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信业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26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电信业务
分类号: F626
页数: 7
页码: 265-2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的电信业务记述市电信局的业务,1998年9月,电信业务从邮电业务中剥离出来。1988~1991年仍是传统的电信业务。1997年9月后,随着互联网的开通,数据通信迅速发展。1991年12月2日,进入宁波64路载报分集器,从而结束电报通信靠人工处理的状况,实现全国自动转报。2005年9月1日起,保留泗门1个营业点,其他传真电报电路拆除。2006年7月1日起,取消公众电报业务。1991年1月20日,投资4000万元的1.6万门程控电话工程竣工。
关键词: 电报 固定电话 数据通信 余姚市

内容

电信业务记述市电信局的业务,1998年9月,电信业务从邮电业务中剥离出来。
  1988~1991年仍是传统的电信业务。1991年,程控电话开通,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发展,电报业务萎缩,2006年7月业务停止。1997年9月后,随着互联网的开通,数据通信迅速发展。
  第一节 电报
  有线电报
  电报电路 1990年,有电报电路23条。其中,余姚至杭州1路,至宁波2路,至支局8路,至火车站、江南、气象站、人民东路、人民西路、桐江桥、肖东、长丰、燕窝、双河、三防指挥部、四明湖共12路。1994年,新增四明山、环城、报投3路。1995年,再增富巷支局报路1路。同年出租报路6路(市外贸公司、长城精工、中国农业银行余姚市支行、中国工商银行余姚支行各1路,中国银行余姚支行2路),电路总数33路。1995年,新增市内公众传真电路1路,撤双河电报电路1路。
  电报设备 1988年,采购16路载报机和16路电报分集器1套。至1989年底,除四明山支局外,市局和支局对端均使用国产55型电传机,共24台,62个邮电所全部开办电报业务。1990年,用国产83H电子电传机4台和国产PACT-220电子电传机13台,替代旧设备。1991年12月2日,进入宁波64路载报分集器,从而结束电报通信靠人工处理的状况,实现全国自动转报。1996年10月,开通JK928.922电报电传/传真分集器系统2台,JK-412PC型微机型电报终端设备2台,桑达电子电传机停用。2005年9月1日起,保留泗门1个营业点,其他传真电报电路拆除。2006年7月1日起,取消公众电报业务。
  电报业务与资费
  电报业务 1988年初,办理电报业务种类有:天气电报、水情电报、公益电报、政务电报、新闻电报、普通电报、汇款电报。1991年10月,开办电报传真业务。1992年1月,开办庆贺、吊唁礼仪电报和请柬电报业务。1995年12月,开办鲜花礼仪电报。2005年12月,取消公众礼仪和鲜花礼仪电报业务。1988~1990年,电报进出口年业务量分别为92.25万份、82.61万份、78.49万份。之后,随着程控电话和数据通信等电信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公众电报业务大幅度下降。2005年,全市进出口量493份。同年10月,除桐江桥营业点外,其余各营业点停止受理电报业务。2006年,进出口量214份,同年7月,除气象电报电路暂时保留外,关闭电路、停止受理电报业务。宁波全市内只设宁波1个营业点,发往余姚市电报,由宁波局改按挂号信随邮班投送。2007年起,市内电报去报业务量为零。
  资费 1988年初,国内电报资费每字0.07元,新闻电报每字0.02元,译电费每字0.005元。1992年12月,电报资费上调为每字0.13元,新闻电报每字0.05元,译电费每字0.01元。庆贺和吊唁礼仪电报、鲜花礼仪电报资费与普通电报资费相同,加收特别处理费每份2元。鲜花礼仪电报加收指定时间专送费每份10元。
  第二节 固定电话
  长途固定电话
