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编 人民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773
颗粒名称: 第三十一编 人民团体
分类号: D252
页数: 20
页码: 814-833
摘要: 本编记述了余姚市1988年至2010年市总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余姚市委、市妇女联合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残疾人联合会、市妇国华侨联合会、市台胞台属联谊会等人民团体。
关键词: 人民团体 余姚市 社会团体

内容

1988年初,余姚人民团体有市总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余姚市委、市妇女联合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归国华侨联合会。1988年2月,成立市台胞台属联谊会。1989年12月,成立市残疾人联合会。
  市工商业联合会作为以统战性为主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与民主党派合设一编。详见第三十编《民主党派 工商联》第四章。
  第一章市总工会
  1987年底,有基层工会357个,会员47746人。2010年底,有基层工会2638个,会员382900人。1998年10月,市总工会获“全国先进工会”称号。
  第一节 组织机构
  各级工会组织及下属机构
  市直部门工会工作委员会 1988年,市直部门建有工会工作委员会17个。2000年后,随着企业改制、撤并和机构的变化,市直部门工会组织几经变化、扩大。至2010年底,市直部门共有工会工作委员会(工会)25个,会员29893人。
  乡镇、街道工会 工会组织经历工作委员会、工会委员会、总工会三个阶段。1988~1992年,有2个镇1个乡建立工会工作委员会。1998年,除四明山、大岚、鹿亭3个乡镇之外,其余18个镇、街道均建立工会委员会。2006年,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街道工会委员会分别更名为凤山、阳明、梨洲、兰江街道工会委员会。至2010年,2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总工会,有会员353007人。
  职工业余学校(工人文化宫) 1988年,在原县工人俱乐部旧址新建职工学校教学大楼。1989~1997年,学校在办好高中的同时,兴办(联办)电大财会、审计、大专单科、保安、宾馆服务员等培训班。
  1995年10月,市政府批准建立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学校,开始招收全日制职业高中生。1992年10月,工人文化宫白天鹅舞厅成为市内第一家一级舞厅。1996年,文化宫图书馆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系统文明图书馆标兵”。1998~2010年,逐年对职工学校(工人文化宫)进行装修改造,添置、更新计算机等教育设施,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999年,市职工业余学校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工会系统示范性职工学校”。
  市第二工人文化宫(舜天宾馆) 1995年6月竣工,2000年,增挂市职工疗休养服务中心牌子。是年,第二工人文化宫改制。2001年,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更名为市职工疗休养服务中心。2007年,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注销,市职工疗休养服务中心牌子改挂在市工人文化宫。
  代表大会
  1953年2月至1988年,共召开10次工会代表大会(前志记载为9次,1968年4月召开的县工人代表会议,成立工代会,行使工会职权,前志未记)。1988~2010年,召开第十一至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主要活动和制度建设
  主要活动
  服务经济建设 1988~2008年,先后开展以“双增双节”“提一条建议、学一门技术、创一个成果、创一项工艺、创一项纪录”“比贡献、争先进”等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5000场次,参与职工累计达40万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20万条,采纳4万条,创经济效益计14203.6万元。在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中,涌现500名操作能手和生产标兵。2009年,组织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有6个集体被命名为宁波市“工人先锋号”。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被授予浙江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组织单位。
  创建和谐企业 2007年,制定《余姚市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实施意见》和《余姚市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考评标准》,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到2010年,全市有2500家企业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其中舜宇集团等10家企业评为“宁波市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54家企业被评为市“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信访接待调处 1992年,成立市职工法律工作者协会和法律服务所,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受理调处劳动争议;建立市、镇、村、企业四级维权服务网络和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开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开展律师进企业服务活动。
