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经营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40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经营与管理
分类号: F406
页数: 9
页码: 555-56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横河镇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情况,包含了经营方式的变迁,企业管理,技改投入和设备更新,商标与专利。
关键词: 企业 经营 管理

内容

第一节 经营方式的变迁
  1965年至1980年,社队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是务工的生产队社员,以工分加补贴形式计算报酬,企业的盈亏对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关系不大,暴露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1981年,几定一奖的管理形式推行,即定产值、定利润指标、按比例得奖的办法,促使企业领导在生产经营和职工定额管理上下功夫,调动了企业积极性。80年代中期,对部分小企业采用利润大包干(即一脚踢)的承包方法。包定年创利润数和上交数,对较大企业实施二、三、五分成制,即50%企业留成发展再生产,20%上交镇村,30%作为奖金奖给职工。90年代初推行厂长目标责任制,政企分开,给企业厂长以生产经营和奖金分配自主权力,由企业党支部分管行政事务性工作,因此有实力、有能力、有业务的厂长一般兼任支部书记,突出了厂长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大刀阔斧地领导企业工作。90年代中期推行全责经营、租赁制和股份制。全责经营是厂长为代表的三至五个管理人员全责承包,即超过包干目标奖给承包者,不足包干目标由承包者赔偿;租赁制即以年初固定资产的数值核定年利率,年末以利息方式结算上交金额;股份制即将企业积累的资产作价,由几个人按比例共同出资,向所有权单位买入产权,企业由集体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盈亏按比例共担责任,但部分企业未执行落实。2000年开始,所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逐步转为私营独资企业,厂长的自主权发挥至极,生产经营、资金安排、人事使用权力得到充分的集中,促使企业更进一步发展。到2003年底境内尚有1家企业未转制。
  第二节 企业管理
  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的转变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工作由于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处于上面布置什么,就做什么,上面要求怎么管,就怎么管的被动状态,缺乏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动力。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对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样就迫使企业变为主动管理,经受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考验,给厂长逐步赋有人事安排、生产管理、分配奖惩等权利。
  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90年代以前,乡镇企业缺乏管理经验,一般都就事论事,缺乏定量分析,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9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的考验和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在管理上“精耕细作”,强化基础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和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横河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改革:从单一的生产管理——质量检验管理——三项基础管理(现场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全面质量(TQC)管理——国际质量标准(ISO9000)系列的认证管理。至2002年末,境内已有33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接轨。
  领导班子从任命式到家属式的变迁
  60年代,社队企业一般是自发性办起,预先没有县级政府批准文件,村里某个社员与国营大厂领导层有亲戚或血统关系,千方百计搞一点小配件加工业务,即办起了小厂。然后与大队、公社领导联系,大队出面向上申请批准即为队办企业,公社出面向上申请开办,即为社办企业,领导班子有大队、公社任命。
  70年代,社队企业逐步增加,实践证明供销员的能力、业务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好坏,因此逐步形成了供销型领导班子。
  80年代,乡镇企业大量增加,业务采购工作越来越困难,单一的零配件加工依赖对方厂家的好坏,造成部分企业自生自灭。有经济头脑的人(称为能人),动脑筋开发自己的产品,弥补大工业的空白或不足,得到了较好的效益。领导班子成员以能人为主。
  9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转制。转制后厂长就是董事长,职工成了雇员。厂长出于管理和利益分配的需要,势必聘用亲属和家庭成员来参与管理,即形成了家属式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技改投入和设备更新
  不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横河乡镇企业十分注重技改投入。随着企业的发展,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工艺,已不适应新的生产要求,迫使企业进行技改投入。60年代起步的幼小企业,厂房多数是现成的庙宇、祠堂和少量的大队仓库,设备是原始式手扳胶木、塑料压机和少量仪表车床。职工体力劳动繁重,劳动生产率不高。
  注重技改投入