  电路 1988年初,长途话路122路,其中省级电路8路,二级省内电路114路。1991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爱立信长市合一交换机,其中市话1.6万门、长途电路容量500路,当年具备开放条件,标志长途电路由模拟传输转向数字化传输。1992年11月,国家重点工程沪闽光缆24芯4次群竣工,余姚用2芯,光电复用设备7套(STR694F),总容量达13440路,为长话程控自动交换奠定基础。当年余姚拥有长途电路401路。其中,余姚至杭州35路(数字电路30路),余姚至宁波229路(数字电路207路),余姚至慈溪72路(数字电路60路)。1993年,新增长途电路273路。随着长途程控交换的陆续开通,减少支线长话电路。是年底,余姚邮电局长途电路总数621路。1994年,随着长途电话网络结构的调整,宁波C3本地网内(全市)所有长途电路调整为区间通信,属区间电路。1995年底,长途电路总数180路,区间电路总数600路。1996年,新增区间电路120路。至2000年,拆除至杭州、绍兴电路,新增至宁波电路240路。2008年底,实际开通至宁波的电路为3000路。2010年,实际开通5000路。
  设备 1989年初,有3路载波机1台、12路载波机2台、60路载波机4台,有长途模拟电路267路,有长途模拟终端复用设备1部。1993年,共有交换机140门,TS500路设备1套,12路载波机2台、共24路,光端复用设备(STR694F)8部开960路。光纤数字设备4次群光端机两端开3840路,光中继线10路。1995年,有程控长途交换机500门设备,长途人工交换机30门设备,光纤数字终端复用设备STR694F4部,微波数字终端复用设备NEC1部,微波站1个,DDN-100分组交换节点机64路,DDN-3600节点机36路。2001年开始,长途交换转变为区间交换,区间交换机容量2500门。2008年底,区间交换机容量4000门。2010年底,区间交换机(中继)容量8000门。
  业务与资费 1987年,开放国内去话直拨有权用户业务,当年发展用户228户,至1993年5月增至3520户。1994年,宁波C3本地网建成,宁波市长途区号统一使用0574。1997年,撤销长途电话人工接线台,同时停止113受理长途电话业务。用户挂发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由宁波局113台受理。1988年初,长途电话资费按空间距离计算,实行3分钟制。1996年12月,长途电话资费由12级改为3级,实行节假日和当日21时至次日7时减半收费。1999年3月,调整长途电话资费。2001年3月,降低长途电话资费,改革计费单元。计费单元由1分钟缩短为6秒钟。资费标准由省内每分钟0.72元、省际800千米以内0.96元、省际800千米以上1.2元,统一调整为每6秒钟0.07元。国际长途电话由每分钟12元和15元,调整为每6秒钟0.8元,港澳台长途电话由每分钟5元,调整为每6秒钟0.2元。2008年开始,资费统一为国内长途电话每6秒钟0.07元,国际长途电话每6秒钟0.8元,港澳台每6秒钟0.2元。
  城区固定电话
  线路设备 1988年初,出局电缆5000对,市内线路长度71杆千米,市内电缆102.5皮长千米。市话交换机总容量4000门,用户装机3062部。1988~1989年,市内电话扩容1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
  1991年1月20日,投资4000万元的1.6万门(舜北电信大楼、泗门和富巷3个母局的总数)程控电话工程竣工。是日零时,舜北电信大楼母局8000门AXE-10程控电话一次割接成功,正式开通。1993年,又引进澳大利亚爱立信AXE-10型1.2万门(农话3968门),并对城区的花园、舜北、包家、下菱、南雷里、南苑、凤山、山西8个新村投入一户一线配套施工,设置舜北电信大楼、城南、富巷3处大对数电缆84皮长千米,形成传输网络,完成高速公路、梁辉开发区、中国塑料城、市政府办公大楼、远东工业城的配套工程。1994年3月18日,富巷西门子1.5万门开通,从此,市内电话打破单局制局面。是年,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到1995年底,先后在城南和富巷建成市话一分局和二分局。市内杆线总长度85千米,电缆461.8千米,芯线长180942对千米,地下管孔285.3千米,交接箱110只。1995年5月,舜北电信大楼西门子4000门开通。6月25日,城南西门子1.5万门开通。9月3日,舜北电信大楼扩容8032门,至年底,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1815门,实占25707门,用户小交换机总容量5373门。