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828
颗粒名称: 街道·乡镇
分类号: D267.7;C912.82
页数: 35
页码: 274-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街道、乡镇等介绍包含了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等。
关键词: 余姚市 街道 乡镇

内容

凤山街道
  【概况】
  2001年9月,撤余姚镇建置,划原余姚镇东北区域设东北街道办事处(简称东北街道)。2006年1月,以境内有凤山(又称玉皇山)更名凤山街道。位于城区东北部,东临丈亭镇,南隔姚江与梨洲街道相望,西连阳明街道,北靠低塘街道,区域面积45.5平方千米。下辖8个行政村、5个社区、1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9.4万余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2万余人。2010年,街道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857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6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6%和8.21%。
  【经济运行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商贸服务业继续领先。全年新增商贸企业70家,累计达4058家,完成商贸投资额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30家商贸规模企业实现销售39.9亿元,增长33%;商贸服务业入库税收4.2亿元,增长8%。一批重点商贸项目扎实实施,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一期16幢4.5万平方米的交易用房、海天塑机大厦、剑江商务楼相继建成;河姆渡国际广场、众安时代广场、永丰商贸中心等先后开工建设;东南三菱、长安铃木、东风起亚、比亚迪等汽车4S店全部开门营业。东旱门北路风味餐饮街创建为宁波市商业特色街,秘图山路时尚女装街形成规模。
  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7.5亿元,其中86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32%。工业企业销售和利润分别增长30%和18%;工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41%。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显现,新批余姚市级技术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个,市级以上新产品34个。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全年申请专利260件,专利授权217件,分别增长57%和6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新产品产值率达21.2%。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额4.48亿美元和3.56亿美元,分别增长14%和20%,服务外包离岸数330万美元,增长214%。开办境外企业4家,劳务合作营业额2220万美元。
  现代农业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841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950元,分别增长15%和7%。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禽丰食品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完成盘船岙水库和383米江塘的除险加固及凤山治涝一期工程,迁建剑江排翻站及永丰等4只泵站的新建改造。
  【城市再造行动突破有力】
  征地拆迁攻坚会战强势推进。全年共完成征地43.2公顷,签约拆迁面积286855平方米,拆除面积206212平方米,迁移坟墓413座,如期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拆迁工作任务,拆迁面积和户数再创街道历史纪录。其中杭甬高铁枢纽中心和中山北路一期拆迁工作作为全市拆迁的样板工程,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城市社区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开展新一轮老小区整治改造和生活环境清理,宪卿第公寓和铁路东区投入改造资金250万元,在子陵新村、丹凤小区落实老小区社区化物业管理,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城东新区部分区块移交街道管辖的大量前期工作。
  城郊新农村建设切实推进。以村庄整治和庭园整治为抓手,全年投入610万元,硬化村庄道路9条及新增停车位共26120平方米;完成3个村2084户的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协助国土部门编制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城市规划严控区外4个村的村民集中建房安置用地指标30.8公顷;农房“两改”有序推进,永丰、五星2个村的拆迁安置房1369套,共234000平方米启动建设;皇山桥新村58套8600平方米安置用房分配到户。
  【社会大局保持安定有序】
  信访矛盾化解有力。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22件次,全部办结,信访总量比上年下降17%,未出现到宁波市级以上的信访案件。共调解民间纠纷251起,涉及调解金额750余万元。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及其他重要敏感时期无人进京赴沪入穗上访。
  社会管理服务有序。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均建立“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形成“困难共帮、平安共保”的良好机制和组织模式。外来务工人员登记率达95%以上,出租房屋登记率达98%以上。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法治创建质量,永丰村创建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力。全年工商贸企业无死亡事故、重大火灾、重大工伤事故发生,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四个零增长”的目标。特别是加强中小学校园安保工作,投入120万元,保障各校的安保器械和设施的配备。
  【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竭力做好12项惠及民生的社会保障。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全年推荐就业4150人,再就业1120人,创建为“充分就业街道”。切实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发放各类低保金及助房助学金161.7万元,优抚金54.2万元。
  教育卫生事业不断提升。实施基础教育奖优制度和名师名校工程,打造教育名牌,启动农村中学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抓好凤山小学新建工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妇保站)、季卫桥社区服务站能满足群众医疗需求,8个村卫生室转型社区卫生站已基本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文化阵地和文化团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成功举办街道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虎年开春”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新建街道综合文化体育中心,街道创建成为省体育强镇(街道)、市文化强镇(街道)和“种文化”先进镇(街道)。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得到推进,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一月一次的理论学习常抓不懈。村、社区以创设星级党员书屋、党员流动图书袋等措施推动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新一届农村党组织及阳明东路居委“公推直选”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在载体设置上突出创新性,解决问题上突出针对性,服务群众上突出实效性,特别是季卫桥社区党委推出的“四式”服务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的批示与肯定。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完善街道、村级“三资”管理、审计、审批等制度,重大工程管理和招投标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政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得以深化。全年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7件,处理党员11人。
  基层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构筑大统战格局,开展新老余姚人凝聚力工程和统战文化品牌建设,扎实开展“互促共融”活动;统战组织体系日益健全,成立街道侨联、市知联会街道分会和全市首家社区商会。
  (王静斐 赵立刚)
  阳明街道
  【概况】
  2001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余姚镇建置,划余姚镇西北区域设西北街道。2003年4月,老方桥镇并入。2006年1月,以乡贤王守仁号阳明而更名阳明街道。位于余姚城区西北部,东连凤山街道,南与兰江街道隔姚江相望,西接马渚镇,北毗朗霞街道、低塘街道。区域面积53.57平方千米,下辖17个行政村、8个社区、2个居民委员会、2个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有常住人口19.2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10.78万人。2010年,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4.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5亿元,重点商贸规模企业实现销售42亿元。
  【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完成工业投入5.6亿元。实现高新产值35.8亿元。实现新产品产值30亿元。开发宁波级新产品41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企业2家。街道品牌服务指导站获“浙江省十大名牌服务指导站”称号。新增各类工程技术中心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完成自营出口6.6亿美元,自营进口2亿美元。实到内资1.8亿元,实到外资3500万美元。建设阳明“188”新业态文化创意园区,已引进创意企业15家。组织16家企业参加中国塑料博览会及家用电器展览会。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7.7%。粮食生产总量达1.16万吨。上市瓜果、蔬菜总量3.983吨。农业“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工程扎实推进,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1个,浙江省名牌产品1个,浙江省“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1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土地流转面积累计已达417.9公顷,投入1242万元,新建标准农田232.3公顷,建成浙江省级粮食功能区73.3公顷。新建排水泵闸3座;新添农机具22台,水稻播种收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年向共农户发放各种政策性补助款414475元,惠及3000余户农户。农民人均年收入11318元,比上年增长8%。
  全街道有商贸企业3420家,比上年增加50家。30家重点商贸规模企业实现销售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中国塑料城商务区、万基阳光国际大厦、云鼎商城、舜龙大厦等商务楼相继竣工。舜发国际物流中心、君豪中心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阳明“188”创意产业区,商务楼宇等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发展平台。投资近6000万元,扶持创建4家农村贸易市场。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公开承诺、党员亮牌、志愿服务、创先争优、百日冲刺”等活动成效显著,全街道6000余名党员亮出身份;730名农村无职党员认领履职岗位;1009名党员与4937户农户结对关系。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顺利完成第八届社区居委会和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新建“两新”组织党支部3家,发展新党员110名,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16名。
  完善街道、村级“三资”管理、审批、审计等制度,深化政务、村务、居务财务公开,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4起。二高村通过浙江省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复评。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配合做好杭甬高铁建设,长新路、长元路改造延伸,经十九路、金型路、北环西路南侧、城市综合体一期开发、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经七路以东区块房产开发等市级工程项目建设。征用土地57.93公顷。与321户居民签订拆迁合同,总面积186403平方米,其中已拆除141户,面积达69190平方米。投资1.5亿元,完善丰南公寓(一期)小区的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绿化、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并做好分户验收、交房使用事宜。为安置入住丰山公寓、鲤鱼山庄的住户申办房产证165套;商业店铺产权证34套。康山五圣殿新村、北辰雅园等建设工程开工。
  投入150余万元,统一装饰8个社区办公地的门面标识。改造修缮小区道路2741平方米,下水道1100余米,新砌、修缮窨井126只;补种绿化4000余平方米。投入1700万元,启动新城市花园小区改造工程。城区8个社区均被命名为宁波市级文明和谐社区,其中新城市,长安两个社区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和谐社区。
  投入2194万元,进行新农村创建及村庄整治,新建网络公路4条,共长5.5千米;硬化村道8.32万平方米;增补绿化2万余平方米;河道砌石7485米。安装路灯180盏,修建公厕、垃圾收集点等基砌设施30余处。全面完成农村二次水利改造及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依法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10起,面积16313平方米。16个村达到余姚市级村庄整治标准。15个村建有农村社区化综合服务中心,均有卫生、警务、综合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等设施。梁堰村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组建立体型治安调解网络,全年调处、化解各类矛盾及信访纠纷656起。取缔无证喷涂企业5家,对存在电器、消防、交通、运输、等事故隐患的1391处进行根治或更改。投资150万元,成立18支消防队伍,并配备各类人员和器材。投入80万元,添置电子监控探头、爆闪灯、减速带、防护栏等安全设施。
  投入8123万元,完成舜水中学城北校区主体建设、阳明中学校舍加固工程。花费近400余万元为辖区内15所中小学校更新教育设备、美化校园、配备专职保安、安装监控探头。
  进行农村环境整治,铲除乱涂乱贴2万余处,清除各类垃圾190吨,治理病毒孳生地165处。启动街道卫生院迁建工程。
  完善文化建设奖励、补助办法,加大对胜山社区艺术团等民间文化团队的补助力度。完成北郊村市特级文化宫和阳明、舜水、胜山、锦江等市级社区文化宫建设工程。村落文化宫建成率达90%。“西北之声·阳明风采”文化品牌不断深化,组织举办各种讲坛、培训班、才艺比赛、广场演出和各社区(村)各类各俱特色的楼道、墙门、慈孝、邻里节庆、文化联姻等各种文体活动50余次,参与者达5万余人次。
  【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帮助烈军属、退役、转业军人及其他因病因灾或遇突发事件致生活困难人员、家庭按有关法规给予优抚、补贴、补助、救援措施。全街道累计已有1151人评定为优抚对象,630个家庭获“低保”享受;431户获取救援补助。全年发放优抚金288.57万元,低保金180.25万元,各类慰问救助金302.08万元,爱心超市卡423张(每张价值100元)。
  全年新增因土地被征用而享有养老保险金人员626人,累计12563人。全街道参加养老、失业、住房、生育、工伤、医疗等各类保险人员已达191715人次。新发放老年人优待证583本。
  8个社区、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创建为宁波市充分就业单位。继续加强对劳动用工的监督与管理,对劳动保险协理员、公共职业介绍员进行培训。调解成功劳动争议案件36起。经调查核实,认定工伤事故180起,赔偿金额总计52177.55元。
  调整公墓布局,健全殡葬管理网络。群立村生态墓园正常转运。全年为155名死亡人员发放殡葬补助16100元。
  (宋世长)
  梨洲街道
  【概况】
  梨洲街道东邻陆埠镇,南接四明山,西与兰江街道交界,北临姚江。总面积110.2平方千米,是城区面积最大的街道。下辖20个行政村、7个社区,有常住人口12.6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8.4万。区位优势明显,杭甬运河横穿全境,公路四通八达,尤其是城东路连接杭州湾跨海大桥,便捷的公路网络对工业发展、农业开发、货物运输、人流出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010年,全街道实现财政收入4.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2.7%;财政实际可用资金1.8亿元,比2005年增长9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70元,比2005年增长70.7%;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8元,比2005年增长80%,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
  【综合实力不断加强】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用发展的理念谋划工作,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规模企业不断壮大,品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总产值、技改投入从2005年的89亿元、4.6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25.2亿元、6.5亿元,分别增长0.9倍和1.4倍。培育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108家,其中超亿元企业9家,中国驰名商标5只,宁波知名商标7只,省名牌产品3只,宁波市名牌产品10只,形成以小家电、工量具、机械配件、仪表制造、塑料加工、铝压铸为代表的六大支柱产业。另外,工业功能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完工,56家进区企业均在年内开工建设并投产。
  现代农业实现快速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品牌农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优良品种不断引进,猕猴桃、山药、香菇、黑莓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模逐渐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日益加快,余姚金龙食品、旺角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拓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水土治理,在完成姚江干流东排一期的基础上,重点完成张公岭水库修理、黄明大溪和三溪大溪整治等8个重点水利工程。5年中,通过宅基地整理,盘活土地22.4公顷,造田造地35.07公顷,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
