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203
颗粒名称: 第七编 水利
分类号: TV62
页数: 21
页码: 191-211
摘要: 本编收录了余姚市水利建设,包括了水库、山塘、堰闸、海塘、围垦等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水利 水利工程

内容

1988~2010年,水利事业由以农服务为主向为社会全方位服务转型,由注重抵御自然灾害向关注生态安全、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转变,由传统水利管理向现代水利管理转变,着力构建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三大保障体系。其间,对水利投资体制和水利管理体制进行改革。1990年起,加强水政执法。2005年12月,公布《余姚市河道管理办法》,河道划分为市级、乡镇(街道)级、村级,其中市级14条、乡镇(街道)级237条、村级1328条,实施保洁管理制度。2010年,有502名河道保洁员和55名专职监督员。
  1995年3月,获1994年度全国农村水利技术推广先进示范县(市)称号。1996年10月30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市)。2002年和2008年,余姚市先后2次获浙江水利“大禹杯”金奖。
  小水电建设见第十编《公用事业》第四章第一节《发电》和第十三编《扶贫开发》第二章第三节《开发帮扶》。
  第一章 水库 山塘
  1988~2010年,利用南部山区雨量充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条件,继续加强水库建设,并对原有水库、山塘进行加固、治理。
  第一节水库建设
  1988年水库数
  大中型水库 2座,分别为四明湖水库和陆埠水库。见本章第二节《水库加固和湖泊治理》。小I型水库 蓄水量100万~1000万立方米,共17座。分别为前溪湖(1957)、向家弄(1974)、穴湖(1955)、车厩(1958)、单溪口(1984)、大池墩(1958)、相岙(1959)、寺前王(1972)、姚岭(1987)、百丈岗(1960)、横岙(1965)、黄明(1976)、大横山(1970)、华山(1977)、泗门1号海涂(1974)、泗门2号海涂
  (1970)、临山海涂水库(1981)。括号内为水库投用时间,下同。
  小Ⅱ型水库 蓄水量10万~100万立方米,共24座。分别为大湖底(1958)、桐湖(1980)、张公岭(1972)、后杨岙(1980)、史家弄(1956)、烂蛇弄(1960)、铁丁山(1974)、姚岙(1976)、友谊(1984)、丈梅(1966)、陶徐(1978)、串水岩(1981)、石笋(1979)、杨树湾(1960)、小黄泥岭(1978)、百丈电站(1981)、大茅岙(1971)、幸福(1960)、步梯岩(1965)、茶培(1978)、大湖头(1969)、峡口(1974)、岩下山(1985)、后路田(1972)水库。其中,铁丁山水库库址虽在慈溪界,但属余姚。
  梁辉水库建设
  位于梨洲街道。1993年10月开工兴建,1998年10月竣工。总投资1.77亿元(宁波市财政补助2300万元)。水库坝高35.4米,集水面积35平方千米,总库容3152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45米,兴利库容2455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要功能的中型水库。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泄洪隧洞、输水隧洞和电站5大部分组成。总用工60.1万工,钢材1032吨,水泥12087吨,耗电448.69万度,开挖、填埋土石方126万立方米。工程淹没耕地119.1公顷,宅基地27.5公顷,山林90公顷,动迁企业95家,拆迁房屋10.57万平方米,就近迁移人口2584人。
  水库建成后,下游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每年可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2500万立方米,完成从陆埠水库引水工程后,每年供水达到4500万立方米。
  双溪口水库建设
  位于大隐镇。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有灌溉等功能的中型水库。2005年12月开工兴建。工程主要包括,大坝防渗墙、拦河坝、泄洪(导流)洞、输水洞、溢洪道等。大坝主体工程于2007年12月开工,2008年11月,大坝填筑完成,2009年5月下闸蓄水。2010年,大坝主体工程完工,大坝高49.1米,坝长426米。水库集水面积40.01平方千米,总库容3398万立方米,总投资8.32亿元(宁波市财政补助7100万元)。
  工程征用土地235.3公顷,其中鄞州区22.6公顷。拆迁房屋8.28万平方米,就近安置619户、1636人。
  水库建成后,大隐镇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年平均供水量3370万立方米,可对下游农田实施自流灌溉。
  小型水库建设
  小I型水库 海涂水库,2006年新建,见本编第二章第四节《海岸围涂和开发》。
  小Ⅱ型水库 新建的分别为纺车岩(1991)、横泾(1999)、坑角头(1996)、王石坑(1995)、大岩下(1992)、黑龙潭(1999)、黄纸厂(1998)、桃花岭(2007)、龙溪电站(1996)、上村电站(2000)、茅湾(1996)、宓家山(1995)、屏风山电站(1989)、下寺坑(1993)、唐田二级电站(1996)和下坑水库(1998)。新建的山区小型水库一般都为小水电站水库。
  2010年水库数
  大中型水库 有四明湖、双溪口、梁辉和陆埠水库,共4座。
  小I型水库 泗门1号和2号海涂水库按市政府2002年9月23日第65次常务会议精神废库;单溪口水库融入双溪水库;黄明水库由小I型变小Ⅱ型;新建1座。2010年总计14座。
