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内河节制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5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内河节制闸
分类号: TV663
页数: 2
页码: 501-5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内河节制闸情况,分别记述了人民闸、石堰闸等。
关键词: 横河镇 内河节制闸 石堰闸

内容

石堰、横河等地,唐、北宋前期已筑土堰,有石堰、横河堰、小洋山堰、张沟堰、姚家堰、石堰陡门、烛溪湖陡门等,宋宣和元年(1119)增设陈堰、马堰、样堰、焦家陡门。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部分堰改置闸,建有匡堰闸、横河闸、石堰闸,节制东横河、烛溪湖、上林湖之水,溉农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增加河网蓄水量、减轻低洼地涝灾威胁,1952年2月,原横河3孔闸西移近50米,重建5孔大闸,改名为人民闸。1953年重建石堰闸。60年代,在慈溪、余姚接壤的大古塘一线,横河区建造季节性抗旱节制闸8座,其中镇境内为罗墅桥闸1座。为有利团结治水,慈溪、余姚两县成立大古塘闸管理委员会,并订立管理协议。
  今镇域兴建的各类内河节制闸列于下:
  人民闸宋为横河堰,横河堰桥为余姚10座古关梁之一(关梁地居水陆之冲,舟车辐辏)。1952年改建前为横河闸,3孔2坝,长约30米,宽3米。处烛溪湖江、东横河、小桥江三江口,南北向闸坝。闸身由块石砌筑,闸门柱槽用一式数吨重的大石条砌成,闸底下层为一片密集的松桩,桩上是用石灰、桐油、麻筋胶联的大石块,时为姚北水利枢纽。1952年2月,横河区水利委员会组织民工移建,预算投资48813.6万元(老人民币)。发动数百个工匠和民工,起早摸黑筹料施工,当年11月竣工。建成5孔2坝大闸,全长50米。其中南北桥带10米,桥面净长40米,宽4.5米,石桥桥面高程为6.3米,闸底高程1.35米,5孔闸门,每孔净宽3.5米,南车坝坝基宽6米,后拔坝坝基宽4米。桥墩用钢筋水泥浇制,闸板为砼梁板,原为螺杆手动式起闭,后改为电动式起闭。时为余姚县境内内河第一大闸。
  石堰闸 位于石堰村东横河上,节制石堰河网区与姚江之水位。清康熙《余姚县志》谓“石堰乃余姚东北方水道之咽喉”。光绪20年(1894)进行修建。
  民国20年(1931)冬,建立石堰移坝委员会,进行移坝工程,历时8个月竣工。1953年、1979年又重建。现为3孔闸门,净宽11米,砼梁板闸板,闸底高程0.6米。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人民闸
相关作品
石堰闸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