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农田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6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农田治理
分类号: S279.2
页数: 3
页码: 503-5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农田治理情况,分别记述了改造低洼畈、土地整理等情况。
关键词: 横河镇 农田治理 低洼畈

内容

第一节 改造低洼畈
  石堰圩丘工程
  原石堰乡属横河下游的石堰河网区,地势较低,北岸永福庵至余姚五星村之间900亩面积,地面最低高程只有3.26米。降暴雨时,下游姚江水位上涨,排水不畅,上游东横河下泄涝水,故有“横河五洞拔(放),石堰要淹煞”之说。1980年前后余姚城北等地筑圩丘翻水,河道水位相应提高,常与地面相平,农田年年因涝灾而减产(一般每亩要减少稻谷100~200斤)。当地农民迫切要求兴建圩丘。
  圩丘工程自1982年初动工至1984年底结束,其主要工程有:
  (1)圩丘一条,从永福庵至庵跟,全长2207米,圩丘顶为吴淞高程4.5米,平均净高1米,面宽2米,底宽4米,平均断面土方3立方米,总土方6621立方米,外坡砌石;
  (2)建排涝泵站2座,配置流量0.44立方米/秒,排水泵2台;
  (3)修建桥梁及桥梁改建为节制闸各1座;
  (4)挖掘圩丘内侧排水沟1条,与圩丘同长,宽3米,深1.5米。
  总投工1.1万工,总投资9.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6626元,缺额有关村按受益面积负担。
  “四畈”治理工程
  1990年冬至1994年下半年,对石堰堰南畈、龙南东湖畈、横河和石堰西北畈的四畈低洼田进行了治理。总面积17500亩(1166.67公顷)。圩丘总长14570米,土方3.5万立方米,排涝站总装机13台,动力580千瓦。总投资327万元。
  人民闸下游低产畈改造工程
  工程地段全长4000米,受益面积7000亩(466.67公顷)。涉及伍梅、秦堰、石堰3个行政村。自2001年12月始至2002年4月结束。改造后排涝标准达到十年一遇,抗旱灌溉保证率达到80%。总投资469万元。主要工程:
  (1)建造上上江、秦湖江、水井江排涝泵闸3座;
  (2)人民闸至石堰船闸南岸建挡土墙全长3700米,砌石坎至吴淞高程4.5米,圩丘顶吴淞高程5.5米,累计土石方2.086万立方米。
  第二节 土地整理
  横河的土地平整自1958年开始,以生产队、生产大队为单位,普遍平整了一批高低不一的农田和坟堆、杂地。70年代为适应大面积机耕、机灌需要,实施了田成方,河、沟、渠、路配套的土地整治,达到了机耕路通到每块田头,灌水、排水分立门户,电动打稻机脱粒用低压电线立杆至田间200米内。90年代起主要以结合治理低产畈开展土地整理。
  镇西畈土地整理工程,自2002年3月开始至7月结束。涉及乌玉桥、子陵、石堰、马堰4个行政村,总面积5668亩(377.87公顷),总投资601万元。主要工程:
  (1)疏浚北大江、长石板桥江、陡门江和张山江4条河江,总长7130米;
  (2)新建宽4米,跨径3米桥梁2座;
  (3)新建拆建水泵6座;
  (4)平整土地,改造路、沟、渠等农田基本设施。
  工程基本改变原来地势高低不一,地块零碎,地貌复杂,河、沟、路、渠分布较乱的状况,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排灌分离”的标准化农田结构。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