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党政群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507
颗粒名称: 第十四卷 党政群团
分类号: D235.55
页数: 110
页码: 747-856
摘要: 本卷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的党政群团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其所辖组织、行政机关、全力机关、人民政协、群众团体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横河镇 党政 党史

内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组织建立
  抗日战争前半期
  1939年3月,中共浒山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王介祉任书记,陈坤生、岑六生任委员(时横河镇域中共党组织活动及革命群众运动,归属于中共浒山区工委领导)。5月初,中共余姚县工委改组为中共余姚县委。此时中共浒山区工委亦改建为中共浒山区委员会,书记王介祉。1940年春,岑万尧任区委书记,王介祉改任委员。10月增补柴一清、周曼天为委员,区委下辖9个支部和1个总支部。今镇境内为中共彭泾支部,书记罗如年(罗久康)。
  创建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时期
  1942年10月,中共三北地委为适应三北游击司令部主力南进四明山的军事部署,保障三北通向四明山的交通,组建姚山工作队,开辟姚东山区——龙南、龙北、彭泾、天东、乌山等乡的工作。工作队建立中共特别支部,由队长陈平兼任书记。同年12月,工作队及特别支部撤销,建立姚山办事处和办事处总支部,总支书记柴一清。1943年3月,办事处总支部改建为中共姚山区委,辖中共天东乡、龙南乡、彭西、湖清垫支部及姚山自卫大队特别支部、彭泾乡中心支部等。1944年3月,中共慈姚县委将姚东、姚山两区委合并为浒山区委。区委书记叶靳,副书记谢明,委员罗天明、岑六生。
  中共龙南乡支部
  书记 邹毅君(女,1943.春~1945.7)
  任志元(1945.8~1945.10)
  中共彭西支部
  书记 陈文运(1943.春~1944.上半年)
  中共彭泾乡中心支部
  书记 史济训(1944.春~1945.10)
  委员 伍望银(组织)孙秋良(武装)
  陈文运(宣传)黄信孚(行政兼统战)
  中共湖清垫支部
  书记 孙森祝(1944.春~1945.10)
  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4月,隶属慈镇县的中共西区工作委员会成立,范雷伦任书记,岑龙虎、于渭荣任委员,徐策任候补委员。10月,姚东区从西区划出,成立中共姚东区委,马思方任书记,岑龙虎任委员,宋公明任候补委员,下辖游源、白石尖、东岙、湖清垫、三管5个支部。中共姚东区工作委员会于1948年10月建立,1949年5月结束。
  活动开展
  传播革命与农民运动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其时慈溪现境的中共马家路支部于1927年3月25日组织发动近万农民,涌进潮塘大地主张谷香家,开仓将3万余斤粮食分发给贫困农民,把没收的银元、财物也分发给农民。此一行动迅速传到横河地区,数千贫困农民随即自发组织,选择对象,到土豪劣绅家“吃大户”。因受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影响,农民运动至4月底结束。
  宣传抗日救亡,保护群众利益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余姚县政工队于1938年3月建立。由余姚县县长林泽兼任队长,中共党员郭静唐具体负责组织工作。1939年3月,在政工队内部建立中共党组织和青年团组织,区队建立党小组。5月,新组建的第三区队在陈肃、楼明山带领下进驻横河和逍林、胜山、新浦等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时浒山区的龙南、龙北(横河、石堰)乌山等乡共成立13个青年救亡室,有近千名青年自愿成为抗日救亡室成员。党组织动员青年参军上前线抗日,并分头把各乡公所关押壮丁用的木笼全部敲掉;还筹集资金用于优待抗属,解决的办法是:(1)缴纳金缓役(富家弟子只要缴纳200元可缓征兵役),款作为优待抗属资金;(2)用义卖年画来筹集资金;(3)向富商和地主摊派资金。
  为更好地动员群众抗战,减轻农民负担,1939年秋,在政工队第三区队组织下,农民代表与地主代表共同协商“二五”减租办法,结果达成以亩产皮棉24斤的租额进行“二五”减租,确定最好土地年亩缴租金2.10元,最差土地年亩缴租金1.60元。
  为增加耕地面积,改善人民生活,中共党组织发动乌山乡群众拆迁无主孤坟,既增加耕地面积,又受到贫苦农民和进步人士的拥护。
  1940年5月,中共余姚中心县委分析了开始逆转的政治形势,青宣室和政工队同时遭到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打击,将青年救亡宣传室改建为战时社会服务团。第三区队在横河地区建立了各乡战时社会服务团,彭泾乡团长陈炳元;龙南乡团长杨东林;龙北乡团长陆尧灿;天东乡团长胡连州;乌山乡团长胡祚慈。1940年8月,在中共党员陈文运等人支持下,在匡堰文武殿组织二三百人向彭泾乡公所要求发放救济粮,在去乡公所途中,又有近三百人加入队伍,共达五六百人。副乡长胡久芳闻讯后,一面派乡保卫团阻拦,一面派文书黄国林与战社团谈判,并邀请原天东乡政工队分队长郑树德、徐仲山作为仲裁。经过谈判,彭泾乡公所答应“来者每人发钱1元,发米1斗”。党组织还通过进步人士向地主平价购买粮食,平粜给缺粮群众解决粮荒。
  皖南事变后,贯彻“精干隐蔽”方针,基层支部停止活动,党员实行单线联系。姚山工作队开展反顽斗争,队部设在龙南乡的俞家岙,并在航渡建立工作基点。与日伪开展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和反顽自卫战斗。
  创建抗日根据地与奉命北撤
  1942年10月,姚山工作队到达后,设立分队。由翁惠珍带领的一个组,以横河为基点,负责开辟龙北乡工作,并向余姚县城方向发展。由陈少弱带领的一个组,负责开辟姚北方向工作。由柴一清、罗天明、项信良、马英和叶靳组成的一个分队,柴一清任分队长,负责开辟彭泾、天东、乌山乡工作。
  姚山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组织群众,启发贫雇农的政治觉悟,运用各种方式在农民中开展抗日宣传,做好群众工作,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在彭桥、匡堰、湖清垫、长埭村、妙山、游源、伍家板桥、顾李村发展一批党员。1942年底,建立姚山办事处,除在龙南、龙北留下一个工作小队外,其主要力量转向彭泾、天东、乌山等地,工作任务除党的组织建设外,着重进行以下工作:拒缴国民党浒山区署的苛捐杂税,为抗日武装部队征粮筹款,保障部队供给;发动组织抗日民众自卫队,是时年满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大多参加抗日民众自卫队,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游击活动,并设置多处秘密联络站,有湖清垫孙茂德家、长埭村孙炳荣家、彭桥岑尧灿家、张岙潘增尚家,做到一有消息就互相通气,一发现敌情迅即将情报传达到各保各站;加强治安保卫工作,尽力保护广大群众的安全;加强农会工作,限制地主对农民的重租、重利剥削,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不使儿童荒废学业,并把彭桥私立思孝堂小学改为乡中心小学,激励广大教师抗日救国热情。许多教师冒着生命危险在东横河两岸书写大幅抗日标语,组织文艺宣传队深入民间演唱;发动妇女为抗日作贡献,动员自已的丈夫、儿子参军,参加抗日斗争。
  1943年1月1日,姚山自卫大队在彭泾乡湖清垫祠堂成立,举行建队仪式。根据浙东区党委武装保卫秋收、保卫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姚山区人民自卫委员会于9月26日成立。
  11月,日伪军利用抗日武装在四明山进行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之机,增设横河据点。是月下旬,中共姚山区委书记柴一清在天东乡水沟弄党员余杏章家住宿时被日军包围,柴一清、余杏章、余幼章及天东乡乡长、党员胡连洲先后被捕,后经组织营救保释。12月,浒山据点的汪伪别动队袭击彭桥,以开设“保康堂”中药店作掩护的中共彭西支部书记陈文运遭捕,先关押在浒山,后解至庵东伪“中警团”团部,陈受尽酷刑未暴露党员身份。1944年2月,中共姚东区委和姚东办事处,因形势险恶无法在区内坚持斗争,被迫转移至姚山区活动,指挥姚东地区基层党组织开展对日伪军的斗争。1945年4月,浙东行政公署为抵制日本侵略者的经济掠夺,创办浙东银行发行抗币。三北支行也相继成立,浒山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朱人侠,民政指导员叶靳等出席成立大会,会上决定首先在彭泾乡发行抗币,在妙山游击根据地开设市场,畅用抗币。结果物价稳定,市场兴旺,深受群众欢迎。
  9月23日,中共浙东区委员会在上虞县城丰惠镇召开有部队支队长以上和地、县委书记参加的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关于“放弃浙东、全军北撤”的命令,部署北撤和北撤后的浙东工作。浒山区党政军及基干民兵200余人在10月6日编入三北独立团二营六连,除罗天明等20人搭乘海防大队的巡逻船先行外,其余人员于7日晚在相公殿渡口下船北上,9日在奉贤登陆后继续北上。同时,对非战斗人员进行动员,到外地投亲靠友,发给路费予以疏散;有条件的可进行隐蔽“埋伏”,等待革命形势好转时再设法归队。黄信孚、史济训等部分党员,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决定去上海隐蔽,保留其组织关系。
  坚持斗争,迎接解放
  自1945年10月起,一批隐蔽的各级中共地方组织及其领导人,历经磨难、险恶与牺牲,坚持斗争。1947年,中共慈镇、余上县工委及其下层组织相继恢复建立。是年底,中共四明工委把原属余上县委管辖的姚东地区划归慈镇县工委管辖。是时,中共中区工委书记叶靳以慈镇县办事处军事科长的身份,同黄信孚通过关系,与姚北青帮头目陈金木在彭东妙山进行谈判,双方商定:陈金木的活动区域为大古塘以北,中共姚东武装力量的活动地区为大古塘以南。1948年1月建立姚东区联络站,宋公明任站长,5月由虞弘担任。1948年2月,慈镇县工委为迅速扩大武装,组织县大队在姚东山区进行为期1个月的军政训练,同时还组织和发动群众,先后在戚家大山等10余个地方建立“公馆”和红色堡垒村。其任务是:严密遵守纪律,确保县、区工委机关及其领导人的安全;及时向部队报告国民党的活动情况。2月15日,中共姚东武装力量袭击彭泾乡公所,抓获乡户籍干事和书记员。24日,再次袭击彭泾乡公所,击毙3名反动职员。3月,在俞家岙镇压国民党密探余某。6月,又在吴家溪镇压双桥乡反动乡长胡金昌。
  1949年1月15日晚8时,中共地方组织发动数十人把浒山至观城公路的两座桥梁焚毁。2月,姚东区武工队在彭泾乡伍家板桥活动,被闻讯而至的国民党逍林区自卫队和长江部队200多人所包围,在群众掩护下迅速撤离。2月下旬,中共慈镇县工委在游源召开县工委扩大会议,后在游源山区举行民运干部训练班,由杨展大主持,参加者20余人。游源会议后,姚东地区农民协会、妇女会、民兵、土枪队、翻身会、弟兄会等群众团体相继建立。4月15日上午,中共浙东临工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第二游击纵队政治部联合发布《为迎接胜利告浙东各界人士书》;下午,各群众团体在横河张贴《为迎接胜利告浙东各界人士书》和解放军约法八章等布告,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欢迎。5月上旬,慈镇工委在龙南戚家大山召开县工委扩大会议,部署迎接解放军、接管县城、支前工作等。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及领导人名录
  1949年5月解放时,现境域中共党组织分属浒山、逍林两区委。1950年5月始设横河区,6月建立中共横河区委员会,后各乡相继调整和新建党支部。1954年10月,余姚、慈溪两县调整行政区域时,横河区新增了樟树、桥头、双湖、双河、民主5个乡党支部。1955年,今镇域各乡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农村建党工作步伐加快。1956年并乡后,乡设总支部,几村联合建分支部。1958年1~5月,乡建党委会。1958年10月1日,建立横河(区级)人民公社,设党委,下设大队党总支,后改设管理区党总支,以原高级社为单位的生产队,后称核算单位建支部。1961年10月,人民公社调整规模,以原管理区为单位设人民公社,建党委。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生产大队,建党支部。1963年3月,横河区及其区委撤销,并入低塘区及其区委。
  1966年7月后,“文化大革命”在镇境全面展开。乡、村相继成立各种“造反派”组织,区、公社、大队党组织受到严重冲击,陷于瘫痪。1967年3月,由县人民武装部为主的县生产办公室建立,负责和领导全县的工农业生产。随之各公社的人武部主持日常工作。1970年3~4月,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建立,同年7~9月,公社党委重新组建,党组织活动得以恢复。1971年7月,原横河区辖域从低塘区划出,建龙南区恢复区委。1970年7月,横河、龙南公社合并时,横河、龙南公社党委撤销,重新组建龙南公社党委。于1972年2月,横河公社、龙南公社又分设,两个公社党委恢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县委对区、公社党组织陆续作了调整和充实。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党的组织工作逐步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区委及所属公社党委人员作了调整。1983年9月起,乡人民政府体制恢复,党员大会或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乡党委。1984年6月,横河乡改制为横河镇,次年8月,横河乡党委改称为横河镇党委。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工作中,横河区委撤销,原石堰、龙南、彭桥和横河三乡一镇党委撤销,中共横河镇委员会重新组建。2001年2月,行政村实施撤并,辖域行政村由原54个改设为24个,原村党支部调整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截至2002年底,镇党委下辖村、企事业单位党委1个,总支部25个,支部155个,共有党员3217名。
  现境域区(镇)级党组织历任领导成员名录
  中共横河区委员会
  1950年6月建立区委至1958年9月。
  书记 张植兰 1950.6~1951.7
  肖书升 1953.4~1954.6
  (1952.8~1953.4为副书记)
  杨明 1954.8~1955.6
  (1953.8~1954.8为副书记)
  马国乾 1955.6~1956.1
  董泰荣 1957.1~1958.2
  (1958.2~1958.9为副书记)
  郭建中 1958.2~1958.9
  副书记 郭佩兰 1951.8~1952.上半年
  孙博安 1954.6~1956.3;1957.1~1958.1
  赵仰山 1954.11~1956.1
  胡强盛 1957.1~1958.1
  王康林 1957.4~1958.1
  委员先后有 史成炎 张森扬 周登传 虞弘(女)
  楼家珍 徐尧炳 孙立明 孙盛良 徐长源
  戚云发 黄乾楚 孙森祝 孙长丰 孙长海
  何来君 岑尧灿 王增琪 胡元茂 何纪钿
  熊子愚 罗松鹤
  中共横河人民公社委员会(区级)时期。
  书记 董泰荣 1958.10~1959.10
  王明辉 1959.10~1961.9
  副书记 孙枫桥 1958.10月初~1958.10月底
  罗松鹤 1958.10~1959.8
  夏勃迅 女,1958.10~1959.10
  胡强盛 1958.10~1961.4
  孙博安 1958.10~1961.9
  张富根 1959.11~1961.9
  魏传敖 1959.12~1961.9
  孙定荣 1960.1~1961.9
  俞士斌 1960.1~1961.9
  委员先后有 胡元纪 孙志宏 胡文敖 徐文炎 黄力胜
  孙长丰 陆守华 罗国连 何家增 孙银钿
  岑宏飞 陈定瑞 黄乾楚 黄文卿 胡炳顺
  罗振如 戚云发 莫听良 吴纪林 胡宝正
  1961年10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恢复中共横河区委员会,至1963年3月撤销横河区。
  书记 徐涨厚 1961.9~1963.2
  副书记 魏传敖 1961.9~1962.5
  孙博安 1961.9~1963.2
  王增琪 1961.9~1963.2
  委员先后有 莫听良 张富根 俞士斌 孙定荣 岑宏飞
  黄力胜 黄文卿 孙尧益
  中共龙南(横河)区委(1971年7月建立,1981年7月后复名横河区委,至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
