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792
颗粒名称: 工商行政管理
分类号: F203.9
页数: 4
页码: 216-2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工商行政管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扶持农村产业提升、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强化工商监管职能、推行科学的执法模式、深化干部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工商行政 食品安全

内容

【概况】
  2010年,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余姚分局紧扣“项目突破年和“创新提升年”的总体要求,探索服务发展途径,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使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规模均呈迅速增长态势,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2669家,新增注册资本(金)5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和30.4%。全市现有市场主体65528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46家,内资企业17878家,个体工商户46471户。新增“莱利控股”、“增洲”、“舜台”及外资“比依”无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集团4家,累计达16家,其中民营企业集团12家。商标品牌战略初见成效,新增境内外注册商标为2856件和159件,总量分别达10661件和536件。行政认定“帅康”、“远洲”、“舜宇”3件驰名商标,累计6件,占宁波市总量的27%;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累计7件,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有驰名商标100件(含司法认定96件)、著名商标56件、知名商标161件。工量具、榨菜两个行业被认定为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余姚榨菜上榜宁波市唯一“浙江区域名牌”,列入宁波经济“奥斯卡”。新增“富舜”、“安拓”2家省知名商号企业,累计13家。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全力助动市“一号工程”。按照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要求,制定20条配套意见,为“一号工程”助力;着重抓好引资项目登记的提前介入和跟踪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加速引资项目“生根”。共办理外资企业登记58家,新增注册资本2.60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5.0%和108.7.6%。
  着力参与卫星城市建设。率先在宁波工商系统内设立卫星城市分局——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余姚泗门分局,实施负责人高配,除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外,将分局所有17项工商审批权限下放至泗门分局,提升卫星城市工商监管格局。
  倾力扶持专业市场提升。以中国塑料城、裘皮城为龙头,以创建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为载体,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为抓手,通过帮扶指导,进一步提升全市各专业市场的经营规模和服务档次,使之加快向现代市场转型,中国塑料城和浙江塑料城网上市场分别跻身省重点市场和省重点培育市场之列。余姚中国模具城和余姚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被认定为省区域性重点市场。余姚市成功入围“浙江省十大市场强县”。到年底,拥有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有29家,其中四星级2家(浙东家居、裘皮城),三星级5家(桐江桥、富巷、浙东装饰材料、塑料城网上交易、中国塑料城),二星级10家(巍星路、下菱、余姚小商品、模具城、五金汽配、农副产品批发、农机、泗门、九隆装饰、丈亭市场),一星级12家(临山、马渚、凤山、文山、江南新城、汇翠花园、陆埠、石婆桥、渔溪、朗海、回龙、牟山镇菜场)。
  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针对经济社会新型业态的不断产生,管理内涵的不断延伸,用足用好政策资源,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实行“零首付”公司注册登记方式,降低网络经营主体和农村小餐饮准入门槛,着力做好“放宽、提速、便民”3篇文章,将38项行政许可累计办结时限从454个工作日压缩至63工作日以内。在“住宅经商”、“零首付”公司、和“网店”等主体的登记上实现零的突破。
  盘活企业存量资产。运用创新登记手段,采取股权出质、出资、债权转股权等方式,最大限度盘活企业存量资产。2008~2010年,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9件,质押出资额1.9亿元,办理股权出资1件,金额7000万元。年度办理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涉及金额1.8亿元,开创宁波地区先河,处于全省前列。
  为民企排难解忧。介入企业登记事项纠纷调解,解决疑难股权纠纷4起;指导市民、个协会多举措破解企业用工、引才、融资、党建及文化建设难题;组织企业家培训、座谈百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6万份,直接帮助企业招募员工6000余人,培训各类企业管理人员500余人,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民企解决融资2.4亿元。
  【扶持农村产业提升】
  主体活农。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免除登记费用等举措,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增长,新登记46家,比上年增长30%,全市累计农民专业合作社233家,注册资金0.7亿元。
  订单扶农。指导帮助98家涉农企业全面推行农产品订单合同,严格实行订单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审查制度,确保合同公平、平等,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至年末,审查订单合同格式条款备案60份。全市各涉农企业签订农业订单合同57816份,金额84299万元,小曹娥镇订单农业指导站被评为“全省十佳农村服务站”。
  诚信助农。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涉农企业认定和农户评选活动,营造诚信、守约氛围。经上级工商局测评,涉农企业获2010年度“浙江省工商企业AA级、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各2家;通过层层评选,命名71户为2009~2010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农户,每户获1000元政府奖励,并在农村合作银行贷款中,享有一定优越权。
  红盾护农。开展农资市场信用监管和专项检查,抓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和农资经营单位的制度落实,完善农资连锁配送机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巡检农资经营户650家次,查处不合格农资5批,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品牌兴农。充分挖掘地理标志资源和地方传统农特产品的创牌潜力,以发展证明商标为契机,打造农业区域品牌。在不断扩大茶叶、榨菜、杨梅3件已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覆盖面基础上,成功实现葡萄、年糕、茭白、红枫4件传统农副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达到塑造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加速农村产业经济转型,提供农业持续发展动力。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整治食品安全源头。重点整治余姚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南门副食品批发市场2个批发环节的食品准入。全面实行上市商品审验卡和出票制度,试行初级农产品IC卡追溯系统。批发环节“一票通”正常使用率和供票率达90%以上。完成44家农村小菜场整治和提升,着手改造流动摊聚集点为专人管理的农村临时交易点,消除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盲区。
