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概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685
颗粒名称: 余姚概貌
分类号: Z52
页数: 5
页码: 24-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的历史沿革、境域变迁、气候等介绍。
关键词: 余姚市 历史沿革 境域变迁

内容

历史沿革
  余姚历史悠久,河姆渡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关于余姚名称的由来,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越州余姚县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禹贡》载,夏、商、周时期为“扬州之域”。
  春秋时,余姚境域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秦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南巡至会稽祭禹陵,并置余姚等十七县,属会稽郡。历两汉及魏晋、南北朝,均隶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废会稽郡,撤余姚并入句章县,县治设城山(今大隐)。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余姚县,并置姚州。武德七年废姚州,余姚县属越州。《太平寰宇记》载,唐长庆元年(821)废上虞县并入余姚,时余姚为越州重镇,东接明州,西包上虞,北滨大海。次年,上虞县复置。五代时余姚仍属越州,隶吴越国。
  北宋时属越州,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升为望级县,南宋建炎五年(1131)升越州为绍兴府,余姚属绍兴府。元代元贞元年(1295),升余姚县为余姚州,属绍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废余姚州复余姚县,属绍兴府至清末。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特设“绍兴同知分府”于梁弄。
  民国初,余姚县属会稽道,民国16年(1927)废道直属浙江省。民国20年,余姚属浙江省第五区专署,民国23年改属第三区专署。民国30年4月23日,日军侵占余姚县城,国民党县政府迁四明山。民国36年,浙江省三区专署治所从绍兴迁到余姚,余姚为其属县。民国37年,三区专署改为浙江省二署,专署治所仍驻余姚。民国38年1月,国民政府为加强浙东统治,一度划余姚县境南部梁弄镇、四明山区及上虞、鄞县、奉化等共15乡设立“四明县”,县治设梁弄。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次月建立余姚县人民政府,隶属宁波专区。1983年7月,宁波地区与宁波市合并称宁波市,余姚属宁波市。198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建市,仍属宁波市至今。
  (余姚年鉴)
  境域变迁
  余姚自秦代立县,至新中国成立前境域变迁较少,新中国成立后变迁较多。
  隋开皇九年(589),撤余姚县并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复出,并置姚州。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余姚东北境白沙湖(白洋湖)、鸣鹤乡划入明州慈溪县。唐长庆元年(821),上虞县并入余姚县,次年又从余姚划出。民国38年(1949)1月1日,国民政府划余姚南部四明山区及上虞、鄞县、嵊县、奉化县共15个乡置“四明县”。同年5月,余姚解放,四明县瓦解,四明县各乡还属原各县。
  据载,宋时余姚境域东西宽60里,南北长260里。自县城起,东至庆元(今宁波)府慈溪县,以桐下湖为界,西至上虞县,以新桥为界;南至嵊县,以梨洲山为界;北至海。此后历经元、明、清,境域无大变化。
  1950年,余姚县庵东盐区划为县级特区,直属宁波专区,1953年7月庵东复为普通区,归余姚县管辖,1954年4月,又划宁波专区直接管辖。1954年10月,宁波专员公署发布《关于划建棉区县和机场特区及调整余姚、慈溪、镇海县界草案》,余姚县大古塘以北产棉区整体划给慈溪县,计有逍林区15个乡镇、浒山区16个乡镇、周朝区17个乡镇、周巷区5个乡镇、临山区4个乡镇、泗门区8个乡镇等共65个乡镇。慈溪县南部稻区、山区划给余姚县,计有城关区(慈城镇)10个乡镇、庄桥区2个乡镇、丈亭区9个乡镇、陆埠区12个乡镇、云山区9个乡镇等共42个乡镇。
