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编 国内商贸 服务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443
颗粒名称: 第十八编 国内商贸 服务业
分类号: F727
页数: 50
页码: 471-5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10年余姚市国内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1988年,国营和集体商业企业,继续转换经营机制。1992年后,改革力度加大,并探索和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其间,鼓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培育建设各类市场,新型商业业态兴起。至2010年,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是年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6亿元,人均占有商业面积1.1平方米,每千人商业网点22个。
关键词: 余姚市 国内商贸 服务业

内容

1988年,继续推进商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市场和商品价格,改变“商品分工、城乡分割”的格局。是年4月,取消豆制品票,1993年1月取消粮票,票证时代结束。
  1988年,国营和集体商业企业,继续转换经营机制。1992年后,改革力度加大,并探索和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其间,鼓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培育建设各类市场,新型商业业态兴起。至2010年,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是年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6亿元,人均占有商业面积1.1平方米,每千人商业网点22个。
  第一章 商贸体制改革
  1988年后,商贸流通体制经历由计划管理到市场调节的过程,对于企业主要是放权让利、放开搞活、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重点是把国有和集体商贸流通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
  第一节 商业流通体制改革
  商品管理体制改革
  1988~1992年,主要商品由宁波市按计划下达给余姚市,商品有食糖、火柴、自行车、缝纫机、洗衣粉、肥皂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其中,火柴、肥皂、食盐、食糖、酱油、米醋等计划商品采取按人定量供应,价格实行全市统一。为保障春节等节日供应,水产品、猪肉、禽蛋、豆制品等,按计划凭票供应。1992年,商业企业全面推行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放开、分配放开的“四放开”改革。1993年,取消计划商品,由市场调节。
  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1988年开始,7家国营商业企业继续放权让利。实施“核实基数,逐年递增,超收分成,歉收自补”为主要形式的多种经营责任制,饮服业及其他企业实施包利润、包职工收入的考核。21家小型企业实行改、转、租。1992年,实行“核定基数,环比递增,超收还贷,短收自补”的经营机制,与13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1993年,与20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实行“核定基数,全赔全留”的“一脚踢”承包经营责任制。1996年,实行统一工效挂钩办法和工资奖金分配办法的经营责任制,与23家企业签订承包利润合同。企业的奖惩、分配、用工、职能、管理模式、存量资产盘活和优化等配套改革同步进行。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至1998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2家、有限责任公司53家,建立大型商贸集团4家,一大批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1999~2001年底,12家企业(单位)资产整体转让,5家企业28个分支企业资产分块拍卖。国有商业除医药等特种行业实行国有控股外,国有资本退出,由民营资本承接。商业企业集团所属21家企事业单位3538名职工处置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4345.81万元;剥离1651名离退休等人员,提取非统筹费6279.21万元;债权债务清理、拍卖、转让,处置国有资产4.5亿元。至2000年4月,宁波保税区浙东工贸公司、市甬舜煤炭公司、市志达物资公司、市恒昌物业公司、市恒通电工器材公司、市商业工业公司、市商业发展公司等,也注销或转为非公有制企业。
  第二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取消统购统销
  1985年,国家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改为合同定购,定购外的粮食议价收购、议价销售和多渠道经营,在价格上实行粮油“双轨制”。
  政企分开
  1992年,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在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的情况下,实行放开经营的政策。同年4月,我立市粮油总公司,实行政企分开。1993年1月1日,粮食实行购、销和价格“三放开”,取消居民供应粮票。
  建设粮食储备体系
  1994年起,国家定购的粮食实行“保量放价”,实施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并建立相应的粮食风险基金和储备体系,兴建粮食储备库。1996年4月起,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运行。1998年7月,设立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推进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99年开始,国有粮油商业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至2000年底,除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外,其余都通过资产和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置转为非公有制企业。
  订单农业
  2001年8月,粮食合同收购改为订单形式收购。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第三节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政企分开
  1985年,市物资局对所属公司下放经营决策、干部任免、人事调动、职工奖励、财务审批、资金使用等10个方面的权限,实行政企分开和经理负责制,企业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市物资局作为政府统筹管理生产资料流通的部门,逐步把主要职能转向加强市场管理和对企业的指导管理,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出发,在分配体制和奖励制度上试行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销售挂钩浮动的办法。是年,全局物资销售1.19亿元,名列全省县级物资系统第一(前志未记)。
  取消计划供应
  1988年,国家对生产资料经营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逐步减少计划,放开经营,开始打破国营物资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1992后取消计划供应,生产资料流通实现市场化。1994年后,随着物资流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物资企业的体制性弊端显现,整个物资系统销售滑坡,效益下降,难以为继。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96年,物资流通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到2000年,除金属回收公司的报废汽车业务和化轻公司的民用爆破物资经营由市金汇物产经营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收购外,其余国有物资企业都按程序要求转制为非公有制商业企业,市物资局和物资集团解体。
  第四节 供销联社体制改革
  企业改革
  经营承包责任制 20世纪90年代初,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有“集体经营、责任到人、确定基数、超奖欠赔”“社有个营”(抽资承包)等。基本内容为定编制人员、定经营范围、定承包期限、定上缴承包款,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愿组合人员,保证按时足额上缴承包款(含税费)。1993年,基层社大部分门店和柜组,推行以“社有个营”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近90%的职工参与组合承包。
  股份合作制 1994年后,推行股份合作制。工业品总公司、土特产公司、购物中心、临山棉厂、泗门棉厂先后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998年,土特产公司、泗门棉厂、临山棉厂、低塘棉厂(第=棉纺织厂)4家企业合并,重组为市特产棉花公司。
  深化产权制度 改革1999年,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到2001年底,4863名职工与原企业提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以每一年工龄597元给予经济补偿,进入社会失业或重新就业。26家企业采取资产转让、股份转让等方式转为民营。2000年4月,设立市供销联社集体资产经营中心,对全系统未转让的集体资产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管理。
  归口管理的集体商业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市供销联社归口管理的集体商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至90年代初,逐步调整为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定人员、定利润”,无铺底资金的“大包干”;二是停薪留职,上缴一定数量的“保职费”;三是营业网点公开招聘租赁经营。1999~2001年底,集体商业进行用工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共有827名职工与原企业提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给予经济补偿,处置劳动关系后进入社会;拍卖、转让资产2963万元,集体商业解体。
  第二章 国有商业
  1988年初,国营商业经营网点306个,主要分属商业、物资、粮食等系统,市计划委员会、市政府财政贸易办公室、市工业局等也有少量国有商业企业。1999年后,除食盐、烟草、医药、民用爆破物资等外,国有商业企业基本转为非公有制企业。本章记述市商业、物资、粮食3个系统的国有商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市商业局
  1988年,商业企业的主管部门为市商业局。1991年11月,建立市商业总公司,与市商业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93年4月,设立浙江省余姚商业企业集团和余姚商业集团公司。1996年6月,市商业局转为经济实体。1994~1998年,商业系统先后设立宁波阳明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华联集团、余姚百货集团、余姚环宇五交化集团和市菜篮子食品集团等公司和管理机构。1999~2001年,商业系统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公开竞标转让。2002年6月,撤销市商业企业集团,保留余姚商业集团公司。2004年7月,商业集团公司变更为市兴国商业资产管理中心,至2010年,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有宁波阳明股份有限公司、市环宇五交化有限公司和余姚中国塑料城物流有限公司。
  市粮食局
  1988年,粮油企业的主管部门为市粮食局。辖马渚、环城、丈亭、低塘、临山、泗门、梁弄、陆埠、四明山区和余姚镇10个粮管所及直属粮库、公司、工厂、粮油转运站、汽车队、粮校等单位32个。2001年12月,市贸易局与市粮食局合并,成立市贸易局(粮食局),保留市粮食局牌子。2002年10月后,市粮食局管理的国有商业企业仅留市粮食收储公司1家。
  市物资局
  1988年,物资企业主管部门为市物资局。1993年6月,成立浙江省余姚物资集团公司,与市物资局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96年6月,市物资局转为经济实体。1999年,全系统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除市民用爆破物资有限公司、市金属回收公司两家企业由国有控股外,其他国有企业或歇业或转为非公有制企业。同时,撤销市物资集团公司和市物资局。
  第二节 经营规模
  商业系统
  1988年,有市百货总公司、市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等8家全民企业,职工3690人,拥有国家资本金2175.49万元,年商品销售5.19亿元,创利1518.6万元。至1992年,市商业局连续9年获“浙江省商业系统提高经济效益优胜单位”称号。1994年,销售10.48亿元,创利877.81万元,有各类企业27家,独立核算单位49个,职工4273人。1998年开始,销售下滑,企业逐步转为民营。2001年4月,商业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国有控股企业1家、国有全资企业1家。2004年7月,余姚商业集团公司变更为市兴国商业资产管理中心。至2010年末,总资产14.1亿元,创税利1.34亿元,所有者权益4.56亿元,从业人员347人。
  粮食系统
  1988年初,全民所有制粮食商业企业有马渚、环城、丈亭、低塘、临山、泗门、梁弄、陆埠、四明山、余姚镇10个粮管所,以及直属粮库、粮油贸易公司等。1992年,成立市粮油总公司;6月,市粮油交易批发市场开业;10月,成立市兴良贸易公司。1993年3月,环城粮管所并入余姚镇粮管所。至同年底,有企业11家,即粮管所9个、公司2家。另有市场1家,综合性企业2家(直属粮库和粮油运输公司)。1998年7月,设立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1999年开始,粮食商业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国有粮食商业企业基本退出市场竞争领域。
  物资系统