  小Ⅱ型水库 1988年7月,在余姚镇双河吴家岙建设垃圾填埋场,桐湖水库废库;另有黄湖、森林(1960)、棠溪一级电站水库(1984)和黄明水库按小Ⅱ型水库管理。新建19座。2010年总计43座,其中坑角头、史家弄、石笋、大湖头水库,库容已不足10万立方米,但仍按小Ⅱ型水库管理。
  第二节 水库加固和湖泊治理
  四明湖水库加固
  四明湖水库位于梁弄镇。1958年始建,1963年完成主体工程。集水面积103.1平方千米,总库容1.23亿立方米,为市内最大水库。初期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发电、养殖,1995年开始,又增供水功能。2000年3月,对大坝进行安全鉴定。2001年11月至2004年6月,实施安全加固,对大坝迎水面进行防渗加固,放缓上游坝坡,稳定坝体,更新大坝监测设施,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泄洪闸,闸室下移重建,新建5.5米宽弧形钢闸门;改造输水隧洞,增设放空隧洞;对非常溢洪道进行结构加固和接触防渗处理等。完成土方13.9万立方米、石方6.4万立方米、混凝土2.4万立方米,投资5321.3万元。其中,中央国债专项资金1700万元,其余由宁波市、余姚市两级财政解决。2005年1月验收合格。
  陆埠水库加固
  陆埠水库位于陆埠镇。1970年10月开工建设,1977年投入运行,1983年11月通过竣工验收。前志记,集雨面积54平方千米,总库容2870万立方米。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2007年11月对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泄洪洞等加固。加固后,坝顶高程52.2米,正常水位46.19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2010年10月完工,12月通过验收;工程投资为7304.38万元。是年,市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为集水面积55.5平方千米、总库容2599万立方米。
  牟山湖治理
  位于牟山镇,是市内最大天然湖泊。1973年,辟引水渠与四明湖马渚干渠相通,增加蓄水量。2005年,实施牟山湖疏浚、堤防和泵站治理工程。工程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正常库容885万立方米。工程累计疏浚土泥330万立方米,新建堤防2105米、渠道385米,新建泵站1座,安装5台800QZB-125潜水轴流泵,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2005年5月开工,2006年12月基本结束,2007年12月通过竣工验收。工程概算9425万元,实际总投资8476万元。增容后,蓄水量由原来的555万立方米增加到885万
  立方米。提高牟山湖防洪调蓄,以及西上河地区的治涝防旱能力。
  其他水库山塘治理
  1988年,1万~1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219座,1万立方米以下山塘1333座。以后,逐步对一些小山塘进行治理和报废处理,小山塘报废较多。2010年,1万~1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251座,1万立方米以下山塘825座。
  2003年,开始实施“千库保安”工程。至2010年,累计对市内11座小I型水库、34座小Ⅱ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主要措施,对土石坝采用套井回填,对拱坝、重力坝在大坝迎水面增设混凝土防渗面板等。45座水库共投资21634万元。
  第二章 堰闸 海塘 围垦
  1988年后,水路运输日渐萎缩。船闸、升船机站基本处于休业状态。
  海塘西与上虞市相接,东与慈溪市交界,全长23.2千米。涉及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4镇,处于钱塘江强潮河口与杭州湾衔接段,潮位高,潮差大,潮流急而多变,河床为粉沙土质,抗冲防渗性能差。再加上西三潮流沟和南股槽的影响,台风侵蚀,1988年后,海涂时涨时塌,海塘险情不断。2001年12月开始,实施海塘除险、围涂工程,计划围涂7467公顷,分4期实施,预计2016年完工。
  第一节 堰坝水闸
  堰坝
  1987年,交通堰坝8处。其中,船闸5处,升船机站3处,分别是低塘、戴家堰、谢家路、四塘横江、皇山船闸及斗门、西横河、临山升船机站。2005年,拆除皇山船闸,新建蜀山船闸。
  水闸
  1987年,可运用水闸765座,其中两孔以上61座。2010年,水闸为450座,其中中型水闸9座。
  2007年,蜀山大闸建成后,皇山、竹山、郁浪浦、中舜江等节制闸废弃拆除。
  2010年,小水闸数量居前3位的是:阳明街道53座,三七市镇51座,丈亭镇46座。
  第二节 海塘除险加固
  防滲补强
  2号水库及中西段海塘防渗补强工程中西段海塘,由于南股潮作用极不稳定,塘身临水面冲刷坍塌严重,加上塘身薄,高程不足,无塘裙,难以防汛。1995年10月动工,年底完工。塘长2925米,宽5米,高程9.13米,塘坡1:2.5,塘裙30米。完成土石方18.5万立方米,总投入资金123.89万元。
  1号水库及东段海塘防渗补强工程 工程总长2901米,其中1号水库海塘2405米。外侧受西三潮流沟影响,塌方严重,处于长年抢险抛石状态。1997年12月开工,1998年9月中旬完工。塘面高程由9.72米加高至11米,塘面宽度由3.8米加宽至7米。1号水库塘裙高程8米,面宽33米,同时整铺塘 面抢险道路,完成水库内坡砌石任务。完成土方73.98万立方米、石方4.59万立方米,投入资金515.7万元。
  抗滑稳定加固
  西线工程 1997年11号台风,造成全线23.2千米海塘发生脱坡、跌窝、裂缝和土塘裸露,临山镇临海段海塘1千米地段的塘顶出现大范围纵向裂缝。西线工程位于临山镇境内,对受南股槽影响最严重、刷深最厉害的1.8千米段塘脚,实施潜水反压平台抛石,以增强海塘稳定性。1997年9月开工,1998年7月完工,海塘抛石11.3万立方米。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位于小曹娥镇境内。对受西三潮流沟影响严重的3千米海塘加高、加宽、增做塘裙,并在1号水库段,新做塘裙内坡砌石护坡,外坡抛石,增加抗御风浪能力。1997年冬季开工,1998年8月完工,开挖石方1.02万立方米,土方填筑67.6万立方米,海塘内外护坡块石4.45万立方米,石方填筑0.62万立方米。东西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285.64万元。
