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花木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3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花木生产
分类号: S684;S682
页数: 2
页码: 465-4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花木生产情况,新中国成立前,花木栽培甚少,仅见于少数寺院及富裕人家。现彭桥黄墙弄居民庭院内尚留存有一株清代种植的牡丹,植株茂密,每朵花直径15厘米以上,花瓣上百瓣,玫瑰红色,此花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60~70年代,曾有人在房前屋后零星杂地种草养花,但被当作“封、资、修”来批判,视花木为资产阶级的东西。
关键词: 横河镇 花木生产 花卉苗木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花木栽培甚少,仅见于少数寺院及富裕人家。现彭桥黄墙弄居民庭院内尚留存有一株清代种植的牡丹,植株茂密,每朵花直径15厘米以上,花瓣上百瓣,玫瑰红色,此花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60~70年代,曾有人在房前屋后零星杂地种草养花,但被当作“封、资、修”来批判,视花木为资产阶级的东西。
  1979年以后,农村开始把花木生产作为致富的门路而迅速兴起。1985年上半年据横河区农技站调查,石堰、龙南、横河和彭桥4个乡镇,有花木面积485.5亩,主要分布在龙南乡402亩,占全横河的82.8%。其次为彭桥乡、石堰乡,分别占8.5%和4.8%。同时有集体花木基地10个,联户花木基地11个,个体户苗圃1379个,龙南乡花鸟公司1个。这些苗圃及公司,是花木生产的骨干,也是传授技术、传递信息的主要力量。当时比较闻名的花木专业村有龙南乡柘岙村和湖东村。
  1983~1985年春,由于部分花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致花卉苗木价格暴涨。一年生五针松,每株价20元左右,供嫁接用的五针松接穗每只3~5元;茶梅则以叶计价,每叶高达5~10元。1985年下半年开始,花木滞销,价格下跌,随之面积逐年减少。1987年面积减少至169亩,到1990年仅存26亩。
  90年代,随着城市和乡村建设速度的加快,绿化的全面铺开,花木生产又如雨后春笋,从外县、外省不断引进花木新品种,并输入大量的繁殖材料,包括种子、接穗、插枝、母树(本)等,使横河成为花木品种比较齐全的镇。据2002年农业统计反映:全镇花卉苗木面积8400亩(560公顷),其中花卉面积6288亩(419.2公顷),苗木面积2042亩(136.13公顷),草皮面积70亩(4.67公顷),园艺盆栽类花1.5万盆。花卉苗木年销售收入3193万元。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