  1988~2010年,共受理调处劳动争议案4366件,处理来信来访2991件(次),涉及金额2559.86万元。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1999年,组织开展企业职工工资谈判制试点。2001年,普遍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03年,实行集体合同与工资协议合二为一的改革探索。至2010年,共签订集体合同暨工资协议1995份,涉及职工30.74万人。
  制度建设
  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988年底,开展以职代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1999年,推行厂务公开,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2004年,实行基层工会主席民主直选制度,至2010年底,500家企业工会主席、委员由会员直接选举产生。31家国有(控股)企业、129家事业单位和1368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21个乡镇、街道总工会实行代表常任制。
  职工疗休养制度 1988年起,每年组织职工疗休养,地点由近及远,由省内到省外,不断延伸。2000年成立职工疗休养服务中心,实行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2010年起,市职工疗休养工作领导小组颁发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疗休养工作暂行规定,职工疗休养工作通过招标,委托定点旅行社组织。1988~2010年,组织职工疗休养1240批(次),参加疗休养职工达37200人(次)。
  职工文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职工文化建设,至2010年底,全市组建职工文化活动队600个,宁波市级“职工书屋”和“电子职工书屋”60家,8家企业职工俱乐部获市五星级俱乐部称号。
  基层工会建设 1989年,开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试点,推进工会改革,直选工会委员。创办“职工之家”,并把“职工之家”建设列入各级党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1994年起,把乡镇企业组建工会工作列入乡镇工作考核范围。1997年,重点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中组建工会。2005年后,组建工作以台资企业、外资企业、三产服务业及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并探索建立行业工会、社区工会、工会联合会等组织形式。至2010年底,有基层工会2638家、会员38.29万人,建立村工会联合会66家、行业工会联合会6家。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余姚市委
  共青团余姚市委由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同时选举产生常委、副书记、书记。1988年之前,曾召开代表大会9次。2010年,全市有团员42172名。
  第一节 组织机构
  历届代表大会
  1988~2009年,先后召开8次代表大会,一般每三年召开一次。
  基层组织
  1988年,全市共有团区委10个(含余姚镇团委)、基层团委113个、团总支110个、团支部2169个,团员4.9万人。此后,随着区划变化,单位撤并、超龄退团等因素,基层组织多有变化。至2010年,全市共有基层团(工)委96个、团总支57个、团支部1554个,团员42172名。1988~2010年,发展团员99847
  名。2010年,团青比34.5%。1994~2010年,先后在639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87名团干部成为市管(及以上)领导干部。
  第二节 主要活动
  希望工程实施活动
  1993年开始,余姚被列入省“希望工程”实施市。1996年,开展“我为希望工程献爱心”宣传募捐活动,共筹集资金20万元,在革命老区梁弄镇建成第一所共青希望小学,团市委被授予“省希望工:程建设奖”。截至2000年,全市共有希望小学28所、希望书库36个。1997年,制定《余姚市希望工程管理办法》,成立希望工程监察委员会。1998年,希望工程从社会各界筹集资金33万元,成立特困学生成才扶助资金,每年有100名贫困生得到救助。至2010年,有1400名贫困学生受益。
  青年志愿者活动
  1995年4月14日,省第一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在余姚成立,服务站由1个总站和7个服务点组成,制定《余姚市青年志愿者奖励办法》,在全省率先推出小时累计化评价、星级命名及对特别优秀青年志愿者建立养老保险金的奖励办法,建立以“玉立”青年志愿者基金为依托的专项经费扶持机制。青年志愿者活动经验被团中央肯定为“余姚模式”,作为全国六大模式,两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交流。2010年,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28支、志愿服务站19个,20147名各行各业的热心人士成为注册志愿者。
  开展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
  1990年1月,余姚被列为宁波市“青年星火带头人”试点市,围绕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建立市农村青年成才致富联谊会,制定《余姚市共青团服务农村青年成才致富行动规划》,编印每月一期的《农村青年致富信息》;形成一个乡镇建有1~2个基地的局面。至2010年,共有全国级“青年星火带头人”7名、省级9名、宁波市级22名、余姚市级61名。
  青年岗位能手比武活动
  1987年起,全市机械行业、轻纺行业、财贸服务行业、乡镇企业等系统举办一系列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先后制定《余姚市青年文明岗位评选和管理实施细则》《青年职工岗位成才奖励条例》《余姚市青年岗位成才暂行规定》,确定每年10月为“青工技能月”。在技术比武活动中,1人获省纺织青工技术操作比武能手称号,并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至2010年,共有各级青年岗位能手852名。
  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