  书记 罗松鹤 1971.7~1978.4
  副书记 赵顺兴 1971.7~1973.4
  翁至秉 1971.7~1972.3
  周明 1971.10~1978.4
  赵仰山 1974.1~1978.4
  委员先后有 潘志明 胡宝正 胡尧灿 孙博安 章菊凤(女)
  黄文卿 徐引巨
  书记 罗松鹤 1978.4~1980.9
  胡杏林 1980.9~1982.10
  孙立道 1982.10~1986.5
  (1979.3~1981.6为副书记)
  潘国荣 1986.5~1989.3
  伍厚群 1989.3~1991.9
  (1983.9~1989.3为副书记)
  洪林潮 1991.10~1992.5
  (1991.5~1991.10为副书记)
  副书记 周明 1978.4~1978.8
  赵仰山 1978.4~1979.11
  黄文卿 1980.1~1981.6
  孙长海 1980.8~1981.6
  邹生久 1981.6~1983.10
  孙家银 1981.7~1983.7
  胡银桂 1981.8~1982.9
  徐引巨 1983.9~1987.3
  段松强 1987.3~1990.6
  孙礼贤 1989.3~1991.4
  王剑侯 1990.6~1992.5
  张志明 1991.9~1992.5
  委员先后有 胡宝正 章菊凤(女) 潘志明 应伯禄 徐正元
  孙根德 胡元棣 潘建光 郑伯良 陈纪昌
  孙振康 胡长龙 黄忠潮 徐银坤 岑剑国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的党委。
  中共横河镇委员会
  书记 张志明 1992.5~1995.7
  王剑侯 1995.7~1997.9
  (1992.5~1995.6为副书记)
  胡杏钧 1997.9~2001.10
  赵利明 2001.10~2004.11
  谢华君2004.11~
  副书记 谢华君 1992.5~2000.10
  朱芝华 女,1995.10~1998.10
  孙黎明 1998.9~2003.4
  高协军 1998.9~2001.10
  方若波 2002.1~2004.12
  王杏裕 2001.10~2003.6
  陈新昌 2003.4~
  张建设 2003.7~
  叶钊君 2004.11~
  委员先后有 胡永表 裘小芳 戚央军(女) 严永敢 徐乾奎
  沈桂川 方国平 胡国安 周长根 诸志康
  王国芬(女) 许华乔 朱国达 马迪飞 高成芳
  现境内各乡党支部、党委领导人名录
  1950年至1956年3月撤区并乡前各乡建党支部
  中共石堰乡支部
  书记 沈敖生 1953.11~1954.3
  王永棠 1954.3~1954.7
  岑尧灿 1954.7~1956.3
  中共秦堰乡支部
  书记 徐尧炳 兼,1953.11~1954.7
  徐文炎 1954.11~1956.3
  中共横河乡支部
  书记 戚匡 1950.7~1952.4
  孙盛良1953.12~1954年底
  孙炳乾 1954年底~1956.3
  中共乌山乡支部(临时支部)
  书记 孙志郎 1950年底~1951.4
  赵家法 1951.4~1952.7
  (1950年底~1951.4为副书记)
  胡梦如 1952.7~1952.10;1954.春~1956.3
  胡森章 1952.10~1953.8
  中共龙南乡支部
  书记 任志元 1950.1~
  孙介敖 1953.11~1954.4
  孙长丰 1954.4~1956.4
  中共彭西乡支部
  负责人 孙培盛 1951.7~1956.3
  1956年4月至1958年9月撤区并乡期间
  中共横河乡委员会
  1956年4月建立总支部,1958年1月改建为基层党委。
  第一书记 胡强盛 兼,1957.4~1958.1
  (1958.1~10为书记)
  书记 胡梦如 1956.3~1957.4
  副书记 孙炳乾 1956.3~1957.4
  胡守龙 1956.3~1957.4
  徐文炎 1956.3~1957.12
  夏勃迅 女,1958.1~1958.9
  胡森章 1958.1~1958.9
  中共龙南乡委员会
  1956年4月建立总支部,1958年1月改建为基层党委。
  书记 孙长丰 1956.4~1958.1
  (1958.1~1958.9为副书记)
  王康林 1958.1~1958.9
  副书记 何香德 1956.3~1958.9
  孙解学 1956.3~1958.9
  中共彭桥乡委员会
  1956年4月建立总支部,1958年5月改建为基层党委。
  第一书记 胡元纪 1957.4~1958.1
  (1958.1~1958.9为副书记)
  书记 岑尧灿 1956.3~1957.4
  孙枫桥 1958.5~1958.9
  副书记 黄渭源 1956.3~1957.4
  郑俊才 1956.3~1958.9
  孙盛良 1957.4~1958.9
  1958年10月至1961年10月,(区级)人民公社化期间
  中共秦堰大队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 徐文炎 1958.10~1959.3
  副书记 杨杏仁 1958.10~1959.2
  中共石堰管理区(大队)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 王森华 1958.10~1959.2
  (1959.3~1959.11为副书记)
  黄力胜 1959.2~1959.3
  陆守华 1959.3~1959.11
  戚云法 1959.11~1961.10
  副书记 郭荣水 1958.10~1959.2;1959.11~1961.10
  许献文 1959.11~1960.7
  中共横河管理区(大队)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 黄力胜 1958.10~1959.2
  孙立钿 1959.2~1959.3
  胡文敖 1959.3~1959.11
  胡炳顺 1959.11~1961.10
  副书记 郑如先 1959.3~1959.12
  戎杏棠 1959.11~1961.10
  中共乌山大队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 童金荣 1958.10~1959.3
  副书记 胡宝正 1958.10~1959.2
  中共龙南管理区(大队)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 孙长丰 1958.10~1959.8
  罗松鹤 1959.8~1960.2
  谢水根 1960.2~1961.10
  副书记 孙长浩 1958.10~1959.2
  何香德 1959.3~1961.10
  中共胜利大队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 何香德 1958.10~1959.2
  俞士斌 1959.2~1959.3
  副书记 胡成木 1958.10~1959.2
  胡金潮 1958.10~1958.12
  中共梅湖大队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 陆守华 1958.10~1959.3
  副书记 俞根良 1958.10~1959.2
  孙天丰 1958.10~1959.3
  中共彭桥管理区(大队)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 孙盛良 1958.10~1961.10
  副书记 黄维棠 1958.10~1959.2
  胡梦如 1959.3~1961.10
  1961年10月至1983年8月,(乡级)人民公社期间
  中共石堰公社委员会
  书记 俞士斌 1961.10~1962.12
  王增琪 1962.12~1969.2
  副书记 胡梦如 1961.10~1962.6
  孙立明 1961.10~1963.2
  罗炳钊 1963.2~1969.2
  中共横河公社委员会
  书记 胡炳顺 1961.10~1969.1
  副书记 戎杏棠 1961.10~1969.1
  中共龙南公社委员会
  书记 孙定荣 1961.10~1969.3
  副书记 何香德 1961.10~1962.6
  余华根 1962.6~1963.2
  中共彭桥公社委员会
  书记 孙盛良 1961.10~1963.3
  俞士斌 1963.3~1969.3
  副书记 黄定贵 1961.10~1962.6
  戚云法 1962.3~1962.6
  孙长兴 1962.4~1969.3
  石堰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
  1970年4月建立。
  组长 翁至秉 1970.4~1970.7
  中共石堰公社委员会
  书记 翁至秉 1970.7~1971.7
  胡尧灿 1971.8~1977.9
  毛士奎 1977.9~1979.11
  (1970.7~1977.9为副书记)
  潘建光 1980.8~1983.9
  (1979.11~1980.8为副书记)
  副书记 李承刚 1972.5~1977.7
  孙本福 1977.9~1983.9
  余华根 1977.9~1979.11
  王森华 1977.9~1981.12
  胡炳顺 1979.11~1982.12
  徐忠苗 1981.4~1983.9
  孙锦德 1982.9~1983.9
  横河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
  1970年4月建立,7月与龙南公社合并。
  组长 胡尧灿 1970.4~1970.7
  中共横河公社委员会
  1972年3月,由龙南公社分建。
  书记 孙长海 1972.3~1980.8
  陈纪昌 1980.8~1983.9
  (1979.4~1980.8为副书记)
  副书记 谢文献 1972.3~1973.4
  孙通林 1972.3~1981.4
  戎杏棠 1973.6~1980.12
  胡炳顺 1973.6~1978.10
  骆炳焕 1978.5~1979.11
  罗志焕 1980.8~1983.9
  孙根德 1981.4~1982.7
  郑伯良 1982.7~1982.12
  孙永水 1982.12~1983.9
  龙南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
  1970年4月建立。
  组长 何香德 1970.4~1970.7
  中共龙南公社委员会
  书记 赵顺兴 1970.7~1971.7;兼,1971.7~1973.4
  赵仰山 兼,1974.1~1978.6
  张富根 1978.6~1979.11
  (1972.3~1978.6为副书记)
  胡银桂 1979.11~1981.8
  徐银坤 1981.8~1983.9
  (1980.12~1981.8为副书记)
  副书记 胡尧灿 1970.7~1971.8
  何香德 1970.7~1979.12
  韩惠贤 1971.5~1972.10
  胡志光 1972.3~1979.11
  孙岳斌 1976.10~1983.9
  孙根德 1976.10~1981.4
  孙蝶双 女,兼,1979.3~1979.7
  胡长龙 1979.11~1980.12
  骆炳焕 1979.11~1983.9
  洪林潮 1981.9~1983.9
  彭桥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
  1970年3月建立。
  组长 俞士斌 1970.3~1970.8
  中共彭桥公社委员会
  书记 俞士斌 1970.8~1972.5
  胡元纪 1972.5~1974.1
  (1970.9~1972.5为副书记)
  胡银桂 1974.1~1979.11
  罗振如 1979.11~1983.9
  (1978.4~1979.11为副书记)
  副书记 孙长兴 1970.9~1978.4
  应伯禄 1972.5~1979.4
  潘金钿 1976.10~1983.9
  胡志光 1979.11~1983.9
  1983年9月恢复乡建制至1992年5月
  中共石堰乡委员会
  书记 孙锦德 1983.9~1986.5
  徐忠苗 1986.5~1989.11
  (1983.9~1985.1为副书记)
  胡泽南 1989.11~1991.4
  (1983.9~1989.11为副书记)
  谢华君 1991.4~1992.5
  副书记 朱涨法 1985.1~1989.8
  谢振康 1989.8~1991.7
  任善镇 1989.11~1992.5
  孙达飞 1991.7~1992.5
  中共横河镇(乡)委员会
  书记 陈纪昌 1983.9~1984.3
  孙岳斌 1984.3~1989.11
  徐忠苗 1989.11~1992.5
  (1985.1~1986.5为副书记)
  副书记 罗志焕 1983.9~1985.6
  孙永水 1983.9~1986.11
  陈光林 1985.6~1989.12
  何家章 1986.6~1987.10
  徐乾奎 1987.10~1988.12
  徐红军 1988.12~1992.5
  谢华君 1989.12~1991.4
  谢振康 1991.7~1992.5
  中共龙南乡委员会
  书记 徐银坤 1983.9~1988.2
  龚正荣 1989.4~1989.11
  (1988.1~1989.4为副书记)
  洪林潮 1989.11~1991.4
  胡泽南 1991.4~1992.5
  副书记 骆炳焕 1983.9~1988.1
  任善镇 1983.9~1986.9
  骆银桥 1986.9~1988.1;1988.8~1990.5
  孙其麟 1987.2~1988.8
  龚耀周 1988.8~1989.8
  朱涨法 1989.8~1992.5
  潘金钿 1991.4~1992.5
  中共彭桥乡委员会
  书记 潘金钿 1983.9~1984.10
  史致明 1984.10~1987.2
  (1984.6~1984.10为副书记)
  洪林潮 1987.2~1989.11
  岑华权 1989.11~1992.5
  (1983.9~1986.11为副书记)
  副书记 罗振如 1983.9~1986.1
  岑盈达 1984.10~1987.5
  龚耀周 1985.1~1985.12
  徐红军 1985.12~1988.12
  岑文浩 1987.5~1990.4
  徐乾奎 1988.12~1992.5
  高代利 1990.4~1992.5
  第三节 中共村级组织
  1957年,镇境内多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始建中共党(分)支部。1961年后,随着农村行政体制的改变,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建立中共党支部。2001年2月并村,扩大村规模后,村一般设总支部。现将各时期的村级党组织及主要负责人名单列表于下。
  第四节 镇域各乡镇中共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横河乡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7年上半年在横河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其中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2名。
  中国共产党横河公社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61年7月在横河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委员会,其中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各1名。
  中国共产党横河公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80年1月在横河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委员会9人组成,其中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3名。
  中国共产党横河乡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83年9月在横河举行,参加代表185名。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委员会,其中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2名。
  中国共产党横河镇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86年12月在横河镇举行,参加代表150名,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委员会,其中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2名。
  中国共产党横河镇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90年3月19日在横河镇举行,参加代表72名,列席代表21名。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委员会,其中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2名。