  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组织食品批发企业培训,抓好小食杂店整治规范和提升,发放食品经营者自律手册,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全面铺开“食品经营示范店”建设,经验收104家达标。另有50家小食杂店被评为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规范管理示范单位。
  加强食品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四位一体”商品质量检测体系作用,全年抽检各类食品14854批次,查获不合格食品355批次,销毁不合格食品3887公斤。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80起,罚款11.27万元。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健全维权网络。在以往“一会二站”(消费者协会、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站、消费维权投诉站)和“12315”“五进”(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基础上,在两家网上市场(中塑在线、浙江省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新设消费维权联络站,将维权触角延伸新型经济领域。
  运用行政约谈,减少消费纠纷发生。首先对房地产公司、汽车4S店和家电下乡经营企业等社会关注的消费热点行业进行专项检查,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尔后将消费维权关口前移,通过与有关行业14次约谈,运用行政指导手段提升经营者素质,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减少消费纠纷发生。
  及时调解纠纷,维护消费权益。“12315”和消保委两个维权网络,全年共受理消费投诉1248件,成功调解1243件,调解率99.5%,消费仲裁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5.07万元。
  【强化工商监管职能】
  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在监管方式上,针对责任区干部调动难、适应慢的问题,分局对责任区监管频率、督查方式、考核流程等方面作一系列调整,设置责任区干部AB岗,提高监管效能;在监管设备配置上,购置能检测多种有害残留物的多功能食品检测仪,保障移动监管硬件需求;安装商标信息查询系统和广告检测系统监管软件,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逐步淘汰传统低效监管方法。在监管企业信用建设上,累计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余姚法人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并获得软件著作版权,向社会提供64500余条法人、非法人基本情况和信用信息查询。同时,使用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全部在册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认定,经测评,19家单位为宁波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1家为省级信用企业。在监管领域上,从有形市场监管向虚拟网络拓展。对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中远期商品交易实施监管,排查会员1216家,对98家不合格会员作出退市处理;制定交易细则,规范交易行为,完成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172家商铺和中塑在线2270家商户的网上亮照。
  扎实开展常规监管。重点抓好无照经营和年检工作。在整治无照经营方面,将整治无照经营纳入市、镇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以“一票否决”方式提升考核分值,有效激发乡镇查处无照经营主动性。全市清查无照经营4652户、疏导登记2863户,立案查处508户。在年检工作方面,分别完成内、外资企业15503家、889家网上年检,参检率分别为94.8%和97.4%;完成35813户个体工商户的年度验照,验照率92.68%;开展经济户口冗余数据清理,吊销个人独资企业173家、个体工商3398户,使经济户口数据更加精确。
  【推行科学的执法模式】
  营造和谐执法环境。全面推行轻微问题告诫制度、完善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约谈制度和案后回访制度、实行易违法行为警示发布制度。全年发放行政告诫书160份,实施约谈3次,案后回访22次,警示发布3次。全面推行行政柔性监管。
  加大重点领域打击力度。全年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09件,罚没金额800.74万元。其中在石油、行业协会、银行、土地评估、房产中介和垄断行业不正当竞争案件有所突破,共查处42件,罚款51.51万元查;获商业贿赂案件5件,罚款1万元。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84件,案值235.29万元,罚没金额248.13万元。在广告监管方面趋向网络领域延伸,不仅对传统户外违法广告查处29件,药品、医疗、食品违法广告查处7件,而且查处网络虚假宣传案29件。在打假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至年末,查获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67件,案值48.27万元,罚没金额17.71万元。在“扫黄”、“打非”过程中,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77件,罚款15万元;取缔无照网吧104家、无照电子游戏厅24家,查封10家经营场所,没收电脑主机190台。在“打传规直”监管上毫不放松。排查传销可疑出租房78处,消除传销隐患9个,对110余人进行劝散,对3家直销企业6个网点实行备案制度,加以规范。
  【深化干部队伍建设】
  抓“两评”塑造工商形象。以市委、市府“一创四推进”为主题,以“两评”(民主评议行风、民主评议机关、)工作为载体,以改进机关作风和队伍建设为目标,于4~8月集中开展“两评”活动,在《余姚日报》、《红盾网》发布《余姚工商系统民评议行风活动公告》,开辟行风评议工作专栏,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梳理存在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逐项自查自纠,并采用实地抽查和远程监控等手段,对违反效能建设规定的人员作出警告、责令检讨、扣发资金等处理。收效明显,在宁波市16个垂直管理部门的民主评议机关活动中,余姚分局名列前三位。
  抓素质提升干部能力。通过师徒结对,引导新人快速成才;开展“三岗”(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业务优胜岗)评选和业务能手创评活动,,培养复合型业务骨干,提升干部务实技能。全市工商系统已有各级业务能手48人。
  抓廉政防范履职风险。把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队伍正规化”的基础,通过邀请市纪委领导上廉政教育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等形式,强化廉政效能建设;坚持做到廉政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到位。通过预抓教育防职务犯罪。在低塘工商所开展廉政风险防范试点中,得到市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泗门、低塘所长调整时,开展所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廉政工作成效显著,被命名为宁波市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
  抓创建培育基层建设新亮点。以创建省星级工商所为重点,以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和巾帼示范岗为抓手,提出“讲内涵、出亮点、上台阶、促工作”的创建工作要求。制订创1个“五星级”所,3个“四星级”所的年度实施计划,做好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发掘和培育工作。是年,获省四星级、三星级文明规范工商所各3个,省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1个。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永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