  1955年,余姚县乌山乡虞家、金山庵两个自然村划给慈溪县;慈溪县新界乡所属塘北、东头庵两个自然村划给余姚县历山乡。1956年4月,上虞县城关区永兴乡后陈、横岙等村划归余姚县让贤乡,下管区四宅乡阴地、黄家庄村和董郭乡大山岭顶村分别划归余姚县大岚乡、让贤乡。1958年1月,余姚县汶溪乡划归镇海县。1958年10月,横河区东山、金山两个农业社,剑山农业社的一部和明德乡的一部划给慈溪县;大隐乡所属旭光、山前、星光、接胜、岐山、岐阳等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鄞县。1960年8月,奉化县梨洲、北溪、平坑、唐田、茶塘、壶潭6个生产大队,上虞县大山、龙潭、悬岩、溪山、阴地、糜山、戴王、长弄等8个生产大队,嵊县棠溪、宓家山、杨湖等3个生产大队划给余姚县。1960年12月,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包括原城关区、云山区大部和慈城镇)划归宁波市。
  1979年,余姚县龙南区所属横河、龙南、石堰、彭桥、民主、樟树、彭东、桥头等8个人民公社划归慈溪县;慈溪县泗门区所属泗门镇和塘后、横塘、兰海、临海、湖北、夹塘、万圣、镇海、郎海、曹娥10个人民公社复归余姚县。1983年,唐田乡壶潭村划归奉化县。此后到2010年境域无变动。
  2010年,余姚市辖14个镇、1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265个行政村、35个社区、20个居委。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31.18万户,户籍总人口8338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4515人。
  (余姚年鉴)
  2010年气候
  【年度气候特点】
  2010年度天气多变,多重要性和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损失较严重。主要气候特点有:气温偏高,但冬季偏低,雨量正常,雨日偏多,日照时数则偏少;冬季强冷空气(寒潮)活动频繁,多阶段性寒冷和持续冰冻天气;春季的倒春寒天气、夏季高温、秋季低温,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榨菜、棉花、水稻影响严重;多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梅雨形势较为典型;夏季高温明显,高温天数较常年偏多;有2个台风外围影响,未造成较大损失。
  【主要气象要素概述】
  气温 年平均气温17.3℃,比常年偏高0.8℃,其中除4月、6月比常年偏低外,其余月份均比常年偏高。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0℃,出现在1月14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0.7℃,出现在8月13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10℃初日(入春)出现在3月28日,比常年提早2天;终日(入冬)出现在12月14日,比常年推迟22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22℃初日(入夏)出现在6月11日,比常年提早5天;终日(入秋)在9月23日,比常年推迟4天。
  雨量 年总雨量1395.6毫米,比常年偏少29.5毫米,降水日数168天,比常年多8天。其中1月、4~6月、8~9月、11月雨量比常年偏少,其余月份比常年偏多。2月、3月降水量分别为150.1毫米、238.0毫米,都为常年同期的近2倍。
  日照年总日照时数1779.9小时,比常年偏少179.4小时,其中除1月份与常年持平,3月、8月、11月和12月比常年偏多外,其他月份都偏少。
  其它 上年度初霜日2009年12月2日,终霜日2010年3月11日,本年度初霜日12月8日;上年度结冰初日2009年11月18日、终日2010年3月11日,本年度结冰初日12月8日;2009年度雷暴初日2月10日,终日9月22日,雷暴日共38天。
  【主要气象灾害】
  台风 受台风“圆规”和热带风暴“南川”的外围影响,全市强降水出现时段分别在8月31日上午、9月1日上午和中午,分别影响市境东部、城区、姚北以及山区。全市过程面雨量31毫米,雨量较大的地方有:朗霞街道122毫米、四明山镇92毫米、三七市镇60毫米、城区48毫米、低塘街道43毫米。全市普遍出现4~5级大风,未出现明显的大风过程。第13号强台风“鲇鱼”于10月13日在西太平洋生成,17日0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中心气压895百帕,最大风速72米/秒,成为21世纪以来生成的最强台风之一。10月23日12时55分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登陆,10月23日20时在福建省龙海市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23时减弱为热带低压。受其外围影响,23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过程雨量46.5毫米,其中华山站最大达50.4毫米。
