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余姚市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689
颗粒名称: 中国共产党余姚市委员会
分类号: D22
页数: 22
页码: 48-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余姚市委员会市委办公室工作、组织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政策研究工作、机构编制管理、市直机关党建、党校工作、老干部工作、党史地方志工作等。
关键词: 余姚市 中国共产党 委员会

内容

市委办公室工作
  【概况】
  2010年,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要求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作用,切实履行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的职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和基层组织的充分肯定。
  【为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以文辅政抓好文稿精品。始终强调文稿的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对各类文稿的起草,努力做到调研先行,注重实效,及时捕捉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捕捉领导的思想火花,力求文稿立意深远,富有前瞻性、思想性、实效性;力求思路清晰,部署工作周密到位,真正体现决策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根据市委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市委第十三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报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按照“贴近领导搞调研,服务决策谋大事”的思路,按时保质的完成各类文字材料320余篇,主要为上级汇报材料及有关经验介绍,领导讲话稿件和各类调研文章,内容涉及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发展、新农村建设、教育卫生、新型城市化建设、人才科技服务、党风廉政等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文稿质量高,时效性强,得到领导和基层组织的一致认可。
  加强政研工作。围绕市委工作大局,政研方面重点抓好四项目工作:一是围绕市委工作重点,努力完成重大课题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关于加快余姚中心城区“西南组团”开发建设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转型时期余姚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及对策研究》等11项重大课题调研工作,完成提交市委全委会审议的《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决定》、《关于制定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起草工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开展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工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意见》、《重点产业投资项目供地实行奖励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等一系列经济扶持政策文件,并调整完善工业、外向型经济、商贸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政策,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支持。三是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和期刊编印交流工作。共向省、宁波市上报政研信息56篇,《宁波通讯》录用18篇,其中《余姚做强做大块状特色产业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余姚“四轮驱动”推动革命老区发展》两篇信息被省委政研室信息处录用,均被省委主要
  领导作重要批示。全年政研信息考核积分居全省各县市前列。同时积极抓好本级政研信息的编印工作,全年累计编印《余姚通讯》9期,编发《决策参考》19期。此外,还积极发挥政研机构在解困破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组织牵头市财政局等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制订工业、科技、商贸、开放型、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编印《经济扶持政策汇编》资料,确保各项经济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牢牢把握形势发展需要,牵头制订出台《重点产业投资项目供地实行奖励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这项工作,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全力推进重点产业投资项目建设起不可估量的作用。
  做好信息服务。紧紧抓住信息工作为政务服务这个根本,在求真、求实、求准、求深上下功夫,广泛搜集市内外信息,努力发挥信息的服务功能和作用。一是紧密围绕上级党委的信息需求,做好上报工作。共完成上级信息考核分1221分,其中省委办信息得分438分,宁波市委办信息得分783分,省委书记赵洪祝、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等省市领导在余姚上报的信息上批示十余次,超额完成“每月录用一个大材料”的工作目标。二是紧贴市委领导决策需要,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着力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亮点,及时报送经验类信息和问题类信息,供市委领导决策服务。全年共编发《信息通报》45期,《信息通报增刊》40期,《信息通报》(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一周活动)50期,《每日汇报》213期。三是加强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围绕提高紧急信息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健全信息报送网络,明确紧急信息报送程序和纪律,对紧急信息做到快速汇报、全程跟踪。共编辑上报《信息专报》105期,市委主要领导在《信息专报》、《信息通报》上批示达110余次,为市委和各级党委及时处置紧急突发事件赢得时间。
  加大督查力度。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及各项重大决策,把落实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创新督查方法,积极开展督查工作,有效推动全市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督查,着力推动决策落实。对城市拆迁、农房“两改”、中小企业融资等重点工作领域开展实地督查和重点督查,针对当前重点工程建设、重大区块拆迁、农房“两改”、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互融共促”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为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二是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督查,努力提高督查效果。对市委领导在各次会议、调研中提出的要求和领导批示交办事项进行追踪督促查办,同时注重从信访件、新闻媒体、基层反映、网络舆论等多种渠道了解干部群众意见和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开展督查。共开展决策督查11次,编印《督查专报》16期,为领导科学决策、正确指导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督查参谋作用。三是围绕市委领导关注点和市委决策落实过程中的亮点,着力抓好督查调研。对农村“三资”管理、和谐拆迁、块状经济发展等8个专题开展督查调研,并编写督查调研报告8篇,有5篇调研报告在宁波市委办公厅《督查与落实》刊载。四是不断探索督查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尝试开展创新督查。首次引入联合督查机制和推行网上批示办理机制。五是抓好领导批示件的督查办理,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全年共上报宁波市委专项督查自查报告6篇,办理省、宁波市领导信访批示件12件;办理余姚市级领导信访批示件147件、文件(资料)批示件306件,确保各级党委领导督办事项落到实处。
  【为市委协调各方、高效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不断改进协调方法,努力提高协调服务的成效。在决策协调上,坚持从全局出发,积极发挥承上启下的沟通作用,认真做好市委和相关领导活动的安排服务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工作协调上,注重发挥牵头作用,坚持四大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对市委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时通报沟通,统一思想,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在处理与基层的关系上,切实加强联系沟通,及时传递市委意图,正确反映基层意见,着力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办文、办会、办事。在办文方面,严格按照“坚持政策,严谨细致,注重质量,精益求精”的原则,着重抓好文件的起草、审核和协调工作。对呈报的文件,在全面审核文件内容和格式的同时,对文件所报事项涉及各个部门权限的,做到认真协商、耐心协调,在征求其他方面意见并确认无误后再请领导签发。全年共发市委文件167只,办公室文件124只,会议通知160只,所发文件格式规范,文字质量较高,基本不出疏漏,各方面反映较好。在办会和重大活动安排上,严格按照市委领导要求和有关程序,规范运行,做到周密细致,协调落实,环环相扣。共接待上级领导到余姚检查指导和兄弟县市到余姚学习考察70余次,完成会务工作140余次。同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加班加点做好重大活动的准备工作,先后圆满完成余姚香港经贸活动周,第十二届塑料博览会,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北京·余姚、上海·余姚、杭州·余姚经济社会发展恳谈会,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苏等地考察等市领导出访和重大活动举行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省委巡视组在余姚开展巡视工作期间,市委办更是按照积极、热情、认真的要求,协调各相关部门,细心准备各类资料,周到安排后勤保障,强化巡视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和会议、谈话纪律,加强巡视期间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管理,积极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工作。
  努力提升新闻报道工作水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活动,突出重点,认真策划,积极做好重大活动和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工作,并努力挖掘来自基层的典型,不断扩大余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共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中央级主流媒体上发表报道11篇。在省和宁波市的主要媒体上,发稿量和采用量在县市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共在《浙江日报》发稿59篇,其中重点稿41篇,头版10篇,头版头条2篇;在《宁波日报》发稿197篇,其中头版51篇,头版头条11篇。尤其是在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创新提升年”、“项目突破年”活动,扎实开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及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重大工作事件中,在各级党报党刊上对市委、市政府所做的工作进行大量、及时的报道,引起较好的反响。同时积极加强与各家知名媒体合作,推出一系列宣传余姚的新闻报道。全年在《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多个媒体上刊登宣传余姚的专版6个。此外,还努力做好塑料博览会、小家电博览会、裘皮服装节、农博会、央视百家讲坛《传奇王阳明》开播仪式等重大节庆活动的策划与新闻活动组织工作,抓住这些契机,努力宣传余姚;积极弘扬周以国等先进典型人物,鼓舞士气,振奋思想,同时抓住这些契机,努力宣传余姚。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做好与各媒体的沟通工作,下大力气努力控制对余姚的负面报道,为全市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确保机要保密工作绝对安全畅通。针对新形势下机要保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的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机要保密不出纰漏。共收发明、密电报19174份,其中密码电报206份,密传电报361份,办理计算机收发件828份。在及时、准确做好电报译传办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商用密码和安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维护工作,加强对省和宁波市两套电子公文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对党委系统机要光纤专用网络、市委电子邮箱的维护和乡镇、街道传真通信网络的管理,确保市和乡镇、街道两级通信网络的畅通。保密工作方面,加强对全市党政内部网络、互联网等非涉密计算机和网络的保密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抓好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的落实,实现对全市党政内部网络的动态监控。同时组织开展涉密计算机网络和党政信息网保密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查处,最大限度保证党政机关机密的高度安全和可靠。