是年,启动10万门程控电话建设工程,程控电话普及到每个乡镇。1998年7月,塑料城模块开通2500门华为交换机。 1999年12月,开通2.2万西门子交换机。2001年5月18日,余姚市电话号码升位,在“2”字头号码前加“6”,与宁波市内其他县(市)一起,成为省内最早使用8位固定电话号码的县(市)之一。2006年2月13日,在宁波电信局的统一安排下,传统的程控电话网络升级为智能通信网。之后,因业务发展需要陆续对现有交换机进行扩容。到2008年底,交换机实际容量达389824门,用户306435户。此后,对能耗高的旧设备实施退网,到2010年底,交换机实际容量381328门,用户303529户。
  业务与资费 1991年1月,开通程控电话后,新增服务项目有国内国际长途直拨、热线服务、端位拨号、呼叫等待、遇忙回叫、三方通话、转移呼叫、缺席用户服务、免打扰服务、闹钟服务、呼出限制、追查恶意呼叫、112故障査询、114电话号码査询、移机、改名过户、代办工种、选号。2002年5月,开办电话停机保号业务,收取保号费每月每号5元。6月,设立客户服务中心(简称1万号,即10000),为客户免费提供咨询、投诉、业务受理等服务。提供特种服务公益电话,免费服务项目有匪警110、火警119、紧急救护120、交通事故报警122、电话故障受理112。有偿服务项目的有报时117、气象信息121、査号台114。2005年8月,开办“七彩铃音”业务。2006年1月,全面开放号码“百事通”业务,是年6月开办“一号双机”业务。
  初装费 1994年,市内电话初装费标准为甲种用户每户3000元、乙种用户每户5000元。1998年12月,电话初装费不分用户性质,实行并轨,收费标准为1725元,并收取装机工料费,城区为100元。1999年3月,下调为960元。2001年7月,取消市内电话初装费。月租费:1992年3月,甲种用户7.6元,加收市话建设基金25%,实收9.5元。1992年9月,甲种用户7.6元,乙种用户12元。1993年3月,甲种用户9.6元,乙种用户15元。2001年4月起,住宅电话(原甲种用户)15元,办公电话(原乙种用户)30元。
  话费 1991年,改包月制为计次制,以每3分钟为1次,按次计收通话费。1999年3月,本地网电话收费标准:营业区内(市话)每3分钟为1次,每次0.2元,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算。2001年3月起,原按3分钟1次计费改为前次3分钟、以后每1分钟计费1次,前次3分钟资费标准为0.2元,以后每1分钟资费标准为0.1元;固定电话拨打本地网移动电话,通话费标准为前次3分钟0.4元,以后每1分钟0.2元。
  农村固定电话
  电话网络设备 1987年4月29日,泗门邮电支局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开通,朗霞邮电所电话并入泗门支局,成为最早使用自动电话的乡镇。1991年1月1日,随着程控电话的开通,余姚城区到马渚、临山、泗门、丈亭、陆埠、低塘等支局都开通程控直达电路。1992年,安装余姚城区到临山4芯光缆,后又陆续开通至丈亭、马渚、梁弄光缆。1993~1994年,对部分区域又增开短距离光缆。1995年底,农村使用4~6芯光缆共计达74.8千米。由于程控电话的全面启用,长途、市话、农话自成网络的格局不复存在。到1995年,10万门程控电话建设工程竣工,农村电话容量达59544门,实际用户23177户,农话电缆1790皮长千米,农话中继光缆74.8千米。到2000年底,农村程控电话容量达143474门,实际用户为97620户,农话电缆5291皮长千米,农话中继光缆409千米。2001年开始,市话、农话统计数据合并。2006年2月13日,在宁波电信局的统一安排下,传统的程控电话网络升级为智能通信网。
  业务与资费 1988年6月开始,农村电话通话费标准调整为三级计费,空间距离在25千米以内的每分钟基本价目0.1元,25~50千米的0.2元,50千米以上0.3元。1992年10月,农村程控电话实行两级计费,计费实行1分钟1次制。同一模块局内通话为一级,话费每分钟0.3元,模块局与模块局之间通话为二级,话费每分钟0.45元。实行新计费标准后,取消原农村电话通话附加费。1998年12月,装机工料每号线200元。2001年3月,实行一个县(市)划分为同一个营业区,同一营业区范围内通话实行城乡同价,统一执行市内电话费标准。1999年3月,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标准为每分钟0.45元。2007年6月,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调整为每分钟0.4元。2008年1月,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调整为每分钟0.3元。农村电话初装费、月租费同市内电话标准。
