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编 民主党派 工商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756
颗粒名称: 第三十编 民主党派 工商联
分类号: D665
页数: 11
页码: 803-813
摘要: 本编记述了余姚市1988~2010年,在余姚设有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余姚支部、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余姚支部、九三学社(简称“九三”)余姚支社三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余姚市 民主党派 工商联

内容

1988~2010年,在余姚设有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余姚支部、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余姚支部、九三学社(简称“九三”)余姚支社三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
  第一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余姚支部
  民进余姚支部,会员以教育界、文化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注重新界别的扩充,在经济、科技、社科界别发展优秀人才。2004年、2010年两次被民进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组织情况
  1988年12月17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余姚支部成立,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支部委员会,会员19人。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发来贺信。2010年,会员54名,其中教育文化界人士45人,占83%;中高级职称42人,占78%;有1位宁波市管领导干部,5位余姚市管领导干部,有余姚市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13人。
  领导考察调研
  1993年5月12日,雷洁琼到余姚会见支部全体成员。此后,民进中央领导人楚庄、严隽琪等先后到余姚考察支部工作。
  会员大会
  198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召开7次会员大会,历7届。
  第二节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1994年,省八届人大代表、会员张一平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要求加强河姆渡遗址综合开发》的议案,受到省文化厅、省旅游局重视。
  1998年,会员陈洪逵在省政协第八届第一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征收和使用教育附加费的建议》的提案,引起省地方税务局和省教委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
  2002年,陈洪逵在省政协第八届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快实行学校水电费与居民水电费同价》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
  2003~2010年,支部提交的《关于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建议》引起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吕祖善省长、茅临生副省长批示“农业厅、建设厅阅研”;关于大学生村干部的调研报告在《联谊报》头版刊发,引起各地党政部门的重视;《稳定我市中小学食堂菜价的建议》得到宁波市市长毛光烈的批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的建议》《关于要求建立宁波市生态经济补偿管理办法》的建议被评为“宁波市优秀议案”。
  相关制度
  2008年初,成立参政议政小组,定期通报和交流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开展课题调研。
  1988~2010年,支部先后制定《议事规则》《学习制度》《参政议政小组工作制度》《会员发展制度》《对口联系工作制度》。
  行风监督员
  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2010年,支部先后有10名会员担任文化市场和工商局行政执法监督员,法院、质监局、规划局、文化局行风监督员及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第三节 社会服务
  创办学校
  1989年,支部与市政协教卫文体委员会、市企业家俱乐部联合创办姚江业余学校。开办初期设常用外语会话班、高中文化补习班、家用电器维修班等。后增设“法制教育”“乡土教育”“抓好廉政建设”等讲座。1994年,姚江业余学校与杭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合作办学,开设大专班。是年9月,又与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合作,开设外经贸预备班。1995年,支部与市教委、市政府联合举办乡情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1998年,姚江业余学校由市政府批准改名为市姚江学校。2002年,转为私立学校,并更名为姚江旅游学校。
  教育下乡
  2002年6月,支部会员为山区贫困学生助学捐款3800元,派专人送往洪山乡初级中学。2004年5月,支部组织市名师、市骨干教师、教科所教师到鹿亭乡中,为师生讲授教研课,举办专题讲座。2005年11月,部分会员到黄家埠镇中送教下乡。2007年,支部联合民进宁波市委会与余姚大隐镇中结对助学。2008年,支部与民进宁波市委会一起对大隐镇中开展助教帮困工作。投入资金10万元,帮助学校建设师生车棚,在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赠送图书2000册。2009年,民进宁波市委会、民进余姚支部与大隐镇中签订“师徒结对”协议。
