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放战争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大事记1919~1995》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144
颗粒名称: 四、解放战争时期
分类号: D235.553
页数: 23
页码: 77-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余姚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到1949年5月发生的重大事件。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史 大事记 余姚

内容

1945年
  9月22日 区党委贯彻北撤指示 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20日关于浙东纵队除“留下秘密工作者和少数武器坚持浙东原地斗争外,全部北撤,越快越好”的命令,对浙东部队和地方党政干部北撤等问题,向中共浙东区委员会作了具体的指示。23日拂晓,浙东区党委、浙东纵队司令部机关,由陆埠移到上虞县城丰惠,召开干部会议,传达指示,部署北撤和坚持工作。
  9月28日 周巷大捷 拂晓,驻余姚国民党九十八军一部,配合“浙保”及汪伪军,突然袭击我驻周巷的五支队,企图实现其在杭州湾南岸消灭“浙纵”部分主力的阴谋。五支队展开全面反击,击毙敌团长1名,俘敌200余名,缴获轻机枪20余挺,长短枪200余支,以及大批弹药,五支队亦伤亡20余人。
  9月30日至10月初 浙东党政军人员分批北撤 浙东纵队和党政机关及地方工作人员15000余人在慈溪高背浦、四灶浦和余姚的大丁丘等处分批北撤。至11月中旬,到达苏北涟水,胜利完成北撤任务。接着,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和新四军独立旅。
  10月1日 《新浙东报》终刊,公布四年战绩 浙东纵队北撤,《新浙东报》停刊,终刊号刊登了中共浙东区委员会、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和浙东行政公署联合发表的《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书》,同时公布了浙东纵队自1941年5月浦东部队南渡浙东至1945年8月底四年来的战绩:大小战斗计643次,攻克县城两座,攻克敌伪据点100多个,解放同胞400万,毙伤日军610多人,俘日军少佐顾问以下21人,毙伤汪伪军副旅长以下3062人,俘虏伪团长、支队长以下5504人,缴获各种炮39门,轻重机枪217挺,长短枪6809支。
  10月 浙东地方党组织改为特派员制 浙东纵队主力北撤后,留在浙东地区坚持斗争的主要干部和武装人员有:四明地区特派员刘清扬、邢子陶(不久即去苏北),领导鄞(县)慈(溪)、南山、余上、慈(溪)镇(海)、嵊(县)新(昌)奉(化)、上虞等县。南山县留下陈布衣、朱之光等,各区特派员为:大岚区特派员黄连(后褚克才),梁弄区特派员黄明(金达),沿江区特派员葛布(后黄明兼任)、陆埠区特派员鲍纯甫。余姚县仍改称余上县,留下项耿、肖贻、寿静涛等。各区特派员为:崧厦区特派员董顺章(胡益民);临山区特派员张钧(后章钦)、副特派员谢松林;马渚区特派员王明(王家森,后沈忠兴);周巷区特派员雷行,副特派员徐锦炎;浒山区特派员岑惠生(未到职)和庵东区特派员沈忠兴,副特派员盛德寿。
  10月下旬 浙东纵队留守处和后方医院遭破坏 22日,“新四军浙东留守处”代表黄明(浦东籍)到宁波和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指挥官陈沛谈判。对方不同意我军设留守处,要求全体伤病人员和工作人员撤离浙东。双方商定,11月1日,全体伤病员和工作人员从后方医院所在地晓岭出发,经陆埠、三七市、鸣鹤场、观海卫到古窑浦上船渡海去苏北。但当第一批伤病员于10月31日至陆埠时,即被国民党驻军阻拦。黄明闻讯前往交涉,亦被扣留关押。伤病员派出6名代表前去交涉,结果除一人脱险外,5人均被枪杀。晓岭后方医院也遭破坏,伤病员和工作人员除少数脱险外,均被拘捕。