  寒潮(强冷空气) 1月20~22日全市受寒潮影响,出现强降温和弱降水。24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11.3℃,48小时下降14.9℃,山区48小时下降18~20℃,最低气温出现在22日早晨(1.6℃),山区最低-5.0℃。2月9~12日又受寒潮影响,出现强降温、雷暴、冰粒和小雪。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14.2℃,72小时下降17.9℃,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13日早晨,达-2.6℃。12月13~16日受寒潮影响,出现强降温、雨雪天气,过程降温幅度达12.5℃,16日早晨的最低气温为-3.0℃,9月下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急剧下降,48小时(21~23日)日平均气温下降达12.0℃,23日最低气温仅17.3℃,秋季低温明显。
  倒春寒 4月13~16日出现自1996年以来最严重的倒春寒天气(清明后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11.0℃),其中14~15日平均气温仅6C多,最低气温更是接近5℃,给全市农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高温 整个夏季共出现36天≥35.0℃的高温天气,其中≥37.0℃的酷热天气有19天,≥40.0℃的高温炎热天气有3天;持续高温时段有:6月30日至7月3日;7月20~22日;7月28日至8月5日;8月10~20日;8月22~27日;期间8月12~14日,最高气温分别达40.1℃、40.7℃和40.3℃。秋季共出现2天≥35.0℃的高温天气,分别为9月14日、9月21日。
  强对流 受冷空气影响,4月21日19时至21时30分左右全市自西向东出现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全市普遍出现6~8级雷雨大风,其中黄家埠镇横塘站和阳明街道芝山站达到9级;过程雨量北部20毫米左右,中部20~30毫米,南部山区30~50毫米;24小时口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达7.0℃,24日早晨最低气温仅8.8℃。6月30日下午,出现雷阵雨天气,短时风雨较大,过程最大雷达回波强度达50~55dBz,造成阳明街道丰乐村一农民在西瓜地遭雷击身亡。7月22日暴雨(雷暴)过程从13时左右开始自西向东发展影响全市大部分地区(除姚东地区),15时30分左右结束。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雷阵雨,四明山区北部乡镇和城区达到短时暴雨到大暴雨。局本站70.2毫米,文山站64.8毫米,上王岗站35.5毫米,向家弄、梁弄、鹿亭站均超20毫米。7月30日15时30分左右开始,全市有局地雷雨云生成,同时上虞地区也有雷雨云发展东移,并自西向东发展影响市境,20时左右结束。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短时暴雨和6~8级大风。姚西北地区过程平均雨量21.6毫米,中部平原40.4毫米,南部山区25.2毫米,本站36.5毫米,大隐最大76.9毫米;受强对流影响,本站出现14.4米/秒(7级)大风,其中大隐最大18.7米/秒(8级)。17时20分左右丈亭梅溪村柳家岙一农户二层楼房西面屋脊遭直击雷击后屋顶起火,造成该楼房2层全部起火燃烧成灰烬,直接经济损失约8万元左右,间接经济损失8万元左右。另外,7月18日夜,姚西北地区、20日夜城区以北地区、28日夜姚西北地区出现雷阵雨;29日傍晚,全市大部份地区出现雷阵雨,临山、泗门和黄家埠镇还有短时小冰雹。8月16日从15时30分左右有回波在城区以北发展,16时10分左右在三七市附近有回波发展,并向周边扩散和加强,16时30分左右最强回波达到55dBZ。此次雷雨过程,造成市境东南方向三七市、河姆渡、丈亭、陆埠、大隐、鹿亭等6个乡镇出现短时暴雨,三七市站最大71.8毫米,青龙山站次之68.7毫米。16日下午,三七市镇石步村5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大池墩水库附近溪道中游泳,雷雨天气来临时就在附近大树底下躲雨,16时30分左右大树遭直击雷,雷电流经过树干向大地泄放,造成树下躲雨的5人也遭遇雷击,其中2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9月14日17~19时,姚西北地区约25户居民民房遭雷击,造成房屋、电器设备等不同程度损坏,经济损失约1.5万元。9月22日10时06分左右,一村民在小胡官桥头捕黄鳝时,不幸遭直接雷击后身亡。