  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尊重关心老同志,及时向老同志通报有关情况,做到在政治上尊重关心老同志,及时向老同志通报有关情况,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主动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上,积极为老同志提供优良服务,全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每年安排一定时间组织老同志外出参观考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认真做好档案管理、文件打印收发、值班安排等其他后勤服务工作,有力地确保市委和办公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办公室干部队伍建设】
  营造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按照办事高效率、服务高质量、管理高水平的要求,注重抓好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设,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办公会议制度、科室负责人会议制度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办公室全体人员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感。根据市委阶段性工作重点,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议,检查总结本月工作,研究确定下月工作任务,使整个办公室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对于重要的临时性工作,及时召开相应会议进行部署和分工,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务求责任明确,运作高效。
  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始终坚持以工作带动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的原则,以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提高全体机关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做到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切实起好表率作用。办公室同志结合各自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使全办同志始终保持甘于奉献、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干净干事、脚踏实地工作作风。
  (市委办)
  组织工作
  【概况】
  2010年,市委组织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党员干部轮训制度等8大学习机制,创建百个村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等10大学习载体,并积极抓好典型培植宣传,全面开展向周以国学习活动,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创新活动实践载体。注重发挥分系统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共产党员户”亮牌工作(居住地点亮牌、经营场所亮牌、岗位窗口亮牌、个人身份亮牌),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一创四推进”活动(“一创”即以一流的机关作风和服务,创一流的发展软环境,“四推进”即全力推进项目突破、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深入推进民生实事工程、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在社区中推广“四式服务”(“面对面”窗口式服务、“实打实”亮牌式服务、“一对一”结对式服务、“心连心”温馨式服务),在农村中推行“四民工作制度”(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和民声回应工作制度).在企业中开展争创“双强”(发展强、党建强)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赢,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优化完善干部考核办法。作为宁波市道德品行反向测评的试点单位,制订出台《余姚市领导干部德行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和测评办法,并加大运用力度。在以往开展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公众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民意调查内容,加大民意调查结果运用力度。
  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制订《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和《领导干部信息收集处理制度》,抓好《关于建立健全余姚市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的意见》的落实,综合运用拓宽信息渠道、完善情况分析制度、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整合运用日常管理信息资源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日常行为的监督。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全年共对12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办法和措施,深化“姚江讲坛”、“村干部大课堂”等培训平台,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全年共集中举办52期培训班次,其中主体班次24期,其他班次28期。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
  制订出台《关于发挥市委全委会成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作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市委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署名推荐、任用表决等8项制度,强化市委全委会成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前知情、事中决策、事后监督。认真抓好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更加注重对考察对象的德行表现进行测评,在面试工作中试行大评委制,进一步提高竞争性选拔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的环境。同时,突出对年轻干部特别是“80”后干部的选拔,9个岗位中有7个专门面向“80”后,并将在这次竞争性选拔中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但因职数所限尚未提拔使用的11位“80”后干部集中选派到市重大工程挂职锻炼,继续给予跟踪培养,并制订出台《余姚市选派干部到重大项目等一线挂职锻炼实施办法》。
  【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
  强化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加强人才工作网络建设,充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委人才办,在市委组织部设立人才工作科,在乡镇(街道)单独设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在村(社区)、企业确定人才工作联络员。同时,出台以《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为主体的“1+10”人才新政策。
  强化引才载体建设。创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工作,重点抓好3家国家级、2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人员洽谈进站和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全年新进博士后4名,实现站站有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目标。做好国家级研究生创业基地和浙大研究生实践基地工作,全年共有11位浙大和2位清华大学研究生到6家单位实习。有序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出台《留学人员来姚创业服务办法》。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党政人才能力建设,举办中层干部行政能力提高班。注重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以及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培训、考试。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和现代农业高级研修班。
  强化人才服务机制。做好各类优秀人才的表彰和推荐工作,舜宇集团等3家单位被评为宁波市尊知重才先进单位。加强人才联系沟通,实施市领导和部门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实施人才关爱工程,对全市6566名高、中级知识分子开展健康体检活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安居工程,完成人才公寓二期建设,制订实施住房困难人才享受限价房政策。
  【党的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夯实】
  完善基层党建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党委就基层党建工作定期向市委全委会述职评议制度,全年共对5个乡镇(街道)党委和2个市直部门党委进行评议,并抓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就党建工作向乡镇(街道)党代会述职工作。
  扎实做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坚持“一村一策”,大力推进后进村集中整治转化。在换届过程中探索建立村干部“双承诺”(履职承诺和辞职承诺)制度,建立村三委会班子成员和农村专职工作者选聘分离制度,健全完善不称职干部的辞退机制,实现村干部队伍的精干、高效、稳定。
  抓好大学生村干部“三项工程”。实施创业培植工程,举办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创意设计大赛,加大对现有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实施推干荐才工程,加大优秀党员大学生村干部通过选举进入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力度。实施关爱激励工程,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与大学生村干部互动帮带机制。
  不断深化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开展全市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并顺利承办宁波市远教工作五周年纪念会暨学用工作推进会。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专职管理员工作交流、定期培训、课件推荐、对口检查、定期通报、考核评价等“1+6”工作制度。作为全省试点,基本完成基于电信CDN网络的流媒体节目播放、视频互动、直播课堂和全程数据监控等四方面功能统一的远教运行模式升级和终端站点设备更新试点工作。
  【组织部门自身形象进一步提升】
  推进“学习型”组织部门建设。结合学习王彦生、周以国等先进典型事迹,组织部机关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组织部门优良传统教育,并进行党性修养大讨论和党性分析。举办全市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班,开展基本理论知识、组工干部必备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
  推进“开放型”组织部门建设。深化“阳光组工”建设,制订并实施2010年组织工作宣传计划,建立健全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召开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闻通报会,全面宣传推介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透明度。
