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23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水文
分类号: P331.3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横河雨量充沛,还有境外流入客水,集雨面积达97平方公里(含丈亭镇梅溪流入11.9平方公里)。按多年平均降水量1267毫米/年,山地径流系数41%,平原径流系数37%,梅溪入境部分径流系数46%计算,年雨水径流量为4992万立方米。但地表水拦蓄能力弱,降水季节大量径流水排泄入海,利用率低。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慈溪市区域水资源贫乏的影响,常年供水量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横河镇 自然环境 水文

内容

横河雨量充沛,还有境外流入客水,集雨面积达97平方公里(含丈亭镇梅溪流入11.9平方公里)。按多年平均降水量1267毫米/年,山地径流系数41%,平原径流系数37%,梅溪入境部分径流系数46%计算,年雨水径流量为4992万立方米。但地表水拦蓄能力弱,降水季节大量径流水排泄入海,利用率低。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慈溪市区域水资源贫乏的影响,常年供水量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第一节 地表水
  横河内陆水域,河道总长度134.7公里,中水位蓄水量374.9万立方米;梅湖水库现有兴利库容量1284万立方米;现有小(二)型水库2座,山塘41座,蓄水量61.15万立方米;计拦蓄能力1720万立方米。如河道按200%复蓄指数计算,可增加拦蓄374.9立方米,总拦蓄能力为2095万立方米。仅占年降水量12289.9万立方米的17%,年地表水径流量4992万立方米的42%。
  南部丘陵地区的山塘、水库,水质较好。如梅湖水库水属国家地面水一级标准。河网区有机质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已属五级水,其余三至四级不等。河网水五毒(挥发性酚、氰、砷、汞、铬)污染尚不严重。
  第二节 地下水
  横河地下水资源不丰富,多为淡水。
  丘陵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埋藏在构造裂隙中和风化带网状裂隙中。其水质前者矿化度小于0.05克/升,后者较高,但低于0.2克/升。水化学类型,前者为碳酸钠、镁(HCO3-Na.Mg)型,后者为碳酸钙(HCO3-Ca)型。
  构造裂隙水 由石英砂岩、粉砂岩、含水岩组成。广布于丘陵山区,富水性不平衡,残丘和孤丘地带泉流量小于0.1升/秒,山区则可达0.1升/秒~1.0升/秒。风化带网状裂隙含水岩由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水量贫乏,常见泉流量0.1升/秒~0.25升/秒。
  基岩裂隙水 一般埋藏较浅,地下径流途经短,多以侵蚀下降泉或少量上升泉排泄于地表。
  松散岩孔隙水 广布于横河平原表层的孔隙潜水为淡水。水化学类型为碳酸钠、钙(HCO3-Na.Ca)型。民井出水量小于10立方米/日;
  平原深层承压水域内为淡水。深20~46米,单井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
  第三节 主要山泉
  伍梅山龙潭 位于伍梅山南坡山下。井深1米,口径0.8米,每6小时涌水量1立方米。伍梅山北坡山下,同一地平线上,也有相同的一口井。
  纱帽山凉亭泉 位于纱帽山半山腰,笋岙村南面。泉涌量大,水质优,宜制矿泉水。
  双井头、龙眼 此两口山泉在笋岙村。
  舜井 在东畈村南舜井湾,水质清澈甘甜,大旱不枯。1967年夏、秋,连续干旱112天,河底可行人,而舜井涌泉如故,当地居民都到此井取饮水。
  石弄堂水 乌山东山脚南首,有石弄堂。为长方形巨石与山体崩裂后的大石缝。石高约二丈余,正面峭壁,上面石微倾。弄内底宽上窄,上一步可跨越,下可容百人,相传古代战乱时,为百姓避难之处。石弄堂下有一潭水,径0.6米,深1米。久旱不干。每逢大旱,人们日夜舀取,人走复满,称石弄堂水。已毁。
  张岙岭渗井潭 位于张岙岭岭脚,山岩之下。容积约1立方米,水质优,冬季温热。泉量常年如一,大旱照常涌流不息。
  华清泉 宋施宿撰《会稽志》载,位于陈山灵瑞塔山下。今存。
  广池 明·万历《余姚县志》载:在缪家山脊峰宛然平坦处,池广数丈。今存。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上册)

《横河镇志(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把横河的建置、自然环境、人口、人民生活、人物、民情习俗、经济综述、农业,水利等全面系统的展现了横河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