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大事记1919~199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159
颗粒名称: 六、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其他题名: (1956.9—1966.5)
分类号: D235.553
页数: 35
页码: 139-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余姚县1956年9月至1966年5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余姚县 大事记

内容

1956年
  9月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建立 全县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33个,入社农户达113573户,占总农户的94.3%,基本完成了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
  10月 黄明乡建造小水电站 黄明乡(今属梁辉镇)在龙坑建造小水电站,次年7月安装木制旋桨式水轮发电机,装机容量5千瓦时。为余姚县农村小水电建设之始。
  11月1日 兴建梁岚公路 为改善山区交通,县人委决定兴建梁弄至大岚公路。1957年4月1日,通车到钱库岭,1958年5月到大岚夏家岭,全长17公里。
  11月 县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购销先进单位 并出席全国粮食先进工作代表会议。
  12月24日至29日 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代表40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黄忠仁代表上届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0人,黄忠仁当选为县长。会议确定了1957年人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所有制,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12月30日 兴建龙山剧院 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县人委决定兴建龙山剧院,剧院共设座位1020个。
  12月下旬 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为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县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副县长刘云绮任主任(兼)。
  1956年 工农业总产值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1861万元,比上年减少6%,其中农业产值7363万元,比上年减少19%(主要受强台风影响),工业产值4498万元,比上年增长28%;财政收入1064.5万元,比上年增长4%。
  1957年
  1月26日 全县恢复区委建制 经宁波地委批准,恢复和建立了姚东(原慈城东关区)、环城(城南、城北合并)、丈亭、马渚、横河、临山、低塘7个区委,加上原保留的梁弄、陆埠2个区委及余姚镇委,全县共10个区(镇)委及慈城直属镇委。
  1月 冯华民任职 浙江省委及宁波地委对余姚县委班子作了调整,任命冯华民为县委书记。
  2月2日至10日 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召开的县、市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精神,要求从经济上、思想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议还部署了春耕前的农村工作。
  2月24日至3月3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县委分析目前农村情况,要求各级领导进一步鼓起干劲,克服“右倾消极”情绪,努力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争取全年农业大丰收。
  2月 县委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肃反运动 参加肃反运动的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等共6040人。基层单位于5月底结束,县级机关于7月基本结束,小学教师队伍于9月底结束。
  2月 县委举办革命历史文物巡回展览
  3月19日 全县制止赌博风 针对农村各地出现的赌博风,县人民法院印发了《立即制止赌博,投入春耕生产》的宣讲材料,分发农村广泛宣传,对制止赌博风,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报告宁波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中院批转了这个报告,发至地区各县法院。
  5月15日 县委部署党内整风 县委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判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5月至7月 全县各地发生迎神闹事事件 姚北、姚西及姚南地区,发生群众性的迎神闹事事件37起。参与群众达20余万人次,捣毁社干部房屋6间,打伤各级干部61人。县、区、乡各级干部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8月16日县公安局将首犯依法逮捕,迎神闹事事件基本得到制止。
  6月 临山区中河乡发生闹社事件 全乡8个农业合作社172个生产队中,有5个社的36个生产队散伙,315户社员先后退社。县委派出工作组,协助乡总支召开贫农骨干会、社员会进行思想教育,宣传合作社优越性,组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并对少数社的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农业合作社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7月2日至8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县、区、乡1226个干部参加,会议总结四个月来的农村工作,部署以秋季增产节约运动为中心的下半年农村工作。
  7月 取缔一贯道 1955年以来,一贯道大道首张周新、胡晓、赵纪生在梁弄一带进行复辟活动。公安机关经过侦查,逮捕了案犯胡晓等14人。宣布取缔一贯道组织。
  7月 县委发动群众抗旱、抗咸潮 由于久旱无雨,姚江咸潮上溯接近姚城。全县受旱43个乡,农田15.5万亩。县委发动群众,调集176台抽水机和大批水车抗旱,经过九天奋战,抗旱、抗咸取得明显效果。
  7月至9月 错划右派分子 全县小学教职员工肃反学习结束后,中共宁波地委在余姚县中、小学教职员中进行整风反右派试点。各县县委文教部长和文教局长参加试点工作。全县共有206人错划为“右派分子”。此后先后几次摘帽,至1982年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8月 经地委批准,恢复各区区公所
  9月13日至25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县委号召到会干部开展大鸣大放和大辩论,帮助县委整风。在发动干部开展鸣放基础上,县委领导对自身在思想作风上的问题作了概要检查和自我批评,同时对鸣放意见作了分析、排队,充分肯定正确的、指出错误的,对“右派”言论进行了原则性批评。在大会后期,县委安排了年底前的农村工作。
  9月 郭肇唐来姚访问 郭肇唐(俄文名阿•克•克里莫夫,加入原苏联籍,郭静唐之弟,前苏联社会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朱之光陪同,携妻女回故乡余姚祭扫安葬在龙泉山上的郭静唐烈士墓,访问了在姚亲友。
  11月 兴建上林湖水库 上林湖水库地处横河区桥头乡境内,是年11月动工至1960年竣工,拦水主坝高11米,坝顶长300米,宽4米,投资78.53万元,总库容量为1822万立方米。
