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历史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052
颗粒名称: 卷三 历史地名
分类号: K925.54
页数: 138
页码: 473-610
摘要: 本卷记述了余姚市的历史地名情况,其中包含已废止的乡镇、已废止的居民委员会、已废止的村民委员会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历史 地名

内容

已废止的乡镇
  城北乡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3千米。以地处余姚城区北得名。乡政府驻地新建北路西王村。东南隔东江与双河乡相望,东北与慈溪石堰接壤,南靠余姚镇,西连丰北乡,北与郑巷乡毗邻。民国后期为胜归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胜归、屯山乡。1956年胜归乡、屯山乡及石堰乡翁张村、剑江乡竹山村合并为胜归乡。1958年为胜归管理区。1961年为胜归公社。1970年胜归、虹桥2公社合并为城北公社。1983年改称城北乡。1992年并入余姚镇。面积18平方千米,时有13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5901户,19387人。
  双河乡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千米。因境内沈家桥江、毛家桥江两条平行横江而得名。乡政府驻地九垒山。东与梅溪乡、汇头乡接壤,南隔姚江与陆埠镇、明伟乡相望,西邻城北乡、余姚镇,北界慈溪县石堰、龙南乡。民国后期属高风乡、慈溪县蜀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高风、双河乡和慈溪县蜀山乡。1954年蜀山乡划入余姚县。1956年,3乡合并为双河乡。1958年为环城公社双河、高风、蜀山管理区。1961年3个管理区分别改为3个公社。1966年3公社合并为双河公社。1983年改称双河乡。1992年并入余姚镇。面积29平方千米,时有17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5688户,18554人。
  余姚镇 位于余姚市城区。系余姚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政府驻地人民东路57号,后迁至长安路22号。东毗丈亭镇,南界梁辉镇,西连马渚镇,北邻低塘、朗霞镇。1992年前面积19平方千米,34个居民委员会,14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29278户,79946人。民国后期,城区块为阳明镇,城郊分别属丰山、梁虹、梁堰、胜归等乡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属阳明区、环城区。1956年城区改称余姚镇,城郊分属丰山、胜归、双河、明伟等乡。1958年属余姚镇公社、环城公社。20世纪60年代,分属余姚镇、环城区。1992年,原环城区丰北、丰南、城北、双河、城南5个乡并入余姚镇,时辖30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2001年9月撤销余姚镇,其辖区析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街道。
  老方桥镇 位于余姚城区西北10千米。原名方桥,镇以桥名。,因与奉化市方桥镇重名,冠“老”字区别。镇政府驻地方桥东街。东与原西北街道为邻,南、西均靠马渚镇,北界泗门镇、朗霞镇。民国后期属开元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建方桥乡。1956年以方桥乡、丰乐乡(除大施巷村)和梁堰乡西部5个村重建方桥乡。1958年为马渚公社方桥管理区。1959年划入梁堰管理区的芝山、红心、永心等4个高级社和开元管理区的劲松、繁荣2个高级社。1961年划出开元部分改为方桥公社。1970年至1974年与开元公社合并后复分。1983年为方桥乡:1986年更名为老方桥镇。2003年并入西北街道。面积15平方千米,时辖17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1个居民委员会。4604户,14739人。
  丰南乡 位于余姚城区西1千米。以地处丰山之南而得名。乡政府驻地竹笆村。东靠余姚镇,南隔姚江与长丰、肖东乡相望,西界斗门乡,北邻丰北乡。民国后期为丰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设丰南乡。1956年又与丰北合并为丰山乡。1958年为环城公社丰南管理区。1961年为丰南公社。1970年与丰北公社合并为丰山公社。1974年复为丰南公社。1983年改称丰南乡。1992年并入余姚镇。面积8平方千米,时辖7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2195户,6717人。