  大型社会活动
  1991年8月7日,支部在化纤大会堂举办赈灾义演,共筹得善款19500元交市民政局。1994年,部分会员赴湖州南浔镇考察文物保护经验,参与制定《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此规划获省政府批准。2008年6月,支部会员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人民币2万元。2008年6月30日,支部在大隐镇文化中心广场举办文化晚会,为群众义务演出。
  会员社会服务
  2004~2010年,会员对多所乡镇中小学进行教育科研和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导讲座,共计10次。2004年开始,一些会员坚持每周六上午为社会大众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并担任电视台《法与德》栏目特邀法律顾问。2007年开始,一些会员长期向学校、社区、街道宣讲余姚优秀历史文化,听众万人以上。
  第二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余姚支部
  农工党余姚支部坚持界别特色,以医药、医疗、卫生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注重新界别的适当扩充,在文艺界、法律界、教育界、经济界等发展优秀人才。
  2010年,支部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评为2007~2009年社会服务工作先进基层组织。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组织情况
  1988年5月7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余姚支部成立。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支部委员会,共有党员12人。2010年,有党员61名。其中,有1位宁波市管领导干部、2位余姚市管领导干部;有省人大代表1人,宁波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1人,余姚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10人;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30人,中高级职称合计58人,占党员总人数的95%。
  党员大会
  1988年5月至2010年5月,共召开7次党员大会,历7届。
  第二节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1988~2010年,农工余姚支部每年都在市政协大会及常委会上作发言。2003年2月,在市政协十届第一次会议上,支部《关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要警惕日本地震给我国民众带来的恐慌》一文被刊登在全国政协杂志上,受到农工党中央的表彰。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科学发展能力亟待提升》的建议引起省委统战部、农工党省委、宁波政协的重视。《让劳动者更有尊严是解决“富士康”现象的治本之策》刊登在全国政协杂志上,引起全国政协、农工党中央重视;《破除障碍、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的建议,得到农工党浙江省委的重视,并提请有关单位落实。2010年,重要提案《基本药物省中标价远高于基层招标价现象亟须引起重视》分别在宁波政协和全国政协杂志上刊登,受到宁波市政协、市府办、农工民主党省委、省委统战部、农工党中央、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办公厅的重视和批示,并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此后,卫生部派员到浙江和余姚听取情况汇报。《中药饮片价格持续上涨亟待关注》文章被刊登在宁波政协和全国政协杂志上,受到宁波市府办和市政协的重视;《关于以1999年国际老人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我市老龄工作的建议》被宁波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相关制度
  1988~2010年,支部先后制定《学习制度》《外出考察制度》《大会签到及请假制度》《档案制度》《参政议政委员会制度》《对口联系工作制度》《通报制度》《支部委员议事制度》等。
  监督员
  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支部先后有6位党员担任干审监督员、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机关效能建设督查员、市劳动保障督察员。
  第三节 社会服务
  医疗下乡
  1988~2010年,农工民主党党员上山下乡、进村入企,为农民及市民体检、义诊,平均每年四次以上,足迹遍布城乡,尤其是缺医少药的山区乡镇。2000年后,支部每年分别和市委统战部、市台办、侨办、党校、老干部局联合举办下乡义诊活动。2001~2006年,支部在市第三医院设立定点义诊中心,农工民主党党员张幼君长期坐诊。2007年,在凤山街道卫生院设内外科定点义诊中心,并定期培训医师、护士。2010年5月,在陆埠卫生院设立义诊中心,由骨伤科、内科、外科、心血管科、妇产科、感染科、肝胆外科等专家轮流义诊,并由一位中西医结合的专家长期坐诊。
  书画下乡
  1988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农工民主党每年组织书画家参加政协组织的“三下乡”(文化、科技、医疗)活动,除发挥自身医疗优势、送医下乡之外,发挥党员个体特长,给农民送春联、赠书画。
  第三章 九三学社余姚支社
  社员主要以科技界的中、高级专业人员为主。1994年、2000年和2005年,支社3次被社中央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第一节 历史沿革
  会员情况
  九三学社余姚支社成立于1988年8月2日。成立时11名社员,2010年底发展到57名:教育界4人、政府机关20人、科技界20人、企业界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占8.8%;大学文化程度40人,占70.1%;高级职称25人,占44%;中级职称32人,占56%。2010年,担任宁波市人大代表、余姚市人大代表各1人,余姚市政协委员10人。是年,社员中有余姚市管领导干部5人,其中1位曾担任副市长和市政协副主席。
