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化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91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文化产业
分类号: G114
页数: 6
页码: 939-944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文化产业,包括了文化娱乐业、图书发行销售、电影音像等。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余姚市 文化市场

内容

1988~2010年,制笔等文化用品行业快速发展,并出现文化设施品牌企业——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专业制造舞台机械、灯光音响等。其间,印刷包装业也获得一定发展。见第十五编《工业》第三章第八节《文化体育用品》。本章仅记述文化娱乐、图书发行、电影音像和戏剧演出方面的内容。至2010年,市统计部门尚未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经济指标的测算。
  1986年1月,建立市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89年8月,其职能由市文化局承担。是年底,各区、乡镇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小组。1992年8月,市演出公司成立,市演出管理站撤销,人员并入市演出公司。1996年,市文化市场稽查队成立。2005年5月,更名为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2006年1月,增挂文物监察大队牌子。2002年,获“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第一节 文化娱乐业
  歌舞厅
  1988年6月,余姚宾馆及文化部门所属一些单位共7家先后开办营业性舞厅,总面积1400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随着流行歌曲的盛行,非营业性广场歌舞场地的出现,KTV歌舞厅应运而生。1993年10月起,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至1999年底,有歌舞厅96家,其中城区59家、乡镇37家,场地总面积10560平方米。2000年后,歌舞厅渐趋规范。2010年底,有歌舞厅54家,其中城区47家、乡镇7家,场地总面积13万平方米,注册资金5400万元,从业人员12000人。
  卡拉OK厅
  1990年,有营业场所2家,场地总面积250平方米。由于KTV歌舞厅普及,非营业性卡拉OK向室外延伸,卡拉OK厅多年保持在5家左右。1993年,对室外卡拉OK活动实行场地、时间、音量的限制,卡拉OK遂向与饭店、餐馆包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至1995年,餐厅卡拉OK达30家,专营卡拉OK的营业场所仅9家,其中城区6家、乡镇3家,场地总面积约990平方米。
  台球室
  始于1985年。至1988年发展至365家,总台数约520台,场所总面积8300平方米。1990年后,不足10家。1996年后有所回升,1999年底,有台球室31家,球台88台,场所总面积1680平方米,其中城区5家、乡镇26家。
  溜冰场
  兴起于1984年。各乡镇利用原集体晒场兴办溜冰场,多时达50家。至1990年,逐渐衰落,农村尚存4家。
  电子游戏机房
  始于1986年。至1988年底,有电子游戏机房29家,其中城区15家、乡镇14家,游戏机300台,场地总面积1260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电子游戏业快速发展。至1999年底,有电子游戏机房123家,游戏机1001台,场地总面积4000平方米。2001年8月,电子游戏机房减少至11家,其中城区8家、乡镇3家,场地总面积3207平方米。
  游艺场
  始于1990年。综合性游艺场有宁波太平洋大酒店娱乐中心、四明湖度假村、市工人文化宫等数家。
  其中,宁波太平洋大酒店娱乐中心活动场地2700平方米,有14道保龄球室、30台电子游戏机及溜冰、儿童乐园、碰碰车等项目。
  网吧
  详见本章第三节《电影音像》。
  第二节 图书发行销售
  市新华书店
  体制改革 1987年开始,新华书店与供销社进行购销形式改革,全面推行进销不包存,提高折扣率。2002年,市新华书店改组为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由市河姆渡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为国有独资企业。
  建设农村网点 1988年,有农村网点68处,专兼职发行人员140名。年销售总额达200万元,成为农村图书发行的主渠道,被省新闻出版局表彰为“农村图书发行先进集体”。
  新建书店 1989年,投资89万元与市二商公司在新建路(桐江桥)合建五层新大楼,1991年竣工(1998年拆除)。其中,书店营业场所2136平方米。是年,与梁弄供销社共同筹资重建浙东韬奋书店。
  送书下乡 1995年,书店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全年送书下乡48次,发行图书18.6万册,销售26万元,被中宣部授予“全国送书下乡活动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年初,书店被全国万村书库工程委员会、文化扶贫委员会、新闻出版署、团中央等单位命名为“全国万村书库工程先进集体”,被省委宣传部推荐为“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
  门市部调整 1997年,设立长城路7号教材门市部,面积1824平方米;1998年,修建教材仓库800平方米。2002年4月,新建路新华书店营业主楼(五层,2136平方米)及100平方米库房因道路拓宽拆除。2007年4月,承租购物中心四楼500平方米场地,开设中型图书门市部。2009年,教材部整体搬迁至磨刀桥路88-1号。2010年4月,重设桐江桥门市部(在原拆除地块重建,规模缩小),营业总面积500平方米。
  余姚书城2002年4月,购入阳明西路河姆渡商厦,组建余姚书城。书城共五层,占地2112.83平方米,建筑面积7567.98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5300平方米。2002年10月1日,余姚书城开业。是年,销售额3121.2万元,图书品种增加至8.5万种。2004年,全省新华书店最佳门市部优质服务评比中,获宁波市各县(市区)第一名。2008年3月,首次实行教材政府采购,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缴全部书杂费。
  规模 2009年,市新华书店入列中国新华书店2007~2008年度百强基层店。至2010年,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辖有余姚书城、桐江桥门市部、四明西路门市部、泗门连锁店、马渚连锁店、“姚江书吧”健身中心门市部等营业场所,年图书发行5157万元。