  中国共产党横河镇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93年1月12日在横河镇政府大楼举行,参加代表203名,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七届委员会,由8人组成,其中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2名。选举产生中共横河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由5人组成,在镇纪委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纪委书记、副书记各1名。同时选举出席中共慈溪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18人。
  中国共产党横河镇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95年10月26~27日在横河镇政府大楼召开,应出席代表179名,实到代表169名。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横河镇第八届委员会,由8人组成;中共横河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由5人组成。在镇党委八届一次全委会议上,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2名。在镇纪委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中共横河镇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各1名。
  中国共产党横河镇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9年1月10日在横河镇政府大楼召开,应到代表178名,实到代表170名。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横河镇第九届委员会,由8人组成;中共横河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由5人组成。在镇党委九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3名。在镇纪委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中共横河镇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各1名。
  中国共产党横河镇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02年1月在横河镇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参加大会应到代表180名,实到代表169名。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横河镇第十届委员会,由8人组成;纪律检查委员会5人组成。在镇镇党委十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书记1名,副书记3名。在镇纪委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中共横河镇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各1名。
  第五节 镇(区)委工作机构
  1992年以前镇委工作机构,为今镇域4个乡镇党委机构。
  1980年7月,横河区委工作机构设置,书记1人,副书记3人(分别分管行政、党群和工农业生产),下设组织、纪检宣传、武装、公安、经营管理、妇联、团委、秘书等专线干部共11人。公社党委工作机构:设书记1人,副书记2人(分管行政、党群),下设组织、武装、治安、妇联、文书等专职岗位,计7人。
  1992年,按照省委、宁波市委机构改革精神,于5月撤区扩镇并乡,原石堰乡、龙南乡、彭桥乡合并入横河镇。时横河镇党委机构党群线(15人)。
  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2人;
  组织办:2人;
  纪检办:2人;
  宣传办:1人;
  武装部:3人;
  妇联:1人;
  团委:1人;
  老干部管理:1人;
  秘书:1人。
  第六节 组织建设
  组织发展
  1949年底,镇境内仅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少数老党员。此后吸收在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入党。1953年下半年,农村全面整党,对党员逐个鉴定,清理党员队伍。1954年以后,重点发展在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入党。1957年根据中共“八大”关于提高党员标准,确保党员质量的要求,县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并停办农村预备党员转正手续。1961~1963年控制发展党员。1964年境内石堰、横河、龙南、彭桥4个公社有党员588人,建立党支部64个,其中农村党支部56个。1966年上半年在“四清”(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运动中发展了一批党员,使镇域农村每个生产队有党员或党小组,从而在农村壮大了党组织力量。“文化大革命”前期,党组织停止活动,未发展党员。
  1970年恢复党员组织生活后,党组织的活动仍然不正常。1974年8月,“批林批孔”运动中出现突击入党、突击提干的做法,一批造反派负责人一时间发展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无预备期),还即时就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次年7月,按中央批准的浙江省委《关于正确处理突击发展的党员和提拔的干部的请示报告》精神进行了纠正。1986年,横河区及各乡镇普遍开展整党建党工作,对农村党支部进行整顿和改选,一些年轻党员充实到支部领导班子,吸收了一批青年积极分子入党,使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1990年镇域党员达2255名,其中预备党员50名。农村党支部54个,企业党支部34个,机关党委4个,镇(区)机关党支部5个,其他党支部7个。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至今,镇委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党章规定条件,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党员队伍结构趋于更加合理,党组织更加健全壮大。截至2002年底,全镇有党员3217名,其中预备党员182名,女党员417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86名。横河镇党组织情况为:农村党组织有党委1个、总支部20个、党支部42个;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总支部4个、支部80个;镇机关党组织,总支部1个、支部9个;其他单位支部24个。
  思想教育
  1952年余姚县干部学校创立,根据县委要求,镇境内有计划地抽调区、乡干部和农村党员进行形势、任务、政策、民主建政、党的基本知识等教育。1953~1954年对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和互助合作骨干,集中进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
  1957年,组织党员学习新党章。1964年后广泛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党小组会、支委会、支部大会、党课),逐步形成制度,在党内开展了经常性的思想路线教育,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停顿。
  1979~1983年,党员教育、组织培训工作走上正常。区乡党员干部以及农村大队支部书记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镇境内各乡(公社)党组织亦举办党校、夜党校,培训党员干部。区委实施党支部工作“双争”(争当先进党支部和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目标管理。
  1987年初创办镇党校以来,利用党校阵地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至1989年,共上党课18次,举办各种党员培训12次,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完善党内制度,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有9个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27人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以后,镇委继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指导思想,认真办好镇党校。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广泛开展了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与认清国际形势、防止和平演变的教育。1990~1993年,上党课64次,举办各种党员培训班20余次。一年一度坚持党建工作研讨会。抓好“一队三组”①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型党员活动小组。通过上述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镇党委还重视抓好后进党支部的整顿、转化和贫困村、经济薄弱村的脱贫致富工作,共有8个后进党支部升级达标,12个贫困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第七节 宣传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团结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广大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组织抗日团体,开办乡村民众夜校、读书会、妇女识字班等,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抗日救亡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加强宣传工作。1950年各乡成立宣传队,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贯彻婚姻法开展宣传。1953年6月,区传授站设立,组织学生呼喊队、宣传员,到各村宣传党的政策,还利用业余剧团等遍及境内宣传。1953~1956年,广泛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推动社会主义改造,促进工农业生产。1958年,宣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1958~1960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开展,从报纸、墙报、简报到文艺演出均进行不切实际、不合客观规律的鼓动宣传。直至1961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中共中央关于纠正平调风的决定贯彻,宣传上的虚假失实才得到纠正。1963年,区、乡开展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学雷锋,发扬优良风尚,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文化大革命”期间,宣传学习《毛主席语录》热潮掀起,以毛主席语录为内容的红色标语遍及城乡,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造成社会政治生活混乱。70年代初,宣传农业学大寨运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宣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的观点。在政治、理论、思想、政策等方面拨乱反正。1981年宣传反对资产阶级精神污染,查禁黄色书刊。1982年起,区、乡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思想),“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宣传活动。1987年,围绕“把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好”总目标,开展群众性的刹“三风”(赌博风、封建迷信风、婚丧喜事大操大办风),“创三户”(爱国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创文明和“双学双比”的活动。东湖、上河、相士地村,分别被宁波市、慈溪市命名为文明村,慈溪微型轴承总厂被市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1993年底,评选出省级文明单位1个,宁波市级文明村2个,慈溪市级文明单位11个。
  从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以来,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进行形势和任务、国情(和市情、镇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主题,进行了宣传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横河地区两个文明建设。
  1999~2001年,镇党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广泛宣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①为主题,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新事评选等活动,不断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依法加强宗教管理,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
  第八节 纪检、信访
  机构
  区、乡党委十分重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由专人负责处理人民来信来访,教育和处理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员干部。
  1984年横河区委建立纪检组。1986年,横河、石堰、龙南、彭桥等乡镇的纪检组建立。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中共横河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纪检工作
  1951~1959年,纪律检查(监察)的任务是:向党员进行遵守党章、党纪和共产主义道德等教育,查处党员丧失立场、道德败坏、贪污公款以及工作中违法乱纪等案件,以保证党的路线和任务的贯彻执行。1959~1960年,党的纪检工作着重查思想“右倾”、阻碍“大跃进”等案件。由于“左”的影响,一度出现处理扩大化倾向,伤害了一些党员。1961年根据上级指示,对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批判和处分的干部党员甄别复查,1963年对错案作了平反。
  1979年纪检组织重建后,纪检工作以加强党风、党性、党纪教育,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为重点。1979~1981年,组织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和历次运动中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1985年清理部分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和一些单位巧立名目,滥发奖金、实物问题。
