参与“东北亚·宁波周”和“欧洲·宁波周”活动,按照市领导要求,与市招商局共同做好余姚市分团活动方案,并快速、有效地办好出国(境)手续,使参会人员顺利成行,保障活动的成功举行。
  参与全市重大涉外活动并做好服务保障。协助做好全市重大涉外活动的礼宾安排和市领导的翻译工作,为中国塑博会、裘皮节、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东盟国家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研修班、非洲法语国家城镇发展规划高级研修班和中外客商元宵联谊会等做好外宾接待和提供翻译服务;有针对地将高层互访活动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在年初日本水户德川家第15代掌门人德川齐正到余姚访问之际,安排到相关产业园和公司参观,并洽谈合作推动成立日本中小企业孵化中心。
  【围绕友城工作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拓展友城交流渠道。7月,副市长卢建国率团出访日本、韩国期间,与日本常陆太田市和韩国罗州市分别签署继续发展友好城市关系和友好交流城市关系协议书。截至年末,已建立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包括单项友好交流城市)等共5个。此外,还和加拿大埃德蒙顿市、澳大利亚庞活市、法国勒伐鲁市、德国奥尔丁堡市、日本高岛市和小郡市开展友好交流活动并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
  开展友城间多领域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在教育方面,整合友城资源,配合做好“千校结好”工作。年初,市子陵中学和舜水小学分别与日本茨城县峰山中学和太田小学结成姐妹友好学校;5月,泗门镇中心小学与韩国庆尚南道朱锡小学签订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协议书,是全市“千校结好”中第一所镇级学校;8月,市长安小学赴友好交流城市罗州市,与该市南平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在经贸方面,与市招商局在国外共同开展“余姚市投资环境推介会”,吸引国际友城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参会,提升余姚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知名度。在文化方面,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市领导率团前往位于日本常陆太田市德川家族的墓园里拜谒朱舜水墓,参观“日中国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展览,并与德川家族洽谈关于在余姚举办朱舜水先生遗迹回归故里相关展览的初步意向。
  利用民间资源开展对外友好交流活动。6月,在由市武术协会主办的“五国搏击王者争霸赛”上,来自泰国、俄罗斯、美国、沙特阿拉伯和荷兰的拳击高手挑战中国功夫高手,为观众奉献一场国际水平的拳王争霸盛宴;10月,举办中美职业男篮对抗赛,促进对外体育交流,扩大余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6月底,与马来西亚旅游局共同举办马来西亚美食节,不仅使余姚市民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异域美食,也增进两国的饮食文化交流。
  【围绕完善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和服务工作。全年共审批因公出国(境)162批303人次。一方面规范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工作,按照市管干部总量控制、考察交流团组计划控制、因公出访经费额度控制的“三控”原则,严格出访人员指标和经费额度,党政人员因公出访107人次,基本实现与上年相比零增长的目标;另一方面对每一个出访团组,做到提前沟通,主动参谋,在人员组成、行程安排和公务内容上提供参考建议;在团组出访前,专门召开行前教育会,并综合上级纪律部门的政策和以往团组在境外的问题编写行前教育资料,在行前教育会上宣读;团组回国后,及时收缴考察报告和护照,并对每一团组的考察成果通过《余姚外事》进行宣传和通报。全市护照收缴率为100%,因公出国人员中无一出现违反外事纪律的现象。
  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多出国便利途径,共办理企业因公出国(境)手续96批157人次;积极宣传APEC商务旅行卡,9月专门召开“APEC商务旅行卡宣介会”,为31人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已获卡12张;主动推荐企业申报“直报企业”和“备案企业”,全市直报企业数量由8家增加到17家,因公出国(境)审核备案企业增加到10家;竭力缩短企业因公出国(境)审批时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做到即到即审即批。参与大型民营企业在海外的重要商务活动,帮助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在市委书记毛宏芳率团赴巴西访问之际,与CRYSTAL公司洽谈,促进大丰实业有限公司参与建设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场馆项目;市长奚明率团访问澳大利亚、新加坡时,拜访新加坡三江会馆、宁波同乡会和余姚联谊会并召开座谈会,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搭建平台。
