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遗址发掘和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9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遗址发掘和保护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957-979
摘要: 本节记述了余姚市遗址发掘和保护,包括了遗址分布、发掘和保护、发掘和保护等。
关键词: 文化遗址 余姚市 遗址

内容

遗址分布
  河姆渡文化遗址分布于宁绍地区东部,越海东达舟山群岛,主要集中分布于姚江流域。到2010年,共发现40处文化遗址,市内21处,已经考古发掘的有河姆渡,鲞架山、鲻山、田螺山4处。
  发掘和保护
  河姆渡遗址 位于河姆渡镇芦山寺村,发掘过程前志已记述。1987年9月,市政府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总体规划设计,1988年完成。主要内容有,发掘现场再现、文物介绍陈列、古意境展现及辅助配套设施等项目。2005年11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又委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河姆渡遗址保护规划》(简称规划),2009年7月由省政府公布。保护范围见本编第二章第二节《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田螺山遗址 位于三七市镇相岙村,西南距河姆渡遗址7千米。2001年5月,个体企业(热处理厂)业主董国明在打井时发现。2004~2008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先后开展4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2010年,增加800平方米发掘面积。至2010年底,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遗址总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3米,分6个文化层,年代距今7000~5500年。出土陶器、石(玉)器、骨(角、牙)器、木器等3000件以及大量的动植物遗存,还揭示出多层次的干栏式建筑、木构寨墙、独木桥、古水稻田、食物储藏坑和零星墓葬等聚落遗迹。田螺山遗址是已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自然环境最好、保存完整的古村落遗址。2009年12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田螺山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划定保护范围9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5平方千米。
  鲻山遗址 位于丈亭镇汇头村,东南距河姆渡遗址10千米,1978年考古调查时发现。遗址面积5
  万平方米。199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发掘,揭露面积35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3米,自下而上分别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时期遗存,年代距今7000~3000年。出土陶器、石(玉)器、骨(角、牙)器、木器近千件以及形制多样的燧石打制石器,发掘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明确显示,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经历早期打桩立柱和晚期挖坑垫础立柱两个技术发展阶段。2000年7月,省政府在《关于划定宁波镇海口海防遗址等54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中,公布鲻山遗址保护范围为30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60万平方米。
  鲞架山遗址 位于河姆渡镇芦山寺村,西南距河姆渡遗址1千米。1994年1月发现。遗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94年上半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合作,抢救性发掘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米,内涵主体属河姆渡文化,年代距今6300~5000年。出土150件陶器、石(玉)器、骨器、木器等遗物和鹿角等动植物遗存,揭示出红烧土祭台以及环祭台分布的瓮棺葬,反映河姆渡先民与丧葬习俗有关的精神生活。遗址的早期遗存填补河姆渡遗址第二、三文化层之间的缺环,使河姆渡文化的发展序列更清晰。2005年5月,市政府划定鲞架山遗址保护范围为4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25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