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编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882
颗粒名称: 第三十六编 科学技术
分类号: F204
页数: 16
页码: 910-925
摘要: 本编记述了余姚市1988年至2010年科学技术科技组织和科普活动、科技投入和创新、科技合作和技术市场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余姚市 管理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工厂化繁蜂技术研究等农业科技及多项工业科技成果获省、宁波市奖项。1983年1月,浙江省有两个县派出代表出席全国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余姚为其中之一,由县科委主任参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一文,经方毅副总理亲自修改审定后,作典型经验介绍(前志未记)。
  1988年后,市和乡镇政府日益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增加科技投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市政府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引导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一些企业开始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产品不断开发。2000年后,市政府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8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22.3%,科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第一章 科技组织和科普活动
  1988年,市级科研机构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市科技开发研究中心、市电子研究所等企业研究机构9个,另有市农科所、市水稻原种场、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农技推广总站,区、乡镇均设有农技站。20世纪90年代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技、农机推广网络。2000年后,企业技术研究机构快速发展。2003年10月,市科协从市科技局中分离,独立建制。
  1988~2010年,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主要内容有科技宣传、培训和下乡活动等。
  第一节 管理体制和机构
  市级管理体制和机构
  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1978年5月成立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1年12月,更名为市科学技术局。2007年11月,并入原由市发改局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更名为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市科技领导小组 1995年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
  科技顾问和科技副市长 1989年,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设立科技顾问(副市级、挂职下派)文件。1993年开始,市政府设立科技副市长(挂职下派)。2006年起,不再设立科技顾问,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兼管科技工作。
  乡镇管理体制和机构
  乡镇科技委员会 1988年11月,历山镇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为全市第一个乡镇科技管理机构。1991年,湖北乡和泗门镇相继成立乡、镇科学技术委员会。
  科技副乡镇长(助理员) 1991年9月,市委从全民工业系统抽调23名科技人员,分派到23个产值达亿元的乡镇,担任乡镇长科技助理。1993年9月,全部撤回后,由分管工业的副乡镇长兼管科技工作。
  乡镇科技领导小组1993年开始在一些乡镇成立,是年成立5个,并设乡镇科技联络员22名。1994年,增至8个。1995年,全市所有乡镇都设立科技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乡镇科委和科协,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由乡镇长任组长;817个村配备科技副主任。后,机构概念淡化,乡镇、街道由一位领导主管科技工作。
  第二节 科研机构
  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1998年,市首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富达电器工程技术中心成立。至2010年,有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9家,其中省级15家、宁波级42家、余姚市级122家。
  研究所
  公立 2006年,市政府与中国兵器集团第五三所共同投资,组建余姚中国塑料城塑料研究院。
  民营 1988年,市无尘石棉研究所成立。1989~1999年,民营研究所发展较为缓慢。2000年后,民营研究所快速兴起,至2010年底,有民营科研机构60家。其中,大部分为农业研究所,主要为杨梅、蜜梨、红枫、龟鳖、鳜鱼及河蟹等涉农研究所。
  农林技术推广体系 见第十二编《农业》第四章第三节《农村技术推广体系》。
  第三节 服务平台
  乡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2002年,市首家乡镇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陆埠镇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成立。至2010年,共成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27家。其中,乡镇、街道17家,另有禽病防治、塑料化工、模具机械等科技服务中心10家。
  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2005年12月,先后成立宁波中诚电动工具技术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欧盟RoHS指令电器检测服务中心、宁波市塑料模具创新服务中心3家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其中塑料模具平台成为宁波市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此后,家电检测、塑料加工、灯具和电子信息研发等创新平台相继建立,至2010年,全市共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10家。
  科技(孵化器)创业中心
  位于名邦科技园内。科技(孵化器)创业中心以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科技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所和办公用房等方面服务。2008年,一期科技孵化楼建设完毕,首批入驻企业(项目)7家。至2010
  图36-1-1 科技孵化器——余姚市科创中心,摄于2010年
  年底,入驻企业20家,签订合同17家。
  2008年,设立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风险投资和种子资金扶持。