  1988年,所属10个单位,干部职工563人,年销售1.87亿元,利润440万元。1989年,销售3.69亿元。是年,上缴财政280万元,超额60万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75万元。1993年,销售18.2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利润1317万元,在全省县级物资部门中名列第二。1995年9月22日,余姚获“全国物资流通百强县(市)”称号。1996年开始滑坡,销售逐年下降,1998年销售仅3亿元。后所属国有企业绝大部分或歇业或转为非公有制企业。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供销网点遍布城乡。1999年后,市供销联社所属企业基本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但供销联社为农服务的宗旨不变,继续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等。
  第一节 管理和经营
  管理机构
  1983年,恢复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名称,为集体所有制性质,1985年7月16日起称市供销联社。1990年10月,成立社务委员会。1992年10月,增挂浙江余姚万隆(集团)总公司牌子。同年12月,增挂市盐务管理局牌子。2000年4月,设立市供销联合社集体资产经营中心。
  1991年5月,成立市供销联社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1994年6月,更名为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2002年7月,成立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员单位58家。2007年,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个体户进行备案登记。至2010年末,会员单位118家,累计发证312家,占全市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2/3。
  经营单位
  1988年底,有公司7家,基层供销社12个;机构885个,包括5家工厂。1989~1997年,先后成立和设立盐业公司、万隆物资公司、购物中心、河姆渡商厦、中联超市、万隆商厦、凤祥金楼、余姚货运市场和浙东家私市场。至1998年末,共有企业16家、基层供销社11个、职工5783人。1999年,全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至2000年,基本转为非公有制企业。2002年末统计,市供销联社直属企业3家,基层供销社8家,参股企业3家,代管企业14家。2010年,市供销联社直属企业3家,基层供销社8家,前者指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浙东家居装饰市场有限公司和市供销联社集体资产经营中心,后者指泗门、梁弄、丈亭、马渚、低塘、临山、陆埠、城区8个基层供销社;参股企业6家,即省盐业集团市盐业有限公司、凤祥金楼有限公司、甬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宁波浙东供销超市有限公司、浙东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甬海供销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
  1988年,废旧物资回收由市供销联社所属的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经营,1999年,进行体制改革,公司资产拍卖,转为民营,废旧物资回收由众多个体私营企业经营。
  经营情况
  1988年,全社商品纯购进12009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额4345万元;商品纯销售35366万元,其中主要有生活资料销售13211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5317万元;利润776.7万元。全社流动资产10604.6万元,固定资产5185.8万元,自有资金6588万元。1990年,全社利润下降至318.2万元。1998年,全社商品总购进91909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10293.8万元;商品总销售103977.3万元,其中主要有生活资料销售39614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9584.3万元;利润344.2万元;所有者权益21722万元。1999年,全社经营亏损389.9万元。是年,企业改制。2002年后,逐步扭亏为盈。2007年,利润400万元。2010年,商品总购进62239万元,商品总销售63568万元,其中主要有生活资料销售43397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11064万元;利润593.3万元;所有者权益11108.5万元。
  基层供销社
  1988年,设有四明山、大岚、梁弄、陆埠、丈亭、马渚、低塘、泗门、临山、城南、城北、余姚镇12个基层供销社,64个分社、742个经营网点,职工4048人;社员16万户,股金492万元。是年,基层供销社商品纯购进5844万元,销售10262万元,利润401.6万元;固定资产1646万元,自有资金4106万元。1992~1996年,基层供销社建造一批大中型商场,如梁弄大厦、城北供销大楼、泗门万安商厦等。1994年,全面推行“社有个营”经营承包责任制,经营保持稳步增长。1998年,设有11个基层社、40个分社、495个经营网点;职工2375人,社员114492户。是年,商品总购进24425.6万元,总销售28091万元,利润96.6万元,所有者权益6943万元。1999年到2000年6月完成改制工作,2282名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企业资产公开拍卖转让,撤销所有供销分社。2010年末,有泗门、梁弄、陆埠、丈亭、马渚、临山、低塘、城区8个基层供销社,从业人员31名。当年商品总购进4889万元,总销售9000万元,利润257万元,所有者权益5492万元。
  第二节 新型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社
  1996年开始,基层供销社以当地农村主导产业或重点产品为龙头,组织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是年,马渚供销社创办全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即余姚第一渔业合作社。到2010年末,系统内累计兴办13家。涉及渔业、蚕桑、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多种产业,入社农户579户,带动农户9062户,年经营收入2.5亿元;注册商标7个。
  综合服务社
  2005年,组织兴办马渚镇沿山村等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有农资超市、生活资料便民超市、文化娱乐活动室和医务室,具有物资供应、生活服务、文体娱乐、信息交流、宣传教育等功能。给每个服务社2.5万元的扶持资金。农资超市实行统一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防治病虫害。服务社医务室还承担为农民小病医疗、日常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任务。2010年末,累计兴办50家,覆盖所有乡镇、街道。
  第四章 集体商业
  集体商业,本章指市二商公司管理的城市集体商业和市供销联社代管的农村集体商业。基层供销社为农民参股的合作经济组织,而其代管的集体商业农民不参股。20世纪80年代贯彻经济放开搞活方针,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兴办第三产业,安置单位富余人员。9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企业逐步改制为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
  第一节 城区集体商业
  管理机构
  1988年,市二商公司归口管理的有饮食、理发、炒货、百货、五金、烟糖、水产7个行业,独立核算单位45个,自然门店56个;职工688人,退休、保养人员361人,遗属82人。1989年4月,建立市永安商场;10月,市食品公司的桐江桥肉食卤味商店划给市二商公司管理。1991年11月,市二商公司被市商业总公司兼并,所属14家零售商店由市商业总公司零售部管理,其余如亨得利钟表眼镜商店等被并入国营专业公司。兼并后企业的性质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所属18个独立核算的批发部、零售商店共447名干部职工,由集体固定工、合同制职工改为全民合同制职工。
  经营体制
  1988年10月始,调整经营体制,通过兼并、拍卖和组建新企业改善集体商业经营环境。人民东路综合性商店等11家集体商店被兼并入市糖业烟酒公司、市饮服公司等国有、集体商业企业。对丰岚百货商店、东风百货商店、学弄水产商店、东街水产商店、矮丁桥综合商店、县东街综合商店、医院综合商店、江南理发店、南雷理发店、滨江理发店10家商店公开招标拍卖。味一炒货食品厂、城北饭店、城北大饼店、江南饭店、明星桥综合商店、糕团店、新华理发店,合并组建成市味一炒货食品厂,升格为市属大集体企业。
  经营规模
  1988~1991年,市二商公司商品总购进6307.2万元,商品纯购进1521万元;商品总销售7251.7万元。
  第二节 农村集体商业
  管理机构
  农村集体商业由市供销联社代管。
  1988年,市供销联社设有集体商业管理股,配有专职干部5人。基层供销社设有商管组10个,集体商业公司5家。是年5月,市副食品公司、日用杂品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土特产公司、龙山工业品公司和余姚镇供销社管理的23家集体商店、246名职工组建市商业联合公司(含77名退休人员),归属市供销联社管理。
  经营规模
  1988年底,有独立核算单位121家,其中纯商业89家、饮食业23家、服务业4家、加工企业5家,有经营网点806个;房屋面积33112平方米,其中自有房屋20126平方米;固定职工1869名,合同制职工21人,退休保养人员969人。年销售额7248万元,利润46.3万元。1988年起城区拆迁改造,大部分商店无偿拆除。1998年底,有独立核算单位24家,经营网点399个,自有营业用房20516平方米;合同制职工901人,其他用工36人,退休保养人员885人。是年末,总资产3299.4万元,所有者权益1118.6万元;销售6645万元,利润10.2万元。
  第五章 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个私商业
  商贸服务领域设立股份制企业要早于工业领域。1992年11月,市城隍庙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2~2010年,出现的是大量股份制商业企业网点和个私商店。
  第一节 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商业
  股份合作制商业
  1994年3~4月,市供销联社直属的市工业品总公司、市购物中心、市土特产公司、市泗门棉花采购加工厂、市临山棉花采购加工厂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总股本金2760万元。其中,市供销联社集体共有股1145万元,占总股本金的41.5%;企业集体共有股1090万元(终极所有权归市供销联社),占总股本金的39.5%;社员(职工)个人股525万元,占总股本金的19%。1999年后,市供销联社集体股退出。
  股份制商业
  1992年11月,市纺织品批发公司、市石油公司、市商业总公司发起成立市城隍庙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市内首家规范的股份制商业企业,总股本金520万元。1994年7月,宁波阳明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总股本金3800万元,其中国家股占81.5%、法人股占16%、内部职工股占2.5%。1997年9月,设立宁波中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后,华润万家、家家福、三江超市等股份制公司先后开业。至2010年,股份制商业企业网点5458家。
  第二节 个私商业
  个体商业
  1988年,有个体商业13469户(商业9831户、餐饮业1709户、服务业1873户、其他56户),从业人员18676人。1995年,个体商业增至18195户,从业人员26442人。1999年后,实施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集体商业企业基本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至2000年底,个体商业19670户(批发、零售贸易业15096户,住宿和饮食1903户,服务业2586户,其他85户),从业人员32202人。2010年,个体商业26720户(批发、零售贸易业21753户,住宿和餐饮业1353户,服务业2470户,其他1144户),从业人员35040人,注册资本8.61亿元。
  私营商业
  1989年,私营商业企业(雇工8人以上、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核发私营商业营业执照)3户,注册资本31万元。1993年,增至44户,注册资本2549万元。2000年底,增加到1317户。2010年,私营商业企业5406户,从业人员39406人。
  第六章 商贸流通企业选介
  第一节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市五金交电化工公司
  1963年3月成立,1978年5月变更为现名。1988年,有国家资本金220.07万元,年销售7919.9万元,创利145.81万元。1989年,经济效益名列全省同行第一。1991年9月,变更为市五金交电化工总公司。同年11月,再变更为原名。1997年1月,设立市五金交电化工有限公司。同月,设立市环恒化工原料有限公司。4月,设立余姚环宇集团和余姚环宇五交化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1999年10月企业改制,所属14家子公司分块拍卖转让为非公有制企业。2000年6月,环宇集团解体,重组市环宇五交化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2010年,公司所有者权益5101万元,从业人员44人。
  市石油公司
  1965年7月成立,称中国石油公司浙江余姚县公司(前志记:前身为工业燃料公司,1963年3月建立),经营石油、煤炭。1970年,石油公司与生产资料公司合并,成立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1974年分设县燃料公司和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县燃料公司专营石油、煤炭。1985年8月,分设石油和煤炭2个公司,石油公司全称为浙江省石油公司余姚市公司。1988年,拥有储油容量1.1万立方米油库1座,年销售3648.35万元,创利206.52万元。1998年7月,公司整体划转,归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全称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余姚石油支公司,保留浙江省石油公司余姚市石油公司名称。2010年,储油库容缩小,仅750立方米;各类油品总销量5.64万吨,其中汽油1.33万吨、柴油3.54万吨、煤油0.32万吨、润滑油0.44万吨、燃料油76.27吨;全年发售IC卡17265张,充值额1.97亿元。
  市医药公司
  1956年成立,1973年10月变更为现名。1989年,销售1998.24万元,创利74.74万元。1995年4月,变更为市医药药材公司。1997年10月,变更为宁波阳明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市医药药材分公司。2000年,市医药药材公司为全省医药商业经济效益20强企业。2002年3月,公司批零分设,市医药药材公司专门从事药品批发业务,11家零售商店合并设立市宏济堂大药房有限公司。2010年,创利545.49万元,所有者权益1019.95万元,从业人员84人。
