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梅湖水库(中型水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梅湖水库(中型水库)
分类号: P343.3
页数: 2
页码: 489-4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梅湖水库,梅湖水库位于烛溪湖江源头,总库容181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84万立方米,常年水域面积1786亩,集雨面积23平方公里,原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该水库与上林湖、邵岙水库联成一个灌区简称“梅、上、岙”灌区,灌溉着原横河区7.5万亩农田。1982年8月1日开始为横河水厂、石堰水厂提供水源,1987年7月为慈溪市第二水厂提供水源,供慈溪市西北原3个区205个村25.5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2002年底,横河水厂、慈溪市第二水厂在梅湖水库的取水规模达3万吨/日,已成为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用水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库。
关键词: 横河镇 梅湖水库 中型水库

内容

梅湖水库位于烛溪湖江源头,总库容181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84万立方米,常年水域面积1786亩,集雨面积23平方公里,原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该水库与上林湖、邵岙水库联成一个灌区简称“梅、上、岙”灌区,灌溉着原横河区7.5万亩农田。1982年8月1日开始为横河水厂、石堰水厂提供水源,1987年7月为慈溪市第二水厂提供水源,供慈溪市西北原3个区205个村25.5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2002年底,横河水厂、慈溪市第二水厂在梅湖水库的取水规模达3万吨/日,已成为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用水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库。
  梅湖水库于1957年10月筹建,由中共横河区委员会组织辖地农民建设,为民办公助性质。1958年元旦正式破土动工,至同年5月15日,大坝净高8米时,开始堵口蓄水。以后水库工程边建边蓄。历经4个冬春,1962年12月30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建库中,淹没土地830亩,拆迁民房346间,迁移137户,567人。投放劳力150余万工,完成土方47.5万立方米,石方9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和块石混凝土1.4万立方米。耗资11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5.1万元,区、乡(社)自筹31.9万元。
  水库大坝筑在原龙南乡境内狮子山与井头湾之间,谷口宽度145米,坝底长度167米,坝高21米,坝底高程6米,坝顶长252米,宽4米。大坝为斜心墙土坝,坝底宽度67米,内镇压层分两级,宽度42米;外镇压层也分两级,宽度42米。迎水坡干砌块石护坡,比降1∶2.5,北坡干砌块石护坡,比降1∶2.5,侧流式浆砌块石溢洪道建在大坝右坝头,堰顶高程22米,长度63米,最大过水深度4米,最大泄洪流量987立方米/秒。输水隧洞建在大坝左侧,拱形浆砌块石,进口底高程10.62米,出口底高程8米,洞长95米,最大过水断面6.2平方米,最大泄洪流量16.3立方米/秒,装置插门旋桨式启闭机3台。1960年建设大坝时,左坝头曾建有装机75千瓦水电站1座。1979年扩建,站址移狮子山脚,增加2台单机160千瓦发电机机组,装机总容量395千瓦,是全县最大的水电站。
  水库曾建自流灌溉干渠2条,长12.5公里。支渠4条,长5公里,设有分水涵洞,控制水闸4座,渡槽2座,涵洞1座,灌溉面积3万亩,包括龙南、彭桥、石堰3个乡。后因水量不足弃毁。目前有灌溉干渠1000米左右,自流灌溉面积420亩。
  1975~1978年,大坝曾出现几次滑坡和沉降,1979年以后采取如下保坝处理:
  1979年,完成溢洪道开挖石方24200立方米,修建溢洪道口交通桥一座,加抛内镇压层石方6.08万立方米。1981年建筑侧堰,完成埋石混凝土2060立方米。1982年增补外镇压层石碴7300立方米,宽度24米。坝面加土380立方米,上护坡砌石889立方米。1983年砌坎石方4000立方米。1984年增抛内镇压层石方1.2万立方米,修输水洞闸底。修输水洞下游坦水板和兴建两座分水闸。1987年进行大坝纵向裂缝处理和大坝防浪墙基础加固,完成土石方150立方米。
  上述保坝工程总投入劳力6050工,完成工程量:石方112439立方米,土方380立方米,混凝土2220立方米。经费25.7万元。
  1981年9月17日,水库管理处建立,设主任1人。体制改为县属集体事业单位。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梅湖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