  推进“服务型”组织部门建设。深入推进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组织部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强化“三个之家”建设,推广短流程服务和标准化服务,并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开展组织部机关和基层联手破解难题活动。
  (吕庆伟)
  宣传思想工作
  【概况】
  2010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宣传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各方面工作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建设富裕和谐新余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制订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学习型村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创建百家星级农村党员书屋、千名农村干部大轮训”等十大载体。中宣部、中组部联合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对余姚市做法高度肯定;省委宣传部编纂出版《浙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之余姚范例》;市委宣传部在全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作交流发言,《浙江日报》等省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宁波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余姚召开。与此同时,社科普及月、理论普及周等社科普及活动持续推进,获省宣讲工作先进单位、省社科普及周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组织开展第三批市级基层党校示范点评选活动,推广天华村“1个中心党校带动几个分校”的办学模式。
  【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不断强化】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出“项目突破增实力、创新提升促发展”、“践行文明、创造幸福”、泗门卫星城市建设、城乡综合改革、参与上海世博会、文明出行、“创先争优”活动等主题宣传。同时,结合首届农业博览会、四明山红枫樱花节、塑博会、小家电博览会、裘皮服装节等重大经贸活动,推出连续报道,全方位展示活动特色、亮点,展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挖掘树立山区“硬”书记——陆埠镇干溪村党总支书记周以国先进典型。宁波市委授予周以国“创业奉献好书记”荣誉称号。宁波市委、余姚市委先后作出向周以国学习的决定。大力宣传马洋洋舍已救人的感人事迹,在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向马洋洋学习活动。组建成立互联网新闻传播中心,依托余姚新闻网,开设e政厅、新闻会客厅、发言人在线专栏,推出余姚手机报、余姚网视,成立QQ总群,搭建集新闻传播、思想交流、文化服务、信息咨询等于一体的网络综合服务平台。省委宣传部领导给予批示肯定。成立市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余姚市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实施意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成功举办第二届网络嘉年华活动,有力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城乡公共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组织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建立市—街道(乡镇、部门)—社区(行政村、窗口单位)三级工作网络,开展交通秩序、市容秩序、居住小区和市场周边环境秩序等专项整治,在宁波市组织开展的三轮测评中,两次获县(市)第一。同时,积极开展迎接省文明市域创建测试工作,省测试组对余姚市工作给予肯定。组织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余姚人”主题活动,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文明出行示范、文明礼仪知识竞答、“我最赞赏的文明行为”征集、“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积极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周以国、韩永盛荣登“中国好人榜”身边好人候选人行列,陈高年入选当代宁波最感人的十大慈孝。组织开展“四明山区红色文明、姚江平原绿色文明、杭州湾滨海地区蓝色文明示范区域”创建活动,推进“双百共建”活动。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1个街道、15个行政村创建成为新一批宁波市级文明街道、文明村,有6个行政村、2个单位、1个社区创建成为新一批省级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实施“春泥计划”,组织“流动青少年宫”进入50个行政村开展活动。
  【区域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
  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发放阳光文化爱心卡5983张、共享卡23134张。整合盘活全市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服务资源,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创设政府配送、基金赞助、公益行动、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等运作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均等化。推出周末系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上海世博园举办“河姆渡之约·余姚专场”文化交流传播活动。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确定电视艺术片《朱舜水》、姚剧《五月杨梅红》、动漫连续剧《麦圈卡卡河姆渡漫游记》等14项重点创作扶持项目。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土布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余姚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促进我市民办博物馆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鼓励促进我市有关出版物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年落实650万元扶持资金,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大力扶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民办影院、民营博物馆、“姚江书吧”、文化创意企业等文化业态健康有序发展。首个文化创意园——阳明188成功开园。
  【年度重要活动】
  学习型村党组织建设。成立市、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学习型村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创建百个村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创办百家星级农村党员书屋、评选农村“双十百佳”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等十大系列活动,编发《余姚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36例》。中宣部调研组和省委宣传部领导对此做法给予批示肯定,省级主流新闻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宁波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余姚召开。
  组建互联网新闻传播中心。整合新闻信息资源、网络管理资源、网络服务资源、网络技术资源以及涉网单位人力资源,组建互联网新闻传播中心。依托余姚新闻网,开设e政厅、新闻会客厅、发言人在线专栏,推出余姚手机报、余姚网视,举办网络文化嘉年华,成立QQ总群,搭建集新闻传播、思想交流、文化服务、信息咨询等于一体的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媒介大融合格局,有力推进主流新闻网站建设,增强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和引导力。省委宣传部和宁波市宣传部领导批示肯定。
  挖掘树立周以国先进典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挖掘树立山区“硬”书记——陆埠镇干溪村党总支书记周以国先进典型。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开展集中采访报道,新华社播发通稿《把“倒挂村”带入“示范村”的“硬”书记》;组织周以国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摄制《创业奉献好支书》电视专题片,大力宣传弘扬周以国扎根山村、心系群众、以身作则、一身正气的精神品质。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宁波市委授予周以国“创业奉献好书记”荣誉称号。宁波市委、余姚市委先后作出向周以国学习的决定。
  全力推进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组织领导、督查整改、自测自评三项机制,完善市—街道(镇、部门)—社区(行政村、窗口单位)三级工作网络,建立“月查、季评、年考”三步考核机制,实施交通文明、环境文明、服务文明三大行动,推进交通秩序、市容秩序、经营秩序三项整治,以动态化监管解决重点问题,以社会化管理解决难点问题,以人性化服务解决民生问题,赢得市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参与,提高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常态化水平。
  组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整合盘活全市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服务资源,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组建公共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创设政府配送、基金赞助、公益行动、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等运作模式,市财政每年再拨出300万元,乡镇街道分级落实配套资金,实施“阳光文化绿卡、阳光文化直通车、阳光文化村村乐、阳光文化星期六、阳光文化之友联谊会、阳光文化基金会”系列惠民行动,开展文化采购配送、活动策划承办、文化宣教培训、文化中介服务、文化展演交流、服务网络建设以及个性化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城乡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均等化。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伟给予批示肯定。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春泥计划”实施和“四点钟乐园”建设,组织开展“春泥计划”村校结对、“流动青少年宫”进农村活动,编印发送《“春泥计划”系列教材之传统游戏》5000册,制订《“春泥计划”考评细则》,对创建村实施以奖代补;采取“社区主办、学校支持”的办法,在23个城市社区和17个农村社区(行政村)建设未成年人“四点钟乐园”,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成长环境。余姚做法在宁波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连线成片推进区域文明创建。坚持分类指导、分层创建,连线成片推进“四明山区红色文明、姚江平原绿色文明、杭州湾滨海地区蓝色文明示范区域”创建活动,按照内容系统化、创建有形化、工作特色化的要求,制订创建标准,整合区域资源,完善创建机制,加强区域内村与村、村与单位、村与户的联动创建,培育“多村连片式”、“藤链互动式”等区域文明品牌,提高区域整体文明程度。
  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幸福余姚行。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为代表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搜狐网、网易、腾讯网为代表的全国一流商业网站,以东方网、浙江在线为代表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汇聚余姚,围绕“幸福城市、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统筹发展、生态建设、文化旅游、世博元素、美丽乡村”等八个方面内容,进行深入采访,以专题网页、消息、通讯、图片报道、深度体验文章、视频链接、博客等形式,刊发原创稿件200余篇,转载链接相关稿件近2000篇,全方位、全媒体、多角度、多形式地推介宣传余姚,全面展现余姚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幸福城市的独特魅力。
  (市委宣传部)
  统一战线工作
  【概况】
