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871
颗粒名称: 2012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4
页码: 34-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金融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国民经济 统计公报

内容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总基调,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重投入、兴实体、优环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本届政府良好的开局。
  【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46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2.33亿元,增长10.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93.7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3.27亿元,增长7.4%。人均生产总值为84970元(按年平均汇率6.3125折算为13460美元)。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十大(县级)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第八位。
  【农业、气象】
  全年平均气温17.3℃,最高气温40.0℃,最低气温-4.3℃,日照时间1798.4小时,总降水量1989.6毫米(创历年最大值)。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15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1%。其中完成农业产值43.57亿元,增长2.0%;林业产值3.03亿元,增长2.3%;牧业产值14.34亿元,增长2.2%;渔业产值5.70亿元,增长2.3%: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0亿元,增长5.0%。粮食播种面积32800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20.9万吨,比上年减少0.6万吨。
  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全面开展生态高效农业“315”、“415”工程,生态高效农业得到切实发展。农业“两区”建设强势推进,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4个,滨海现代农业园区中低产田改造一期项目顺利竣工,完成粮食功能区标准化建设1600公顷,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三品一标”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加快推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3个,绿色农业发展成效明显。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甲鱼节、葡萄节、红枫樱花节等农事节庆和推介活动,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势头强劲。农博会上升为“国”字号,获“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市”、“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全面展开。“三村一线”培育建设扎实推进,宁波市级4个中心村、8个全面小康创建村、2个幸福美丽新家园先进乡镇、11个余姚市级小康新农村顺利通过验收,3个特色村、1条精品线进展顺利。农房“两改”工作稳步实施,下山移民“阳光公寓”二期、兰墅公寓三期、三凤桥安置房等一批大型农房“两改”项目先后破土动工建设,5个山区自然村实施整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农村低压线路改造1196千米、农村联网公路改建87.24千米、山塘水库除险加固32座、村级水环境整治工程8个。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改造顺利完成,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2条,投放运营公交320辆。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总产值110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轻工业增长9.1%,重工业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55.74亿元,增长3.9%;新产品产值343.69亿元,增长2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3.24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总额76.90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9.88亿元,分别增长1.5%和0.2%。
  工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首次突破万件,获省“工业强市”称号。有15家企业入选宁波市“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数量为宁波各县(市、区)第二,其中8家企业入选宁波市重点技术改造专项。首批4个宁波市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技术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实现新增销售收入7.6亿元,利润1.4亿元,创汇5976万美元,获上级奖励资金881.3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实现高速增长。全年共完成固定投资36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增幅位居宁波十一县市第二,创2005年以来最大增幅。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5亿元,比上年下降1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8.4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8.00亿元。分别增长26.7%和26.7%,第二产业和工业投资较快回升。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1.68亿元,增长4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1%。
  房地产投资仍然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5.44亿元,增长68.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3.3%,销售额增长8.3%。
  【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市国内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按行业来看,批发零售实现消费额281.80亿元,增长17.6%,占消费总额的92.34%。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677.41亿元,其中塑料城现货交易额450亿元,分别增长7.0%和3.0%,网上市场成交额380亿元,下降10.0%。再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1.6亿元,分别增长15.8%和22.5%。积极开拓杭嘉湖绍地区和台湾的市场,开通5条旅游直通车,接待到余姚“千人团”3个,策划推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市场的精品旅游线路和自驾车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中国四明山红枫樱花节、“神奇大岚”茶文化旅游节、梁弄樱桃节、临山葡萄节、“余姚杨梅中国红”’2012中国余姚杨梅节、第七届四明山清凉避暑节、’2012浙江山水旅游节暨第十四届余姚四明山旅游节等主题活动。其中浙江山水旅游节是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节庆之一,也是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进一步扩大余姚旅游的知名度。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河姆渡遗址入选“最佳人文游线路”,四明山景区入选“最佳山水游线路”,四明山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入围“最佳红色游线路”。
  【对外经济】
  全年自营进出口额77.88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59.39亿美元,增长5.7%,进口18.48亿美元,下降5.8%。三资企业、贸易流通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三支出口队伍中贸易流通企业出口增长放缓,出口额分别为24.59亿美元、12.09亿美元和22.71亿美元。
  外资利用持续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7家,合同外资89837.63万美元,增长19.6%,实际使用外资36676.1万美元,增长4.8%。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健增长,民生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51.17亿元,增长11.9%;地方预算收入61.69亿元,增长12.1%。其中税收收入109.09亿元,增长达15.1%。分税种看,增值税48.41亿元,企业所得税16.20亿元,营业税16.23亿元,个人所得税8.64亿元,分别增长18.3%、4.7%、30.1%和-11.0%。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7.82亿元,增长16.4%。民生支出不断增加,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支出分别为9.23亿元、4.79亿元、13.29亿元、9.03亿元和6.86亿元,各增长6.1%、7.6%、21.3%、35.1%和19.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09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3.58亿元,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为1062.08亿元,比年初增加103.53亿元,增长10.8%。本外币余额存贷比为103.23%,提高5.69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为109.71%,降低20.98个百分点。
  【交通邮电】