  1986年,横河区各级党组织进行了整党建党教育,处置不合格党员131名。1988年横河区委查处违纪党员39名,其中开除党籍1名,留党察看7名,撤销党内职务1名,严重警告13名,警告处分17名。对所犯错误分析,有赌博错误18名,占47%,以权谋私3名,生活腐化2名,其他错误6名。1987年后,纪检工作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不正之风为基本指导思想,狠刹歪风,查处违纪案件。
  从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的3年中,镇纪委查处党内违纪案件33件,处分违纪党员33名。其中开除党籍10名,留党察看9名,严重警告5名,警告处分8名,行政警告1名。处置党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和治安管理等15名。同时,协助市纪委查办案件5起,涉及党员6名,收缴违法违纪金额18万余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纪检组织按照党章赋予的任务,认真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四项职能。至今镇域查处案件中涉及党员受处分的146人,其中开除党籍的34人,移交司法机关判刑的12人。
  信访工作
  1978年,区、乡建立信访领导小组,受理人民来信来访,信访制度逐步完善。横河区1989年信访工作情况总结:一、区、乡镇全年共研究分析36次。区、乡镇领导批阅重要信访81件,其中彭桥33件,横河13件,龙南3件,石堰13件,区级部门19件,直接办案39件。二、认真查处信访案件268件,其中重复28件,应办理240件,已办理228件,结案率85%,反馈率78%,重复越级信件减少到20%以下。要信要访按期结案率达100%。三、信访信息工作已做到有专人负责,专门搜集整理上报等工作。四、当年信访中分类:检举揭发的44件,农村政策的25件,土管纠纷的76件,批评建议的2件,经济纠纷的4件,婚姻纠纷的11件;户粮的1件,工资福利的5件,生活困难的9件,社会治安的13件,其他11件。全区107村,村村建立了调解信访领导小组,配有信访员。共有信访网络6个,其中彭桥乡2个,龙南乡1个,石堰乡2个,横河镇1个。
  撤区扩镇并乡后,横河镇委、镇政府成立由6人组成的镇信访领导小组,由镇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配有专职信访干部,负责接待处理日常工作。每月16日为领导接待日,每月20日信访领导小组集中分析、排查信访情况。
  自1992年来,大的信访事件有剑山村国家粮库征地、宜青桥村商品房用地征地、慈溪钢厂环境污染、一养猪大户巨额个人借款、一股份制企业数百万元个人借款无力归还事件、乌玉桥砖窑厂环境污染、童岙村交通事故、梅园村一私营企业劳资纠纷,均为数十人至数百人的越级上访。后经市、镇两级甄别情况,妥善处理,群众基本满意。
  第九节 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慈镇县委员会设立统战机构,与地方绅士、部分国民党上层分子和区、乡、镇、保长建立不同层次的统战关系,扩大抗日力量。1942年底以前,姚山区5个乡的政权都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来的旧政权,乡长都是地方士绅之类的人物。姚山办事处成立后,着手改造基层政权,任命共产党员黄信孚为彭泾乡乡长,共产党员徐国财为天东乡乡长,龙北乡则任命中间人物陆且之为乡长,龙南乡原乡长任惠康倾向抗日继续留任。为了开展对各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团结知识分子,还以柴一清、黄信孚为发起人,邀请孙森浩、史济生、罗惠康、胡世岗、伍望才等农村有影响力的文化人士参加读书会,藉以灌输民族意识,激发抗日热情。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争取与其他民主人士合作,彭泾乡仍留用原来的三位副乡长,分别是戚和生(游源人,是有声望的士绅)、徐林表(彭桥致中和米厂经理,无党派人士)、黄星北(系国民党员,曾任过镇海飞机场场长)。1942年底,乡抗日民主政府刚建立不久,国民党浒山区区长陈济民召开全区乡镇长会议,强行分派所谓同盟国胜利公债。黄信孚根据姚山办事处授意,代表彭泾乡政府,在会上提出反对意见。会后国民党区队附岑××到彭泾乡催讨,黄信孚陪他到副乡长黄星北那里去面谈,被黄星北婉言拒绝。岑碰了钉子,便走了。
  解放战争时期,姚山办事处在国民党进步人士和乡保长中开展统战工作,还与宗教界人士建立关系,互通情报,打击敌对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统一战线队伍扩大。1949年9月,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建立。仅1949年9月至1953年3月,今镇域有工商界代表、文教界代表、民主人士代表等,参加县人民代表会议。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不少工商业者参加公私合营企业,其中有的担任了企业正副经理、厂长等职。
  1978年以后,统一战线工作恢复,各项统战政策逐步落实,对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给予改正,并作妥善安置。横河镇侨胞主动参与当地建设。如1990年10月21日,为振兴石堰教育事业,乡召开部分企业厂长座谈会,当场捐款2万余元。一台胞主动参加捐款,以表对教育事业的关注。
  1992年9月26日,横河镇建立“侨胞、台胞、港澳同胞”(简称三胞)工作委员会,设正副主任。镇党委发动各界人士开展沟通台属(现境19名)、侨胞(现境63名)思想活动。镇领导经常调查走访,在元旦或春节召开座谈会,密切相互关系,鼓励“三胞”爱国爱乡。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所辖组织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民国16年(1927)8月,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余姚县党部改组委员会成立,改组县党部,王超凡任常务委员,谢显曾、俞成傲、洪元初、卢素晴、周良等为执行委员。分城区、横河、彭桥、逍路头、临山等12个区党部,登记党员。民国17年(1928)5月,县党部改组,成立党务指导委员会,周庠任常务委员,下设组织、宣传、训练3部。重新划分党区和登记党员。周巷、浒山、低塘为第三党区。设浒山等9个区分部。镇域的彭桥、龙北设国民党支部。
  国民党彭桥支部:设在凤栖庵
  书记:黄礼范
  委员:黄森龙
  国民党龙北支部:设在秦堰桥
  国民党龙北乡支部负责人杨天时,曾任龙北乡乡长。
  抗战胜利后,县党部成立“肃奸委员会”,办理汉奸自首登记,但仍放纵汉奸。设社会服务处,恢复工会、农会、商会等团体,安插嫡系,严加控制。
  民国36~37年(1947~1948),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国民党基层组织在横河镇境内设有第六区党部(浒山)、第七区党部(逍林),其组织隶属情况见下表。
  第二节 国民党基层政工、自卫组织
  国民党所属各乡镇政工作队队员情况:民国37年(1948)3月余姚县政府编制的《本府关于各乡镇政工作队队员名册》记载:涉及境内6个乡共有政工作队队员146名,其中:彭泾乡20名,天东乡14名,高风乡20名,龙南乡12名,龙北乡52名,乌山乡28名。
  国民党所属各乡民众自卫委员会组织情况:据民国37年3月,余姚县政府“民众自卫委员会委员名册”记载:涉及境内5个乡共60名。其中,彭泾乡11名;天东乡11名;乌山乡10名;龙北乡16名;龙南乡12名。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民国29年(1940)4月,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余姚分团部筹备处成立,下辖4个区队及城区直属分队,时横河已有三青团组织,由三青团逍林区队所辖。同年11月,提出25岁以下政府公务员、教员须加入三青团组织,境内团员发展较多,乡建有三青团分部,在村保发展了三青团员,如彭泾乡十二、十三保有三青团员10人,负责人孙介眉。日本侵略军占领余姚后,三青团停止活动。抗战胜利后,三青团组织及活动又恢复,各区均设立区队,乡建立分队,直至民国36年11月,三青团与国民党合并,三青团员转为国民党员为止。
  第四节 国民党在横河境域情报组织
  民国25年(1936),余姚CC小组(中统系统)倪永强、汤靖础、王节和等8人,组成中统情报组织。民国32年(1943)改建四明工作站,罗瑞兴任站长,专事搜集中共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情报。后又组建不脱产“工作队”,下设城区、浒山、横河等地6个情报组,民国36年(1947)负责人因敲诈案被撤职,“工作队”及所属情报组织解体。
  第三章 行政机关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权
  民国初期沿袭清末地方自治制度,民国17年(1928)余姚县设7个自治区,设区公所。境内属浒山区署、逍林区署等。23年(1934),实行保甲制,保设保长、保队附。抗日战争时期,县政府流亡境外,所设区署、区办事处徒具形式。当时三北地区沦陷后,国民党区、乡镇政权虽坚持在三北境内活动,但无法控制农村,日军为了迅速控制三北局面,开始建立县、区、乡日伪政权。鉴于这样的混乱状态,民国31年(1942)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提出了“适当改善现有的行政机构,并逐渐使之成为人民抗日政权”的方针,把五支队总办事处改组为三北总办事处,统一领导三北各地办事处及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横河地区各乡均建立民主政权机构,其主要领导人名录
  龙北乡公所 乡长:孙仙舲(1939~)
  陆且知(~1945)
  乌山乡公所 乡长:胡祚慈(1939~)
  彭泾乡公所 乡长:史济训(1939.1~1939.3)
  黄萌(黄信孚,1939.3~1945.9)
  龙南乡公所 乡长:任惠康(1939~1944)
  柳惠金(1944下半年~1945.1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浙东区委和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民国36年(1947),国民党在横河镇境域所设乡政府及人员。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1949年6月,余姚县人民政府建立,按原乡镇、区陆续建立人民政府,任命正副乡长。1950年5月横河区公所建立,镇域的龙南、龙北、乌山、彭泾、天东乡人民政府调整为10个乡人民政府。至1954年余姚、慈溪两县县境调整时,横河区又划入4个乡、新建1个乡人民政府。1956年4月,横河区公所撤销,其辖区内15个乡及其政府也撤销,合并新建为5个乡及其政府,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今镇域为彭桥、龙南、横河3个乡及其政府。各乡政府(委员会)设生产合作、文教卫生、民政、财粮统计、治安保卫、人民武装、交通建设、调解等委员会。
  1957年1月横河区建制恢复,8月区公所恢复。
  1958年10月1日,横河(区级)人民公社成立,下设15个大队管理委员会。1959年3月,15个大队调整为9个管理区,均建有管理(队务)委员会。1961年10月横河区公所恢复,公社规模缩小,今镇域建有横河、彭桥、龙南、石堰4个公社社务管理委员会,下设工业、农业、财经、文教、卫生、民政、治安、武装、调解等委员会。1963年3月横河区撤销并入低塘区,公社体制及机构未变。1966年7月后,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冲击,各级政府陷于瘫痪。1967年3月始,先后由县、区、公社武装部,支左部队,军管会等主持日常工作。1969年4~5月,各公社相继成立由干部代表、军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的革命委员会,下设政工组、生产指挥组、人民保卫组。1971年7月横河(龙南)区建制恢复,但未建立革命领导小组。至1977年上述组织撤销,恢复工业、农业、文教办公室,治安、调解、民政、武装委员会等机构。1981年5~7月,公社革命委员会改制为公社管理委员会。是年6月区公所恢复。
  1983年9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撤销,乡(镇)建制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乡(镇)人民政府重建,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正副乡(镇)长,乡以下为村民委员会,村以下为村民小组。1992年,横河区公所及其所辖各乡镇撤销,横河镇人民政府重新组建,下设工业、农业、文卫、城建、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和财政所。至今全镇有24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第三节 村级行政自治组织沿革及主要领导人名录
  村级行政自治组织沿革
  解放初期,村(保)行政管理机构沿袭民国未变。1949年10月,废保甲制建立村公所。1950年5月,余姚县调整行政区划,重新组建行政村及其村公所、村民小组。截至1952年底,当时村级机构设置,据慈溪市档案馆资料记载:横河区乌山乡1~8村村干部名册中,有如下职别,即村长、副村长、村农民协会主任、副主任,还有宣传委员、武装委员、生产委员、妇女委员、自卫队长、儿童团长等。
  1956年下半年,始建以行政村为单位或跨行政村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上半年已全部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各社设社务委员会,有社长、副社长、会计等管理人员。
  1958年10月1日,实行“人民公社化”,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单位设生产队。至1959年3月,以生产队(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核算单位。各生产队设正、副队长。
  1961年10月改革公社管理体制,并以村为单位设生产大队,大队以下设生产队,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1966年9月乌山社教工作组编印的《乌山大队各种组织班子名册》。
  乌山大队下设9个生产队,各设:生产队长、副队长、会计、记工员、经济保管员、实物保管员、技术员、监察员、贫协组长、民兵排长、民兵班长、妇女队长。这一基本体制一直延续至1983年9月。政社分设改为行政村新体制,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后,生产队不再作为一级村级行政组织。
  1992年5月13日,横河区撤销,将原石堰乡、龙南乡、彭桥乡、横河镇合并,新的横河镇政府机构组建。全镇辖3个居民委员会,54个村民委员会。
  2001年,将原54个村合并为24个村,重新组建村民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各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一般由正、副主任及有关委员3~7人组成,下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
  村级行政组织主要领导人名录
  分1950至1956年任职称村长;1956至1958年任职称高级社社长;1959年3月至1961年4月任职称生产队(核算单位)队长;1961年5月至1983年8月任职称大队长;1983年9月至2001年2月任职称村民委员会主任;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村民委员会主任。名录按任职先后顺序排列,以表格形式记述于下。
  第四章 权力机关
  第一节 概况
  1951年,横河镇境内各乡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正副乡长及委员,自1953年11月始,乡(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至1966年5月,第二、三、四、五、六次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召开。“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断。1981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至2002年,镇乡第七至十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逐步完善。
  第二节 选举
  境内各乡镇历次换届选举,首先产生选举委员会,负责办理选举过程中有关事宜,至选举毕,其使命也随之完成。
  县代表选举
  1949年9月至1953年3月,按照代表广泛性的要求,镇境内各乡人民政府采取推荐与聘请相结合的方法,在各阶层推选出席余姚县第一至第七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代表组成由:(1)工人代表;(2)农民、劳模、互助组代表;(3)烈军属代表;(4)青年学生代表;(5)文教代表;(6)工商代表;(7)妇女代表。
