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财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57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财政
分类号: F812.755
页数: 13
页码: 610-622
摘要: 本章记述余姚市1988~2010年,制定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主要以扶持“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推动科技进步、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等为重点。在此期间,还加强财政管理。
关键词: 余姚市 财政 地方财政

内容

1987年,余姚市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2010年82.07亿元,增长57.62倍。其中,“十五”期间(2001~2005)增长最快,年均增长34.2%。2007年起,财政预算支出走上公共财政之路。是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和公共事业。
  1988~2010年,制定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主要以扶持“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推动科技进步、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等为重点。在此期间,还加强财政管理。
  第一节 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
  “七五”期间(后三年,1988~1990)
  1988~1990年,市财政预算内收入累计55406.4万元。预算内收入从1987年的14032.9万元,上升到1990年的20005.5万元,年均增长12.6%。
  “八五”期间
  1991~1995年,市财政预算内收入累计158784万元。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才有地方财政收入及相应预算科目。是年,地方财政收入18015万元。预算内收入从1990年的20005.5万元,上升到1995年的43451万元,年均增长16.8%。
  “九五”期间
  1996~2000年,市财政预算内收入累计33032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169419万元。经利改税和实行分税制后,工商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八五”期间的67.4%上升到“九五”期间的95%。预算内收入从1995年的43451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92772万元,年均增长16.4%。
  “十五”期间
  2001~2005年,市财政预算内收入累计129863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631436万元。预算内收入从2000年的92772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403707万元,年均增长34.2%。
  “十一五”期间
  2006~2010年,市财政预算内收入累计338525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1709226万元。预算内收入从2005年的403707万元,上升2010年的820674万元,年均增长15.24%。
  第二节 财政支出(一般预算支出)
  “七五”后三年至“十五”计划期间
  “七五”后三年,即1988~1990年,累计支出24698.8万元,支出从1987年的4941.7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9372.2万元,年均增长23.8%。
  “八五”期间,即1991~1995年,累计支出82313万元,支出从1990年的9372.2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23981万元,年均增长20.7%。
  “九五”期间,即1996~2000年,累计支出188636万元,支出从1995年的23981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52642万元,年均增长17%。
  “十五”期间,即2001~2005年,累计支出746763万元,支出从2000年的52642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21268万元,年均增长33.3%。
  “十—五”规划期间
  2006~2010年,累计支出1816078万元,支出从2005年的221268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505467万元,年均增长18%。2007年,追加3511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5975万元,用于农村道路、环境、饮水工程建设。投入2264万元,扶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卫生事业建设。是年,各类社保资金余额24.3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养老保险余额11.41亿元,同比增长31%。
  2008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占总支出的72.6%。2009年,全市各类社保资金余额44.3亿元,保值增息率保持7%以上。全市各项民生支出275472万元,占总支出的70.2%。投入12289万元扶持农民、职工医疗保险,投入14953万元用于农村网络公路建设等,投入33458万元用于“平安创建”工程建设,投入4767万元用于饮用水保护等项目。
  2010年,全市各类社保资金累计存款45.2亿元,定期存款38.5亿元,占总存数的85%,资金保值增息率为6.5%。全市各类民生支出35.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比上年预算支出增长28.5%。2009年和2010年,余姚获“中国幸福城市”称号。