  12月27日 肖贻任职 省委、地委对县委班子作了调整,肖贻任县委书记。
  1957年 工农业总产值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527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业产值9002万元,比上年增长22%,工业产值4525万元,比上年增长1%;财政收入12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1958年
  1月 临山幼儿教师严秀娣出席全国妇女积极分子代表会
  2月 开展除四害运动 全县部署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中心的爱国卫生突击运动。不切实际地提出全县乡、镇在1958年实现无苍蝇、无蚊子、无老鼠、无麻雀区。对此过高要求,不久即被否定。
  2月 全县掀起兴修水利高潮 县委要求各地制订兴修水利规划,掀起群众性兴修水利的热潮。决定在横河区(今属慈溪市)再兴建梅湖水库。梅湖水库位于龙南乡,1962年竣工,拦水坝高21米,坝顶长252米,宽4米,投资128.57万元,总库容量为1817万立方米。
  3月6日 县建立粮食办公室 县委为加强对粮食统购工作的领导,决定建立粮食办公室。
  3月31日 县召开第一次兴修水利积极分子会议 会上,对兴建水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会议号召全县人民掀起一个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高潮。
  4月下旬 全县召开教师整风反右总结大会 会后部分“右派分子”下放劳动。
  4月 县成立工业“二五”规划建设委员会 为执行中央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加速农业的机械化、肥料化学化、运输车船化,县委决定成立工业“二五”规划建设委员会,杨光明为主任。5月23日至9月2日 县委组织抗旱 全县严重干旱,102天未下透雨。境内大、小河流及山塘、水库基本干涸。县委提出“天大旱、人大干”的口号,组织干部、群众挖井、掘塘取水,当年早稻仍获得好收成。
  5月25日至30日 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代表411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副县长包纯和代表上届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县长郭子栋所作的政治报告、李光琢所作的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县人民委员会县长、副县长和县人民法院院长。县长郭子栋,副县长黄忠仁、俞子澄、施惠敏,人民法院院长李光琢。会议通过了关于《坚决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决议》。
  6月12日 县委决定撤并部分机构 为使各级组织机构适应大跃进形势,县委决定撤并部分机构:撤销环城区委、该区所属各乡由县委直接领导;撤销临山区委,该区所属各乡由低塘区委领导;撤销慈城镇委,并入姚东区委。
  6月 大办钢铁、大办地方工业 县委抽调大批农村青年组成“木炭兵团”、“铁砂兵团”,土法上马大办钢铁。6月初铁工厂炼出第一炉生铁,7月14日土高炉炼出第一炉生铁。土高炉所炼生铁不能使用,造成经济极大浪费,山林严重破坏,至次年下半年停办。8月又提出“以钢为纲,大办地方工业”的要求,把全县“大跃进”推向高潮,出现了三天办厂一百个,盲目上马,急于求成的状况,浪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
  7月15日 下放干部进驻后进农业社 在整风反右基础上,省委地委下放到余姚县干部500名,县下放干部661名,组织他们到后进农业社去加强领导。县建立了“下放干部管理委员会”,主任郭子栋(兼)。
  8月至9月 全县大办人民公社 8月27日,省委发出《关于发展人民公社的意见》,部署全省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9月11日至13日,县委举行扩大会议,传达省委指示,初步确定了全县大办人民公社方案。到9月底,农村大体按原区、镇单位,迅速建成了13个大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9月13日 惩处黄新茂放毒案 是日,牟山乡狮山社社员黄新茂,对人民政府心怀不满,把“666”农药投入第10生产队食堂水缸内,致使107人中毒,黄犯被依法惩处。
  9月 全县大办教育 在大跃进形势下,全县大力发展民办小学教育事业,民办小学很快发展到314所,公立小学转民办283所,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
  9月 全省发展地方公路现场会议在陆埠镇召开 是年,陆埠区修建公路3条,总长19.5公里,投资4.8万元,全部由群众自筹解决,得到了国务院表彰。9月,省交通厅、宁波专署交管局,在陆埠镇召开全省发展地方公路现场会议,推广陆埠经验。
  9月 全县推行全民武装 公社成立民兵团,县成立民兵师,实行全民武装。
  9月 各地窠会拥护周总理对台湾局势的声明 为拥护周恩来总理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反对美国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全县各集镇相继举行群众性集会,并游行示威。
  9月 建造姚江大闸 姚江流经上虞、余姚、鄞县、宁波等地,汇入甬江入海,天旱咸潮倒灌姚江中、下游,天雨淡水流失。为改变这一不利自然条件,宁波地委决定建造姚江大闸,阻咸蓄淡。9月,成立姚江大闸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郭子栋,副总指挥时亨起、孟祥禄。次年7月5日竣工。从此,姚江不受咸潮入侵,并能蓄水5000万立方米,提高了抗旱能力,消除了姚江两岸稻苗受螃蟹灾害(咸潮促使螃蟹繁殖),数十万亩稻田受益。
  10月1日 兴建四明湖水库 为改变水涝干旱自然灾害,县委决定建造四明湖水库,水库位于梁弄镇西北郊,主坝长600米,顶宽5米,底宽90米,高16.55米,投资648.3万元,投工311.4万工,完成土方140万立方米,石方4.7万立方米,移民1480户,淹田1.54万亩,库容1.24亿立方米,正常水位12米,蓄水7946万立方米。1959年春堵口蓄水,1970年基本完成主体工程,为境内最大水库。水库以灌溉为主,年供水6000万立方米,灌溉余姚、慈溪、上虞三县(市)35个乡33.5万亩农田,抗旱能力达70天以上,水库年发电量100万千瓦时,年产商品鱼250吨,并解决部分工业用水和姚城居民生活用水。水库由宁波水利局设计,余姚水利局施工,并建立水库工程指挥部,由副县长黄忠仁任总指挥。
  10月 撤销区委建制 以区为单位建立人民公社,并建立人民公社党委,撤销区委建制,下设管理区党总支。
  10月 人民公社大办食堂 由于人民公社实行粮食供给制,自留地收归集体,全县人民公社普遍举办公共食堂。但是办公共食堂不切合实际,不久,各地食堂相继停办。
  11月 公检法实行合署办公 县公安、检察、法院三家实行合署办公。1961年2月,又恢复独立办公。
  12月7日至13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到会干部1197人,会议总结了1958年工作,制订1959年工农业生产计划,安排冬季生产任务,为迎接1959年更大跃进做好准备。
  12月 抽调人员,支援工业建设遵照省委指示,县委组织部从全县各有关部门、公社抽调780人,由李光琢副县长带队,于12月28日到省报到,全部分配到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下属各工程处。
  12月交通建设先进单位陆埠山区派出代表罗金余参加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1958年 工农业总产值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784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9488万元,比上年增长5%,工业产值8358万元,比上年增长85%;财政收入1946.9万元,比上年增长62%。
  1959年
  1月26日至30日 全县工交、财贸系统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 到会代表659人。会议总结上年成绩,交流经验,鼓足干劲,开展技术革新,迎接1959年更大跃进。