  10月下旬 余上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 奉命坚持在余上的特派员项耿、副特派员肖贻,于下旬在湖堤乡十三保马三老伯家召开武装人员会议,成立了余上县武工队,由项耿、肖贻负责。11月上旬,武工队在匡堰等地先后遭到敌人的包围而失散,项、肖决定去苏北等地找上级党组织,余上武工队分散隐蔽。坚持隐蔽斗争的另一位副特派员寿静涛由于四明山党组织原定在五夫的联络点未建立,多次联系未成,余上党组织与上级暂时失去联系。
  11月 四明山区各地脱产人员在姚南、慈南地区隐蔽 本月起,朱洪山等10人在孔岙一带隐蔽,朱之光等12人在左溪乡六塘岗和培龙岗一带隐蔽;刘清扬等17人于当月下旬转移到慈南一带,于次月中旬上屏风山隐蔽。
  11月 国民党向四明山发动“清剿” 本月中旬,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到甬,部署对浙东根据地进行“清剿”。下旬,国民党一二三师、一二四师及浙保一团、二团及田岫山、谢文达、郭青白等杂牌部队和各县地方团队等数万人,分数路对四明山“清剿”,长达20天,一无所获。
  1946年
  2月 挫败敌“雪天清剿” 四明山连降大雪,国民党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竺鸣涛至梁弄,策划“雪天清剿”,企图将坚持斗争的同志困死、冻死、饿死于雪山之中。坚持的同志,以分散隐蔽、频繁转移等战术,开展机动灵活的斗争,保存了力量,挫败了敌人的“雪天清剿”。
  4月 余上特派员与四明特派员接上关系 华中分局根据肖贻的汇报,派政治交通员谢恒甫到临山找余上副特派员寿静涛联系,寿静涛按照谢交代的联系方式,到姚南左溪乡与四明特派员刘清扬接上关系。刘交待今后余上县党的工作由朱之光领导。
  5月 黄明任余上县特派员 为了加强余上县的领导力量,上级党派黄明担任余上县特派员,梁弄区工作由梁辉负责,沿江区工作先后由陈帜东、丁大章负责。
  6月 陈布衣去苏北请示 由于敌人严密封锁、疯狂“清剿”,坚持留下的电台又遭损坏,与上级党失去联系,为此,四明特派员刘清扬派陈布衣去苏北,向华中局汇报、请示工作。次年1月,陈同张任伟、赵士折、朱晋康等军事干部,从山东经苏北回到四明。
  7月8日 国民党再次发动大规模“清剿” “浙保”第二支队配合鄞、慈、余、上、新、峡、奉七县地方团队及四明山区各乡镇国民兵队,于8日起,分七路向四明山包抄“清剿”,支队部设于杜徐、袁马。“浙保”大队由峡县向北庄推进,六区保安司令部由鄞江桥出发“兜剿”;上虞等各处部队向四明山推进,总计兵力近万人。一个月后,一无所获,反动当局不得不哀叹:“清剿工作似已完全失败”。
  7月 《余上通讯》出刊 为使坚持斗争同志了解形势,增强胜利信心,余上县组织决定编印《余上通讯》,由杨枫、陆建平任编辑,主要转载《展望》、《民主》等进步刊物的重要文章,每隔四五天出一期,前后共出刊六七期。
  7月 姚城建立党的地下联络点 浙东新四军北撤后,坚持在四明山的同志迫切需要了解城内敌人的动向。黄明到余上县后,与在姚城大同油烛店(现牌轩下)任账房的陆克锋(楼克锋)取得联系。陆经杨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大同油烛店成为党在姚城的秘密联络点。联络点遵照黄明指示,联络余姚简师等学校党员和部分进步青年,担任发展组织、收集情报、接待往返同志等任务。
  9月 南山县改为姚虞县 为便于领导,四明特派员在“永安”公馆开会,决定重新划分县界,将原属南山的陆埠区(慈南区)与鄞西山区合并改称鄞慈县,把上虞县的虞东、虞南区划归南山县,南山县改称姚虞县,由朱之光领导。9月15日 敌加紧对四明山的控制与“清剿” 国民党省主席兼浙保司令沈鸿烈于8月26日在余姚召开三、六两区绥靖会议,决定将四明山40个乡镇划为绥靖区。绥靖区内总计40个乡镇,有51721户,总人口为213192人。余姚划入绥靖区的有梁弄、让贤、雅贤、南岚、晓云、白鹿、左溪、陆忝等乡镇。9月15日,四明山绥靖区在余姚峙岭成立,次日,又成立绥靖指挥部,由国民党第三区专员郑小隐任指挥官,浙保一团团长王士襄为副指挥官,郑小隐在会上提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限一个月内肃清四明山区残匪”。