  产生代表方法:对农民代表,由各乡通过所辖村召开群众会,在小组协商基础上,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再以乡为单位召开农民代表会议推荐代表。对工人、工商界代表,则由区公所直接通知当地基层工会、工商联,在各该组织的小组长以上人员会议中推荐代表。对妇女、劳动模范、烈军属、互助组、文教、青年学生代表,由区公所根据条件决定。对民主人士、自由职业(医务人员)、宗教界代表,由县指定代表名单后,区公所代行邀请出席会议。
  第一至七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间接选举,即由乡镇人大代表在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从1980年10月开始实行直接选举,即在各乡镇(公社)的市(县)代表选区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市(县)人民代表,至2003年1月,先后进行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的市(县)代表直接选举。
  乡代表选举
  余姚县选举委员会于1953年10月派出普选工作组干部,到横河地区进行普选工作试点。据余姚县1954年初基层选举工作情况统计补充表的数字,横河镇境内各乡普选中通过人口调查、选民登记,有选举权的人数为15815人。
  1953年,余姚县普选工作组于10月中旬到彭西乡,进行直接选举,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0月15日开始到25日,从了解基本情况入手,先后召开乡干部会议和乡行政扩大会议,向与会的174名干部宣传贯彻普选工作,部署工作任务和做法。第二阶段,进行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全乡划分10个选区,设10个登记站进行固定登记,方法以互助组或行政村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递送户单,按组按户顺序登记,经选民资格审查小组审查后张榜公布选民名单,然后发给选民证。全乡分三批开展普选。第一批上、下史家两个选区,吸收外地选区干部参加;第二、三批各4个选区逐步开展。第三阶段,由乡选举委员会按选区推选代表,邀请中共党组织和各人民团体人士共73人召开协商会议,经过协商,初定56名代表候选人,再召开选民大会,将协商候选人名单提交各选区酝酿讨论,然后由乡选举委员会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并张榜公布。全乡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1347人,参选率61%。直接选出乡人大代表43名。第四阶段,从11月20~22日,召开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普选工作结束。
  自1953年至2002年,先后经过第一届至第十四届的基层普选,镇境内各乡镇(公社)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然后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及委员。
  第三节 乡镇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横河镇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横河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3年11月24日召开,出席代表47名。选举产生横河乡人民政府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副乡长各1名。
  横河乡第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于1954年7月召开,出席代表24名。会议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名。
  横河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10月23日召开,出席代表70名。选举产生横河乡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3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名。
  横河乡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5月4日召开,出席代表59名。选举产生横河乡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2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名。
  横河人民公社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10月召开,选举产生横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1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名。
  横河人民公社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7月5日召开,出席代表187名。选举产生横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3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横河人民公社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6年2月召开,代表188名。选举产生横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2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年因发动“文化大革命”,余姚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未召开。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起,至1980年的14年间,横河人民公社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断。
  横河人民公社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6月6~7日召开,出席代表208名。选举产生横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11人,主任1名,副主任2名。
  1982年9月15日公社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08名。补选公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名。
  1983年9月21日公社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94名。选举产生横河乡人民政府乡长1名、副乡长4名。
  横河乡(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6月22日召开,出席代表114名。会议通过撤乡建镇的决定,选举产生横河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3名。
  1985年6月21日至22日镇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08名。选举产生镇长1名,补选副镇长1名。
  1986年9月27日镇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97名。
  横河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4月22~23日召开,出席代表57名。选举产生横河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3名。
  1988年4月20日镇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56名,列席60名。
  1989年5月6日镇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56名。
  1989年11月29日镇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9名,会议同意镇长辞去职务。
  横河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4月13日召开,出席代表72名。选举产生横河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3名。
  1991年4月3日镇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71名。补选产生副镇长2名。
  1992年4月1日至2日镇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64名。补选副镇长1名。
  在横河镇与龙南乡、彭桥乡、石堰乡合并升格为局(科)级的新横河镇后,1992年5月29日横河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43名。会议选举产生横河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5名,同时选举产生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1名、副主席1名。
  横河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2月12日至13日由镇人大主席团主持召开,194名代表,178名出席,列席109名。选举产生横河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5名,同时选举产生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
  1994年3月5日至6日镇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94名,列席97名。审议通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1995年2月13日召开镇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出席代表193名,列席114名。会议选举产生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
  横河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6年1月12日至13日召开,出席代表82名,列席41名。会议选举产生横河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4名,同时选举产生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副主席。
  1997年1月12日镇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81名。会议补选产生副镇长1名。
  1998年1月11日镇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81名。
  横河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9年1月25日至26日召开,出席代表82名,列席62名。会议选举产生横河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4名,同时选举产生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副主席。
  2000年1月8日镇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82名,列席45名。
  2001年1月10日镇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80名,列席45名,特邀4名。会议同意原任镇长辞去职务,选举产生镇长1名。
  横河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1月10日召开,出席代表82名。会议选举产生横河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4名,同时选举产生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副主席。
  2003年1月11日镇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81名。
  龙南乡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龙南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3年11月24日召开,出席代表49名。选举产生龙南乡人民政府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1名。
  1954年7月龙南乡第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6名。会议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名。
  龙南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10月22日召开,出席代表55名。选举产生龙南乡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2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名。
  龙南乡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5月27日召开,出席代表53名。选举产生龙南乡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2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名,
  龙南人民公社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10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后召开,选举产生龙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1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名。
  龙南人民公社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7月5日召开,出席代表166名,选举产生龙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1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龙南人民公社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6年召开,选举产生龙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1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年因发动“文化大革命”,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未召开。
  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至1980年的14年间,龙南人民公社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断。
  龙南人民公社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4月22日至24日召开,出席代表210名,列席27名。选举产生龙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13人,主任1名,副主任3名。
  1982年8月26~27日龙南人民公社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95名,列席25名。