  2月29日 县委建立书记处 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余姚县委建立书记处,任命肖贻为第一书记。4月3日,中共宁波地委公布书记处书记4人:郭子栋、刘建荣、杨光明、李东昌。10月,地委又公布马纪卿、张瑞兰、肖书升3人为书记处书记。
  3月17日至19日 全县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会议召开 到会代表750人。会议要求为争取1959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
  3月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 传达贯彻中央郑州会议毛主席关于整顿、建设人民公社的一系列指示和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力,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十四句话的整顿方针,开始纠正平均主义和权力过分集中的倾向,统一对人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确定以生产队(或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对国家税收、公社积累、社员分配三者关系作了妥善安排。会议强调对被公社平调的农具、资金、土地等要按等价交换的原则退赔,这次会议在纠“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月 县委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 县委分片召开干部大会,贯彻省委《对人民公社中有关帐目问题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十项规定》,纠正“一平二调”(平均主义、平调资金、平调土地)的错误。
  5月15日 县首创全省无积案县 县公安干警发动群众奋战半月,侦破各类政、刑案件308起,首创全省无积案县。
  5月31日 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陆福保去北京出席全国公安、检察、司法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5月 县委决定缓建“姚棉姚电''两厂 贯彻省委关于“基本建设要坚决执行全国一盘棋和缩短战线、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的方针,县委决定缓建“姚棉”、“姚电”两厂。
  5月 地委同意开采泥炭作燃料 为开采稻田深层的泥炭(燃料),报经地委同意,减少早稻计划面积2000亩,作挖掘泥炭之用。.
  6月 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建设 遵照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全县动员1225名青年在四月、六月分两批奔赴宁夏。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大部分支宁青年陆续返回余姚。
  6月 县人委规定保留社员自留地县 人委发布《关于保留社员自留地的指示》,允许农村划分自留地,规定农民每人自留地的数量不少于全社人均土地数的3%,最多不得超过5%。
  7月22日 逮捕反革命分子张瑞松 梁弄镇石家村以张瑞松为首的反革命集团,持枪上山“打游击”,进行反革命活动。县公安局立即组织干警与当地民兵一起搜山围捕,将首犯张瑞松等7人逮捕归案。
  7月 恢复慈城镇建制,仍隶属于余姚县
  9月4日 姚南暴雨成灾 受淹面积达101735亩。县委紧急组织干部下乡,帮助群众抗洪排涝。9月20日至10月8日 县委召开扩大会议 为贯彻在庐山召开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保卫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指示,县委开展了“反右倾”斗争,错误批判或处分了大批干部。这场“反右倾”斗争造成了严重后果,在政治上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左”的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1961年后,对被错误处分的干部甄别平反。
  10月1日 县委举行国庆大会 全县万余名干部、群众在余姚中学操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会。县委号召全县人民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会后进行了庆祝游行。
  10月 县委摘掉第一批右派分子帽子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摘掉确实悔改的右派分子帽子的指示》,县委决定摘掉第一批7名右派分子的帽子。
  12月8日至14日 中共余姚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正式代表311人,列席代表82人,代表全县7923名党员。大会主要议题:听取和审议肖贻代表上届县委所作的工作报告,讨论确定1960年到1962年及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余姚的规划,通过《第二届县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草案的决议》、《关于保卫党的总路线,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共余姚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7人;三届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为肖贻、郭子栋、李东昌、刘建荣、张瑞兰、肖书升、马纪卿、黄忠仁、王永路、张肇良10人,第一书记肖贻,书记处书记(副书记)郭子栋、李东昌、刘建荣、张瑞兰、肖书升、马纪卿。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出席省党代会代表9人。
  12月27日至3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余姚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委员87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姜枝先副主席代表县政协一届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政协余姚县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1人,主席肖贻,副主席黄忠仁、姜枝先、仇庆冠。
  1959年 工农业总产值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9259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业总产值9048万元,比上年减少5%,工业产值10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2%;财政收入2070.4万元,比上年增长7%。
  1960年
  1月9日至11日 共青团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余姚县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人,孙枫桥当选为书记。
  1月上旬 县委调查处理群众断粮的人民来信 由于上年粮食减产及各地大办食堂浪费粮食等原因,造成粮食紧缺。省委转来慈城、城北、丈亭等地群众反映断粮来信11封。县委经过调查,在春粮收割前安排了群众口粮,群众情绪基本稳定。
  2月4日 携枪投敌的江志宏被处决 县武警部队文书江志宏,因贪污被揭露,带枪潜逃到广东深圳,妄图越境投敌。2月9日,被广东公安机关截捕归案。6月16日在杭州处决。
  3月31日至4月15日 全县五级干部大会召开 会议传达了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民公社过渡问题的意见,讨论了1960年农业生产的规划和措施、整顿公共食堂以及人民公社由生产队所有制向公社集体所有制过渡等问题。会议确定当前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准备过渡”。刚开始纠正的“共产风”再度泛滥起来。
