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山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2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山林资源
分类号: F326.2
页数: 4
页码: 434-4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山林分布、林木蓄积、林木品种等情况。
关键词: 横河镇 林业 山林资源

内容

山林分布
  横河镇山林分布于现有24个行政村(含峙山公园部分)。据1998年森林资源调查,全镇山林总面积60695亩(4046.33公顷),山林面积最多的原龙南乡39639亩(2642.6公顷),为半山区乡。其次是原石堰乡13530亩(902公顷),原横河镇1749亩(116.6公顷),原彭桥乡5485亩(365.67公顷)。全山区村为原竹山村、沙河村、笋岙村、柘岙村、童岙村、大山村等。
  林木蓄积
  按1998年森林普查统计,用材林:全镇有以松杉为主的用材林面积32931亩(2195.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55930立方米。
  竹林:全镇有毛竹林面积2229亩(148.6公顷),立竹412326株。毛竹以原龙南乡最多,面积1034亩(68.93公顷)。此外有杂竹39亩。
  经济林:以果树为主,果树中以杨梅为最,桃、梨次之,第三是柑橘。1985年共有果园面积18123亩,其中原龙南乡10529亩、石堰乡3655亩、彭桥乡2898亩、横河镇1041亩,年产量630.94万斤。其次是茶叶1634亩,年产量16.77万斤。主要分布在原龙南乡1099亩、石堰乡236亩、横河镇141亩、彭桥乡167亩。
  2002年末统计,全镇果园面积22475亩(1498.33公顷),其中杨梅21048亩(1403.2公顷),桃464亩(30.93公顷),梨541亩(36.07公顷),柑橘250亩(16.67公顷),其他果树172亩(11.47公顷)。茶园面积1634(108.93公顷)亩。
  山林分布及面积
  林木品种
  树种资源
  横河山地相对集中,多为低山丘陵,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树木和经济林的生长,故树种资源较丰富。新中国成立以后,引进、试种、繁育、推广的新树种有桉树、秋茄(红树属)、川楝、水杉、池杉、泡桐、白榆、刺槐、黄槿、日本扁柏、日本柳杉、黑松、湿地松、苹果、无核蜜橘等。其中桉树、秋茄因气候原因,引种失败。
  现有木本植物62科,123属,314种。其主要树种有:
  山地 马尾松、黑松、杉木、三尖杉、化香、柳杉、石楠、檀树、油桐、三角枫、枫香、香椿、臭椿、木荷、柏木、杨梅、板栗、茅栗、苦槠、青栲、青冈、麻栎、白栎、檫木、鸡爪槭、柿、满山红、油茶、山茶、柞木、十大功劳、青枫、山皂荚、日本扁柏、苹果、合欢等。
  平原 银杏、水杉、池杉、落羽杉、桧柏、侧柏、白榆、加拿大白杨、榉树、梓树、乌桕、无患子、悬铃木、马挂木、喜树、桑树、樟树、樱桃、槐树、紫穗槐、刺槐、楝树、川楝、冬青、女贞、梧桐、泡桐、石榴、枫杨、杨、柳、李、桃、梨、梅、葡萄、柑橘、柚子、金橘等。
  庭园 苏铁、五针松、雪松、金钱松、龙柏、湿地松、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含笑、蜡梅、樟树、寿星桃、碧桃、日本樱花、棠梨、贴梗木瓜、合欢、紫荆、紫藤、佛手、红枫、三角枫、冬青、雀舌黄杨、细叶黄杨、黄杨、葡萄、木芙蓉、茶梅、梧桐、紫薇、秋海棠、瑞香、重瓣榴、杜鹃、桂花、茉莉花、夹竹桃、萝蘑、紫花泡桐、白花泡桐、棕榈。
  竹种资源
  现有竹种资源有:毛竹、哺鸡竹、淡竹、金竹、早竹、乌竹、斑竹、角竹、苦竹、芦竹、龙须竹、雷竹、尖子竹、箬竹等。以毛竹面积最大,哺鸡竹次之。80年代号召发展雷竹产笋,一般一年种二年收三年可丰产,亩产笋1000斤以上。
  古树名木
  水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杜仲、鹅掌楸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厚朴、凹叶厚朴、香水月季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香樟、月季分别为慈溪的市树和市花。经调查,横河现有古树名木9株,4个树种,1株花。
  寺下自然村大船山脚下的一株古樟树,树龄930年,经测量主干高达10米、胸围15.7米。1954年兴办龙南抽水机站时,曾锯下古樟树一段桠枝,重1500多斤,有20个人抬这树桠枝。1958年,公社办大食堂,又从大樟树上锯下一些桠枝,做了锅罩、锅盖、柜厨等用具。直到80年代,上级有关部门才明文规定保护这株有历史价值的古樟树,禁止砍伐。
  自明、清直至民国,童家岙沿山一带的青梅闻名邑境,每逢早春梅花开放时,成群文人、游客前往赏花、作诗。其史迹载入光绪《余姚县志》。青梅现因砖(轮)窑、山塘粉尘影响,已不宜种植。
  森林动物
  森林动物中禽之属:有乌鸦、喜鹊、麻雀、黄莺、杜鹃、山雉、老鹰、斑鸠、啄木鸟、画眉等。兽之属:有虎、狼、獐、角麂、狐狸、田狗、竹狗、豪猪、獭、田鼠、松鼠、野猪、穿山甲等。
  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植物屡遭破坏,影响了森林动物的繁衍生存,野生动物日趋减少。新中国成立前后还能听到喜鹊枝头唱,看到老鹰抓小鸡,民间还有南山老虎叫(吼)、豺狼噬小孩之说,现喜鹊、老鹰、老虎、狼等已经绝迹。
  林副产品
  横河之林副产品,主要有木材、毛竹、茶叶、鲜毛笋和薪柴,其他为丰富的果树产品,尤以杨梅闻名全国。
  据1982年至1984年3年统计,年均砍伐木材357立方米、椽子43167根、毛竹46514支、杂竹4501支、枝叶柴68852担。年均产茶叶2741担,蚕茧18担,鲜毛笋1525担,油茶籽91担,油桐白52担,杨梅69625担。
  新中国成立以后,横河的木材、毛竹年砍伐量虽逐年增加,但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材的需要。80年代木材市场逐步开放,木材用量增加,依赖于从外地调入。而民间对毛竹用量逐年减少,砍伐量也相应下降。茶叶滞销,横河茶厂停产,除大山村以外,不少茶园失管。90年代,林业、水果和茶叶生产快速回升。2002年全镇年产木材105立方米,毛竹11.33万支,笋干11.3吨,茶叶产量98.3吨,杨梅产量10731吨。竹木制品及林产品加工产值456.97万元。花卉面积8400亩(560公顷),年产值3253万元。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