  1983年9月19~20日龙南公社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96名,列席35名。会议通过关于龙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龙南乡人民政府的决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副乡长3名。
  龙南乡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6月16日召开,出席代表114名。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副乡长3名。
  1985年6月2日龙南乡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10名。会议补选副乡长1名。
  1986年9月16日龙南乡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06名,列席50名。通过征收教育经费附加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
  龙南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4月22~23日召开,58名代表,出席51名。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副乡长2名。
  1988年9月5日龙南乡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42名。会议补选副乡长1名。
  龙南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4月9~10日召开,出席代表73名。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副乡长3名。
  1991年4月17日龙南乡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71名。会议同意原任乡长辞去职务,选举产生乡长1名。
  彭桥乡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彭西乡(1956年改名彭桥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3年11月20日晚至22日召开,43名代表,出席41名。会议先由彭西乡选举委员会报告代表大会筹备情况,接着推选出大会主席团成员7名和提案审查委员会成员3名,选举产生乡人民政府委员会成员11名,乡长1名,副乡长1名。1954年7月彭西乡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43名。会议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名。
  彭桥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11月23日召开,出席代表63名。选举产生彭桥乡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1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名。
  彭桥乡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5月4日召开,57名代表,出席50名。选举产生彭桥乡第三届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1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名。
  彭桥人民公社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10月调整公社规模后召开,选举产生彭桥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1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名。
  彭桥人民公社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6月2日召开,出席代表107名。选举产生彭桥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1名。会议还选举出席余姚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彭桥人民公社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6年3月3日召开,105名代表出席95名。选举产生彭桥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1名。会议还选举出席余姚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至1980年的14年间,彭桥人民公社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断。
  彭桥人民公社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5月3日召开,应到代表177名,出席代表175名。选举产生彭桥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9人,主任1名,副主任1名。
  1982年9月21日彭桥人民公社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38名。会议补选副主任1名。
  1983年9月20日彭桥人民公社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65名。会议通过彭桥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彭桥乡人民政府的决议;选举产生彭桥乡人民政府乡长1名、副乡长2名。
  彭桥乡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6月22日召开,出席代表113名。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副乡长2名。
  1985年6月3日彭桥乡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11名。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
  1986年9月16日彭桥乡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04名。
  彭桥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4月23日召开,出席代表50名。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副乡长2名。
  1988年4月16日彭桥乡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50名。
  1989年5月6日彭桥乡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45名。
  彭桥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4月11日召开,出席代表60名。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副乡长2名,同时产生乡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1名。
  1991年4月2日彭桥乡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53名。
  1992年2月28日彭桥乡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8名。
  石堰乡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石堰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3年11月24日召开,出席代表36名。会议选举产生石堰乡第一届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1名。
  1954年7月石堰乡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8名。会议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名。
  第二、三届石堰归属横河乡。
  石堰人民公社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1年10月调整公社规模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石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1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名。
  石堰人民公社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6月9日召开,出席代表167名。会议选举产生石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主任1名、副主任2名。会议还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石堰人民公社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6年3月召开,出席代表145名。会议选举产生石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23人,主任1名,副主任2名。会议还选举生产出席余姚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至1980年的14年间,石堰人民公社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断。
  石堰人民公社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6月8~9日召开,出席代表208名。会议选举产生石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11人,主任1名,副主任1名。
  1982年8月23~24日石堰公社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02名。
  1983年9月11日石堰公社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75名。会议通过石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石堰乡人民政府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石堰乡人民政府乡长1名、副乡长3名。
  石堰乡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6月22日召开,出席代表115名。会议选举产生石堰乡人民政府乡长1名、副乡长3名。
  1985年6月石堰乡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15名。会议补选副乡长1名。
  1985年12月10日石堰乡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11名。
  1986年9月20日石堰乡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10名,列席51名。
  1987年2月14日石堰乡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76名。会议同意1名副乡长辞去职务。
  石堰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4月24日召开,出席代表56名。会议选举产生石堰乡人民政府乡长1名、副乡长2名。
  1988年4月22日石堰乡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55名,列席46名。
  1989年9月8日石堰乡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43名。会议同意乡长辞去职务。
  石堰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4月6~7日召开,71名代表,出席65名。会议选举产生乡长1名、副乡长2名。
  1990年12月6日石堰乡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和列席人员共134名。
  1991年4月6日石堰乡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70名。补选副乡长1名。
  1992年3月27日石堰乡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58名。
  秦堰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于1953年11月中下旬召开第一次会议,45名代表出席43名。选举产生秦堰乡第一届人民政府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1名。
  1954年7月秦堰乡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0名。会议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名。
  乌山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于1953年11月中下旬召开第一次会议,50名代表,出席40名。选举产生乌山乡人民政府委员会组成人员,及乡长1名、副乡长1名。
  1954年7月乌山乡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50名。会议选举产生出席余姚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名。
  第四节 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名录
  1990年开始,由每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增设常务副主席。
  第五节 县以上人民代表名录
  当选历次余姚县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名录
  1949年9月24日至26日,余姚县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赵家法。
  1950年1月11日至16日,余姚县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胡元纪、王康春、赵家法、虞弘(女)
  1951年7月10日至13日,余姚县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
  农民代表(含乡干部) 胡银盘、黄乾林、王家桐、杨茂治、胡美龙、胡森章、胡纪表、沈金穆、徐乾盛、胡杏铨、胡绍年、胡金水、胡文敖、童金荣、孙立明、孙介学、孙长丰、顾斌、戚绍康、赵家法
  妇女代表 胡亭
  工商界代表 邵文瑞、胡玉如、景炎康、陆济康、陆占元
  文教界代表 胡中立、胡信传
  列军属代表 王增沛
  区政府代表 胡仲青、康宝彝
  1951年12月10日至14日,余姚县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
  农民代表 许仁尧、胡炳顺、胡森章、胡永森
  青年学生代表 胡云深
  妇女代表 胡秋美(彭西)
  工商界代表 景炎康(属横河区)
  1952年4月29日至5月2日,余姚县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
  农民代表 徐方茂(彭西)、王增森(石堰)、鲁长泰(石堰)、徐尧尚(秦堰)、杨水章(秦堰)、许仁尧(石堰)、舒彩光(梅溪)
  工人代表 胡玉树(彭西乡工会主任)
  商界代表 陆济康(横河)
  合作社代表 孙盛良(彭西)
  妇女代表 胡秋美(彭西)
  文教界代表 张忠豪(横河)
  区政府代表 李润民
  烈军属代表 潘岳皋(梅溪)
  1952年11月8日至11日,余姚县第六次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
  农民代表 戚春富、孙兆先、孙邦才、舒彩光、黄泉林、徐开尧、杨林荣、胡涨千、徐玉忠