  1988年支社成立到2005年,划分工业和农业两个组,并设市九三科技咨询部(2000年撤销)。2006年,成立参政议政委员会,分设老年、经济科技、城建农业资源3个活动小组。
  社员大会
  1988年8月至2010年3月,召开6次全体会议,历6届。
  第二节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1988~2010年,支社共提交人大议案6件,政协全会发言材料20篇,政协团体提案62件,政协委员个人提案485件,专题议政调研报告14份,其中有20件提案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5件议案评为市人大优秀议案。
  1988~2010年,组织在职社员深入60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形成40篇调研材料。这些材料分别以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政协全会发言、政协常委会发言、政协通报会发言和议政调研报告的形式提出。《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建议》被选作2006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被确认为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得到盛昌黎副省长的指示肯定,并获得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参政议政调研成果一等奖。《关于统筹四明山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建议》2008年被选作宁波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对该建议批示,要求“市发改委抓紧对《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支社还专门编写《九三学社参政议政和理论研究文集》,文集收录2004~2008年支社的参政议政和理论研究材料,分建言、提案、调研报告、理论研究和宁波以上级参政议政材料5编、16万字。
  主要活动
  1988~2010年,支社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社员,共参加中共余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委统战部召开的各类民主协商会、通报会、座谈会、学习会285次、2850人次;参加人大、政协组织的视察、考察活动200次;支社有30名社员被政府有关部门聘任为特约监督员。
  第三节 社会服务
  平坑村扶贫
  1992年,支社确定“面向山区,而向乡镇企业”的科技服务方向,把贫困的芦山乡平坑村作为扶贫对象。是年8月开始,先后上山250人次,连续8年开展帮扶工作。科技扶贫工作主要采取选用高产抗病杂交稻良种、燥耕晒白增温排冷水、推广配方施肥等科技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山民粮食自给有余;通过扩大茶园和笋竹两用山面积,开发猕猴桃、板栗、高山蔬菜等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帮助筹集扶贫资金,用于添置设备,安装电话、广播,整治道路,改变村容村貌,增加村民收入,基本上摘掉贫困村帽子。1995年10月,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金开诚到余姚调查视察农业科技转化问题时,在听取支社对平坑村扶贫等工作汇报后,即席题写“风雨同舟”。
  社员山区扶贫
  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员根据自己特长,参与扶贫活动。在燕窝山区帮助建立黄牛养殖基地;利用高山气候资源,在棠溪试种药材天麻和美国油桃;为山区开发高山蔬菜品种。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是以统战性为主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1986年恢复活动。1991年,建立工商联党组。市工商联增挂余姚市商会牌子。1995年4月,市商会更名为市总商会。1999年8月后,会长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士担任。2008年,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作为浙江省县级工商联唯一代表在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第一节 代表大会和基层组织
  1986年至2009年12月共历6届。
  基层组织
  1994年9月,市内首家工商联乡镇分会——临山镇分会成立。自此,逐步组建基层组织和行业组织。1996年6月,老方桥打火机同业公会成立,为余姚第一家行业性商会。2008年4月,第一家村级商会——凤山街道剑江村商会成立。至2010年底,有乡镇、街道商会21个,经济开发区和专业市场商会各1个,行业商会、协会、同业公会16个,村、社区商会31个,青岛和武汉异地商会2个,市企业家家属联谊会1个。
  会员发展
  1987年11月,恢复市工商联,会员主要由工商业者和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和个人组成,第一批吸收个人会员11个,企业会员65个(全民经济组织13个、集体经济组织45个、中外合资企业2个、个体经济组织5个),团体会员2个。到1990年底,全市工商联会员总数达到441人。
  1991年,市工商联工作对象调整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三胞”投资企业和部分乡镇企业。1995年后,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市工商联会员快速发展。至2010年底,市工商联(总商会)共有企业会员3206个。
  第二节 参政议政
  开展专题调研
  1988~2010年,围绕改善个私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产业集群、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做强做大规模企业、姚籍工商界人士市外投资情况等课题开展调研,共完成专题调研报告61篇。