  梅雨 于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均比常年偏迟(常年入梅6月14日,出梅7月9日);整个梅汛期梅雨形势较为典型,梅雨期30天,其中雨日22天,比常年略偏长;全市平均梅雨量255.2毫米(常年梅雨量240毫米),属正常年份。全市梅雨量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呈北小南大分布,山区偏多明显;北部150~200毫米,中部200~270毫米,南部山区300~500毫米,最大鹿亭上庄自动气象站565.2毫米。
  连阴雨 1月30日至2月7日,累计降水量77.0毫米,占整个冬季降水的30%,其间日照1.4小时。3月1~9日出现连续9天的连阴雨天气,其间雨量155.6毫米,日照0.0小时;4月份主要有两次连阴雨过程,出现在6~15日和19~23日,其间雨量分别为74.0毫米和22.5毫米;5月也有一次长连阴雨过程,出现在13~23日,其间雨量49.2毫米,日照15.2小时。从6月中旬开始至7月底,持续阵雨或雷雨天气,累计雨量达253.1毫米;光照时数67小时,严重偏少。9月9~15日过程雨量54.6毫米,日照27.9小时、9月25日至10月1日过程雨量30.2毫米,日照1.9小时、10月11~15日过程雨量76.9毫米,日照1.3小时、10月22~26口过程雨量62.3毫米,日照0.6小时。共4次连阴雨过程,造成晚稻生育期延迟,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影响晚稻的产量。
  大雾 全年共有大雾日7天。1月10日、2月7~8日、10日早晨分别出现大雾天气,其中8日和10日达到浓雾(最小能见度<500米)程度,8日最小
  能见度仅80米。11月在7日和20日分别出现两次大雾天气,7日最小能见度达到70米;
  降雪 1月6日和12日山区各有1次降雪过程,积雪深度2厘米左右。2月13日半夜前后至14日凌晨出现大雪天气,并形成积雪,积雪深度北部大于南部,姚北最大积雪深度6厘米,中部4厘米,南部山区4~5厘米。3月9日出现雨雪天气,平原无积雪,四明山区则出现大雪,积雪深度5~10厘米。对交通、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部分道路进行封道2天。12月15日的降雪过程,本站测得最大雪深4厘米。造成丈亭镇杨梅等损失269.4万,大岚镇茶园、毛竹、花木损失410万,凤山街道大棚损失100万,12月16日共发生交通事故486起(正常170起左右),山区交通主干道15~18日封道。另根据农林局综合统计如下:(一)农作物生产。全市露地鲜销蔬菜约1330公顷,因叶片受冻导致每亩损失200公斤,预计总损失1200万元。大棚倒塌(包括部分压塌)12公顷,棚架、薄膜等预计损失100万元,大棚作物损失预计100万元。全市农作物生产损失近1400万元。(二)畜牧生产。禽舍(棚)倒塌6500平方,损失32.5万元,牛舍倒塌30平方,损失3000元,冻(压)死朗德小鹅20只、鸡300只、獭兔100只、小羊2只,损失4.2万元,全市畜牧损失近36.7万元。(三)林特生产。全市经济林、花木损失较少,毛竹、茶叶受损较为严重,其中毛竹倒伏、折断120万株,折1.2万立方,经济损失1200万元,以四明山、大岚、鹿亭、陆埠为主。茶叶预计经济损失80万元,以大岚为主。全市林业生产损失近1280万元。(四)渔业生产。由于水产品基本已经起捕上市,存塘的均为可越冬品种,所以此次降温未对养殖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大到暴雨 5月21日半夜前后至23日凌晨,出现入汛以来首次强降水过程。过程雨量呈北部到南部依次递增分布,其中北部20~40毫米、中部40~60毫米、南部60~100毫米,并有一站超过100毫米(华山站117.8毫米)。6月24~25日出现梅汛期首次暴雨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在25日凌晨至25日下午,雨量分布由北到南依次递增,其中北部30~50毫米、中部60~100毫米、南部山区110~180毫米,最大鹿亭乡上庄自动气象站183.6毫米。10月13日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12小时降水量达到33.3毫米。
  (注:本文采用的常年气象资料,年代平均值:
  1971~2000年,极值:1961~2009年)
  (邬立辉)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