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829
颗粒名称: 凤山街道
分类号: D267.7
页数: 2
页码: 274-2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凤山街道经济运行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城市再造行动突破有力、社会大局保持安定有序、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凤山街道 经济

内容

【概况】
  2001年9月,撤余姚镇建置,划原余姚镇东北区域设东北街道办事处(简称东北街道)。2006年1月,以境内有凤山(又称玉皇山)更名凤山街道。位于城区东北部,东临丈亭镇,南隔姚江与梨洲街道相望,西连阳明街道,北靠低塘街道,区域面积45.5平方千米。下辖8个行政村、5个社区、1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9.4万余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2万余人。2010年,街道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857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6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6%和8.21%。
  【经济运行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商贸服务业继续领先。全年新增商贸企业70家,累计达4058家,完成商贸投资额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30家商贸规模企业实现销售39.9亿元,增长33%;商贸服务业入库税收4.2亿元,增长8%。一批重点商贸项目扎实实施,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一期16幢4.5万平方米的交易用房、海天塑机大厦、剑江商务楼相继建成;河姆渡国际广场、众安时代广场、永丰商贸中心等先后开工建设;东南三菱、长安铃木、东风起亚、比亚迪等汽车4S店全部开门营业。东旱门北路风味餐饮街创建为宁波市商业特色街,秘图山路时尚女装街形成规模。
  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5亿元,其中86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32%。工业企业销售和利润分别增长30%和18%;工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41%。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显现,新批余姚市级技术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个,市级以上新产品34个。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全年申请专利260件,专利授权217件,分别增长57%和6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新产品产值率达21.2%。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额4.48亿美元和3.56亿美元,分别增长14%和20%,服务外包离岸数330万美元,增长214%。开办境外企业4家,劳务合作营业额2220万美元。
  现代农业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841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950元,分别增长15%和7%。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禽丰食品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完成盘船岙水库和383米江塘的除险加固及凤山治涝一期工程,迁建剑江排翻站及永丰等4只泵站的新建改造。
  【城市再造行动突破有力】
  征地拆迁攻坚会战强势推进。全年共完成征地43.2公顷,签约拆迁面积286855平方米,拆除面积206212平方米,迁移坟墓413座,如期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拆迁工作任务,拆迁面积和户数再创街道历史纪录。其中杭甬高铁枢纽中心和中山北路一期拆迁工作作为全市拆迁的样板工程,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城市社区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开展新一轮老小区整治改造和生活环境清理,宪卿第公寓和铁路东区投入改造资金250万元,在子陵新村、丹凤小区落实老小区社区化物业管理,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城东新区部分区块移交街道管辖的大量前期工作。
  城郊新农村建设切实推进。以村庄整治和庭园整治为抓手,全年投入610万元,硬化村庄道路9条及新增停车位共26120平方米;完成3个村2084户的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协助国土部门编制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城市规划严控区外4个村的村民集中建房安置用地指标30.8公顷;农房“两改”有序推进,永丰、五星2个村的拆迁安置房1369套,共234000平方米启动建设;皇山桥新村58套8600平方米安置用房分配到户。
  【社会大局保持安定有序】
  信访矛盾化解有力。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22件次,全部办结,信访总量比上年下降17%,未出现到宁波市级以上的信访案件。共调解民间纠纷251起,涉及调解金额750余万元。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及其他重要敏感时期无人进京赴沪入穗上访。
  社会管理服务有序。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均建立“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形成“困难共帮、平安共保”的良好机制和组织模式。外来务工人员登记率达95%以上,出租房屋登记率达98%以上。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法治创建质量,永丰村创建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力。全年工商贸企业无死亡事故、重大火灾、重大工伤事故发生,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四个零增长”的目标。特别是加强中小学校园安保工作,投入120万元,保障各校的安保器械和设施的配备。
  【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竭力做好12项惠及民生的社会保障。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全年推荐就业4150人,再就业1120人,创建为“充分就业街道”。切实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发放各类低保金及助房助学金161.7万元,优抚金54.2万元。
  教育卫生事业不断提升。实施基础教育奖优制度和名师名校工程,打造教育名牌,启动农村中学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抓好凤山小学新建工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妇保站)、季卫桥社区服务站能满足群众医疗需求,8个村卫生室转型社区卫生站已基本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文化阵地和文化团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成功举办街道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虎年开春”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新建街道综合文化体育中心,街道创建成为省体育强镇(街道)、市文化强镇(街道)和“种文化”先进镇(街道)。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得到推进,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一月一次的理论学习常抓不懈。村、社区以创设星级党员书屋、党员流动图书袋等措施推动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新一届农村党组织及阳明东路居委“公推直选”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在载体设置上突出创新性,解决问题上突出针对性,服务群众上突出实效性,特别是季卫桥社区党委推出的“四式”服务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的批示与肯定。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完善街道、村级“三资”管理、审计、审批等制度,重大工程管理和招投标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政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得以深化。全年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7件,处理党员11人。
  基层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构筑大统战格局,开展新老余姚人凝聚力工程和统战文化品牌建设,扎实开展“互促共融”活动;统战组织体系日益健全,成立街道侨联、市知联会街道分会和全市首家社区商会。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静斐
责任者
赵立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