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义务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85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义务教育
分类号: G522.3
页数: 8
页码: 879-886
摘要: 本章记述了余姚市1988年至2010年小学、初中、特殊教育的入学率、学校及撤建等情况。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学校 教学

内容

1988年后,主要任务仍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1993年基本普及。之后,开始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2000年,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9.9%,初中段入学率98.1%,三类残童入学率96.4%。;17周岁人口中初中学业完成率96.2%;小学毕业年级毕业率100%,初中毕业年级毕业率98.9%。2010年,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
  2004年起,市政府对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加大支持力度,改善学校内部设施,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本地化,要求公办学校积极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2010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占该类学生总数的61%。
  第一节 小学教育
  入学率
  1988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5%,巩固率99.8%,升学率99.6%。1989~2010年,小学入学率基本保持稳定,略有上升。2010年,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为100%。
  20世纪90年代后,外来务工人员增多。2001年,开始有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但仍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2010年,就读小学的有31487人,公办学校接纳19839人,占63%;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11648人,占37%。
  公办学校撤并
  撤并危房学校 1988~1990年,撤并有危房的小学18所。全市小学基本达到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有操场、有围墙、有图书仪器、有校牌。
  撤并薄弱学校 1991年开始,按照《宁波市中小学办学纲要》的基本要求,撤并小学。至1995年,撤并小学127所。1996~2000年,撤并薄弱学校165所。2001~2005年,调整小学网点布局,撤并小学67所。
  撤并小规模学校 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省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调整小学网点。至2010年,撤并6班级以下小规模学校46所。是年,有标准化达标学校122所,达标率82%。
  全市学校数量及其规模
  学校数量 1988年,共有小学498所。1988~2010年,共撤并423所,新建、重建一批学校。2010年,共有小学94所,其中公办学校89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5所。
  学校规模1988年,校均学生116人。1995年,校均学生138人。2000年,校均学生172人。2005年,校均学生529人。2010年,校均学生709人。
  学生和教职工1988年,全市小学在校学生57563人,小学教职工2952人。2010年,全市小学在校学生66663人,小学教职员工3290人。
  教学与教育
  学制和入学年龄 小学学制六年。1999学年起,分步实施小学新生入学年龄从6周岁半提前到6周岁的规定,2001年,全面实施。学校招生按就近入学原则划定施教区。
  课程设置 1988年初,中低年级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高年级增设自然、历史、地理等课程。1989年开始,增设劳动必修课和外语、计算机等选修课。1990年起,小学开设劳动课。1991年,开展体育达标活动。1993年,小学起始年级全面使用省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小学开设体育与保健课。2001年城区小学和部分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2003年秋季起,小学体育课改为每周三课时。2004年,小学起始年级按省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进入新一轮课改。
  德育教育 1988年,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较大的完小建立德育领导小组。1992年,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1994年,城市社区和乡镇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1996年,开展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达标活动,144所小学达标。2000年,各校普遍建立校级德育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建立家长学校。2002年,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活动和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2008年,开展德育特色学校评选活动,评出小学德育特色学校8所。2010年,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等。
  学校选介
  实验小学 1908年创建,原名康节小学,位于学弄63号。2007年,位于南兰江东路100号的白云校区新校舍建成。2010年,学校两个校区共有55个班级、2457名学生、133名教职员工。
  1999年,获“全国体卫工作先进集体”“省国防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1年,命名为“浙江省示范小学”。2006年,获全国“十五”科研教改先进实验学校称号。至2010年,有200人次在省市级各类计算机比赛中获奖,在宁波市中小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中21次获得冠军。