  1995年,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保护明天”行动和不良青少年帮教行动。1999年,率先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技监等部门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2003年,制定《余姚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管理办法》,对本级“青少年维权岗”申报进行规范。至2010年,全市共有国家级维权岗2家、省级维权岗4家。
  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1996年开始,组织工交财贸系统青年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相继制定《余姚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和《创建青年文明号规范手册》,成立市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指导委员会和市青年文明号监察委员会。1997年9月,10个行业、43个岗位开展以“讲职业文明、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为主题的争创青年文明号百日竞赛。98家青年文明号和创建集体推行青年文明号服务卡。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全国青年文明号5家、省青年文明号21家、宁波市青年文明号74家。
  第三节 其他组织及活动场所
  市青年联合会
  1989年11月,第一次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选出第一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3名。第一届委员共分14个界别,由71名委员组成。
  1992年7月,第二次委员全体会议召开,选出第二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3名。第二届委员共有11个界别,由83名委员组成。
  1996年5月,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选出第三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3名。第三届委员会共有8个界别,由95名委员组成。
  1999年7月,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选出第四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3名。第四届委员会共有7个界别,由100名委员组成。
  2002年7月,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选出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3名。第五届委员会共有7个界别,由124名委员组成。
  2005年9月,第六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选出第六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3名。第六届委员会共有7个界别,由144名委员组成。
  2008年12月,第七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选出第七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4名。第七届委员会共有7个界别,由160名委员组成。
  中国少年先锋队余姚市工作委员会
  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于1958年。此后至1988年,均未开过代表大会。1988年5月,召开少先队余姚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并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余姚市工作委员会。1988~2010年,先后召开第二至第八次少先队代表大会。2010年底,全市共有少先队员57623名,少先队辅导员1736名,其中校外辅导员151名;建队率和入队率100%。1995年,余姚市少工委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1988~2010年,共有11人被评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市青少年宫
  市青少年宫为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团市委,创建于1984年10月,是市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每年开展青少年迎新晚会、新小公民欢乐节等活动100场,受益青少年达2万人次。青少年宫艺术团先后出访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2000年,获得“全国先进青少年宫荣誉”称号。
  第三章 市妇女联合会
  1988年前,共召开8次县(市)妇女代表大会,一般每三年召开一次。1988年后,根据全国妇联章程规定,改为每五年召开一次。1993年后,将县一级妇联主任、副主任改称为主席、副主席。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代表大会
  1988至2010年12月,共召开5次妇女代表大会。
  基层组织
  1988年,有区妇联9个、乡镇妇联68个、村级妇代会824个,配备专(兼)职妇女主任。1992年6月,撤区扩镇并乡后行政区划屡有调整,妇联组织也多有变更。2001年10月,撤销余姚镇妇联,相继设立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街道办事处妇联。2003年5月,低塘、朗霞街道办事处设立妇联,经济开发区设妇工委。2003年10月,市巾帼志愿者帮扶协会成立。2006年1月,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街道办事处妇联分别更名为凤山、阳明、梨洲、兰江街道办事处妇联。1991年后,相继成立各机关妇委会、市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家庭教育研究会、女能手协会、女村官联谊会等。2010年底,有15个乡镇、6个街道及39个社区妇联,1个经济开发区妇工委,18个机关妇委会,265个村级妇代会,19个外来妇女组织,67个企业妇代会,9个协会(联谊)组织,10个女性专业合作社,3个其他妇女组织。