  第四节 科学普及
  科技宣传
  1988年,以《科技报》为主要阵地,次年停刊后,则以《科技通讯》为主阵地。1994年,组织“科教兴市”宣传活动。1996年后,在《余姚日报》、余姚广播电台等开辟专栏。1999年6月,开通科技110咨询热线电话,聘请36名中、高级农科专家为顾问。2002年,以科技活动周为载体,开展广场科普宣传、科技小分队下乡等活动,主要内容有举办科普图片展览、发放科普读物和农林果蔬专题辅导讲课等。2005年起,在《余姚日报》专门开辟每周一期的《科技之窗》栏目。
  2005年,开展创建基层科普示范单位、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实验基地、科技示范户等系列活动。2002~2010年,科技活动周组织科普志愿者1000名,开展科普宣传咨询70次,举办科普讲座和培训250次,放映科普电影250场,科普图片巡回展200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0万份,受惠群众40万人次。
  科技培训
  20世纪90年代,主要开展计算机、塑料模具技术等讲座。较大的有1998年邀请美国专家到余姚举办塑料模具CAE技术讲座。1999年,举办综合计算机展示会、CAD、CAM、CAE软件展示会和计算机讲座。2000年后,主要举办短期培训等。较大的有举办青少年素质短期培训班7期,学员2000人。随着国家、省、宁波市各级政府财政科技经费的增加和促进科技进步多项政策的制定颁发,以及科技计划研发项目的增加,2005年开始,余姚每年举办科技政策和专利保护培训班。2008年,开展“农村信息化乡镇行——百镇百场万人培训”活动。2010年,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知识普及计划和百名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计划。是年4月,85家企业的106名技术人员,赴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专利、商标等业务知识培训。
  科技下乡
  1989年,大岚、四明山镇进行农技培训等科技扶贫下乡活动。1996年,《反对封建迷信》《殡葬改革》《水稻抛秧》等20部科教片下乡。活动周期间,市科技下乡团分别到梁弄、泗门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997年,市12个学(协)会50名技术人员赴9个乡镇进行为期10天的科技咨询、宣传服务活动,内容主要有赠送科技图书和挂图、送医送药下乡、开办健康讲座、组织农业科技知识咨询等。
  第二章 科技投入和创新
  1988~2010年,科技投入逐年增加。
  1988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还是以技术革新为主。1992年后,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90年代中期开始,市政府推动、引导企业产、学、研结合,建设研发中心。2000年后,市政府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8亿元,占规模上企业产值的22.3%。
  第一节 科技投入
  余姚市级财政投入
  1989年,建立科技发展基金20万元。1995年,因建造科学馆,经费大幅度增加,达到252万元。1988~1995年,市财政投入科技资金798.44万元。此后,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九五”期间(1996~2000),市财政投入科技资金1988.4万元。
  “十五”期间(2001~2005),市财政投入科技资金1.74亿元。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市财政投入科技资金6.69亿元。
  表36-2-1 1988~2000年余姚市财政科技投入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上级部门拨款
  1988~2000年,上级部门科技经费补助较少,2001年开始,不断增加。
  第二节 专利
  专利授权
  1988~2010年底,专利授权16047件,其中发明专利377件、实用新型专利4367件、外观设计专利11303件;专利申请21413件,其中发明专利1394件、实用新型专利5685件、外观设计专利14334件。
  专利示范(试点)企业
  2001年,浙江帅康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至2010年,有各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试点企业4家,省级示范企业21家,宁波市级示范企业23家,宁波试点企业3家,余姚市级示范企业76家。
  专利维权
  2002年,市专利管理办公室、市公安局知识产权(专利)联络室成立。2006年7月,获专利执法授权。2006年,受理专利侵权案16起,结案11起,查处冒充专利案3起;2006~2010年,共受理专利案件50余起。2009年,市科技和信息局科技合作科增挂市知识产权局牌子。
  第三节 科技项目
  星火计划
  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星火计划。是年,列入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宁波市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余姚市星火计划项目6项。1996年,创建“星火技术密集区”。被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创建单位”,并上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2000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1996~2000)称号。1996年,有6个项目参加全国星火计划实施10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5个项目获得优秀奖。2007年,被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省余姚星火技术密集区称号。1988~2010年,列入国家星火计划70项。
  火炬计划
  1996年,市新型合金带材厂承担的CFA合金材料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宁波余姚塑料模具特色产业基地。1996~2010年,列入国家火炬计划40项。
  各级项目
  国家级 1988~2010年,列入国家科技项目共217项。
  宁波(省)级 1989~2000年,列入宁波(省)级项目共543项。2001~2005年,列入宁波(省)级项目
  共104项(不包括新产品),获得经费支持共2824.9万元。2006~2010年,列入宁波(省)级项目共438项,获得经费支持共14090万元。
  余姚市级 1988~1997年,余姚市级立项数(包括新产品数)共645项。1998~2010年,余姚市级立项数共831项(以农业、医卫项目为主)。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1998年开始统计,是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6亿元。2000年,市政府关于《余姚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三年规划(2000~2002)》颁布。
  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0)》统计,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0.6亿元;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00亿元,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08.7亿元。
