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1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资源
分类号: TV211
页数: 3
页码: 43-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水资源的分布和资源储存量、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介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方面。
关键词: 余姚市 地理 水资源

内容

地表水
  循环水量 市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46.8毫米,折合水量20.74亿立方米。其中,9.08亿立方米耗于蒸发,占43.8%;11.36亿立方米形成河川径流,即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占54.8%;0.3亿立方米直接补给平原及山前河谷平原地下水,即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占1.4%。进出天然径流量为4.27亿立方米,其中上虞市入市境2.71亿立方米、慈溪市入市境1.35亿立方米、鄞州区入市境0.21亿立方米。
  资源总量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66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省和宁波市水资源总量955亿立方米和75.3亿立方米的1.2%和15.1%。人均水资源量为1330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2100立方米和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远低于世界人均近9000立方米的水平。从水资源时空分布来看,由于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水资源禀赋差别较大。时间上,年内降水集中在梅汛期和台汛期,非汛期少雨甚至干旱无雨,三伏时期往往出现一段时间的伏旱。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枯水年份全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而丰水年份全年降水量高达2000毫米。空间上,南部山区降水量大于中部姚江平原,姚江平原降水量大于北部滨海平原,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水域面积 总水域面积为71.2平方千米,相应水面率5.3%,容积率23.3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河流1579条,水库、山塘1137座,湖泊、池塘20座,人工渠道26条。平原河网水域面积36.05平方千米,占水域总面积的50.7%。山丘河流4.23平方千米,占6%。水库、山塘25.78平方千米,占36.2%。湖泊、池塘4.69平方千米,占6.6%。
  水质 见第六编《环境保护》第一章第一节《水环境质量》。
  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开发程度约占可开发的天然水资源总量的50%。95%年份,可供水量38540万立方米。需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及生态用水三方面,合计年总需水量39674万立方米。水库建设见第七编《水利》第一章第一节《水库建设》,水质保护见第六编《环境保护》第三章《环境污染防治》。
  地下水
  分布状况 全市年均地下水储量13475万立方米。其中,丘陵山区9390万立方米,占地下水总量的70%%;平原地区1850万立方米,占14%;灌溉2235万立方米,占16.8%。赋水地段集中在姚江南岸较大的溪沟出口处。根据地下水类型和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和承压水2类。潜水洪冲积含水层,主要呈带状分布在较大河谷中,岩性为砾石、砂砾石等,主要分布在大隐、陆埠镇和梨洲街道的南庙等地,水量丰富,一般单井涌水量为1000~3000吨/日,矿化度为0.02~0.5克/升,为淡水。潜水动态变化大,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与地表水关系密切,是农村生活和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来源。潜水坡洪积含水层,分布在沟谷两侧及山前地区,岩性为黏性土夹砾石,地下水位埋深与地形关系密切,一般为2~5米,水量在10~50吨/日,矿化度为0.05~0.2克/升,为淡水,只作小型生活用水。承压水根据埋深度,分为第I含水层和第Ⅱ含水层。第I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姚江谷地,静水位在0.2~2.3米之间,水量为100~1000吨/日,水质一般为咸水。第Ⅱ含水层,分布局限于平原北部一带,静止水位0.46~3.74米,水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一般在800~2000吨/日,水质一般为咸水。2010年,全市有地下水监测井6眼,分别为11-17(泗门)、11-4(马渚)、1-4(马渚)、余20(横路)、余21(横坎头)、余22(贺溪);按监测类型分,水位监测井3眼、水质监测井3眼;按监测层位分,Ⅱ层承压水2眼、I层承压水1眼、河谷孔隙潜水3眼。
  开发利用 南部山区,水量充沛,水质较好,适合开发利用。宁波四明山矿泉水有限公司,位于大岚镇蜻蜓岗,1993年8月经省第五地质大队勘测测定,日平均泉水流量为77立方米,水质样品由地矿部浙江中心实验室和地矿部南京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测定,矿泉水中含有锌等14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硼、锗等人体有益的元素,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完全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1998年12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开采,允许日产瓶装和灌装矿泉水60吨。宁波白水冲矿泉饮品有限公司,位于梁弄镇让贤村白水冲,2005年4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生产,日允许开采量50吨;企业生产的百岁山牌矿泉水的化学成分、感官指标、常量成分、微量元素、放射性物质及微生物指标等,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
  地下水保护 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能力相对不足,地下水污染形势严重,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始加强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工作。

知识出处

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1988-2010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全志分为概述、大事记、建置、地质、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邮政等4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