  商贸发展呈现全新局面。以南雷路服装街、保庆路电脑街和南门副食品市场等为基础的特色街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姚江怡景、天鹅湾为核心区块的高品质社区商贸服务中心初步形成,城区商业档次全面提高。投资20亿元的保利文化商业广场基本完工。丰田、宝马、沃尔沃4S相继落户,随南雷路两侧商会大楼、移动大楼、建工大厦、模具大厦、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街道形象品牌不断提升,并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农家乐风情一条街”得到蓬勃发展。
  【新型城市化建设强势推进】
  城市品质得到全面提升。结合宁波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深入开展“净化、绿化、美化”的清洁家园活动。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实施老小区改造,广泛开展城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加快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全街道15个老小区已全部实现封闭式物业管理。
  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业各项事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力改善村容市貌,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使群众的生活逐步向全面小康迈进。
  教育卫生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网点、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不断上升。五年中共投放教育资金3.37亿元,相继建成实验小学白云校区和舜江中学,梨洲小学建设前期工程在抓紧实施中。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健全。计生工作更趋规范,计生率达99%以上。
  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全街道共有4万余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社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一批因病致贫、因贫失学、因残困难家庭得到及时救助,已累计发放救助资金达2800万元,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以“风从东南来”为品牌,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国庆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日,开展多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相继举行街道农民运动会,机关职工趣味运动会和山村农民运动会等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打响梨洲知名度。另外成功创建宁波市文明街道和宁波市生态街道。全街道累计有省级文明村(社区、单位)3个,宁波市文明村(社区、单位)15个,余姚市文明村(社区、单位)34个,余姚市庭院整治合格村8个,同时切实抓好村落文化宫建设,实现20个村的村落文化宫全覆盖,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和谐局面不断巩固】
  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把社会稳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以“平安梨洲”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得谐社会,着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做到平安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紧紧围绕“平安梨洲”建设工作目标,使“平安街道”、“平安村(社区、单位)”、“民主法治村”等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全街道共有宁波市民主法治村4个,余姚市民主法治村20个。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牢抓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线,做好重点部位、重点危险行业监督、对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单位进行每月例查。五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党建水平进一步加强】
  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街道党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建的首要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再跨越、转变作风再落实”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突出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党员学习检查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其中明伟村远程教育站点工作获省委组织部好评。
  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日益完善,班子的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同时注重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并配备大学生村干部,使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发展工作正常推进,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何新强)
  兰江街道
  【概况】
  兰江街道位于城区西南,东界南雷路,南依四明山,西接上虞市,北临姚江。区域面积53.71平方千米,下辖13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10.4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6.7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杭甬高速、梁周公路横穿全境。2010年,全街道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9.6亿元,商贸服务业累计销售31.8亿元,财政可用收入1.45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2012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实现12995元,比上年增长8.1%。
  【工贸经济持续扩涨】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商贸服务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1.5亿元和31.8亿元,增长15.5%和36%。全面实施“招商引资”工程,引进或在谈重大招商项目合计13个,引进内资2.13亿元,成功引进紫外激光设备新产业招商项目。抓节能降耗工程,加快减排减量工作,投资180万元的工业功能区污水管道并网建设工程即将完工。抓投入创新,全年开发新产品63只,创办境外企业4家,新增国家新技术企业1家,专利授权430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
  【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完成面积470余公顷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完善173.33公顷宁波、余姚两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配套设施。积极推广杨梅疏花、疏果等新技术,在市杨梅擂台赛中兰江街道杨梅再获“最甜杨梅王”称号。全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97.8公顷,改造老茶园38.2公顷。新发展大棚西瓜、蔬菜、草莓10公顷,新流转土地面积20公顷。全年累计申报农业项目20项。新组建专业合作社2家。
  【拆迁工作难中有进】
  全年累计征收土地100余公顷,拆迁签约面积31.5万平方米,拆迁总量居全市第一,完成市府东侧南郊、新西门路拓宽、兰墅桥区块一期、广安路打通、石婆桥村委北侧和黄山公园等6个区块的拆迁签约和作物政策处理工作。原油管铺设工程完成面上附着物的评估补偿政策处理工作,余梁线北延工程即将完成拆迁工作,“西南组团”重点区块拆迁进展顺利。全民健身中心周边俞家桥区块完成签约92户、面积3.3万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周边兰墅桥区块完成签约83户、面积3.07万平方米,梁周线以东兰墅桥村区块完成签约154户、面积6.74万平方米,“三置换”区块完成签约255户、面积11.8万平方米。
  【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改善人居文明环境。深入开展“三清三绿,洁美家园”创建活动,推进村庄、小区、主要道路、河道等环境的综合整治。继续开展第五届“兰江家园情”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专业文体团队作用进一步发挥。以“共建结对”为依托,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全年共创建文明村、社区、单位32家。
  劳动保障完善建设。全年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565人,新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212人,新增失业保险1070人,新增工伤保险3374人,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639人。职业技能培训1266人,新增就业和转岗就业3134人,发布招聘岗位信息11484条,农房政策性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100%和99.4%。积极做好民政、慈善工作,全年社救、优抚2100人次,发放救助、优抚、慰问金902万元,转化低收入农户13户。
  【党建建设更加务实创新】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开展党员亮牌工程、党员创先争优承诺等规定动作的同时,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街道的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形成良好的创先争优氛围。充分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开通热线电话和短信服务,推行以“96365”为核心内容的党组织党员双向互动服务群众机制,构建“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协同服务”的党建新模式。
  (魏雅珍)
  朗霞街道(浙江余姚工业园区)
  【概况】
  2003年5月,朗霞撤镇设街道,并与2002年初建立的姚北工业新区(200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更名为“浙江余姚工业园区”,省级开发区)合署办公。下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区域面积43.88平方千米。东邻低塘街道,南连西北街道、马渚镇,北至小曹娥镇及慈溪市周巷镇,西毗泗门镇。2010年,全街道有常住人口79370人,其中本地户籍42409人,耕地2157公顷,实现社会总产值184.08亿元,财政总收入605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815元。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总投资5.7亿元的内资项目和总投资82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涉及汽车装饰件、太阳能逆变器、工业机器人、摩托车整车、注塑机等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完成合同外资10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0%,实到外资4800万美元,增长241%,完成合同内资4.6亿元,增长39%,实到内资4.6亿元,增长53%。
  商贸商住发展迅猛。成功举办’2010中国裘皮服装节等系列活动,建成中国裘皮城水貂皮原材料公用型保税仓库,启动中国裘皮城二期香港精品区项目,裘皮产业园项目形成初步规划。房地产等服务业逐步兴起,继小塘花园、盛泰金桂苑一期开发完成后,盛泰金桂苑二期、金色家园等房地产、商贸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人才公寓“和谐园”和星级商务酒店项目进入土地公开出让前期准备工作。
  现代农业稳步增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街道播种农作物4266.67公顷。流转土地453.33公顷,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组织20家,各类规模组织经营土地452.47公顷。畜牧、蜜梨、粮食、瓜果、蔬菜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艳亭蜂业、飞兔兔业、吉利达食品、舜霞蜜梨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向市场拓展,特色农业产值达1.75亿元。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规划编制日益优化。集中布局在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土地征用政策已经兑现的重点区块,形成“商业居住、新型工业”两大板块用地规划,致力于推动“商业居住”板块以起步区产业基础为依托向南拓展形成集聚效应;“新型工业”板块与朗霞老集镇贯通融合形成整体效应,重点突出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需要,同时兼顾园区道路、拆迁安置、农村建房等用地需求,促使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持续有序推进。
  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加快推进“商业居住、新型工业”两大板块总投资3.5亿元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周太公路、纬二路、邵巷安置房三期、西大江环境整治等14个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拆迁工作有新进展,余姚大道朗霞段3.3万平方米拆迁签约工作顺利完成;经六路和长泠江景观带,周太公路朗霞段的拆迁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城市管理日益加强。全面提升园区街道城市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管中队行政执法能力,加强违章建筑拆除、乱贴乱挂清理、市场环境整治等方面管理。根据“保畅、保洁、保亮、保绿”目标,对辖区内的桥梁、道路、路灯、电缆、绿地等进行常年养护和保洁,人居环境得以提升。
  【民生实事统筹兼顾】
  民生工程加快实施。完成6条自来水总管改造、13个行政村的“一户一表”改造及次干管铺设工程。做好农房“两改”宣传工作,引导农村由单家独院式居住方式向联建多层公寓式居住转变。开展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河道整治、卫生保洁、公厕修建等工作,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新新村创建为市全面小康示范村,邵巷村、镇西村、新南王村创建为市环境整治村。
  教育卫生协调发展。加强中小学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调整教育网点,规范民工子女学校办学,完善教育奖励政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全街道7至12周岁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义务教育普及率100%,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98.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加大街道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加强各村环境卫生考核评估,净化村民居住环境。
  文化事业扎实推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成村落文化宫创建,组建“新姚北人艺术团”、“天华文宣队”、“新新舞龙队”等文体团队。打造文化品牌,先后举办华鑫杯五星园区文化艺术节、锦绣天华农村文化艺术节、干家路戏曲纳凉晚会等系列活动。加大对朗霞豆浆和干家路粗细十番民乐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干氏宗祠修缮工程进度。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园区街道领导班子开展每月一次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关干部坚持开展两月一次的理论学习会活动。成立由街道机关青年干部组成的朗霞街道青年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进一步完善党员学分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村干部大课堂活动。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化。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委会议事规则,增强集体决策观念,大力推进“五好”党组织创建工作。做好村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开展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加强“老娘舅”调解服务站建设,发挥农村老党员的作用,调解群众纠纷。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推行“共产党员家庭”亮牌工作,街道1921户党员家庭全部亮牌,使共产党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实施考核奖惩与责任追究制度。对工程项目投资、干部人事变动、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做到公开透明、程序规范。扎实开展“廉勤风险点”排查活动,并建立“预警、承诺、监管、考核、问责”的岗位廉勤风险防范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执纪执法力度,共查处党员违法违纪案件6起,切实维护党员干部清正为民、廉洁务实的良好形象。
  (解俞)
  低塘街道
  【概况】
  2010年,低塘街道实现经济总量1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78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3290万元(工业41000万元)。有常住人口76051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3632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148元。
  【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全街道共有企业2337家,其中内资企业2307家,港、澳、台投资企业19家,外商投资企业11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其中114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48.3亿元、销售45.1亿元、利润2.1亿元。114家规模企业中有亿元企业11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3家。