  强化涉外管理服务机制。11月,宁波市外办在余姚召开“全市涉外维稳调研座谈会”,外事、安全、公安、旅游、商务和外宣等部门专题研究涉外管理工作,总结经验,谋划下步工作目标。同时,市外事办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协同市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稳妥处置涉外案(事)件5起,维护全市良好的对外形象。
  【围绕内部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坚持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外事工作专业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通过文件、报刊、网络、集体学习和培训等形式钻研外事工作知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把每周一定为“学习日”,利用半天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和语言强化训练,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将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加强思考,认真总结,确保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提升办公室工作效率。根据现代办公自动化新形势的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好采用政府OA系统进行公文处理和公文交换工作的实施,推动无纸化办公自动化进程,制作并启用“余姚市因公出国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市外事办)
  涉台工作
  【概况】
  2012年,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坚持中央对台工作政策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工作领域,开创全市对台工作新局面,获全国县(市)区对台宣传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省对台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对台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全年引进台资企业6家,总投资303.92万美元,合同外资233.75万美元;共接待到余姚旅游、观光、考察的台胞1500人次;接待到余姚交流的台湾团组6批148人次;组织赴台湾交流团组10批235人次;举办台胞台属联谊活动5次;慰问困难台胞台属32户,发放慰问金50700元人民币。
  【招商引资工作】
  抓好入岛招商。组织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团组赴台湾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在台中市举办“姚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会”,共签约安拓公司增资项目等5个项目。在台期间,还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台湾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裕庆、宏泰集团和远雄集团的负责人等知名人士进行交流合作。
  抓好节会招商。以各类节会为平台,立足余姚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推动姚台产业合作。在第三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上专设台湾名优农产品展区,吸引台湾苗栗县农会、台湾农业精品国际行销协会参展,展位增加到近70个,展出品种达300余种。同时,台湾的茶叶、农业、旅游专家组到余姚参加大岚镇“姚台茶业发展恳谈会”,实地对接交流。
  抓好服务招商。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上门走访60余家台资企业,关注台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协调解决碰到的问题。截至年末,共受理台胞关于土地指标、邻里纠纷、环保处罚、子女就学等事务22起,上门服务200余人次。与此同时,完善涉台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妥善解决台企健峰企管研修中心顾问蔡明昇非正常死亡突发事件,充分尊重家属意愿,积极稳妥做好善后各项工作。
  【交流交往工作】
  突出交流的广泛性。从沟通乡情入手,主动与在台余姚籍人士和相关社团沟通联系,增进了解,取得互信。做好台湾工商团体、政商名人回乡探亲访友、观光考察的接待工作,先后接待台湾中华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王钟贤、桃园县知名人士叶明月、台湾农业参访团、台湾茶叶旅游业参访团到余姚参访。同时,组织余姚参访团组赴台开展交流。此外,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载体,推进与第二、三代余姚籍台胞的联络交流。
  突出交流的特色性。发挥余姚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利用王阳明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姚台交流活动的品牌。7月邀请台湾地区20所高校的50余名大学生到余姚参加河姆渡寻根之旅,同时参观王阳明故居,加深台湾大学生对余姚、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还和余姚籍在台大学生互动座谈,推动姚台两地青年大学生的联谊互动,增进两地青年的情感交流。