  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28亿元,与2008年相比,年均增长44.8%,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22.3%。
  科技类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1995年,开始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分国家级、省级、宁波市级、余姚市级四类。是年,宁波彩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余姚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市政府颁发《余姚市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浙江舜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开始,停止认定地方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统一标准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至2010年,有高新技术企业82家。
  科技型企业 2009年,开始进行宁波市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至2010年,有宁波市科技型企业29家。其中,2009年认定宁波市科技型企业21家(2009年实际认定26家,有5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不再保留科技型企业称号),2010年认定宁波市科技型企业8家。、
  创新型企业 2007年,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成为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是年,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宁波市首批创新型企业。2008年,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升级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010年,32家企业l成为2010年市创新型企业。其中,1家企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企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企业为宁波市级创新型企业。至2010年,有各级创新型企业33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1家,省创新型企业(示范)1家,宁波创新型企业(试点)7家,余姚市创新型企业24家。
  第五节科技成果
  1988年,市粮机厂承担的浸出法制油成套设备项目获国家级二等奖,市工艺编织厂承担的出口工艺帽生产线装备项目和宁波先锋橡胶制品厂承担的合成新气床垫开发项目均获国家级三等奖。
  1988~2000年,获宁波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84项(除2项国家级星火三等奖外,其余奖项名录资料遗失)。其中,国家级星火三等奖2项,分别是市广播器材厂承担的GHA1-56型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和长江皮革有限公司承担的废皮再生综合利用。
  2001~2010年,共计获各类奖项57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作为参与单位),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宁波市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2项。
  第三章 科技合作和技术市场
  技术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互利双赢为基础,市内一些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建立研究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等。
  技术市场,是一种新型商业业态。1993年建立后,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交易活动,至2010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
  第一节 科技合作
  产、学、研合作
  20世纪90年代开始,市内一些著名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1996年,中国塑料城、通用集团、东风酒厂、舜宇集团、塑料总厂(模具城)5家单位分别与浙大、浙工大联合成立研发中心4个和研究所1个。1998年,浙江工业大学与浙江舜宇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精密工程研究中心。2005年,举办第三届浙江省(宁波)科技成果交易会余姚市模具及家电行业合作洽谈会,与15个重点高校和科技院所进行交流洽谈,3家企业在会上签约,13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06年,举行“余姚百家企业进浙大”科技合作活动和宁波大学——余姚市科技合作交流暨项目签约仪式。
  政府与科研院所合作
  1997年,市政府与中国计量学院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2003年,市政府与中国兵器集团第五三所、武汉理工大学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2004年,市政府与中科院武汉分院签订新一轮科技合作协
  议。2006年,与中国兵器集团五三研究所合作,共建中国塑料城塑料研究所。2007年,与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同组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姚市技术转移分中心。2008年,建立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塑料与模具中试基地。2009年,与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分别签订协议,引进工业自动化研发中心及灯具和电子信息研发中心。2010年5月,设立浙江大学余姚技术转移中心。
  第二节 技术市场
  技术交易
  1989年,成立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是年,技术交易额12万元,第二年增加到106万元。1993年8月,在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市技术市场。试营业期间,上海、杭州、福建、宁波等地15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共600项成果参加展销,余姚200项成果展出,共13项技术成交,交易额60万元。1989~2000年,登记技术合同1058项,合同交易额7357.9万元。2006~2010年,共认定技术合同105项,技术交易金额6168.47万元。
  网上市场
  2002年,建立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余姚分市场。至2010年底,在线企业368家,上网企业项目1144个;发布技术难题1360个,提供难题招标资金33376万元,签约项目690个,成交额47535万元。
  创新服务平台
  2008年5月,开通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至2010年底,上网企业166家,累计发布技术难题61个,成交项目37个,合同成交额2972万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