  街道拥有产学研合作项目16只,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其中省级2家),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宁波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宁波级软件企业3家,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3只,浙江名牌产品6只,宁波名牌产品9只,授权专利485件。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1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占规模企业销售28%,各类名牌产品销售占规模企业销售50%以上。
  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8个,总投资达11.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个,分别为投资2.3亿元的工业孵化基地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节能环保创意园项目;千万元项目16个,荧峰自动化等4个千万元项目已建成投产,帅康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等3个千万元项目主体完工,樱奇厨房家电等3个千万元项目土建动工,新峰户外灯具等6个项目尚处前期准备阶段。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4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合计面积174公顷的沟、渠、路等综合配套建设。总投入314万元,完成大岙水库除险加固、西郑巷水闸、三都桥江整治等“三防”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添置新型农机具36台套,总投入190余万元。疏浚河道9300米。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广小麦——单晚种植模式,实现冬闲田利用率达85%,小麦、油菜种植面积首次超万亩,创历史新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黑麦草种植40公顷,增加畜禽饲料喂养,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禽品质。采用“多品种人工授粉”技术,结合梨枝还田和改进套袋技术,200公顷“舜水”蜜梨质量进一步提升。通过品质提升、品牌推介,127公顷“舜水”杨梅再获市场青睐。想方设法提高种粮效益,引进丝苗米等优质稻米品种7个,实施优质晚稻品种大区示范项目,建立国家级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334公顷,新开发的“舜品”系列优质丝苗米深受市场欢迎。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坚持“商贸活办”,实施错位发展战略,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新增商贸服务企业122家、超市卖场13个、农资连锁专卖店12家、农村连锁便利店8家,合计有商贸服务企业1310家,实现三产总产值19.3亿元。新增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1.1亿元(不包括房地产项目);实现规模商贸销售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年度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做大做强废旧金属交易、物流仓储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芦城、美家亮等物流企业再上规模,再上水平,已形成年均4至5亿元的行业规模,年均增幅20%以上。姚北金属材料市场实现销售额4.7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二是培育引进新型业态。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悄然兴起,洪湖山庄、九缸岭庄园项目(一期)投入运行,金海湾、水岸鑫城等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相继建成,镇南路和许家堰路商贸街逐步形成。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
  芦城大道、环湖公路、平桥路、冯张公路全面完工,帮助镆剑山、西郑巷等5个村做好网络公路建设工作,新增农村道路硬化面积6.1万平方,完成新洋公路、剑江路等近20千米道路沥青灌缝。配合做好329国道南复线低塘段相关前期准备。市天然气管道(姆湖段)铺设、杭郑友谊桥修复和芦城村、黄湖村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以及低塘影剧院、老信用社地块停车场改造等顺利完工。投入57万元完成镇北路、新洋公路等集镇主要道路的路灯节能改造。派出所新办公大楼投入使用,总投资700万元。改造公厕114座,垃圾中转站11只,清理陈年垃圾150吨。
  全街道在建或已建成的农民住宅小区有7个,共计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历山村农民公寓(三期)工程主体完工,总投资2560万元;总投资1750万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低塘村农民公寓(一期)完成工程量85%,可安置缺房户和安置户183户。全年共有62家企业通过发展顾问型、产业带动型、公益事业型、慈善捐款型等形式,建立村级民生实事工程项目52个,项目总投资达2020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年共募集慈善资金370万元,其中“爱在蓝天下·低塘街道2010年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捐得善款273.5万元。新增慈善冠名企业4家,累计20家。村级慈善帮扶基金89.5万元,受惠人群达5000余人次。总投资1.2亿元、占地5.33公顷的新低塘中学塘渣、围墙以及图纸设计等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扎实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实施医疗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口益健全,累计完成8个行政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4%。全街道现有7个行政村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街道已累计完成社会养老保险14967人、医疗保险9081人、失业保险8442人、工伤保险15653人、生育保险10176人,社会各项保险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市考核指标。
  (韩剑尔)
  泗门镇
  【概况】
  2009年9月被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宁波都市圈首批卫星城市后,泗门镇紧紧围绕“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这一主线,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和“创新提升年”活动,狠抓社会投资、建设管理、民生实事、行政效能等四大重点工作,各项事业取得迅速发展,在宁波新型小城市建设中名列前茅。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工业产值250.3亿元,增长18.6%,财政总收入7.15亿元,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全年完成合同外资5637万美元,实到外资2860万美元,实到内资2.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98元,增长11.8%。12月24日,泗门镇被列为浙江省小城培育试点镇。
  【经济发展跨入中国百强镇】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注重传统产业升级,全年投入工业技改资金10.5亿元,促进电源线、小家电等传统行业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努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全镇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05.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的42%,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21家。着力推进高新产业发展,全年新获专利授权480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5家企业被认定为余姚市创新型企业,新增余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列入国家创新基金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
  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年流转土地面积271.33公顷,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2165.33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镇水稻机插、机收面积占比分别达38.7%和100%,蔬菜机械直播、机械育苗面积不断扩大。深化“万元亩值”标准园建设,万元亩值工程示范扩大到207公顷。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不断创新,已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其中宁波示范合作社2家,浙江省示范合作社1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新大陆农业科技园区已和上新屋鲜花科技园已基本完成建设并进行试育。
  培育第三产业成长壮大。全年完成商贸投资1.68亿元,引入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2家银行,银行总数已达9家,一拖物流一期工程正式启动,泗门华联商厦开业,唐宫大酒店等3家规模酒店营业,星海家苑、汝湖明珠等3个商住小区开工建设。
  【城乡面貌展现新景象】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汝湖路东延、四海大道东延、东环线和滨江路南延等“3+1”条道路建设,完成天然气管网对接,启动城区内配套管网建设;调整完善城镇污水管网设计方案,完成329复线污水干管及2号泵站主体建设和配套建设,1月底与市主干管完成对接并投入运行,新建道路污水管网铺设开始动工。投资逾2000万元的泗门小学南侧地块的110千伏和35千伏、汝湖路南侧35千伏电力线路移位完成施工方案设计,并进场施工。兰曹大道主车道拆迁完成。
  优化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对接,完成11条全长28.7千米的农村网络公路建设,硬化村级道路5万平方米。推进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展河道集中整治、建筑垃圾整治和“六乱”现象整治等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考核名列全市第一位。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完善土地管理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各类违建行为的发生。围绕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推进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文明指指数测评得分排名全市第一位。新增1个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和3个余姚市小康新农村,余姚市级以上小康示范村、宁波市级绿化示范村实现全覆盖。
  【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
  扎实推进民生实事。总投资1.3亿元的镇中扩建工程中一期新建工程于9月竣工,镇中东侧道路建设已完成招投标,田径场看台完成主体结构建设,主跑道已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已进入招投标程序。投资5600万元的镇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桩基和地下工程建设,进入地表工程建设阶段。重视安置房建设,实体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东大街等6处安置公寓已顺利开工或验收交付。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楝树下村、谢家路村分别实施“农房两改”和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建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垃圾直运模式试点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工作深入开展。
  协调发展社会保障,认真抓好充分就业乡镇、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8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9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1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就业形势比较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五大保险扩面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养老保险新增1506人,完成考核指标的426.6%;失业保险新增621人,完成考核指标的175.92%;医疗保险新增1284人,完成考核指标的363.74%;生育保险新增915人,完成考核指标的175.92%;工伤保险新增868人,完成考核指标的103.09%。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注重新老政策的互通衔接,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6951人。积极开展“扶残助残爱心乡镇”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助学、助困、助医、助残等精密度会救助工作,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00余万元。同时深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捐善捐225万元,比上年增加79万元,全年累计募集善款350万元,增加114万元;调解各类劳资纠纷99起,为企业员工追讨工资约150万元。
  【行政管理体制创造新模式】
  按《余姚市泗门镇机构设置方案》要求,将镇政府机关优化为7个内设机构和4个全民事业单位。市级有关职能部门充实派驻力量、分设和增设派出机构,实现管理前移和重心下移,公安、国税、地税、国土、工商等部门的派出机构完成优化设置;规划、行政审批、招投标、环保、质监等新派驻机构完成组建,派驻机构及派驻管片机构达27个。积极推进强镇扩权工作,共赋予相当于县一级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34项,由市行政审批办公室泗门分中心具体运作。加快推进财政体制创新和投融资体制,基本实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通过率先示范,构建一系列与宁波卫星城市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宁波市卫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和浙江省培育小城市工作现场会先后作为观摩点。
  【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
  以保护传统文化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大力发展基层群众性文化艺术组织,成立全市首个民间文化艺术团,聘请多名精于木偶摔跤和狂舞的民间老艺人。另一方面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艺术团体登台表演,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泗门元宵灯会、谢氏祭祀仪式、汝湖金秋农民艺术已成为地方文化名牌,其中汝湖金秋农民艺术节已是第五届,广泛的群众参与性,蓬勃的发展活力,不断扩大艺术节的影响力。
  (谢纯尧)
  马渚镇
  【概况】
  马渚镇位于宁绍平原中心,杭州湾南岸,距余姚市区11千米。境域面积65.84平方千米,下辖3个社区、18个行政村,有常住人口79505人,其中本地户籍47454人。地形西高东低,西部是南北走向的四明山余脉,绵延10余千米;东部平原上江河湖泊众多,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水陆交通便捷,杭甬高速公路、沪甬高铁皆穿镇而过。201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47.1亿元,农业总产值4.4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6.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2238元。
  【工贸经济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全镇共有企业2258家,从业工人31221人。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3家,规模以上企业分别实现产、销、利57亿元、56亿元、3亿元,落实外、内资项目4个。年度新增自行出口企业19家,对外投资企业2家,对外办事处2家,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3.4亿元。确立“4+1”产业行动计划,加快汽车零部件、日用喷雾器制造等传统产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新申报浙江省名牌企业1家,宁波市名牌企业4家,新增专利授权数达230件,形成以百事德太阳能为龙头的光伏产业、以浙江金马实业为龙头的日用喷雾、汽车配件、厨卫洁具工业四大块状。
  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完成销售6.7亿元,泰达美家家居广场、三江超市庙前店等先后落户。全镇4家农家乐旅游点经省级旅游服务质量考评,均获三星级。
  【加大投入现代农业跃上新台阶】
  全镇共有稳产、高产耕地2905公顷,早晚稻种植面积4574.93公顷,良种覆盖率99%以上,抛秧、机插、直播97%以上。7680户农户落实粮食订单25217吨。新增省级粮食功能区100公顷,全面完成宁波级、余姚级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908.67公顷。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已建立四联、全佳桥两个农机专业服务社,插秧机达59台,又有金马、庆德专业农业服务队,顺利创建成为省农机安全镇。扎实开展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工程,启动乐安湖农业生态科技园的特种稻米产业基地,农业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创建宁波市名牌企业1家,余姚市知名商标1个。其中“泰夫昌”与多家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生产的营养面打入上海世博会。组织8家农业企业参加市首届农业博览会,现场销售50余万元。
  【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
  确定“南城北区”的集镇总体发展格局和“一核两片三组团”的总体发展思路。一核两片即以集镇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以铁路为界,集镇南片以居住、商贸发展为主,北片以发展工业功能区为主;三组团即以中心村为支点,北边沿山—下沙畈—开元等村组团重点发展都市型农业和部分块状工业,南片云楼—乐安湖—四联等村组团重点打造休闲居住生态涵养区,东边斗门—菁江渡—马漕头等村组团重点发展物流、市场等现代商贸业。
  集镇以中河为轴线沿江开发,形成“东移、南扩、北拓”的开发建设局面,已改造和新建住宅194580平方米,总投资18764万元。集镇商贸以小马路、四季堰路、黄泥堰路为中心,以华联超市(家家福)、三江超市为代表形成一个完整的商贸格局。在建的镇文体中心占地1.61公顷,体育设施完善。
  开元村列入市中心村培育建设,斗门、庙前两村的农房“两改项目已在启动。年度新创建市小康示范村2个(姚家村、开元村),环境整治村4个(渚山、大施巷、马漕头村、大将桥),总投入860万元。“一户一表”全镇已改14340户,占85%。完成萧甬铁路4个道口的“平改立”,建桥梁4座。
