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心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17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心镇建设
分类号: F299.275.5
页数: 3
页码: 151-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1988-2010年中心镇建设情况,分别记述了泗门镇、梁弄镇、马渚镇、陆埠镇等各镇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城乡建设 中心镇

内容

泗门镇
  省小城市培育试点 1990年,泗门镇被定为市域2个城市副中心之一。1995年12月,省城乡建设厅批准泗门镇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6年11月,宁波市小城镇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文同意《泗门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户籍管理制度、财政体制等10大综合改革项目全面启动。2000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中心镇。2001年市城市总体规划又把泗门镇定位北部中心镇。同年8月,市政府在泗门召开泗门中心镇综合改革方案论证会,并于10月,市政府制定加快泗门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2002年7月5日,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批准泗门镇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9年12月,泗门镇成为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建设试点单位,赋予泗门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同年,余姚市委颁发《关于推行泗门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卫星城市的决定》,2010年,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泗门镇分设派驻机构27个。2010年,成为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经济状况 镇域位于姚北滨海平原。海岸线长7.2千米,滩涂平均宽度100~1500米,海产有梅鱼、小白虾、蛏子等小海鲜。农业以种植榨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是余姚榨菜主产区之一,329国道以南种植水稻。工业有电气机械、电子、纺织、食品、建材、塑料制品、金属、仪表等9大行业门类。2007年12月,被中国特色经济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电线电缆之乡。2010年,有耕地2933.27公顷,山林3.66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7.59亿元,其中农业1.22亿元、工业5.69亿元;财政总收入1868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88.8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08亿元。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5.89亿元;全社会投资15.8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0.53亿元、商贸服务投资1.65亿元;自营出口3.7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2亿元,其中地方收入2.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98元。
  梁弄镇
  省级中心镇培育 199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梁弄镇为市域2个城市副中心之一。1995年,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把梁弄定为市域3个城市副中心之一。2001年,梁弄定为南部中心镇。2000年8月,成为省级中心镇。2003年和2008年,市政府2次制定加快梁弄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对发展定位和目标作出明确规定,并给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经济状况 镇域位于四明山区西北部。山林特产以樱桃、桑果、杨梅等小水果以及花木等为主,盛产竹笋、茶叶,茶叶主要品牌有瀑布仙茗。小块平地有水稻种植。2000年后,工业以灯具制造、汽车配件等为主。2001年,被中国特色经济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灯具制造基地称号。1994年,开始建设四明湖度假村。2000年后,发展“农家乐”,至2010年达25家。是年,有耕地930公顷,山林538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2.95亿元,其中农业0.43亿元、工业2.31亿元;财政总收入769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3.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9.6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5亿元;全社会投资2.7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000万元、商贸服务投资6850万元;自营出口3643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3万美元;农业总产值1.1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
  马渚镇
  省级中心镇培育 2005年4月8日,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公布的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马渚位居百强榜。2007年4月,马渚镇成为省级中心镇。2008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加快马渚镇改革与发展政策意见,在户籍管理、财政管理、行政审批、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倾斜。
  经济状况 镇域位于姚西平原。西南部为小山丘。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是省重点产粮乡镇,建有可储粮5000万千克的中央储备粮余姚直属库。山林特产以茶叶、白杨梅以及花木等为主,是余姚的主要淡水养殖基地。工业以塑料制品、汽配、电器等行业为主。主要商业街有小马路、四季堰路等。2000年后,集镇东拓。位于甬余余夫公路南侧的泰达美家家居文化广场,为市内最大家具市场。2008年3月,被中国特色经济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喷雾器之乡。2010年,有耕地2866公顷,山林1104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5.87亿元,其中农业0.82亿元、工业4.73亿元;财政总收入1696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41.7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52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47.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14亿元;全社会投资5.7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8亿元、商贸服务投资5081万元;自营出口2.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农业总产值2.7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2亿元,其中地方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38元。
  陆埠镇
  省级中心镇培育 1995年,市城市总体规划,陆埠定位为市域3个城市副中心之一,2001年,定位为中部中心镇。2003年,洪山乡并入。2010年9月,成为第二批省级中心镇,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相应的优惠扶助政策。
  经济状况 镇域位于姚江南岸,四明山北麓。南部山区盛产竹笋、茶叶,北部平原以水稻种植为主,沿姚江一带多低洼田,以水产养殖和种植茭白、田藕等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步形成汽摩配件、水暖器材、电动工具3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产品体系。陆埠集镇历史上一直是姚南的农产品集散地。1994年,兴办水暖专业市场。1997年,改名为江南水暖城。2001年,被中国特色经济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水暖器材之乡。2009年,开始建设五星级的阳明温泉山庄,2010年尚在建。是年,有耕地1667公顷,山林7667公顷。
  199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3.65亿元,其中农业0.42亿元、工业3.05亿元;财政总收入980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34.2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97.2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44亿元;全社会投资3.4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04亿元、商贸服务投资2.08亿元;自营出口1.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5万美元;农业总产值9581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其中地方收入86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90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