  2010年7月23日,低塘街道被评为全国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示范街道,兰江街道江南新城社区、阳明街道梁堰村、泗门镇谢家路村被评为全国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示范村(社区)。
  第二节 主要创建工程及活动
  巾帼创业创新工程
  “双学双比”活动 1989年6月,成立“双学双比”(学知识、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协调小组。是年,有18747名妇女参加,占农村妇女总数的15%。至1999年,共建立“双学双比”基地482个、妇女科技示范户3207户、科普协作小组827个。市恒大禽业有限公司、市老好吃菜类制品厂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妇字号”龙头企业。2003年,实施“巾帼创业致富”小额贴息贷款,至2010年底共发放贷款2052.5万元,贴息123.9万元,直接帮助840人次创业。至2010年底,有全国巾帼示范村1个、省巾帼示范村3个、宁波市巾帼示范村10个、余姚市巾帼示范村14个。有10万人次以上妇女接受各类培训,有44535名妇女获得各类技术技能证书。在“双学双比”活动中,河姆渡镇妇联代表浙江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10年成果展,康雪芬、毛美云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巾帼建功”活动 1994年7月,成立市“巾帼建功”活动协调小组。2007年1月,巾帼文明示范岗
  更名为巾帼文明岗。至2010年底,共创建巾帼文明岗189个,其中全国级巾帼文明岗6个、省级巾帼文明岗31个、宁波市级巾帼文明岗74个、余姚市巾帼文明岗78个。累计有8560名女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6895条,有5059条被采纳。
  家庭文明建设工程
  1988年,开展“双文明户”活动试点,开展“十佳”好媳妇、“十佳”美好家庭、模范母亲、“十佳”警嫂、“十佳”军嫂、“十佳”贴心婆媳及领导干部家属“廉内助、贤内助”评选活动。2002年,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年活动,相继开展道德治家格言征集、十佳美德建设示范家庭、绿色环保户评选及“书香家庭”“绿色家庭”创建活动。2003年,成立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2006年4月,开展“知荣辱、扬新风、建和谐”家庭文明系列活动。2008年开始,把和谐家庭建设列入市六大和谐建设活动之一,每两年开展一次千户和谐家庭评比表彰。
  妇女儿童维权工程
  1992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成立妇女保障委员会和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宣传活动。市妇联、劳动局等12家成员单位,组织对下岗女工、农村婚嫁妇女等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帮助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和农村婚嫁妇女在户口安置、责任田、口粮田等方面进行维权。2000年,全市组织开展148妇女维权周活动,接待女性法律咨询1085件。2002年,成立市妇女联合会法律援助站,常年开展妇女维权服务。2003年,建立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维权信访网络,基层法庭设立妇女儿童权益纠纷合议庭,选拔16名妇联干部任特邀陪审员。2004年11月,联合市公安局建立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服务协作机构。2005年,组建市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伍。2010年,组建七彩丝带巾帼平安志愿者队伍,开通妇女维权热线12338。至2010年底,共接待来信、来访4891件,提供法律援助88件次,信访结案率达100%。协助公安机关先后侦破拐卖妇女案件28起,解救被拐卖妇女38人。
  妇女儿童关爱工程
  1996~2010年,相继制定《余姚市妇女发展规划》《余姚市儿童少年事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目标,成立妇女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关注妇女健康”“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困难母亲希望工程”“困难母亲疾病救助工程”“代理妈妈关爱留守儿童”以及“家长学校”创建等活动。至2009年,全市各类“家长学校”达178所,其中24所为“示范性家长学校”。2010年,还开展巾帼平安志愿者服务大行动,4859名志愿者组成165个服务小分队,与906位空巢老人结对,并为2968名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妇女参政议政
  20世纪90年代后,市级人大代表中女代表平均占23.8%,市政协委员中女委员比例平均为34.9%,其中第十四、第十五届市人大女代表比例分别为24%、23.6%。政协第十、第十一届女委员比例分别为35.6%、34.2%。党代表中女党员代表比例18.20%。至2010年底,宁波市委和余姚市委管理的女性干部累计120人。其中,担任市级领导干部的5人,担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的女干部10人。全市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女领导干部配备率100%。女党员逐年增加。1988年,女党员5862名。2000年,女党员6253名。2010年,女党员12557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2%。
  第四章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专业协会13个,另有泗门分会和市供电局文联及所属4个分会。1996年12月,市文联副主席姚业鑫当选为全国文学艺术界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赴京与会,和其他与会代表一起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的接见。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代表大会