  2010年,全市统一战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互融共促”主题活动、“新老余姚人”凝聚力工程、统战文化品牌建设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完善大统战工作思路,自觉把统战工作融入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之中,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新余姚作出新贡献,得到省委统战部和宁波市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和宁波市有关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工商联工作经验2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
  【全面推进“互融共促”主题活动】
  市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互融共促”主题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大统战格局的重要举措来抓。出台《关于开展“党建促统战,互融促发展”主题活动的意见》,召开专题会议,并由市委督查室发文,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全面推进“互融共促”主题活动。根据市委部署,各级各部门按照大党建带动大统战,以大统战促进大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把“互融共促”主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党建其它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并建立健全统战工作目标考核、学习培训、联络联谊等一系列机制制度,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同时,坚持把乡镇、街道作为推进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支点,不断巩固和提升社区、村、企业、机关、学校等领域统战工作。并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统战工作”的目标要求,推进医疗卫生单位统战工作,进一步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扎实推进“新老余姚人”凝聚力工程建设】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突破年”和“创新提升年”活动要求,制订出台《关于搭建“四大平台”着力打造“统战经济”的意见》,通过搭建招商引资、帮扶互促、参政议政、沟通服务等平台,积极招商引资,全力打造“统战经济”。以“转型升级与姚商责任”为主题,成功举办首届姚商大会暨第二期姚商论坛,100余名海内外姚商参加大会,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展各类调研活动,提出建议意见50余条,部分建议意见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注重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和作用,努力推动“余姚人经济”和“回归经济”的发展。全年直接联系洽谈项目7个,达成意向26亿元,已签约项目3个。不断完善“光彩事业”和慈善事业参与机制,组织开展第九次“光彩爱心月”活动,全市597家企业共捐赠1530余万元。广大非公企业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全年共出资2650余万元。同时,注重发挥侨务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至2010年,已累计接受海外侨胞捐赠300余万元,20余家侨资侨属企业与村结对,为新农村建设投入帮扶资金500余万元。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回报社会,共出资3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抗震救灾等。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全年共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10余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有效推进“基层统战文化品牌建设年”活动】
  各乡镇、街道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统战文化品牌,截至年底,已有一半乡镇、街道形成各自的统战文化品牌。依托统战文化研究会、省统战文化余姚研究基地开展统战理论研究,并成功召开全市第六次统战文化理论研讨会,创办《统战文化》会刊。深入开展统战文化“七进”基层活动,并把统战文化建设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群众文化等结合起来,广泛宣传“和”的理念。继续深化第二轮“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并进一步扩大创建领域和范围,由村、社区、企业、机关、家庭拓展到学校,并注重把“和”的理念、精神、思维、方法融入到各项工作和生活之中,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各级党组织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的总抓手。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统战文化》报、《统战文化》会刊、统战文化网、统战文化长廊、《统战信息》、《和谐单位简报》、余姚电视台《党的生活》栏目“七位一体”立体式宣传平台的作用,开展大统战宣传,扩大统一战线影响。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统战工作】
  正确处理政党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并落实了参政议政、协商通报、对口联系等一系列制度,先后召开民主协商会、通报会、对口政府部门会议等17次,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同时,帮助三个民主党派做好换届工作。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为平台,扎实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在做好知联会换届工作的基础上,创新组织建设,在四个城区街道和二个市直部门成立分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中央统战部考察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为期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读书活动,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深化民族工作“四大平台”(民族团结文化建设、“和谐单位”创建、统战网络建设、服务帮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联动的民族关爱机制,把少数民族工作落实到最基层,融入到各级各部门工作之中,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深入实施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致富工程,以点带面,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致富。
  正确处理宗教关系。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宗教工作属地化管理机制的意见》,召开全市宗教工作会议,建立完善宗教工作五大机制,把宗教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党委工作一票否决范围,并在各乡镇、街道配备一名宗教工作专职干部。启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信息化工作,按照“一档、二卡、三表、四有、五制度”要求,对乡镇(街道)宗教属地管理工作进行督查。稳步推进民间信仰点规范化管理。妥善果断处理天主教三七市堂违法建造露天造像事件。深入开展宗教活动场所档案规范月“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深化“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宗教界人士的整体素质。
  正确处理阶层关系。不断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络联谊。建立“1+N”服务平台,通过举办“’2010余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新三十六条”座谈会及“法律走进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服务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村商会互助资金会,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并首次引导8000万民营资本参与政府主导的公共基础项目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得到全国工商联的肯定,并作为唯一的县级工商联代表出席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工作座谈会并发言;通过扩大村级商会、行业商会覆盖面,深入推进基层商会“五有五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商会的平台作用,并在全国县级工商联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就村级商会的做法作典型发言。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在加强商会党组织建设的同时,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
  正确处理海内外同胞关系。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杨梅节等契机,加强与港澳台海外社团、知名人士、专业界人士和新生代的联系。充分发挥香港余姚联谊会的作用,加强与余姚籍港胞的联络联谊。成立新加坡余姚联谊会、在姚创业留学人员沙龙,拓展海内外联谊新途径。组织开展“河姆渡文化薪火相传’2010余姚行”、涉台教育“六进”工程、“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余姚行”专题采访等活动,拓宽姚台交流交往领域和渠道。全年共组织经贸、文化等7个团组入岛交流考察;接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2030余人,邀请并接待来姚考察台商9批55人次。
  【全力推进基层统战工作】
  配齐配强乡镇、街道统战委员,再次减少兼职比例。在乡镇、街道设立统战办公室,配备统战干事,落实相应待遇。在各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建立统战站,明确“统战员”,确保基层统战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全市265个村、33个社区、120余所学校、30余家医疗卫生单位和建有党组织的重点规模企业全部建立统战组织网络并正常开展工作。建立健全统战工作牵头协调机制、领导责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等,还规范和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统战代表人士、党外代表人士协商会(通报会)、社区居民与统战人士“双向服务”、统战工作目标考核和表彰奖励等一系列制度,提升统战工作的水平和档次,促进基层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作为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先后创设宣传平台、联谊平台、工作平台、活动平台、研究平台、教育平台,并发挥积极作用。坚持统战文化、“统战经济”两手抓,一方面,以统战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广泛传播“和”的理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以项目为载体、以效益为重点、以双赢为目标,参与新农村建设。年度全市新增结对企业49家,落实共建项目135个,企业出资3800余万元。全市非公经济人士用于慈善帮扶、助学帮困的资金超过1.4亿元,既树立非公经济人士新形象,又促进新农村建设。
  (姚云飞)
  政策研究
  【概况】
  2010年,市委政研室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突出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这一重点,积极履行政研部门职能,切实加强重大课题调研,认真抓好重要政策制订完善,努力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重大课题调研】
  根据市委的工作部署与要求,全年完成“十二五”时期余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社会管理创新、中心城区组团开发建设、姚东片区发展、余姚经济开发区属地管理体制调整、城乡环卫保洁体制创新等重大课题调研工作,形成《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转型时期我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及对策研究》、《关于加快中心城区“西南组团”开发建设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加快推进姚东片区发展的几点建议》、《创新环卫管理体制构建环境卫生畅销保洁机制》、《关于进一步发挥乡镇、街道党委龙头作用的研究》等调研报告,并按照“成熟一块、移交一块”的要求,起草《余姚经济开发区部分区块属地管理实施方案》,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重要文稿起草】
