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789
颗粒名称: 发展与改革
分类号: F123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经济发展情况、小城镇发展和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城镇发展 统筹

内容

【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围绕市委提出的“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积极开展“项目突破年”、“创新提升年”活动,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88亿元,增长16.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07亿元,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04亿元,增长12.8%。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实现农业总收入69.16亿元,增长8.6%。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3900公顷,建成宁波级农业生产基地3个、高效农业“315”示范工程项目10个。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实现丰产丰收,蔬菜、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保持持续平稳发展。农业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全市107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达95亿元,增长13.6%,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680公顷,成功举办首届农博会。农产品质量建设不断加强,新增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2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个。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振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工业经济明显回暖,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09.13亿元,增长31.7%。对外贸易大幅反弹,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6.56亿美元,增长31.7%,其中自营出口49.07亿美元,增长31.8%;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成效明显,世茂、保利、万达、红星美凯龙等知名企业正式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全年实现合同外资6.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分别增长328.9%和298.5%。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创中心二期建设进展顺利,专利授权突破45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8件,新增宁波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5家;新列入宁波级新产品372个,分别认定省级、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家、10家。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实现新产品产值224.93亿元。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等四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90亿元,14个项目列入宁波市级转型升级专项,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基地认定为宁波市新兴产业基地,节能照明及新光源产业基地认定为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余姚经济开发区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十二五”重点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单位。
  商贸功能不断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6亿元,增长19.3%;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41.81亿元,其中塑料城市场现货交易额375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7.2%;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8.9%。一大批商贸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完善,桐江桥核心商圈加速提升,泗门、城南、姚北等商业副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城区各商业片区建设成效明显,镇级商贸中心建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中国塑料城中央商务大楼、阳明“188”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投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等项目建设推进顺利,第十二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等重大会展成效显著。金融业形势基本稳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完善,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89.43亿元,贷款余额839.75亿元,分别增长16.6%和23.6%。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1.5亿元,分别增长14.5%和18.2%。
  城乡统筹深入推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2亿元,增长26.5%,其中一产投资1.97亿元,二产投资88.4亿元,三产投资128.8亿元。104项2000万元及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1.6亿元,增长36.2%;78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6亿元,增长60.9%。城东水厂(一期)、桐江桥地下停车场等项目相继完工,杭甬客专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浒溪线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西南组团、高铁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房“两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权一房”质(抵)押贷款试点和农业保险等工作有序开展,片区联动发展机制初步建立,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强镇扩权改革不断深化,泗门镇宁波卫星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并成功入围省小城市建设试点镇,陆埠镇列入第二批省级中心镇。
  节能减排工作强势推进。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总量控制责任制,全力抓好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切实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技术改造,依法关停一批“十五小”、“新五小”以及无照不锈钢熔炼企业,积极推进小曹娥、黄家埠电镀行业和陆埠水库上游酸洗发蓝企业等专项整治,滨海再生水厂、小曹娥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三期和乡镇集污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试运行。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24.1%和10.9%,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生态经济大力推进,新增浙江省绿色企业1家,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5家;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全面推进,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启动陆埠水库生态湿地一期工程。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各类生态绿色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奖嘉隆江等河道专项整治、滨江绿地整治升级等工程相继完成。
  【小城镇发展和改革】
  中心镇建设有拓展。陆埠镇正式成为省中心镇,陆埠中心镇发展改革实施方案和政策意见已基本形成。同时,积极推进泗门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申报工作。
  开展卫星城市试点。泗门镇围绕“领跑宁波卫星城市建设”目标,加速推进试点工作,呈现“推进快、创新先、成效明”的良好态势,卫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效。优化机构设置,把泗门镇机关内设机构设置为“六办一局”,同时,允许泗门镇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当增设下属事业单位。增设派出机构,把部分市级管理权限延伸到中心镇,实现管理前移。新设规划、行政审批、招投标和城管执法、环保、质监等派出机构,升格设置国税、地税、国土、城管执法、公安、工商、规划、行政审批等派出机构,把派出机构名称改为相应的泗门分局(分中心),主要负责人按副科(局)级干部配备,并兼任余姚市局副局长(党委委员)。下放管理权限,设立行政审批管理服务办公室泗门分中心,把234项事项授权到分中心,11个部门单独设立窗口,下派人员19人,9个部门下放事项进入综合窗口统一受理。调整完善财政体制。10月8日,宁波首个乡镇金库在泗门镇成立,真正实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增强中心镇资金运作和调控能力。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了解面工作推进情况,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各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牵头责任部门,按照有领导负责、有专门具体人员、有具体目标任务措施要求,不断强化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努力确保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
  明确责任。年初,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并以两办名义下发文件,出台《2010年余姚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主要任务分解》,把主要工作分成29个专项下发到有关部门和乡镇,并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落实责任。
  严格督查。按照任务分解,制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表,进一步细化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各单位根据职责,排出每季度实施计划,落实分管领导,提出存在问题及总结目前的工作进度。4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3次开展督查。
  落实考核。市委办、市政办下发《关于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年度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考核对象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33个改革试点的牵头市级部门及乡镇,考核内容分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和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共分13个项目,64条具体任务,考核基本分为4分,考核结果列入部门、乡镇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根据《宁波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年度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贯彻落实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并进行了分解。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出台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同时,健全机制,建立改革试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工作督查机制,全年的各项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启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的制订,拟定全年需要出台的18项医改配套政策的工作任务。完成并实施《余姚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余姚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实施方案》,形成《余姚市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唐祥弟
责任者
郑静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