  1988年之前召开两次代表大会。1988~2010年,相继召开第三至第八次代表大会。
  表31-4-1 余姚市文联第三至第八次代表大会情况一览表
  届次 时间 出席代 表(人) 会议主题 选举结果
   主席 副主席(人) 委员(人)
  三 1988.4 108 第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胡丁 1 25
  四 1991.3 147 团结奋进,继往开来,开创余姚市社会主义文艺新局面 杨正铃 3 27
  五 1995.6 106 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王开泰 3 30
  六 2000.6 124 迈向新世纪,再创新辉煌 王开泰 毛祥茂 3 30
  七 2005.6 133 团结一致,奋发进取,努力开创余姚市文艺事业新局面 张建华 3 35
  八 2010.6 137 围绕大局履行文联职能,努力开创文艺事业新局面 张建华 4 40
  注:第六届先后有两任主席,2002年1月始为毛祥茂。
  党组建立
  2005年1月,市文联建立党组,由文联主席担任党组书记。
  第二节 专业协会及活动
  专业协会及分会
  市作家协会 1985年成立,称文学工作者协会。20世纪90年代初,改称市作家协会。2010年,有会员84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省作家协会会员10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36人。先后举办“走遍余姚”“孝文化”“走进河姆渡”“活力马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文学征文活动,还举办、参与河姆渡诗会、“红枫诗会”等各类特色活动。
  市书法家协会 1984年成立,称书法篆刻工作者协会。20世纪90年代初改称市书法家协会。2010年,有会员133名。其中中国书协会员5名、浙江书协会员23名、宁波市书协会员42名。组织举办金秋书法大赛、“虞世南杯”书法大赛、市首届临书展、全市中小学生书法现场比赛等各类比赛、展览150次,承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十五届书学研讨会、宁波市“四明山杯”书法大赛、宁波市“虞世南杯”书法大赛、中日书法交流联展等。
  市美术家协会 市美术家协会前身即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85年。1994年,更名为市美术家协会。2010年,有会员79名,其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1名、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8名。先后举办美展比赛130次,举办现场笔会60场。
  市音乐家协会 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市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2000年,与舞蹈分离,成为市音乐家协会。2010年,有会员8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人,全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4人,省级会员7人,宁波级会员16人。会员创作的《河姆渡木桨》等音乐作品共获全国级奖14项、省级奖15项、宁波市级奖32项。协会还组织新年音乐会、全市声乐大赛等多项活动。,
  市舞蹈家协会 2000年,从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中分离出来。2010年,有会员61人,其中全国级会员1人、省级会员8人、宁波市会员29人。组织或参与表演的演出达200项(次),主要有市春节团拜会、中国塑博会文艺演出、河姆渡国际文化艺术节、余姚市舞蹈大赛等。荣获国际级奖6项、全国级奖15项、省级奖13项、宁波级奖36项。
  市戏剧家协会 成立于1985年,原称县戏曲工作者协会。1994年2月更名。2010年,有会员115人。其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7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舞美学会会员5人,省级各类会员50人,宁波市级会员58人。姚剧《传孙楼》和《王阳明》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播出;姚剧《王阳明》参加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获新剧目大奖。2008年6月,姚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成立于1989年。2010年,有会员61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人、省级会员3人、宁波市级会员17人。先后12次参与市文联组织的有关展示、展演活动。参与首届河姆渡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各类重大活动5次。民间文艺创作与民俗研究方面的作品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160篇,新故事创作获省、市级奖11篇,出版民间文艺书籍4部、编纂2部。
  市摄影家协会 成立于1985年。2010年,有会员96人,其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4人、省级会员10人、宁波市级会员20人。举办的摄影比赛、展览活动近百次,主要有“杨梅情”“余姚建设新貌”“新世纪曙光”“迎塑博盛会、展塑城风采”“绍兴水乡、惠安行”摄影作品展和“甘南、新疆行十人联展”等各种艺术作品展览。2010年,承办“锦绣四明杯”第五届美丽中国风光摄影大展。
  市历史文化名城名贤研究会 1984年成立,称乡贤研究会。1996年,改名为市历史文化名城名贤研究会。2010年,有会员106人,组织会员参加17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重要著作有《余姚历史文化名城名贤研究论文集》(共4辑)、《姚江名人名录》(古代篇)、《余姚乡情》《姚江文化史》《余姚历史名人》《河姆渡文化精粹》等。
  市收藏家协会 2003年底成立。2010年,有会员106人。2004年,筹办全国第七届体育收藏品博览会。每年开展民间收藏品展览。2006年,创建余姚文物网。每年不定期出版《余姚收藏》,交流收藏信息。
