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41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桥梁
分类号: U448
页数: 11
页码: 579-5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桥梁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古桥梁、其他桥梁等。
关键词: 横河镇 交通 桥梁

内容

古桥梁
  横河境内河流纵横,桥梁众多。1949年前道路多为民间小道,路河之间由桥梁相互沟通,桥梁以石桥为主,间有木桥。石桥分为石拱桥和石板桥两种。
  七星桥 现存著名的石拱桥。光绪《余姚县志》载:清道光间孙式鑑重修(详见第十九卷·文物胜迹)。
  一乐桥 在彭桥村东头,跨直江,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东头人黄富捐资建造。70年代改建为水泥平板桥。
  宏桥(又称宏济桥) 在东上河村,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由胡圣候捐建,道光二年(1822)胡诚重建。桥长11米,宽2米,跨东横河。2000年改造加宽。
  栖凤桥 在彭桥村,跨东横河,初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6),又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原三孔石板平桥,后拆废。1978年重建为公路平板桥。
  翁郎桥 在宜青桥村横街江后,跨谢家漕河(漕斗),东西走向古石桥,名“翁郎桥”。乌山胡氏经谕公文焕,宋代自鄞县迁乌山始祖,建宅于乌山之翁郎桥。桥长3米许,宽约2米,现改水泥平板桥,北侧桥栏石板,系原桥板,平面刻文字“乾隆乙亥年……捐助重建”,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
  埋马桥 始建明代,跨东横河,原石桥。至民国三年(1914)由胡永福发起捐资修桥,建三板两栏石板桥,俗称“五十三两头”,即修桥用银五十三两。1971年砌坎改水泥预制板桥,长10米,宽3米。
  转龙桥(上六房桥) 在相士地村,跨浒山江。原石桥。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胡诚重建,光绪五年胡福昌募修。1981年改建水泥板拱形桥,跨浒山江。桥长11米,宽3米。
  彭桥 在彭桥街中心,跨东横河,以捐款者姓氏定名。原系石桥,1971年改为水泥预制板桥,1992年改建钢筋混凝土平板桥,长7米,宽3.4米。
  借堰桥又称广福桥 在上剑山村,跨浒山江。光绪五年(1879)胡会昌修,原是三板石桥,1981年改造为水泥板桥,长11米,宽3米。1999年新建浒山城区前应路时改建并更名浒山江桥,桥长25米,宽42米。
  三郎桥 在上剑山村花木岙山麓,跨沙滩路江。明代胡民吾建,原为石桥,现改建为长3.5米,宽6米的水泥平桥。
  宜青桥 在宜青桥村,清乾隆年间胡宜青建,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桥长2.8米,宽2.2米。
  古罗墅桥(又名元隆桥)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修,位于埋马村西罗家。跨东横河,原为石桥,1971年东移约50米重建,打掉河中部分礁石,建混凝土预制板桥,长9米,宽4米。
  寿昌桥 原名永安桥,位于彭桥东头自然村,清同治十三年(1874)修,跨东横河,原为石桥。1971年东移100米,改混凝土预制板桥,长10米,宽4米。1996年拓宽改造为长10米、宽5米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桥。
  罗墅桥 古称罗墅闸桥跨浒山江,位于浒山镇南部,原系石桥闸,清同治九年(1870)陈载炜修。建浒溪公路时,该桥北移改建成公路桥,现桥长17米,宽7米,北接剑山路,南接横河镇,该桥是横河镇同浒山镇的界桥。
  据清道光《浒山志》记载:罗墅桥在落城桥南二里,旧名如意,有闸,今废。折而东一里为借堰桥,又二里为小洋山桥,又二里为跃马新桥,又三里为宏惠桥,而西二里为横河闸,自此西南入姚江。
  岑家桥(又名安定桥) 在宜青桥村祝家园东,清道光十九年(1839)胡诚修,为石桥,跨虞波江。现已建为公路桥。
  子陵桥 跨南大江为古桥,90年代重修。
  全镇原有主要道路石板桥107座,其中有二板、三板和有栏、无栏之别。分布镇域各地,在村落较为集中的水网地带居多。1970年以后,随着道路交通的拓宽,多数石板桥已改建为混凝土预制平板桥。
  其他主要桥梁
  横河堰桥(详见第八卷水利·水闸、堰坝)。
  龙南大桥 位于杨梅大道,跨东横河,建于1976年12月。轻型墩台结构,浅基础,上部双曲拱。桥长46.8米,最大跨径30米,桥面净车道宽6.9米,允许过桥车辆载重10吨,履带(挂车)50吨。桥下可通航30吨级船只,河滨西路过北侧桥下,可通行人、车辆。2002年拓宽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立交桥,全长140米,主桥净长40米,桥面车道宽16米,两侧行人道各3米。南北道口有大石狮两对坐镇,桥栏柱上端小石狮47只,桥梁两边侧石内外刻字“龙南大桥”,两栏有石雕龙凤迎宾、鱼跃龙门、鸳鸯戏水、鹤翔蓝天、花果山水、鱼鸟动物、庭院古城等41幅,东北弧形梯通老街。大桥向南与横筋、梅湖公路连接,往北直入浒山城区,是横河镇现时的主桥梁。
  小宏桥(又名宏惠桥) 在宏桥自然村西,跨浒山江入东横河口。原是石桥,1967年改建成混凝土拱形桥。1983年上半年浚修浒山江时又加宽修建。现桥长11.5米,宽3.5米。
  天香桥 在天香桥村,跨华陀殿江。原系石结构古桥,1972年改造为水泥平板桥,长3米,宽2米。
  木连桥 在彭南村湖清垫西,跨杨巷江。原系石桥。1978年改建为水泥板桥,桥长3米,宽1.7米。
  乐安桥 在湖清垫自然村,跨杨巷江。原系石拱桥,1956年改为石板平桥,双面栏子。1978年改建为水泥板桥,长2.6米,宽2.1米。
  东湖大桥 在东湖自然村南,跨东横河。1977年新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长15米,宽3米。
  西跃马桥 在大洋山,跨浒山江。原是石桥,1981年改建水泥板桥,长9米,宽2.4米.