  东线海塘除险加固工程 为根除隐患,对东线1号水库2405米海塘,再次进行加固。工程于1998年8月开工,至2000年2月底全面完工。共完成岸抛加固石方5.32万立方米,塘脚增设潜水反压平台3.87万立方米,并完成配套抢险道路6.3千米,总投入资金736.22万元。
  海塘管理
  1987年,建立海塘管理养护所,乡村组织专管队伍检查护养。2004年,海塘管理体系调整。将海塘由乡镇分散管理,统一调整为由市水利局海塘养护处直接管理;落实管理养护巡查人员17人;一线海塘划分为4个责任区,有12名养护工负责海塘的日常养护工作。成立市水政监察大队海塘中队,加强海塘水政执法和管理力度。设立各类界桩81根,设置禁令告示牌25块,做好每天1次的潮位观测记录,每2月1次海塘沉降观测记录,每月1次的塘前滩涂测量。
  第三节 南股槽和西三潮沟整治
  南股槽
  钱塘江河口水浅潮强,潮流复杂,河槽游荡多变,岸滩冲淤不定。南股槽形成于1986年,从澉浦上溯的潮流大致可分为南北两股,其中南股潮流基本上成220°角向钱塘江南岸临海浦闸附近顶冲,然后向上流平顺上溯,槽的深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经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测试表明,其深度自下而上为负9米至负6米。南股槽直接威胁西线海塘,在1987年半年时间内,塘外2千米的中高滩涂崩塌殆尽,塘脚处于深槽。每年采取抛石护塘抢险。2004年后,余姚、上虞两市先后实施治江围涂工程,岸线和南股槽主槽位北移,顶冲南岸的角度有所减小。
  西三潮沟
  西三潮沟于1976~1977年形成。塘外20米内,潮沟深度常在高程负10米以下,且岸坡陡峭。从西三潮沟口进入的涨潮流与海塘垂直,顶冲塘脚,且沟口变化不定,抢险难度高,对东线海塘构成直接威胁。21世纪初,实施治江围涂工程,潮沟的进出口位置得到一定的控制。曹朗东北则用丁坝,截断潮沟部分流路,促使潮沟淤积,最深点高程不断抬高。2007年5月,在潮沟进口的中沙与海塘之间平抛石块抬高潮沟河床,并用泥充编织袋垒坝保护中沙,再在靠近潮沟段建一条长50米的石坝,形成抗冲的坝头,待潮沟底部抬高,在南侧抛石进一步缩小潮沟宽度,减小潮量。2007年11月,潮沟平均淤积幅度达2米,险情缓解。
  第四节 海岸围涂和开发
  围涂工程
  一期工程 位于杭州湾余姚岸线中东段。东西长8千米,岸线平均向北推移1.5千米。工程主要包括顺堤、直堤、隔堤及泵闸,总投资5.12亿元,共完成石方522万立方米,土方1099万立方米,新建各类堤防20千米,围涂面积1299公顷。新筑海塘防潮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2001年12月开工,2007年12月竣工验收。
  二期工程 分东西两块,东块位于陶家路江东直堤与曹朗东直堤(泗门2号水库西侧)之间,西块位于湖北东西直堤之间。2006年12月开工,2010年12月完成。总投资5.4亿元。建100年一遇的标准海塘6.01千米,20年一遇的围堤10千米、隔堤3.35千米,新建水闸2座,总净宽16米。围涂面积1847公顷。
  三期工程 2009年11月,上报项目建议书。拟投资1.83亿元,围涂面积800公顷。位于曹朗东直堤以东慈溪交界处。主要包括6700米的促淤坝、2500米的百年一遇的标准海堤(泗门海堤)、4000米的20年一遇直堤(西三直堤)、2400米的5年一遇的横隔堤(泗门横隔堤)以及净宽8米的水闸1座。由于余姚与慈溪海域行政区域界限尚未定,而未开工。
  四期工程 2008年底开工,计划2016年完成。总投资19.4亿元,围涂面积3521公顷。工程位于陶家路江东直堤以西,上虞市世纪丘东侧围堤以东。处在余姚海塘除险治江围涂一期、二期工程的上游。至2010年底,完成投资3.07亿元。
  开发利用
  1号和2号水库土地整理 2003年8月,对小曹娥镇海涂泗门1号水库136.4公顷的土地进行整理,并开展农用水利工程建设。2004年4月完工。投资70万元,新建6米砂石道路7.7千米,4米砂石道路9.1千米,2~4米蓄排水沟15千米,涵洞7处。提高保水保肥、畅通蓄排水系统能力和种植作物产量。同时对原海涂2号水库进行土地整理,面积64.7公顷。
  图7-2-1 海岸围涂四期工程,摄于2010年
  海涂水库开发定位 2006年4月,海涂水库工程进行初步验收。海涂水库占地面积280公顷,蓄水面积238.3公顷,设计蓄水位6.35米,平均水深3.25米,总库容850万立方米,属小I型水库。包括南塘加固工程、北堤、R81堤、陶家路隔堤。大堤与排水闸及泵站均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海涂水库工程以灌溉供水、环境用水为主,结合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综合性开发。
  工业用地出让 2007年12月,向市滨海产业园出让工业用地620公顷。至2010年底,累计投资15亿元,围涂3146公顷,其中垦造耕地690.5公顷、出让工业用地633公顷,建成蓄水量850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海涂水库),占地280公顷。
  第三章 防洪治涝
  汛期,姚江上游来水迅猛,而东泄不畅;往北又需提水强排。根据余姚特殊的地理位置,市水利部门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防洪治涝措施。20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围圩电排,90年代,形成向北排水系统,并随着围涂成陆面积不断扩大,形成向杭州湾排水水系。
  2000年开始加强城市防洪,是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2001年动工兴建,2006年全面竣工,工程总投资5.36亿元。主要有最良江整治工程、中山河整治工程、城区水闸东移迁建及船闸工程和城区骨干河道疏浚及堤防加固工程等骨干项目。