  宁波阳明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7月设立,由商业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信托投资公司、省商达房地产开发公司、省商业财务公司5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定向募集的股份制企业(国有控股)。2001年8月,调整股权结构,但继续实行国有控股。2010年,营业收入32759.84万元,所有者权益10842.35万元,从业人员216人。
  市宏济堂大药房有限公司
  2002年3月设立,由市医药药材公司下属的11家零售商店改制组建的国有控股企业,单独从事药品零售业务。2010年,拥有连锁门店20家,营业收入2118.91万元,创利827.69万元,所有者权益1139.19万元,从业人员94人。
  市民用爆破物资有限公司
  民爆物资,一直由国家实行专营管理。20世纪60年代始,由县物资局国营物资供应站经销。1979年初由市化工建材公司专营。1987年3月,由市化工轻工材料公司专营。1998年12月,单独设立市民用爆破物资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公司承担起对全市民爆物资的经销管理,归口市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2000年7月,民爆公司由国有独资的市金汇物产经营有限公司全额收购,2002年7月到2010年,一并归口至市贸易局管理。2010年,炸药、雷管、导火索销售分别为2735吨、42万支、24万米。
  市金属回收公司
  成立于1986年,1993年12月归并到市金属材料公司(保留牌子),与市汽车配件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98年重新组建,主要经营原金属材料公司从事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务,由市物资国资公司控股。2000年7月,由市金汇物产公司控股,一并归口市贸易局管理。2010年,营业收入216万元,创利131万元,税金35万元。
  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
  1998年7月,以马渚镇和余姚镇各12个粮站、丈亭镇8个粮站为依托,设立市粮食收储总公司,为国有企业。同年12月,市政府授权粮食局投资设立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下设余姚镇、马渚、丈亭3个粮食收储分公司。2002年3月,撤销余姚镇、马渚、丈亭3个粮食收储分公司,设立城区、马渚、丈亭3个办事处。至2010年,下设3个办事处,共27个粮站(含市农批市场粮油经营部)和1个粮油经营部。
  第二节 集体及集体参股企业
  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1970年成立。1988年,向外采购化肥1.66万吨、农药638吨、农用薄膜412吨、中小农具10.2万件、农用喷雾器2377架。调给基层供销社平价化肥4万吨、农药720吨、农用薄膜245吨;销售额3025万元,利润59.5万元,职工112名。1997年,购入农资商品5556万元、化肥5.06万吨、农药950吨、农用薄膜364吨。2000年企业改制,下属企业及部分资产公开转让,公司保留。2010年,与国内20家化肥厂、50家农药企业、10家农资公司建立稳定的合作供货关系。
  甬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2005年7月,由市农资公司、宁波市农资公司等单位和个人共同出资500万元设立。是年,建立农资供应点120家,供应化肥21572吨、农药1030吨、农用薄膜248吨。2007年,农资供应连锁网点发展到247家,销售额超亿元。先后获省供销社、宁波市供销社农资连锁创新奖和余姚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2010年,营业收入1.05亿元,利润55万元,上缴所得税14万元。
  第三节 民营企业
  余姚华联商厦
  1985年10月兴建百货大楼,1992年6月变更为市华联大厦。年底总投资2000万元的市华联大厦一期工程竣工开业,面积1.8万平方米。成为全市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跻身全省商业系统十大商场行列。1996年5月,大厦组建华联超市公司。同年9月,总投资5000万元的二期工程竣工,大厦经营场地3.1万平方米,经营品种5万种。1998年4月,变更为华联商厦。2000年4月,整体转为非公有制企业。2010年拥有全资及控股企业10家,超市门店240家,加盟连锁店200家,列入中国服务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年,营业收入27.8亿元,从业人员4880人。
  购物中心
  1990年9月开业,建筑面积2917平方米。1994年扩建后建筑面积达7910.54平方米;当年4月,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2月,在南雷路7号购建3370.77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东楼,成为江南购物“姐妹楼”。1994~1997年,每年都列入全国供销社系统销售“百强商场”。1996年底,设立购物中心超市有限公司。1999年企业改制,购物中心东楼转让给宁波中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购物中心公开转让,重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4月,变更为市飞达商贸有限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3375.5万元,亏损0.5万元。
  宁波中联超市
  1997年9月,以购物中心超市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由7家法人企业和84名自然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1118万元,营业面积4389平方米。先后在城区发展连锁超市8家、乡镇12家。1998年销售额3860万元,1999年销售额5422万元,2000年销售额4915万元。2001年8月,资产公开拍卖转让给个人经营,保留机构。2003年4月,变更为宁波中联超市有限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
  宁波姚江牧业有限公司
  创办于1989年2月,称市畜禽养殖公司。城北屯山村办养鸡场起步,1990年移址白山头村。1994年3月,由集体所有制变更为全民所有制。1997年11月,企业转制,国有存量资产全额置换给企业内部职工,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宁波姚江牧业有限公司。至2010年,有发展基地220公顷,其中外地166.67公顷;带动农户2700户,从业人员100人;营业收入3353万元,上缴税收140万元,税后利润110万元。
  图18-6-1 华联商厦,摄于2007年
  第七章 市场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集贸市场呈现繁荣景象,消费品市场发育成长,新建北路形成塑料一条街。90年代,以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为主的专业市场快速发展。随着企业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转型,要素市场开始培育发展。1994年,中国塑料城建成。进入21世纪,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
  2002年起,农贸市场统一称菜市场。本章主要记述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第一节 乡村菜市场
  市场规模
  1988年初,全市共有乡村农贸市场46个,其中环城区3个、梁弄区5个、陆埠区4个、低塘区5个、临山区8个、泗门区7个、马渚区8个、丈亭区6个。乡村集市交易处16个,其中环城区1个、梁弄区3个、陆埠区1个、低塘区2个、临山区3个、泗门区1个、马渚区3个、丈亭区2个。
  2010年,全市共有乡村菜市场130个,综合市场4个,集市交易点18个。全年商品成交额13.24亿元,其中超亿元的有泗门、临山、马渚、梁弄菜市场;省规范化市场7个,即临山、泗门、梁弄、陆埠、马渚、丈亭、低塘菜市场;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个,即泗门菜市场;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8个,即马渚、临山、陆埠、丈亭、丈亭渔溪、牟山、小曹娥朗海、黄家埠回龙菜市场。
  市场变迁
  露天市场 1988年初,除泗门农贸市场有玻璃钢棚顶设施外,其余市场或交易处均以路为市,为露天交易的“马路市场”。
  棚顶室内市场 1988年,马渚农贸市场投资159.1万元,建造月台式混凝土棚顶室内市场,面积6863平方米,同年竣工开业。之后,梁弄、石婆桥、罗江、丈亭、大隐、临山、小曹娥、低塘等农贸市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至1992年末,全市乡村共有集贸市场26个,总面积8.11万平方米。其中,棚顶室内市场19个,占73%;露天市场7个,占27%。
  村级菜市场 2007年下半年,启动村级菜市场改造,到2008年10月,26个村级菜市场经改造验收合格,核发市场登记证。到2010年,累计改造完成乡镇和村级菜市场114家。
  第二节 城区菜市场
  市场规模
  1988年,城区农贸市场3家,即江南、江北和凤山农贸市场,总面积1.12万平方米。2010年,城区主要菜市场有10家,摊位2300个,总面积5万平方米,年成交额16亿元,其中成交额上亿元的有桐江桥、巍星路、富巷、凤山、下菱5个菜市场。
  市场变迁
  沿街设摊 1988年,除凤山市场有固定场地873平方米外,其余两个市场均以路为市,沿街设摊。
  室内菜市场 1988年6月1日,巍星路、西街两个市场同时竣工开业,注销江南农贸市场。
  楼层式菜市场 1992年1月25日,桐江桥楼层式菜市场建成开业,同时江北市场注销。1999年,富巷市场开业。2000年,文山、凤山菜市场开业。2009年,白云菜市场开业。菜市场均设楼上超市。
  标准化菜市场 2005年起,按标准化菜市场的要求相继进行改造。是年,桐江桥菜市场成为标准化菜市场。2006年底,巍星路、下菱、富巷、凤山菜市场通过标准化验收。
  批零分离 1989年,联盟桥果蔬批发市场、最良桥蔬菜交易市场相继建成,结束多年季节性果蔬在南北滨江路交易的历史。1997年1月8日,投资4000万元,占地8公顷的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始营业,城区季节性果蔬批零市场,包括巍星路凌晨马路批发交易,先后关闭,实现城区农副产品贸易批发与零售的分离。
  第三节 专业市场
  市场规模
  1988年初,除粮油市场外,全市共有专业性市场11个,即候青门小商品、人民东路小商品、联盟桥木材综合、江南小商品、新西门山货、人民东路瓜果、人民西路瓜果、联盟桥果蔬、菜牛、仔猪、三江口海水产品贸易市场。
  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30个。其中,工业生产资料市场15个,年商品成交额430.17亿元;工业消费品市场13个,年商品成交额26.61亿元。商品成交额上亿元市场11个,即中国裘皮城、江南水暖城、中国塑料城、中国轻工模具城和余姚小商品、浙东家居装饰、姚北金属材料、五金汽配装潢材料、旧机动车交易、浙东装饰材料、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
  生产和生活资料市场
  1991年,城区废旧物品市场恢复开业,南门副食品市场开业。1992年,塑料市场、宁波华联余姚设备调剂市场相继开业,11月,余姚小商品市场开始建设。1993年,建设中国塑料城。1994年9月8日,中国塑料城一期工程竣工开业。同年,余姚小商品市场开业。1996年,开工建设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此后至2000年,先后建成的其他专业市场有余姚小商品(改造扩建)、市农副产品批发、余姚浙东家私、五金汽配装潢材料、余姚摩托车、姚北货运、中宇家电、浙东装饰材料市场等。2003~2009年,又先后建成姚北金属材料、市农机、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浙东油漆涂料、九隆装饰材料市场。2007年,余姚汽配城一期工程竣工,2009年二期工程开工。2009年11月,首期占地6.13公顷、投资3.5亿元的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开工,2010年尚在建。
  块状经济特色市场
  1992年后,各乡镇根据当地块状经济的发展实际,相继开办特色市场。1992~2002年,先后建成的有大隐石料、市榨菜、河姆渡茭白、黄家埠水果、三七市和丈亭的杨梅、姚北小商品、姚北生产资料、姚北废旧物资、低塘石棉、黄家埠建材、洪山汽配、市打火机世界、朗霞裘皮(后为中国裘皮城)、市塘堰羽毛市场和江南(陆埠)水暖城。2002~2010年,又相继建成中国(梁弄)灯具城、颐高电脑市场等。
  消亡市场
  三江口海水产品贸易市场 1984年2月开业。1988年,开始兴旺,是年进场渔船5396艘,成交海水产品8933.15吨,成交金额2136.17万元。不仅满足余姚及毗邻市县外,还远销上海、江苏、江西、山东等10个省、市,纳入浙江省十大重点市场之一。1990年后,交易量逐步减少。到1993年,市场关闭。
  1988年前所建其他市场 1988~2010年间,相继注销候青门小商品、人民东路小商品、江南小商品、新西门山货、人民东路瓜果、人民西路瓜果、巍星路果蔬、联盟桥果蔬、菜牛、仔猪市场等。
  1988年后所建市场 注销的有低塘石棉、姚北废旧物资、市塘堰羽毛、黄家埠建材、市打火机世界、姚北生产资料、姚北果蔬批发、姚北小商品、市榨菜市场等。
  市场选介
  中国塑料城 立编记述,见第十九编。
  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 见第十九编《中国塑料城》第三章第二节《网上交易》。
  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 见第十六编《开发区园区》第一章第二节《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
  余姚中国裘皮城 见第十六编《开发区园区》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制造产业和裘皮城》。
  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位于城区丰山路。1997年1月8日试营业,场内分设蔬菜、肉禽蛋、水产、水果、粮油等农副产品交易区。2006年底,投资1亿元进行升级改造。有交易大棚18座,经营用房600余间,建筑面积168918平方米。2003年,与全国170家大中型农批市场实行计算机信息联网。实行全封闭
  的管理模式,对商品实行准入制,每日进行食品安全定量抽检。市场商品辐射省内慈溪、上虞、杭州、舟山等地及江苏、江西、上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市。2010年,成交农副产品88万吨,成交额46.9亿元。
  余姚小商品市场 位于南雷路61号,1992年11月开建,1994年1月开业。1999年,投资3000万元改造扩建。市场主楼1.2万平方米,其中一层小商品交易区4000平方米,设置摊位300个,内外经营用房97间,主要经营服装、鞋帽、小百货、五金等商品。2010年,成交额3.03亿元。
  浙东装饰材料市场 位于丰山路姚州大桥东,1998年开业。市场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2006年有营业摊位466个,310户经营户。市场分设陶卫交易区、板材交易区。其中,陶卫区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板材区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010年,成交额1.68亿元。