  9月20日 华中分局向浙东党组织发出指示信 是日,华中分局发信给刘清扬并转浙东党组织,赞扬浙东党坚持敌后的艰苦斗争精神,指出“这种为党为人民革命的坚定性的伟大精神是应当发扬的”。指示信在分析形势后,对今后工作提出4条要求:1、发展武装工作队,扩大活动地区,在一切有利的可以发展的地方,到处发展组织武工队和群众性的武装;2、一切为了开展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3、在发展群众性武装斗争中,组织群众,发展党;4、争取两面派,做好两面派的工作。
  11月 中共慈南(陆埠)区委成立 鄞慈县特派员朱洪山宣布建立区委,由鲍纯甫任书记,林山任副书记(后任书记)。1948年8月,鄞慈县辖区改称一、二、三、四4个区,慈南区为第四区。
  12月4日 天华缴枪告捷 是日夜,朱之光根据余上县特派员黄明对天华乡敌情侦查的报告,带领部分武装人员奔袭天华乡。在黄明、雷行等姚北(余上)地下党员的配合下,袭击了天华乡警备班,缴获机枪1挺,步枪13支、短枪2支、子弹数百发。
  12月31日 朱洪山牺牲 新四军浙东纵队留守处副主任、邦慈县特派员朱洪山,在鄞县罂湖乡潘岙遭到国民党鄞县保警第一中队的袭击而牺牲。敌人割去烈士首级,挂在梁弄镇东门寺桥边的一棵大树上。
  1947年
  1月 浙东工委、四明工委先后建立 上年底,华中局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把浙东党组织划归上海党领导。1月,上海党组织决定恢复浙东党的各级委员会,建立了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刘清扬任书记,马青任副书记,王起为委员。并派张瑞昌(顾德欢)为上海分局代表,驻浙东帮助工作。同时建立中共四明工作委员会,刘清扬兼任工委书记,陈布衣任副书记,朱之光、陈爱中为委员。四明工委辖鄞慈、慈镇、山心、姚虞、余上和峡新奉县工委。
  1月 四明党组织在姚南举办党训班 为开展武装斗争,四明党组织在姚南桃花岭(今属梁弄镇)一带举办姚南、余上等地的党员骨干训练班。训练班由朱之光领导,黄明任班主任。训练班结束后,对姚虞、余上两县部分区特派员作了调整。杨光任沿江区特派员,章钦任临山区特派员。
  2月17日 袭击左溪敌据点 该日,姚南武装人员向驻姚南左溪、桃花岭的保安警察发起袭击,毙伤数人,浙保一总队闻讯赶来,我武装人员迅速撤出战斗。这次战斗规模虽小,但影响很大,当时的《宁波日报》上曾惊呼“发现朱之光部队90余人,激烈战斗4小时”。
  2月至5月 四明军民粉碎敌第二次大规模“雪天清剿” 2月8日,浙江省保安副司令竺鸣涛坐镇余姚“督剿”四明山,9日起,调动大量兵力,发动了继1946年2月以来的第二次“雪天清剿”,扬言要在4月底前“肃清四明匪徒”。中共四明工委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并组织部分人员跳出“清剿”区,实行外线隐蔽。经过近3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挫败了敌人的“清剿”计划,保存了革命力量。
  3月21日 黄明被捕 国民党梁弄绥靖会议后,军警四处出动,大肆搜捕我地下党员和地方同志。21日,余上县特派员黄明及党员张明在周巷塘堰桥附近与敌周巷刑警队张毛第部遭遇而被捕。途中张明脱逃,黄明被羁押于梁弄。同日晚,敌人还逮捕了我地方同志杨德先等。在狱中,敌人对黄明施以种种酷刑,迫其投降,黄明始终英勇不屈。敌人施尽伎俩,终无收获。8月10日,黄明、杨德先等10余位党员和群众被敌人杀害于梁弄东门外。
  4月 山心县建立,大岚区划归山心县 根据形势发展,四明工委决定建立山心县,将原属姚虞的大岚区、虞南区划归山心县领导。大岚区特派员黄连担任山心县工委委员。同年9月,撤销山心县,奉西、鄞西划归鄞慈县;大岚、虞南两区划归峡新奉县。8月后,大岚区特派员由褚克才担任,褚调离后由四明工委直接领导。
  5月 中共姚虞县工委成立 朱之光兼任书记,肖东、梁辉为委员。同年9月,四明工委决定由四明工委委员薛驹兼任姚虞县工委书记。次年9月,薛驹调任四明工委组织部长兼宣传部长,同时,因肖东被捕,姚虞县工委再次改组,由朱之光兼任书记,李华为委员,杨光为候补委员。