  南部山区和半山区,小溪流56条,其中重要小溪流13条。陆埠大溪、晓鹿大溪、大隐溪等都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实施的小流域治理见第十二编《农业》第三章第一节《土地治理》。
  第一节 城市防洪
  城区河道整治
  最良江整治工程 主体工程于2001年8月动工兴建。将原东西向5.5千米河道截弯取直,缩短3.9千米,河面从30米拓宽到59米,最大行洪宽度94米,河底宽40米。河底高程负2.17米,平均水深1.5米。建设高程5.4~5.6米的砌石堤防7.8千米。防洪标准5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建造泵闸5座,新建、扩建桥梁6座,其中包括不对称双索面独塔斜拉桥——兰墅大桥。建设沿江道路6000米,建造景观绿地约16万平方米。2003年7月竣工,完成土方213.7万立方米、石方4.43万立方米、混凝土3.22万立方米。累计征用土地71公顷、拆迁房屋3万平方米。总投资2.29亿元。2006年,被水利部评为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杯”奖。
  中山河整治工程 南北流向,是梁辉水库的主要泄洪通道,也是余姚城南的主要行洪、排涝河道。。工
  程主要包括河道拓浚、清淤清障、堤防加高和砌石护岸等项目。2002年11月初兴建。拓浚中山河5360米和新横江进口段513米河道,河宽由10米拓到30米,11千米堤防加固加高,其中砌石护坡7524米。建排涝泵站1座,拆建桥梁4座,重建桥梁2座。两岸建防护绿化带10万平方米。2004年6月完工。累计完成土方46.2万立方米、石方1.46万立方米、混凝土0.8万立方米、征用土地9.9公顷,投资4426万元。
  城区骨干河道疏浚及堤防加固项目 2001年开始,对城区候青江和中江等主要河道进行疏浚,共完成土方23.6万立方米。同时,对候青江7.2千米、中舜江7.9千米原砌石江堤,进行整修和加固加高。2002年完成。共完成土石方5.23万立方米、混凝土1.12万立方米,投资1750万元。
  蜀山大闸
  建闸背景 位于凤山街道蜀山村,处姚江中游。闸上游控制集水面积1463.1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初,建有中舜江、皇山、竹山和郁浪浦4座四明湖水库灌区的节制闸。经过半个世纪的运行,4座节制闸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且老闸孔径较小,行洪排涝时漂浮物易堵塞,对城区汛期安全构成很大威胁。根据建设现代中等城市的总体要求和杭甬运河建设需要,决定拆除4座节制闸,东移至下游蜀山村的姚江干道上,新建一座现代化管理的节制水闸——蜀山大闸。
  建闸时间 工程于2003年9月开工,2005年9月通过通水阶段验收,至2005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2006年1月24日,全面完工。2007年12月通过竣工验收,总投资21094万元。闸工程主要包括中型节制水闸、500吨级船闸、新开河道、管理用房及专用公路等项目。
  水闸 水闸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81米,洪水过闸流量556立方米/秒。水闸闸孔总净宽96米(8孔×12米)。缝墩式闸室结构,每2孔为一段。闸墩为1.6米厚C25钢筋砼,闸墩高程3.63米。闸门板为12.6×4.6米平板钢闸门,2块拼装。采用顶推式液压启闭机启闭,全自动控制。
  船闸 位于大闸左侧。通航等级为Ⅳ级(500吨)。船闸通航净高7米,闸室有效长度200米,有效宽度12米。闸底高程负2.17米,槛上水深2.5米。闸门上闸首为垂直提升平板门,以卷扬机启闭,下闸首为钢质人字闸门,15吨液压推杆启闭机启闭,全自动控制。上下游引航道长465米。
  河道 新开挖复式断面配套河道814米,面宽166米,底宽136米。堤岸为钢筋砼空箱式河坎,顶
  高程3.73米,宽3米。迎水面1∶0.4斜坡。河坎后填土至2.83米高程。
  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 大闸3层管理房面积2715.4平方米。其中,船闸管理房面积1448平方米,上、下闸闸首收费站面积168.72平方米。
  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
  位于中舜江闸至蜀山大闸段。2010年4月,成立工程指挥部,同年9月25日开工。整个工程,整治河道总长13.56千米,整治两岸堤防26.77千米,改造水闸13座,改建及新建泵站11座,新建桥梁2座,新建城区道路3336米以及防汛道路、护塘河、景观绿化建设等;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工程征用土地39.63公顷,临时征用土地23.3公顷用于堆土及施工道路等建设,拆迁房屋8.31万平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91159.95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概算为44713.15万元、征地和环境部分概算为46446.8万元;投资除中央财政、宁波市财政补助外,其余由余姚市自筹解决。
  工程属省重点工程A类项目,是余姚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多、上级补助力度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工程统一谋划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2010年,工程尚在建设之中,预计2014年10月完工。
  第二节 北排分流
  姚西北治涝工程