  浙东家居装饰市场 位于丰山路268号,原为浙东家私市场,1997年4月开建,9月8日开业。2004年4月,市场改造后重新开业,更名为浙东家居装饰市场。扩建后建筑面积42030平方米,经营面积27400平方米。2010年,有经营户55户,成交额1.8亿元。
  市五金汽配装潢材料市场 位于子陵路50号。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56109平方米,建筑面积90487平方米。2010年,有经营户360户,成交额3.98亿元。
  市南门副食品市场 位于城区世南东路南侧、南雷路东侧。1991年7月开业。1992年10月20日,市场首期易地扩建工程竣工开业。占地面积1.33公顷,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经营面积1万平方米,店铺203间。2010年,有经营户150户,成交额0.95亿元。
  木材综合市场 1982年,城区新西门路建立山货市场,经营竹木制品。1984年,建成面积12720平方米的联盟桥木材综合市场,后几经扩建,有固定摊位近百个。2003年9月,部分迁至阳明街道群立村,部分迁至新建北路永丰村仙桥建立城北林特市场,经营竹木材料及制品为主。
  第四节 市场中介
  代理机构
  保险代理 1979年3月1日,中国建设银行余姚支行最早开设保险代理业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保险代理机构102家。
  证券代理 1980年1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余姚市支行最早开设证券代理业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证券代理机构30家。
  企业注册代理 2004年6月28日,市信源企业代办服务有限公司最早开设代理企业注册业务。至2010年,代理工商登记的中介机构2家。
  商标注册代理 2005年4月11日,余姚启邦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最早开展商标注册代理服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商标注册代理中介机构12家。
  专利注册代理 至2010年,全市共有专利注册代理机构4家。
  签证代理 2009年2月16日,浙江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余姚分公司开设代理签证业务。至2010年,代理签证的中介机构1家。
  证照代办 2004年6月28日,市信源企业代办服务有限公司最早开设证照代办服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证照代办中介机构8家。
  招标代理 1993年3月25日,市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最早设立招标代理业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招标代理机构29家。
  税务代办 1995年4月4日,阳明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最早开设税务代办服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税务代办服务机构58家。
  中介机构
  婚姻中介 1995年1月11日,市正和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最早开设婚姻中介业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婚姻中介机构11家。
  职业中介 1996年11月29日,宁波市海曙区大通信息中心余姚分部最早设立职业中介业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职业介绍中介机构19家。
  房地产中介 1993年10月9日,经批准成立市房地产评估事务所。1994年8月12日,成立余姚市房地产中介服务部。至2010年,全市共有房地产中介机构148家。
  信息咨询
  信息服务 1992年11月5日,市国泰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菜类信息服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信息服务机构35家,包括一般经纪信息、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科技、人才、融资服务等。
  教育咨询 2001年11月29日,市浙东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最早开设教育咨询业务。至2010年,全市共有教育信息咨询机构9家。
  广告设计
  1980年9月1日,市交通标志设施有限公司最早开展广告设计业务。至2010年,共有广告设计企业266家。
  评估监理机构
  评估 1996年12月9日,设立市金土地地价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至2010年,全市有各类评估机构14家,其中土地地价评估1家、各类单项资产评估3家、房地产价格评估4家、二手车鉴定评估1家、抵押典当限额内绝当物品的变卖的鉴定评估3家、安全风险评估2家。
  监理 1998年5月14日,市天正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开业,是全市第一家工程监理机构。至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监理机构16家,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监理,计算机信息工程监理,工程配套设备监理,市政公用设施、交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及给排水建筑工程监理等。
  第八章 粮棉油购销
  1988年,粮棉油以计划收购、供应、调拨为主,粮油购销由市粮食局负责,棉花购销由市供销联社负责。此后,粮棉油购销在变革中逐步放开,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走向市场调节。
  第一节 粮油收购
  粮食收购
  合同定购 1988年,国家粮食收购继续实行合同定购政策,粮食合同定购采用与化肥、柴油、预收定金“三挂钩”办法,每交售50千克商品粮,供应平价尿素6.5千克、柴油1千克,按定购价的20%发放预购定金,在交售粮食时收回,并对每50千克定购粮(不含农业税)增加价外补贴2元。1989年,尿素奖售标准调整为7.5千克,其他不变。
  国家定购 1990年,从秋粮收购开始,国务院决定将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1992年,在提高定购价、实行购销同价的基础上,试行分季分品种订购计划(原则上早稻不超过定购任务的70%,晚稻不少于全年定购任务的20%)。当年完成定购6027万千克。1993年1月1日,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国家定购任务也随之改为合同收购计划,由省政府对各县、市下达指导性粮食收购计划及粮食合同收购指导性保护价,粮食收购挂钩化肥、柴油由兑现实物改为价外加价(50千克早稻谷3.74元)。1994年,预购定金改为低息贷款。1998年,贯彻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欠款)。同年7月,成立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成为承担政策性粮食收购及储备业务的企业。
  订单收购 2001年4月至2010年,实行新的粮食质量标准和作价办法,取消合同收购,由国有粮食企业采取“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民签订合同。同时全面放开价格,省政府不再出台统一的收购价格,由各地自行定价。根据“购得进,销得出”的原则随行就市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市政府制定粮食收购保护价,若市场收购价低于订单合同价的,则按订单合同价收购;高于订单合同价的,则按市场收购价收购。
  油料收购
  食用食物油料品种有油菜籽、棉籽及少量油茶籽。
  1988年,油菜籽实行比例收购,采取40%政府定购价收购、40%换油、20%%按市场价收购。当年,收购油菜籽(含议购和换油)796万千克,1989年882万千克,1990年1373万千克,1991年1187万千克,1992年891万千克。1993~2010年,放开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
  棉籽由供销部门收购,为加工成皮棉后的副产品,供销部门销售给粮食部门。1999年9月,棉花收购市场放开,供销部门不再收购棉籽,棉籽销售停止。
  第二节 粮食销售
  统销管理
  农村粮食销售 1988年初,定销人口为234034人,占农业人口的34.6%,定销粮为2562万千克。1988年,计划统销2576.62万千克,1989年2592.36万千克,1990年2620.35万千克,1991年和1992年分别为2634.6万千克和2671.57万千克。农村粮食统销根据农村土地征用等变化每年作调整,实行一年一定。
  城镇居民口粮 1988年初,定量人口99152人,每月人均定量水平为14.2千克。其中,工人44690人,人均16.55千克;职工(当时,工人和职工是两种不同的人员,一般而言,“工人”指从事生产的一线劳动者,“职工”则不是)及脑力劳动者19771人,人均13.6千克;大中学生5812人,人均14.9千克;一般居民(含儿童)28072人,人均10.68千克;其他807人,人均19.8千克。1988~1992年,共计划供应11978.8万千克,平均每年2395.76万千克。1993年1月1日起,放开粮油购销和价格,取消粮票,粮食计划供应(统销)也随之结束。
  工商行业用粮 包括食品熟食业、副食业、酿造业等行业的用粮。粮食部门按计划核给行业铺底数,各行业在销售粮食制品时,收回等量粮票和豆制品票。用粮行业凭核定计划和粮票、豆制品票,向粮食部门购买原料用粮。1988年4月1日,豆制品取消计划供应。对酿造业中的酱油、米醋等原料用粮,仍按计划供应。1988年至1990年9月,计划供应行业用粮(制酱用粮)565.15万千克。1990年10月,酱油、米醋等用粮退出统销,改为议价供应。1993年,商业用粮全部退出统销。
  军粮供应 主要供应驻姚部队、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凭部队团以上后勤部门介绍信和“军用粮、油、豆供应证”定点供应,或凭军用粮供给粮票由粮食部门供应。2001年8月,贯彻省粮食局、省财政厅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军粮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军粮供应实行分级管理、定点代理的管理体制,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具有军粮供应资格的军粮供应站。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军用粮纸质粮票,采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刷卡供应。
  市场放开
  1993年1月1日起,全省放开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取消粮票,市政府主要做好宏观调控。是年3月后,粮价明显上涨,市政府迅速组织粮源,平抑粮价。1994年7月,粮价再次波动。是年10月1日起,市政府对农村棉区、山区缺粮人口,在市场粮食供应趋紧时,发放粮食备用券到指定粮站购粮;对城镇居民发放粮油备用证,核定11.5万人,包括蓝印户口和国有林茶场人口,每人每月12.5千克,1995年4月1日起,调整为10千克。1997年4月,农村和城镇同时停止粮食备用券(证)的使用。2003年,发生全国性“非典”疫情(余姚仅1例疑似病例),同年4月24日开始蔓延抢购粮食,个体私营粮店关门,粮价迅速上涨。市政府粮食部门调剂库存,加紧大米加工,3天内组织外地粮食2500吨,销售3000吨,迅速稳定市场,第三天抢购现象结束。2004~2010年,粮食市场平稳。
  第三节 食油供应
  城镇食油供应
  居民用油供应 1988~1992年,每人每年3.9千克,其中1.5千克为定期补助,此规定1993年起取消。
  行业用油供应 指对以食油为主要原料或作辅助原料的食品复制业、饮食业、糕点业、油炸食品行业的食油供应。由粮食部门分季核定行业用油到区,区粮管所对各用油行业核定分月供应计划,发证定点供应。1989年7月起,计划内行业及部分其他用油,改按优惠价供应。1990年,除供应豆制品用油外,取消计划供应。1991年4月,行业用油全由市场价供应。
  工业用油供应 主要用于医药和油脂化工原料制肥皂等,大多安排供应毛糠油。
  农村食油供应
  20世纪60年代起,农村食油只购不销,但对四明山、梁弄、陆埠等山区农民和余姚镇郊区菜农作照顾供应。规定每人每月100克,半山区每人每月50克,此规定1992年底结束。农民用油由市场供应。
  仓储
  第四节 粮油储运
  粮仓 1988~1997年,在马渚区斗门新建100万千克仓库,环城区的双河、毛家、肖东及丰北仓库改建、新建348万千克的粮仓,余姚镇胜山新建500万千克粮库,丈亭粮站新建40万千克的粮仓。1998年8月,建造5000万千克的国家粮食储备库;翌年6月,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01年6月转给国家粮食储备局)。2003年5月,建造余姚粮食储备库(后改名为余姚市中心粮库),库容量为2500万千克,于2005年7月竣工。2009年,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粮油收购储藏业务,其他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分别从事粮油附营业务及脱离粮油经营,部分粮库随之转为其他用房,共计仓容640万千克。到2010年,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粮食储存仓容总量为12315万千克,分布在马渚、丈亭、城区3个粮食办事处及低塘、临山、陆埠、梁弄、直属粮库等处。同年11月,第二中心粮库新建工程启动,选址河姆渡镇江中村。占地4万平方米,库容为2500万千克。
  油池 1988年初,有大小油池15个,容量241万千克。2000年后,余姚油脂实业公司歇业(原市油厂),各城镇粮油供应站体制转换,油池、油罐均作价处理或报废。油脂委托镇海区庄市粮库代储。除食油正常储备37.5万千克由政府调控外,其他由市场自行调节。
  保管
  储粮(油)害虫防治 有各种储粮害虫92种,其中甲虫类73种、蛾类13种、螨类6种。危害较大又容易繁殖滋生的甲虫类8种(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毛簟甲、长角谷盗、脊胸露尾虫、锯谷盗);豆象类3种(蚕豆象、绿豆象、豌豆象),蛾类3种(麦蛾、粉斑螟蛾、粉稿螟蛾)。主要采取清仓消毒防治、物理机械防治、习性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科学保粮。2000年后,在国家储备库和地方储备库等较大的收购粮站中使用环流机燻蒸杀虫,配备电脑粮情监控系统检查粮温,使用拉风机降低粮温等措施。到2010年,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粮仓机械主要设备有输送机10台、烘干机7台、爬谷机1台、拉风机10台、自动升降机1台、燻蒸环流机1台、电脑粮情监控系统l套。
  “一符四无”粮仓活动 开始只提出粮仓“四无”管理标准,“四无”即为无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1992年,省粮食局完善“四无”标准,将无霉变改为无变质,其余3项不变。1994年,“四无”粮仓改为“一符四无”粮仓,“一符”是指粮油账实相符,自1998~2010年,每年达到“一符四无”标准。
  调运
  20世纪80年代,调入品种主要有面粉、大豆、玉米、小品种杂粮等,调出主要有大米、大麦、蚕豆等品种。外调粮主要去向是慈溪、杭州等地,也有部分调往上海、青岛等外省市。1988年,调入粮食9250吨,调出粮油18151吨。后逐年减少,1989年,调入8411吨,调出10432吨。1990年,调入2500吨,调出9081吨。进入90年代,粮食调出较少。1993年,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后,调出主要是少量的大麦、蚕豆品种,调入主要为稻谷、小麦和玉米(主要作饲料用粮)。2000~2010年,主要是大米、稻谷调入,还有用作饲料原料的玉米需每年调入3万吨。