  5月15日 草茅庵重建四明主力武装 根据上级关于“发展武装斗争,打开局面”的指示,11日,四明工委在孔岙开会,决定把分散在各地的武工队集中起来,建立一支小型的主力武装。15日在慈南草茅庵(又称福田庵,现属洪山乡),成立了解放战争时期四明山的第一支主力武装,共43人,以姚南武工队为基础。为利用抗日时期三、五支队在群众中威望,部队番号定为三五支队第四中队,朱晋康任中队长。
  5月下旬 中共余上县工委成立 余先任县工委书记,寿静涛、雷行为委员,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县工委成立不久,调熊裕昌为马渚区特派员(熊离开后由县工委直接领导)、陆建平为周巷区特派员。
  5月底 余上武工队成立 根据上级指示,余上县工委决定成立武工队。成立会在临山镇汪家岙土大妈家召开。武工队由各区特派员和邵华(施连德)、陈旭等少数骨干组成,由县工委雷行负责领导。6月30日,武工队首次行动,镇压了胡作非为、民愤极大的中河乡13保保长宣邦初。
  6月 中共浙东工委发表告浙东各界同胞书 中共浙东工委以浙东行政公署临时办事处的名义,发表《告浙东各界同胞书》,宣告三五支队回来了,号召全浙东人民团结起来,武装起来,积极开展人民爱国自卫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为恢复与扩大浙东民主根据地,开辟浙东第二战场而斗争。9月,又发布《新四军撤退浙东两周年告同胞同志书》。
  7月上旬 三五支队四中队改变番号 上旬,在慈南草茅庵山上召开三五支队第四中队全体指战员大会,四明工委宣布将该队番号改为四明人民爱国自卫总队。同年10月下旬,临山战斗后,又改番号为浙东人民游击队第三支队。
  7月19日 湖头庙缴枪 经过沿江区特派员杨光多次对驻湖头庙保警队一队员的思想教育,了解了驻警情况和活动规律,向县领导作了汇报。19日,朱之光派吕民烽、罗加扬率领一支9人的武装分队,向驻湖头庙的国民党保警分队发起袭击。因有内线配合,战斗顺利,击毙敌机枪手1人,俘敌30余人,缴获步枪48支,机枪1挺,手榴弹6箱及子弹数千发。同月底,中共四明工委以湖头庙所缴枪支扩充队伍,成立了三支队二大队五中队,由吕民烽任中队长,罗加扬任指导员。次年1月,五中与四中队合并为“钢铁部队”。
  9月16日 国民党再次在龙坑杀害无辜群众15人 国民党四明山绥靖指挥部多次“清剿”均遭失败,为了威胁革命干部和群众,9月16日,将历次“清剿”中抓来的15名无辜群众以“奸匪”之名,在姚南龙坑朱之光家门口进行集体屠杀。
  9月16日 朱祥甫先生被敌杀害 朱祥甫先生系中共姚南党的负责人朱之光的父亲,同盟会会员,为人正直,不满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同情和支持革命,被敌视为眼中钉。9月16日,国民党四明山绥靖办事处以“通匪”罪名,将朱老先生枪杀于梁弄。
  9月下旬 姚南成立“复仇会” 黄明、朱祥甫等被国民党残酷杀害,姚南群众无不义愤填膺,强烈要求为死难的烈士和无辜的群众复仇。9月下旬,以左溪乡为主的部分群众组织起“复仇会”,中共姚虞县党组织派虞鸣飞领导,整编成为脱产的群众武装改名复仇队。同年11月,复仇队编入主力,取名“胜利”部队,吕民烽任队长,在左溪、梁弄、沿江一带活动。
  10月16日 夜袭临山镇 该日晚,四明人民爱国自卫总队由余上武工队作向导,袭击临山镇之敌,在临山东门城外与敌遭遇,我军发起猛攻,敌不支,狼狈溃逃,城内敌军亦闻讯而逃。我毙敌一名,俘敌镇队附及电话员各一名。
  10月19日 祠堂丘战斗 四明人民爱国自卫总队袭击临山镇后,敌调集浙保、县保警队及大批情报员,伺机报复。19日,敌得悉我军驻在四海乡(现属泗门镇)祠堂丘,调集300余人,分路向我包围,遭我军迎头痛击,狼狈鼠窜。我打死打伤敌人多名,俘不及逃窜的敌一个班,并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我副班长胡百林在战斗中牺牲,3人负伤。
  10月 余上县办事处成立 余先任县办主任,雷行任副主任。
  10月 姚虞县办事处成立 薛驹任县办主任。1948年9月后,由朱之光任主任,李华任副主任。县办成立后,相继建立了区一级组织,沿江区区长陈帜东,后吕民烽,副区长先后为曹旭、陈干金;梁弄区区长梁辉,后曹旭、杨照诚,副区长朱镇南;虞东区区长肖东,后杨光。
  11月1日 “浙保”二大队大规模“搜剿”四明山区 驻梁弄浙保第二大队,于1日晚上起,对四明山区实行大规模“搜剿”。敌一路扑向杜徐,一路分兵石门,另有几路分别派往桃花岭、乌丹山、老鹰尖等地,搜索数日,一无所获,只得抓去无辜群众2人交差。