  【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先后成功举办镇首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系列活动,“精艺杯”庆“五一”广场文艺演出,“相约渚山——欢乐农村、和谐马渚”村落文化艺术会演等,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格局日趋形成。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繁荣,已形成14支400余人的业余文体队伍,先后获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省一级文化站、宁波市东海明珠工程荣誉称号。全镇有文化户73户,省文化示范户8户,市文化示范户14户。沿山村精神文化建设从2004年12月至2010年5月,共11次获省级荣誉称号,10月5日《人民日报》又以《道德立村新风来》为题,报道沿山村道德建设的新闻。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中河之畔的渚山,是余姚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史书记载是当年秦始皇屯兵处,有“屯兵渚山、饮马于潭”的传说。山上有炮台、笔架山、娘娘殿、奈何桥等古迹,山脚下又新增渚山公园、渚山寺等景点。
  云楼村境内有小渣、臧墅、乐安三个天然湖泊,史称云楼三湖,不但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而且占蓄水灌溉、淡水养殖的优势。据宋《嘉泰会稽志》记载,三湖之水可灌溉三千余亩。三湖之水,千年如斯,恩泽流长,惠及后世。
  沿山、全佳桥两村境内有犀角峰、洪岭、瘗雉山、宣郎岙、大云峰等山峰,青山重峦叠嶂,溪流滚珠泻玉,历代留有士宦名流遗踪、骚人墨壳题咏。沿山村还有千亩白杨梅基地、千余亩花木基地,成为旅游胜地。
  【社会服务事业全面发展】
  通过职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的方法,全年培训人员640人次,434人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举办招聘会13场,实现再就业2304人。城镇就业率99%,农村就业率97%,就业登记数据补全率30%,开发公益性岗位25个。全镇18个村均成功创建为小康示范村或环境整治村。镇村两级投入300余万元用于村庄整治及环境设施构置,落实环卫保洁人员343人。
  全镇现有烈军属、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参战参核人员等130人,均能按时发放不同档次的优抚金。全年救助人数达2000人次,发放193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户491户按不同档次每月补差救助。镇老年服务中心占地8250平方米可接纳144位老人住院,现有“五保”老人100人,自费寄养25人,残疾托养11人。
  全镇现有百岁以上老人2人,生活均能自理。其中,汪雅梅,女,1910年9月出生,斗门马巷人;钱永年,男,1910年7月出生,开元唐巷人。
  (马渚镇)
  陆埠镇
  【概况】
  1992年5月撤陆埠区,沿江乡、兰山乡并入陆埠镇,2003年11月洪山乡再并入陆埠镇。地处四明山北麓,姚江南岸,东与大隐镇、河姆渡接壤,西界梨洲街道,南与鹿亭乡和鄞州区相接,北濒姚江与丈亭镇相望。镇域总面积118.8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397.67公顷,林地面积4486.93公顷。下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本地户籍18375户共48501人,其中非农人口4531人。年度新出生381人,死亡340人。2010年,全镇实现社会社会总值1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工业产值97.26亿元,增长10.44%;农业产值2.3亿元,增长9.5%;三产收入17亿元;财政总收入2.2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290元,增长5.1%。
  【农业经济继续发展】
  粮食生产地位稳固,早晚稻种植面积1666.67公顷,总产达9093吨,完成面积80公顷标准农田和166.67公顷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同时种植小麦168.67公顷,油菜、茭白等经济作物400余公顷。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杜徐岙村创建333.33公顷竹笋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已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以裘岙村为主体的茶叶特色专业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以兰溪村为主的杨梅观光旅游基地初具规模。积极落实山区片扶贫项目和农房改造工作。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第一期标准江塘建设工程、山区片农民饮用水工程、山塘水库治险加固工程标准和标准农田建设等为重点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推进。三防工作扎实开展,着力抓好地质灾害、动物疫病、松线细虫病、一枝黄花的防治工作,被评为2008~2009年度市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及2009年度市森林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年度对全镇8.4万只畜禽全部进行免疫防治。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企稳回升”势头明显,全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7.44亿元,利润3.93亿元,,实交税金1.86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19.52亿元。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绩,着力抓好阳明温泉山庄二期项目,共引入外资450万美元,引入内资5592万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任务。企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研发的净水器过滤泵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项目,捷宇机械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制的数字化垃圾压缩设备生产项目申报国家火炬计划已被国家科技部立项,市兰山电机企业有限公司成为全镇第四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五马园区二期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整治陆埠水库上游环境,陆埠水库上游酸洗发蓝行业整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41家企业已关停,蒋岙村、洪山村和袁马村3个集中加工点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
  【商贸三产拓宽领域】
  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镇域商贸建设,家家福、好又多等大型超市新老呼应。陆埠籍台商陆章铨先生投资开发的阳明温泉山庄即将投入试运营,订单式、基地式、文化式等新型农家乐旅游形式日趋多元化。农村菜市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洪山村菜市场、郭姆村菜市场通过余姚市村级菜市场验收。
  【村镇建设有序推进】
  加快推进规划编制调整工作,核心区控制性详规通过审议,全面完成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污水排放总体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甬梁线主体工程改造、市高级中学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省成品油管道建设、城东水厂原水管建设等全面展开。全面完成阳明温泉山庄配套工程及二期征地工作、孔岙—竹丝岚的道路建设、中横路五马工业园区—沿溪村标段工程等镇级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阳明温泉山庄至古乍线网络公路前期政策处理和征地工作已完成80%。平原片“六横八纵”干线公路网络格局进一步形成。镇行政服务中心正在紧张施工中。水暖市场建设相关配套工程正抓紧实施。
  花大力气改善老集镇面貌,重点完成环城东路小五金地块拆建拓宽改造和陆埠车站交通路口改造,取缔洋溪河夜宵摊位、下禁河路小百货摊位等一批影响镇容镇貌和交通秩序的临时场所。违法建房和使用土地状况得到进一步控制,强制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365平方米。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加快推进,已有6个行政村开展农村多层联建住房建设,共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总套数1198户,总投资2.1亿元。新建工业废水处理厂1个,完成污水管网铺设3.4千米。大力开展绿化工程建设,公共绿化建设完成0.35公顷,兰溪村成功申报宁波市绿化示范村。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镇村两级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用于环境卫生建设,配足配强保洁队伍,落实保洁责任制,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积极打造“文化惠民村村行”文化品牌,开展送文艺、送电影进村活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石门村水碓年糕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教育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洪山小学综合楼交付使用,镇第二小学立项工作已经完成。社区教育蓬勃发展,为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素质和企业职工技能发挥积极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以“文明村”、“文明单位”、“和谐家庭”、“和谐新村”为载体的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有20个村、单位继续保留余姚市文明村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市级卫生村达11个。加大违法生育处罚力度,努力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工作状况,年度计划生育符合率达97%。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推进,累计完成养老保险10465人、工伤保险10490人、失业保险5590人、医疗保险5776人、生育保险6132人,完成率均超100%。优抚、低保及其他各类弱势群众帮扶资金累计发放340余万元,惠及900人次。
  【社会秩序总体稳定】
  维稳、信访、综治、司法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22个村居均建立规范化综治室,43家企业建立综治室,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上下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基本形成。及时化解各类不安定因素,坚持“领导包案调处、部门归口调处”的工作机制,全年共调处民事纠纷182起,调处成功率达98%。排摸不安定因素8起,并进行有效化解。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工作,受理市长信箱23件、市长电话73件、其他来访来信65件,办结率达100%。不断强化“严打”整治工作,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64起,其中刑拘162人,抓获逃犯2人,查处治安案件5062起,治安拘留387人,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
  (符文杰)
  梁弄镇
  【概况】
  梁弄镇位于余姚市南部四明山区,距市区16千米。东邻鹿亭乡、梨洲街道,南连大岚镇及上虞市陈溪镇,西接上虞市下管镇、丰惠镇,北界兰江街道及上虞市永和镇。区域面积94.5平方千米,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常住人口34867人,其中本地户籍32467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农业总产值1.35亿元,三产经济总收入8.5亿元,分别增长6%、8%、2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分别增长16%、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2亿元,经济运行平衡发展。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扎实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建成以“五园”为主的万亩优质高效水果特色基地。樱桃、杨梅、桑椹等多年生经济作物达总面积80%,新引进60余个水果新品种,其中日本草莓、澳洲蓝莓、白桑椹等10余个新品试种均获成功。新增种养殖大户1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全年农产品销售收入计19.22亿元。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年申请专利37家,成功研发宁波市级新产品8个,调优生产工艺2家。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引进北斗湾漂流有限公司和宁波蓝德龙电器有限公司,台湾健峰培训项目签约落户,实到内资1225万元、外资700万美元。全年实现旅游收入9060万元,接待游客85万人次;新增农家乐28家,营业收入1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城镇品位逐步提升】
  全面启动总投资1800万元的集镇片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集污排污工程有序推进,新铺设管线22千米,新建泵站2座,日收集污水1300吨。继续推进“内聚处迁”工程,全面完成第二期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安置工程177农户,600余名群众由高山村向集镇集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对森林资源和四明湖环湖水源地的保护,新增绿地15000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12.8平方米。工业污水处理率达98%以上。建立常态长效保洁机制,全年共保洁镇级溪道16.5千米,村级溪道32.5千米,与宁波市江东康龙卫生消杀服务中心签订承包协议,开展除“四害”市场化运作,有效降低“四害”密度。完成2011~2020年镇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投入100万元对正蒙街进行街景改造,对路灯、绿化、广告设计进行修缮和维护,正蒙街被命名为余姚市综合商业街、宁波市级示范街,城镇形象进一步提升。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省文明镇、宁波市卫生镇参评和省卫生镇创建,获“浙江省首批风情小镇”荣誉。
  【农村设施日趋完善】
  共投入620余万元,完成农村联网公路6条,投入80万元新建桥梁一座。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投入700余万元,完成小流域水处理工程和梁弄大溪改造。整治违章经营150余起,新增不锈钢垃圾箱20只、垃圾房3处,专用保洁车一辆,保洁车20辆,日处理垃圾30余吨。投入90万元完成梁冯等村饮用水二次改造工程。通过援助、救助方式,实施原地修缮,翻建农民危旧房改造107户。完善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开发农家乐生态游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年实现村级可用资金3230万元,比上年稳中有升,积极实施开源节流,村级“三资管理”。开展村企结对活动,落实项目资金150余万元。新增宁波市全面小康示范村1个,宁波市和余姚市文明村2个。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合”参保人数25318人,参合率98%,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计8692人。享受救助低保、特殊救济对象计572人,发放金额300余万元。开展捐赠和慈善公益捐助,募资40余万元。投入120万元用于科技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16万元为各校增设保安。投入82万元扩建敬老院,投资100万元新建残疾人托养中心1家,残疾人康复站13家,村级社区服务站6家。开建于2008年的镇政府办公大楼于2010年12月竣工,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年度先后承办“’2010四明山风情旅游节”,浙江省“红五月·红土地”首届乡村诗歌大赛等8项活动,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全年共接待信访60件,办结60件,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吴国强)
  牟山镇
  【概况】
  牟山镇地处余姚市西部,距市区17千米。东邻马渚镇,北接黄家埠镇、临山镇,西、南界上虞市驿亭镇、小越镇,区域面积38.4平方千米。下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23243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18925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73万元,自营出口总额3.28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6元,比上年增长8.86%。镇境内牟山湖为余姚市面积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总蓄水量885万立方米。2010年7月,成立余姚市牟山湖休闲度假区管委会,对总面积18.6平方千米的湖区进行总体规划开发。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继续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打破企业发展瓶颈。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和“领导干部进企业调研”等活动,为企业排摸、破解难题59个。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创造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序推进节能降耗,促进企业绿色生产。协助170余家中小型企业建立有序用电制度,制定科学用电方案,对耗电大的大陈型钢实施关停。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1.84亿元,销售27.9亿元,技改投入2.19亿元。年度新增规模企业4家,累计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家,超千万企业34家。
  【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全年农业经济收入实现4.3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水产业收入2.02亿元,畜牧业收入1.40亿元,种植业收入0.71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5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实施科技示范,提升粮食产区档次。创建国家级早稻新品种示范基地一个,面积843公顷;建成国家农业部百亩示范方一个,面积753公顷,积极组织参加宁波市粮食“双千”示范和余姚市水稻优抚高产竞赛活动;建成早稻——晚稻——绿肥油菜——单晚直播示范基地一个,面积分别达666公顷和8公顷。把发展休闲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列入全年农村工作重点。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三大特色产业带,完善配套设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发展。