  市电影评论工作者协会 1986年成立。至2010年,有会员60人。组织观摩、讲座、夏令营以及每年一次的全市影评比赛等活动,在会刊《余姚影坛》上开辟《影评园地》,举办新世纪影评展和电影海报展,出版《影评专集》和个人影评集。每年撰写影评作品150篇以上,发表200件(次),其中宁波级以上得奖、入选和发表100项。
  市盆景艺术研究会 1986年成立。2010年,有会员42人,其中中国盆景艺术研究会会员2人、省盆景艺术研究会会员6人、宁波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员8人。六月雪《腾》、山水《仙山高论》和五针松《修炼》等多件作品,分别获得全国盆景展览大奖。多件作品收录于《中国浙派盆景》《中国盆景欣赏》《中国山水盆景艺术》和《中国长三角盆景》等专著。
  梁弄诗社创建于1992年。2010年,有社员78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4人、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15人。累计创作诗词(楹联)作品一万多首(幅),编辑及出版各类诗词作品集12册,社员作品获得全国性大奖13人次、省级奖项15人次。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群众文化贡献奖称号。2006年,梁弄镇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第一个乡镇级的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市文联泗门分会 2005年成立。2010年,有会员105人。活动有“汝湖金秋”农民文化艺术节、元宵灯展系列等。下属音舞协会承办市2009年新年音乐会,书画协会每年送春联下乡,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摄影和卫星城市建设等展览。民间艺术“犴舞”“木偶摔跤”多次登上央视舞台。2010年,“木偶摔跤”参加世博会演出。
  市供电局文联 成立于2003年,设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文学创作、摄影摄像协会四个分会,有会员52人。
  主要活动
  1988年,举办报告文学采风活动,创作10篇报告文学作品,结集出版《在希望的田野上》。1989年,编印建国40周年征文选。1989年,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100余篇。1989年初,余姚书画在中国台北展出。1990年,《余姚书画册》在新加坡出版。
  1992年,开展“河姆渡之歌”征歌活动,从征集歌词、修改、谱曲、录音、演唱、比赛到推广,历时两年,影响广泛,有5首歌曲在省和全国获奖。1993年,戏剧《龙铁头出山》获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荣誉提名奖。
  1997年,举办迎香港回归书画展。1998年8月,组织书画家举办抗洪救灾书画义卖活动。多件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获宁波市、省“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举办新世纪文学作品征文大赛,组织作家和摄影家上四明山采风,收集民间故事传说,开展摄影比赛。2004年,举办“美哉,四明山”摄影采风活动。主办“相约龙山,拥抱春天”市西北之声文化艺术周。电视艺术片《陶瓷的年代》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
  2005年,配合省诗词学会举办四明山诗会。2007年,承办文化江南——长三角江南风情油画邀请展,汇集苏、浙、沪三地画界名家作品160幅。2008年,开展中共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做好中共十七大主题教育百幅图片展览的书画创作、图片征集、图版设计制作工作。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征文活动。编著《余姚文联三十年》一书。2009年,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编著《山水中开文献邦》一书。2010年4月,举行“续兰亭会”650周年纪念会。
  第五章 市科学技术协会
  市科协成立于1957年10月,称余姚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70年,改名为余姚县科学技术协会,后活动停止。1978年10月恢复,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合署办公。2003年10月,市科协独立建制。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代表大会
  1988~2010年,市科协共召开4次代表大会。
  各级科普组织
  乡镇、街道、开发区科普组织 1989年,有乡镇科普协会37个。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乡镇重新设立科普协会。2001年,成立4个街道科协组织。2003年科协独立建制。2006年7月,成立经济开发区科协。2010年底,共有21个乡镇、街道科协和1个经济开发区科协。
  市级学会、协会
  2010年底,市级协会和学会有(括号内为组建时间):市医学会(1980.8)、市教育学会(1989.5)、市水利学会(1981.7)、市农学会(1982.3)、市林业特产学会(1980.1)、市认证咨询协会(2006.12)、市能源学会(1983.3)、市化工学会(1984.7)、市电子行业协会(1981.10)、市统计学会(1989.10)、市厂校医协会(1986.5)、市中医学会(1982.3)、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1987.9)、市畜牧兽医学会(1979.10)、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2004.6)、市会计珠算学会(2000.7)、市外文翻译学会(1996.8)、市计算机学会(1992.5)、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2006.3)、市标准计量协会(1995.12)、市科技信息协会(1988.11)、市反邪教协会(2008)、市新余姚人科普协会(2009.4)、市规划测绘学会(2009.10)、市水产学会(2009.10),共25个。个人会员5781人,团体会员170家。
  村、社区科普协会 2007年底,村级科普协会组建试点。至2008年11月,265个村级科普协会组建工作全部完成,为省首个村级科普协会全覆盖县(市)。至2009年,34个社区也相继建立科普协会,实现科普组织全覆盖。
