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重要举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7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重要举措
分类号: D625.55
页数: 4
页码: 763-766
摘要: 本节记述余姚市重要举措,包括农业、工业、开放性经济、第三产业、城镇建设、社会事业。
关键词: 余姚市 重要举措 重要政务

内容

农业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1994年11月,开始实行“两田制”(也称“双田制”),即人分口粮田、劳分责任田,1995年全面推开,并逐步建立土地流转机制。1999年3月1日,组织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限30年。2006年,开始山林承包延期,合同期限延长至50年。
  发展集约化规模经营 1988年,开始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1989年,制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此后,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快速增加。1992年,提出发展“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建设“吨粮田”(1亩田年产粮食1吨)。1994年制定政策,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1998年,土地规模经营面积6580公顷。2010年,增加到16453.33公顷。
  建设现代农业 1994年,开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至2010年,先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4个,农机示范园区9个,观光基地5个,农家乐特色村4个。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各种现代经营模式相继涌现。
  调整种植结构 1988年,提出在完成粮食定购前提下,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1993年1月,国家取消粮食定购,改为合同收购。棉区推广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扩种榨菜。稻区加快发展淡水养殖、果木、花卉和水生作物等。山区加快发展经济特产林。到2010年,全市榨菜套种5102.55公顷、茭白种植2668公顷、精养鱼塘1800.9公顷、蜜梨982公顷、葡萄1834公顷。
  推进农业产业化 1997年12月,制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此后,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1998年8月,开始认定农业龙头企业,是年为68家,2010年为107家。2006年,开始认定农业产业化基地。至2010年,共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15个,总面积1.14万公顷。
  工业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1987年6月,开始鼓励发展个私经济,提出国有、集体、乡镇及村、个体四个轮子一起转。至1988年底,个私经济占工业经济的8.6%。1993年后,乡镇企业和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个私经济发展。1999年5月,制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意见。至2010年,个私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64.9%。
  创建开发区、园区 1992年7月,开始建设余姚工业开发区(后更名为余姚经济开发区)。1992年8月,市扶贫经济开发区成立。2002年1月,开发建设姚北工业新区。2007年7月,开发滨海产业园,园区位于小曹娥镇,规划总面积67.39平方千米。从第一个开发区建设开始,适时进行整合提升,扶贫开发区和滨海产业园区相继并入经济开发区。至2010年,最终形成浙江省余姚经济开发区和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开发区。
  扶持规模企业 1993年,支持组建企业集团,实施强镇、强村、强厂工程、规模实力工程和名牌工程,发展区域块状特色经济。1994年,制定《关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年开始,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扶持大企业、大项目、大工程。此后至2010年,全市逐步形成黄家埠镇消防器材、梁弄镇灯具、陆埠镇水暖器材业等特色块状经济,形成舜宇、帅康、富达等一批规模企业。
  实施企业改革 1988年后,主要是实施以承包为主的经营机制转换。1990年10月,制定新一轮乡镇企业承包意见。1993年6月,开始在乡镇企业中加快推行股份合作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至1995年,全市乡镇企业基本上转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等民营工业。1997年,开始对国有城镇、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到2000年底,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和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基本上转为非公有制企业。
  开放型经济
  1988年后,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初以日资、港资企业为主。1993年,引进台资,兴建浙江远东工业城,前期开发面积88公顷。此后,欧美等外商投资企业逐年增多。投资领域从工业制造扩大到交通、房地产。是年,开始建设宁波太平洋大酒店五星级宾馆。1999年,329国道、甬余余夫线、梁周线以9.6亿元的价格将经营权出售给港商,期限20年。2000年,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鼓励到境外办企业、建市场。至2010年,累计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1690家,创办境外企业(含办事处)220家。是年,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实到港澳台资和外资30018.67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2亿元。
  第三产业
  发展新型服务业 1993年前,服务业以传统商贸服务为主。1993年开始,信息、咨询等新型服务业快速成长。1998年开始,发展现代物流业,宁波芦城、余姚东方等物流公司相继成立。2000年开始发展会展业。此后,至2010年,每年举办塑料原料、塑料制品、裘皮、农机、农产品等大型会展活动。