  4月10日 县委召开常委紧急会议 由于上年粮食减产,口粮不足,人们长期营养不良,全县9834人患浮肿病,其中四明湖工地民工患者计260人,死亡44人。县委召开常委紧急会议,地委书记处书记周效儒和专员王博平到会,分析、研究、安排了群众基本生活与浮肿病治疗。
  4月17日 县委部署批判右倾机会主义 县委部署全体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三篇哲学著作,联系实际,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所散布的“修正主义”论调,保卫“三面红旗”。
  4月21日 贯彻省委关于农业生产问题的指示 县委根据省委《关于1960年农业生产问题的指示》,要求全县继续贯彻执行“以粮为纲、粮畜并举、全面发展、综合平衡”的方针,大搞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实现全面、持续大跃进,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全县农业发展纲要的主要指标。
  5月17日 慈城镇划归慈城人民公社 由地委报经省委批准,慈城镇划归慈城人民公社领导。
  5月20日 姚北四公社移民落户丈亭 为了改变丈亭公社因劳力缺少而造成生产后进的面貌,县委决定组织劳力比较宽裕的临山、朗霞、低塘、横河等四公社农民943人,迁移至丈亭公社安家落户。
  5月23日 省委推广发酵饲料喂猪的经验 在精饲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余姚县部分地方采用青松毛、树叶、木屑、稻草等制造微生物发酵饲料喂猪成功。省委办公厅发文推广这一经验。
  6月1日至11日 教师丁桂芳、五中校长邹积涨、临山幼儿园负责人严秀娣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
  6月11日 徐善根向政府投案自首 横河公社匡堰供销社营业员、反革命集团成员徐善根,向政府投案自首,揭露了阴谋夺枪杀干部、抢劫银行、上山为匪的岑光尧、徐志绕、岑志盛为首组织的反革命集团。此案涉及余、慈两县,两县组成专案组,于15日将21名案犯全部逮捕归案。
  6月 建立四明山人民公社 宁波地委决定:将奉化西部、上虞东南部、峡县东部,与余姚毗邻的13个生产大队及四明山林场,组成建立四明山人民公社,归属余姚。
  9月12日 县委号召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为执行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县委发文号召全党全民紧急动员起来“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农业发展纲要40条而奋斗。
  9月17日至10月12日 县委贯彻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及《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 县委分别召开三级、四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指示信)及《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批判和纠正“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等五风,严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提倡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实行人民公社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彻底清理公社化后的“一平二调”。
  10月21日 经省人委批准,原属余姚县的慈城人民公社辖区(今慈城镇、洪塘镇和乍浦乡)全部划归宁波市管辖
  10月 久丰纱厂迁至余姚 地委决定将镇海久丰纱厂迁至余姚,厂名改为公私合营余姚久丰纱厂。之后,又改名为余姚东风棉纺厂、余姚化纤棉纺厂。
  11月8日 省委书记林乎加来姚检查工作 林乎加在马渚等地召开公社党委书记座谈会,听取干部群众反映,强调指出:必须尽快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以及浮夸、强迫命令、瞎指挥等五风。
  11月 县委发动群众大搞代食品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加上自然灾害及粮食征购任务过大,群众口粮减少,少数地方发生饥饿、逃荒现象,有些群众得了浮肿病、青紫病。县委提出发动群众,大搞瓜菜、红刺根等代食品,把解决粮食问题当作全党的首要任务来抓。一个短时间内,全县每天出动22000余人,大搞代食品。
  12月29日 沈宏康任职 经地委报省委批准,沈宏康任县委第一书记。1960年 工农业总产值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9457万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农业产值8320万元,比上年减少8%,工业产值11137万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收入1874万元,比上年减少10%。
  1961年
  1月13日 县委部署整风整社运动 县委在马渚公社召开全县公社党委书记会议,部署整风整社运动。会后,以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和搞好经济分配为主要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在全县展开。
  2月18日至21日 县委召开管理区总支书记会议会议 传达中央计划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江华关于整风整社问题的意见,进一步统一对开展整风整社必要性的认识。
  3月5日 县委、县人委聘请农业科技干部指导农业生产 为贯彻党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县委、县人委聘请数名农业科技干部为特约研究员,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3月22日 县委作出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10条补充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和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的若干补充规定》的有关精神,县委从实际出发,对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政策问题,作出了10条补充规定。4月21日 县委决定清退城镇工业中的农民工 根据省委《关于整顿县以上工矿企业劳动力的紧急通知》和《关于继续压缩工业劳动力支援农业的决定》的精神,县委要求城镇工业招收的农民工,一律返回农村。全县从工业中共精减职工8523人,其中返回农业第一线的7984人。
  5月9日 调整公社规模,撤销管理区 根据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县委决定调整人民公社规模,恢复区建制。全县13个人民公社,除余姚镇人民公社保留原规模外,其余以管理区为单位建立77个公社,撤销管理区,设10个区,各公社归属区委领导。上述调整于10月份到位。
  5月17日 破获以周德介、周德江为首的反革命集团案 该集团自1960年9、10月间开始,发展成员,散播反动言论。参与者达27人,首犯周德介、周德江被县人民法院分别判刑15年、12年。
  6月9日 全县遭大暴雨袭击 各地雨量在140毫米以上,马渚、丈亭、临山、横河、城南、城北受淹稻田86965亩,受淹在2天以上的有45000亩。县人委组织干部、群众突击排水抗洪,减少损失。
  6月 县委召开工交、财贸、文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775人,会议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号召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7月1日 县委举行纪念建党40周年大会 县委领导作了《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8月30日 四明山地区民兵联防委员会成立 在宁波地委和军分区领导下,由5个县(市)、6个区委及14个公社组成的四明山地区民兵联防委员会宣告成立,县长郭子栋任主任。