  第五节 粮油交易
  市场交易
  1989年开始,完成粮食定购任务和议价粮收购计划后,农户可进入国家指定的贸易市场出售余粮,但不准任何单位、个人在场外交易和场内倒卖粮食。1992年5月,城区建立市粮油交易批发市场。当年成交粮油6200万千克,交易品种50个。1993年1月,放开粮油购销和价格,此后,粮食可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1998年,粮食批发实行准入制度,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须申报登记,并核发营业执照。2001年4月,投资2000万元建造市粮油批发市场。2010年,成为市粮油交易中心。
  议购议销
  1988~1989年,贯彻“立足内销,抓紧外购,控制议销,积极经营,稳定市场,努力保持议价粮食收支平衡”的方针,共议购粮食4208万千克。1990年,继续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议购粮食5298万千克,创历史之最。1991~1992年,议价粮放开经营,价格随行就市,年均收购议购粮食4000万千克。议销粮食年均8000万千克。1993年,粮油购销和价格放开后,政府推出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以定购粮基准价,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的余粮。1998年5月后,议购议销附营业务与粮食收储彻底分离,议购议销名称也随之消失。
  第六节 饲料
  经营机构
  1988年初,有饲料供应点59处,其中自营供应点4个、乡村代销店6个、粮管所粮站代销49个。20世纪90年代后,全价颗粒饲料逐步推广,产销量上升,配(混)合饲料减少。1994年底,市饲料工业公司除自营供应点2个、粮站代销点17个外,其余120家(省内)均为公司确定的乡镇个体经销点。到2001年,经营网点发展到全国11个省、自治区。至2010年,全市饲料生产经营企业主要有宁波舜大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市舜特饲料有限公司、宁波姚江牧业有限公司等。
  饲料供应
  20世纪80年代后期,饲料配方结构发生变化,由全价颗粒饲料逐步替代配(混)合饲料,供应价格为议价(价格须经物价局审定,原计划平价供应的饲料于1986年后逐步取消)。由乡村、城镇经营户向饲料公司(厂)批发经销,再向养殖户出售,也有上规模的养殖场直接向饲料公司购买。1987年,供应0.22万吨。1996年达到2.5万吨,其中颗粒饲料1.9万吨、配(混)合饲料0.6万吨。后一直保持年均2.5万吨的供应量。1998年后,饲料价格取消物价局审定手续,实行市场化。2010年,能充足供应全市50.87万头生猪及牛、羊、家禽的饲料。
  第七节 棉花收购与销售
  购销政策
  1985年,棉花取消统购政策,改为合同定购,棉花收购仍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1988年12月,省政府发文,把棉花列为重要生产资料进行经营和管理。1989年9月,50千克皮棉收购价格从176.4元调整为236.42元;1992年9月起,为335元;1994年9月起,为544元;1995年9月起,为700元。政府每年安排100万~150万元资金作为售棉农民预购定金,同时预拨化肥,以优惠价结算,对象主要是种植大户。1995年,棉花继续由供销社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经营,继续执行棉花“不放开市场、不放开经营、不放开价格”的规定,仍纳入国家计划。1996年9月起,国家规定的棉花供应价改为政策指导价,允许上下浮动4%,暂停棉花省际间调拨奖励政策。1997年9月起,指导价允许上下浮动扩大到6%,具体价格由供需双方商定。1999年9月起至2010年,棉花收购、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
  收购供应
  1988年底,有临山、泗门、低塘区3家独立核算棉花采购加工厂,设临山、兰塘、高桥、临海、兰海、泗门、万圣、夹塘、湖北、镇海、横塘、小曹娥、低塘、新新、朗霞、郑巷、历山、城北棉花收购站,共有650名干部职工从事棉花收购、加工和调运。当年因自然灾害棉花减产,共收购棉花2486吨、棉短绒722吨。1991年,棉花丰收,共收购棉花8312吨、棉短绒1075吨。1996年前,棉花种植面积、定购数量、收购价格都列入政府计划,棉花调拨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之后,棉花政策逐步放宽,竞争激烈,价格下滑。1999年,棉花收购仅1595吨。2000年开始,棉花加工企业改制,资产分批分块拍卖转让,企业解体歇业。此后至2010年,供销社停止收购、供应棉花,由市场调节。
  第九章 生产资料购销
  1988年,对生产资料购销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管理。1993年后,煤炭、石油、拖拉机等生产资料,基本放开。1999年后,农资商品购销放开。
  第一节 石油和煤炭购销
  石油(商品油)
  购销体制 1988年,调足计划内油源的同时,积极开拓计划外油源。是年,全年购进汽油14669吨、煤油1805吨、柴油14421吨、润滑油2380吨、沥青293吨。其中,计划外购进汽油7899吨、煤油380吨、柴油4483吨、润滑油1820吨。销售汽油10091吨、煤油1841吨、柴油13109吨、润滑油1292吨、沥青260吨。
  1988~1992年,成品油购销从单一的计划调拨、分配包干,变为平价、议价购销、价格调控的“一油两价”双轨制经营模式。1993年后,成品油购销取消计划调拨供应,实施“以供定购”;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建设加油站,加油站数量猛增。
  1988年12月,石油按省政府规定的重要生产资料进行经营和管理。
  1998年7月,按照国务院有关精神,市石油公司整体划转给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储备应急 2003年下半年,因电力资源紧缺等原因,柴油供需矛盾突出。次年,建立柴油供应储备机制,储备量1万吨。2007年1月,在丈亭镇应王村,新建成品油仓储4000立方米。是年下半年,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成品油出现暂时性供应紧张,市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确定10个有序加油站,对公共交通、消防、农业用油等公共服务部门进行定点优先保障。2008年上半年,柴油供应持续紧张,继续采取有序供应措施。
  域内网点 2005年1月1日,新设立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余姚区域,主要承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余姚支公司的零售业务。
  2010年,有加油站(点)84个。其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余姚支公司(原市石油公司)管理的两家,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余姚区域管理的24家,各部门和个体构成的加油站27家,专供柴油、煤油的社会加油点31家。全年供应汽油124620吨、柴油125000吨、煤油153吨。
  煤炭
  20世纪70年代末,煤炭需求大幅度上升,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指令性计划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1979年开始,市燃料公司与山西大同矿务局建立煤炭协作关系,用大米、食油换煤炭,第一次搞到计划外煤炭4451吨,后与枣庄、新汶、兖州矿务局等单位建立横向联系,扩大协作煤渠道。1979~1987年底,横向协作组织到计划外煤炭44.74万吨。1994年,计划煤取消,煤炭经营户增多。1998年,市燃料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1994~1998年,以煤炭为燃料的5家火力发电厂建设投运,煤炭用量大幅上升。2000年后,一些电厂停运,一些电厂新建;至2010年,在运行的以煤炭为燃料的发电厂两家。是年,全市煤炭消耗量200万吨,煤炭供应商20家。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购销政策
  国家对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重要农资商品一度实行计划生产、统一调拨、统一分配。1988年12月,贯彻省政府对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由供销社农资部门专营的通知,把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列为重要生产资料和紧缺商品进行经营和管理。1993年,由专营调整为经营,化肥流通继续以供销联社农资部门为主渠道,农技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及化肥生产企业为辅渠道,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经营。政府为鼓励农民多种粮、多种棉,每年都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如1993年售棉50千克,以优惠价格奖售标氮化肥50千克。1997年,市财政拨出专项资金265万元,对每亩早晚稻和棉花优惠价供应碳铵15千克和20千克,计尿素12380吨、碳铵14665吨,对125吨农用薄膜每吨补助1400元。1998年11月,化肥流通放开零售价格,市场价格波动较大。1999年起,停止实行“粮肥挂钩”“棉肥挂钩”。1999~2010年,农资商品购销放开。
  采购供应
  1988年,农资部门购入化肥5.7万吨,其中氮肥3.6万吨、磷肥1.95万吨、复合肥850吨;供应化肥9.3万吨,其中姚产碳铵4.21万吨、氨水990吨,供应磷肥1.94万吨、钾肥3260吨、复合肥1283吨。年末有供应网点103个,职工564名,设有庄稼医院10家,作物诊所34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老区经济开发办每年对贫困山区优惠价供应“扶贫化肥”100~200吨。农资部门每年向外组织农资货源,1995年,从省外购入化肥10937吨、农药277吨、农用薄膜95吨。1997年,向外购入尿素14100吨、钾肥2450吨、农用薄膜287吨。1998年11月,化肥购销和价格放开,市场竞争激烈,经营难度加大。2005年7月,清理整顿农资市场,建立农资供应“放心店”。市农资公司与宁波市农资公司等4家单位和个人设立市甬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当年与60%的农资供应网点签订连锁经营协议,统一挂“余姚供销农资超市”牌子。2006年,基本完善由市级公司配送中心、基层3个分公司、238家连锁网点组成的三级农资连锁网络体系,农资销售6793万元。2010年,供应化肥45372吨、农药2231吨、农用薄膜180吨。
  农机具购销
  中小农具,主要分铁、竹、木、棕、麻五大类。传统由杂货店、山货行供应,或从庙会、集市中选购,或向工匠作坊定购。1952年后,由供销社组织购销。随着农机化步伐的加快,1988年后,老式农具基本淘汰。
  拖拉机等大型农机具,由物资局专营。1988年,省政府发文规定,大中小型拖拉机作为重要生产资料进行经营和管理。是年,物资系统销售手扶拖拉机972台,功率为7037马力。此后,市场放开。1992年,市农机局创办农机市场,2010年进场商户75家,成交额2亿元。
  第三节 工业生产资料和建筑材料购销
  商品购销体制
  1988年后,工业生产资料仍由市物资局组织购销,主要国营企业有市机电设备总公司、市化轻公司、市金属材料公司、市矿建公司等;主要商品为金属材料、机电设备、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等大类;物资除统配、调拨外,允许多渠道经营,开展横向联合,计划外采购。1993年后,取消计划管理,由市场调节。此后,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市场优势渐失。1996年开始,国有物资流通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至2000年,基本退出市场竞争领域。2000~2010年,工业生产资料主要由专业市场组织购销。
  主要商品购销
  黑色金属材料 1988年,钢材仍为统配物资,是年销售24700吨。1988年12月22日,省政府发文规定,把钢材等21种商品列为重要生产资料进行经营和管理。1990年和1991年,分别销售27301吨和4.6万吨。1993年开始,钢材取消计划管理,进入市场调节。物资局继续组织钢材购销,但销量开始下降,1997年仅销售3674吨,1998年企业改制。全市钢材用量因黑色金属企业的发展而大幅上升。至2010年,有生产企业220家,产值56.46亿元,加工从钢带、线材延伸到附加值较高的制管业。钢材用量都由企业自行采购。
  有色金属材料 1988年仍为统配物资,是年销售5591吨,1991年销售5100吨。1993年取消计划管理,由市场调节。物资系统仍组织销售,但销量下滑,1996年和1997年均只销售1700吨,1998年企业改制。全市有色金属用量因冶炼与加工企业的发展大幅上升。2009年,投资3.5亿元建设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首期占地6.13公顷,2010年在建。是年,冶炼与加工企业854家,产值98.78亿元。有色金属材料都由企业自行采购。
  化工材料 1963年后,成为物资部门重要的经营项目。1982年后,市场调节量增加,全市经营化工材料的单位近百家,最主要为塑料原料。1987年3月,成立市化工轻工材料公司,当年供应塑料2436吨。1988年和1989年,分别为6821吨和5490.5吨。此后,自发形成的“塑料一条街”逐步繁荣,1990~1991年上半年,共交易塑料原料33858吨。1992年5月,市政府筹建塑料市场。同年,筹建中国塑料城。2010年,中国塑料城交易塑料原料288万吨,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成交376万吨。
  建筑材料 1988年,红砖、水泥等仍实行计划管理。红砖为当地产,水泥除当地产外还向外地组织采购。1993年开始,取消计划管理,进入市场调节。此后,交通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及装饰材料需求大增。需求变化,落后的砖瓦产能遭逐渐淘汰,新型的建筑材料相应发展推广。2010年,余姚本地产水泥324.9万吨;新型墙体材料6.22亿块标砖,生产比重达86.2%;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建筑及装饰材料成交额2.19亿元。
  第十章 生活资料购销及基地
  1988年后,生活资料基本放开供应。商品呈季节性、结构性短缺,物价上涨。20世纪90年代开始,工业快速发展,政府重视“菜篮子”基地建设,商品从短缺转为充裕。
  食盐和烟草实行国家专营。
  第一节 副食品和日用工业品
  商品购销体制
  1988年,城镇居民生活所需肉、禽、蛋、蔬菜、水产品等,主要由市商业局负责组织购销。农村商品供应以供销社为主。是年4月6日起,全市放开豆制品价格,取消票证,实行市场供应。1988年后,70种生活必需品有33只供不应求,猪肉、食糖、火柴、肥皂等10只商品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物价上涨。1989年8月16日始,政府支持国营商业进场设摊,参与市场调节;支持贩运,引进商品,缓解市场供求矛盾。1992年,国营和供销联社商业企业全面放开经营和价格。此后,商品丰富,市场活跃。2000~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非公有制商业企业占90%以上。
  主要副食品供应