  八字桥 在沙河自然村,跨横浦江。古石桥因另有一座跨大菱江的古石桥相邻,两桥成八字形,故名。1976年改建水泥平板桥。
  革新桥 在子陵村王家竹堑,跨东横河下游(东江)。1974年动工,1976年建成为双曲拱桥,长50米,跨径40米,宽3.5米,高7.1米。慈溪交通志(1992年)载:为慈溪境内单孔跨径最大的城乡道路桥。
  垫桥 在彭南村湖清垫,跨杨巷江。原系石桥。1978年改建为水泥板桥,长3.3米,宽3.1米。1993改建为公路桥。
  秦堰桥 在秦堰村,跨东横河。原系三孔拱形石桥。1983年改建公路桥,长43米,跨径30米,宽6米。2002年再次改建钢筋混凝土预制公路桥,2003年竣工。
  桑树桥 在龙南村横泾河,跨直河塍江。1976年3月重建,石桥,长3米,宽2.5米,更名为横泾河桥。
  石堰桥 在石堰村,跨东横河,原系石桥,1978年改建钢筋混凝土桥,长11米,宽4米。
  舜井桥(原名双板桥) 位于横泾河村东,跨上大河。1976年改建公路桥,长16米,宽7米。2003年拓宽改造横筋线时,又改成建长30米,宽17米,钢筋混凝土平桥。
  子陵公路客星桥 位于子陵村王家竹堑,跨东横河下游(东江)。1997年新建,系钢筋混凝土平桥。桥长39米,宽8米,投资70万元。
  潘姓桥 在彭桥村以东1公里。原为石板平桥,抗日战争时期拆除。桥东即入匡堰镇,是两镇界址。
  九龙湾大桥 建在横河镇通往余姚市丈亭镇的主要干道——沙梅线上,距大山村庄2.5公里,位于慈溪市同余姚市交界处的九龙湾,故名。其南接东溪线,桥长85米,宽6米,高23米,高山狭谷,桥如壁立,势如长虹。全部用块石浆砌,用石方4100立方米,土方6200立方米。建于1993年。
  继光桥 位于沙梅线大山村口,桥长45米,宽6米,高17米,下为溪流,是沙梅线的主要桥梁。大山需要继续发展、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的创业精神,故取名继光桥。建于1991年。
  蟠龙桥 在彭桥农贸市场,跨东横河,三孔,桥长17米,宽5米,钢筋混凝土平板桥,建于2000年。
  横河一桥 位于乌相公路南段,在埋马村、东上河村、东畈村临界处,跨东横河。桥长30米,宽20米,灌注桩柱桥墩,钢筋混凝土现浇桥面。于2004年3月建成。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一乐桥
相关作品
宏桥
相关作品
栖凤桥
相关作品
翁郎桥
相关作品
埋马桥
相关作品
转龙桥
相关作品
彭桥
相关作品
借堰桥
相关作品
三郎桥
相关作品
宜青桥
相关作品
古罗墅桥
相关作品
寿昌桥
相关作品
罗墅桥
相关作品
岑家桥
相关作品
子陵桥
相关作品
龙南大桥
相关作品
小宏桥
相关作品
天香桥
相关作品
木连桥
相关作品
乐安桥
相关作品
东湖大桥
相关作品
西跃马桥
相关作品
八字桥
相关作品
革新桥
相关作品
垫桥
相关作品
秦堰桥
相关作品
桑树桥
相关作品
石堰桥
相关作品
舜井桥
相关作品
子陵公路客星桥
相关作品
潘姓桥
相关作品
九龙湾大桥
相关作品
继光桥
相关作品
蟠龙桥
相关作品
横河一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