  丰北乡 位于余姚城区西北4千米,以地处丰山之北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太平桥。东与城北乡接壤,南隔丰山与余姚镇、丰南乡相邻,西连老方桥镇,北界郑巷、新新乡。民国后期为丰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设丰北乡。1956年与丰南合并为丰山乡。1958年为环城公社丰北管理区,并划入梁堰乡部分村。1961年改称丰北公社。1970年又与丰南公社合并为丰山公社。1974年复为丰北公社。1983年改称丰北乡。1992年划入余姚镇。面积约14平方千米,时辖8个村民委员会,39个自然村。3298户,11182人。
  梁辉镇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6千米。为纪念梁辉烈士而命名。镇政府驻地苏家园村。东接陆埠镇,南至鹿亭乡,西南界梁弄镇,西邻肖东乡,北靠余姚镇。民国后期分属雁燕、梨洲、左溪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梁辉、双雁、燕窝、新伟、明山、梨洲、左溪、黄明、王石等乡。1958年为梁辉、燕窝、新伟、明山、梨洲、黄明、茭湖管理区。1961年为梁辉、燕窝、新伟、明山、梨洲、黄明、茭湖公社。1966年新伟、明山、梨洲合并改为东风公社。梁辉、燕窝合并为梁辉公社。1972年燕窝从梁辉分出。1981年东风公社改明伟公社。1983年为梁辉、明伟、黄明、茭湖和燕窝乡。1992年5个乡合并建梁辉镇。2001年并入东南街道。面积99平方千米,辖63个行政村,2001年3月撤并为16个行政村。
  梁辉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6千米。为纪念梁辉烈士而命名。乡政府驻地南庙村横溪。东接明伟乡,南毗燕窝、黄明、湖东3乡,西邻长丰乡,北界城南乡。民国后期属雁燕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双雁、燕窝、梁辉3乡。1956年3乡复并称梁辉乡。1958年为梁辉、燕窝管理区。1961年改为梁辉、燕窝公社,1966年梁辉与燕窝合并,1972年复分。1983年为梁辉乡。1992年与明伟、燕窝、黄明、茭湖合并,组成梁辉镇。面积33平方千米,时辖15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3337户,10799人。
  燕窝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10千米。以乡境中心有一块约120平方米盆地,形状似燕窝得名。乡政府驻地舒家山。东连兰山乡,南接黄明乡,西靠梁辉乡,北邻陆埠镇及明伟乡。民国后期属雁燕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置燕窝乡。1956年并入梁辉乡。1958年为燕窝管理区。1961年改为公社,1966年并入梁辉公社,1972年复分设燕窝公社。1983年改称燕窝乡。1992年并入梁辉镇。面积14平方千米,时辖8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1366户,4815人。
  明伟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东南5千米,为纪念楼明山、周之伟两烈士命名。乡政府驻地郁浪浦。东界陆埠镇,南靠燕窝乡,西毗梁辉乡、城南乡及余姚镇,北临姚江。民国后期为梨洲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新伟、明山、梨洲3乡。1956年并为明伟乡。1958年为新伟、明山、梨洲3个管理区。1961年管理区改名公社。1966年新伟、明山、梨洲合并为东风公社。1981年改为明伟公社。1983年改为明伟乡。1992年并入梁辉镇。面积18平方千米,时辖16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4515户,15046人。
  黄明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11千米。为纪念黄明烈士命名。乡政府驻地龙坑。东邻燕窝乡、兰山乡,南邻茭湖乡,西毗湖东乡,北邻梁辉乡。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黄明、左溪、王石3乡。1956年合并为黄明乡,并将石门、鲁家岙、下鲁3个村划给兰山乡,南黄、上王、方家、白龙潭划给茭湖乡,陈巴岭行政村划给南山乡,沿夹岙行政村划给鹿亭乡。1958年为黄明管理区,并将五一行政村从梁辉划入。1961年改为黄明公社。1983年改为黄明乡。1992年并入梁辉镇。面积24平方千米,时辖13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2329户,8394人。
  茭湖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15千米。据《四明山志》记载:“《云笈七签》曰:第六十三福地,茭湖渔澄洞,在古姚州西。而后知即余姚之茭湖也。其岭高峻,故语云‘事好省,莫上茭湖岭’。”乡政府驻地东大爿。东与南山、兰山2乡相邻,南与晓云乡接壤,西北连黄明乡。民国后期属左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王石乡。1956年并入黄明乡。1958年为茭湖管理区。1961年改为茭湖公社。1983年改为茭湖乡。1992年并入梁辉镇。面积10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1379户,4947人。