  12月 姚虞县各区区委建立 姚虞县重视各区区委的建设,自1947年12月至次年2月,分别建立了沿江、梁弄、虞东区委。沿江区委由杨光任书记,后由吕民烽任书记;梁弄区委由梁辉任书记,黄瑞钿任副书记,后由杨光兼任和黄瑞钿全面负责;虞东区委,由肖东任书记,后由杨光任书记。
  1948年
  1月29日 火烧长田村 是日,四明工委在长田村(今属梁辉镇)山上“公馆”开会,由于保长泄密,国民党浙保华松部对长田村进行“围剿”。在武装人员的掩护下,参加会议的工委领导均安全撤离。敌一无所获,便放火烧毁了长田村,并抢走群众大量财物。
  1月31日至2月4日 四明工委调整领导班子 长田突围后,四明工委会议易地举行,浙东临委书记顾德欢到会作了指示。会上调整了四明工委领导班子,由陈布衣任书记,朱之光任副书记,丁友灿、薛驹、钱铭岐为委员。1月下旬 姚虞县举办党训班 为重建各地方武装和恢复政权建设工作做组织准备,中共姚虞县工委在桃花岭举办党训班,参加学习的有区、乡负责人20余人。
  1月 浙东临委成立 上年10月,浙东工委书记刘清扬到上海找上级党组织联系工作时被捕(1949年2月越狱归队),上海党组织决定建立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顾德欢任书记,马青任副书记,王起为委员。1月8日至20日,浙东临委在慈南孔岙(今余姚洪山乡)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宣布成立浙东临委,决定撤销浙东人民游击队第三支队番号,建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由刘发清任支队长,马青兼政委,张任伟为参谋长,诸敏为政治处主任。
  3月5日 “浙东教导队”在陆埠草茅庵建立 为帮助来四明山参加革命的青年熟悉斗争环境,提高武装斗争技能和坚定革命信念,浙东临委于3月5日在草茅庵开办“浙东教导队”。由三支队政治处主任诸敏具体负责,李昶任教导队队长兼支部书记。第一期学员30余人,学习两个多月后结业,学员多数成为部队骨干。第二期于5月份开办,因发生了上王岗战斗,开学20余天,提前结业。
  3月26日 中村战斗 中村地处鄞、慈、姚三县交界处,是敌在四明山重要据点。第三支队和教导队于3月26日晚对中村敌据点发起进攻,因我部缺乏攻坚战的经验和实力,且事先对中村敌情了解不全面,准备不周,战斗失利。交锋2小时后,游击队撤出战斗。此役,我牺牲班长以下6位战士,负伤多人。
  3月 郑沛基在梁弄被捕 虞东区区委委员郑沛基(马渚镇人)在梁寿被捕。7月12日,在姚虞县丰山凉亭(今余姚镇丰南)就义。
  4月 中共大岚区委建立 是月,恢复大岚区委,属嫌新奉工委,虞鸣飞任副书记,主持工作。
  4月 中共丈亭(今丈亭地区)区工委成立 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后由范雪伦任区特派员。1948年4月建立区工委,范雪伦任书记。1948年10月该区又分为慈西、姚东两区,由范雪伦任慈西(丈亭)区工委书记,马思方任姚东区工委副书记。
  5月9日 “新新公司”遭破坏 1945年9月底,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后,余上县党组织在周巷八字桥小王家的王开增家,留下一个秘密联络点。1946年5月,黄明任余上特派员时,将此联络点取名为“新新公司”。担负着隐蔽余上地下党领导、接待往来同志、交通联络等任务。1948年5月8日,余上县工委通讯员被捕,敌人从其身上搜出纸条,次日便对小王家进行搜查,黄老太和黄开增妻子被捕,有关同志幸已得讯撤离,联络站因暴露撤销。
  5月15日 浦东武装进抵四明山,成立五支队 由储贵彬率领受我党控制的南汇大团镇自卫队及由张凡率领的浦东人民解放总队共300左右人枪,根据中共上海局的决定,渡杭州湾开赴浙东四明山,以加强浙东的武装力量。15日下午在余上党组织的接应下,于临山区上塘乡十六户湾登陆。19日晚,与四明山主力会合',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五支队。储贵彬任支队长,张凡任政委,奚德祥任副支队长,吴建功任政治处主任。下辖二个大队。5月28日 上王岗战斗 浦东部队进抵四明山,引起敌人的极大恐慌。国民党省政府主席兼浙江保安司令沈鸿烈至四明,纠集浙保二个团及七个县的自卫队,共2000余人,于28日向驻守上王岗阵地的三、五支队发起进攻。三、五支队沉着应战,奋勇杀敌。战斗持续9个小时,击退敌人多次疯狂进攻,毙伤敌百余人。支队王万富等10余同志牺牲。同日晚,余上武工队在参加上王岗战斗后撤回姚北途中,又在鲁家弄消灭“浙保”一个排,俘排长以下30余人,缴获机枪1挺、长枪10余支。