  提交议案提案
  1996~2010年,市工商联和非公经济人士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议案和提案共452件。其中2006~2010年,共提交人大议案和提案191件、政协提案106件。在提交的5件政协团体提案中,有2件被列为重点提案,2件获优秀提案。
  1988~2010年,共有26人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市政协大会、专题协商会等会议上作专题发言。
  反映社情民意
  1996~2010年,市工商联(总商会)和基层商会领导班子成员共走访会员企业3323家次,召开座谈会105次,收集意见、建议574条,其中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108条,就企业用工、城区土地“退二进三”(搬迁二产企业,发展三产)、环境保护、企业土地证房产证办理、用地用电困难等问题,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和沟通。
  第三节 服务会员
  引导教育
  开展评选表彰 2005年开始,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每两年一次。2009年,增设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共有91名非公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社会阶层人士获得省、宁波市、余姚市三级“优秀建设者”称号,3名非公经济人士获得市“杰出建设者”称号。
  注重精神培育 1999年,市工商联组织24家企业参加全市庆祝建国50周年文化大巡游活动。2008年,组织开展新时期姚商精神大讨论、“姚商论坛”等活动,提出“通济万家、品行天下”为新时期姚商精神。
  创建和谐企业 2006~2010年,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143家企业获得省、宁波市、余姚市和谐企业称号。
  参与光彩事业 1995年3月,市工商联组织27家会员企业赴梁弄、四明山镇进行考察、洽谈,达成投资意向项目16个,开始实施光彩事业。至2010年底,全市非公企业参与光彩事业累计投资5.16亿元,捐赠3.3亿元。2006年开始,开展“村企结对”为主要形式的非公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至2009年底,1325家非公企业、17个基层商会分别与265个村结成共建对子;765名非公经济人士担任新农村建设顾问,共落实帮扶共建项目1567个,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另有40家企业设立新农村建设各类专项基金1500万元。其间,引导会员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和“姚商回报社会感恩行动”。
  在2008年的四川省汶川“5·12”特大地震的抗震赈灾活动中,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捐款、捐物4065万元。
  经济服务
  组织企业参展1989年始,市工商联每年组织会员企业外出参加各类商品展览展销活动。1990~1992年,连续三年共组织293家(次)会员企业赴福州、济南、合肥等地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商品交易会,展示余姚产品438种,累计成交额1511万元。
  提供法律服务 1994年,市工商联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至2001年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50人次,代理经济诉讼案件67件,为会员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50万元。2007年8月,邀请l0个部门和7名律师成立市总商会法律服务中心,组织法律培训30期,培训人数达3610人次。聘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业人士,为会员企业开展专利事务咨询、专利申报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办理专利申请133件。
  开展人才服务 1995年,先后两次组织53家会员企业参加人才交流洽谈会,帮助企业引进人才106名。1997~2004年,接受市人事局委托开展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共有520名非公经济人员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工程类中级99名、初级49名,经济类高级9名、中级198名、初级165名。2005~2006年,先后举办经营师资格认证培训班两期,共有219名人士获得高、中级经营师任职资格。2007~2010年,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时代光华培训学校等机构合作,组织会员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参加“蓝海战略”“企业卓越绩效管理”等专业培训,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参加1100人次。
  扩大对外联络 1988~2010年,共组织企业赴欧美、日本、越南等参加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活动22次。加强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美国中美总商会、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中县劳资关系协会等工商团体的联系。积极参与广东、浙江16县(市)工商联联谊会活动,并与上海卢湾、四川大邑、重庆南川、吉林长春绿园、山东青州等8个县(市)区商会结成友好商会,拓宽交流渠道。
  开展招商引资 2010年,共邀请4批次、120名市外企业家到余姚参加推介活动;举办首届姚商大会。经市工商联直接联系洽谈项目7个,意向总投资26亿元,签约落实项目3个。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