  抓好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明确“巩固、完善、整改”的工作目标。组建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调解机构,全年调处土地承包纠纷15起,规范土地流转20公顷。把大力推广轻型栽培技术和高产优质良种放在为农服务第一位。全年早、晚稻种植面积1898公顷,轻型栽培面积达96%,其中机插100公顷,抛秧直播822公顷,累计向农户供应良种35吨,抛秧盘35万只。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围绕文化强镇这条主线,不断完善镇、村两级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标准级灯光篮球场和门球场各1个,集镇综合文化中心已破土动工。全镇7个行政村已建成6个村落文化宫,拥有健身路径29条,晨练健身点23处,体育设施面积达2.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1.3平方米。全镇有文化中心户35家,其中省级示范户5家,市级示范户8家。还建有黄鳝舞队、铜管乐队、健身舞蹈队、戏曲队、乒乓球队、门球队等各类文体团体15支计198人,全年组织各类大型文体活动28次。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一中两小”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优资化。投入160万元,实施初级中学体育活动场地改造工程,兴建标准化塑料跑道。把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和谐校园放在工作首位,镇政府出资20万元为各校安装安保系统,配齐保安。在抓好学校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打造教育软实力。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
  加快构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万元更新垃圾清运车。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7至9月三个月里,组织干部群众200余人次,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日常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和熏杀蚊蝇等大规模清理活动78次,清理卫生死角160余次,清除垃圾废渣620吨,疏浚河道3000余米,治理脏、乱道路1000平方米,投放鼠药1250公斤。与各村及各职能部门签订20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把计划生育阵地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制作宣传品6000份。还举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培训班8期,村级培训班24期,直接受训人数达4000人次。
  充分发挥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的社会保障职能,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镇村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年养老保险完成4461人,净增103.2%,完成率251.1%;失业保险累计3226人,净增95.23%;工伤保险完成4241人,净增157人;生育保险完成3445人,净增11人;医疗保险完成3066人,净增111人,完成率126.65%。
  【平安建设有序进行】
  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大排查、大调处,刑事案件发案数比上年大幅下降,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火灾事故,无越级集访、上访事件,无因矛盾激化引起的民转型案件。镇综治中心共受理群众纠纷23起,解决23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年共排摸、化解不稳定因素20起,受理登记矛盾纠纷117起,化解117起,调处成功率为98%。进一步做好毗邻地区治安联调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开例会、简报传递、电话告知等方式互通相关信息,共妥善处理与小虞市小越镇、驿亭镇等毗邻地区纠纷70余起,有效维护两地区的和谐发展。
  年初根据市安监局对牟山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责任要求,逐一量化分解,与重点规模企业、高危企业及7个行政村标签全责任书245份。又相应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排摸与安全检查。对事故隐患坚持“四不放过”,使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有效治理。
  【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年度完成《牟山镇总体规划》和《牟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结合牟山湖度假区开发和越龙庄建设,按照“工业稳镇、商贸促镇、生态立镇、旅游强镇”战略,开展“一廊二轴四区”建设。一廊,即由杭甬运河、萧甬铁路和杭甬客运专线两侧生态控制区组成的区域性交通走廊;二轴,即东西向的61省道城镇发展轴和南北向连接越龙庄、镇区、牟山湖度假区的城镇旅游景观轴;四区,指中部城镇综合服务区、南部牟山湖度假区、西部工业发展区及北部乡村田园观光区。
  以美化村镇为目标,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一是配合做好甬、金、衢成品油管工程建设,牟山镇境内段长4.6千米,施工作业面宽度15米。二是完成329国道余慈复线牟山连接线工程,境内段长1810米,征用土地11.88公顷,涉及农户165户,拆迁房屋37户,计7464平方米。三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0.58千米张家道路的修复、新东吴村小王剡村拆迁安置小区附属工程建设,启动1.5千米的余夫线至胡头堰网络公路,总投资290万元。四是确定全长1.36千米的余夫公路至陈家公路走向,设计宽度为12米的越龙庄通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督促新东吴村做好小康示范村的前期准备。
  【旅游开发稳定启动】
  凭借浙东大闸蟹和西山白杨梅等旅游产品,全镇休闲农业经营不断扩大,于6月和10月成功举办第六届西山白杨梅欢乐游和第六届牟山湖大闸蟹休闲节。吸引观光旅游客达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为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组织全镇22家农家乐经营户(点)开展“星级创建活动”。累计已拥有国家级特色农家乐示范点1家,省级2家,宁波市级2家;农家乐五星级2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4家。为充分展示牟山特色农产品,又举办“农家乐风情节”。全年度共接待农家乐旅客16万余人。
  (赵剑彪)
  丈亭镇
  【概况】
  丈亭镇位于余姚市东部,距市区12千米,是余姚杨梅主产地。东邻三七市镇,西连凤山街道,南隔姚江、慈江分别与陆埠、河姆渡镇相望,北与慈溪市横河镇接壤。区域面积56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常住人口52421人,其中本地户籍30447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8.2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
  【工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全镇现有企业1500余家,初步形成五金加工、塑料制品、钢管制造、园艺工具、针织印染、小家电等产业门类。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突出主线,全面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创新提升年”活动。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销售、利润分别完成42.5亿元、40.6亿元和2.9亿元,技改投入3.8亿元,自营出口6600万美元,增长29%。引进和建设项目16个,协议引进外资2000万美元,实到外资1011万美元;实到内资1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开发新产品16个,新成立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专利申请140件,完成市指标的139%;获专利授权116件,增幅287%,其中发明专利2件。
  【现代农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沟渠路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完成130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完成姚岭、铁顶山、兰蛇龙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慈江、姚江等江塘除险加固工程,农业基础设施更加稳固。已成立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6家通过市级规范化考评,开展梅农培训5期,培训350人次,杨梅“三疏”技术推广达443.33公顷,杨梅品质和服务接待水平得以提升。承办2010中国余姚杨梅节开幕典礼,组织开展第二十四届“三江之声”杨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收入超1亿元,梅农直接增收超3000万元。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5亿元,增长4.5%。
  【商贸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继续大力实施“商贸兴镇”战略,加快商贸设施建设进度,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引进商贸项目4个,总投资1.25亿,主要包括投资5000万元的华润万家大卖场,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1公顷的天顺金属材料市场和投资2500万元、集金融服务五金建材于一体的俊宇五金综合性市场,均已竣工。诺丁山郡、米兰逸墅、瓦窑新居等楼盘相继落成发售,集镇人居环境和品位明显提升。全面开展“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胡界村和长乐路综合商业街积极争创“十小”示范村和示范街,全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和质量安全得到明显提升。全年实现商贸规模企业销售2.26亿元,增加20%;新增商贸投资9900万元,增加21.11%。
  【镇村人居环境展现新面貌】
  全面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8条农村网络公路建设工程中已有3条通过竣工验收,2条完成路面施工,3条尚在建设当中。完成寺马线、东溪线等13只港湾式停车场建设。半岙郑家潭自然村农民公寓已完成工程的60%以上;寺前王张孙、凤东桐岭两个自然村下山移民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已经完成,新村规划正在设计。梅溪村农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按计划完成。凤东村、龙丰村约2.8公顷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已经通过省市验收,寺前王、渔溪、汇头等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全面实施。启动冬瓜山整治改造和长乐路至下齐塔道路建设。完成集镇内人行道、绿化带、污水管网分段改造。全面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集镇环境卫生、“六乱”现象、农村厕所等整治效果明显。全面实施集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以立体巡查、动态监管、常态考核等为主的土地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行为。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新发展】
  完成镇中心小学运动场所塑胶跑道改造工程,完成新建小学建设项目和新镇文化中心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窑头小学撤并。开展“婚育文明福万家”系列活动,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继续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新增社会养老保险694人,征缴基金2767万元;新增医疗保险450人,征缴基金379.3万元;新增工伤保险559人、失业保险318人、生育保险337人。积极开展“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工作,开设各类专业技能培训15班次,培训人数917人。发布各类招聘岗位信息10228个,求职登记人数1958人,推荐就业人数1908人。调解各类劳资纠纷77起,为企业员工追讨工资约15万元。社保工作在全市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0余万元。征兵工作超额完成上级任务,被评为余姚市先进集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展顺利,11个村全部达标。完成年度民兵预备役整组,圆满完成世博、国庆等安保任务。继续推行维稳信访“五常法”,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年刑事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治安案件稳中有降。
  (李玉胜)
  三七市镇
  【概况】
  三七市镇位于余姚市东部,距宁波栎社机场30千米,东邻宁波市江北区,南隔慈江与河姆渡镇相望,西接丈亭镇,北界杜湖岭与慈溪市毗邻。境内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华杨梅之乡、中国年糕之乡、中国黄色珍稀茶树品种的原产地。全镇区域面积68.35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40919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30919人。2010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4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9%。其中工业总产值40.02亿元,增长12.17%,农业总产值6.55亿元,增长10.2%;实现财政总收入1.71亿元,增长19.89%;入库税金1.31亿元,增长21.3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27元,增长11.78%。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招商引资工程成效明显。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立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出台一系列以商引商等工作措施,优化全镇招商服务环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成闲置土地和空置厂房等土地资源的排摸工作,共排摸整合出可供休闲旅游观光等项目连片开发的适用地块3个。全年共接待外企、央企等各类投资商20余批次,新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5只,实到内资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58%。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全镇规模以上企业67家,实现产值22.99亿元、销售收入22.61亿元、利润总额940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76%、19.56%、9.31%。全年投入技改资金2.93亿元,实施技改项目25个,申请专利18件,新增专利授权17件,完成新产品开发4个,实现新产品产值3.97亿元。完成220千伏候青变和110千伏云山变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1.33公顷。申报的“余姚年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年实现杨梅、年糕、草莓、香椿等色彩农业产值1.31亿元,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全镇农机总动力突破3万千瓦,成功创建省级农机安全镇。全面完成慈江堤防加固二期工程、莫家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吴泽浦等3座江塘水闸修建工程。
  三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创新杨梅节节庆活动形式,实现经济效益1亿余元。投资2000余万元的三江超市投入经营。全年实现商贸投资4380万元,商贸销售1.44亿元。
  【镇村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积极配合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杭甬高速铁路改线工程所涉的4876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和安置工作,完成杭甬高铁变电所1.13公顷土地征用工作,基本完成9处萧甬铁路“平改立”道口建设工程。编制《三七市镇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动集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三七市、相岙2个村的农房“两改”方案。完成杨梅旅游专线及二东线的道路修复工程。
  镇村形象品位提升。全镇补绿插绿4000余平方米,完成三河线、金川西路两侧补绿工程。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完成唐李张村农民饮用水工程及魏家桥村、大霖山村的村庄整治工程,三七市村创建成为宁波市小康示范村。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加强。淘汰落后产能不锈钢熔炼企业2家,其中1家成功转型。严格控制能耗总量,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0.11%。
  【社会和谐局面巩固】
  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年度参保任务全面完成。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7个、文明单位6家。修缮集镇文化中心,新建5个村的村落文化宫。全镇已建村(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有效缓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效明显,参合率达97.66%。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发放优抚、社救定补款等共计370余万元。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推进维稳网络建设,在重要地段和单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格落实重大信访件领导包案责任制,全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4起,受理并办结群众来信来访47件。
  (楼锋聚)
  河姆渡镇
  【概况】
  河姆渡镇位于余姚市东部,以境内有举世闻名的河姆渡遗址而得名。距市区17千米,水陆交通便捷,沪杭甬高速、杭甬运河穿境而过。东邻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南接大隐镇,西连陆埠镇,北隔慈江与丈亭镇、三七市镇相望,区域面积64.92平方千米。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32873人,其中本地户籍21481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7%;商贸服务业收入1.7亿元,增长9%;国地税收入15449万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8元,增长10%。
  【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8.7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34.2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16亿元,技术改造完成财务数1.77亿元,自营出口3893万美元。抓好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关停并转型不锈钢企业5家,并进一步挖掘潜在项目,引导部分企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促进不锈钢块状经济健康发展。抓好项目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突出项目引进和企业投入,出让工业用地3公顷,舜仕电器等3家企业已开工建设或处于开工前期,新大公司项目开始土地征用,宁波双龙电器等引进项目已签订引进意向。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加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联大塑料管件公司、韵升不锈钢制品厂等10余家企业的技改项目已经上马。抓好节能减排,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出台限电降耗相关政策,实施分类指导,对全镇102家重点能耗企业实行按月分配用电指标,进行分类用能。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0%,达到年度下降9%的目标任务。