  8月 丈亭一带江塘沉塌 6月中旬以来未雨,姚江干涸,全县受旱25.5万亩,江塘塌坏4.25公里。丈亭4处沿江塘房屋沉塌,其中丈亭粮食加工厂、江中太平渡一队157间,死2人。县委派出工作组,赶赴受灾严重的丈亭地区组织群众进行江塘抢险。
  9月17日至10月12日 县委先后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三级干部大会 总结农村3年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统一对当前农村形势的认识。研究了本年度的粮食分配,部署了第四季度的工作。
  10月3日 台风暴雨侵袭山区 受26号台风影响,山区降雨量达200毫米以上。梁弄、陆埠、四明山三个区倒塌瓦屋176间、草舍336间,损坏1459间,死亡1人,伤8人。县委紧急动员山区干部、群众投入抗灾斗争,同时派出调查组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
  10月 建立姚江节制闸建设委员会 姚江流域西高东低,姚江大闸建成后,经常发生高田受晒,低田受淹情况。
  县委决定在姚江的皇山桥、竹山桥、郁浪浦、中舜江建造四座节制闸,并建立姚江节制闸建设委员会。同时计划前三座于1962年12月建成,后一座于1964年10月建成。工程总投资87.88万元。
  12月25日至1962年1月4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到会干部740余人。会议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经验教训,研究制订1962年的生产规划及措施,具体安排年初的工作任务。会议要求继续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争取农业生产大丰收与农村面貌大转变。
  1961年 工农业总产值 一年来全县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缩减基本建设投资,调整工农业生产指标,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轻工业生产,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调整农业生产体制,加强农业生产战线,农村形势开始出现转机。但是由于“大跃进”以来工作上的失误,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严重困难充分暴露出来,这一年工农业总产值15140万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农业产值8376万元,比上年略有上升,工业产值6764万元,比上年下降39%,财政收入1148.9万元,比上年下降39%,群众实际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1962年
  1月25日 县委推广翁岙山林政策 县林业部门配合地委调研室在陆埠翁岙搞山林政策试点,由于确定山林所有权,调动了山农恢复培育山林的积极性。县委在全县山区工作会议上推广了翁岙的经验。
  2月14日 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县委成立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领导小组,4月改为县委整编精简委员会。到年底精简职工5722人,下放农村,缩短了工业战线,加强了农业战线。2月21日 县民兵领导小组改为县人民武装委员会 马纪卿任主任委员。
  2月下旬 县委传达“七千人大会”精神 1月11日至2月7日,县委第一书记沈宏康、书记处书记李东昌赴京出席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2月下旬,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七千人大会”精神。
  2月 县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4月 县委试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指示,试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粮食按劳分配加照顾等两项政策。试行得到广大干部社员热烈欢迎。
  5月18日 部分公社合并 经地委同意,彭桥、民主两公社合并为彭桥公社;桥头、双桥合并为双桥公社;牟山、青港合并为牟山公社;之伟、明山合并为明伟公社;上塘、兰塘合并为兰塘公社;临山、湖堤合并为临山公社;陆埠、兰山合并为陆埠公社;大岚、新岚合并为大岚公社。10月20日县委又决定恢复五月前原建制规模。
  5月25日 县委成立城镇工作部 为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人员,县委撤销财政贸易部、工业交通部;成立城镇工作部,并将统战部并入城镇工作部。
  5月25日至6月7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会议传达周恩来总理和省委负责同志在全省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政贸易群英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统一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认识,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强调工业等部门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为农业服务的轨道上来,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因难,争取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6月8日 地委决定撤销县委书记处 地委决定6月10日起,撤销县委书记处,并改称现任县委第一书记为书记,现任书记处书记改称为副书记。重新任命沈宏康为县委书记,肖书升、马纪卿、时亨起为县委副书记。
  6月17日至18日 县委部署战备任务 县委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准备粉碎蒋匪帮进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进行战备动员,部署战备任务,并成立支援前线委员会,县长郭子栋任主任,郭众群、卓金兰为副主任。
  6月 撤销区一级行政机构 为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县委、县人委决定撤销除梁弄、陆埠两个山区之外的所有区公所,保留区委组织,人民公社的各项工作由区委统一领导。
  6月 县委为受错误批判或处分的党员干部平反 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县委对近几年来受过批判或处分的干部、党员,实事求是地进行甄别。凡过去受到错误批判或处分的全部予以纠正。经排队摸底,全县确定平反的干部、党员共3783人。
  7月11日 破获黄伯兴、张纪高反革命集团案 县公安局接到群众报告,经过侦查,让贤公社章家岙大队黄伯兴钱库岭大队张纪高等人组织反革命集团,发展成员,召开秘密会议,策划夺取武器,抢劫银行,准备迎蒋反攻大陆。8月,县公安局先后拘捕了该案首犯黄伯兴、张纪高及其他主犯。黄、张分别判处20年、12年有期徒刑。
  7月20日 县委贯彻以备战为中心的工作方针 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准备冒险窜犯我东南沿海地区。根据省、地委指示,县委召开全县干部大会,贯彻以备战为中心的工作方针。
  9月3日至6日 余姚发生严重水灾 全县遭受14号台风和特大暴雨的袭击,降水量达540毫米。暴雨中心(百丈岗)达689毫米,积水约7.8亿立方,平原稻区水深1.6米,4.5万亩晚稻、6.8万多亩棉花淹在洪水中。4000多个村庄和余姚城镇共34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冲毁大小桥梁323座。倒塌瓦房1683间,草舍5000余间,受损14500余间。灾情发生后,县委立即组织了救灾队伍,发动7.8万个劳力,调动3000多船只,及时到第一线进行抢救。省出动飞机在余姚镇周围农村空投救灾物资。华东区、省、地及兄弟县派来慰问团慰问灾民。