  妇女代表 胡桂娥、徐志仙、杨月琴、胡亚春、胡亭
  工商界代表 陆济康
  1953年3月28日至31日,余姚县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
  农民代表 戚珠福、胡生德、罗炳钊、徐玉忠、黄泉林
  妇女代表 郑美菊
  工商界代表 陆济康
  民主人士代表 潘岳皋
  当选历届余姚、慈溪县(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当选余姚县第一届人大代表名录(1954年7月至1956年12月)
  乌山乡:胡元茂、胡忠岳、胡仲青
  彭西乡:胡秋美、童金荣
  龙南乡:戚珠福、李金溪
  秦堰乡:徐家良、张金仙
  石堰乡:王永堂、康德明
  横河乡:张忠豪、胡玉兰(女)、施定祥、胡先林、戚春富
  梅溪乡:王家同、潘岳皋
  当选余姚县第二届人大代表名录(1956年12月至1958年5月)
  横河乡:潘信孚、周兆宏、陈成千、徐家良、施定祥、徐如舜、王增大、胡凤仙(女)
  龙南乡:张文亭、潘岳皋、孙天丰、胡玉兰(女)、戚仁娟(女)、黄林福、俞文钿
  彭桥乡:罗振如、徐文秀、黄如旺、钟铁、高振五、周新泉、俞秀英(女)、徐永友
  当选余姚县第三届人大代表名录(1958年5月至1963年1月)
  横河乡:徐家良、夏勃迅(女)、叶嘉源、王增先、周新泉、胡元灿、戚春富、胡宝正、陈小娥(女)
  彭桥乡:钟铁、胡元纪、徐永友、郭一舟、黄维棠、胡秋美(女)、李巨民
  龙南乡:胡文敖、张文亭、潘岳皋、胡茶娣(女)、胡成木、胡银素(女)、邵瑞华(女)
  当选余姚县第四届人大代表名录(1963年1月至1963年12月)
  石堰公社:罗子桐、陆华英(女)、陈国贞(女)、黄泉林、潘茂松、杨利康
  横河公社:黄小花(女)、叶嘉源、胡元灿、孙小来、叶丽芳(女)、徐文能、孙岳再、俞杏康
  彭桥公社:黄成森、朱永乾、胡亭(女)、钟铁、郭一舟
  龙南公社:孙英、冯世遂、何香德、孙志鸿、孙尧荣、孟庆章、徐菊花(女)、潘岳皋
  当选余姚县第五届人大代表名录(1963年12月至1966年)
  陈国贞(女)、潘松茂、黄泉林、徐元成、罗子桐、陆华英(女)、孙庆良、黄小花(女)、胡元灿、孙小来、叶丽芳(女)、孙立钿、徐文能、徐聿向、叶嘉源、孙培盛、龚乾尧、华望永、芦彩娟(女)、余本岫、赵顺兴、沈宏康、徐德尧、何香梅(女)、龚亚调(女)、孙盛良、朱永乾、胡亭(女)、钟铁、郭一舟、何香德、胡茶娣(女)、齐桂月、黄友水、冯世遂、孙博安、孙志鸿、潘岳皋
  1966年余姚县第六届人大未召开,无代表名单。
  当选余姚县第七届人大代表名录(1979年3月至1980年12月)
  龙南区级机关单位:赵仰山、钟廷麒、张明、孙佐庭、张佩英(女)、潘玩成、孙文忠、陆德渭、王世泉、高来庆
  石堰公社:余华根、鲁金海、王增花(女)、邱志南、陈水怀、朱尧生、徐仁海、王永棠
  横河公社:戎杏堂、胡明江、蒋炳祥、胡菊春、胡彩英(女)、杨亚仙(女)、徐寅夫、孙巨明
  龙南公社:何香德、孙岳斌、孙长浩、胡志美、徐中大、孙永水、孙建素(女)、徐杏珍(女)
  彭桥公社:罗振如、赖兴珠(女)、胡初宏、陈茂强、杨宝钿、徐林标
  当选慈溪县第八届人大代表名录(1981年3月至1984年7月)
  横河公社:罗志焕、孙来煊、孙立道、柳银桥、胡金桥、胡菊春、徐和锋、王巧花(女)、骆永法、胡再岳、胡元裕
  龙南公社:孙岳斌、孙竹炎、郑英萍(女)、杨焕美、胡美龙、孙国乾、何香德、孙志怀、谢水根
  彭桥公社:潘金钿、黄杏书(女)、胡康生、陆文荣
  石堰公社:胡炳顺、张月素(女)、曹德茂、陆海卿、周杏水、谢炳元
  当选慈溪县第九届人大代表名录(1984年7月至1987年5月)
  横河镇:罗志焕、胡孝福、杨生康、伍厚群、陆书琴(女)、胡章书、王巧花(女)、何仁章、顾建峰、陆德忠、孙来煊
  龙南乡:任善镇、何香德、孙乾玉、叶小燕(女)、张若天、杨焕美、孙绍余、孙竹炎
  彭桥乡:史致明、俞杏月(女)、胡镇康、黄炳海
  石堰乡:胡泽南、邱兰英(女)、杨鉴清、童来春、曹德茂
  当选慈溪市(县)第十届人大代表名录(1987年5月至1990年5月)
  横河镇:陈光林、胡成江、孙绍安、胡章书、龚显明、胡彩凤(女)、伍厚群
  龙南乡:骆银桥、杨焕美、张若天、孙玉娟(女)、孙乾宝
  彭桥乡:岑盈达、胡镇康、俞杏月(女)、徐长源
  石堰乡:胡泽南、康德良、童来春
  当选慈溪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名录(1990年5月至1993年3月)
  横河镇:
  徐红军、胡菊春、胡钊书、胡玉英(女)、孙绍安、王望达、孙礼贤
  龙南乡:骆银桥、杨焕美、任月其(女)、孙生岳、孙玉娟(女)、张若天
  彭桥乡3名:
  胡镇康、俞杏月(女)、潘雪程
  石堰乡:
  任善镇、陈水坤、康张元、谢曼丽(女)
  当选慈溪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名录(1993年3月至1998年2月)
  孙振康、胡成江、王剑侯、戚金潮、胡绍根、陈水坤、严彩珠(女)、陈国芬(女)、陈根娣(女)、徐华芬(女)、胡华强、孙瑞华、杨飞强、杨其康、郭连环、潘雪程、胡幼珍(女)、潘菊芳(女)、张若天
  当选慈溪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名录(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
  孙锦德、谢华君、胡杏钧、胡成江、胡百科、王建强、戚金潮、黄尚森、孙水潮、孙君辉(女)、严彩珠(女)、孙素君(女)、杨志苗、胡华强、潘雪程、朱国泉、陈水坤、胡素英(女)、王思哲、余海大
  当选慈溪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名录(2003年2月至)
  王志成、叶尔萍(女)、朱国泉、孙尧国、孙群飞(女)、孙黎明、陆贵国、郁岳宝、周健(女)、胡华强、胡成江、胡百科、胡建强、胡映明(女)、赵利明、俞黎明、徐忠苗、徐敖德、翁黎明、黄萍(女)、戚金潮
  当选历届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代表名录
  宁波市第八届人大会议代表孙文忠、孙锦德、黄云鹏(1983年10月至1988年4月)
  宁波市第九届人大代表王蓓莉(女)(1988年4月至1993年5月)
  宁波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徐兰珍(女)(1993年5月至1998年2月)
  宁波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徐冬姹(女)(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
  宁波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胡先根(2003年2月至)
  当选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孙迪亚(女)(1983年4月至1988年3月)。
  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何香德(1975年1月至1978年2月)。
  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何香德(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
  第五章 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慈溪市委员会(简称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慈溪市委员会领导的,由中国共产党、各人民团体和文艺界、科技界、农林界、教育界、卫生界、少数民族、归国华侨等各界人士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慈溪市统一战线组织。政协横河联络委员会,受市政协委托,负责横河、匡堰、桥头三镇境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它的任务是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从而联络各民主人士、人民团体,接受与办理市政协委托的事项与建议。
  第一节 历届横河政协联络组织情况
  横河联络委员会组织沿革
  1984年9月,县政协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建立横河镇学习小组。
  1986年3月,县政协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建立横河区活动小组。
  1988年3月,县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决定增设横河镇活动小组,同年6月更名为横河镇联络组,1989年1月更名为横河区联络组。
  1992年6月,市政协五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撤销横河区联络组,设置横河联络组。
  1998年2月,市政协七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横河联络委员会。
  2003年2月,市政协八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继续设置横河联络委员会。
  第二节 横河联络委员会活动情况
  市政协横河区联络组,自1984年9月建立以来至2004年,每年都组织政协委员,针对本地区人民关心的河道水污发臭发黑、棉花插花田布局不合理、制止耕地抛荒与发展“一优二高”农业、落实环保措施减少慈溪钢厂污染、横河中学改制为职业中学停止普通高中招生、热电厂至乌山村段道路扩建、自来水供需矛盾等突出问题,进行考查或专题调查,然后作为议案、建议提供市政协或市、镇政府研究决策。
  市政协横河联络组,除开展参政议政外,还在镇内和贵州雷山县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扶贫助学活动。
  第三节 横河镇域县以上历届政协委员名录
  横河镇域当选余姚县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名录
  一届政协委员(1956.3~1959.12)
  胡水基 潘信孚
  二届政协委员(1959.12~1963.1)
  何永法 晁椿令
  三届政协委员(1963.1~1966.5)
  何永法 晁椿令 孙炳昂
  横河镇域当选慈溪县(市)政协第二届至第八届委员名录
  慈溪县第二届政协委员(1981.3~1984.7)
  晁椿令 沈子艇 何香德 周华康 陈瑛 张沛然 马靖煜
  慈溪县第三届政协委员(1984.7~1987.5)
  沈子艇 陈银根(女) 王蓓莉(女) 孙张龙 周华康 晁椿令 孙尧乾
  慈溪县第四届政协委员(1987.5~1990.5)
  周华康 陈银根(女) 胡一鸣 胡渭丁 张沛然
  慈溪市第五届政协委员(1990.5~1993.3)
  胡渭丁 杨生康 周华康 陈银根(女) 胡一鸣
  慈溪市第六届政协委员(1993.3~1998.2)
  黄秀权(女) 魏蔚(女) 杨生康 胡先根 周华康 徐银源 胡一鸣 陈纪昌
  慈溪市第七届政协委员(1998.2~2003.2)
  杨生康 胡先根 李文强 徐银源 徐银坤
  慈溪市第八届政协委员(2003.2~)
  裘小芳 孙瑞华 胡才明 张坚能 顾建雄 黄荷芬(女)
  横河镇当选宁波市政协委员名录
  宁波市第十届政协委员(1993.5~1998.4)
  胡先根(常委)
  第六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工人组织
  组建工会1949年9月,余姚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横河、彭桥等集镇、乡工会相继成立。1953年2月,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余姚县总工会成立。50年代镇辖区内有教育、店员、堰坝、税务、搬运等基层工会。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各集镇、乡工会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活动停止。1983年教育工会恢复。
  1994年2月26日,经慈溪市总工会批准,横河镇工会工作委员会建立,由谢华君任主任,裘小芳、骆张明任副主任。是年,开始在乡镇、个私工业企业建立工会。1995年6月9日横河镇机关工会成立。到年底,全镇建立了翔龙实业总公司等10余家企业工会。
  2000年9月22日,横河镇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应到代表119名,实到代表82名。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镇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孙黎明任主席,裘小芳、骆张明任副主席。根据镇工会决定:镇辖区内企业中,凡职工25人以上,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均要组建工会。至2003年8月,全镇已有63家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
  工作与活动解放初期,工会贯彻“发展生产,劳资两利”工运方针,组织恢复生产,保护工人合法权益,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动员职工制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款项,支援抗美援朝,协助政府在工商界开展“五反”斗争。60年代初,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工会贯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在发动职工生产的同时,做好对困难职工的经济补助。“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活动停止,而以“工代会”取代工会,参与派性斗争。
  1994年2月,横河镇建立了工会工作委员会,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靠职工办好企业为宗旨。通过工会组织,参与体制改革、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利益的具体政策制订,发挥工会在经济建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民主权利等重大问题上的参与职能。
  在企业工会中开展“双增,双爱,五创”(双增是: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双爱是:我爱企业,企业爱我;五创是:创先、创新、创优、创汇、创最佳效益),“做主人,献一计、创一流、比贡献”等活动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第二节 农民组织
  民国时期农会 民国16年(1927)2月,国民党余姚临时县党部成立,设农工部,指导农民运动。3月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成立,后全县各地农会组织相继成立。民国30年(1941)姚北地区遭受日本侵略而沦陷,抗日民主政府组织领导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打土豪、“吃大户”等活动。民国32年(1943)3月,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中共姚山区委开始改组扩建农会,凡是贫苦农民都可以按自愿原则参加农会。先以保为单位成立基层农会,以后再在基层农会的基础上成立乡、区、县农会,干部均由会员选举产生。群众公推史济勋为彭泾乡农会干事长。农会带领广大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同年5月,姚东、姚山两办事处举行联席会议,讨论筹建浒山区农会。会上推选岑逸平(岑万尧,中共党员)为干事长,余步清(余槐青,中共党员)为副干事长,并通过区农会简则。先从成立的各乡农会以团体身份成为区农会会员,对原国民党控制的基层农会,调整充实领导力量。民国34年(春季),龙南、龙北、彭泾、乌山等乡农会相继建立,发动农民保卫夏收,开展“反抢粮”斗争。同年(1945)10月,中共浙东党政军北撤,国民党发动“清乡”,中共领导的农会活动停止。国民党县党部重新成立县农会和各乡农会,于余姚解放时解体。(附《各乡农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日期表》和《人民团体改选报告表》)
  新中国成立后农会组织 1950年10月,县农民协会成立。后区、乡、村农协相继成立,组织农民开展剿歼土匪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参加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工作。横河区农会主任孙秋良、孙立明。龙南乡农会主任孙介学、何香德,石堰乡农会主任王森华,彭西乡农会主任童金荣、孙培盛,横河乡农会主任许献文,乌山乡农会主任胡梦如,秦堰乡农会主任王康春。1954年4月,中共余姚县委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部成立。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各级农民协会完成历史使命。
