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蔬菜与果瓜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蔬菜与果瓜类
分类号: S63
页数: 4
页码: 457-4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蔬菜种植、横河蔬菜品种、果瓜类种植等情况。
关键词: 横河镇 蔬菜 果瓜

内容

蔬菜种植
  新中国成立前后,横河蔬菜处于基本自给状态,仅冬季腌制的雪菜等一部分向棉区购入。1982年至1987年,一般在棉地套种蔬菜,但纯种蔬菜面积六年总和不足625亩。经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蔬菜专业户和运销户不断增加,横河蔬菜面积自1990年的1044亩(69.6公顷)扩大到2002年的10617.5亩(707.83公顷),年产蔬菜12523.5吨。每年有1万余吨蔬菜销售在横河各农贸市场,但还不能满足横河人民的需要,尤其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吃菜还需要从外地运入。
  横河蔬菜品种
  以传统品种占多数,少量引入外地新品种。明、清时有各类蔬菜40余种,民国时增至50余种,80年代陆续引进新品种,现有13类、60余种。
  豆类:传统品种有毛豆(霉豆、六月拔、七月拔、秋黄豆、茶青豆)、豌豆、扁豆、粳豆、蚕豆、四季豆。1985年从宁波农科所引入甜豌豆,后又引入刀豆、大扁豆、羊角豆、荷兰豆。
  茄果类:传统品种有红长茄、紫长茄、辣椒。1958年从杭州引入番茄,后又陆续引入菜椒、圆茄、羊角椒等。
  瓜类:传统品种有南瓜、冬瓜、丝瓜、酱瓜、苦瓜、胡瓜、蒲子(长蒲、葫芦)。1984年从杭州引入青皮黄瓜,从扬州引入乳黄瓜。
  白菜类:传统品种有高脚白、落雪大、青菜、黄芽菜、小白菜、油白菜。1960年、1970年分别从无锡、上海引入塌棵菜、小堂菜。1974年引入山东大白菜、天津白菜。
  芥菜类:传统品种有雪里蕻、大叶芥、花叶芥、弥陀芥、苔菜芥。1962年从萧山引入榨菜。
  甘蓝菜类:有白花菜、鸡心菜、包心菜,70年代分别从福建、温州引进。后引入绿花菜、紫色卷心菜。
  根菜类:传统品种有本大头菜、长萝卜、圆萝卜、胡萝卜、花生。1959年从杭州引入浙大长萝卜、芜菁(洋大豆菜)。
  绿叶菜类:传统品种有莴苣、苘蒿、苋菜、芹菜、菠菜、蒿菜、芋菜,近年新引入的有木耳菜、香菜。
  水生菜类:传统品种有茭白、四九茭白、三七茭白、慈菇、荷花藕。
  薯芋类:芋艿、马铃薯。
  葱蒜类:韭菜、洋葱、大葱、小葱、大蒜、薤白。
  多年生菜类:传统品种有冬笋、春笋、鞭笋、金针菜、香椿。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引进芦笋、空心菜。
  食用菌: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木耳。均在1958年以后引入。
  野生菜类:荠菜、马兰头、香芸。
  果瓜类种植
  瓜类种类较多,以西瓜为主,另有黄金瓜、梨头瓜、汪香瓜、菜瓜等。90年代引入哈密瓜、伊丽沙白甜瓜。2002年瓜类面积6236亩(415.73公顷),总产6690吨。
  西瓜:明嘉靖《余姚县志》载:“西瓜产眉山(今浒山镇眉山村一带)海堧者,隽美也。”清康熙《余姚县志》载:“今剡岙如枕者更胜。”新中国成立前西瓜纯属自产自销,品种以乌皮西瓜为主,有少量雪瓜。80年代陆续引入新澄1号、新红宝、金钟、冠龙等新品种,以新澄1号最多,占80%,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西瓜,有早熟、高产、省工之效。2001年引种84-24西瓜新品种,用大棚与嫁接方法栽培,正常年间从当年2月初种植后,可采收到11月中旬,一茬采收5~6次,亩产量5000公斤左右。该西瓜色泽好、糖度高、品质优,2003年种植面积200余亩(13.33公顷)。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