  突出交流的针对性。5月,启动“对接台湾精致农业”活动,余姚150名优秀的农业生产经营骨干分批赴台考察,通过授课、讨论、参观等方式,提升能力和素质同时,还就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家乐休闲旅游等项目进行推介,开展初步对接合作。校际合作更加紧密,组织市职成教中心学校10名师生赴台,在台湾岭东科技大学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台湾台中市育仁小学到实验小学友好访问,并为见证两校友谊的冬青树挂牌、揭幕,进一步深化校际间交流。
  【宣传教育工作】
  深化互动交流的宣传。开展“走出去”的宣传,利用赴台考察的机会,与台湾各界人士开展交流,赠送余姚的宣传画册、宣传短片,宣传余姚的人文环境。开展“请进来”的宣传,做好台湾团组、客商到余姚交流的接待工作,安排参观余姚的风景名胜、工业园区、特色市场,让他们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亲自感受余姚经济社会的发展。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央视四套海峡两岸栏目专题摄制组专程到余姚进行采访拍摄,台商浙江远东工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裕成和台湾健峰企管集团董事长叶斯水作为台资企业创业创新的典型在央视四套节目中播出,体现余姚在落实中央惠台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帮助台商创业、促进产业升级中的举措和做法;同时在余姚新闻和《余姚日报》等媒体刊登宣传信息,增加姚台两地交流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强化典型的宣传。树立台资企业和台胞台属参与余姚经济建设、热心公益事业方面的先进典型,开展系列化的宣传活动。车王电子有限公司被评为十大突出贡献工业企业,宁波太平洋大酒店有限公司被评为“十强商贸服务业企业”,雷虎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纳税先进企业。
  【联络联谊工作】
  健全联谊制度。12月下旬召开第六次台胞台属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并建立健全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台商联谊会联席会议制度,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健全市、镇、村三级网络体系。
  培植联谊品牌。在余姚与高雄两地结对的基础上,推出“对台民心工程”建设,开展“两岸同胞邻里节”活动,成为姚台两地联谊的新品牌。同时,完善老品牌“相约星期六”的活动内容,加强对市台商联谊会、市台胞台属联谊会的指导和支持。
  拓宽联谊渠道。开展余姚籍新生代台胞、在余姚新生代台商、余姚籍新娘的调研,充实和完善台情资料。同时,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健峰公司联合,在台资企业健峰技术研修中心创建企业未来领袖培训基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提升联谊层次。
  【自身建设工作】
  提升理论水平。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会,面对对台工作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觉悟,调动工作热情,提升涉台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强化基础建设。结合“三思三创”和大走访活动,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继续深化“台商联谊活动中心”、“兰江街道台联之家”、“东风小学涉台教育基地”三大示范基地的建设,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
  提升队伍素质。发挥机关党支部作用,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对台工作干部队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完善“八项制度”、“四条禁令”、“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养成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王洁)
  侨务工作
  【概况】
  2012年,市侨办(市侨联)发挥自身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以实施“联侨归心”工程为抓手,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侨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共接待海外侨胞、港澳同胞325人(次),其中海外团组12个;接受社会公益事业捐赠项目18个,合计人民币300万元;处理侨信侨访26件(次),办结率100%。
  【为侨服务】