  农业经济继续得到稳健发展。紧紧围绕“抓茭白,稳粮食,提升茶叶、畜牧及林果业”的总体思路,突出茭白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优势,全年茭白销售收入达7500万元,较往年增幅明显。通过创建茭白设施栽培星火示范基地、宁波市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国家级茭白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以及茭白田套养甲鱼示范区等一系列示范基地,使茭白产业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成熟化。而茭白延伸产业新技术,如茭白田套养甲鱼技术、茭白草制作獭兔饲料、生物颗粒燃料等项目也已初见成效。完成国家级高标准农业示范区和217.33公顷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加强茶叶、杨梅等特色名优农产品的发展,全镇名优茶总产量22吨,产值1895万元,10家茶叶生产经营户加入余姚瀑布仙茗协会。杨梅销售收入达2062.5万元。继续完善综合保障设施,投资1232万元完成长8210米的慈江和姚江堤防加固一期工程,除险加固山塘水库3座,翻修排涝站4座。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河道保洁制度,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森林防火、动物防疫、植物检疫等工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重新修编,突出古乍公路(河姆渡段)的中心地位,做好镇中心小学、广电站等公共服务部门异地新建前期规划选址工作,完善设施,齐全功能,使集镇中心逐步转向古乍公路(河姆渡段)与车厩大桥北接线周边。健全集镇交通网络建设规划,车厩大桥北接线至古乍公路、河姆渡遗址至古乍公路连接线两条道路建设规划已列入集镇发展规划,正抓紧做好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古乍公路(河姆渡段)建设工程自2009年3月全面开工后,已基本完成道路路基铺筑,完成沿线绝大部分房屋拆迁。甬梁线大修工程全面完工,总投资800余万元的寺慈线应急保畅工程和投资600余万元的罗江顾家安置房工程已竣工,顾家自然村完成整体搬迁。双溪口水库至城东水厂的原水管铺设工程加快推进,已完成姚江至寺慈线、河姆渡大桥至江中村马家段工程。市第二中心粮站工程已完成表土剥离,中石油输油管线铺设等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也正有序推进。以创建市卫生镇为契机,切实推进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经过集中整治,全镇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累计清理陈年生活垃圾1500吨,工业垃圾1000余吨,清除露天垃圾坑21处,改建村垃圾中转站2家,整治河道溪道102条,新增垃圾箱400只,卫生桶10000余只,整治废品回收站9家,顺利通过市卫生镇创建工作。河姆渡村、五联村村庄整治工作已通过市验收。
  社会民生事业日趋完善。全镇3至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98%以上,年巩固率达100%。加大对教育文化建设的投入,镇中心小学迁建工程、综合文体工程已完成立项,前期准备工作正扎实推进。积极做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新建1家五星级卫生服务站。全镇累计参加养老保险7543人,失业保险4867人,工伤保险7254人,医疗保险5703人,生育保险5613人,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564人。深化“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完成就业和再就业676人,开展以茭白、水稻栽培、电焊工、起重机操作等为内容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0期计608人。充分落实弱势群体关爱帮扶机制,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全年累计救助困难人数122人,发放救助金7.15万元,为212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49.5万元。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巩固,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育龄妇女健康促进工程,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完成市考核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在巩固现有5个文明村的基础上,东澄村、五联村通过余姚市级文明村验收,小泾浦村通过宁波市文明村考评。在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方面,翁方、罗江、车厩等5个行政村开展“春泥结对”村校结对活动,罗江小学和罗江村中开展“四点钟乐园”建设工作,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和谐成长环境。,加大村落文化宫建设力度,在8个村已建村落文化宫的基础上,河姆渡村通过市二级村落文化宫验收,使全镇村落文化宫普及率达100%。加强文化活动开展,组织举办第四届“书香河姆渡”农民读书月系列活动和第二届“魅力新农民”文化展示活动,进一步满足群众就近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带动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不断繁荣。
  【法治建设深入开展】
  基层维稳工作常抓不懈。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力度,落实包案责任制,基本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镇”。全年共调处矛盾纠纷204起,其中村级调解166起,镇级调解38起,调处成功率达100%。共受理信访47件,初信初访办结率达98%以上。镇政府和公安派出所在打击、防范和保一方平安中加大打击力度,全镇全年仅发2起“两抢”案件,比上年下降70%,特别是投入40万元用于校园安保工作。同时加强镇民防大队建设,全镇未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
  外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标本兼治。外来务工办人民调解委员会自2009年成立后,推出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及老乡管老乡的工作模式,共调解纠纷60余起,提供不稳定因素和重大苗头性事件6起。以加强出租房屋管理为重点,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做证率、人户一致率、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率等均在90%以上。利用综管员上门宣传和阵地宣传的形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镇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全镇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促进全镇治安秩序的平稳。
  (施韩)
  小曹娥镇
  【概况】
  小曹娥镇位于余姚市北部,距市区25千米。清道光十四年(1834),乡民因仰慕东汉孝女曹娥而建曹娥殿,为有别于上虞曹娥,故名其地为小曹娥。东邻慈溪市周巷镇,西连泗门镇,南毗朗霞街道,北濒杭州湾。区域面积33.04平方千米,下辖8个村、1个居委,有常住人口4万余人,其中本地户籍28890人,有耕地1701.73公顷。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05.1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1.07亿元,农业产值4.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2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70元。
  【工业经济实现新增长】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总数达5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6.25亿元,销售收入80.59亿元,利润3.2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5.34%。销售超亿元企业达11家,其中宁波世茂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销售33.69亿元,名列全市单体规模第一。新增商贸企业20家,总数达634家,新引进三江超市。全年共实现商贸投入4200万元,实现商贸销售额8000余万元,实现市场交易额1.5亿元。李立峰、王国军两位企业家被评为2010年度余姚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
  落实项目跟踪服务,优化项目服务措施,采用项目对接、转让、老厂房租用等方式盘活存量土地27.33公顷,落实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开展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技改建设项目15个,项目推进顺利。开展创新提升T程,实施技改建设项目15个,共完成技改投入财务数3.4亿元,有19个产品纳入宁波市新产品试制计划,获专利权217项,世茂铜业和科博特公司还被列入余姚市精细化管理试点企业。全镇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值12.5亿元。有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6件、省名牌产品4个。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引进内资8500万元,实到外资250万美元。向市推荐大型项目3个,投资10亿元的首科太阳能项目已在阳明街道落户,救生舱项目已落实滨海新城。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宁波市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全镇已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9家,清洁生产企业10家,实施宁波市节能项目10个,电镀园区自动线率从77.25%提高到85.8%,提高电镀产品的质量。
  【农业经济呈现新亮点】
  以榨菜、雪菜、棉花、辣椒、毛豆、黄瓜、刀豆、长豇豆、油菜、秋菜等为十大主要农作物,继续发挥蔬菜种植优势,实施高效种植布局,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全年复种面积4764.27公顷,复种指数270.7%,主要经济作物亩值增幅超50%。通过检疫上市畜产品7200头、禽产品32500羽。全镇农业总收入2.45亿元,其中种植业总收入1.57亿元,畜牧业总产值0.78亿元。
  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特色品牌。全镇已有宁波农业龙头企业6家,国家级无公害基地13家,无公害农产品13只,中国驰名商标5个。产业基地化建设扎实推进,筛选推出高效种植模式基地2个,单季经济作物高效示范基地2个,万元亩值示范基地2个,“315”示范工程基地1个。
  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全镇13家榨菜企业完成产值2.6亿元。蔬菜加工自动化程度有效提升,4
  个200万元以上蔬菜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全面实施,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档次和产业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达25家,农民经纪人在册人数达110余人,全年组织销售农产品近2万吨,产值达5000余万元。
  农田基础设施扎实推进,东片排涝泵站已完工。四期水环境建设工程已启动,总投资1228万元,总建设面积707.27公顷,节水灌溉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引进各类农机具108台。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农技、新品试种、无公害综防等实用技术培训520余人,印发9期农技信息3500余份,引进新品种红天湖203辣椒、津优系列青瓜等推广新技术。引种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之豇106、绿豇1号获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奖三等奖,试验课题推广项目,甬瓠系列瓠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东超”牌中华鳖在省渔博会上获金奖。
  【环境治改有新提升】
  大力开展以“乱排放、乱堆放、乱倾倒、乱停放”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年活动,先后开展榨菜废水、外来民工集中居住区、河道沟渠保洁、畜禽养殖场、电镀区块污染整治等八大专项整治,印发环境整治倡议书1万余份。清理镇村道路200千米;清理沟渠水塘1.74平方米;生猪养殖场缩减到38家,其中9家采用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其余采用干湿分离;清除陈年垃圾5386吨,整修粉刷墙体1.6万平方米;集中清理河道网簖26道,拓展镇村两级河道长效保洁,经市水利局、市财政局两次联合大检查,受到通报表扬,考评合格率98.18%,名列全市前茅。年度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5个、宁波市生态村8个、余姚市环境整治村8个、庭院整治合格村5个。
  【民生工程得到新改善】
  年初提出的八项实事工顺利推进。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二次水改已全面完成;投资450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已投入使用;投资4000余万元的镇中心小学迁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基础工程;余姚大道亮灯工程和投资300万元朗海至滨海抢险公路大修工程竣工使用;投资240万元329国道复线至农场二期扫尾工程已竣工;投入32.5万元帮助50户困难户开展危房改造。朗建公路改造工程完成设计前期工作;全年硬化道路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23盏,绿化种植2438棵,植绿补绿15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
  师资力量不断提升,孝德教育持续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走在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初中毕业生重点高中升学率居全市农村中学首位。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建立新小曹娥人婚育文明服务中心。妇女健康和优生促进工作深入推进。先后成功举办“三八”国际妇女节文艺汇演、第八届曹娥之声文艺演出,在省首届体育大会中镇拔河队代表宁波参赛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建民村王桂风土布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办理农民养老保险761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1907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5869人,完成失业保险4126人,工伤保险6039人,生育保险4345人,医疗保险4482人。帮扶困难群众205人次,提供临时生活补助12.14万元,对42人次提供大病医疗救助金29.6万元。走访慰问“三老”人员18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52户,重点优抚对象23人,发放困难人员慰问金39.16万元。
  持续开展孝文化建设活动。镇中心小学与朗海村孝文化建设试点,推进孝文化进村进企进校园工作。在全镇开展学习马洋洋先进事迹活动,以孝文化典型事迹激励各线工作。成功举办余姚市孝文化促进会2010年研讨年会及中华孝德新故事全国大赛,编辑出版《中华孝德新故事》,王国军千里报恩、马桂珍几十年如一口照顾婶娘、马洋洋见义勇为的事迹入选故事集。马洋洋被评为第四届“感动余姚”新闻人物。
  【平安建设取得新成绩】
  以构建“平安小曹娥”为主题,扎实推进综治维稳工作体系规范化建设,建成以镇综治办为龙头、各职能部门为依托、村企治调干部为主力、村民小组长为基础的上下联动综治维稳体系,形成综治、调解、治保一体的工作格局,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村庄、农户、企业。“六老人员”组成信访维稳队伍,确保第一时间掌控化解矛盾纠纷。平安镇村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消防平安村有序推进,归正人员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余件。投入360万元增设42个视频监控,累计有监控75个,实现重点单位、部位技防全覆盖。全镇有民主法治村7个、村示范综治室6个、企业示范综治室5个。
  【政府职能呈现新转变】
  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政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镇进一步推进。镇招投标工作被宁波市政府授予“示范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经验在全市介绍推广。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党的建设在“创先争优”中得到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宣传思想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党建和各项创建工作实现新发展。在全镇51个党组织1229名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青年党员干部论坛、党员户亮牌、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二分二定二公开”点评等活动,强化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和为民服务意识。为民办好事实事110余件,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超3000人,公开承诺事项完成90%以上。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村级班子建设得到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取得新进展。
  (周志培)
  临山镇
  【概况】
  临山镇位于余姚市西北部,距市区23千米。明洪武年间,信国公汤和在此筑城建卫,因面山背海,环卫皆山,故名临山卫,是浙东著名的“三卫”之一。东接泗门镇,南连牟山镇、马渚镇,西邻黄家埠镇,北隔杭州湾与嘉兴市海盐县相望,区域总面积46.5平方千米。下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本地户籍人口4万余人。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4.18.7亿元,农业总产值9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3.4亿元,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1元。
  【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已建东、西、北三大工业功能区,基本形成制笔、电子电器、蓄电池、机械制造等优势行业,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文具和小家电制造基地之一。着力突出园区平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东、西两大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工业功能区北区建设,加速企业的集聚发展。全镇已拥有各类企业1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家,亿元以上企业2家。
  【现代农业创业园区启动建设】