  猪肉 1988~1990年,生产下降、外流严重,市商业部门除加强合同猪管理并积极组织外购外,采取亏本供应的办法,平抑物价;为保证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居民生活供应,采取凭票供应措施。1993~1995年,重点做好猪肉外购和扩大生产养殖基地。1996年,开始实行生猪定点屠宰。1999年4月,《余姚市生猪屠宰管理实施办法》实行。此后至2010年,猪肉由市场调节,政府主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家禽鲜蛋 1988年,禽蛋减产,凭票供应。1995~2010年,禽蛋购销,养、供直接挂钩,市场运作。
  蔬菜 供应以农贸市场(2002年开始称菜市场)为主。1988~1997年,市蔬菜公司主管组织货源,保证市场供应。1998~2010年,蔬菜购销由专业农贸市场替代。
  水产品 主要由农贸市场和市水产公司组织供货。1988年后,三江口海产品市场日益兴旺,市水产公司海产品购销逐年下降。1991年,三江口交易船只猛降20.3%,海产品成交量下降22.4%,市水产公司从福建、江苏等地收购青占鱼、刀鱼、鲳鱼、鱿鱼等176.4吨,以弥补市场不足。1997年,市水产公司在市农批市场新建3000平方米的水产经销摊场,2000年资产转让改制为民营。此后至2010年,水产品由市场及民营商业企业组织购销。
  食糖 城区由市商业局组织供应,农村由供销联社组织供应。1988年,城区采取按人定量供应,市糖业烟酒公司增设副食品采购供应站。1989年,市商业局组织购进计划外食糖2800吨,1990年首次从海南岛特区市场购进低价计划外食糖1000吨。1997年,购销、价格、经营全面放开。此后至2010年,食糖由生活性资料市场及个私商店组织供应。
  酒 1988年继续放开供应,至1998年以国有商业企业和供销联社购销为主。1999~2010年,以民营商业企业和生活性资料市场供应为主。
  主要日用工业品供应
  棉布 1988年,商业和供销系统销售分别为5120千米和2188千米。此后,成衣渐受人们青睐,棉布销量下降。1998年,商业和供销系统销售分别仅为47千米和20千米。1999年,商业和供销系统企业改制为民营,此后至2010年,市场和商店基本不销售棉布。
  服装 1988年后,主要有商业、供销系统以及小商品市场组织购销。1988~1990年,消费者购买成衣意识还未形成,销售低迷,商业和供销系统年销售一般都在4万~5万件之间。1991年,杉杉西服、雪豹皮夹克等优质名牌成为消费时尚。是年至1994年,商业和供销系统年销售均在10万件以上。1995年,个体服装店遍地开花,销量瓜分。1996年,国有商业企业在新建路先后开设杉杉西服、雅戈尔西服、苹果牛仔服饰、古今女性内衣、童装等一系列成衣专卖店。1999年,商业和供销系统企业改制为民营,此后至2010年,服装由民营企业和余姚小商品市场等组织购销。
  火柴肥皂 1988~1989年,属紧缺商品。1990年后,打火机逐渐代替火柴,市场销量下降;洗衣机的普遍使用,肥皂销量也逐年下降。
  手表 1988年和1990年,全市销量在万块以上。1992~1994年,销量猛增,全市年均销售25万块左右。此后销量逐年下降。1998年后,销量不再统计。2000~2010年,高档、名牌手表占据市场优势。
  缝纫机 1988年,商业和供销系统销售分别为1863架和5883架。此后,由于人们逐渐青睐成衣,缝纫机需求减少。1996年,商业和供销系统销售分别仅为955架和1101架。此后,销量继续减少,不再统计数字。
  交通工具 1988年后,自行车著名的品牌有上海产的“永久”“凤凰”等,1991年后以新牌子“安琪儿”、“金狮”为时髦。1994年后,摩托车、电瓶车逐渐占据市场,自行车销量下降。1999年后,小汽车逐渐占据市场,以高档车、赛车等自行车占据销售优势。2010年,全市汽车销售金额26.44亿元。
  家用电器 1988年,省政府发文规定,把彩电、冰箱列为紧缺耐用消费品进行经营、管理。同年6月15日,工商部门核发市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等15家企业彩电经营许可证。1990年后,家用电器逐步换代,电风扇、收音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销量逐年减少。是年,录像机开始经销。1991年,彩电、冰箱成为热门商品。1992年5月28日起,停止实行对彩电等专营管理,空调开始销售。是年起,热水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庭。1993年,彩色电视机销量开始超过黑白电视机。1996年微波炉开始上柜,洗衣机成为农村青年结婚必备用品,销量上升,年销售万台以上。2005~2010年,彩电销售以超薄型、高分辨率的液晶电视机为主。
  其他小百货 1988~2010年,钢笔销量不断下降,一次性笔销量上升。电饭煲、电茶壶、电炒锅、高压锅、饮水机等逐步占领市场。元钉、镀锌铁丝、铁锅、草席等销量下降。
  第二节 “菜篮子”工程
  管理机构
  1984年3月,建立县蔬菜副食品办公室。1996年8月,市贸易局增设蔬菜副食品科与蔬菜副食品办公室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规划和实施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等。2001年12月,因市贸易局职能调整,“菜篮子”工程中的果、蔬生产及基地建设的监督、管理职能划归市农林局。
  基地建设
  蔬菜基地 1988年,蔬菜基地66公顷。1991年,近郊基地113.3公顷、二线基地46.7公顷,2000人以上居民人口建制镇基地33.3公顷。近郊基地上市量765万千克。1994年,蔬菜基地150公顷,蔬菜总上市量800万千克。1995年蔬菜基地183.3公顷,基地年上市量1237万千克,其中城区基地上市量900万千克,占城区销量的40%。此后,城区扩大,大量近郊基地被征用,政府采取蔬菜基地建设和保护措施,对征用菜地的部门或单位,按1∶1.5的比例在蔬菜后备基地中补足菜地面积。1997年,基本达到省定的吃菜人口人均2平方米的蔬菜基地标准要求。2000年,蔬菜基地200公顷。2008年,建立宁波市级蔬菜特色基地2个。2010年,蔬菜基地266.7公顷(不含雷笋、茭白等特色蔬菜基地)。
  生猪基地 1988年,养猪专业户(20头以上)650户,年出栏500~1000头的养猪场6个,年投售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69户。1989年1月,成立养猪规模万头以上的市畜禽养殖公司。至1991年,形成以市畜禽养殖公司等9个牧场为主体、专业大户作补充的生猪基地,年订购肉猪1.5万头,人均占有10千克,上市量占城区总需求量的40%。1994年,基地年上市量2万头。1995年,建立年产1.2万头仔猪的瘦肉型母猪场。1996年,基地养殖规模3.5万头,占城区上市总量的49%。至2010年底,生猪养殖基地主要有市康宏畜牧有限公司、盛天养殖有限公司、康地畜禽养殖公司、久久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发畜禽养殖公司等6家,占城区上市总量的50%以上。6家公司均为宁波市级菜篮子基地企业。
  禽蛋基地 20世纪80年代后期,禽蛋需求骤增。1994年,建设年产鲜蛋35万千克的蛋鸡场,供应量为市场总量的20%。1996年,市恒大禽蛋场,通过政府扶助,又建成年产50万千克的蛋鸡场,饲养3.6万只蛋鸡,基地上市量上升至30%。1997年,建成年产330万千克的大型蛋鸡场,当年产禽蛋200万千克。2010年,宁波市级家禽(禽蛋)基地7个,分别为市恒大禽业有限公司、宁波金鸾禽蛋食品有限公司、市众兴畜禽养殖场、浙江神农食品有限公司、市格格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黄家埠海天野鸭驯养场、市牟山湖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年产禽蛋5000吨,占禽蛋供应总量的35%以上。
  水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水产品供应以三江口海水产品交易市场为主。90年代中期开始,三江口市场转向冷冻加工。1988年,淡水鱼放养面积3597.1公顷,其中水库放养1410公顷、精养塘466.7公顷,鱼种塘66.7公顷。1991年,对云楼渔场、市水产养殖公司进行直销试点,组织淡水鱼进城。淡季实行税费减免。1994年,建设年产300吨的淡水养殖基地。1996年,建成年产15万千克的淡水养殖场,使基地上市量占到市内总需求的40%。2010年,形成以马渚、牟山、黄家埠、梁弄等镇为主的淡水养殖基地5579公顷,年上市量28635吨。
  蔬菜副食品基金
  1987年开始,由市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987年额度200万元,1990年225万元。1991年开始,副食品基金由暗补改明补,取消节日补贴供应。1996年后,市政府每年拨出一定资金用于扶持蔬菜等副食品流通和发展。此后,采取直接投资、参股、政策扶助等办法相继建立特种蔬菜园艺场和年产200万盒内脂豆腐的营养食品厂、万头肉猪场、万头良种猪场、奶牛场、蔬菜产销服务公司、50万千克蛋鸡场和万头山羊基地、15万千克的淡水鱼养殖场等一批“菜篮子”企业。2002~2010年,基金使用由生产投入重点转向生猪屠宰免费配送、病死猪销毁处理、定屠执法检查和城区特困(低保)户年货供应(至2010年取消),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实施“菜篮子”商品市场准入和菜市场安全、卫生监督、检测等项目,并建立起必要的储备制度和副食品市场调控体系。
  “菜篮子”基地(公司)选介
  市齐昌渔业专业合作社 位于黄家埠镇高桥村,设立于2002年8月,是一家以水产养殖户为基础的专业合作组织。2010年,有社员104户,其中规模场4家(明凤渔业有限公司、海深特种养殖场、湖北养殖场、海天野鸭驯养场),技术服务部、水产营销大户、研究所各1家;年产值3500万元,联系带动水产养殖户200户。
  宁波久久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位于小曹娥镇,是从事生猪养殖为主的企业。拥有较完整的防疫设备和配套的无公害化处理设备。2010年,出栏生猪1万头,是余姚主要生猪生产基地之一。
  市康宏畜牧有限公司 位于黄家埠镇华家村,设立于2000年10月,主要经营生猪养殖、饲料加工。2005年,组织养猪户成立市隆兴生猪专业合作社。至2010年,发展规模社员6家,参与农户50户,年出栏生猪1.2万头。
  市恒大禽业有限公司 位于市东郊工业园区,设立于1990年,为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家禽养殖及加工生产。先后投资800万元,建造现代化鸡舍2万平方米。2010年,年销售额6250万元。
  鹿亭乡高山蔬菜基地 位于鹿亭乡上庄村,平均海拔500米。2003年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产品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鹿亭”牌商标被国家工商管理局批准注册。至2010年,基地发展到200公顷。其中,高山西瓜100公顷,高山蔬菜100公顷。品种有芋艿、土豆、番薯、茄子、西葫芦等。
  宁波金銮禽蛋食品有限公司 位于泗门镇水路头振华路2号,成立于1984年,专业生产禽蛋、禽肉制品;拥有存栏20万羽标准化蛋鸭的养殖基地。至2010年,“金銮”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禽蛋制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并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是年,产值1.04亿元,利润791万元。
  浙江神农食品有限公司 位于姚北食品园区,设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种鸡、蛋鸡养殖、孵化和禽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食品生产企业。至2010年,拥有4个无公害养殖基地和1个禽产品深加工厂,农博士牌休闲卤制品年产量3000吨,“舜农”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舜农土鸡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
  市河姆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位于河姆渡镇,设立于1996年7月。2000年开始,以开发古址牌茭白产品为主。2002年起,基地先后被列为省和宁波市绿色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古址茭白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有茭白生产基地1067公顷。
  市康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 位于泗门镇楝树下村鱼塘地,设立于2007年。形成“生猪—猪粪—牧草—生猪”无污染、生态型养殖链。至2010年,年出栏生猪12.7万头。
  市众兴养殖场 位于大隐镇学士桥村,设立于2003年,总占地20公顷。至2010年,有标准化种鸭基地1个、肉鸭基地3个,全年可供应苗鸭280万羽;3个基地年饲养肉鸭100万羽,包括订单养殖可生产肉鸭320万羽。
  市盛天养殖有限公司 位于三七市镇二六市村民主岙,设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2010年,基地占地8.67公顷,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2.1万头。
  市中发畜禽养殖有限公司 位于三七市镇云山村,设立于2008年。2010年,占地4公顷,主体猪舍9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万头。
  第三节 烟草专营与管理
  管理
  管理办法 卷烟一直由国家专营管理,按计划分配调拨。先后采取以户定量、凭票供应等方法。20世纪80年代,计划调拨分配不足,可向市外、省外自行采购。1983年9月,贯彻国务院烟草专卖条例。
  1991年6月29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管理机构 1989年12月,烟草经营批发业务从市糖业烟酒公司划出。1990年1月1日,市烟草专卖局、省烟草公司余姚市公司组建成立。2008年5月,省烟草公司余姚市公司变更为宁波市烟草公司余姚分公司。
  网点和品牌
  经营网点 1990年1月1日始,卷烟批发业务由烟草公司统一经营。烟草公司成立初,卷烟经营基本上以城区为主,采用等客上门的批发模式。1995年,先后开设城区、梁弄、梁辉、低塘、马渚、泗门、临山、丈亭、陆埠、小曹娥、三七市镇11个经营部。2003年5月,撤销11个经营部,设立余姚、梁辉、泗门镇3个卷烟访销中心。2005年3月,合并3个卷烟访销中心为客户中心,实行统一电话订货与统一配送,原来的访销员转变为客户经理。2008年4月,宁波市实行统一电话订货,客户中心变更为业务科,下设市场部。2010年,将1个市场部分设为城区、姚南、姚东与泗门4个市场部,分片区加强对零售客户的经营指导,烟草公司的营销重点转变为加强对客户卷烟经营的服务指导。
  卷烟品牌 1990~2000年,烟草公司经营的卷烟品牌有60个,规格200个。除杭、甬产品保持相对稳定外,其余品牌变化较多。1994年前后,全国各地卷烟品牌进入余姚市场的有上海、云南、贵州、安徽、湖南产的多个品种。2000年起,对卷烟品牌逐步进行整合。至2010年底,批发供应的卷烟牌号有40个。
  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 20世纪90年代烟草公司初创时期,货源比较紧缺,卷烟大多从云南等地采购为主。,1995年后,随着杭州、宁波卷烟厂的技术改造完成,卷烟产量和品种迅速增加,省烟草公司调拨卷烟的基数逐年递增。批发经营的主要卷烟转为省产、省外名优烟兼顾。业务主管人员一年两次到北京参加全国烟草订货会议,落实卷烟缺口品牌的货源。2005年4月,实行批发供货“一库制”后,货源由宁波市烟草公司统一调配。
  销售模式 1990年后,卷烟以等客上门的方式进行批发销售。2000年,改网络延伸为“访(销)送(货)合一”。同年7月底,在城区网点开展以定责任、定线路、定时间、定人员、定车辆、定数量为主要内容的卷烟配送试点,8月中旬全面推开。2005年,全面实施电话订货、电子结算、一库制配送的网络运行模式,并整体纳入宁波市烟草公司物流“一库制”大配送体系,新设立物流中心,开通免费电话订货和货款电子结算系统,优化整合配送线路18条,到年底,全部实现电话订货。至此,烟草公司职能由营销主体转为营销服务。2008年4月,撤销物流中心,成立业务科下设送货部。2010年,送货部优化配送线路从18条减少至15条,节约物流成本。是年底,正常经营的卷烟零售户6826户。1990~2010年,批发销售卷烟632525箱,实现批发销售额102.81亿元。