  解决各类涉侨政策法律问题。做好涉侨政策、法律的宣传和侨界人士来访接待、咨询工作,帮助解决侨界人士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全年共帮助解决归侨侨眷升学、就业、出国留学、落实生活待遇及相关政策等问题19人次。对一名过世港胞的身份进行确认,使其亲属在不赴港的情况下解决房产问题;依托“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为7例案子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一名留学人员追回被同事侵占的财产15万元。在全国法制宣传日,组织开展“侨法进广场”活动,在城区广场设立侨法咨询点,向侨眷和市民群众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涉侨政策法律问答》等小册子100余份,现场解答涉侨政策法律问题10余个。
  积极为侨办实事。组织开展“夏日送清凉,春节送温暖”、“姚城名医为侨界群众义诊”、“健康养生讲座”等活动,为侨界群众送去慰问和健康。在防御台风“海葵”中,通过多种途径第一时间通知侨界家庭,做好防台工作。归侨白志丹在10月份离世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其家人做好善后工作。依托社区侨务工作平台,通过居家养老、自愿服务、侨界互助等形式,建立侨界空巢家庭“一对一”帮扶制度,为他们提供心灵关爱、生活帮助,解决侨界空巢家庭缺少子女照顾等实际问题;重阳节组织开展“侨界空巢家庭红色之旅”活动。全年共走访慰问归侨侨眷156人次,发放各类慰问款和帮扶资金8余万元。
  服务侨企做大做强。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走访侨企留企23家,行政村3个,举办侨界企业家座谈会2次。同时开展“侨企服务月”活动,有效解决侨企用工、融资等问题。
  【服务发展】
  助力招商引资。发挥驻外机构、异地商会、同乡会、联谊会等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团结和凝聚余姚籍在外各界人士的力量,通过组织召开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市外姚商代表座谈会、在沪举行“余姚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等,促成一批优质浙商姚商项目的回归。发挥留学人员熟悉国内、海外的优势,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家乡经贸活动。通过澳大利亚留学生许云山,邀请斐济群岛共和国驻中国大使艾萨拉·泰莱尼到余姚访问,帮助中铁三局中标斐济道路建设项目。
  助推“人才特区”建设。利用海外资源,与其他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与“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海外留学人员组织的合作机制,在美国、加拿大设立海外人才联络站,参与组团赴海外招才引智活动。聘请“千人计划”专家、宁波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和全国政协海外特邀代表、美国全芯科技董事徐德清为引才大使,发挥以才引才的作用。配合做好在余姚召开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能源、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和’2012中国·余姚人才科技洽谈会的会务工作,主动参与“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的宣传和引才工作。
  推动海创人员创业创新。探索服务海归人士创业创新平台,9月成立“余姚市海外归国人士创业发展促进会”,推动海归留学生回余姚创业,服务海创企业发展,“海创会”现已吸纳海归创业人员100余人。加大对海归创业人员的培训,遴选20余位海归创业人员赴北京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高级研修班。通过留联会、海创会平台,组织举办留学人员新春联谊、“璟月湾之夜”八月夏日派对、摄影采风、主题诗歌赏析会、体育比赛、卡拉OK大赛等活动,丰富留学人员生活,增进彼此交流。“海创会”黄孟波、钟伟华、洪黎耀等三名海归人士入选宁波市“3315”计划;杨可扬被宁波市评为大学生创业新秀。
  【联络联谊】
  做好海外联谊工作。2月24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森苗率团参加香港余姚联谊会迎新春2012年春茗活动,拜会香港知名人士,与余姚籍港胞深入交流,增进共识,促进感情。“香港余姚联谊会”和“新加坡余姚联谊会”成立以来,活力进一步显现,影响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余姚籍在香港、在新加坡人士的第二代、第三代加入联谊会,有效提升队伍规模,发挥提升当地余姚籍人士凝聚力的作用。同时,借香港宁波同乡会开展45周年会庆活动的契机.建立与在香港工作学习的余姚籍青年才俊的联系,并成立香港“余姚中学校友会”,以乡情、同窗情为纽带,提升与在香港青年人的交流水平。
  接待海外侨胞到余姚访问。全年共接待包括香港前特首曾荫权、邵逸夫基金有限公司主席邵方逸华女士、香港余姚联谊会名誉会长董伟、新加坡余姚联谊会会长李国生、美中湖北同乡会会长黄正东、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等在内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海外留学人员325人次,其中海外团组12个。重视新生代华人华侨的联谊工作,4月,安排美籍小朋友杨茗来余姚访问,开展“中美小朋友手拉手”活动,杨茗分别在市实验小学和东风小学体验中国学生读书生活,并开展手拉手结对、种植友谊树、交笔友等活动,与余姚小朋友结下深厚友谊,促进中美学校、中美小朋友之间的文化交流。7月,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12名华裔青少年在大岚镇开展为期三周的暑期志愿活动,并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使他们增进对余姚的了解,加深对故土的感情。
