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筹区域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16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统筹区域发展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8
页码: 150-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1988-2010年统筹区域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余慈统筹、中心镇建设、片区发展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城乡建设 统筹区域

内容

2000年后,泗门、梁弄、马渚和陆埠镇先后成为省级中心镇。2009年,泗门镇还成为宁波卫星城。这4个镇分别位于姚西北中心、南部山区、姚西平原和中部半山区,对周边乡镇有一定辐射作用。统筹区域发展主要是余慈统筹、省级中心镇建设、四明山片区、环牟山湖片区等。
  第一节 余慈统筹
  决策和规划
  2006年4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建设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的重大决策。
  2006年6月25日,宁波市政府颁发《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至2008年底,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框架基本建立,形成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规及专项规划相融合的规划体系。与之相适应,余姚市级规划有《姚北周巷片区(余姚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导则》《余慈中心城核心区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设计导则》和《杭甬城际铁路客运专线余慈站客运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余慈高铁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等。
  协调机制
  2006~2007年,余姚市先后成立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并设区域统筹科,配备领导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余慈统筹工作。形成统筹发展的推进机制和督查机制,明确年度计划、项目实施和考核制度等。建立两市市长、部门、乡镇联席会议制度。
  主要建设项目
  公交线路 2006年底,开通余姚北站至慈溪乌山站公交线路。
  主干道路 至2010年底,建成通车的有329国道复线一期(小曹娥—黄家埠)段、余姚大道(329国道—滨海产业园区)段、余慈连接线冶山至329国道芦城段(城东线北延)等,尚在建的有329国道复线(黄家埠—牟山)、余姚大道(329国道—61省道)等。
  打通断头路 至2010年底,打通童岙至桃园公路、慈溪西三环余姚段、余姚工业园区纬一路3条断头路。
  铁路 杭甬客运专线结合余慈统筹进行规划设计。2010年,杭甬客运专线尚在建。
  第二节 中心镇建设
  泗门镇
  省小城市培育试点 1990年,泗门镇被定为市域2个城市副中心之一。1995年12月,省城乡建设厅批准泗门镇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6年11月,宁波市小城镇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文同意《泗门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户籍管理制度、财政体制等10大综合改革项目全面启动。2000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中心镇。2001年市城市总体规划又把泗门镇定位北部中心镇。同年8月,市政府在泗门召开泗门中心镇综合改革方案论证会,并于10月,市政府制定加快泗门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2002年7月5日,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批准泗门镇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9年12月,泗门镇成为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建设试点单位,赋予泗门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同年,余姚市委颁发《关于推行泗门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卫星城市的决定》,2010年,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泗门镇分设派驻机构27个。2010年,成为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经济状况 镇域位于姚北滨海平原。海岸线长7.2千米,滩涂平均宽度100~1500米,海产有梅鱼、小白虾、蛏子等小海鲜。农业以种植榨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是余姚榨菜主产区之一,329国道以南种植水稻。工业有电气机械、电子、纺织、食品、建材、塑料制品、金属、仪表等9大行业门类。2007年12月,被中国特色经济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电线电缆之乡。2010年,有耕地2933.27公顷,山林3.66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7.59亿元,其中农业1.22亿元、工业5.69亿元;财政总收入1868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88.8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08亿元。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5.89亿元;全社会投资15.8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0.53亿元、商贸服务投资1.65亿元;自营出口3.7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2亿元,其中地方收入2.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98元。
  梁弄镇
  省级中心镇培育 199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梁弄镇为市域2个城市副中心之一。1995年,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把梁弄定为市域3个城市副中心之一。2001年,梁弄定为南部中心镇。2000年8月,成为省级中心镇。2003年和2008年,市政府2次制定加快梁弄中心镇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意见,对发展定位和目标作出明确规定,并给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经济状况 镇域位于四明山区西北部。山林特产以樱桃、桑果、杨梅等小水果以及花木等为主,盛产竹笋、茶叶,茶叶主要品牌有瀑布仙茗。小块平地有水稻种植。2000年后,工业以灯具制造、汽车配件等为主。2001年,被中国特色经济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灯具制造基地称号。1994年,开始建设四明湖度假村。2000年后,发展“农家乐”,至2010年达25家。是年,有耕地930公顷,山林538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2.95亿元,其中农业0.43亿元、工业2.31亿元;财政总收入769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3.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9.6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5亿元;全社会投资2.7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000万元、商贸服务投资6850万元;自营出口3643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3万美元;农业总产值1.1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