  9月19日至25日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 县区、社三级干部和大队支部书记共116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前段抗灾斗争的经验,分析灾后形势,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方针,依靠群众,扎实工作,恢复生产,力争农业减少损失。会上表彰了抗灾斗争先进集体和个人。
  12月15日至19日 共青团余姚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余姚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1人。五届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委3人,赵顺兴任书记。12月23日至30日 县委召开农业劳动模范暨抗洪积极分子大会 出席代表1050人。会议总结和交流了1962年农业生声的工作经验,表彰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提出了下年度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号召为夺取1963年农业生产全面大丰收而奋斗。
  1962年 工农业总产值 当年虽遭受特大水灾,但经过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抗灾斗争,全县国民经济情况开始好转,全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4082万元,比上年下降7%,农业产值8442万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工业产值5640万元,下降17%;财政收入1219.5万元,比上年略有上升。
  1963年
  1月10日至17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余姚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委员85人。县委书记沈宏康作政治报告,政协副主席姜枝先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21人,主席沈宏康,副主席黄忠仁、姜枝先、邵之炳。
  1月10日至15日 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411人。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郭子栋代表上届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县长、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和县人民法院院长。郭子栋当选为县长。
  1月16日 县委成立山区生产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山区建设的领导,县委成立山区生产领导小组,时亨起任组长。
  2月9日至15日 中共余姚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351人,代表全县9859名党员。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沈宏康代表第三届县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监察委员会的监察工作报告,讨论确定今后五年、十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1963年工作计划。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上届县委的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贯彻执行中央〈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决定〉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共余姚县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4人,出席省党代大会代表8人,候补代表1人。四届一次全会选举沈宏康、郭子栋、时亨起、李东昌、郭建中、王永路、黄忠仁、朱玉生、王多传为常委。沈宏康为县委书记,郭子栋、时亨起、李东昌为副书记。
  2月28日 姚北三区合并为低塘区 经宁波地委同意,县委决定将低塘、临山、横河三个区合并为一个区,原拟名为姚北区,后定名为低塘区。
  3月6日至18日 全县农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召开 出席大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共1467人。会上树立任家大队、鸡鸣山大队、同光大队、星光大队、丰北公社、冬青大队、五一大队、蔡家堰大队及邹友怀、李水炎两劳模为县10面先进红旗单位和个人。
  3月11日至13日 县委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省委《关于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通知》,研究部署全县三、四月份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月18日 县委肃反领导小组建立 王永路任组长。
  3月18日至4月4日 县委分批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3月18日至4月4日召开第一批三级干部会,学习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十二条决定和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等文件。在学好文件、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动员到会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洗手洗澡”,批判错误思想作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为基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争取1963年农业大丰收打下基础。4月11日至22日,召开内容相同的第二批干部大会。
  5月4日 省委办公厅余姚工作组在黄明公社搞点,建立贫农下中农小组 贫下中农小组的任务是:1.监督和改造地富反坏分子;2.支持监督干部工作,当好参谋;3.反映贫下中农的意见和要求;4.向贫下中农和青年进行阶级教育;5.团结中农及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全县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推广了黄明公社贫下中农小组(代表会)的经验。
  5月 建设白山头高压变电所 城南白山头11万伏高压变电所破土动工。1966年5月建成启用,国家投资93.16万元,属宁波电业局管理。
  7月25日 县多种经营领导小组建立 李东昌任组长。
  9月12日至14日 全县遭12号台风袭击 平均降雨量329毫米,丈亭、陆埠、梁弄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全县716个自然村进水,93间房屋倒塌,1.3万亩棉花、23.5万余亩水稻、4个粮仓的80万斤粮食受淹。灾情发生后,县委组织工作组分赴各受灾地区,帮助抗灾,组织县有关部门迅速调动食品、化肥、农药和水泥等物资支援灾区。
  9月 县委组织干部学习农村工作“前十条”决定、农村社教“后十条”规定 县委组织县、区、乡三级领导骨干学习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会后分头向群众作了宣讲。