  建设各类市场 20世纪80年代末,市政府开始培育专业特色市场。1993年4月,中国塑料城建设开工,1996年10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破土,1997年6月26日,中国轻工模具城奠基。此后,又先后建成中国裘皮城、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等。至2010年底,全市有各类专业市场30家,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有11家,其中中国塑料城年成交额375亿元,网上交易成交额411亿元。
  开发旅游资源 1992年,开始进行旅游开发。1997~2001年,先后建成丹山赤水、天下玉苑等景区。2001年开始,整体开发四明山旅游资源,建设中心城区文化街区。至2009年,四明山地区建成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和一批自然景观以及休闲度假区,中心城区建成武胜门文化街区和北滨江路仿古街等。2010年4月,开始实施牟山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发范围18.6平方千米。
  城镇建设
  中心城区建设 1992后,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2000年,制定城市化发展纲要,开始推进“三江六岸”建设和龙泉山周边区块改造。推动交通、水利等部门参与城市建设。2001年后,开发城东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9.1平方千米,2004年完成拆迁并进行建设。至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5.56平方千米。
  推动城乡一体化 1985年第一次制定城市总体规划,1990年、1995年和2001年,三次做调整,每次规划均体现城区、镇、中心村阶梯式城乡发展框架。2003年6月,开展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是年,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此后,逐步形成泗门宁波卫星城,梁弄、马渚、陆埠省级中心镇,四明山片区、环牟山湖片区等统筹区域发展格局。2010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55平方千米。
  社会事业
  加快教育发展 1988年后,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改造和新建校舍,充实师资力量。1993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后,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迁建余姚中学,扩建市属高中,加快调整普高和职高教育结构。是年,高中段招生人数比1988年增加68.5%,普高和职高比例由1988年2.2∶1调整到1.2∶1。1998年对市四中进行“国有民办”试点,此后,民办、国有民营和股份制学校高风中学、实验学校、职成教中心学校相继建成并招生。1999年,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2000年后,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和农民工人培训体系。2007年,把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子女纳入义务教育规划。至2010年,包括学前教育的全市1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98.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17所。
  推进科技进步 1989年成立市科技服务中心。1990年,继续推进“星火计划”实施和技术革新,加强技术培训。1991年8月,市科技大会后,制定一系列政策,从财政、税收、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支持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1993年8月在市科技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技术市场,开展技术交易。1998年,制定工业技改三年规划,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建设网上技术市场。2002年后,开始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2007年,实施品牌、标准、专利三大战略,培育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2008年,建成市科技创业中心。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8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22.3%。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1988年12月,总建筑面积3007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建成。1993年5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竣工。2000年后,先后建成余姚博物馆、余姚名人馆等。2007年,开始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包括史前时代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名山、名镇、名村等。
  实施乡村文化工程 1995年,开始“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浙江东海明珠工程”余姚实施工程。2003年,开始建设10个文化中心镇、街道和100个文化中心村、1000个文化中心户。2005年起,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建立农村文化专项资金。2007年,首届全国乡镇文化建设论坛在余姚举行,主题是“和谐文化、新农村建设”,11月底,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是年,全面启动“文化燎原”工程。至2010年,每个集镇均建有综合文化中心,259个村建有村落文化宫。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 1988年,部分合同制工人实行养老保险基金统筹。1993年,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农婚知青、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先后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1995年,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老农保”。2001年开始,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扩面。此后,又陆续制定城镇老年居民保险、失地农民保险等政策。2007年12月,实施农民养老保障,即“新农保”。至2010年,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等10项社会保险全部建立并得到完善。至年底,全市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19所,并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