  主要完成《中共余姚市委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决定》、《实施“创新提升年”活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要点》、《关于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余慈统筹发展工作的报告》、《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关于制定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稿的起草审核工作。其中,《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决定》和《关于制定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分别在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
  【重大经济政策制订】
  为及时调整出台经济扶持政策,年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原工业、科技、商贸、旅游、开放型、企业上市、塑料城转型发展、节能减排、招商引资等单项经济扶持政策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整合,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意见》,并组织牵头市财政局等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制订工业、科技、商贸、开放型、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编印《经济扶持政策汇编》资料,确保各项经济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为大力推进市委提出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全力推进重点产业投资项目建设,牵头制订出台《重点产业投资项目供地实行奖励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
  【政研信息报送编发】
  信息报送。全年向宁波、省上报政研信息56篇,其中被省委政研室录用专报2篇:《余姚做强做大块状特色产业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余姚“四轮驱动”推动革命老区发展》,省委领导都作批示。
  本级信息编发。充分利用《决策参考》和《余姚通讯》等刊物平台,不定期向市委主要领导和各地各部门领导报送政研信息。共编发《决策参考》19期,被市委领导批示7次;编发《余姚通讯》9期,被市委主要领导批示2次。
  横向交流。强化横向协作和外部联络力度,积极与省内外兄弟县(市、区)政研单位进行工作互动,相互交流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努力开拓信息采编的思路,提升政研信息为党委服务的水平。
  (陈铭科)
  机构编制管理
  【理顺和完善有关体制】
  2010年,设置市规划局、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招投标中心在泗门卫星城的派出机构,理顺市红十字会和市计划生育协会的管理体制,强化招商机构,完成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机构、四明山旅游开发建设机构和市委人才工作管理机构的设置。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体制调整和改革工作,完成涉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核定有关事项,推进规划管理体制的调整工作。
  【严格机构编制审批】
  全年共审核办理机构编制议题58件,新增事业编制66名、中层职数29名和编外用工控制数25名,核销事业编制11名,新增人员编制主要是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定和泗门镇卫星城建设以及强化招商工作等需要,基本做到对人员编制的从严控制。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
  对全市事业单位按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重新进行分类,分类方案经市编委会审议通过。其中,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已上报宁波市和省编办审核。
  【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严格审核受理事业单位年检有关事项,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324家,参检率100%。全年共有4家事业单位进行设立登记,79家事业单位进行变更登记,完成全市21家农村五保养老服务机构事业法人的登记工作,组织全市200余家事业单位参加网上登记培训,同时,根据宁波市编委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具备网上登记条件的5家事业单位进行网上登记。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建工作
  【概况】
  2010年,市直机关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和建设队伍这两大任务,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机关为目标,以加强党员干部执行能力建设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积极为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干部搭建理论武装平台、创先争优平台、才能展示平台,努力使机关党建走在前头,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至年底,下辖81个部门机关党组织,其中1个机关党委,20个机关党总支部,198个机关党支部,共有党员3636名。
  【不断健全机关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
  制订下发《关于加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建立“促进学习、保障学习”工作机制作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长效建设的关键,通过重点完善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考评机制、培训机制,为推进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提供根本保障。组织召开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党建研讨会,并努力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有组织、有计划地培植和树立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示范点,开展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示范点申报评选活动,首批评选出10个示范点。
  【不断创新和深化机关学习教育平台】
  组建机关党员读书俱乐部。共有1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加入,在余姚书城开设会员活动场地,建立会员QQ群,在余姚新闻网论坛“阿拉社区”开设读书专栏。开展好书共享优秀书籍推荐活动,共推荐二期100册各类好书,并组织读书讲座、会员交流读书心得等。
  成立机关党建研究会。组织机关党建研究会会员单位开展党建理论与实践调研,交流评选机关党建论文62篇,其中1篇论文获宁波市机关党建论文一等奖。
  开设集中党课。组织举办机关党务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根据党员“菜单”需求,实施“菜单式”培训。开展党务知识、音舞知识、收藏与鉴赏知识等辅导,参加的机关党员干部达千余人次。
  深化“微型党课”教育。在组织各单位在深化“微型党课”教育的同时,对65篇“微型党课”课案组织进行评审,并将优秀课案编印成册,下发各单位学习交流。
  继续发挥“短信党课”和《机关党建报》平台作用。在机关党建报上开辟“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专栏,搭建起部门间交流学习的平台。
  开设“杏林讲坛”。举办两期养生和保健知识方面的中医讲坛,参加机关党员干部达260余人次。
  【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从机关党建工作实际出发,制订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市直部门机关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市直部门机关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方案》、《关于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服务型机关党组织示范点和优秀党员典型预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市直机关党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在《余姚机关党建报》、《余姚机关党建在线网页》等开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专栏和专版,刊发创先争优工作信息50余篇、刊发创先争优活动工作动态信息70余条。组织召开全市服务型机关创建推进会,促进各部门单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好的做法、经验交流。抓好阶段性创先争优工作,培植先进典型,开展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和优秀党员预荐工作,在31个机关党组织和37名机关党员推荐申报中,确定10个服务型机关党组织示范点和若干名机关优秀党员典型。
  【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机关活动】
  评议重点更突出。制定《关于余姚市2010-2011年度民主评议机关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评议内容,改进评议方法。评议内容更加突出服务中心这一原则,提出以市直部门“服务效能大提速”八项措施为重点内容,被评议对象从上轮104个减少到77个,更加重点突出评议对象范围。
  参评人员重点向基层一般群众倾斜。在九类参评对象中,与上一轮相比,减少600名市直机关参评人员,新增加城乡居民代表1625人(达2000人),企业法人代表1009人(达2600余人),分别比上轮增加81.25%和59.98%,参评人数达6700余人。
  征求意见方式更广泛。采取定向参评与面向社会网民征求意见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社会网民参评。
  统计方法更科学。综合各参评层面对机关工作的关联度和知情度等因素,设置参评票权重系数,以提高评议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评议表格回收率达99.6%,共梳理汇总意见和建议427条,其中社会网民征求意见12条。从评议中的问卷调查看,认为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和“有所好转”的占90.99%,比上轮89.46%提高1.5个百分点。
  【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组织开展市直机关党组织分别与非公企业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在“组织建设共抓”、“党员队伍共带”、“文明和谐共创”、“先进文化共育”、“经济发展共谋”等五方面进行深化,共有70个市直机关党组织与67个非公企业党组织、31个村党组织、12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
  【进一步规范机关党建工作】
  组织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改进和完善在线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2010年度余姚市机关党建工作考核细则》,围绕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机关党建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机关党建工作经验在全国县市区机关党建工作会议和全省第四次县市区机关党建工作交流会上分别进行典型发言和书面交流。
  【扩大党内民主】
  制订下发《关于在市直机关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推行“公推直选”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实现机关党组织在换届选举中的公推直选,年度凡换届选举的计生局、规划局、公安局、党校等17个机关党组织换届均开展“公推直选”工作。同时,在机关党组织中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完善重大事项党内通报制,发展党员实施公示制、票决制等,全年发展党员57人。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做好责任制向基层延伸的工作,对市直部门党组织的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底对落实情况有检查,并将工作内容纳入市直机关部门的党建工作考核范畴,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抓好惩防体系建设,健全反腐倡廉防范工作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力度。在市直机关党组织中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评选推荐活动,共推荐11个市直部门为宁波、余姚两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其中宁波市工商局余姚分局、市总工会两家单位被评选为宁波市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
  【抓好机关群团工作建设】