  10月18日 县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县成立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朱玉生任主任。
  11月 县委制订开展五反运动计划 根据省委转发的省委“五反”领导小组《关于县级机关开展“五反”运动的意见》,县委制订了开展“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计划,提出了开展运动的要点、方法和步骤。此后,县级机关按计划全面开展了“五反”运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2月4日至10日 县委部署开展“小四清”运动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学习中央《关于目前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部署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即“小四清”)运动的具体做法。会后,各地由点到面开展了“小四清”运动。
  12月23日 县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 时享起任主任。
  12月31日至1964年1月5日 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出席代表419人,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郭子栋代表上届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法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县长、副县长,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和县人民法院院长。郭子栋当选为县长,时亨起、黄忠仁、张贵琛、俞子澄为副县长。
  1963年 工农业总产值 由于贯彻了“中央发展农业生产十二条”和“人民公社条例六十条”两个重要文件,农村普遍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调动了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克服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余姚县国民经济在持续两年下降后开始上升。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683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11695万元,比上年增长39%,工业产值5988万元,比上年增长6%,财政收入1037.8万元,比上年增长7%。
  1964年
  1月23日 壶坛公社部分生产大队划入峡县 余姚县四明山区壶坛公社的董家岩、陈大坑等三个生产大队划入峡县北庄公社。
  2月1日 重建中国农业银行余姚县支行 同年12月,与县人民银行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行长胡仲青。
  2月15日至26日 县委召开扩大会议 学习解放军和大庆油田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1963年的工作,研究确定1970年以前的工作规划和1964年的工作任务。
  2月21日 余姚镇对私有出租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规定凡私有出租房屋都由县房管会管理和经租。
  3月21日 调整县三防指挥部领导成员 县委调整县三防(防空降、防偷渡、防暴乱)指挥部领导成员,县人武部长周平任总指挥、郭众群任副总指挥,时亨起、陈祥荣任政委。
  3月23日 县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立 副县长时亨起任组长。
  4月3日 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时亨起任主任。
  4月9日 蒋机窜入余姚散发反动传单 晚9时30分,一架蒋机窜入余姚县上空散发反动传单。县委迅速责成公安局、人武部发动当地民兵、治保干部搜寻,共搜获塑料盒装的传单42盒159张。
  5月11日至23日 全县开展“四清五反”社教运动 县委召开丈亭、新桥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整训会,为全县农村和机关、城镇开展“五反”、“四清”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培训骨干。此后,全县普遍开展“四清、五反”社教运动。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社教草草收场。
  5月22日 县委召开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工作队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关于把全党全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到底”的指示、中央“双十条”和省委书记江华在地(市)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县委书记沈宏康作报告,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安排了下阶段工作任务。
  5月26日 久丰纱厂粘胶短纤车间投产 余姚久丰纱厂日产1吨的粘胶短纤维车间基本建成,投入试生产。
  6月7日 动员知青落户沿江、江中两公社 县精简办公室组织动员城镇104名知识青年,去沿江、江中公社安家落户。
  6月 全县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 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为574783人,其中男性298487人,女性276296人。
  8月4日至5日 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出席代表349名,会议选举出席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名。
  8月8日 县委常委开始进行“五反”学习 参加学习的有县委常委、副县长、任县委委员的部长、副部长共12人。学习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第二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集中揭露常委内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会内会外结合的办法,发动机关干部对常委提批评意见。
  9月31日 县级机关、区、社干部500余人,赴上虞县五驿、崧厦等地,参加省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工作,到次年七八月返姚
  10月11日 县财政局与税务局合并为县财政局,县计划委员会统计局、物资局合并为县计划委员会
  10月15日至20日 县委召开区、社干部大会 到会干部共561人。会议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阶级斗争和反修、防修的指示,同时学习了人民日报评论员《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等九篇评论。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由领导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发动到会干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进行批评帮助,发动到会干部自觉进行一次“五反”。
  12月4日 逮捕现行反革命分子周长荣 中共宁波地委发出《关于余姚丈亭公社周家山大队周长荣现行反革命事件处理的批示》,指出周身为大队治保主任,却一贯为地主阶级进行复辟活动和阶级报复效劳,在社教运动中打击检举人,批准定周长荣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开除党籍,撤销治保主任职务,由司法机关逮捕法办。