  6月10日 浙东临委调整四明工委领导班子 为加强党对四明地区的领导,浙东临委决定:陈布衣任工委书记,朱之光、张凡任副书记,刘发清、薛驹、钱铭岐、吴建功为工委委员,并将五支队归属四明工委领导。
  6月22日 肖东被捕牺牲 姚虞县工委委员、虞东区区委书记肖东(董鹤棣,女),22日在沿江鸭荡湖,被上虞保警队、自卫队包围逮捕,9月12日被杀害于姚北彭东游源岙,时年29岁。
  6月 余上成立飞虎队 余上县工委为适应平原地带的环境和斗争特点,从各部队抽调了部分武装骨干另建了一支武装小队,全以短枪配备,由肖林任队长,随县工委、县办一起活动。11月,定番号为“飞虎队”。
  10月 余上自卫大队成立 余上县工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将余上县武工队改建为县自卫大队(实际一个中队),余先兼大队长,雷行兼大队附。次月,定番号“勇猛”,有2个排6个班,指战员70余人。次年3月,“勇猛”上升为主力,归属五支队。
  10月 余上县调整行政区 将原所属五个区调整为三个区:原马渚及临山大沽塘以南,包括周巷区的天华乡为一区,章钦任特派员;原崧厦及临山大沽塘以北为二区,张明任特派员;原周巷、浒山、庵东为三区,陆建平任特派员。
  10月 慈南建立实验区 浙东临委为创建红色根据地,巩固基本区,决定在鄞慈县第四区划部分村(包括芝林、余鲍陈、孔岙、裘岙、石笋、王家山、杜徐、青龙山上及河姆渡、车厩、大隐沿山部分)为实验区。由康星(康志荣)任实验区区委书记,鲍纯甫为副书记。年底,实验区撤销,仍归属鄞慈县第四区。
  11月2日 梁辉等同志牺牲 是日早晨,中共梁弄区委书记梁辉及县办副主任李华等同志,从桃花岭出发,赴四明特办开会,在向家弄遭到敌人伏击。梁辉及随行武装人员,迅即组织突围,但敌已占领制高点。战斗历数小时,最后,子弹打尽,梁辉及黄开照、刘永仙、朱国兴、邵志士等同志英勇牺牲。有部分同志突围。中共姚虞县委在章雅山举行追悼会。
  11月16日 袭击车厩渡驻敌 该日晚,慈南陆埠区警卫队20余人,配合五支三大主力武装,袭击了驻车厩渡之敌。战斗近20分钟,毙敌3人,俘4人,缴获长短枪6支,榴弹筒1只,子弹、军需一部,区警卫队指导员杨孟荣在战斗中牺牲。
  11月18日 陈干金起义 国民党柯义乡乡长陈干金经与中共余上党组织联系,率乡自卫队22人,于18日举行起义,投奔四明山游击队,受到中共四明工委热烈欢迎。乡自卫队编为四明特办独立中队,陈干金任中队长,原乡队附赵忠兴为中队附。后陈干金被任命为沿江区副区长兼区武工队长,独立中队编入沿江区武工队。
  11月18日 五支队重创“浙保““进剿” 该日,“浙保”一团及地方团队以数营兵力分三路“进剿”五支队活动地区大岚、峙岭、李家坑、大俞等村,五支队奋起还击,毙伤敌30余人,俘17人,缴获步枪17支,五支队无一伤亡。
  12月上旬 姚虞武工队袭击陆埠驻敌 姚虞县武工队小分队向驻守陆埠的敌军发起袭击,敌凭碉堡企图顽抗,在武工队强大火力打击下,敌逃离碉堡。武工队缴获步枪5支、弹药一批和电话机1台。
  12月27日 沿江镇压反动乡长周益枝 云楼乡乡长周益枝,充任四乡联防主任,坚持反共立场,与我为敌,并欺诈百姓,作恶多端,实属地方恶霸。沿江区武工队于27日在罗家渡将出来抢粮的周益枝捕获,经县办事处审讯后枪决。
  1949年
  1月11日 红赤岭战斗 下午2时半,余上县自卫队在车厩附近红赤岭,配合游击队主力,与国民党二区吴求剑率领的独立营、华松率领的国民党“浙保”等800余人展开激战。游击队英勇善战,奋勇抢占制高点,并从后、侧二面发起猛攻,经一个半小时,战斗胜利结束,缴获敌机枪1挺,机枪预备筒1个,三八步枪6支,手榴弹8枚、子弹300余发,毙伤俘敌官兵30余人,游击队无一伤亡。战后,参战部队受到支队部首长的传令嘉奖。