  1990年5月,市第十一届人代会通过关于市治涝问题的决议,把姚西北治涝工程(简称北排)和环城南片围圩电排工程(简称南排,见本章第三节《姚江流域治理》)列为两大治涝重点工程。同年10月20日,陶家路闸动工兴建,北排工程启动。1991年10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南北排两大治涝工程河道开挖工程动员誓师大会,举行授旗仪式。每个行政区段编为一个民工团,实行政委、团长负责制,民工大军进场开掘河道。整个工程历时3年,1993年底,工程完工。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开掘陶家路江(自出海闸至临周江)长9700米,河面拓宽至40米;新建陶家路出海闸,5孔,孔净宽4米,总净宽20米,排涝流量240立方米/秒;新建泗门后海舍节制闸,3孔,孔净宽6.5米,总净宽19.5米,疏浚临海大浦南段2150米;新建临山电力排翻站,排水能力15立方米每秒;拓浚临周江7860米,拓浚洪家路江1万米,疏通杨家路江6150米,疏通方家路江5370米;建成各类桥梁36座、小型水闸8座和涵管、砌石、道路、绿化及管理设施等上百处。
  整个工程,征用土地32.6公顷,拆迁房屋1.1万平方米。总投资2892.15万元,受益地区投入劳动力折资920万元(最高峰时每天有3万名民工投入工程建设),市财政安排资金1972.15万元。工程与临海浦闸联合构成向北排水框架,使西上河地区达到10年一遇、姚北地区达到20年一遇的治涝标准。涝水向杭州湾北排,减轻姚江干流及城区的洪涝压力。
  北排江南延工程
  位于泗门镇,北起临周江,南至大河门江,与东蒲直江相贯通,全长1046.9米。河道底宽14.4米,堤距30米,边坡1∶2,设计最大过水流量为46.7立方米/秒;堤顶宽3米,堤顶高程为4.03米。工程新开挖河道1076.9米,新建10米宽公路桥1座、宽3.5米农用生产桥2座;对大河门江、东蒲直江等进行河道疏浚。1999年10月开工,2000年5月完工,完成土方7万余立方米,征用土地、鱼塘7.9公顷,投资431万元。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
  奖嘉隆江是姚西地区向北排涝的重要河道。整治工程,南始于马渚镇甬余公路枫林桥,北止于泗门镇陶家路江与大河门江的交叉口。工程于2008年9月开工,2010年11月完工,共完成投资2.4亿元,征用土地43公顷,拆迁房屋22878平方米。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拓浚河道6.9千米,采用梯形和复式两种断面形式,河面宽45米,底宽16.32米,河底高程负0.85米,堤防高程3.93米,堤防宽5米,设计流量48.4立方米/秒;建设跨江桥梁9座。改建开夹线公路845米,路面宽12米,采用沥青砼路面;拓浚河道1.2千米,其中临周江段543米,谢家路江627米,新(改)建桥梁3座。
  陶家路闸北移扩建工程
  泗门镇境内陶家路江北端入海处,是北排骨干工程。1991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围涂二期工程完成及四期工程进展,一线海堤已北移3.7千米,闸下河段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下降,加之水闸多年运行后存在安全隐患,已不符防洪治涝要求。工程主要包括闸体、河道(老闸—新闸)、直堤、北顺堤交通桥及管理用房等改扩建。
  2010年5月14日工程开建,至年底尚在建。
  第三节 姚江流域治理
  马渚东排工程
  1986年12月初,马渚东排工程开工,主要扩建西横河闸、斗门闸,并对马渚中河进行治理。西横河闸于1987年6月竣工,新斗门闸同年10月竣工。2闸净宽由7.5米扩建至21米,过闸流量130立方米每秒,是原流量的2.2倍。马渚中河治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完成。
  环城南排工程
  1990年11月,环城南片围圩电排工程全线开工。1991年10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举行河道开挖工
  程动员誓师大会。整个工程于1993年7月竣工。1994年2月通过竣工验收。
  主要项目有:拓浚史家桥江,全长1390米,河道底宽8米,面宽23米;拓浚溪凤桥江,全长2500米,河道底宽10米,面宽25米;拓浚十五桥江,全长2270米,河道底宽10米,面宽25米;拓浚取直最良江下游段工程,河道全长3450米,河道底宽17.5米,面宽40米;拓浚石婆桥江,河道全长4257米,底宽10米,面宽26米;城南干渠排洪配套,扩建、新建排洪闸6座。
  共拓浚河道13867米,新建、扩建水闸25座,建成桥梁22座,河道砌石6747.5米。新建排涝泵站28座,抗旱泵站12座,新增排涝流量17.5立方米/秒。总土方66.61万立方米,石方3.3万立方米,混凝土0.71万立方米。征用土地28.93公顷,拆迁房屋5179.19平方米。总投工66.63万工,其中农民投工61.5万工、技工5.5万工。总投资983.0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49万元,集体自筹,包括投劳折资共334.01万元。工程按南拦、北挡、高撇、低抽、错峰、分流等6项措施,在环城南片形成2横6直排水体系,使环城南片33.88平方千米围圩区达到10年一遇治涝标准,同时,最良江竹山至郁浪浦闸段开通泄洪,减轻上姚江特别是城区的行洪压力。
  其他河道整治
  2004年3月,市政府发布河道整治规划,要求河道整治达到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有机结合。
  2007年开始,在黄家埠镇杏山村、临山镇临南村等地开展水环境示范村建设。2008~2010年,各乡镇、街道编制完成所属河道整治规划。2009年,开始在全市推广,至2010年,全市20个村完成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化河道66.56千米,总投资3897万元。
  第四节 溪流整治
  陆埠大溪
  位于陆埠镇境内,源于梨洲街道茭湖南黄,又称为洋溪。溪流在杜徐村汇乌石方向来水,在袁马村附近汇翁岙方向来水,在陆埠水库坝址处汇黄土岭方向来水,在干溪村附近汇西岙来水。整条溪由南向北流经陆埠集镇于浦口大闸处入姚江。主流长度为9.12千米,集水面积81.3平方千米。1998年10月开始至2010年,溪道陆续进行部分地段的整治工程,提高溪道行洪能力,美化溪道两岸景观。
  晓鹿大溪