  第三节 财政扶持政策
  “三农”财政扶持
  农业发展基金 见本编第一章第四节《农业四税和基金改革》。
  支农周转金 1972年设立。1988年初周转金704万元。1989年开始,业务由市财务开发公司办理。1998年停办。
  千库保安工程 主要是治理和加固小型水库。2003年开始实施,至2006年结束,累计投入6555万元。
  农民饮用水工程 2005年开始实施,至2007年结束,投入4470万元,惠及21.1万名农民。
  惠农资金 2007年开始投入,是年投入6879万元,2008年投入7895万元,2009年投入8567万元,2010年投入10963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配套补助。
  第二、三产业财政扶持
  技术改造贴息 1994年起,市政府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借入资金实行财政贴息办法如995年,技改项目贴息资金150万元。1996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技改贴息。是年,市财政对17个技改项目支出贴息资金421万元。2001年起,技改贴息除市重点技改项目之外,贴息对象有所扩大。是年,市财政支出贴息资金1129.1万元。2005年起,市政府对重点技改项目由贴息改为按设备投资的一定比例分类奖励。是年,市财政对技改项目支出奖励资金735.3万元。此后,奖励比例做过多次调整。2010年,奖励金额1275万元。
  出口创汇补助 1991年1月,市政府制定鼓励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财政扶持政策。1996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出口创汇规模企业、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和市级外贸企业。1998年起,对外贸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由财政给予贴息。1999年7月,调整对外贸产品出口贴息办法,补贴额度提升。是年,市财政支出补贴资金718.3万元。2001年,市财政支出补贴资金631万元。是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20万元资金设立外向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外贸奖。2003年,市财政安排150万元资金,设立外向型经济发展资金。是年,扶持出口创汇的资金4200万元。此后,继续对出口创汇给予补助。2004年补助1068.6万元,2005年补助3309.8万元,2006年补助2238万元,2007年补助2205.7万元,2008年补助3289万元,2010年补助3305万元。
  科技进步奖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市政府每年制定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市本级财政对科技进步的奖励金额逐年增加。1988年36.1万元,1993年108.3万元,2001年1477万元。2006~2010年,全市科技进步财政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用于企业研发费补助、科技合作补助、专利授权和软件产品登记奖励、中介机构补助、种子资金支持、创业投资及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等。2010年,市财政扶持科技进步的资金5107万元。
  商贸服务业奖励 1995年,市政府制定扶持重点流通企业的奖励办法。2005年起,对商贸服务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是年,市财政支出商贸服务业奖励资金541.5万元,2007年939.9万元,2008年2329万元。2009年,落实扩大内需项目资金2607万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资金1070万元。2010年,财政扶持商贸服务业的资金3540万元。
  信用贷款扶持
  1988年6月,市财政局财务开发公司改组为余姚市财务开发公司,注册资金4000万元,对企业进行信用贷款扶持。是年,信用贷款扶持余姚通用厂、余姚农药厂等5家企业的技改项目,资金1305万元。1989~1992年,支农信用资金4798万元。1993年5月,市财务开发公司变更为市财政局财务开发公司。。1994年,账面资产3.4亿元,信用周转扶持资金3.2亿元。1998年,信用借入资金2.65亿元,信用支持贷放3.21亿元,信用受益900户企业。其中,生产企业信贷14595万元,占45.5%;流通企业信贷9264万元,占28.8%;社会发展项目信贷8241万元,占25.7%。是年8月,按财政部《整顿财政信用周转金的通知》,市财政局财务开发公司停办信用借贷,清理债权债务,财政信用贷款扶持终止。
  第四节 财政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经常性支出管理 1988年,行政事业单位工资试行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1993年,行政单位实行级别工资制;事业单位实行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相结合工资制。同时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定员定类、缺编不减经费、超编不增经费的办法。2001年,全市压缩行政编制人数17%。同时,建立工资基金管理制度。2005~2006年,调查清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发放的津贴、补贴。2007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改革。2009~2010年,清理规范后的公务员工资和津贴、补贴等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统一发放管理,由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直接支付。全市公务员工资走上公开透明的“阳光工资”之路。同时,对部分事业单位试行“绩效工资”。