  1月25日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建立 浙东武装及干部七八百人在新昌回山会师,浙东临委负责人顾德欢、马青、王起也在此会合。临委在回山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浙东胜利前夜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决议,部署了今后浙东工作。决议提出,要更有规模地大胆地向敌人开展军事上、政治上的进攻,更加有规模地大刀阔斧地发动群众,扩大与巩固浙东解放区;要更迅速地削弱浙东的反革命力量,壮大浙东的革命力量,要更积极地准备配合大军,争取浙东全部解放之早日到来,并开始为胜利后的工作进行必要的准备。会议决定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员马青,副司令员刘发清,政委顾德欢,参谋长张任伟,政治部主任诸敏。纵队下属六个支队:一支队(金萧),支队长蒋明达,政委张凡;二支队(会稽),支队长杨亦明,政委周芝山;三支队(浙东主力),支队长张任伟(兼),政委诸敏(兼);四支队(台属),支队长兼政委邵明;五支队(四明),支队长储贵彬,政委陈布衣;六支队(路南),支队长应飞,政委卜明。纵队建立后,还统一了各地区部队的建制,余上县自卫大队和姚南县地方武装,统一归属五支队指挥。
  1月28日(除夕) 四明特办组织姚虞县办和沿江区委干部与群众在夏巷开联欢会 朱之光、薛驹、李华等领导及地方干部到会,并邀请部分统战对象参加,联欢会气氛热烈,群情振奋。1月29日(春节) 姚虞县召开万人庆祝会 为庆祝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重大胜利,姚虞县办在沿江区老皇婆庙(今肖东镇内)召开万人庆祝大会。朱之光在会上讲话,号召军民英勇战斗,努力生产,迎接余姚解放,会上还演出文艺节目。
  2月3日 五支队智取菱湖敌据点 五支队在“三大七中”挑选十余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在民兵配合下利用敌中队长去菱湖发饷的机会,在龙坑附近截获敌送饷人员。其后由俘虏带路,化装进袭菱湖,敌毫无准备,束手就擒。此役未发一枪,共俘敌中队长以下3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25支,手枪1支,拆毁敌碉堡3座。
  2月22日 敌袭击《四明简讯》社 该日“浙保”一部袭击了在南山乡梅岭山上的《四明简讯》社。工作人员刘超、丁千牺牲,3人被捕,社内设施及收报机、印刷机均被敌人洗劫一空,“公馆”亦遭焚毁,《四明简讯》被迫停刊月余。
  3月2日 小安街缴枪 余上县地方武装“勇猛”、“飞虎”,根据内线的联系,在余先率领下,于2日晚对庵东盐场税警驻小安街据点的一个排发起袭击,将其全部俘获,缴获机枪1挺,步枪20余支,短枪2支,枪榴弹筒2个。游击队4位同志负伤,其中排附张友军(张根怀)因失血过多,于次日清晨牺牲。
  3月上旬 余上县成立第四区 为加强东区工作,中共余上县工委决定把庵东、浒山部分地区从三区划出,新建立第四区,陈平任区长。
  3月11日 朱敏等四同志在中村被活埋 鄞慈县干部朱敏、萧章、陈辉、徐角方(女),于1949年1月26日、2月24日先后被捕。在狱中,敌人施尽种种刑罚,四同志坚强不屈,视死如归。3月11日,敌人将他们活埋在中村独山脚下。
  3月 曹旭牺牲 梁弄区区长曹旭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为争取土匪弃暗投明,深入匪巢进行策反工作,由于通讯员叛变,曹旭惨遭杀害。
  3月下旬 朱之光调离四明 根据浙东临委决定,朱之光任浙东行政公署财政处处长、会稽临委副书记(在四明、姚虞的地县职务,对外不变)。带领“生产工作队”大部人员在“勇猛部队”护送下,到达诸暨陈蔡。
  4月 余上地方武装改称“小勇猛'' 余上自卫队“勇猛”大部分上升为主力后,中共余上县工委继续扩大武装,于4月底定番号为“小勇猛”。5月初“小勇猛”除留下一个班外,再次上升为主力。
  4月21日 朱巷缴枪 姚虞县虞东区武工队在杨光、施达带领下,智取国民党朱巷(虞东)据点,缴获步枪9支,快慢机1支,俘敌班长1人。
  5月1日 云楼缴枪 姚虞县沿江区武工队包围驻云楼乡的马渚区联防队,迫使其全部投降,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14支。