  位于鹿亭乡境内,源于大岚镇龙角山附近。溪水沿西北方向流至晓云晓岭,折向东,横贯鹿亭全乡,于中村附近入鄞州境。主流长度为20.8千米,集水面积78.93平方千米。1998~2010年,晓鹿大溪晓云段、狗头颈及上庄段、中村至祝家堰段相继整治。
  大隐溪
  大隐溪源于鄆州区大庵山岗,自陆埠洪山大坪地附近流入余姚境,至芝林附近汇余鲍陈、周方地来水,过单溪口水库(建双溪口水库时废库)汇鄞州乌岩等处来水,过双溪口水库汇云溪来水,至城山入姚江。主流长度为23.27千米,集水面积62.02平方千米。大隐溪整治分4期工程进行,1998~2010年已完成3期。
  第四章 饮用水工程
  20世纪80年代,自来水供水城乡分割。90年代初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2007年完成。
  2001年前,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都独立供水。2001年9月,开始连库工程建设,陆埠水库和梁辉水库用隧道连通,增加库水利用率。2008年引双溪口水库原水至城东水厂,2010年7月该水厂开始供水。跨市引水工程有慈溪有偿供水工程和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
  第一节 城乡供水
  城区供水
  1988年初,城区有龙山(2007年拆除)、花园自来水厂2家,输水管道总长185.8千米,日产水3万吨,其中工业用水1.3万吨、居民生活用水8684吨,供水到户率89%。1994年6月,七里浦水厂建成,供城区用水。2010年7月6日,城东水厂通水。
  农村供水
  最早的是泗门镇,1982年8月,投资38万元,建2000吨级自来水厂1座。陆埠、临山、马渚镇于1986年建成自来水厂,丈亭、低塘镇于1987年建成自来水厂,设计规模均为2000吨级。之后,其他乡镇也开始陆续筹建、兴建自来水厂。当时水厂均就近取水,经处理后,向居民供水,水质一般。如发生断电,就无法保障供应。1990年,泗门水厂完成改扩建,改从牟山湖取水。同年,丈亭、三七市、河姆渡、大隐等镇的水厂相继完成兴建、扩建。
  城乡一体化供水
  1995年,市自来水公司开始向周边农村供水。1996年2月,市第二自来水公司所属渚山水厂建成投产,日供水5.1万吨。供马渚、低塘、朗霞、牟山等镇居民用水。2000年,又扩大至临山、黄家埠等镇。2001年,平原居民基本喝上自来水。2007年完成山区、半山区居民饮用水工程。2010年,姚西北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第二节 供引水工程
  四明湖水库供水工程
  1995年10月开工,管道全长8千米,为混凝土管,管径1米,1996年2月通水,供水能力为每天8万立方米,当年供水1510万立方米。2007年7月,新铺设一条直径1.8米的供水管道,同年12月通水,新老管道日供水能力每天达25万立方米。年供水量从最初的150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5000万立方米。至2010年6月,累计供水40426万立方米。
  陆埠水库、梁辉水库供引水工程
  1986年7月1日,陆埠水库开始向城区供水。1992年,日供水量增加到4万立方米。2000年8月,梁辉水库至七里浦水厂引水工程开工,铺设一条直径0.8米至1米的输水管9.7千米,2001年5月通水,引水能力为每天6万立方米。1999年,为向慈溪有偿供水作准备,市政府决定通过隧洞将陆埠水库原水引至梁辉水库。2001年9月工程动工,2003年10月试通水。隧洞全长7066.6米,开挖城门洞型断面,宽4.5米,高4米,总投资7464万元。设计年引水2000万立方米。梁辉水库日供水能力由6万立方米提高至13万立方米。
  双溪口水库供水工程
  2008年,市政府决定新建城东水厂以应对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将双溪口水库原水作为主要水源,通过输水管道和输水隧洞引入水厂。双溪口水库至车厩村用隧洞引水,途经横路山、天目山、大脑山至河姆渡镇车厩村出口,全长4993.59米。隧洞段总长4844.76米,其中双溪口水库至陶徐冯大溪段为1号隧洞,长1840.28米,坡降为0.27%(精确到0.01);陶徐冯大溪至河姆渡车厩村山塘段为2号隧洞,长3004.48米,坡降为3.46%(精确到0.01)。1号与2号隧洞之间为钢管浅埋段,长148.83米。河姆渡车厩村至水厂管道,全长20.7千米,管径1.2米。2009年7月开工,2010年7月完工。
  向慈溪有偿供水工程
  1999年7月,余姚、慈溪两市签订供(引)水协议明确,以梁辉水库原水为主水源,取水量前3年为每日3万立方米,年取水1000万立方米;第四年开始,为每日6万立方米,全年计划取水2000万立方米;水价相对稳定,每5年调整1次,供水年限15年。
  向慈溪市供水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取水管道直径1米,与水库输水隧洞末端叉管相连。至2010年,向慈溪供水1.9亿立方米。
  农民饮用水工程
  2001年平原地区农民的清洁饮用水基本解决。
  2005年6月,山区、半山区15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基本完成,总投资1.2亿元,其中宁波市财政补助1376万元,受益21.1万人,涉及山区13.6万人、半山区7.5万人,新建210个水站。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
  工程概况 是浙东引水工程的组成部分,于2006年6月开工,2010年3月完工,完成投资4.7亿元。征用土地84公顷,拆迁房屋37404平方米。引水干线为七塘横江(含跃进江)和四塘横江,引水支线为虞东河南段,所涉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和牟山5个镇及24个村。工程每年可向慈溪、余姚市引水3.1亿立方米,兼顾防洪排涝和改善水环境。主要建设项目为河道拓浚、桥梁建设、计量节制闸新建及配套工程。