  企业科协 1990年前,有国营、集体企业科协10个,后因企业改制、合并及人员变动,这些企业科协组织逐渐解体。2002年9月,非公有制企业帅康集团成立科技协会,开始新一轮企业科协的组建。到2010年,共建企业科协23家,有会员1650人。
  市科学馆 市科学馆1994年选址立项,次年12月竣工开放。至2010年,举办各类展览100场次,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演讲会,组织青少年科技比赛。2000年,被命名为宁波市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
  科学馆立项另建。是年,设立临时科学馆,分常设展厅、虚拟展厅、动手制作室、科技培训室四大功能区。
  院士工作站 2010年9月,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远东制模有限公司获批成立宁波级院士工作站,成为全市最早成立宁波级院士工作站的企业。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科普日、科技周活动
  2005年,中国科协号召发起全国科普日活动后,市科协每年确定一个科普宣传主题,组织开展科普日活动。2005年,主题为“全民动员,共建节约型社会”。2010年,主题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2003年起,组织科技活动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民义诊等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普知识。10万人次参加各类讲座培训,有1万余人在义诊及科技咨询等活动中受惠。
  学术年会
  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市学术年会。至2010年,共邀请12位国内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到余姚作专题学术报告,并深入企业开展“院士企业行”活动。累计收到会员论文358篇,评选优秀论文126篇,编印论文集7本,参加学术交流人数累计3000人次。
  科普宣传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大型科普系列活动。2008年,为“服务山区青少年,传播科技促和谐”。2009年,为“同在一方热土,共享科普成果”。2010年,为“强村富民送科技,共建和谐新农村”。2009年,隆重举办“飞天壮歌——中国载人航天展”,共接待市内外观众10万人次;在学校创建科技教育基地及青少年科教实验基地。至2010年,全市累计创建科普示范学校10所(宁波级示范学校5所)、科普实验基地10个。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承办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赛区比赛。2008年出台《新余姚人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意见》,建立新余姚人科普协会,用三年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建设,即在全市15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26个民工集聚点和外来务工人员超千人的企业建立科普活动中心,建立科普协会、科普长廊、科普图书室和规范的工作机制。
  科普示范创建活动
  2004年起,开展科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至2010年底,累计创建省级科普示范镇、街道9个,村、社区7个,优秀农技协会1个。创建宁波市级科普示范乡镇、街道17个,村、社区43个,科普示范基地、教育基地7个,优秀科普惠农服务站2个。创建余姚市级科普示范村、社区136个,科技(普)示范户800
  户,科普示范学校25所,科普示范基地30个。
  2009~2010年,余姚连续两年被评为“浙江省科协工作先进县(市)”。2008~2010年,市科协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10年,余姚被命名为“浙江省科普示范市”。
  第六章 市残疾人合会
  市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市残联”),成立于1989年12月。市残联设有主席团和执行理事会,由残联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常设机构为执行理事会,负责主持日常工作。1996年1月建立市残联党组,由残联理事长兼任党组书记。2010年11月1日,余姚市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称号。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代表大会
  1989~2010年,先后召开四次残联代表大会。
  各类组织及机构
  基层组织 1987年起,陆续成立基层残疾人协会。至1992年底,全市乡镇、街道均成立残联组织。
  由各乡镇、街道专(兼)职残联理事长负责主持日常工作。2005年起,统一设立专职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在村、社区建立残协组织312个,组建率达97%。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1992年6月成立。下设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主要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社区康复指导管理、康复业务技术培训、残疾人康复分类辅导、辅助器具服务、康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康复咨询和转介、残疾预防、盲人按摩行业管理等公益性服务工作。
  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 1995年8月成立。主要开展残疾人劳动力资源和社会用工需求调查、组织实施集中安置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展残疾人求职登记、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劳动能力评估、劳动监察等就业服务项目;组织多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和扶持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或个体就业,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负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并按规定管理、清退保障金。
