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节水灌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2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节水灌溉
分类号: S277
页数: 2
页码: 206-20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节水灌溉,包括了经济型喷滴灌、水稻薄露灌溉和无水层灌溉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排灌系统 节水灌溉

内容

经济型喷滴灌
  推广应用 1975~1985年,引进推广喷灌技术,安装设施的农田85.8公顷。由于土地分散承包,规模化的喷灌设施与小面积的经营方式不相适应,到20世纪末全部报废。2000年开始,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新材料,使工程造价降低到每公顷农田9000~13500元,成本降低50%以上。经济型喷滴灌大面积推广,广泛应用于竹笋、杨梅、红枫、榨菜、葡萄、猕猴桃等30种作物,平均增收节本效益1.15万元/公顷。滴灌还应用于猪、鸡、鸭、兔、鹅、羊等养殖场降温和防疫,从种植业到养殖业拓展喷灌应用领域,使喷滴灌成为效益农业的推进器。到2010年底,喷滴灌面积达到5900公顷,为中国南方喷滴灌面积最大县(市)。同时,建成畜禽场喷灌26万平方米,占规模化养殖场的95%。
  项目评估 2008年8月和12月,副省长茅临生两次专程到余姚考察经济型喷滴灌使用和推广情况,并作出评价,“余姚走出了一条把国外先进技术与浙江实际相结合的成功道路”“经济型喷滴灌是转变我省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是农民增收的好技术”。2009年1月,由中国工程院茆智、王浩院士参加的专家组作出评审意见,“经济型喷滴灌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政策支持 2008年市政府决定加快喷滴灌发展速度,并把专项资金从每年1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
  成果奖励 2006年获省水利科技创新一等奖,2010年获全国农业节水科技大奖。
  水稻薄露灌溉和无水层灌溉
  薄露灌溉 1993年,开始推广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当年推广面积3933公顷。1994年7月,省政府推广工作现场会在低塘镇西郑巷村召开。会上,刘锡荣副省长在讲话中总结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具有“四节二增”的效益,即节水、节工、节电、节肥和增产、增效。并部署在全省推广这项技术。
  无水层灌溉 1998年,开始示范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此项技术,本质上是严格的薄露灌溉,即在秧苗返青后田面不保留水层,而是充分利用降雨和少量几次沟灌补充水源,使土壤保持70%~100%的田间持水量。在河姆渡镇设立对比示范田,历经13年测产结果,早稻平均增产666千克/公顷,晚稻增产715千克/公顷,增产率分别为10.5%、9.9%。早稻平均节水833立方米/公顷,晚稻节水1344立方米/公顷,节水率分别为51%、59%。早晚稻每立方水生产粮食分别为2.67千克和2.94千克。
  奖项 水稻节水灌溉推广成果,2006年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
  专家考察 至2010年,先后到余姚考察的国外水利专家有,美国的赛勒斯(1996)、德国的盖洛(1997)、英国的戈特(1997)、日本的内腾克美(1999)、国际水稻研究所巴斯博士(2000)等。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