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地方志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883
颗粒名称: 党史地方志工作
分类号: D232
页数: 3
页码: 63-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党史地方志的编修新成果,宣教新气象和党史胜迹保护新提高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党史地方志 编修

内容

【概况】
  2012年,市史志办(市委党史研究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资政、存史、育人”的根本职责,不断推进党史、地方志工作跨越式发展。在党史正本研究、党史资料征集、党史宣传教育、二轮市志编修、旧志方志整理、队伍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党史编修有新成果】
  党史正本研究。注重对余姚党的历史、党史人物、党史胜迹等研究。《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第二卷(1949~1978)已完成修订稿,送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审订。加强党史人物研究,开展陈云、谭启龙两位革命家的专题研究工作。专程赴山东济南拜访谭启龙夫人及子女,并对陈云余姚避居处进行保护。出版《余姚党史胜迹图志》、《余姚革命根据地》、《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等党史书籍。
  党史资料征编。加强党史资料征集,特别是加强在余姚老革命、老领导、国企负责人及其子女的口述史料、回忆录、生平等征集力度。通过市新四军研究会等组织,征集谭启龙、何克希等一批在余姚生活战斗过的老革命家的珍贵史料。组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口述资料征集小组,共征集到各类口述史专题6个。对一批老档案、年代久远的出版著作、手写材料等进行一次系统地归纳整理。对20世纪80年代编写的余姚党史资料进行重新影印。
  党史资政研究。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工业强市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余姚裘皮产业发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余姚国企改革历程、余姚个体工商户发展调研等相关研究工作,为现行决策提供参考。积极向上报送本地信息,在做好常规性信息上报的同时,注重挖掘本地区好的经验、好的方法,上报一批有质量的工作信息和经验交流材料,还撰写数篇高质量的党史研究论文。
  【党史宣教有新气象】
  开展党史理论教育。将党史理论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组织干部教育培训的考评体系,在全市党员干部主体培训班次、姚江讲坛报告会和中青年干部学习班中,设置余姚党史课程讲座。抓好经常性的党史宣传教育,把党史教育作为各级学校政治思想课和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对青少年、普通群众和私企业主等革命传统教育力度。推出“学党史、知党情、念党恩”党史宣讲活动,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农村宣讲党课近100场次,受众超5000人次。
  做好基层党史宣教。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增强党史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通过开办余姚史志网站、编辑《余姚史志》杂志、编写党史资料小册子、发送红色党史短信、组建党史研究QQ群等,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和参与性。开展向基层部门赠送党史书籍活动,分别向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凤山街道东江社区、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等基层单位捐赠党史书籍1000余册。在此基础上,办好《余姚史志》杂志和“余姚史志”网站,并培养一批热心党史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扎实文字功底的业余党史研究骨干。
  开展党史节日庆祝。在“七一”期间,与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同举行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暨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重温当年峥嵘岁月,共同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邀请曾亲身经历浙东抗日根据地建设的老同志、老革命代表,浙东区党委主要领导成员子女以及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浙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作用。与省新四军研究会共同举办《党旗飘扬在四明山》——喜迎十八大·纪念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组织青少年学生赴梁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参观学习。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老干部合唱团赴各乡镇开展巡回演出,演绎红色经典,传播先进文化。
  在《余姚日报》、余姚新闻网等媒介推出党史专版和专题,形成宣传推广革命传统文化的热潮。
  【党史胜迹保护有新提高】
  建立革命教育基地。与市新四军研究会等部门合作,在梁弄、陆埠、泗门等地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被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分会确立为研究分会,是为全省第一个地方研究分会。
  发展红色旅游。利用境内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加强整体开发力度,以点带面,推出红色余姚游、革命胜地游、战地遗迹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实施红色景区免费开放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并推出各项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旅游中来。梁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接待游客超50余万人。
