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65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体育
分类号: G812.755
页数: 6
页码: 1031-10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的体育发展情况,其中包含社会体育、农民体育、学校体育、老年体育等。
关键词: 横河镇 体育

内容

第一节 社会体育(农民体育)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受“庙会文化”影响,社会体育传统项目比较多,主要有:
  拳术
  乌山拳与崔陈拳系原姚北两大拳派,起于何时,史料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明嘉靖年间,由戚继光驻军传授,流传于世;一说在乾隆年间由“卫军”后裔唐石门传授给儿子与女儿,后儿子迁居崔陈,女儿出嫁到乌山,儿子、女儿分别招徒授业,逐成崔陈派与乌山派。两派拳术各有所长,崔陈派以拳击为主,乌山派以踢腿为主。两派每年于农历二月中下旬,在乌山、浒山等地总要相互较量一番(俗称甩拳头)。同派相交称“和品”,又称“摔跤”,异派相交叫“拔尖”,亦称“硬场”。较量虽有严格的规矩,但时有“违规”现象发生,俗称“狂场”。由此往往引起群斗,甚至酿成伤亡。清朝咸丰年间,乌山派中曾出现过女拳师,称“钉钯太婆”,其徒芦七姑闻名于四明地区。解放后,拳赛停止,今已基本失传。
  龙舟赛
  是横河镇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体育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十一二开始,从预练到比赛要花四五天时间。参赛龙舟多时有40~50艘。每艘龙舟有舵手1人,划手14人,另有锣鼓手3人。龙舟前饰有“龙头”,后饰有“龙尾”,船身绘有鱼鳞状图案。竞渡地点分别在横河闸至秦堰桥,石堰闸至秦堰桥之间。竞赛开始,众桨齐发,船上锣鼓喧天,舟如离弦之箭,勇往直前。岸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竞赛优胜者在端午节时,去余姚岳庙三江口,参加全县的比赛。横河去姚参赛者,往往获胜居多。1957年后赛事停止。
  舞龙
  在农历二月“礼拜”期间。每条舞龙参加的人数不等,一般在13~17人之间,有的甚至更多,这要看龙的长度来确定。舞龙是颇受人们喜欢的活动,清代乌山胡德辉曾写有“多事儿童齐拍手,山坳舞起两条龙”来称赞舞龙时情景。若群龙起舞,则气势更为壮观。
  举石鼓
  亦是民间开展得比较广泛的一个体育项目,时间一般在冬、春之际,尤其在二月“礼拜庙会”期间,更是举石鼓者大显身手之时。所谓“石鼓”,即用两块圆形、重量相等的磨盘石,中间各凿一个圆孔,再用竹棍担起两头磨盘即成。由于石磨盘大小、厚薄不一,自然石担的重量也不一样。1948年上春,在孔庐庵曾举行过一次民间举石鼓比赛,结果石堰徐志芳单臂举起90公斤重的石鼓,获比赛第一名。20世纪80年代末,马堰村横山,尚存有40~100公斤的石担7、8对。
  游泳
  农历夏至至立秋之间,正时游泳的大好时机,从稚童到年老者都纷纷下河游泳,开展得甚为广泛,如男性不会游泳者,则被谑称“旱地鸭”。现因河水污染,这项活动已无法开展。
  其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还有跳绳、踢毽子、下象棋、走高跷、放纸鸢等。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慢慢失传。但新兴体育项目得到发展。1951年乌山村建立境内第一支篮球队。此后,不少村也纷纷建立,利用农闲季节,开展村与村之间友谊比赛。1956年,横河篮球队参加了县第一届农村篮球赛,取得较好成绩。1957年横河还建有一支妇女篮球队,这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也属罕见。
  除了篮球之外,开展较普遍的还有乒乓球。因乒乓球活动在室内,适应性强,男女老少皆宜,深受群众喜爱,尤其在七八十年代后,各村均办有俱乐部、“青年民兵之家”组织,几乎都建有乒乓室。横河的乒乓球,在参加县市比赛时,多次名列前茅,有一定知名度。
  1985年各乡(镇)建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体委”),“体委”主任由乡(镇)长兼任。体委建立后,要求各村必须建有一个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室,还广泛发动民众,积极投入各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如棋类、拔河、跳绳、打太极拳等在全镇深入、持久地开展。
  1986年3月举办横河区第一届全民运动会,时间3个月。比赛项目有乒乓球、篮球、赛跑、铁饼、铅球等。比赛方法:先各乡进行选拔赛,尔后各乡组队参加全区的比赛。参加人员300余人。
  1999年2月,横河镇首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暨青年运动会在横河镇中心初级中学操场举行。比赛分拔河、接力赛跑、自行车慢车骑、乒乓球、篮球、跳绳、踢毽子、登山8个项目。全镇按各办事处、教育线、工业线、机关团体等为单位,组成8个代表队,有368人次青年运动选手参赛。