  继续抓好机关党建带工建、团建和妇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直部门机关基层工会建设,不断理顺机关团工委、机关妇工委的隶属关系,机关妇委会进行换届选举。机关工会深入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市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市法院立案庭等四家单位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称号。机关妇委会开展帮困助学活动,继续开展代理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机关团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建设局窗口被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践行活动。联合市环保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科协等六家单位开展低碳知识“六进”(进机关、村、社区、企业、学校、家庭)宣传活动、践行“十多十少”等系列低碳生活倡导活动,在全市机关干部中积极倡导健康、环保、节能的绿色低碳生活。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125篇;举办低碳知识专题讲座,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学习低碳经济知识,自觉倡导低碳生活。
  开展文明交通践行活动。倡议全市公务车、市级机关干部自备车带头做“文明出行”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全市公务车和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自备车统一张贴“和谐余姚·文明行车”标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在指定交通路口(红绿灯岗)开展交通劝导活动,提升市直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
  开展“七一”无偿献血献爱心活动。共有110名机关党员干部参加现场献血活动,献血20000余毫升,同时,442名机关党员干部报名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名库,7名机关党员干部报名申请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机关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成立以机关“党员(职工)之家”为形式的各类市直机关业余文化体育俱乐部,为机关干部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搭建新平台。共有读书、摄影、音舞、书画、乒乓球、艺术品鉴赏等6个活动项目,参加的市直机关和乡镇(街道)机关党员干部达700余名,举办音舞、摄影等培训班18次,举办各类活动12次。举办第九届“公仆杯”机关运动会。从5月开幕,比赛历时3个月,共设置羽毛球、乒乓球、中国象棋、围棋、桥牌、游泳、三人制篮球赛和趣味体育等8个大项,共有8个片组派出80支参赛队65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干亚君)
  党校工作
  【概况】
  2010年,市委党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
  【精心组织好各类主体班次】
  重点抓好主体班次培训。先后举办领导干部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专题研修班、企业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培训班、经济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和9期“姚江讲坛”等31个主体班次。在实施过程中,克服部分班次时间安排集中、参训学员多、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等困难,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全市干部培训任务顺利开展。
  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年初开展领导干部培训需求调研,针对干部成长的不同需求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分层分类组织各培训班次,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既具有余姚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又较好地贴近参训对象实际。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实行组织指定与学员选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培训菜单,赋予学员选择权。对部分重点班次,采取异地培训方式。6月初,配合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专题研修班,来自乡镇、街道(开发区)的党委书记在复旦大学参加为期5天的培训,授课者均为复旦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学员反映收到很好效果。7月份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提高企业战略思维能力专题研修班,组织35位重点骨干企业总裁在清华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拓宽企业家的视野,更新发展理念。在第十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教学培训过程中,集中学习宏观理论、余姚市情、能力提升、社会管理等方面内容,还组织学员外出考察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入当地的知名企业调研学习,学员们通过深入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效果很好。另外,还组织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依法行政等三期专题研修班,每班为期3天,均采取由学员自主选学的方式进行,效果也比较明显。
  精心选择讲课教师。为使培训更具效果,在原有师资库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优质师资资源的挖掘力度,并努力邀请他们授课。同时,积极争取市委书记、纪委书记、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等近10位市领导及近20位部门领导到党校讲课,领导们的讲课情况熟悉、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使培训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显现。
  积极探索班次项目管理。在相关培训班次开班前,对培训班计划、开班和总结共三个阶段23个环节的流程中需做好的一系列具体工作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内容涉及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学管理、教室安排、车辆停放引导、音响等多媒体设备调试等,通过整合校内各科室的管理资源,提升管理效果。
  【做好干部学历教学】
  继续做好日常管理和正常教学工作。全校有函大大专、本科5个班级,注册学员180名,夜大成教学院共有大专4个班级,注册学员44名。学校周密制订函授教学计划,认真选配任课教师和按课程要求积极备课,严格按计划组织面授教学和考试,确保教学质量。
  狠抓到课率和考风考纪。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组织学员学习规章制度,加强考核,使教风、学风和考风进一步好转。
  做好毕业班工作。及时完成毕业班学员的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毕业档案整理等工作,全年共有278名函授学员和75名宁波大学大专班学员顺利毕业。
  【积极开展理论宣传教育】
  宣讲效果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宣讲范围更加广泛,覆盖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医院、部队、中介服务组织等,有3位教师被评为市委理论讲师团先进个人。理论宣讲内容鲜活新颖,科学化、大众化结合得较好,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在本市广大干部群众中获得比较高的评价,其中1位教师的专题课还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专题课开发取得新进展。高度关注相关时事政治并要求教研人员积极准备宣讲专题,《廉政准则》刚出台、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就推出专题宣讲,包括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有好又快发展等专题,及时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些内容学习的需要。
  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个重点。积极配合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在68场宣讲中,创先争优活动方面的内容占近一半。
  【科研工作】
  发挥课题带动作用。坚持“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国情省情研究和市情研究相结合,以市情研究为主”的科研导向,以科研课题为重点,鼓励教研人员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按时完成6项课题的结题,其中1项被评为宁波党校优秀课题。有8项课题申报省委党校第十二批规划课题。14项课题被党校系统和宁波、余姚有关部门立项。总体来看,立项课题数量和质量均高于以往同期,其中宁波党校立项课题数量在县(市、区)级党校中与鄞州并列第一。
  撰写各类理论文章。全年教研人员参加各类理论研讨会15场次,撰写论文51篇,获奖篇数38篇。其中3篇论文在省委党校“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讨会上入选和获奖,1篇在省委党校青年教师理论研讨会上获一等奖,2篇论文在宁波党校召开的理论研讨会上分别获二、三等奖,2篇论文在宁波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科学发展观征文评选中分获二等、三等奖,1篇论文入选宁波市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1篇论文在宁波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中获优秀奖。
  整合科研合作资源。利用“走出去”的办法,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由市纪委、组织、宣传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学习型村党组织建设座谈会、交通系统学习型组织建设探讨、低塘街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调研等活动,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引发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从9月开始,借《党校通讯》的平台,出刊两期《姚江论坛》,为有关领导、教研人员研究余姚社会、经济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队伍建设】
  提高教工队伍素质。先后组织教师去上级党校参加专题业务培训、宁波市委党校的专题报告会和一月一次的“姚江讲坛”等。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师业务论坛,相互交流讲课、写作的心得经验,商讨谋划科研选题思路。借助业务论坛这个平台,全年开发5个新专题,2名教师的专题课被评为宁波党校系统精品课。先后邀请上级党校专家教授,为全体教研人员进行“党校系统课题设计分析”等讲座。对办公室、辅导站、食堂等岗位同志进行爱岗敬业教育,通过组织学习、会议要求、交心谈心等形式,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工会、支部、妇委会等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学习,内容包括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等,还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沧桑巨变》等电教片。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支部定期召集党员开展党课宣讲,其中1名教师代表宁波参加全省微型党课大赛,2篇教案在市直机关党工委举办的微型党课教案评选中获优秀奖,1篇论文在市直机关举办的党建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卫生清理义务劳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学习参观活动,为营造氛围、增进友谊、增加知识、促进工作发挥较好的作用。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时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全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活动要求,制定出台《中共余姚市委党校关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意见》,并通过建立学习制度、添置相关书籍为教职工的学习创造条件。从6月开始,按照全市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并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动员布置。在实施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围绕“争做姚江先锋”主题,重点开展以比学习、比业绩、比奉献、比作风、比正气和签订党员承诺书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一承诺”活动,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符勤勤)