  加强规划保护力度。支持基层建设爱国主义与人文胜迹结合的“红色文化工程”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建立以党史为主题、主线的校史、乡镇(街道)史、企业发展史、社区(村)史陈列展示厅(室)。加强与文保部门的合作,对部分党史胜迹开展修复保护。侵华日军火烧长泠江纪念馆于6月底完成布展陈列,并对外开放。谭启龙梁弄旧居已完成改扩建工作,正在进行布展陈列。黄家埠镇十六户村党史陈列室、鹿亭乡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史料展示厅等正在抓紧建设中。占地1.53公顷,规划面积6000平方的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余姚党史馆)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加强市志编修工作】
  加快编撰进度。全力以赴做好二轮修志编写工作,对还未上交初稿或初稿质量未达要求的单位,逐一上门进行催缴指导。完善分工责任制,对各篇、章、目,确定专人负责修改。采取联合改稿、集中交流的方式,对改稿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规范修改,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书稿质量。重点开展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结合篇纲目的要求,对各承编单位上报的初稿进行逐一审核,并对一些重要稿件上门进行核实,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稿件退回重写。组织市志编写工作人员赴洞头、平阳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提高市志编写的质量和档次。
  推行分类编辑。按照分类指导、分类编修的原则,按照不同单位的编写进度,采取不同的时间安排。对已经形成初稿的,如市水利局、交通局等,前往该部门征求意见,进行评审。对修改比较完善的分编章,提前进入制作、排版,已有20余编送入制作。
  【加大培训辅导力度】
  方志工作管理。贯彻落实《宁波市贯彻国务院地方志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加强地方志工作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史志工作规范化的实施意见》,重新确定市地方志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及组成人员,并明确各组成单位的工作职责。
  承编单位的辅导。在二轮修志过程中,市志编辑部从前两年的集中辅导转向个别针对性辅导,对涉及内容较多、情况较复杂的部门多次上门辅导交流。对一些重点部门,如教育、文化、国土、商贸等需多个单位共同承编的,采取召开圆桌会议的方式,统一辅导、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全年共开展各类辅导30余次。
  邀请专家辅导。坚持开门办史方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邀请宁波大学、宁波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多位专家教授到余姚进行授课指导。认真参加省方志办、宁波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班,促进地方志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推进地情资源开发】
  推进《余姚年鉴》编写进度。召开《余姚年鉴》(2011)卷、(2012)卷编写培训会议,布置落实2011、2012卷年鉴编写任务。同时,《余姚年鉴》(2010)卷已完成初稿的三轮审核,即将出版。
  加快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结合“做文明崇德余姚人”活动,与凤山街道合作,编写《凤山道德读本》;与泗门镇合作,编写《人文泗门》。同时,搜集整理余姚历次党代表、劳动模范等先进事迹,制成展板进行巡回展览。
  开展旧志典籍整理工作。对历朝历代的余姚县志以及地方志进行整理影印,指导校注《临山卫志》、《余姚六仓志》等一批方志古籍。配合做好《姚江文化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年度已完成所有书目的出版工作,成为全市一项文化精品工程。
  【自身建设有新提高】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等专题学习活动,做到政治学习制度化、理论研究常规化、实践考察经常化。强化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史志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明确领导成员分工,制订科室岗位职责,强化人、财、物的管理,推动史志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制度、交流考察制度、编审评议制度等规章,为史志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业务素质能力建设。通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内部业务讲评、业务工作培训、实地参观等形式,提高编辑及全市各部门参编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宁波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参加全省党史、地方志干部业务学习和外出考察。邀请慈溪市志主编、鄞州区志主编、宁波天一阁中国方志馆主任、宁波市委党史研究负责人前来授课,接待绍兴、慈溪、鄞州、镇海等地史志部门到余姚参观考察,进行互动交流。
  协助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做好工作。做好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届四次会议的各项服务工作,搞好老同志服务接待和老同志口述史抢救工作,服务市内外、省内外有关人员寻根查史、史志来信来访等工作。先后接待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黄源等革命先辈后代到余姚参观考察。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罗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