  公用经费管理 1988~1990年,取消公配自行车,实行私车公用修理补贴。农村月定额5元,城区4元。1993年是项补贴取消,公务用车(汽车)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后改为定额、定编管理。1999年,对公务汽车实行定点招标维修制,维修费比上年节约62.1%。2004年,选择马渚镇政府等单位,启动公务用车改革试点。原有公车一律公开拍卖,收入上缴财政,机关工作人员统一按职务发给公务交通费,包干使用。截至2008年9月,全市公务用车改革除公、检、法部门外,基本完成,涉及车改人员2181名,市直部门车贴金额1349.85万元。一次性购车补贴368人,补贴金额852.4万元。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各直属部门公用经费一律削减5%,市委办、市人大常委会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办公经费削减10%,合计409万元,支援地震灾区。2009年,建设“节约型机关”,接待经费下降10%,会议经费零增长,公务用车经费下降15%。2010年,公用经费支出再次节减5%。是年,制定信息网络、招商、报纸杂志经费等管理节约办法。同年,公、检、法和城市管理局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会议经费管理 1988~2008年,一直按三种不同类型会议标准审批、管理会议经费。其间,经费标准多次变动。2009年,重新实施《会议经费标准管理办法》,控制会议经费。
  差旅费和邮电费管理 1988年,差旅费实行限额与超限自负20%的办法。1996年,宁波市内出差伙食补贴每人每月80元,定额包干。2005~2010年,公车改革后,省外、市内差旅费按新标准实行定额补助。
  通讯费管理 1997年,对公配住宅电话、移动电话进行清理,住宅电话折价处理给个人。2001年8月,住宅和移动电话费一律自理;市制定《分职务通信补助办法》。
  预算外资金管理 1988年,预算外资金继续实施“集中储存、计划管理、财政监督、有效使用”的管理办法。是年,19个行政事业单位、25个重大预算外资金项目纳入管理办法。1991~2003年,预算外资金实施“收支两条线,综合财政”管理办法。2004年9月起,市对预算外资金逐步实施“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支付国库化、监督经常化”的重大改革,至2010年,预算外资金除少部分之外,实施“政府非税化收入预算化管理,国库直接支付”的法制化管理体制。
  专项资金管理 2006年前,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6年9月起,对确定的专项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价。2008年,共收缴上年专项结余2318万元。2009年6月,市政府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拨付依据项目库序列,项目单位向财政部门上报资金拨付申清单,财政部门按预算额度、项目进度、时间要求,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给项目单位。2009年,收缴工程结余资金3022万元。
  2010年,对2009年完工专项资金结余进行调查摸底,收缴专项资金1198.68万元。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1988年,制定预算外资金自筹基建管理办法,对预算外基建项目,实施“先审后存、先存后批、先批后用”程序式管理。1996年,建立预算内基建资金拨付规程,基建单位每月向财政部门报送资金申请及用款计划,财政部门限额拨付,一年一结,余额一律注销。1997年,对2000万元以上(或财政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基建项目,列为市属重点项目。实施项目法人投资责任制,工程施工招标制,项目奖惩制。1999年,市实施《财政性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阶段拨款不得超过造价的85%,余款竣工决算审计后拨付,其中5%作为工程维修保证金。2000年,进一步规范政策性基本建设竣工决算审计程序。是年5月,财政性基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事项,移交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和审计中心,市财政做好固定资产交付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2007年,实施基建项目前期费滚动使用制。是年5月,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暂行规定。2008年,实施《市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直接支付管理办法》。是年9月,实施《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1000万元以上项目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09年5月,由市公共建设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行使业主和项目法人职能,负责500万元以上政府部门非经营性基建项目及市政府指定的其他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与管理(除城建、水利、交通专业投资项目外)。2010年12月,市制定《市财政基本建设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暂行办法》。