  第二节 学校体育
  清末民国初,学堂始设体操课,每周为三小时,内容有游戏、拳术、跑步及体操等。民国12年(1923)后,施行新学制,改设体育课。当时境内小学缺少体育运动场地,则以室内操、竞技等为主,如开展田径运动项目则借用村道。尽管设施简陋,横河小学在全县小学生运动会上曾多次取得好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组成部分,引起各校高度重视。1952年毛主席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小学体育课初步形成制度。1~3年级为队列、体操、游戏,3年级以上为技巧、球类、田径。每天早上有晨操,中途有课间操。1955年后,区、乡中心小学先后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是年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锻炼制度(简称“劳卫制”)。凡12岁以上学生都必须参加“劳卫制”锻炼和测试。“劳卫制”锻炼标准分一级和二级,测试合格者,发给“劳卫制”证章。1958年有劳动课代替体育课现象。60年代初期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体育课以广播操、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运动为主,以减轻体力消耗,停止开展运动量大的田径等项目。1963年省教育厅颁发小学体育成绩评定办法及标准。以体育技能掌握程度,体质增强状况及思想品德表现3个方面来考核。“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课改为军体课,小学体育技能训练被削弱,课外活动被停止。中学则以“野营拉练”代替体育课。1978年后,国家实施体育训练标准,简称“达标”。中小学体育课进入正规渠道。
  学校体育特色
  乒乓球该项目是镇中心小学的传统项目,始于1960年。学生余纪芬获余姚县乒乓赛女子单打冠军。1978年,省乒乓赛中,学生孙小群获小学组女子单打第六名。
  航模镇中心初级中学航模运动始于1993年,已培养出国家一级运动员2名、二级运动员6名。被国家教委、教育科学研究所命名为全国首批21所中、小学科学技术实验学校之一,累计获得奖牌国家级16枚、省级75枚。2004年8月,在法国举行的第14届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中,该校教师顾建雄获银牌1枚。足球是原埋马小学开设的体育特色项目,始于1989年5月。自1991年起获宁波市小学生足协杯锦标赛七连冠。1997年获省小学生男子足球赛第二名。1999年获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青岛赛区)第三名。2000年4月,被宁波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委员会评为业余训练先进集体。自1993年至2002年,学生杨立江等6人,4次参加省少年足球队赴日本参赛,获金、银牌各1枚,铜牌2枚。
  射击射击是原乌山小学开设的军体项目,始于1987年。训练时间虽不长,但成绩已初显端倪,2001年在宁波市第十届运动会上获射击团体第二名,获单项金牌7枚,银牌5枚,铜牌5枚的好成绩。并先后向省、市输送射击运动员8名。
  第三节 老年体育
  镇境老年体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前,除少数老人在农闲时下棋、打扑克外,没有其他活动。
  1989年10月,横河区在横河中学大操场举办首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全区8个乡(镇)都组队参加,时间一天。竞赛项目有男子千米长跑、100米短跑、跳远、自行车慢骑、登山、象棋、乒乓球等。
  90年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人的增多,老年体育活动广泛发展。1992年建立镇老年体育协会(简称“老年体协”),各村也先后组建了“老年体协”组织。是年横河镇第一支老年门球队组建,有10人参加。1999年获市门球比赛优胜奖。老年体协先后还组织建立腰鼓、太极拳(剑)、舞蹈、篮球、乒乓球、体操、棋牌、登山等队。每天有两千余老人在文化广场、人民公园及各村晨练点,举行各项体育锻炼。自90年代始,凡市举办的老年人运动会,镇都派代表队参加,每次比赛不论团体还是单项都能取得一定名次。1998年获市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二等奖,其中乒乓赛获得第六名。2003年市第十届老年人运动会获踢毽子个人第二名,横河赛区被评为最佳赛区,受到市“老年体协”的嘉奖,镇“老年体协”被评为市老年体育先进单位。
  为使老年体育有序开展,创造一个好的锻炼环境,镇政府每年投入6万元资金,不断完善与更新体育设施。建有门球场1个,篮球场1个,有200平方米的活动室,设有棋牌、乒乓球、康乐球、健身器械等。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