  马渚镇
  省级中心镇培育 2005年4月8日,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公布的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马渚位居百强榜。2007年4月,马渚镇成为省级中心镇。2008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加快马渚镇改革与发展政策意见,在户籍管理、财政管理、行政审批、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倾斜。
  经济状况 镇域位于姚西平原。西南部为小山丘。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是省重点产粮乡镇,建有可储粮5000万千克的中央储备粮余姚直属库。山林特产以茶叶、白杨梅以及花木等为主,是余姚的主要淡水养殖基地。工业以塑料制品、汽配、电器等行业为主。主要商业街有小马路、四季堰路等。2000年后,集镇东拓。位于甬余余夫公路南侧的泰达美家家居文化广场,为市内最大家具市场。2008年3月,被中国特色经济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喷雾器之乡。2010年,有耕地2866公顷,山林1104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5.87亿元,其中农业0.82亿元、工业4.73亿元;财政总收入1696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41.7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52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47.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14亿元;全社会投资5.7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8亿元、商贸服务投资5081万元;自营出口2.7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农业总产值2.7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2亿元,其中地方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38元。
  陆埠镇
  省级中心镇培育 1995年,市城市总体规划,陆埠定位为市域3个城市副中心之一,2001年,定位为中部中心镇。2003年,洪山乡并入。2010年9月,成为第二批省级中心镇,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相应的优惠扶助政策。
  经济状况 镇域位于姚江南岸,四明山北麓。南部山区盛产竹笋、茶叶,北部平原以水稻种植为主,沿姚江一带多低洼田,以水产养殖和种植茭白、田藕等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步形成汽摩配件、水暖器材、电动工具3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产品体系。陆埠集镇历史上一直是姚南的农产品集散地。1994年,兴办水暖专业市场。1997年,改名为江南水暖城。2001年,被中国特色经济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水暖器材之乡。2009年,开始建设五星级的阳明温泉山庄,2010年尚在建。是年,有耕地1667公顷,山林7667公顷。
  199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3.65亿元,其中农业0.42亿元、工业3.05亿元;财政总收入980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34.2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97.2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44亿元;全社会投资3.4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04亿元、商贸服务投资2.08亿元;自营出口1.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5万美元;农业总产值9581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其中地方收入86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90元。
  第三节 片区发展
  四明山片区
  片区规划 四明山片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1988年后一直作为扶贫区域。1990年,城市总体规划开始把四明山片区中的梁弄定位为副中心城市之一,其中陆埠镇作为一般建制镇。1995年,城市总体规划把梁弄、陆埠均作为3个副中心之一,而大岚、四明山作为一般建制镇。2001~2010年,市委、市政府逐步把梁弄、大岚、四明山、鹿亭、陆埠等山区乡镇作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的一个片区加以统筹规划。2010年9月后,陆埠镇按省级中心镇进行建设。
  2007年6月,市政府成立四明山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四明山旅游开发建设。次年7月,四明山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2010年6月,成立四明山旅游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四明山区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编制《四明山区域五年行动计划》《红枫谷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四明山省级地质公园核心区规划建设方案》《云河风景区规划建设方案》等。
  到2010年,建成或修缮四明山森林公园、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四明山山门主体工程、鹿亭香泉湾和大岚四窗岩、北溪和云河漂流等一批旅游项目。对区域内二级以上的33处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踏勘和登记,规划安排旅游商住用地(弹性空间)地块23个、计117.5公顷,包装推出四明山(蜻蜓岗)运动休闲基地、四明山(东岗山)森林休闲度假区、四明山红枫谷度假基地、丹山赤水提升合作开发、森林公园经营权整体转让、四明湖度假村整体转让等7个重点旅游项目。
  2010年下半年,动工或在建的旅游项目有:四明湖度假村提升改造、红色旅游二期、白水冲景区规划方案、鸿禧度假山庄、仰天湖山庄、四明山旅游商品基地、宁波电视台影视创作基地、四明山地质公园等。
  大岚镇 镇域位于四明山腹地。林特产品形成高山云雾茶、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体系。著名的茶叶品种有黄金观、白茶、黄金芽等。流域面积在15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流有42条,至2010年建成小水电站20座,装机容量8950千瓦,年发电量3100万千瓦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旅游业,有AAAA级景区丹山赤水,还有四窗岩、姚江源头等景点。2010年,有耕地530公顷,山林450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0.52亿元,其中农业0.17亿元、工:业0.31亿元;财政总收入91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0.46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2亿元;全社会投资3787万元,其中工业投资1551万元、商贸服务投资1200万元;农业总产值9301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24万元,其中地方收入14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73元。