  政府采购管理 1988~1995年,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负责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力管理。1996年起,余姚成为国家政府采购制度试点县(市)。1998年,市政府颁发《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通知》,并设立政府采购办公室。采购范围仅限车辆及维修、保险、现代办公用品、大宗用纸、印刷、空调等。是年,建立市政府采购中心,与政府采购办公室合署办公。先后建立《招投标规则》《供货商管理办法》《定点印刷管理办法》《定点汽车维修办法》等制度。2002年8月,市实施《政府采购管理办法》。2004年6月,市成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市招投标中心、市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和审计中心。市政府采购办公室、建筑、交通、水利、国土资源6个专业招投标管理机构随之撤销。2009年,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采购资金646万元。2010年,节约采购资金573.63万元。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2002年6月,市政府设立市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并实施《市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是年,有86户进入核算中心集中核算,120户进入分中心核算,资金收付量300亿元。2003年,市核算中心发出拒付整改通知书120份,金额168万元。2004年,发出拒付整改通知书75份,金额105万元。2005年,发出拒付整改通知书44份,金额103.5万元。2006年,发出拒付整改通知书19份,金额27.8万元。各单位不合理支出逐年下降。2008年1月,建立市财政直接支付机构,推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履行市财政国库直接支付职责。是年,财政国库直接支付1313笔,金额1.4亿元,其中基建项目资金1615万元,企业直补政策性资金1.24亿元;网上银行办理资金支付8.17亿元。2009~2010年,完成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颁布《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市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工作方案》。2010年,全市21个乡镇、街道,74个市直部门,公务人员工资由国库统一支付,会计核算收付总量21.98亿元(网上银行支付10.17亿元),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资金2.34亿元。
  是年,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成第二、第三批共91家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试点。至2010年,办理会计集中核算10986笔,资金收付总量10.36亿元;市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基本完成。
  财政监督与支出绩效评价 1988~1989年,先后两次对行政事业单位及乡镇开展财务检查监督,共查处违规资金189万元,并按规定作出处理。1995~1997年,先后三次开展“小金库”与预算外资金财务大检查,共查处违规资金1041万元,其中小金库148万元。2002年,市财政局实行预算、拨付、监督三分离,设立财政监督科,并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预算外资金收支、基建财务等实行监督。是年,监督核减基建资金2108万元,核减率10%。2009年,开展“小金库”治理及“回头看”,发现15个单位的“小金库”、计769.8万元。重点检查32家单位、计金额274.4万元,均按规定作出处理。2010年,对165家社团、102家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小金库”检查,按规定处理11万元“小金库”资金,并对票据管理、费用开支、财务核算等进行整改和纠正。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1992年,依据财政部规定,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分别提高到1000元、1500元、2000元。1993年,依据财政部规定,将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劳动资料列为固定资产。是年7月,按省规定,分五个方面确定固定资产原值。同月,依据《企业财务通则》,为鼓励企业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允许采用“双倍余额法”和“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的办法。具体办法由企业自主选择,报财政部门批准。1998年,依据省财政厅通知,对固定资产实行有偿占用费,月率为3‰。
  流动资金管理 1991年1月起,对国营企业国拨流动资金按月利率7.2%。计提保值费,其中70%%留给企业、30%上缴市财政。1993年7月,实行新的财务制度后,随着企业资本金制度的建立,资本金不分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专项资金;国家财政也不参与核定企业流动资金,企业资金借贷使用由企业自主向银行申请办理,财政不再过问。
  成本费用管理 1989年3月和6月,按上级规定放宽和提高国营企业招待费、差旅费开支。1993年1月1日起,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余姚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按“产成品进价与售价孰低法”,核算库存产成品成本。同时,对国营工交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是年3月,加强对企业存贷、应收账款、待摊费用、延递资产四项资金和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四项费用的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是年7月,商业企业财务也同时执行财政部《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统一商品国内、国外进货成本的计算口径,将原商品流通费改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并调整费用开支范围。1998年,依据财政部规定及企业破产财务处置程序,余姚市相关企业试行企业破产事项。