  瓜果、榨菜、水产、畜禽是临山镇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素有“榨菜之乡”、“葡萄之乡”的美誉。全镇拥有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及千亩葡萄观光园,近100个名优葡萄品种,以“味香园”品牌和“余姚(临山)葡萄节”为载体的观光农业享誉省内外。全镇还有榨菜生产基地万余亩,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泰”为龙头的榨菜企业加工能力达1.6万吨以上。从事农产品种养及深加工的企业有21家,其中宁波市级及余姚市级龙头企业10家。近年又启动滨海万亩现代农业创业园区建设项目,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工商资本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现代化管理,构建自然和谐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打造融科技研发、技术示范、园艺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新技术培训、新兴农业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创业园区。
  【商贸活力进一步增强】
  伴随临山花园、迎凤佳苑、兆通锦园等楼盘的开发,合作银行、宁波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餐饮机构开始登陆新集镇区域,全年新开商铺达30余家,迎凤大道沿街经济呈现“南为龙头,中部集聚,向北延伸”的态势。镇政府又适时推出江南葡萄庄园旗舰式农家乐活动,每年举办(余姚·临山)江南葡萄节和古镇餐饮美食节,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集镇建设加快推进】
  按照“跳出老镇建新镇,建设新镇带老镇”的发展思路,不断拉开城镇建设框架。临山花园、迎凤佳苑、兆通锦园等一批商居综合小区相继建成后,镇中心小学、滨江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也陆续投入使用,占地5平方千米的新集镇雏形已经形成,服务、生活、生产、休闲、文体等功能区块布局合理,成为全镇政治、文化、商贸、居住新中心。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努力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新型农村生育文化,计划生育率达99.6%。把环境整治作为改善村容镇貌的重要抓手,加强对村庄道路及河道卫生的管理,建立专业保洁队伍,落实卫生保洁管理责任,做到全天候保洁,全镇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陈文军)
  黄家埠镇
  【概况】
  黄家埠镇位于余姚市西北部,距市区25千米。以旧时有出海码头,村民黄姓,而名黄家埠。东接临山镇,南连牟山镇,西邻上虞市小越镇,北濒杭州湾与嘉兴市海盐县隔水相望,区域总面积41.08平方千米。下辖2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本地户籍人口38967人。201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2.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8.5亿元,农业总产值5.3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9.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20元。
  【区域经济平稳增长】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工业投入达4.1亿元,其中技改投入3.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累计83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销售、利润分别达36.5亿元、35亿元和1.48亿元,完成自营出口1.8亿美元。积极实施消防产业发展规划,谋划消防园区建设,同宁波市质监局实施消防器材行业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5亿元,高新产值6.3亿元。申报宁波级新产品25只,完成专利申请310件,新增余姚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富华公司的特种阀门被评为宁波名牌,格莱特、欧伦泰两家企业被评为省出口名牌企业。
  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全年完成水稻种植面积1966.67公顷,推广水稻机插933.33公顷,水稻良种覆盖率和轻型栽培技术应用率均达100%。开展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标准化渔塘改造,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以对虾、甲鱼为主的水产养殖效益明显。实施国家级沼气工程、宁波市循环农业等项目,生猪、特种肉鸡和野鸭三大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稳定榨菜收购价格,推广蔬菜“万元亩值”轮作模式,促进全镇2000户菜农增产增收。引进“518”蜜梨、泗洪大枣、猕猴桃等果树新品种,应用葡萄大棚栽培技术,开展蜜梨果品质量评比,水果品种品质及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增农业合作社2家,宁波市示范性合作社1家。内抓产品质量,外树农业品牌,新增宁波市级菜篮子基地2个、宁波市知名商标1个、宁波市名牌农产品1个,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体现。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全镇商贸服务规模企业实现销售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商贸服务企业累计投资6300万元,完成村级市场改造6个,为村级集体经济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完成市场成交额4.4亿元,增长10.5%。顺利完成五星市场商业地块出让,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工程将在2011年春节后启动建设。
  【镇村面貌持续改善】
  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突出产业优势,注重功能定位,强化个性特色”的总体要求,完成《黄家埠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黄家埠镇总体规划》修编论证工作。通过这两个规划的修编和编制,使全镇规划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和前瞻性,为下步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加快集镇开发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重点工程全力推进。面对重点工程数量多、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集中力量抓政策处理、抓工程进度、抓工程质量,全年累计投入达1.5亿元。镇中心小学、文体中心和镇中操场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行;横二路全线建成通车;围涂抢险公路已完成工程量的70%,从横二路至海塘段主车道基本贯通;姚西北生活污水收集主管道抢险公路段完成铺设工程;329国道复线(黄家埠至牟山段)政策处理已进入扫尾阶段,拆迁安置房建设基本竣工。完成工业A区污水泵站调节池扩容工程,启动光耀热电北侧道路建设。年产500万吨石料的围涂抢险专用山塘建设进入全面开采阶段,全年已提供石料近200万吨,确保全市围涂工程的顺利进行。
  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继续实施新农村奖励扶持政策,镇村两级投入2500余万元,疏浚河道9.5千米,砌石14.8千米,硬化村级道路13.3千米。完成回龙、五车堰、横塘、杏山等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完成全镇1.2万余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完成9.8千米农村网络公路建设。回龙村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列入省试点。各类创建深入开展,黄家埠村创建成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和余姚市文明村,十六户村创建成为宁波市文明村和余姚市小康新农村,华家村创建成为余姚市文明村。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调整小学教育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13名学生考入余姚中学,义务教育段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均处于全市农村教育前列。扎实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和宣传力度,认真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切实加强对计生和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精心组织开展首届“蒋梦麟读书节”、第四届“潮涌黄家埠”大型文艺演出等各类文体活动。出资50万元实施蒋梦麟故居维修工程。积极开展《余姚市志》黄家埠篇的修编工作,市“文化强镇”创建顺利通过验收。王华军和冯乐成功入选“’2010余姚经济风云人物”和“’2010感动余姚”十佳新闻人物,王益楠在第十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获200米个人游泳银牌和100米仰泳铜牌。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全镇累计完成养老保险11403人,医疗保险6865人,失业保险6044人,工伤保险10267人,生育保险7271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280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167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306人,城镇居民医保1124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9147人次,共计455.48万元。认真抓好就业培训,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安身助房”、“助学成才”、“双拥优抚”、“居家养老”和医疗救助工程,切做好困难家庭和低收入农户的帮困扶贫工作,全年共发放低保金和各类慰问补助金344万元。开展慈善事业,已建立冠名基金28家,基金总额达1830万元。格莱特公司在十周年庆典之际,将慈善冠名基金由50万元增至500万元。全镇70余家企业和在外创业人士共为镇中心小学的建造捐资达1659万元。
  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整合民防、外口综管员、城管、消防和交通协管员等力量组建镇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大队,新组建五个村民防队,加大投入,改善设施装备,充实社会治安管理力量。抓好世博和校园安保工作,积极开展反邪教及禁毒工作,创建成为宁波市无邪教乡镇。加强信访工作的领导和督办力度,共办理群众信访107件,办结率达100%。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开展各类不安定因素排查,镇、村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6起,调处成功率98%以上。健全全镇安监组织网络,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订和完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所有行政村组建志愿消防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戴德林)
  大隐镇
  【概况】
  大隐镇位于余姚、鄞州两地交界处,三面环山,北临姚江,是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汉初曾在此隐居栖身,遂名大隐。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距宁波市区17千米,离余姚城区24千米,杭甬高速公路设有大隐道口,省道甬梁公路穿镇而过。区域面积30.8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13000余人,其中本地户籍9059人。201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3.4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45亿元,农业总产值1.03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01亿元,财政总收入59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43元。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8%。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水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3.33公顷,达96.67公顷,亩产达550千克,总收入176万元。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肉猪出栏数7600头,总收入1140万元;各类家禽45万羽,总收入2025万元。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农业企业2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注册商标受理2家。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新增农业观光基地2家,新种杨梅、茶叶、猕猴桃、樱桃、草莓、葡萄、水蜜桃等农产品,探索“种、养、观、游、品”等一体化的农家乐发展路子,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余万元,先后实施隐溪河两侧1700米标准溪塘治理、梅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配合宁波市政府重点工程做好500米姚江标准江塘的建设,农业综合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全面加强为农服务工作,增强广大农民对森林防火、疫病防治、防汛防旱等意识。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全年共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参加人数250人次,发放各类实用技术书册及资料700余份,动物疫病防治率达100%。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总量持续回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32亿元,增长36.1%。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共申请专利20件,增长25%,其中授权10件,发明专利申请3件,累计申报新产品10个。技改投入进一步加快。全年共实施技改项目6个,累计投入4060万元,增长12.69%。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全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770万元,增长18%,引进外资企业2家,协议利用外资55万美元,实到外资30万美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拓宽服务渠道,继续实施班子成员联系重点项目和重要客商制度,着手工业园区二期5.33公顷土地的报批和土地征用工作,力争早出效益。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8%,区域用电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节能产品加快推广,推行清洁生产的企业逐步增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关闭不锈钢熔炼企业2家,着手制订黏土砖瓦窑关闭方案。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利用镇域内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便捷快速的交通优势,不断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步伐,全年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做强做大旅游业。以国家AAAA级风景区天下玉苑为中心,整合浙东九寨沟、双溪口水库等旅游资源,推出山水风光游、丛林探秘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借助节庆、假日等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使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余万元。搞活提升农家乐旅游。推出吃农家土菜、赏农家土景、购农家土产等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吸引大量周边游客。着力抓好商贸发展工作。做好天下玉苑资产处置前期工作。转制后的商贸城正在包装提升。新引进中型超市1家,新增中高档休闲场所1家。“十小”行业整规工作有序推进。全镇被列入宁波市“十小”信息平台管理的94家经营单位已全部整规合格,网上平台双确认率为100%,发挥一街(滨溪北路一条街)一村(云旱村)创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
  【民生事业切实改善】
  投资80余万元完成镇第二幼儿园装修和设备添置,在园幼儿60余人,共设3个班级。投资250万元、总长1700米的隐溪河标准溪塘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投资255万元,总长1千米的滨溪北路一期路面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姚江堤防加固工程土地征用政策处理工作。完成投资202万元、总长3.31千米的双溪口水库改道段公路路面工程,道路路面焕然一新。总概算1000万元的5000吨级自来水厂土建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结束,进入自动化、工艺设备安装阶段。社会事务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有新提高。全镇3至5周岁学前儿童入园率达98%,九年制义务段普及率、巩固率保持100%。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顺利完成一级重点中学录取指标。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完成良好,计划生育率达97.6%,育龄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参检率达60%,位列全市先进。积极开展“青春健康项目”,全市首家健康促进公立学校落户大隐镇中。扎实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公共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投入300余万元完成镇卫生院和各村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添置彩超和x光机等设备,大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全年门诊病人5.5万人次,无一起投诉和纠纷。加大疫病防治,实施居民健康随访制度,全镇70%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全面关爱残疾人事业,积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项目,成功创建成为市爱心乡镇。扎实开展征兵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兵征集任务。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积极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年累计完成养老保险人数2850人,完成率达111%;累计完成失业保险人数1919人,完成率达102%;累计完成医疗保险人数2061人,完成率达101%;累计完成工伤保险人数2531人,完成率达113%;累计完成生育保险人数2000人,完成率达103%;净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障132人;完成全镇608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核实发放工作,并引导845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6.5%,保险补偿1.3万人次,补偿金额达184余万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设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355人。发布各类招聘岗位信息2793条,求职登记人数1551人,推荐就业人数1128人。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全年共受理争议案件81件,调解79件,涉案金额达200万元,处理率达97.5%。共受理1000元以下的工伤医疗费用案件137起,已全部申请认定,涉案金额4.6万元,受理和认定率均达100%。