  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截至年末,境内各类等级公路里程1801.45千米,其中一级及以上公路168.28千米,高速公路41.99千米。境内铁路营业里程41.7千米,拥有火车站点1个。
  年末出租汽车拥有量420辆;城区公交223辆车;城乡公交线路72条,投放运营公交320辆。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56175辆,其中私人小汽车123571辆。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1.90亿元,比上年略有增加;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1141.63万元,增长11.2%。截至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37.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57.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42万户。
  【科技、教育、人才】
  高新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全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1家。坚持创新驱动,中国兵器北方材料院余姚研究所挂牌运作,70家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01项,新认定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家、省级5家,新列入国家科技项目36项。启动“人才特区”建设,出台“3个500万元”人才扶持政策,成功举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能源、资源与环境专委会年会和’2012中国余姚·人才科技洽谈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61人。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陆埠高级中学、姚江小学等建成投用,城区实验高中(暂名)确定选址,建成或开建公立幼儿园4所,实行义务教育招生“零择校”制度。标准化学校达标91所,占义务段学校总数的72.8%。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9%,全市小学无流生;小学升初中比例为100%;初升高比例达98.48%。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小学达68.3%,初中达84.4%。全市有有证幼儿园159所,其中公办15所,占总园数的9.43%;民办144所,占总数的90.57%。省等级幼儿园125所,占总数的78.62%,其中省一级幼儿园10所,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幼儿园48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和达标率100%。全市有证幼儿园在园儿童32071人,本地户籍人口学前三年入园率99.1%。早教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市级早教指导中心1个,早教指导站29个,早教点11个。全市有幼儿教师1976人,其中公立在编教师230人。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具有合格学历的占97.17%,高一级学历的占68.67%,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7.5%,持证上岗率为61.6%。年度普通高校录取率达87.02%,高职录取率达60.77%。
  【文化、体育、卫生】
  全年共完成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演出634场次,其中,“阳光文化直通车”配送演出331场次,由涉及5类演出团体的22个演出单位在全市135个配送点进行演出,宁波市“千场戏剧进农村”演出280场次。改造提升集镇综合文化中心3个、村(社区)文化宫16个,乡镇(街道)公共图书分馆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姚剧《五月杨梅红》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阳明学学术研讨会,河姆渡遗址二期展示设施整修等工程顺利完成。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为宁波地区首个获国家级文博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单位。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年新安装健身路径120条,新建改建各类球场30片。全民健身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成立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并为1400人进行国民体质监测。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新增5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使全市开放学校达67所:全年举办国家级赛事5次,省级赛事6次,宁波级赛事4次,举办市级中、小型多样活动300余次。全市体育健儿成绩显著。伦敦残奥会上,黄家埠籍选手王益楠获3金1银1铜,成为宁波市首位获得残奥会金牌的运动员。同时,教体结合,做好青少年训竞工作,新增训练传校4所,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体育优秀苗子23人。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31家,其中医院7家,核定床位2220张,卫生技术人员50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52人,执业护士2225人。
  全市6家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同时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增加至18项,综合达标率达90%以上,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提高至50元,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提高。卫生系统有4个建设工程列入市“六大百亿工程”,其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名医名院”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全市五家市级医院与上海、杭州8家三甲医院的15个品牌学科开展紧密合作。全市26家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疫苗冷链监控系统,刚满周岁本地儿童、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分别达99.56%和97.37%。优生促进工程积极推进,婚检率达97.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99%,剖宫产率排宁波市最低,全市婴儿死亡率为3.55‰。妇女健康提升工程和“两癌”筛查工程积极开展,有89250名妇女参加体检。
  【人口、就业、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全年出生6035人,死亡6421人。自然增长率-0.46‰。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834493人,比上年减少118人;其中非农人口为188594人,增加1977人;总户数31.01万户,减少1204户。年末全市暂住人口登记人数为54.46万人,比上年减少0.1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97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1.8%。城乡收入之比为2.07:1,比上年下降0.0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3.6%。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42辆,比上年增加3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汽车21.6辆,比上年增加6.8辆。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013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6%,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共为8270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259.5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96万元;为招用1534名就业困难人员的369家企业发放社会保险补贴612万元。
  全年共举办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193场,用人单位进场设摊招聘1.1万家次,提供各类用工岗位12.6万个。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公共职介网络平台共发布用工岗位信息22.1万条,求职人员登记7.4万人,推荐就业6.9万名。新增高校毕业生实践(见习)基地12家,已接收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1263人,完成宁波下达目标任务的126.3%。
  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被征地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4.6万人(含退休)、30.1万人、17.4万人、29.1万人、20.7万人、14.1万和19.5万。参保面和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4处,床位3570张。社:区服务设施2954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888人和9090人。
  【生态建设】
  继续实施总投资1.2亿元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三期工程,上半年新铺设管道3.49千米,并开工建设泵站2座。乡镇(街道)内部污水治理工程进展较快,总投资6781万元的姚西北三镇(牟山、临山、黄家埠镇)污水主干管网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额4986万元;姚东(三七市镇、河姆渡镇)污水主干管网连接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环四明湖污水收集系统日污水收集量从最初的350吨提高到2200吨以上,每年向水体直接排放废水减少80万吨。创建省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37天。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3

《余姚年鉴201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记,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