  老干部工作
  【概况】
  2010年,市委老干部局在市委、市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宁波市委老干部局的指导、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及上级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老干部工作水平,全市老干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不断完善老干部工作格局】
  领导高度重视。市委把老干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市委重大事项酝酿会议、常委会议多次听取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年初,市委举行全市离退休干部迎春团拜会,召开副市级以上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会,市委书记陈伟俊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把老干部工作列入每年全市党建工作会议内容。市领导每季度一次向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多次陪同市级老领导就近考察,亲临老干部座谈会,看望慰问市级老领导、困难离退休干部及老党员代表。市委、市政府规划新建市老干部综合楼(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干部局机关办公用房)。重视老干部局班子建设和工作力量配备。
  健全组织机构。市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李浙闽担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晓芳和副市长郑桂春担任副组长,15个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每年召开1至2次会议,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建立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配备老干部工作专(兼)管员;各社区落实专人负责老干部工作。全市101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每两年一次的老干部工作评比、表彰和督查制度,年初对14个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14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0个先进老干部活动室、6个优胜老年学校、6个服务老干部先进社区、20名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96名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10名社区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市委老干部局继续加强对各单位老干部工作进行目标量化考核。
  【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
  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以余姚老干部党校为平台积极开展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余姚老干部党校获市级基层党校示范点称号)。坚持每年两次的政治理论辅导大课制度。举行每季度一次的城区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会,市领导向老干部们通报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组织工作情况等。局领导向老干部通报全市2009年老干部工作情况和2010年老干部工作要点。举办市级老领导读书会,组织市级老领导参加“姚江讲坛”听课,组织市级老领导开展每季度一次就近考察活动,组织全市离休干部和市级老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听、读、写、看、学”活动。坚持召开每季度一次的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联络员)例会。重视老干部的入党培养教育,有4位老干部递交入党申请书,3人加入党组织。
  开展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五好”、“五带头”目标,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党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人事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以创建“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全市有25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换届改选,调整支部书记9名,新设联络员11名。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发放支部工作记录簿、支部工作学习手册,每月下发创先争优学习资料,方便支部开展工作和学习。建立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将七个班子团结、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作用发挥明显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作为创建联系点,每个活动指导小组成员联系一个联系点,定期进行工作指导,努力把联系点建设成为示范点。加强宣传报道,注重典型扶植,在“余姚老干部工作”简报、网站开辟专栏,对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离退休干部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加强联系单位的指导、点评工作,市委老干部局班子成员分组到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就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先争优方案落实、组织设置、学习活动开展、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促进支部建设更加规范。
  引导老干部发挥积极作用。在深化“朝夕相伴共增辉”双向联动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市老干部开展“夕阳余辉促和谐”争当“优秀一员”活动。参加帮困助学分队的老干部不断增加,助学范围不断扩大,全市累计共有90余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240余名贫困学生结对,结对金额达70余万元,年度有32个支部与102名学生结对。广大老干部还积极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全市30个单位的204位老干部(离休干部和市级老领导)捐款13.06万元,其中捐款5000元以上的单位8个。捐款1000元以上的老干部44人。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学习班的学员也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3.68万元。老干部党校宣讲团的老同志们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及学校,对青少年、社区居民、机关干部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另外,不少市级老领导积极参与社团组织,坚持发挥余热。
  【从优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加强走访慰问老干部工作。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走访慰问老干部工作。春节前夕,以举行团拜会、座谈会、联欢会、吃年夜饭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慰问老干部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分组看望市级老领导;市委老干部局代表市委分组走访慰问困难离休干部(遗属);老干部原单位代表市委、市政府慰问全体离休干部及副局级以上退休干部。还看望慰问本市居住外地的离休干部及遗属。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市委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座谈会,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共走访慰问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91位离休干部,为每人送上一封慰问信和500元慰问金。开展“重阳走访送温暖”活动,市委老干部局班子成员分四组,带领有关工作人员,对90岁以上高龄、长期卧床、生病住院、居住在老人院的58名老干部进行走访,向老干部送上慰问品。开展“暑期送清凉”和“冬季送温暖”活动,让老干部倍感温馨。
  做好老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在市人民医院建立老干部保健室,并在住院部12楼开设的特需病房中,每天预留1至2个床位给老干部,使老干部到人民医院看病得到便捷、优质、贴心的服务。局老干部医务室由市人民医院接管,专门配备2名医务工作人员,每周一至五按机关作息时间为老干部提供门诊、配药等服务。深化社区老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城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责任医生结对联系服务老干部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结对签约对象,加强上门服务和联系联络,逐步建立老干部电子健康档案。组织部分离休干部、市级老领导及家属共90余人分两批到宁波颐乐园参加健康疗休养活动。组织未参加疗休养的老干部到市人民医院体检,体检费每人提高到1000元,并发放慰问金500元。举办老干部体检反馈暨保健讲座,邀请医学专家为老干部传授保健知识,引导老干部科学养身。举办第二期老干部护理人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医生为40余位老干部家属、子女、保姆讲解老年保健知识,传授老年护理技能。
  加大对易地离休干部的关爱力度。明确一名副局长分管易地离休干部工作,指定一名在职工作人员担任专管员。落实易地离休干部有关待遇,离休干部特困资金也重点向易地离休干部倾斜。组织易地离休干部参加全市老干部体检、健康疗休养活动,组织易地离休干部参加市领导向老干部情况通报会、政治理论大课和老干部工作情况通报会,开展逢十集体祝寿、就近参观考察(每年至少两次)等活动。每年春节前召开易地离休干部迎春团拜会,市委老干部局主要领导亲自通报情况,安排吃年夜饭,向每位易地离休干部发放年终慰问金和慰问品。每逢春节、“七一”、老人节等重大节日或易地离休干部生病住院,局领导、同志上门慰问、看望,易地离休干部满意度不断提升。
  【着力提高老干部服务工作质量】
  做好老干部精神慰藉工作。继续完善局机关工作人员联系服务老干部责任制度,上门走访老干部1957人次,电话联系老干部2376人次,看望生病老干部529人次,为老干部祝寿42次,参加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社区活动103次,到联系单位145次,向老干部提供学习和保健资料212次,收集意见建议并提出改进措施62条,帮助老干部解决困难、问题147个。开展“服务百分百、满意争一百”活动。加强社区老干部结对联系服务工作。
  做好老干部帮困解难工作。在坚持每年为老干部办1~2件实事”的基础上,办好为老干部帮困解难的实事。联合有关部门专门制作“余姚公交老干部专用卡”。发挥离休干部特困资金的作用,向离休干部发放困难补助资金7万余元。发挥“一键通”服务网络作用,成功接受老干部求救、求助服务3400余人次。开展为老特殊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对城区27位长期住院、卧床不起的老干部进行3次上门医疗服务和理发服务。此外,还尽力帮助老干部解决医疗、生活、维权等方面的困难,共受理来信来访57人次,办结率达100%。
  深化社区“四就近”服务工作。在城区24个社区全面开展创建“老干部之家”活动,通过采取“八个一”服务举措,突出做好老干部精神慰藉和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切实增强老干部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城区各社区“老干部之家”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工作人员经常走访联系老干部,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组织老干部开展新春茶话会、老少同乐迎元宵、送春联、猜灯谜、庆“三八”、“话端午”、趣味运动、就近参观等活动,得到老干部的广泛好评。