  【平安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认真签订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深化镇综治工作中心、村企综治室规范化建设。着力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抓好综治队伍和民防队伍的教育与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年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明显下降,抢劫案发生率为零。高度重视调解、信访维稳工作。镇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4起,调处成功率达100%。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对重点信访户落实专人负责掌握动向,保证做到不失控、不断线。共接受信访件7件(均为市长电话或信箱),办结率达100%。及时制订大隐镇世博安保工作方案,做到在重要时段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稳控有力。积极做好外来人口服务工作,以“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建设为抓手,努力吸收外来党员、团员、骨干,充分发挥该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和谐共处。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镇30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重点对矿山、道路交通、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熔炼行业、危险化学品、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及食品卫生8个行业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积极开展矿山集中整治,依法取缔5个无证开采点,各类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徐杭杰)
  大岚镇
  【概况】
  2010年,大岚镇紧紧围绕“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工作主线,深入开展“两年”活动,科学发展,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124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012万元,工业产值5.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8230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850万元,财政实际可用资金2375万元。
  【经济建设取得新成就】
  农业经济率先发展。抓茶叶主导产业提升不动摇,注重茶叶新品种引进、培育和试制工作,新发展“中茶108”等良种茶园4.67公顷,改造低产茶园33.33公顷,推动乌龙茶、红茶、“大岚原制”等新品种试制和推广;成立全市山区乡镇首家农机培训学校;鼓励和引导茶农、茶商外出设立名茶销售窗口,在河北保定、山东济南等大中城市和著名茶叶市场开设茶叶专卖店6家。年度有2家名茶企业通过QS认证,至此全镇7家名茶企业均已通过QS认证,市四明龙尖名茶开发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宁波市级茶叶骨干企业,市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成为全镇首家宁波市级茶叶示范企业,大炮岭茶场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全年茶叶产量为2005吨,产值达3274.6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为95吨,产值达1805万元。获第二届“中国名茶之乡”称号,是全国唯一获该称号的乡镇级单位。同时,抓高山生态种养业发展不停步,高山西瓜、番薯枣子、吊红柿、竹笋、花卉产业稳步发展,畜禽、水面生态放养、土猪养殖等以数量为主转向质的提升,高山草莓试种成功,全年种养业产值达2635万元。
  生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丹山赤水景区开展以“游家乡美景,赢世博门票”为主题的第二届余姚人游余姚活动。通过开展网上推介、团队推介、“四明山漂流节”活动和第八届四明山旅游节暨余姚乡村风情节等活动,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第五届“神奇大岚”茶文化旅游节和第八届四明山——丹山赤水柿子节。农家乐发展前景更加乐观,年度申报二星级农家乐6户,三星级农家乐2户,全镇累计已有农家乐54家,其中二星级农家乐达31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农家乐档次进一步提高。全镇全年共接待游客51.8万人次,其中农家乐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达1813万元,带动周边消费912万元。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500万元,技改投入27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销售2.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利润总额750万元,增长38.9%。商贸服务业完成三产收入6000万元,其中规模企业销售1700万元。四明山书画院项目开工建设。年产值预计可达1亿元以上的长风石英制品有限公司项目投产运行。注册资金为350万元的四明山矿泉水厂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民生实事工程跨上新台阶】
  水利建设扎实推进。投资596万元完成纺车岩、大岩下、龙潭等3座水库千库保安竣工验收,投资390万元完成坑角头水库千库保安工程,投资298万元完成雅庄村翻水站、大岚村溪道、新岚村上南田湾水库、上马村松宝湾水库、黄家庄村水竹岙水库等除险加固和南岚村马鞍山电站技改扩容改造工程。启动全国重点县4000亩茶园喷滴灌工程以及集镇和柿林村饮用水管网改造工程。
  道路交通持续完善。完成省道浒溪线拓宽改造工程一期的政策处理工作,共征用土地8.28公顷,处理花卉1.5万株,拆迁房屋面积1405平方米,拆迁坟墓17穴。投入176万元完成后朱至大年7千米的便道路面、安全设施等改造。投入245万元完成全长6.6千米蜻蜓岗至峙岭至白鲞洞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投入35万元完成面积3800平方米大岚村、阴地龙潭村的村道硬化工程。投入70万元完成1.5千米后朱至上马和2.5千米柿林村资源路建设。
  生态环保成绩明显。对柿林村、雅庄村、阴地龙潭村的有机垃圾处理系统进行扩建,对各村保洁人员进行分拣质量的重点培训,并将有机垃圾处理器的运转情况列入对村干部的考核中。3月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大岚村四丰自然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进入施工扫尾阶段,阴地龙潭村通过村庄整治及市生态村验收。
  【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以争创宁波市卫生镇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全镇新增垃圾箱300余只,启动新建4个公厕。通过河道溪道、养殖户整治,“巾帼环保志愿者队伍”组建和“洁美家庭”评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宁波市卫生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柿林、丁家畈、大俞、新岚4个村创建成为宁波市卫生村,大岚村、华山村创建成为余姚市卫生村。
  教科文卫事业迈出新步伐。投入50万元对镇幼儿园、小学、中学进行修缮改造,逐步改善教育硬件设施条件。投入资金38.5万元完成阴地龙潭、大岚、华山3个村卫生室建设,新建医疗室240平方米,改建120平方米。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和食品药品安全“四无村”创建工作也得到深入推进。
  扶贫帮困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步。全年共发放各类抚恤、救灾、救济等补助资金近330万元,发放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212万元。努力解决低保户、边缘户、残疾人住房难问题,全年累计助房33户。举办评茶员、绿色证书、家政服务等培训班8期,培训劳动力400人,共有380余人获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金优儿)
  四明山镇
  【概况】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与鄞州、奉化、嵊州、上虞四县(市、区)相邻,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高山集镇。下辖12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2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475.8公顷,山林7911.87公顷。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6.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1元。
  【优势特色农业转型取得新进展】
  实施花木“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花木大户异地开发,已在镇外种植花木340余公顷。同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将花木发展重心由量的扩张逐渐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逐步探索容器育苗、无土栽培等技术。继续实施一村一品战略,打造山区特色精品,精心培育樱桃、甜柿、板栗等果特产品。成功申报“四明山红枫”国家级地理证明商标,提升四明山花木品牌内涵。全年花木销售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得到新拓展】
  全年共接待游客51.26万人次,旅游收入2302.45万元。成功举办第五届红枫樱花节,开展《四明山——唐诗之路》诗集出版首发式,并承办第六届余姚四明山清凉避暑节。成功创建省旅游强镇,指导大山村开展省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规范提升森林公园、北溪漂流等旅游景区管理。利用3个农家乐服务站的资源整合作用,加强对农家乐的检查、督促与指导,梨洲村、北溪村和仰天湖农家乐经营户取得卫生许可证。同时通过打造精品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四明山鸿禧度假山庄工程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宁波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影视创作基地已完成投资额为600万元的观光水库建设,四明山省级地质公园项目建设规划已通过评审。投资4500万元的仰天湖山庄于8月份投入试运营,为宁波市第一家高山四星级酒店。
  【集镇农村两级面貌呈现新景象】
  年度完成宓家山、棠溪、唐田、平莲、溪山等5个村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宓家山、杨湖、芦田、唐田等4个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屏风山、茅湾和唐田二级等3座电站水库的“千库保安”工程。大茅岙水库、下寺坑水库的“千库保安”工程通过验收。梨洲变电所改建工程3条10千伏高压线完成基本改造。溪棠公路、溪山至白龙潭公路完成路面浇筑工作。概算投资300万元的平莲、芦田和大山等3个村完成耕地开垦工程,共计造地8公顷。新建公共厕所8座,新增垃圾箱650只,新建太阳能生活垃圾处理站3座,落实环保人员71人。棠溪村和唐田村通过市级村庄整治村验收,实现全镇12个行政村村庄整治全覆盖。
  【教文体卫各项事业重现新辉煌】
  完成镇教辅室、成校和幼儿园的搬迁,镇幼儿园创建成为省三级幼儿园。成功创建省体育强镇、市文明镇。挖掘山区统战文化品牌,成立镇乡风文明促进会。成功举办第六届村落文化艺术节和第三届农民运动会等大型节庆活动。健全村级文体队伍,成立各类业余团队31支,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个。成功创建市卫生镇,稳步提升乡镇二级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完成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镇卫生院完成改建装修,创建成为省规范化卫生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全年新出生69人,人口生育指标率达97.05%。扎实完成征兵任务,获市征兵先进单位荣誉。
  【人民群众社会保障再享新实惠】
  全年新增社会养老保险72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724人,失业保险498人,工伤保险764人,医疗保险数346人,生育保险38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总人数达9585人,已有10248人次累计报销医疗费用212.2万元。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发挥12个村级公共职业介绍服务站的功能,推荐就业1500余人次。依托成职校基地,构建镇、村两级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促进山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顺利转移。全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约300万元。以创建爱心乡镇为契机,基本实现全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社会养老保障的目标。
  【山区社会稳定机制稳固新和谐】
  积极创建消防平安乡镇,完善消防设施,健全村级消防工作机制。加快创建民主法治村,建立北溪村规范化综治警务室。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及时掌握不安定因素,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与奉化、鄞州、嵊州、上虞等周边地区的联系,健全“6+1”泛四明山社会治安联防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系,着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森林消防、防汛抗台、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明山镇)
  鹿亭乡
  【概况】
  鹿亭乡地处余姚市南部四明山区,是余姚市唯一的乡建制,总人口近1.8万人。东与鄞州区、奉化市为邻,南与大岚镇接壤,西与梁弄镇相连,北界陆埠镇,荷梁线、陆上线、李俞线贯穿境内。据《四明山志》记载:齐孔祐隐居此山,有鹿中矢来投,祐养其创,愈而去。因建鹿亭于刘樊祠宇之侧,鹿亭地名因此而得。下辖12个行政村,区域面积70.45平方千米,其中山林5253.33公顷,毛竹林3562.87公顷,茶园483.2公顷,耕地475.2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0.4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83亿元,工业总产值8.49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12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5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95元。
  【农业高山特色鲜明】
  发展巩固传统产业,开发培育新型产业,新建铁皮石斛基地1.47公顷。加强科技指导,扩大高山果蔬基地规模,面积已达145.33公顷,高山茄子、蒲子、西瓜每亩收益达3000至5000元。“白云桥”系列高山果蔬产品已进入杭州湾大桥南岸服务区,高山西瓜基地被命名为浙江省无公害食品基地。扩大规模养殖基地,提高养殖档次,全乡有三园养鸡大户36户,总饲养量18.9万羽,产值435万元。山羊饲养量2620只,产值1179万元。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收。
  【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全乡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5%。实现技改投入财务数2900万,自主创新工作稳步推进,其中新增专利申请2件、专利授权11件。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减低13%。
  【生态旅游发展良好】
  5月份成功举办首届宁波·鹿亭户外运动休闲文化节,8月份成功举办高山西瓜节,云河漂流景区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创建写生基地,接待各地美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摄影专业、采集色彩等各专业学生共计5批500余人次,连同“十一”黄金周自驾车游客,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近10万人次。成立鹿亭乡旅游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服务游客1万余人次。7月份开通鹿亭乡旅游网站,举办“写意鹿亭”书画展,出版《发现鹿亭之美I——鹿亭摄影集》,宣传推介鹿亭并方便游客了解鹿亭。农家乐规范化建设运作良好,已有农家乐11家,营业额400万元。
  【乡村面貌日益改善】
  全年先后投资200万元修复白鹿、石潭、李家塔、中村、上庄、晓云、东岗等村的农业综合开发灾害损毁工程,投资62万元重建东岗二级电站,投资170万元新建装机200千瓦的上庄岙里电站,投资120万元发展铁皮石斛基地1.47公顷,投资150万元建造石潭、李家塔、沿夹岙农民饮用水网管。投资50万元的李家塔村污水处理系统已进入招投标程序,投资120万元的高岩村陈天龙至长湾路段的农村网络公路通过验收。供水供电、亮化绿化、交通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年成功创建4个余姚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1个宁波级全面小康村。
  【清洁鹿亭日渐雏形】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获全市考核第三。完成上庄、石潭两村村庄整治,全乡12个行政村都完成村庄整治工作任务。深入推进溪道保洁、四村联合保洁制度,专业保洁员队伍扩至53人,投资80万元实现全乡12个行政村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全覆盖,垃圾有机化处理率达85%。投资25万元新增中村、龙溪、沿夹岙3个生态厕所。投资150万元取缔溪道两旁的生畜养殖场,关闭水煮笋厂1家,妥善处理水煮笋厂笋壳污水。投资30万元对白云桥段溪道进行砌砍修整。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增宁波市文明村1个,余姚市级文明村2个,新建村落文化宫4个,村落文化宫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浙江省体育强镇。投资70余万元对仙圣庙、白云桥进行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投资120万元进行晓云褚氏祠堂整修,启动石潭龚家祠堂重修工程。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
  新增民政社区服务中心2家。落实低保对象399户,共446人,落实低保资金70万元,困难群众临时救助67.75万元,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各行政村均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乡村两级慈善机构共募集慈善资金50万元。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培训人数513人,实现转移就业284人。
  (鹿亭乡)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