  河道 拓浚七塘横江19.84千米,复式断面,河面宽40~50米;边坡1∶3,河底高程0米,设计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拓浚四塘横江19.12千米,复式断面,河底高程0米;河面宽25米以上,设计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拓浚引水支线虞东河南段1.16千米。
  计量节制闸 小曹娥滨海村和曹娥村分别新建七塘、四塘横江计量节制闸各1座。闸净宽均为5孔×6米,闸底高程为0.5米。
  桥梁 新(重)建桥梁42座,其中七塘横江33座、四塘横江7座、虞东河南段2座。
  第五章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包括灌溉设施和技术。1988年后,设施建设主要是泵站和沟渠建设,将泥土沟、渠逐步建设成混凝土防渗护砌的沟渠;在灌溉技术上,逐步推广喷滴、水稻薄露灌溉和无水层灌溉等节水方法。
  第一节 排灌系统建设
  排涝泵站
  中部地势低洼,有16667公顷耕地需要“强排”——提水排涝。1973年开始建造电力排涝站。到1987年,有28千瓦以上排涝站99座、口径50厘米以上水泵118台,总装机8175千瓦。1999年,排涝站有220座,总动力1.53万千瓦,总排涝能力近400立方米/秒,并将原70-ZLB型泵站改造成污水泵站。2010年,排涝站有240座,总动力略降,为1.5万千瓦,总排涝能力386立方米/秒。
  抗旱泵站
  总体情况 1962年,始建电力翻水站。1987年,有翻水站33座、水泵43台,装机4784千瓦。2000年后改造翻水站19座,把丰产型混流泵改为无锡水泵厂生产的HW型混流泵,同时新建5座翻水站,提高抗旱能力。至2010年,有电力翻水站29座、水泵68台,装机4368千瓦,动力略降。
  市属抗旱泵站 1987年,市属抗旱调水泵站4座,即郑巷、双板桥、剑江、斗门翻水站。1993年,新建临山排翻站。2000年后,改造剑江、双板桥翻水站,新建海涂水库翻水站1座、四明湖水库总渠翻水站2座、牟山湖翻水站1座。2010年,市属泵站9座:临山排灌站、牟山湖翻水站、剑江排翻站、海涂水库翻水站、斗门翻水站、郑巷翻水站、双板桥翻水站、凤凰山翻水站、永思桥翻水站。
  农田灌溉
  1969年,农田基本实现机电灌溉。至1987年,平原灌溉泵站2148座,动力3.63万千瓦。后由于农业经营方式变革和种植结构调整,泵站由大改小,数量骤增。到2010年,灌溉泵站3211座,动力3.53万千瓦。
  山区从1965年开始,建设电力高扬程泵站,到1987年有35座、1466千瓦。此后,由于水田面积减少,泵站数量锐减。2010年,泵站仅有9座,动力430千瓦,其中7座400千瓦泵站分布于梁弄镇四明湖环湖各村。
  第二节 节水灌溉
  经济型喷滴灌
  推广应用 1975~1985年,引进推广喷灌技术,安装设施的农田85.8公顷。由于土地分散承包,规模化的喷灌设施与小面积的经营方式不相适应,到20世纪末全部报废。2000年开始,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新材料,使工程造价降低到每公顷农田9000~13500元,成本降低50%以上。经济型喷滴灌大面积推广,广泛应用于竹笋、杨梅、红枫、榨菜、葡萄、猕猴桃等30种作物,平均增收节本效益1.15万元/公顷。滴灌还应用于猪、鸡、鸭、兔、鹅、羊等养殖场降温和防疫,从种植业到养殖业拓展喷灌应用领域,使喷滴灌成为效益农业的推进器。到2010年底,喷滴灌面积达到5900公顷,为中国南方喷滴灌面积最大县(市)。同时,建成畜禽场喷灌26万平方米,占规模化养殖场的95%。
  项目评估 2008年8月和12月,副省长茅临生两次专程到余姚考察经济型喷滴灌使用和推广情况,并作出评价,“余姚走出了一条把国外先进技术与浙江实际相结合的成功道路”“经济型喷滴灌是转变我省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是农民增收的好技术”。2009年1月,由中国工程院茆智、王浩院士参加的专家组作出评审意见,“经济型喷滴灌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政策支持 2008年市政府决定加快喷滴灌发展速度,并把专项资金从每年1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
  成果奖励 2006年获省水利科技创新一等奖,2010年获全国农业节水科技大奖。
  水稻薄露灌溉和无水层灌溉
  薄露灌溉 1993年,开始推广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当年推广面积3933公顷。1994年7月,省政府推广工作现场会在低塘镇西郑巷村召开。会上,刘锡荣副省长在讲话中总结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具有“四节二增”的效益,即节水、节工、节电、节肥和增产、增效。并部署在全省推广这项技术。
  无水层灌溉 1998年,开始示范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此项技术,本质上是严格的薄露灌溉,即在秧苗返青后田面不保留水层,而是充分利用降雨和少量几次沟灌补充水源,使土壤保持70%~100%的田间持水量。在河姆渡镇设立对比示范田,历经13年测产结果,早稻平均增产666千克/公顷,晚稻增产715千克/公顷,增产率分别为10.5%、9.9%。早稻平均节水833立方米/公顷,晚稻节水1344立方米/公顷,节水率分别为51%、59%。早晚稻每立方水生产粮食分别为2.67千克和2.94千克。
  奖项 水稻节水灌溉推广成果,2006年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
  专家考察 至2010年,先后到余姚考察的国外水利专家有,美国的赛勒斯(1996)、德国的盖洛(1997)、英国的戈特(1997)、日本的内腾克美(1999)、国际水稻研究所巴斯博士(2000)等。
  第三节 灌区建设与改造
  四明湖灌区
  东西宽23千米,南北长25千米,灌区原面积22333公顷。1980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到28933公顷。
  骨干工程包括总干渠、分干渠、干渠泵站、牟山湖、骨干河道。总干渠长10.5千米,设计流量20立方米/秒,2006年完成防渗衬砌,水利用系数从0.78提高到0.9。分干渠为城南干渠和马渚干渠,总长34.3千米,设计流量2.5~10立方米/秒,2006年完成节水改造。