  利润分配管理 1982年前,余姚国营企业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办法,按不同企业类型确定不同的留成比例。1983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1986年后,市财政局几次调整部分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方案。1993年,试行外贸企业向主管财政机关上缴相当于所得税的利润办法,上缴比例为33%。1996年5月,国有粮食企业上缴利润办法改革为依法上缴所得税;税后净利润分配,按现行财务制度办理。
  财务管理转为资产管理 20世纪90年代,探索推进政企分开。1996年后,国有企业全面推行产权制度改革。与之相适应的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逐步转为对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的资产管理。2010年6月,市政府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五节 会计事务管理
  会计工作管理
  主管部门管理 1988~1989年10月,会计工作和人员由各主管部门管理。
  市财政局主管 1989年11月,市财政局设立会计管理股,与省会计事务所余姚分所合署办公,主管会计事务。
  属地管理 1997年2月起,由乡镇财政所管理辖区内会计工作和人员。
  会计事务所改革 1999年7月,市会计师事务所与市财政局脱钩,成为独立的中介机构。
  会计委派试点 2000年7月,市政府颁发《会计委派制试行办法》,试点向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委派会计人员。2001年12月终止。
  会计核算中心 2001年12月,建立市会计核算中心,下设若干分中心。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
  会计资格管理
  1988~1990年,实行省会计上岗证制度。1990年8月,余姚首次实行会计证考试,1117人取得会计证。1991年5月起,统一实行会计证资格制度。是年,具有会计资格者4250人。2000年7月,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证制度,已取得有效会计证的人员可直接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002年,实行凡证必考制。2005年,取消会计证年检,实行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累计24小时制。
  技术资格管理
  1988年底,市会计专业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建立。共评审出具有会计任职技术资格者1300人,其中高级会计师资格者3人、会计师资格者36人。1993年起,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面考试制。2003年,实行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试点,有2人获高级会计师资格职称。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人员13022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3339名,其中高级职称27名、中级职称598名、初级职称2714名。
  第六节 资产托管
  2001年,余姚镇撤销。是年10月,设立市财政局资产托管中心,托管余姚镇资产经营公司资产。
  托管主要内容
  处理镇属企业改制遗留问题 2001~2002年,对停产歇业企业75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补偿资金82万元。之后,对托管中心承接管理的1000名退休职工,一次性缴付市劳动局非统筹费用1300万元,实行社会化管理。对原双河砖瓦厂长期领取生活费的7名职工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共支付补助金4.5万元,另外9名领取生活费的职工,移交给劳动局,并一次性支付劳动局50万元。
  偿还集资款和借款 2001~2003年,偿还原余姚镇工业总公司4200万元集资款;归还银行8200万元借款和相应利息1500万元,归还阳明东路居委900万元借款和西郊村230万元征地款。其间,专门组织清债收欠,收回欠款70万元。
  继续推进改革 2003年8月,市三诚公司停产歇业,处置600名职工的劳动关系。公司清盘后,变现3800万元。此后,对停产的市舜奇公司的主要设备进行公开拍卖转让,拆除全部地面建筑物。清场后,由地产公司托盘,托盘资金9377万元,用于归还银行借款和三诚公司停产损失的补偿,对舜奇公司10名留守管理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并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是年,对原余姚镇工业总公司所属育蕾幼儿园进行改制。明确教职员工身份,解除劳动关系,支付一次性补偿资金56万元。育蕾幼儿园的全部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给市教育局。
  资产分类和登记办证 2001~2010年,对托管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办证,对手续不完整的资产进行补办。至2010年,办理各类权证71处。其中,补办权属28处,使用变更33处,用途性质改变10处。翻修危房5处,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万元。
  资产增值和投资建设
  盘活存量 对原工程塑料厂、双河建筑公司地块拆迁清场,共1.08公顷,由地产公司托盘后,公开拍卖,市政府返还给资产托管中心成本及级差地租3144.5万元。对一些地块做好前期征地工作,4.78公顷土地经地产公司拍卖后,返还成本和级差地租9514.03万元。至2009年,委托拍卖公司拍卖房屋1933.67平方米、土地3.71公顷,收回资金7681.29万元,偿还债务17917.53万元。2010年,拍卖阳明西路501号地块,收益1011万元。至2010年,托管中心有土地存量9.97公顷、房屋建筑面积41669.36平方米,按2010年现行价评估,增值10倍以上。
  投资市重点工程建设 积极配合城市建设涉及托管的厂房等不动产拆迁,将增值的资金,投资新建文山路菜场和凤山菜场。文山路菜场建筑面积8347平方米,投资1800万元,2001年底投入使用。凤山菜场建筑面积21646平方米,投资4440万元,2003年9月投入使用。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