  书店报亭
  1983年,推行以“新华书店为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多种所有制,多种购销形式,少流通环节”的发行体制,1988年有个体书店22家。1999年底,有书刊零售出租企业146家。其中,城镇100家,乡镇46家,营业总面积达2355平方米;集体企业13家,个体133家。
  2002年7月,城镇主要街路、社区、市场、车站、旅游景点、学校附近,安置统一规格、式样、标识的舜江报刊亭80座,其中城区60座、乡镇20座,用于出售报纸、期刊、图书和兼营公共电话业务。
  至2010年底,有出版物出租零售点186家,总面积2.79万平方米,其中城区138家、乡镇48家。
  第三节 电影音像
  电影公司及电影院
  1989年,市电影公司变更为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被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集体。2002年,成为市河姆渡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
  1996年,余姚影城一期工程竣工,1998年二期工程结束,建筑总面积7100平方米,为姚城首家设施齐全的多功能的文化娱乐场所。2009年,大厅安装7×17米的巨幕,3个放映厅全部安装高品质数字放映设备和3D设备。
  1998年,因电视普及,电影市场逐渐萎缩。影城建成后,人民电影院、江南电影院停映。2009年5月江南电影院被拆迁征用。
  发行放映
  2000年,市电影公司加强对电影的宣传、策划和营销力度,实现单片票房超45万元。2003年,市电影公司加入省电影公司所属浙江时代院线。2008年,公司全年票房在全省名列第4位。
  2007年,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全面铺开,即在21世纪初,农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实现数字化放映技术。2009年始,实现全市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是年,成立全省农村第一个电影放映服务中心,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服务。
  2010年,市电影公司共有面向农村的流动放映队10支,35毫米提包机3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1套,流动放映车2辆,放映技师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人。
  网吧
  最早出现于1998年。至1999年底,共有网吧66家,其中城区44家、乡镇22家。2001年9月,市文化局、公安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印发《关于清理整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解决网吧下载、制作、传播有害信息犯罪活动和制度不严、安全隐患突出、秩序混乱、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诸多问题,并列出开办网吧场地、面积、设施、规章制度等五项条件,严加控制。
  2002年底,共有网吧52家,其中城区29家、乡镇23家。场地总面积4430平方米。2010年,共有网吧140家,电脑12468台。其中,城区62家,电脑7154台;乡镇78家,电脑5314台;场地总面积4.98万平方米。
  音像
  录像放映 至1988年底,有录像放映队62家,全年总放映场次18628场,观众人次319940人。1991年后,经整顿压缩,有证营业性录像队为52家。1993年,录像放映达到巅峰,有营业性录像队104家,年放映约2.6万场,观众52万人次。之后,随着家庭电视的普及,营业性录像放映队数量骤减。至1999年底,录像放映队仅存25家,其中城区15家、乡镇10家。2001年,省文化厅提出整顿和规范音像市场后,营业性录像放映逐渐停业。
  音像制品发行 1986年4月,根据《浙江省录像片发行管理试行办法》,先后成立余姚文化、余姚广电、余姚电影公司音像制品发行站。据1990年统计,3家发行站年发行音像制品187061盒。1991年后,本市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点陆续出现,发行站业务逐渐萎缩而停止。
  音像制品出租零售 1992年2月,有出租点25家、零售点5家,年出租零售音像制品128500盒。1999年底,有出租、零售点104家,场地总面积2814平方米。2001年5月,省文化厅发布《整顿和规范音像市场具体实施意见》,改变音像制品经营单位过多过小过滥现象,规定县(市)零售出租单位场地面积,城区不得低于50平方米,乡镇不得低于30平方米。经过整顿,尚有音像制品零售单位38家,录像带出租单位52家。随着VCD片的出现及互联网的发展,音像制品出租零售企业有所萎缩。2010年,有音像出租零售企业80家,场地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城区48家、乡镇32家;个体经营居多,达68家。
  第四节 戏剧演出
  演出团体
  民间剧团 1992年,民间剧团减至11个,有曙光、红艺、欣欣、兰花、迎春、兰海、春燕越剧团和振兴、回龙姚剧团及新盛绍剧团、现代歌舞团。至1999年底,第一代民间剧团仅剩曙光、红艺越剧团。一些年轻戏曲爱好者成立泗门实验越剧团、朗霞弘扬越剧团,低塘姆湖姚剧团、临山姚剧团和梁弄环湖绍剧团等演出团体。2003年前后,部分街道、乡镇以经济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为依托,花数十万元,购置服装、灯光、音响、布景、道具、乐器等设备,并聘请嵊州、新昌、余姚、慈溪等地经过专业戏校培训的青年演员及已撤销的其他县(市)专业剧团青年艺术骨干担纲组织演出团体。其中,阳明街道阳明越剧团、凤山街道金马(后改名恒马)越剧团、马渚镇百花越剧团等,能完整演出经典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如《皇后易嫁》《康王告状》《五女拜寿》《三请樊梨花》《碧玉簪》《追鱼》等。阳明姚剧团置有流动舞台一座,除演出《打窗楼》《半夜鸡叫》《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等剧目外,还结合形势,自编姚剧小戏和表演唱,日夜包场演出,年演出场次550场。至2010年底,各剧团的演职人员平均在35~40人之间,以中青年演员为骨干,常年坚持在农村演出,上演的传统剧目多达200出,每团年演出场次在500场以上。
  专业剧团 见本编第一章《姚剧》和第二章第二节《戏剧 音乐 舞蹈》。
  演出场地
  1988年,有影剧院26家,合计座位27141个。1995年,有2800个座位的市体育馆建成,除作为体育竞技场所外,亦为大型文娱演出场地。至1999年,有演出场所14家,合计座位15083个。至2010年,备案注册的演出场所共8家,座位合计9870个。除此之外,民间剧团大多在乡间自行搭台演出。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