  凝聚海外侨胞和国内侨界人士。依托余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以河姆渡文化、红色文化、姚江文化为内容的余姚文化体验之旅,作为海外侨胞到余姚参观考察的推介项目,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开展以“谢氏”、“干氏”、“符氏”等为代表的宗亲同祖文化海外联谊活动,10月,举办第十六届世界符氏恳亲大会,共吸引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145位符姓侨胞参加。成立市侨艺俱乐部,为广大侨界人士搭建展现艺术才能、开展文化交流的平台。依托该俱乐部,举办“庆国庆、迎中秋”侨界文化日、“七一”歌会纪念香港回归15周年等文化联谊活动,受到全市侨界人士的欢迎。
  【基层侨务】
  抓好基层侨联组建。重视基层侨务组织化程度,做好基层侨联的培育工作,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推进基层侨联扩面工作。新成立牟山镇、陆埠镇、凤山社区侨联,累计已建立乡镇(街道)侨联5个、社区侨联2个。
  抓好基层侨联规范化建设。按照“五有”标准.加大对基层侨联的指导和帮助,解决经费、阵地、活动开展等方面的问题,把侨联打造成为“侨之家”。在此基础上,推进基层侨联品牌化建设,实现由“五有”向“五好”提升,涌现如阳明街道侨联侨界空巢老人结对帮扶机制、凤山街道侨联侨界志愿者队伍和侨联爱心基金会、长安社区侨联“五常法”、泗门镇侨联文化惠民等好经验好做法,有力提升全市基层侨务工作水平。
  抓好基层侨务干部培训。组织侨务干部集中观看党的十八大开幕盛况,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在宁波市召开基层侨联工作现场会后,组织召开全市基层侨联工作推进会,及时把会议和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基层侨务干部中,提高对做好基层侨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同时,组织侨联干部赴苏州市金阊区白洋湾街道、北仑区大碶街道考察学习,拓宽基层侨联干部视野,提升基层侨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侨务外宣】
  宣传海创人员先进事迹。在《余姚日报》上,连续两期整版篇幅对海归创业留学生和“创二代”情况作专栏报道,展现海归创业人员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充满爱心、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宣传爱乡侨胞感人事迹。在记录旅美华侨周金龙先生艰苦奋斗、成就事业并造福桑梓的《浓浓故乡情》一书出版后,将该书赠送给有关乡镇(街道)的村、社区宣传角和相关单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周金龙先生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事迹,弘扬慈善关爱、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
  宣传侨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为契机,举办侨界“红歌会”、范斯高杯“魅力中华、和谐侨界”摄影比赛,展现侨界人十的精神风貌。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缅怀海外华侨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历史功勋,弘扬海外侨胞爱国爱乡、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年《余姚侨网》更新信息107条,被《中国侨网》录用信息26条,《浙江省侨联》网站录用49条。出刊《余姚侨讯》6期。
  (市侨办)
  对口扶贫协作
  【对口帮扶贵州省望谟县】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从1996年起,余姚市政府与宁波市财政局共同帮扶贵州省望谟县,余姚市作为对口帮扶望谟县的牵头单位。2012年,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的市党政代表团赴望谟县进行实地考察,并签订帮扶项目协议。共安排对口帮扶项目5个,余姚市政府和宁波市财政局共同落实帮扶资金305万元,其中余姚市155万元,宁波市财政局150万元,帮扶资金比上年增加61万元。同时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助学助医活动,支持望谟县教育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共落实帮扶资金近10余万元,资助望谟县贫困学生125名。在余姚市挂职干部的联系协调下,筹集帮扶资金105万元,重点用于望谟宁波桥的灾后重建。
  【省内结对帮扶】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市政府及泗门镇、马渚镇、低塘街道、朗霞街道、临山镇等五个乡镇(街道)结对帮扶丽水地区松阳县44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其中市政府结对松阳县象溪镇的8个村。全年落实市政府帮扶资金50万元,实施扶持项目9个;泗门、朗霞等5个乡镇(街道)共落实帮扶资金295万元。省委、省政府授予市政府2011年度全省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李大炜)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机构

余姚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