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68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
分类号: D633.D635
页数: 2
页码: 727-728
摘要: 本节记述余姚市民族宗教工作,包括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政、落实帮扶政策、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制度建设、宗教界服务社会活动。
关键词: 余姚市 民族宗教工作 统一战线工作

内容

民族工作
  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政 1988年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逐步走上政治舞台。1998年1月,胡亚芳(高山族)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任大会主席团成员。2007年5月,市少数民族联谊会成立。至2010年,有白族、朝鲜族、高山族、畲族、维吾尔族6位人士,先后担任政协余姚市第四至第十一届委员,其中任第十一届政协常委1人。
  落实帮扶政策 1990年,按照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通知,开始执行更改民族成分的工作,为少数民族考生参加高考提供民族成分证明,落实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1999年下半年,调查全市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情况,并于次年4月为129户少数民族经济困难户发放补助金49200元。2009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作为民族发展帮扶资金,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发展生产。
  宗教工作
  落实宗教房产政策 1988年后,政府继续处理由农民、城镇居民和单位占用的宗教房产。1990年,退还龙泉寺部分房产,恢复龙泉寺佛教活动场所,该寺成为全市首座对外开放的佛教寺院。1992年,退还河姆渡芦山禅寺房产。1994年,退还朗霞大佛寺房产。2006年,落实余姚居士林土地征用手续。2008年,置换余姚基督教城堂所拥有的淡竹弄15号房产。是年,落实基督教城堂迁建城东的土地使用权。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 1994年,按照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对全市2处寺院、2处天主教堂、35处基督教堂(所)进行首次登记发证。1997年后,对宗教活动场所实行年检。2006年,取消年检制度,并对宗教场所重新换证登记。至2010年底,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4处,其中佛教场所24处,基督教堂(所)38处,天主教堂2处。
  制度建设 在爱国爱教方针指导下,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天主教“三自”爱国领导小组、佛教协会宗教团体,逐步完成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基督教“两会”和佛教协会分别建立会长办公会议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学习交流制度等。2005年,市基督教“两会”制定的“十项制度”在省基督教界作为经验进行推广。2006年,实施佛教场所会计代理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批示“余姚的经验值得推广”。
  宗教界服务社会活动 1988年后,宗教界继续发扬扶贫帮困的传统,服务社会。多次募集资金物资支援灾区,资助贫困孩子就医就学。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宗教界募集善款十余万元,通过红十字会汇往灾区。2007年4月,市佛教协会捐资40万元,帮助新疆沙湾县老沙湾镇中学重建教学楼一幢。是年8月,市佛教协会与基督教“两会”共捐资10万元,帮助四明山镇改善教育设施。2008年雪灾,市佛教协会会同宁波七塔寺出资11万元,支援四明山灾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宗教界累计捐款85万元、捐助衣物被褥3卡车、学习用品30箱,送往灾区。2009年,市佛教协会又向鹿亭乡中心幼儿园捐资5万元。2010年,玉树发生地震,宗教界累计捐款40万元。另外,市佛教协会还捐资10万元分别用于三七市镇相岙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龙游县少数民族的帮扶。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