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南股槽和西三潮沟整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21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南股槽和西三潮沟整治
分类号: TV62
页数: 1
页码: 1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波市南股槽和西三潮沟整治,经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测试表明,其深度自下而上为负9米至负6米。南股槽直接威胁西线海塘,在1987年半年时间内,塘外2千米的中高滩涂崩塌殆尽,塘脚处于深槽。每年采取抛石护塘抢险。
关键词: 余姚市 水库工程 水利

内容

南股槽
  钱塘江河口水浅潮强,潮流复杂,河槽游荡多变,岸滩冲淤不定。南股槽形成于1986年,从澉浦上溯的潮流大致可分为南北两股,其中南股潮流基本上成220°角向钱塘江南岸临海浦闸附近顶冲,然后向上流平顺上溯,槽的深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经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测试表明,其深度自下而上为负9米至负6米。南股槽直接威胁西线海塘,在1987年半年时间内,塘外2千米的中高滩涂崩塌殆尽,塘脚处于深槽。每年采取抛石护塘抢险。2004年后,余姚、上虞两市先后实施治江围涂工程,岸线和南股槽主槽位北移,顶冲南岸的角度有所减小。
  西三潮沟
  西三潮沟于1976~1977年形成。塘外20米内,潮沟深度常在高程负10米以下,且岸坡陡峭。从西三潮沟口进入的涨潮流与海塘垂直,顶冲塘脚,且沟口变化不定,抢险难度高,对东线海塘构成直接威胁。21世纪初,实施治江围涂工程,潮沟的进出口位置得到一定的控制。曹朗东北则用丁坝,截断潮沟部分流路,促使潮沟淤积,最深点高程不断抬高。2007年5月,在潮沟进口的中沙与海塘之间平抛石块抬高潮沟河床,并用泥充编织袋垒坝保护中沙,再在靠近潮沟段建一条长50米的石坝,形成抗冲的坝头,待潮沟底部抬高,在南侧抛石进一步缩小潮沟宽度,减小潮量。2007年11月,潮沟平均淤积幅度达2米,险情缓解。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