  第二节 残情 保障 帮扶
  全市残疾人情况
  1984年8月,县盲聋哑人协会成立,有会员1939名,其中盲人603人、聋哑人1336名。至2010年12月,有残疾人5.3万名,占全市人口数的6.4%;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者14965人,其中肢体残疾8154人、听力残疾1557人、言语残疾117人、视力残疾1498人、精神残疾1702人、智力残疾1835人、多重残疾102人。
  保障及帮扶
  康复指导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残疾人康复的技术指导机构,对全市各类残疾人康复进行技术指导。各乡镇、街道建有残疾人康复示范站,205个村、社区建有残疾人康复室。2010年,余姚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
  帮扶自立 1996年,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和清退工作。1998年,开展残疾人小额信贷服务,先后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19家,帮扶残疾人创业致富。2008年,在全省率先创建企业工疗站,探索中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实现就业。2009年,泗门镇东大街社区从事电器修理业的个体户盲人许初清,被人社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余姚选
  手获2银1铜,创余姚市历次参赛的最佳成绩。是年,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2%以上。
  权益保障 2008年,开始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至2010年底,4296名贫困残疾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15106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917名无生活自理能力残疾人得到托养服务;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达100%。是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
  经费投入 2005~2010年,市财政累计投入残疾人事业专项经费1.88亿元,平均年增长20%。
  第七章 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市侨联”)。主要是加强与海外侨胞联系。1997年1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澳门回归,侨联仍是与港澳同胞联络联谊的主要渠道。
  市侨联和市侨办自成立始即合署办公。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代表大会
  1988~2010年,先后召开第六至第十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基层组织
  1990年起,基层侨联组织逐步健全,各乡镇、街道均建立“三胞”(余姚籍台胞、侨胞、港澳同胞)眷属联谊会,其中阳明街道、凤山街道成立街道侨联。此后,侨联组织向村、社区延伸,2010年阳明街道长安社区成立社区侨联。
  第二节 主要活动
  联络联谊
  1988~2010年,共接待海外侨胞、港澳同胞4120人次,重要团组86个。其中,余姚籍知名人士有:美国特拉华州第一位华人副州长吴仙标、美国旧金山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王泰生、欧洲华侨联谊会意大利代表、中国文化中心董事长丁大为等。
  国内联络联谊主要是组织归侨侨眷学习、培训、考察等。1988~2010年,共举办学习报告会36次,电脑、法律知识等培训班12次,健康讲座2次,短途旅游11次,组织医学专家为侨界人士义诊10次。2007~2008年,开展创建“侨界和谐家庭”活动。
  参政议政
  1988~2010年,先后有60人次归侨、侨眷担任市政协委员,其中6人次担任市政协常委。1988~2010年,共提交提案154件,内容涉及科教兴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城市建设及管理等。其中《关于在市级人大代表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归侨侨眷人选》《余姚要加快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发展的建议》等12件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第八章 市台胞台属联谊会
  市台胞台属联谊会(简称“市台联”),主要是加强余姚籍台湾同胞、在姚台商等的联络联谊。市台联和市台办合署办公。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代表大会
  市台胞台属联谊会(简称“市台联”)成立于1988年,是年2月,召开市台胞台属第一次代表大会。至2010年先后召开5次代表大会。
  基层组织
  1990年前后,各乡镇相继成立“三胞”联络小组。2000年后,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对台工作网络,引导台胞台属参与余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活动。
  第二节 主要活动
  联络联谊
  每逢传统佳节和特色节庆,以信函、电邮、电话等形式慰问岛内台胞,邀请台胞探亲考察。实行市领导带头联系重点台胞、台办台联干部联系台胞台属的常联络、常活动、常走访制度。2006年起,连续5年组织开展以“奉献余姚、感受第二故乡”为主题的台商看余姚活动。是年起,连续5年在全市台胞台属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通1次话、写1封信、提供1条信息、介绍1名台商、引进1个项目、引进1笔资金。
  参政议政
  1988~2010年,先后有48人次台胞台属担任市政协委员,其中6人次担任政协常委。每次政协全会都提交提案。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