  小灵通
  2001年6月,便携电话(俗称“小灵通”)试运行。首期在城区、市郊安装设备有RT(路由终端)2套、RPC(路由控制器)13套和200mW(毫瓦)基站235个,8月底,正式开通运行,总容量1.6万门,信号覆盖城区及周边区域。是年,发展小灵通用户11304户。2002年4月,开办小灵通上网和短消息业务。到2005年12月,全市除山区外都开通小灵通业务,共有500mW基站2400个。2007年,有小灵通用户111234户。此后,小灵通逐步退出市场。
  2001年5月,月租费不区分住宅和办公电话,每月每号15元。通话费、信息费同固定电话资费标准,接听电话不收费。用户离开归属地作主叫,拨打归属地外的其他县(市)区间电话为每分钟0.45元。2004年后,小灵通各种套餐业务不断呈现。2006年1月,小灵通用户收取来电显示费每月每号3元。
  第三节 数据通信
  电话线拨号上网
  1997年9月5日,开通互联网接入平台163和信息平台。互联网接入采用拨号调制解调器加CSCO2511路由器的方式,首期容量32端口,至宁波带宽256K。信息网站取名河姆渡热线。1997年底,上网用户87户。1998年底,163、169上网用户分别为485户和370户;对互联网接入平台(163)进行扩容;提供一线通接入能力。(K和下文M,即Kb/s和Mb/s,分别指千比特每秒和兆比特每秒)
  1999年10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63)、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余姚节点完成设备扩容建设和版本升级;163至宁波带宽4M、169至宁波带宽64K;163、169节点平台可满足5000个用户上网需求,可提供两个2M带宽的专线接入。是年,163、169上网用户共为4366户,一线通用户145户。
  2000年5月,组建IP(互联网协议)宽带网,网络釆用CISCO公司设备,各节点设备之间以GE(千兆以太网)互联,网络覆盖所有乡镇,端口容量720个。2000年底,新型业务呈良好发展势头,新增163上网注册用户10029户,总数达到16775户,一线通用户总数达到1039户。
  宽带上网
  2001年1月,舜北安装并开通第一个ADSL(非对称数据用户网络)宽带接入节点,设备釆用爱立信,初期容量为l12门。2001年2月18日,开通ADSL宽带上网业务,并在城区支局开展现场演示、现场受理装机业务,当年ADSL用户达到1803户。是年7月,实行163和169业务合并,取消169业务。
  2001年底,各镇均开通ADSL宽带设备,ADSL节点达28个端口4000门。是年,163、169节点平台通过扩容优化,增加接入端口1200个,出口带宽拓展为1000M,可满足当前上网用户的需求。2002年底,ADSL容量达12216门,宽带用户总数达到10087户。2003年底,出口带宽超5G。2004年底,宽带用户总数达33634户,2005年12月达到61600户。2007年,优化改造数据城域网,完成250个ADSL节点设备、扩容230台LAN(局域网)交换机、11.5万端口的精确化绑定和差异化服务功能,实现村村通宽带的目标,用户数达到78704户,LAN用户数达20476户。2008年末,宽带用户达到94794户,2009年为138216户,2010年156264户。
  移动电话业务
  即CDMA(码分多址)。2008年10月1日,余姚电信正式承接联通CDMA网络和业务,基站设备112套。是年12月22日,余姚CDMA网络共112个基站北电设备全部被华为设备割接替换,余姚开始189号段的放号。2010年,CDMA用户136123户。
  新型通信工具
  互联网开通后,出现新的通信工具。国内常用的有EMAL(邮箱)、阿里旺旺等,最常用的为QQ邮箱,且发展到QQ群,在QQ群上发布信息、会议通知;国际版的有MSN、SKYPE,进行国际商贸活动的比较常用。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