  【不断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开展老干部文体活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内设的各类活动室和活动场所,坚持全年365天向老干部开放。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基本做到“年年有大型活动,月月有各类比赛,天天有文体活动”。年度重点开展创建老干部“满意家园”活动,开展“十个一”活动,做好“满意家园”创建规范化工作,努力使老干部活动中心成为老干部的“快乐花园、健康乐园、幸福家园”。结合重大节庆日,组织老干部开展迎新春中国麻将比赛、庆“三八”离退休女干部联谊活动、庆祝建军83周年军队离休干部座谈会、庆国庆“我健康·我快乐”老干部中国麻将邀请赛、门球邀请赛及“朝夕相伴共增辉,老少互动庆重阳”趣味性运动会等活动;并组织老干部参加市教育局主办的创建省“门球之乡”市第二届市直系统门球比赛、工商银行麻将邀请赛等。组织老干部建立钓鱼、书画、棋牌、门球、中国麻将等文体兴趣小组,每年每个兴趣小组开展4次以上活动。组织市级老领导建立象棋、军棋、麻将、双红星等综合兴趣小组,每月开展活动1至2次。加强基层老干部活动室建设,坚持每两年一次评比先进基层老干部活动室。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促进老干部的身心健康,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不断提高老年教育水平。市老年大学坚持“学为结合,以学促为”,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召开校务委员会会议,汇报老年大学工作,探讨促进全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开设“夕阳红讲坛”,邀请有关专家、领导为学员作社会结构变迁、家庭急救知识、国学的认识、杭甬高铁建设等方面的讲座,组织学员学习周以国先进事迹。加强教学管理和研究,举行宁波市老年大学声乐课堂教学观摩课,每周公示教学管理情况,通报一周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文明班级(集体)和优秀学员评比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学习交流。重视校园安全教育,邀请消防部门作消防知识讲座,并指导老年学员进行现场灭火、逃生演习。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老年大学艺术团建设,举行教学成果交流文艺演出,开展“余姚市老年大学学员形象大讨论”活动,举办校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组织党员学员开展上街为民服务活动,展示老年大学学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同时,加强对基层老年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师资、教材等方面的困难,不断促进全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整体提升老干部工作队伍素质】
  机关队伍建设和谐发展。根据市委统一部署,结合单位实际,以“推动工作科学发展,促进机关和谐共处”为主题,开展和谐机关建设活动,通过开展十一项活动等,努力成为“内和外顺”的和谐机关。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每月举行机关学习会,学习老干部工作业务知识,并安排2至3名机关干部结合单位和个人的思想、工作、岗位实际,自选主题,轮流上党课,每年年终在机关支部内评选微型党课优秀课案。在局机关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专题讨论、制定具体打算、举行业务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到江东、慈溪、鄞州等地学习取经。做好联系基层老干部工作,分4组到有关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召开8次老干部工作专(兼)管员例会。同时深入基层,围绕社区老干部高龄养老工作、“双高期”老干部精神慰藉工作、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等开展调研。
  基层工作队伍不断加强。坚持每季度一次的工作例会制度,组织全市老干部工作者学习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部署重点工作,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组织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到外地学习考察,用身边的典型教育激励广大老干部工作者创先争优。举办老干部工作专(兼)管员培训班,组织部分培训人员到上海学习考察,使基层老干部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信息调研工作创新发展。完善《市委老干部局机关全员信息工作制度》,鼓励全局机关干部群策群力,促进信息工作创新发展。被各级刊物、网站录用信息160余篇。打造以“一报一站”为载体的宣传阵地,扩大老干部工作的影响力。完成年度重点课题调研及老干部工作征文任务,共撰写、上报4篇调研报告和9篇理论文章,其中韩夏芬撰写的《注重心理服务不断提升老干部满意度》获中组部老干部工作征文二等奖,调研报告《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做好老干部高龄养老服务工作思考》被评为市基层党委(党组)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入选全市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文选,还发表在《当代老年》杂志社主办的《老年工作之友》上;《关于余姚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获市2010年度机关党建论文一等奖。
  (市委老干部局)
  党史地方志工作
  【概况】
  2010年,市史志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宁波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市委办、市委组织部的关心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以资政、存史、育人为抓手,史志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党史编研出新果】
  学习贯彻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下发后,认真组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和文件内容的重大意义,并形成《关于全国、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和中央〔2010〕10号文件、省委〔2010〕77号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建议意见》,向市委作汇报。市委副书记李浙闽高度重视并批示,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加强党史资料征集。加强《中共余姚历史(第二卷)》修改稿的完善、补充、补录工作,督促承编人员对各篇章修改进度,邀请离退休市级老领导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组织业务骨干和撰稿人员改稿、评稿,向离退休市级老领导、老同志和曾在余姚担任过副市级以上的领导,以及市直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发放征求意见稿350册。
  做好党史胜迹普查。对全市93处党史胜迹实地普查,补充完善23处。按照全国和宁波党史胜迹普查工作要求,市委办下发《关于实施全市党史胜迹普查保护工程的意见》,新补录普查点材料27份、拍摄图片档案350幅、撰写有深度和有较大参考作用的党史胜迹课题材料1个,列入市政协调研工作材料,编撰《余姚党史胜迹图志》。协助市委和市建设部门新建楼适夷亭(碑),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同志的好评。
  推进党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按照上级党史部门下达的任务,编纂出版《千里驰骋——余姚市支援四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余姚党史大事记(1996~2008)》、《余姚革命根据地》、《姚江风俗》。完成《余姚抗损课题》专题材料。启动由市委书记陈伟俊批示的建党九十周年献礼书籍《余姚九十年辉煌历程》编纂工作。与梁弄镇党委、政府联合出版《红色记忆》,由省委原书记薛驹题写书名,市委书记陈伟俊为书题词。
  【地方志编修有新突破】
  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1月,市政府召开二轮修志工作动员大会,启动市志纲目编纂。经过五次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四易其稿,完成《余姚市志(1988~2010)》纲目编撰。5月,举行市志纲目论证会,省、宁波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主要领导,舟山、杭州、金华、宁波市地方志办主任,市志主编、市政协主席陈建泰等16位领导、专家出席论证会,通过纲目评审。8月,全市各单位修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和主要编写人员共100余人,举办第二轮《余姚市志》和《余姚年鉴(2010)》编纂工作培训班,市政协主席、《余姚市志》主编陈建泰出席作动员讲话。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先期借用市委党校教室作为修志编辑部办公室,根据市志编修工作实际,6月份市志编修办公室迁至丰山路,场所面积300平方米,初步达到宁波地方志规定的编修硬件设施要求,并添置一批修志办公设施。
  承办地方志专题会议。5月,宁波市第五次地方志专题研讨会在余姚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银浩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会议重点研讨余姚市志纲目、交流宁波各地修志工作情况,市史志办在会上作题为“《余姚市志》纲目设计实践”的主题交流发言。9月,市政府召开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全体会议,市长毛溪浩作主题报告,政协主席陈建泰、副市长诸晓蓓就二轮市志编修提出工作要求,全会通过《余姚市志(1988~2010)》纲目,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市志编纂规划”和“市志编纂纲目及任务分工”等文件。
  市志和年鉴业务新突破。贯彻宣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举办宣传活动2次,建立《余姚市志》和《余姚年鉴》编辑部,全市110个承编单位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落实编修人员队伍,落实市志分志承担任务,全市共有撰写主笔人员132人。加强修志业务指导,制订市志编纂规范细则、资料长编质量要求规范,开展对各承编单位资料长编编写业务指导,对全市各局级单位、乡镇和街道,建立工作督查制度,组织市志办业务人员上门联系,实地辅导94次,对承编单位举办修志业务培训14期,上门指导纲目编写单位87个。加强做好年鉴编纂工作,6月份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余姚年鉴>(2010卷)编纂工作的通知》,史志办及时安排部署,精心组织,落实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工作,于年底前全部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
  完成省、宁波市交办的史料征集任务。先后完成《浙江省卷·余姚篇和泗门篇》、《宁波市卷·余姚篇》,及省下达的“中国塑料城”专题史料撰写任务。加强基层专业志编修服务,规范乡镇志、村志、企事业志业务指导与审查验收。指导市财政局《余姚财税志》审稿和出版工作、辅导《余姚贸易志》、《余姚交通志》、《泗门镇志》、《余姚军事志》、《余姚水利志》、黄家埠镇《五车堰村志》等7部专业志业务工作。编写市志辅导讲义,组织市志办人员撰写修志业务讲义12讲。完成余姚榨菜史料、研究余姚胡氏宗谱与安徽绩溪胡氏渊源新考、搜集近现代余姚籍在台湾人士名录。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各界读志用志,市志风俗资料进入“中国余姚网”,加强旧志整理和利用,组织宁波大学等有关专家研究明代胡宗宪史料、余姚方言调查;积极主动为领导决策、经济建设、对外宣传、友好往来、人文资源开发、地情教育等搞好服务。
  【史志队伍建设有新提高】
  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史志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明确领导成员分工,制订科室岗位职责,切实强化人、财、物的管理,为史志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出版季刊《余姚史志》4期、双月业务刊《余姚修志通讯》6期。
  推进“三型”服务。推进史志学习型、研究型和服务型建设,为全市中心工作服务,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班子成员严格按照市委、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理论建设。
  加大学习力度。加强与兄弟县市区的相互交流学习,先后与鄞州区、慈溪市、绍兴县等史志部门进行交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宁波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参加全省党史、地方志干部业务学习和外出考察。邀请江北区志主编、鄞州区志主编、宁波天一阁中国方志馆主任、宁波市委党史研究负责人前来授课,对于余姚党史编研、余姚年鉴编纂起到较好作用。坚持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例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争做业务能手”的良好环境。
  【协助做好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工作】
  先后组织召开纪念市新四军研究会20年周年纪念大会、抗战胜利65周年座谈会、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座谈会。协助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有关党政部门,完成刘少奇前夫人谢飞在余姚革命史料,赴京拍摄专题片。配合谭启龙之子到余姚访问、山东省徐志远在余姚骨灰安葬仪式,出版发行《寿静涛回忆录》等。接待外地老同志到余姚21批次,服务市内外、省内外有关人员寻根、查史,史志来信来访人员16次59人,完成市委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各项任务。
  (市史志办)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