  乡镇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般是80%以上投入发展再生产,政府对技改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2002年为例,102家报工办企业年报汇总表统计,利润总额19712.65万元,而技改投入资金达19712.58万元。资金来源:企业本身利润投入16958.61万元,占利润的86%,向银行贷款1804.1万元,引进外资182.07万元,其他自筹资金767.8万元。由于技改的历年投入,固定资产原值,从1975年的133万元到2002年达到161773.62万元。
  生产厂房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社队企业因陋求简,厂房大都是祠堂、庵庙、亨堂或生产大队仓库,古式门窗陈旧狭小,光线暗淡,空气不畅,镇内诒谋堂、凤栖庵、彭桥庙、下河庙等公产房屋均是企业的发源地。
  70年代起,部分生产经营较好的企业开始建造砖木结构的高平房,门窗开大,配装玻璃,水泥地坪,室内亮堂,生产条件得以改善。
  80年代,随着企业实力雄厚,生产量不断增加,企业开始征地建房,宽畅明亮的混凝土结构标准厂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有近百家企业单位占地面积超过10亩,厂房周围种上花木,分设门卫、食堂等附属用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90年代,镇内有两家国家级大、中型企业,占地面积均超过百亩,两百余家企业征地建房,建筑大多采用全框架结构,单幢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厂房有20余座,办公大楼采用大房间小分隔的方式,方便了管理。
  20世纪末,新型的移动式的钢架结构厂房普遍兴建,工期短,造价低,残值较大,可拆可移,坚固耐用,灵活方便,至2002年底,全钢架厂房建设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
  设备的变迁
  60年代中期的棉麻回纺加工业,厂里只有1台木制的开麻或开花机,把棉麻拉成纤维。棉花纺线织布均采用几百年来一直沿用的手纺摇车和布机,纺麻采用一种脚踏手纺的土制纺麻车,每天最多能纺一二斤。草绳、草包的制作,均采用老式木制的脚踏式草绳机、草包机。
  塑料、胶木、小五金加工业在70年代初兴起,其设备是手扳式25克塑料压机,手扳式用煤球加热的胶木压机,小五金仪表车床,其劳动强度大而生产效力低。以后逐步引进钻床、各种型号车床、锯床、刨床。模具制作,主要靠手工锯、凿、锉,打孔借助于钻床,往往一只模具得化工几个月。境内梅湖水库区办塑料厂,1972年引进第一台60克塑料自动注塑机,轰动一时。到70代中期,60克、100克、200克、500克的塑料注塑机逐步普及,加工的刨床、铣床、磨床、电脉冲、线切割设备也逐步引进,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2000年,乡镇企业的设备可与现代化的国营大企业媲美,各行业均有专用设备、大型流水线,大型的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已广泛使用,塑料注塑机更新换代,大都改用电脑自动控制注塑机,全镇企业注塑能力达40万克以上,最大的16000克注塑机已有6台,从德国、美国、法国进口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度仪表、仪器也比比皆是。
  科技含量变迁
  乡镇企业40年历程,充分验证了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在工业量具上的变迁
  在模具制作和五金件的加工上必须准确把握住尺寸,60年代一般使用游标卡尺,70年代增加了千分尺,80年代科技的发展,投影仪开始在乡镇企业应用,90年代座标测量仪进入乡镇企业,产品精密度大大提高。
  高科技的电子仪器推广使用
  70年代以前,生产设备都是死板一律的手工起动操作,一次按钮一个动作,操作烦琐而工效低,8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应用在设备的控制器上,能自动调节时间、温度、速度、精度。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工效大大提高。
  电脑的发明是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乡镇企业自8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较为普及,境内大中型企业的各个部门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有的厂家已上百台。电脑在新产品开发、设计制图、产品造型、自动加工等工作均能完成。在财务管理上,只要输入记账凭证,能自动完成汇总,分析数据,编制财务报表。应用在材料采购上,只要打开英特网,从世界各地可找到厂方要用的东西。应用在产品销售上,只要把自已的产品输入英特网,用户就会纷至沓来,网上成交。应用在仓库、统计等部门,汇总数据更是得心应手。
  电子报警器,电子监控器等电子科技产品也逐步被乡镇企业应用,为办公和安全生产起到了作用。
  人才引进及培训
  到2002年底,横河镇乡镇企业从102家报表企业统计,已引进和培养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66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1人,中级技术职称157人),中专及技校毕业生2312人,共有工程技术人员2167人,学历教育235人,短期培训2551人,形成了一支较大的科技队伍。
  劳动生产率
  由于设备更新和科技不断进步,再加上管理措施的改革,劳动生产率在不断变化。
  第四节 商标与专利
  商标
  80年代初,境内乡镇企业从加工业逐步走向制造(产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创名牌、注册商标成为乡镇企业求发展、上台阶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在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保持先进性的前提下,开始注册商标,1980年12月,横河皮服五金厂生产的皮表带,为镇域最先注册商标的产品。至2002年,全镇已有223种产品获准注册,其中2种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最多的环驰轴承集团注册了40种商标。
  专利
  乡镇企业不断发展,科技人才不断引进,新产品得到大量开发,为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企业积极申报新产品专利。到2002年止境内已有96条专利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其中2条为发明专利,31条为实用新型专利,63条为外观专利。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