  196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发布。11月,境域各公社、大队普遍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66年1月,召开余姚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把贫、下中农作为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和农村“四清”中的依靠力量。“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公社、大队建立“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简称贫代会),取代各级贫协组织。贫代会成为农村“抓革命、促生产”,开展“斗、批、改”的骨干力量,并由贫管会管理农村中、小学校及区、乡卫生院。1973年5月,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县贫协及公社、大队贫协恢复。1981年3月,各级贫协组织撤销。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青年组织
  机构沿革
  1950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余姚县工作委员会建立。6月,横河区始建青年团横河区工作委员会。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境内龙南、横河、彭桥等乡建立团总支。至1961年,现境的龙南、石堰、横河、彭桥等人民公社建立了团委。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镇域原各乡均召开过10次团员代表大会。自1956年上半年,召开横河乡第一次团代大会至2002年4月,横河镇共召开团员代表大会14次。团组织主要领导人由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主要活动
  境内于1951年上半年土地改革期间建立团组织,组织团员青年投入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农村互助合作工作,把涌现出的青年积极分子发展为团员。其间青年团工作突出以“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工作方向,广泛组织团员青年学文化、学科学,号召广大团员青年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围绕中共党的中心任务,按照青年特点,组织青年参加各项社会主义建设。
  1958年,团组织大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带领青年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63年号召团员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开展学习雷锋做好事活动。1964年境内团员782人,团支部64个。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红卫兵”组织兴起,团组织停止活动,镇境内所属中学均建立“红卫兵”组织,取代了共青团。
  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镇域各公社团委、大队团支部组织团员搞水稻、棉花试验田,带领青年上山开荒造林、种茶、植杨梅树。彭桥仪表厂团支部书记潘雪程,改制模具,被团县委和团省委命名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1985年,开展青工“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智能杯竞赛活动。在农村开展了“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使其成为科技兴农的骨干力量。
  1993年8月,横河镇第十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后,全镇团员青年开展“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活动。
  2002年7月,横河镇第十四次团员代表大会后,组织团员青年创新创业;动员广大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少年儿童组织
  1949年10月,中国少年儿童队建立。次年,余姚县少年儿童队建立。此后,境内在横河区中心小学、龙南小学、彭桥小学等学校相继建队。各村建立儿童团,在村庄路口、要道站岗放哨,协助村公所防匪、防特,维护社会安全。儿童团(队)还有组织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帮助村办冬学学员识字,发动儿童团(队)员以搜集废铜烂铁、拣废纸等所得,参加捐飞机大炮活动,支援抗美援朝。1953年8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吸收7~14周岁儿童参加。少先队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为主题,开展“红领巾活动日”、60年代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等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被“红小兵”取代。1978年10月,少先队组织恢复。少先队工作围绕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为目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争创“红花集体”、“红花少年”、“我为家乡的明天描蓝图”等活动。
  1985~2005年,镇境域先后召开了5次少先队代表大会。2000年,在“建国五十五周年”、“建队五十五周年”之际,开展“万点星光迎国庆系列活动”、“心与梦想一起飞”建队节诗歌朗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还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实施“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培养少年儿童“自理、自律、自学、自护、自强”的能力。镇中心小学的孙一川、彭桥小学的胡利娜获全国二星级雏鹰奖章。
  2005年6月,少先队横河镇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全镇各学校有少先队员4723名,中队辅导员240名,大队辅导员12名。镇教办设少先队总辅导员1名。
  第四节 妇女组织
  机构沿革
  1949年6月,中共余姚县委民运部下设妇女部,负责妇女工作。10月,余姚县妇女工作筹备委员会建立。镇境乡、村普遍建立妇女会(1951年起,改称妇女代表会)。1952年12月,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余姚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在此基础上,各乡民主妇女联合会,区民主妇女联合会先后成立。1957年11月,根据全国妇联章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县妇女联合会。区、乡,亦改之。“文化大革命”期间,妇女组织曾一度停止活动,到70年代初妇女组织又逐步建全,组织活动趋向正常。
  主要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现镇域各乡、村妇代会,组织广大妇女学文化、学知识,参加镇压反革命与土地改革运动。在抗美援朝中积极动员青年参军,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拥军优属活动。1951贯彻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组织妇女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当时镇域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结婚不收聘礼,值“五一”、“十一”节庆时举行集体婚礼,成为普遍之事。互助组、合作社时期,妇女开始走出家庭参加田间劳动。
  1961年11月,横河乡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后,重点教育妇女贯彻执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方针,当好内当家。1963~1966年初,妇女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半边天”作用,号召境内妇女开展学习先进、做好事活动。
  70年代开始,妇女组织的工作重点是开展晚婚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组织妇女参加生产建设,各公社、大队均有妇女植棉组。1979年旭光大队妇女植棉组获省“三八”红旗集体;联兴大队第七生产队、孙巷大队第三生产队、石堰东风大队第一生产队等3个妇女植棉组获1979年省“三八”银花赛先进集体。1982年9月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妇女群众中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争创五好家庭(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好;努力工作学习,完成任务好;实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居团结互助好)活动。1984年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制宣传活动。进入90年代在城镇各行各业妇女中开展巾帼建功活动,鼓励妇女岗位成才,岗位奉献。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机构
  1949~1954年,现境横河、彭桥等集镇先后成立工商联筹备会或工商小组。1953年3月,余姚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设横河区办事处。1955年12月,全国工商联合会主席陈叔通到横河区视察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1957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镇境工商联合会组织中止。
  1985年12月,县工商联恢复。现境内有工商联合会会员13名。
  2001年5月22日,在横河镇举行横河镇商会第一次会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横河商会首届理事会,孙瑞华为会长,副会长2名,理事会组成人员7名,有商会会员17名。
  活动
  新中国建立初,横河、彭桥等地工商联组织发动工商界人士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照章纳税和举办社会公益事业。1951年11月,响应抗美援朝号召,横河区所属工商联发动会员捐献飞机大炮,共捐款136196400元,交县购“阳明号”飞机。1951年周巷、浒山、逍林、横河等集镇工商联参与社会各界人士集资兴办姚北初级中学。1955年后,工商业者认购国家建设公债,组织企业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4月,根据“量才录用,辅以适当照顾”的方针,推荐私方人员由政府安排在供销合作社、地方国营、及公私合营企业中任职。
  1985年,工商联恢复以后,为工商企业提供信息,开拓资源,开展对外联系,帮助工商企业改进经营。
  横河镇商会成立后,会员联系不断加强,促进了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区、公社(乡)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 1982年3月,彭桥公社科协成立,后石堰、龙南、横河公社科协相继成立。1984年慈溪县召开了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制订通过协会章程,横河区、乡派代表出席大会。横河区科协成立于1988年7月12日,选举产生理事会组成人员10人,正副主席各1人,秘书长1人,科协会员50人,由横河的科技人员、能工巧匠、农业种植大户、热心农村的科普工作领导干部和科普积极分子组成。
  区乡科协的主要工作是向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宣传与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组织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教育和培训科技骨干,进行各种科技示范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
  乡镇级专业技术协会
  乡级专业技术协会:其组建时间在1982年至1985年之间,时镇域彭桥、石堰、龙南、横河4个乡镇相继建立了畜牧、粮食、棉花、草莓、蔬菜、花卉、杨梅、山林、养兔、养鱼、农机、农电、轻纺、工业科普、多种经营等协会。撤区并乡扩镇后,横河镇调整或重新组建了有关专业技术协会。
  科协工作
  据2003年度统计,镇科协举办培训班134期,参加培训人数8433人次,赠送各类书籍200余册,发放资料3万份,展出科普图板、放映科普电影和录像片30余次,受教育人员3万余人次,。借助慈溪市政务信息、中国慈溪数码桥网络,聘请义务信息员11名,配电脑11台,为全镇的产品开发与流通服务。“镇杨梅专业协会”,通过协会活动,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观念,使1.6万亩杨梅基地生产的烛湖牌杨梅,2000年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横河镇于2002年9月开始文学艺术联合会(简称文联)筹备工作,先后成立书画影、音舞戏曲等协会,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3月28日成立了慈溪市文联横河分会,选举产生主席1名,副主席3名,委员14名。文联横河分会至2005年有会员255人,分别为书画影协会,会员21人;音舞戏曲协会,会员61人;民间剪纸协会,会员81人;读书协会,会员92人。协会经常组织会员和支学艺术爱好者开展各项活动。如书画、剪纸竞技;读书心得交流;音乐会;戏曲舞蹈表演;组织文艺骨干到村演出等,推动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第八节 劳动者协会
  手工业劳动者协会 1955年5月,余姚县手工业劳动者协会成立,横河建有分会。1958年后,大部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工厂或集体所有制工厂,县手工业劳动者协会和区(镇)分会自然解体。
  个体劳动者协会 1978年以后,个体工商户发展较快。1980年,横河区建立个体商贩联合委员会。1983年12月25日,慈溪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横河区分会成立,选举产生理事会,组成人员9名,会长1名,副会长3名,时全区有个体工商户378户。1992年5月,更名为慈溪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横河分会(辖横河镇、匡堰镇),有个体工商户3985户。
  私营企业协会 随着境内经济和社会发展,1993年4月26日成立了慈溪市私营企业协会横河联络站(辖横河、匡堰两镇),有28家私营企业参加。1995年11月2日更名为慈溪市私营企业协会横河分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组成人员9名,会长1名,副会长2名。有1092家私营企业加入分会。
  上述两分会成立以来,组织会员进行行业道德教育,文明经营和百家“诚信个私企业”评选等活动。加强自我管理,促进了个私经济发展。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区、乡(镇)科协实施技术更新、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最基层组织,为提高各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