  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1898年创建东风小学。2001年,迁址舜江名苑。2008年,城东新区星光小学并入,成立东风小学教育集团,设东风校区(东旱门路66弄1号)和东城校区(怡景路1号)。2010年,文山路新校区——东江校区动工兴建。是年,共有54个班级、2554名学生、124名教职员工。
  2006年,获全国环保第一大奖“地球奖”和“全国绿色学校”称号。2007年,获联
  图35-2-1 东风小学教育集团,摄于2010年
  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示范学校、“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称号。2009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泗门镇中心小学 原为泗门区中心小学。前身为余姚诚意学堂,1902年创建。2006年,易地新建,占地3.67公顷,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2010年,有32个班级、1341名学生、98名教职员工。
  2008年,被评为省农村示范小学。2009年,被评为“省体育特色学校”。2010年,被评为“省艺术特色学校”。
  梁弄镇中心小学 原名正蒙学堂,1906年创建。后为梁弄区中心小学,占地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11平方米,绿化面积5500平方米。2010年,有23个教学班、947名学生、74名教职员工。
  2002年,被评为“省示范小学”。
  朗霞小学 1911年创建,后几经易址。2010年,学校占地19288平方米,建筑面积5275平方米,有17个教学班、630名学生、49名教职员工。
  肖东第一小学 1936年创建。2010年,学校占地16590平方米,建筑面积7058平方米,有20个班级、824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62名)、46名教职员工。
  2002年,开展“姚剧进校园”活动,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09年,成为“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第二节 初中教育
  入学率
  1988年后,继续普及义务教育。1993年,基本普及。2010年,高标准普及。
  2003年,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本地化。是年,接受初中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00人,其中公办学校就读1488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1212人。
  2010年,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9%,升学率98.2%;外来务工:子女就读初中6429人,公办学校接纳3291人,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接纳3138人。
  学校及其撤建
  1988年学校分布 全市9个区、70个乡(镇)和一个市属镇余姚镇,共设初中67所。余姚镇设初中2所,即江南中学和新建中学,1993年分别改名为梨洲中学和阳明中学。四明山区6个乡,设2所初中,即四明山中学和大岚乡初级中学。其余,除丈亭区的梅溪乡外,一个乡镇一所初中,校名均以“某某乡(镇)初级中学”命名,简称乡中或镇中。
  学校撤并 1989年,塘后乡并入泗门镇,学校随之撤并。泗门镇中迁至塘后乡中校舍。1992年,全市撤区扩镇并乡。之后,学校撤并加快,至2010年共撤并41所,分别为黄明、明伟、茭湖、燕窝、长丰、双河、
  丰南、城北、老方桥、郑巷、天华、新新、让贤、横岙、湖东、晓云、白鹿、兰山、南山、沿江、汇头、二六市、罗江、车厩、开元、云楼、青山、斗门、湖山、青港、万圣、湖北、夹塘、东蒲、朗海、镇海、兰海、临海、湖堤、回龙、横塘初中。
  学校新建 新建公办学校9所,其中2所新建后又撤并。1994年新建舜水中学、临山镇第二中学。1995年新建兰江中学。1999年新建泗门镇第二中学(2010年撤并)。2000年新建子陵中学、泗门镇第三中学(2007年撤并)。2005年新建世南中学。2008年新建舜江中学、姚北实验学校。
  新建民办学校13所。1999年新建实验学校。2001年开始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至2010年共12所。
  2010年学校分布 初中45所,其中公办32所、民办1所即市实验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12所。32所公办学校分布情况:主城区4个街道11所,其中阳明街道3所,即舜水(城北中学为其分校)、阳明和丰北中学;凤山街道2所,即子陵和世南中学;梨洲街道3所,即兰江、舜江和梁辉中学;兰江街道3所,即梨洲、城南和肖东中学。朗霞和低塘街道分别有2所,其中一所即姚北实验学校。乡镇17所,其中陆埠2所、临山2所、其他乡镇各1所。
  学校质量 至1990年,初中学校基本达到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有操场、有围墙、有图书仪器、有校牌的要求。1991年,39所初中达到宁波市中小学办学纲要基本要求,占学校总数的59%,20个乡镇“达纲”,有物理、化学、生物教育实验中心20个。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省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至2008年,公办学校标准化达标率93%。
  全市学校规模 1988年,校均学生334人。2005年,校均学生809人。2010年,校均学生762人。
  学生和教职员工 1988年,初中在校学生22404人,教职员工1361人。2010年,初中在校学生数34301人,教职员工3087人。
  教学与教育
  学制 初中学制为三年。