  四明山镇 镇域位于四明山腹地。传统产品以茶叶、毛竹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形成以红枫、樱花等为主的花木产业。2000年后,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枫之乡、中国樱花之乡。2002年后,发展旅游产业,主要景区、景点有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仰天湖北溪漂流等。紫竹牌炭制品入选2008年奥运会人文礼品。至2010年,共建有小水电站23座,总装机量7902千瓦,年总发电量1818万千瓦时。是年,有耕地476公顷,山林766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0.62亿元,其中农业0.14亿元、工业0.41亿元;财政总收入112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0.37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4.9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6亿元;全社会投资2687万元,其中工业投资385万元、商贸服务投资452万元;农业总产值1.2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90元,其中地方收入11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1元。
  鹿亭乡 乡域位于四明山腹地。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竹笋、茶叶、山羊、高山西瓜、花卉、畜禽6大产业。2000年后,瀑布仙茗和鹿沁牌余姚春先后获国家级有机茶证及“中绿杯”名茶评比金奖。至2010年建小水电站18座,总装机5410千瓦,年发电1080万千瓦时。是年,有耕地475公顷,山林525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1.63亿元,其中农业0.22亿元、工业1.34亿元;财政总收入193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2.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2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8.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9亿元;全社会投资2565万元,其中工业投资2415万元;农业总产值784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24万元,其中地方收入1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95元。
  环牟山湖片区
  片区规划 环牟山湖片区只涉及牟山1镇。牟山湖位于牟山镇境内。2010年,有湖面333.3公顷。环湖有距今3000年的竺山岛遗址,距今1700年的马步龙越窑遗址,宋代的方丈碑遗存,千年古村姜山美女池及古樟树群。
  2010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牟山湖。同年7月,牟山湖休闲度假区管委会成立。开展招商引资,启动高端度假房产、五星级宾馆和国际学校项目建设。一期工程有10公顷农民安置保障房,杭甬高速牟山道口接北入口6.5千米道路工程,同时推进水、电、天然气及通信等配套工程建设。
  牟山镇 镇域位于姚西,与上虞市接壤。有全市最大的天然湖泊牟山湖,湖四周多低山缓坡。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是余姚主要的淡水养殖基地,山林特产有白杨梅、茶叶、雷竹笋等。20世纪90年代后,工业以电讯器材、同步带等为主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以汽车配件、通信设备、玻纤材料等为主导的行业结构;集镇建设沿甬余余夫公路两侧拓展。2000年后,三江、华联家家福等在镇内设有连锁超市。2010年,有耕地1280公顷,山林1213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3.34亿元,其中农业0.44亿元、工业2.65亿元;财政总收入1214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8.1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3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30.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77亿元;全社会投资2.8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9亿元,商贸服务投资1630万元,自营出口5707万元;农业总产值3.3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其中地方收入44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40元。
  其他各镇发展
  丈亭镇 镇域位于姚东。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是余姚杨梅主产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工业逐步形成轻纺印染、五金机械、管阀轴承、塑料模具、园艺设备等产业门类。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台商落户丈亭,形成台商工业园区。2000年后,集镇逐步向北沿甬余余夫公路外移,形成新区。2010年,有耕地1000公顷,山林280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4.21亿元,其中农业0.45亿元、工业3.38亿元;财政总收入1085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31.1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57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3.36亿元;全社会投资5.5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13亿元、商贸服务投资6280亿元,自营出口1.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11万美元;农业总产值3.0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0亿元,其中地方收入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
  三七市镇 镇域位于姚东,与宁波江北区接壤。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是余姚杨梅的主产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锈钢制品、汽车配件、紧固件等发展较快,粮食以年糕加工最为著名,200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年糕之乡。2010年,有耕地2300公顷,山林300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1.84亿元,其中农业0.53亿元、工业1.15亿元;财政总收入536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1.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5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40.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亿元;全社会投资2.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93亿元、商贸服务投资4201万元,自营出口3152万元,实际利用外资88万美元;农业总产值2.9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其中地方收入55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27元。