  干渠泵站(凤凰山泵站、永思桥泵站)建于2003年,总装机800千瓦,流量4.5立方米/秒,配有8套电磁流量计。泵站从姚江提水进入城南干渠和马渚干渠,以减少四明湖水库的灌溉供水量。两座泵站建成后,水库年供水量从3500万立方米减到1000万立方米。
  骨干河道43条、217千米,承担干渠、支渠及水源功能。1997~2003年疏浚,平均挖深0.6米,清除淤泥180万立方米。
  田间工程主要为末级渠道和灌溉泵站。2010年,灌区有末级渠道2250条、1750千米,过流能力0.05立方米/秒至0.2立方米/秒。85%为混凝土防渗护砌。
  灌溉泵站约2000座,装机2.2万千瓦,泵站均经过节能改造。
  其他灌区
  皇山、竹山、郁浪浦、中舜江4节制闸下移后,蜀山大闸成为四明湖水库灌区的分界,大闸上游为上姚江灌区,即四明湖水库灌区。大闸下游为下姚江灌区,即以各镇为单位的中型灌区。
  丈亭镇灌区耕地1493公顷,灌溉面积为106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980公顷,水源取自姚江。灌溉保证率90%,渠系水利用系数0.7。2010年,灌区渠道长度201.41千米,其中衬砌长度为161.13千米,其配套建筑物有3923处。
  陆埠镇灌区耕地1780公顷,灌溉面积为156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1467公顷,主要水源取自姚江,部分取自陆埠水库。灌溉保证率70%,渠系水利用系数0.5。2010年,灌区渠道长度181.46千米,其中衬砌长度为145.17千米,其配套建筑物有4675处。
  三七市镇灌区耕地2587公顷,灌溉面积为19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1633公顷,主要水源为大池墩水库和相春水库的蓄水,部分水源取自慈江。灌溉保证率70%,渠系水利用系数0.65o2010年,灌区渠道长度318.98千米,其中衬砌长度为255.19千米,其配套建筑物有6801处。
  河姆渡镇灌区耕地2093公顷,灌溉面积为161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1441公顷,水源取自姚江。灌溉保证率90%,渠系水利用系数0.7。2010年,灌区渠道长度274.9千米,其中衬砌长度为219.92千米,其配套建筑物有5505处。
  第六章 水利体制改革
  水利体制改革,重点是投融资体制改革。1988年至20世纪末,主要是政府出资、农民以工折资的方式兴办水利。2000年开始,打破财政单一投资的格局,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建设水利事业的格局。
  第一节 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企事业单位改革
  1999年开始,市水利局对下属3家企业单位和电站、物资供应站、培训站、设计院等7家事业单位进行改制,资产作价公开转让,职工处理好劳动关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保障机制。2001年8月改制结束。
  水利员管理体制改革
  基层水利员分河区管理水利员和乡镇水利员。2002年,明确河区管理水利员隶属水利局管理;在编的67名乡镇水利员按工作所在乡镇、街道,统一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市水利局负责业务指导。
  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2005年,市水利局对直属的四明湖水库等6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定岗定编、管养分离,理顺运行机制,明确管理事项。
  第二节 投融资体制改革
  水资源投资公司
  2001年4月,成立市水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注册资本2.6亿元,其中梁辉、陆埠两座中型水库评估后净资产2.5亿元作为资本金入股,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现金出资1000万元,市政府将梁辉水库周边可用于房产开发的52.5公顷土地划拨给水投公司。水投公司利用土地向银行融资,并充分享有独立资金调控权。公司定向投资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水利设施项目,每个项目委托各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实施,水投公司只负责建设资金筹集和项目监管,不参与项目的具体施工管理。水投公司运作
  实施水资源市场化运作,保障水投资本积累。2004年1月,余姚向慈溪供应优质水由每日3万立方米增加至每日6万立方米,先期建设水库的投入,很快产生效益。为新的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整合土地资源,保证土地增值。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土地储备,通过工程建设,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土地出让效益,补偿工程建设。水投公司成立后,先后储备土地2013.83公顷,其中围涂土地量1829.33公顷。
  实施海涂围垦,以造地保投入。至2010年底,水投公司运作围涂3133.33公顷,其中围垦造地1304公顷分别转让给市滨海产业园区与调剂给市土地开发中心,共收益6.9亿元。剩余1829.33公顷可造地1400公顷,收入10亿元。
  截至2010年底,水投公司累计出资46亿元,先后建设最良江拓浚防洪、梁辉水库隧洞引水、中山河整治、城区4闸下移、滨海围涂、牟山湖整治、曹娥江引水、奖嘉隆江整治、双溪口水库建造等36项工程。公司总资产达51.26亿元,净资产12.71亿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