  课程设置 1988年,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生理卫生、劳动技术等课程。1994年,根据省教委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必修课有公民、体育与保健、语文、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社会、音乐、美术、农业技术基础(或劳动技术)、家庭生活。初一、二年级设10科,每周总课时数分别为31和27。初三年级设8~9科,每周19~24总课时数。选修课有自然科学、劳动(职业)技术等。1999年,加强劳动劳技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市、镇、校三级劳动基地。2001年,初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2003年秋季起,初中开设体育与健康课,每周3课时。2004年,全面启动初中起始年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一年级实施国家新课程计划,进入新一轮课改。2005年,制定《余姚市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学校课程周课时安排建议》。2006年开始,组织开展体育艺术“二加一”(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项目活动。2007年,增设地方教材《文献名邦——余姚》。
  德育教育 1989年,阳明中学建立省第一所少年法制学校。1991年,江南中学等98所中学建立少年团校。1992年,各初中学校聘任校外法制副校长,作法制专题讲座。2006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2008年,开展德育特色学校评选活动,评出首批“德育特色学校”12所,其中初中4所。
  学校选介
  舜水中学教育集团 舜水中学,位于阳明街道长元路28号,1994年创办,占地2.8公顷,以乡贤朱
  之瑜之号命名。2008年4月,组建舜水教育集团。2010年9月,北郊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入。2010年,共有48个班级、2601名学生、162名教职员工。
  2002年被评为省示范初中。2003年,获“省文明单位”称号。
  阳明中学 位于阳明街道舜水北路29号,1987年8月创建,原名市新建中学,1993年5月,改以乡贤王守仁之号命名。占地21196.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322平方米。2010年,有32个班级、1704名学生、109名教职员工。
  2002年被评为省示范初中。
  梨洲中学 1956年创建,原名江南中学。1993年3月,迁至江南新城万年桥路2号,改以乡贤黄宗羲之号命名。占地2.4公顷,建筑面积10799平方米,绿化面积2696平方米。2010年,有36个班级、1975名学生、122名教职员工。
  2002年,被评为省示范初中,2003年,被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兰江中学 位于梨洲街道东旱门桥南,1995年创建。2010年,有29个班级、1428名学生、109名教职工。
  2002年,被评为省示范初中。2003年,被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子陵中学 位于凤山街道金昌路,2000年创建,以乡贤严光字命名。占地3.81公顷,建筑面积17685平方米。2010年,有37个班级、2005名学生、123名教职员工。
  实验学校 位于兰江街道谭家岭西路199号,1999年创建,占地8.87公顷,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九年制全寄宿民办学校。2010年,有73个班级。其中,小学36班、1550名学生,初中37班、1776名学生;194名教职员工。
  2006~2010年,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优秀参赛学校”。2006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学校”。2008年,确定为“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培训实验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校。
  泗门镇初级中学 位于泗门镇大沽塘路6号,前身为汝湖初等农业学堂,创建于1908年。学校占地两公顷,建筑面积5540平方米。2010年,有32个班级、1351名位学生、127位教职工。
  丈亭镇初级中学 位于丈亭镇文卫路东首,1974年创建。1989年3月,迁至凤凰山麓。1992年6月,梅溪中学并入。校园占地33216平方米,建筑面积11215平方米。2010年,有24个班级、1125名学生、84名教职工。
  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初中。
  三七市镇初级中学 位于三七市镇市新南路68号,1965年创建。1988年,迁入新校址。学校占地2267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896平方米。2010年,有1122名学生、27个班级、85名教职员工。
  黄家埠镇初级中学 位于黄家埠韩夏村高兰公路1号,1958年创建。1998年,横塘中学并入。1999年,回龙中学并入。1999年,在姚西村建新校舍,校园占地3.33公顷,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2010年,有
  31个班级、1237名学生、97名教职员工。
  第三节 特殊教育
  市聋哑学校
  1989年10月,创办市聋哑学校,招收聋哑学生2班,共30人。1991年,市政府投资126万元,在世南东路246号新建聋哑学校校舍,占地0.52公顷,建筑面积2098平方米。1993年,市聋哑学校有6个班级、78名学生,入学率84.1%。学校有教师19名。其中,青年教师15名,占79%,中级职称4人,其余均为小学一级教师。是年,智障儿童随班就读在各乡镇学校全面铺开,375名适龄智障儿童,随班就读306名,入学率81.6%。1995年,学校招收低视力儿童1班、8人入学。1996年,国家教委、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文,余姚被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县(市)”。
  市特殊教育中心
  2000年,市聋哑学校更名为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始招收智力障碍和学习障碍儿童入学,实行集听障、智障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教育。是年,三残儿童少年(视力、听力、智力)入学率分别为97.1%、94.5%、91.8%。2004年开始,就读学生享受全免费教育,杂费、学费、代管费、护理费、住宿费、借读费一律予以免除。2005年,有13个班级,在校学生136人。学生黄柯峰在全国残疾人锦标赛中夺得2金1银,在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2块银牌。2000~2010年,先后接纳特殊儿童280人,其中88人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60人走向社会找到工作,开始自立谋生之路。2010年12月18日,成立市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