  河姆渡镇 镇域位于姚东。水稻为传统种植作物,20世纪80年代末,茭白成为主要农作物。山林特产主要有茶叶、竹笋等,著名的茶叶品牌有四明十二雷、丞相绿、河姆渡野茶等。20世纪后,不锈钢加工形成特色产业,其他还有PE管件(以聚乙烯(PE)为主要成分的塑料管件,PE即POLYETHYLENE)、旅游用品、机械、仪表等。2010年,有耕地1588公顷,山林3000公顷。
  1992年,并乡设镇。1993年,社会总产值2.64亿元,其中农业0.41亿元、工业2.06亿元;财政总收入424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3.0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58.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25亿元;全社会投资1.9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亿元、商贸服务投资600万元;自营出口4507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万美元;农业总产值2.5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6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36元。
  小曹娥镇 镇域位于姚北滨海平原。海岸线长8.1千米,海产品有小梅鱼、蛏子等小海鲜。农业复种指数较高,以种植棉花、榨菜等经济作物为主,是余姚榨菜重点产地。2005年7月,规划建设滨海新城,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世茂铜业、王龙集团等。2010年,有耕地176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2.43亿元,其中农业1.12亿元(统计年鉴数据如此)、工业1.03亿元;财政总收入534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11.4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5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00.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6.25亿元;全社会投资5.1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49亿元、商贸服务投资5810万元;自营出口9774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51万美元;农业总产值3.4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7亿元,其中地方收入86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70元。
  临山镇 镇域位于姚北滨海平原。海岸线长2.97千米,海产品有小梅鱼、蛏子等小海鲜。农业以榨菜、棉花、水稻种植及畜禽养殖为主。是余姚葡萄生产基地,葡萄著名品牌有味香园等。20世纪90年代后,工业逐步形成制笔、塑料制品、小家电等行业。临山老集镇区为商贸中心,2000年后,集镇逐步向西北拓展。2010年,有耕地2066公顷,山林601.5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5.61亿元,其中农业0.96亿元、工业4.22亿元;财政总收入1532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44.4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2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99.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4亿元;全社会投资6.0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7亿元、商贸服务投资3020万元;自营出口878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9万美元;农业总产值6.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9亿元,其中地方收入8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1元。
  黄家埠镇 镇域位于姚西北,和上虞接壤。海岸线长1.97千米。农业以榨菜、棉花、水稻种植及畜禽养殖为主。是余姚主要海产、水产养殖基地。林特产品以蜜梨较著名。工业以消防器材、休闲用品、轻纺印染等行业为主。200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消防器材之乡。食品主要以榨菜加工为主,小包装精品系列品牌主要有备得福、阿祥哥等。2010年,有耕地1822公顷,山林350.27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4.58亿元,其中农业0.57亿元、工业3.65亿元;财政总收入1368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3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15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08.5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46亿元;全社会投资5.4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14亿元、商贸服务投资1000万元;自营出口1.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农业总产值4.2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2亿元,其中地方收入86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20元。
  大隐镇 镇域位于姚东,与鄞州区接壤。南部山区出产竹笋、茶叶、杨梅、香椿、花卉等,北部平原以水稻种植为主。天下玉苑茶获2009年中国(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历代盛产石板,石刻、石雕制品,产品远销海内外。2010年,有耕地360公顷,山林2380公顷。
  1993年,社会总产值0.9亿元,其中农业0.1亿元、工业0.73亿元;财政总收入352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3.6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0.82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11.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6亿元;全社会投资6047万元,其中工业投资4535万元、商贸服务投资800万元;自营出口1009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0万美元;农业总产值705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45万元,其中地方收入25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43元。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