  专卖管理
  监管机构 1990年1月1日,市烟草专卖局内设专卖管理科。1996年6月,成立市烟草专卖局稽查大队。1999年,市烟草专卖局开始在基层设置专卖管理机构,逐步建立余姚镇、梁辉、泗门、马渚、丈亭、低塘、临山、梁弄、陆埠9个专卖管理所。2003年后,设置城区、梁辉、泗门专卖管理所。2008年4月后,经多次调整,尚存城区、姚南、姚东、泗门4个专卖管理所。
  监管人员 1990年1月,专卖管理人员仅6人,至2010年,增加到51人。2000年起,专卖管理人员穿着统一制服执法,2004年4月1日起,除胸牌外,停止使用服装和佩戴专卖执法标志(包括帽徽、领花、肩章、臂章等),并按规定一次性集中上缴上级局处理。
  持证零售户管理 1999年开始,对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卷烟零售户,实行专卖户籍化制度。2004年,对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卷烟零售户,实行计分制诚信等级管理,即根据卷烟零售户违法、违规、违章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按规定予以计分。1990~2010年,共换发3次零售许可证。
  卷烟打假 1990~2010年,共查处案件13885起,查处违法卷烟1345961条,其中假冒烟634243条、走私烟51301条,上缴罚没款1043.79万元。
  第四节 食盐专营与管理
  供应
  总量1988年,全市供应食盐2.77万吨,2006年6.95万吨,2010年7.58万吨。
  腌制用盐 主要是榨菜等蔬菜加工用盐和杨梅干腌制加工用盐。l988年,榨菜加工用盐2.06万吨。1993年榨菜丰收,用盐6.5万吨。1994年榨菜减产,用盐3.5万吨。1997年,杨梅大年,用盐1002吨。2006年,蔬菜加工用盐6.14万吨。2010年6.28万吨。
  工业用盐 供应化工企业做原料。2006年,工业用盐2774吨,2010年为6824吨。
  居民生活用盐 供应相对平稳。为防治碘缺乏病,1990年起,碘盐逐步替代民用无碘盐。2006年,居民生活碘盐5335吨。。2010年5542吨(包括小包装碘盐4587吨),居民碘盐食用率97%。
  管理
  管理机构 1989年7月,建立盐业公司,归属市供销联社管理。1992年12月后,先后增挂市盐务管理局、市盐业管理局的牌子。1998年3月,单独设立市盐业管理局(副科级)。2005年,全省盐业体制改革;同年8月,由市供销联社集体资产经营中心与省盐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市浙舜盐业有限公司;9月变更为浙江省盐业集团余姚市盐业有限公司;12月,市盐业管理局更名为浙江省余姚市盐务管理局。
  管理措施 1996年6月起,销售碘盐包装上粘贴省定防伪标志。1997年,设立基层供销社中心区为主的25个食盐转批点,颁发食盐转批许可证。1998年,实行零售许可证制度,发放食盐零售许可证1800本,培训盐政执法人员28名,查处盐业违法案件71起,没收各类盐产品128吨,查处罚没款案13起,计27550元。2007年,清理梁弄、湖东、黄明、陆埠、大隐5处国家仓库储备用盐1044.76吨(1964年12月入库记录1469.34吨)。当年查处盐案20起,查扣没收违法盐104吨,罚款5500元。
  第十一章 其他重要商品购销
  1989年,省政府发文规定,汽车等21种商品为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商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家用小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此后至2010年,逐步成为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
  1992年后,手机(移动电话)、电脑的使用逐步普及,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随之出现手机专卖店、电脑专业街。
  1988~2010年,茶叶、蚕茧、毛竹等传统农副产品,由供销社统一收购逐步转为市场调节。医药及医疗器械的购销,也逐步推向市场,政府主要做好市场监管。
  第一节 汽车电脑手机购销
  汽车
  1988~1994年,汽车购销由市物资局经营管理,下属4家经营企业。1988年12月,省政府发文把汽车(包括各种改装车)列为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进行经营和管理。1995年1月8日,市申浙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是余姚最早的汽车4S店,汽车销售开始形成市场竞争。此后,家用汽车发展越来越多。1998年2月20日,市万通机电贸易有限公司设立,是余姚最早的私人经营汽车的企业。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汽车经营企业63家,其中汽车批发企业23家、零售企业40家。丰山路成为汽车销售一条街。
  1988年,全市汽车销售400辆。1989年268辆,1990年331辆,1991年520辆。1992年后,汽车销售每年大幅增加。至2010年,全市汽车销售额26.44亿元。
  手机
  市邮电局最早从事手机销售。1992年10月8日,市拍卖市场当场拍卖“大哥大”手机16只号码,拍卖金额53万元。1994年10月24日,市话机世界通信有限公司设立,是最早从事手机(包括程控电话机)销售的非公有制企业。至2010年,全市共有通信设备经营企业193家,其中批发企业23家、零售企业170家。
  电脑
  1997年9月,余姚开通互联网接入,电脑进入普通家庭。电脑一般由电脑公司销售,较大的电脑公司有市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市舜政电脑有限公司等。城区保庆路是电脑销售最集中的一条街。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第一家电脑公司,至2010年聚集电脑企业60家,年销售额2.5亿元。
  第二节 茶叶蚕茧毛竹购销
  茶叶
  1988年,供销社收购茶叶3365吨,约占全市茶叶产量的85%,平均每千克收购价5.21元,外贸出口茶叶1174吨。1989年,茶叶产量4000吨,供销社收购3326吨,平均每千克收购价4.82元,国内销售1609吨,其中调出省外88吨、外贸出口1958吨。1993年,省放开茶叶购销,茶厂为扩大外贸出口,购入精茶2237吨,1997年购入精茶4930吨,包括本地产的外贸出口共6060吨,创汇683万美元。1998年,购入精茶6000吨,包括本地产的外贸出口共7430吨,创汇888万美元,名列全国供销社系统工业出口创汇第17名。1999年,供销社所属茶厂改制转让。2000~2010年,供销社不再收购茶叶。
  桑蚕茧
  蚕茧由供销社组织收购。1988年,全市收购133吨。1990年,全市收购169.2吨。1991年,全市收购175.3吨。1992年,全市收购189.1吨。1993年后,蚕茧滞销,收购价格低,部分蚕农毁桑,收购量下降。最低为1995年,全市收购39.4吨。2001年开始,有所恢复。2002年,全市收购67.4吨。2003年,全市收购133.4吨。此后,蚕桑生产逐步转向果桑生产。2004年,全市收购79.3吨。2008年,全市收购34.8吨。2009年和2010年,无收购。
  毛竹
  1983年后,毛竹取消计划收购,供销社根据市场需求收购。1988年,收购7寸(指粗细)以上毛竹5.4万支、毛蒿竹1856支、杂竹170.2吨、毛料580吨。1990年,收购毛竹2.26万支、毛料360吨。1991年,收购毛竹4.54万支、毛料985.6吨。1992年,收购毛竹8300支、毛料400.4吨;梁弄、四明山镇是外销毛竹主要产区,两镇外销毛料占全市的90%以上,陆埠、大岚镇少量外销。此后至2010年,市场进一步放开,供销社不再组织购销,需求由市场调节。
  第三节 医药及医疗器械购销
  购销体制
  1988~2002年4月,药品由市医药公司统一向上级医药站进货,然后进行批发、零售。2002年4月后,药品市场放开,药店增多,药品可多渠道采购。2004年,医院药品进货直接与药厂、医药公司挂钩。详见第二十五编《经济管理》第六章第二节《药品监督管理》。
  市医药公司购销情况见下文。其他药品企业购销情况无统计。
  市医药公司购销
  采购渠道 1988年,市医药公司在城区设有批发部5个,零售药店4家,主要经营中药、中成药、西药、医药器械、化学试剂。医药商品统一向上级医药站按核定数分季调拨进货。根据需要也向有关药厂采购和横向调剂。
  购销数量 1988年,购进中药材473万元,销售682万元;购进中成药304万元,销售376万元;购进西药类1252万元,销售1036万元;购进器械类138万元,销售149万元;购进化学试剂39万元,销售49万元。1992年,全年销售中药材907万元、中成药747万元、西药类1563万元、器械类238万元、化试类68万元。1995年,销售中药材1114万元、中成药2899万元、西药类3387万元、器械类292万元、化试类76万元。1998年,销售中药材1349万元、中成药4335万元、西药类6772万元、器械类402万元、化试类65万元。1999~2003年,药材商品经销较稳定。2010年,市医药药材公司购进中药材1038万元,销售1173万元;购进中成药4466万元,销售4618万元;购进西药类8853万元,销售9250万元;购进器械类546万元,销售692万元。
  批零分设 2002年3月,医药批零分设。市医药药材公司所属11个零售药店划归市宏济堂大药房有限公司连锁经营管理,市医药药材公司经销中药材类。是年,市宏济堂大药房有限公司购进药品2372万元,销售2325万元。
  第十二章 传统服务业
  1988年,服务业基本集中在城区。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向农村集镇发展;计划经济时期消失的典当、寄售、拍卖等行业重新兴起。2000年后,服务业不断趋向多样化和高档化,洗染、美容美发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家政、婚庆服务等较为普遍。
  第一节 餐饮和住宿业
  餐饮业
  经营规模 1988年,有国营饭店、点心店等8家,集体145家,个体1657家。这些饮食店,规模都偏小。集体和个体的一般都是提供早点的点心店。1990年4~7月,撤销人民饭店、人民旅馆、人民理发店,组建余姚大酒店(1995年、2001年企业两次转制后关闭)。1992年后,私营餐饮企业快速发展。2000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300家。2006年,有国家“五钻”(特级)酒家3家,国家“四钻”(一级)酒家3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近千家。2010年,国家“五钻”酒家8家,国家“四钻”酒家4家。是年,餐饮业增加值5.87亿元,占第三产业的3%。
  西式快餐 1996年10月首家肯德基店落户,至2010年累计开设门店6家,麦当劳、必胜客各1家。
  中式快餐 有绿佳缘、新好四方、顺旺基、新佳和、永和豆浆、来必堡等,均在姚城有两家以上连锁店。
  咖啡馆 有圣巴里咖啡、两岸咖啡、名典咖啡语茶店、米萝咖啡、安娜咖啡等17家。
  住宿业
  1986年,兴建余姚宾馆,市政府第二招待所并入。至1987年底,宾馆(旅馆)、招待所83家。1988年10月1日,龙山宾馆开业。1993年3月,建成富达饭店。1996年,河姆渡宾馆开业。1998年,宁波太平洋大酒店落成。1995~2008年,城区又建玉立宾馆、通用
  图18-12-1 太平洋大酒店,摄于2009年
  宾馆等15家宾馆(饭店)。2008~2010年,又有环球岛商务酒店、鸿利风尚酒店、石浦大酒店和城市金座大酒店开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乡镇开业的主要宾馆、酒店有泗门宾馆、丈亭的宁波奥杰新宾馆、梁弄的红枫山庄、四明山的四明山庄等。
  2010年,住宿业增加值2.6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1.4%。共有宾馆、旅馆276家,其中台商独资1家、集体2家,其余均为私营宾馆。有星级宾馆32家,其中五星2家,即宁波太平洋大酒店和余姚宾馆;三星3家,即钱塘河姆渡宾馆、余姚通用宾馆和宁波奥杰新宾馆;一至二星27家。
  第二节 典当 寄售 拍卖
  典当
  1993年3月,设立首家典当,即市恒星典当商行,2004年变更为恒欣典当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余姚大中典当有限公司设立。2007~2010年,良友、万里、舜丰3家典当行相继设立。2010年,市区有典当行5家。
  寄售
  寄售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新开设寄售店15家。2003年,贯彻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我国旧货行业发展的意见》,取消寄售行业行政审批和特种行业许可证制度,加之民间借贷需求踊跃,寄售行数量一度猛增,2005年有70家,2008年发展到87家。2009年,寄售行关闭家数较多。2010年止,有寄售行31家。
  拍卖
  1992年10月,首家市拍卖市场成立。2001年6月,在市场基础上设立宁波阳明拍卖有限公司。2000年后,一些市外拍卖公司来姚开设办事处,有浙江方圆拍卖有限公司余姚办事处、宁波甬城拍卖有限公司余姚办事处、宁波市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余姚办事处、宁波华夏拍卖有限公司余姚办事处、宁波经典拍卖公司余姚办事处、宁波天一拍卖有限公司余姚办事处、宁波甬舜拍卖有限公司余姚办事处、宁波嘉成拍卖有限公司余姚办事处。拍卖领域涉及房产、国有土地使用权、走私罚没物品、各执法机关依法罚没和追缴物品、各类生产和生活资料、机动车辆、文化艺术品、无形资产等。2010年底,有拍卖机构9家。
  第三节 照相 洗染 浴室
  照相
  1988年3月,余姚照相馆首家引入彩照冲扩印业务后,彩照业务逐渐兴旺,黑白照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初,东海照相馆引进婚纱摄影技术,成为全市最早从事婚纱摄影的照相馆,其他照相馆都是综合经营,涉及儿童像、合影像、证件照、婚纱照。90年代后期,专业从事婚纱摄影的门店陆续开业,婚纱摄影快速发展。规模较大的有大东海影楼、蒙娜丽莎、非凡新娘、梦雅婚纱、巴黎春天、钟爱一生、现代经典、台湾龙摄影、海伦婚纱、尚品上花轿等。其中,钟爱一生、台湾龙摄影等影楼均拥有2000平方米拍摄基地,各色婚纱、衣服百余款。2000年后,婚纱照由传统的布景拍摄转向外景拍摄,运用科技影像合成技术、配合精美的主题实景拍摄渐成为婚纱影楼的主打产品。2006年,首家专业儿童摄影楼,即余姚七色花儿童摄影中心开业。之后,宝宝秀、宝宝贝贝儿童摄影店等相继开业。2010年底,有摄影店82家,从业人员131人。
  洗染
  1988年,大多以手工水洗作坊为主,只有余姚宾馆、龙山宾馆设有洗衣房。2000年后,西石山路福奈特和世南路象王洗衣店等高档次综合性洗衣店开业,一些国内洗染行业著名品牌通过连锁和加盟形式开设特许经营分店、加盟店,较有名的有台湾象王(上海)、意大利伊尔萨、法国福奈特、德国卡柏、洁丰,赛维、泰洁、亮博士等,其中象王、洁丰、赛维、伊尔萨、卡柏等均有两家以上连锁店。2009年1月,香港拓铺荣昌伊尔萨落户姚城。洁丰干洗于2010年10月在马渚斗门设立分店。至2010年,有洗染店66家,从业人员74人。经营方式以小型洗染企业和为数不少的夫妻店为主。宾馆、酒店、学校、医院等单位以附设的洗衣房满足本单位需求。
  浴室
  1988年,城区除国营余姚浴室外,另有化纤棉纺厂、余姚酒厂职工浴室等对外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城区始有个体浴室兴起,且以普通浴池居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90年代末,现代服务、休闲和保健理念开始融入沐浴业,一批较大专业浴场开始引入桑拿、保健按摩、足浴等服务。2000年后,城区洗浴业发展迅猛,主要有正大浴场、晶都温泉、海阔天空、大浪淘沙、太阳城、大自然温泉、余众浴场、新江南温泉、樱花休闲中心、金海滩、海天一色、天鹅湾浴场、水立方及姚宾雍庭桑拿、太平洋假日休闲中心等。服务形态除传统的搓澡等项目外,有的还添加餐饮、保健、住宿等诸多功能。乡镇规模较大的有陆埠山海温泉休闲中心、马渚青港洗浴休闲中心和水天一色休闲浴场、泗门浴清池温泉浴室、丈亭晶城洗浴和金门湾浴场、低塘姚北浴室和水上人间等。2005年,成立市洗浴协会,有会员单位17家。2009年,发展到20家。2010年,有洗浴业网点100个,其中拥有足疗、按摩等服务项目的中高档洗浴场所40家。