  12月 县部分领导纠正住房问题上的特殊化 部分县委领导干部在住房问题上搞特殊化,县委责成搞特殊化的领导作出检讨并搬出龙山新楼。
  12月 县委建立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 根据中央和省委“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的指示,县委建立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县法院于12月10日在余姚镇召开打击投机倒把宣判大会,判处七名罪犯有期徒刑。
  1964年 工农业总产值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9231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农业产值126181万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产值6550万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收入1489.3万元,比上年增长14%。
  1965年
  1月 王茂琯、吕金浩任职 经浙江省委批准,王茂琯任中共余姚县委书记,吕金浩任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2月8日至12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 学习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即23条),统一对社教运动的认识,参加会议的有县、区、社三级干部共4273人。2月19日 地委决定将专署林校、林场划归余姚 四明山区区委书记张永兴兼任林校校长。
  2月20日至22日 县委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议 出席代表4961人,会议着重学习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即23条),要求进一步明确社教运动的意义、要求、政策和做法。
  3月26日 张文尧出席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工作会议 让贤公社钱库岭大队创办“一揽子”学校,普及农村教育,成绩显著。党支部书记张文尧被推荐出席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工作会议。
  4月15日 电力排灌工程提前建成 余姚县开始用新安江电力进行排涝和灌溉,全县电力排灌工程提前建成。
  5月 本县抽调技工支援内地建设 县工交局招收、抽调600名技工支援内地建设,7月又抽调、招收520名泥木工支援内地建设。
  6月5日 姚慈两县合理解决船闸纠纷事件 凌晨,民主公社(现属慈溪)农船过闸被阻,1000余群众到慈溪县委请愿,要求开闸,并打伤干部4人。8时,余姚县人委领导到达慈溪,经劝阻教育后,余姚群众散去。6月,宁波地委、专署召集姚慈两县领导及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经过协调,纠纷得到合理解决,事态平息。
  6月25日 县委建立人民防空委员会 吕金浩任主任。
  7月17日 撤销城南、城北两个区两区 所属的15个公社由县人委直接领导。9月12日至15日 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和第二次全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两会合并召开,参加大会代表1051人,其中县区社干部、机关科局长371人。会议组织学习“农业发展纲要40条”,要求在抓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为纲的同时,必须努力搞好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力争提前或如期实现纲要所规定的主要指标。
  10月9日 筹建余姚化肥厂 于次年建成投产。初期年产农用合成氨水3000吨,后经两次扩建,生产能力增至1.2万吨。
  10月16日 完成11万伏送变电基建工程 横贯余姚县的11万伏高压送变电基建工程竣工,并投入生产。自此,新安江水电站输送电力可至宁波等地。
  10月 中共浙江省社教工作团第三分团成立(即余姚分团) 沈芸任团长,社教工作团分批进驻工厂、公社、机关,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简称“四清’)运动。次年10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止,“四清”工作队先后撤离。历时三年多的城乡社教运动,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刹住封建迷信等歪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阶级斗争或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致使有一些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12月20日 县人委筹建余姚自来水厂 为解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县人委筹建余姚自来水厂。1970年4月建成,日供水1000吨。余姚镇受益人数达7.8万人,占91.9%o
  1965年 工农业总产值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1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产值141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产值6996万元,比上年增长7%,财政收入16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随着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全县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65年与1956年相比,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增加78%,其中农业产值增加92%,工业产值增加56%,地方财政收入增加53%。
  1966年
  1月5日至9日 省社教三分团和县委联合召开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发动贫下中农代表揭问题、提意见,帮助县委“四清”。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07()人。
  1月10日至15日 县委召开区社领导骨干会议 根据省委社教工作团第三分团意见,县委召开区社领导骨干会议,着重研究如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努力改造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突出政治,搞人的思想革命化等问题。
  3月12日至29日 贯彻全省县委书记会议精神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传达贯彻省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决定》的通知,讨论如何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政治等问题。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大事记1919~1995

《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大事记1919~1995》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简要记录了余姚市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党、政、军、民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的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