  5月6日 余姚盐场税警起义 经过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和四明工委策动,在中共余上县工委的接应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南下的形势下,国民党驻余姚盐场税警队230余人,决计弃暗投明,宣布起义。起义人员在总队参谋李自强、中队长王干卿的率领下,携带轻机5挺,步枪200余支及大量弹药、军用物资进抵四明山。党组织对起义人员表示欢迎,并将其编入五支队四大队。
  5月7日 五支'队解放梁弄镇 我四明主力武装五支队于6日从鄞西密岩和中村等地出发,7日一早进袭梁弄,梁弄之敌闻风鼠窜,五支队不费一弹,解放了梁弄镇。
  5月上旬 余上县组建“新生”部队 余上地区的武装“小勇猛”上升为主力后,县工委以留下的一个班为基础,扩编为一个排、两个班,番号“新生”。不久,“新生”又扩大到七个班,成为余上地区的主力武装。
  5月上旬 各地武装袭击逃敌 2日,慈镇县慈西区(今丈亭地区)武工队,袭击郭姆渡敌据点,缴获步枪5支,手榴弹14枚、子弹100余发,及其他物资;7日,鄞慈县四区武工队,在河姆渡山上伏击敌军船只,毙敌5名;8日,在城山渡截获帆船一艘,俘敌4名,缴获快机1支;10日,余上县地方武装包围从绍兴乘木船到低塘乡的敌军,迫使敌全部投降。
  5月中旬 筹集粮草迎接解放大军入境 余上县稻区积极筹集稻谷,发动粮食加工厂、手工场加工大米,并筹备稻草以供大军入境之用。为此,余上县工委、县办移至青港带。
  5月21日 五支队截击逃敌 五支队侦悉敌八十七军连日从五夫运物资至宁波,在马渚狮子山公路一侧设埋伏。下午1时许,4辆汽车进入伏击圈,立即截住,俘敌30余名,缴获机枪2挺,冲锋枪4支,步枪30余支,子弹万余发和两卡车的物资、10多箱银元。22日,小顽强部队在夏巷渡伏击敌八十七军六六三团一部,缴获战马8匹、步枪2支及其他物资。
  5月22日 姚虞县成立支前办事处 由县办副主任李华任主任,杨光为副主任。
  5月22日 吴驰湘在余姚落网 解放大军兵临上虞,国民党上虞县县长吴驰湘率300余人仓惶溃逃。该日,在湖山乡姜山村被我军俘获。
  5月22日 笙竹岭会师 5月中旬,陈布衣率四明主力五支队抵夏巷渡。21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六十六师全部渡过曹娥江。22日晨,分两路向余姚进击,进抵上虞县丰惠镇的六十五师发现敌已逃窜,遂向余姚挺进,其先头部队一九三团,进抵笙竹岭附近沈湾村、龙舌村时,与迎接在此的五支队会师。
  5月22日 余上县工委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境余姚 下午3时,六十六师一九六团沿杭甬铁路旧基(公路)进抵马渚镇,与迎候在那里的由余上县工委书记余先率领的余上地方同志会合。不久,该师师部进驻马渚。余先向师首长报告了余姚敌情,将早已准备好的军用地图及物资逐一移交。另北面一路大军,由余上一区特派员张明等地方同志,从上虞崧厦镇迎接过境赴余姚。
  5月22日 解放军进击余姚城郊 六十五师一九三团过菁江渡在丰乐(斗门)前场址与当地地方同志会合。傍晚,六十五师以一九三团为先头部队,冒雨进击姚城,扫清外围障碍。一九三团一部进抵城郊时,由3名地方武装带领,向丰山残敌发起进攻,俘敌官兵40余人。深夜,一九三团七连三排指战员首先进入姚城,解除了国民党县自卫总队残留的一个中队武装,俘中队长以下90余人。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大事记1919~1995

《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大事记1919~1995》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简要记录了余姚市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党、政、军、民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的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