  第四节 美容美发
  理发店
  1988年,城区有国营理发店1家,即新建路人民理发店。集体6家(含分店),即余姚镇北滨江路理发店、人民西路新华理发店、南雷理发店、江南理发店、新建理发店和美容理发店;个体30家,基本设在农村。1990年4月,人民理发店及其分店撤销,此后私营理发店快速发展,并增加美容等服务。
  美容店
  20世纪80年代末,纯理发店逐渐减少,美容店逐渐增多。理发店增加洗发、染发美容服务。90年代,美容美发化妆一体的美容店兴起,并出现专业美容美肤机构。美容店经营项目也由传统的洗、染、烫,增加美甲、形象设计、新娘化妆及皮肤保养等,经营场地从十几平方米发展到几百平方米。2005年,经营面积250平方米以上专业美容店36家。2010年,有美容美发店1300家,从业人员4000人,专业美容机构37家。
  第五节 修理及其他服务业
  修理业
  机动车维修 20世纪80年代,较大厂矿、运输企业因自备车辆多,大多建有内设维修机构,个体修理业户的修理铺多分布于公路沿线。1991年初,市内有国营、集体机动车修理企业10家,其中两家能实施大修作业,从业人员332人;个体修理业户182家,其中能实施三保作业的9家、二保作业的5家,从业人员385人。2010年末,全市有汽车维修企业434家,其中一类维修企业19家(含4S店14家)、二类维修企业74家(含4S店3家、特约维修站13家)、三类维修企业341家(含摩托车修理117家、车辆美容装潢121家、专项修理98家、浙江惠农快修5家)。
  其他修理 至2010年,除汽车修理外,全市共有各类修理企业近千家,其中计算机修理20家、家用电器修理183家、办公设施修理21家,还有众多手机修理企业等。
  其他服务业
  家政和物管业 1994年9月27日,设立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市振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管理见第十七编《建筑房地产》第三章第四节《物业管理》)。1998年11月25日,成立余姚镇康乐家政服务部,是全市最早出现家政服务个体工商户。至2010年,全市共有家政服务企业(含物业管理企业)112家。
  婚庆礼仪 1996年12月6日,余姚镇鹏令照相冲印中心最早从事婚庆服务。2003年12月1日,市天虹婚庆礼仪策划中心是市内最早从事婚庆礼仪的企业。至2010年,全市共有婚庆礼仪服务企业20家。
  宠物美容 1990年9月28日,市食品公司禽病防治研究所最早从事宠物诊疗、美容服务。1997年9月12日,市蓓蓓纽扣店最早经营宠物用品。至2010年,全市有经营宠物用品企业19家、宠物诊疗美容服务企业3家。
  鲜花经营 1996年5月16日,余姚镇龙山鲜花店开业,为市内首家工商登记的鲜花店。至2010年,全市有鲜花经营店123家。
  第十三章 新型商业业态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道路运输政策的放宽,个体和联户购买货运车辆经营货物运输逐渐增多。一些企业开始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有机结合起来,一种新的物流形态,即物流业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
  1988年至90年代初,商业经营仍以传统店铺为主。1991年9月,百货大楼开架销售,为超市雏形。之后,各类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模式兴起。会展业是专业市场的延伸和发展,2000年后兴起。
  电子商务,见第九编《电信 信息化》第四章第三节《电子商务》。
  第一节 物流业
  第三方物流
  1998年始有物流公司。2003年9月,市东方国际物流公司开业,为国有独资。至2010年末,物流企业118家,货运车辆5449辆、23268吨位;舜发国际等5家规模企业在国内外发展一级物流节点700个、二级物流节点1500个。
  最大的物流基地为中塑物流基地,位于阳明街道康山村。2005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8亿元,占地4.48平方千米,由仓储中心、运输中心、信息商务中心、会展中心、海关堆场等组成,为企业提供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一系列配套服务。2010年底,东方国际、舜发国际等物流企业入驻。
  第四方物流
  见第十九编《中国塑料城》第四章第二节《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选介
  宁波市舜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前身为市公路运输有限公司货运分公司,2003年改制成民营公司。2010年,发展国内网点156个,开通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及省会城市20条快运线路,省内外56个地区实现门到门的快速配送。是年,货运量106.76万吨,从业人员300人,运输车100辆。
  宁波芦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地处低塘街道芦城村。前身为市芦城货运配载服务中心,设立于1998年1月。2010年,自备货运车辆100辆,国内货运专线72条,市外网络节点186个;员工500人,占地面积2.8公顷,仓储面积14415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万平方米。完成年货运量80万吨,货运营业额2亿元。
  宁波市美家亮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地处低塘街道洋山村,设立于2001年7月。2010年,有各类货车20辆,国内货运专线40条,货运仓储堆场占地4.2公顷,完成年货运量55万吨。
  市东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见第十九编《中国塑料城》第四章第二节《物流服务》。
  第二节 连锁超市
  城区连锁超市
  开架销售 1991年9月,市百货大楼实行开架销售,开架率70%。
  首家连锁超市 1994年4月,市购物中心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当年建成购物中心姐妹楼,年底开设精品商厦。1996年7月,加盟上海联华超市,开设市联华超市,为余姚第一家连锁超市。
  七统一连锁商店 1996年7月,市糖业烟酒总公司开设连锁商店,市糖业烟酒总公司和第一食品商店、利民食品商店、东苑商场、河姆渡食品商场,实施商品采购、商品配送、服务规范、销售价格、店容店貌、经营方针、广告宣传7个统一。
  西式快餐连锁店 1996年10月,首家肯德基店落户余姚。2005年2月2日,首家麦当劳店在余姚阳明商城落户。同年5月29日,美国百胜餐饮集团旗下的必胜客落户余姚。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均为连锁企业。
  连锁店总量 至2010年,城区较大型的专卖店和连锁超市有11家。是年,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
  农村连锁超市
  2003年开始建设。2005年5月,市政府制定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业实施意见,通过政策优惠措施,在农村推动连锁便利店、农资连锁供应店和农村放心示范店等建设。是年,新建连锁超市14家、连锁便利店49家,累计分别为69家和151家。至2010年,连锁超市96家,乡镇覆盖率100%;便利店267家,中心村覆盖率100%、村覆盖率90%。
  第三节 会展业
  会展场地
  会展场地主要是中国塑料城国际会展中心。2000年,会展中心落成,占地1.33公顷,分8个馆,标准展位2000个。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投资6600万元,改造、扩建1~7号馆。2007年2月,市中塑国际展览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经营自备场地出租、承接展览、会议业务、广告策划、物业管理、会议及展览服务、百货零售、普通货物仓储、展览用品用具的租赁等。公司员工实行全员聘任制,并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中国塑料博览会,见第十九编《中国塑料城》第五章第三节《塑博会及论坛》)。
  2006年4月9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副主席、亚太区主席陈若薇考察中塑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选介
  中国小家电博览会 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家电协会和余姚市政府共同主办。2007年,以中国日用小家电博览会名义首次举办,至2010年已连续举办4届。第二届开始,展会改名为中国小家电博览会。每届博览会,还举办小家电创新设计大赛和发展论坛。
  中国(余姚)五金工具出口产品博览会 前身是全国电动工具配套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和余姚市政府共同主办,1996年首展。2008年4月10日,博览会转移到余姚中塑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并定名为中国(余姚)五金工具出口产品博览会。每届博览会还举办专题报告会和发展论坛。
  汽车及汽车婚庆展 2003年10月26日,首届余姚国际汽车展览会落幕,会期4天,销售各类汽车366辆,总销售额9342.72万元。2006年11月24~27日,举办宁波(余姚)餐饮美食节暨首届名车展,会期4天,共销售汽车250辆,成交额4300万元。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2届,同时举办婚庆展。每届车展有车模表演、现场互动、安全试驾体验、汽车知识问答、汽车免费检修等活动。婚庆展则有现场模特秀、现场有奖问答等活动。至2010年,汽车展、婚庆展两展总成交额超12亿元,参展企业496家,累计参观人数22万人次。
  农业博览会 2009年开始,余姚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林局、市贸易局、市农机局、中国塑料城管委会共同承办。每年年底举行,展销当地特色农产品、特色小吃,展示当地民间非物质文化,至2010年已举办两届,展出面积3.3万平方米,折合标准展位1650个,累计参观、购物人数28.1万人次。
  服装交易会 临海市嘉尔曼商贸有限公司举办,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至2010年,已举办9届,有来自上海、台州、内蒙古等地区的服装展销,还配套销售围巾、鞋类、床上用品等。累计展出面积折合国际标准展位2115个,总成交额超3000万元,参展企业1980家,累计参观、购物人数17万人次。
  中国载人航天展 2009年6月18日至7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摄影家协会、余姚市政府共同主办,展期15天,设4个展馆、7个展区。通过图片、书画、实物、模型、影视、音响等形式,展示中国航天尖端科技成就;航天员费俊龙、翟志刚出席航天展活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技部部长杨连启,航天员中心副总工程师黄伟芬也到姚参加活动。航天展接待观众15万人次。
  其他会展 有百强县汽车巡展、金融房产展、房产家居展、中外海报展、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中华奇石文化博览交易会、海洋生物科普展、迎新春书画图书展等。
  第十四章 主要商业街区
  1949年前,余姚县城主要商业街为新建路和南雷路,特色商业街有笋行弄、鹅行街等。1949年后,特色商业街区的特色逐渐消失。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又逐步形成特色商业街。
  第一节 综合商业街
  新建路商业街
  南起新建桥,北至候青门桥,全长600米。20世纪80年代,沿街聚集百货、照相、旅馆、饮食、理发、烟糖、水产、药行、布行、五金、图书及生产物资、农资等商贸、服务行业。90年代初,华联大厦扩建开业后,带动商业街的发展。至90年代末,桐江桥以南段逐步形成以服装为主的商业街区,桐江桥以北段则以生产资料交易中心为龙头,形成生产物资、五金交电和农资为主的商业街区。2000年后,桐江桥以北段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北迁,对新建路实行拓宽改造,翻修人行道,整修商铺立面、广告招牌,增加灯光照明,美化夜间景观,使商业环境日趋完善。五星电器、永乐电器、国美、苏宁、三江购物、杭州大厦余姚天一商城及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屈臣氏专卖店等先后落户于此。2005年9月,长发商厦开业,新建路上聚集姚城3家大型百货商场。中国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设支行。餐饮业有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
  2010年,有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店45家,年营业额20亿元。
  南雷路商业街
  北起南滨江路通济桥,南至舜水南路,是条以服饰为主业的商业特色街。范围包括学弄(南雷路至巍星路段)、杜义弄,南滨江路形成类似“F”形街区。全长660米,有数十家品牌服饰专卖店,多家大型服饰商场,上百家鞋、服装、小商品和各类风味小吃。南雷路中段东侧,建有余姚小商品市场。2007年,华联金泰百货开业。学弄、杜义弄则形成童装专卖及装饰件为主的特色街,内有各类童装及饰品店50家。
  2010年,有各类商家180家,总营业面积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600人,销售额5亿元。
  第二节 特色商业街
  阳明西路餐饮一条街
  东起舜水南路丰南桥,西至西环南路姚州大桥,全长2500米。汇聚50余家餐饮店,规模较大的有颐天阁、富达饭店(2010年尚在重建)、樱奇大酒店等。同时,还集聚浴场、足浴、KTV等近20家娱乐休闲场所及美容美发店。2004年,被授予“宁波市级商业特色街区”称号。2010年夏天,开设余姚阳明夜市。是年,餐饮营业额4亿元。
  保庆路电脑一条街
  位于南雷路与巍星路之间(即保庆路东段),全长300米。20世纪90年代初,保庆路和城下路北首交界口出现第一家电脑公司。90年代中期,保庆路完成旧房改造,开店营业的电脑公司日益增多。2000年底,有近70%的电脑公司集聚于此,成为市内集电脑销售、配件供应、软件设计、维修服务于一体的街区。2001年,被命名为余姚第一条宁波市级专业特色街,并建造电脑一条街牌楼。
  2010年,聚集电脑企业60家,除市现代办外,有舜政电脑、磁星、天成、保庆电脑、爱普生办公设备、博威等较大的电脑供应商及网络公司落户于此。是年,销售额2.5亿元。
  丰山路汽车销售一条街
  东起子陵路,西至庙弄农机市场,全长2千米。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开设集聚一批汽车及配件经销商。1997年,全市首家浙东汽车市场建成开业。2000年,市二手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设立。2003年,余姚市报废汽车回收公司搬至丰山路营业。其间,一些汽车经销商相继落户。同时,各类售后服务配套的美容装潢、汽修厂也纷纷开设。2009年3月,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的天德余姚汽配城建成开业。
  2010年,街区内集聚13家汽车贸易企业及众多汽车售后服务配套企业,涉及汽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汽车维修、汽车用品和配件销售等领域,可提供从新车销售到报废回收的完整汽车服务产业链。是年,汽车销售额10亿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