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市场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3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市场管理
分类号: F713.5
页数: 2
页码: 381-3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市场管理情况,从横河解放到80年代的30多年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把制止非法经营、打击投机倒把活动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以维护计划经济体制秩序。
关键词: 横河镇 经济 市场管理

内容

从横河解放到80年代的30多年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把制止非法经营、打击投机倒把活动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以维护计划经济体制秩序。
  新中国成立初(1950~1952),社会新秩序还未健全,一些不法私商趁经济困难之机,抬价抢购粮、棉等主要物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工商部门一方面组织建立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民集体商业,另一方面采取打击不法奸商,向江西等地调运粮食等措施稳定市场局势。1954年,实行粮食、棉花统购统销,加强了对粮食、棉花市场的管理,禁止私营粮棉,打击粮棉投机贩卖活动,同时协助粮食部门管理经批准开放(农民完成粮食统购任务之后出售交易)的粮食市场,活跃城乡商品交流,协助商业部门组织物资交流会(庙会)。1958年受“浮夸风”、“瞎指挥”影响,国民经济处在暂时困难时期,市场商品紧缺,市场管理部门重点维护紧缺的计划物资收购和供应,打击投机倒把,还查处了几起倒卖黄金案件。
  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龙南区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经办了一批贩卖耕牛和倒卖木竹、粮票、布票等案件。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和管理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发展个体工商户、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方面,横河、彭桥、石堰、龙南的农贸市场,横河小商品市场,龙南杨梅(季节性)市场都是从1978年之后才有较快发展。80年代中期始由露天市场改建为棚房式市场。1983年有个体工商户411户,建立了个体劳动者协会。
  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仍然为主导,工商管理在搞活经济、培育市场的同时,继续打击投机倒把违法行为。如1983年,共查处违法案件30起,对贩卖聚碳酸脂、走私手表、贩运木材、倒卖粮票等案件进行查处。此前还查处了私贩珠宝玉器等案件。直到90年代初,市场管理转入维护依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产品),取缔无证经营为主的正常轨道,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000年底开始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横河工商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尤其是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活动,如对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共查获无证录像点6家;对易燃易爆行业的整治,与12家被检查单位签订了个私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2家超市没有消防设施和应急通道,加油站员工对消防设施使用技术掌握不熟练,责令限期改正。至2001年底,共查无证商贩375户,其中疏导登记316户,取缔59户。2002年,横河工商所坚持取缔与疏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着眼于长效管理上下功夫,自5月中旬开始对无照经营进行了专项整治,到年底,又查处无照经营户287户,其中疏导登记226户,取缔61户。尤其是对治理难点“梅川路、七星桥街”进行了全面清理,使60家持无效营业执照的经营户走上了合法经营的道路。
  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重点是对轴承行业、洗衣机行业中所产生的制假售假行为进行整顿。仅2002年度,就没收假冒他人商标轴承13000套,各类假冒包装483660套,标识200张,假冒轴承防尘盖7600片,冲字头6个,假冒他人商标火花塞5340个,并依法责令当事人对34180个火花塞及3700个火花塞半成品、5040只调谐器、300余台洗衣机做了技术处理,消除侵权标识。
  2002年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办各类制假售假案件34起,案值299.63万元,罚没款38.06万元。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