  肖东镇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南5千米。以肖东烈士命名。镇政府驻地石婆桥。东接余姚镇,南界梁弄镇和上虞市,西临马渚镇,北与马渚镇、余姚镇隔江相望。民国后期属凤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凤亭、肖东、长丹3乡。1956年3乡复并为肖东乡。1958年为肖东、长丰、长丹管理区。1961年为肖东、长丰公社。1970年长丰公社并入肖东公社,同年复分。1983年为肖东、长丰乡。1992年长丰乡并入肖东乡。1994年改为肖东镇。2001年,并入西南街道。面积46平方千米,辖22个行政村,141个自然村。7274户,25460人。
  肖东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南7千米。以肖东烈士命名。乡政府所在地郭相桥。东接长丰乡,南界上虞县永徐乡,西临姚江与云楼乡相交。北与斗门、丰南乡隔姚江相望。民国后期属凤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凤亭、肖东、长丹3乡。1955年凤亭乡蔡家堰村划入肖东乡。1956年3乡复并为肖东乡。1958年为肖东管理区。1961年肖东管理区改为肖东公社。1970年长丰公社并入,同年又分出为肖东公社。1983年改称肖东乡。1992年长丰乡并入肖东乡。1994年改为肖东镇。面积约20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2723户,9576人。
  长丰乡 位于余姚城区西南5千米。乡以桥名。乡政府驻地石婆桥村。东临城南乡,南靠湖东乡,西毗肖东乡和上虞县永徐乡,北临姚江。民国后期属凤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凤亭、肖东、长丹3乡。1956年3乡合并为肖东乡。1958年为长丰、长丹管理区。1961年为长丰公社。1970年并入肖东公社,同年又分出为长丰公社。1983年为长丰乡。1992年并入肖东乡。面积26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4551户,15884人。
  城南乡 位于余姚城区南3千米。以地处余姚城区南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它山庙。东邻明伟乡,南接梁辉乡,西毗长丰乡,北靠余姚镇。民国后期为南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高家畈、古路头、双龙3村划属新伟乡,余5个村为南雷乡。1956年并入明伟乡。1958年原南雷乡为南雷管理区。1961年为城南公社。1983年为城南乡。1992年5月城南乡并入余姚镇。面积11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2677户,9647人。
  新新乡 位于余姚市区西北12千米。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联络站“新新公司”,故名。乡驻地赵家。东与低塘镇、郑巷镇相邻,南接丰北乡、老方桥镇,西连天华乡、朗霞镇,北与慈溪交界。民国后期属柯义、义五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建立新新乡。1956年泠江乡、常胜乡及柯义乡、梁堰乡的一部分并入新新乡。1958年为红旗公社新新管理区。1961年成立新新公社。1983年改称新新乡。1992年新新乡、朗霞、天华合并为朗霞镇。面积13平方千米,辖19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3495户,11410人。
  天华乡 位于余姚市区西北12千米。因域内建有“天华禅寺”得名。乡驻地天华村。东与新新交界,南接老方桥镇和开元乡,西连泗门镇,东蒲、青山乡,北至朗霞镇。清末置天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西半部划出新置东蒲乡。1956年重新并入天华乡。1958年为红旗公社天华管理区。1961年为天华公社,1970年东浦、天华公社合并为东浦公社,1971又复分。1983年改称天华乡。1992年朗霞、新新、天华3乡镇合并为朗霞镇。面积10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2271户,7672人。
  历山镇 位于余姚市城区东北14千米。因境内历山得名。镇政府驻地历山。东、北、南三面分别与慈溪市交界,西连低塘镇。民国十九年(1930)为云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历山、黄湖、洋山3乡。1954年划大古塘以北三省塘头、南墩、弄口庵等村归慈溪县。1956年将历山、黄湖、洋山合并为历山乡,并划入双云乡的横墙弄、芦城、垫桥、逊桥和河云溪乡的黄清堰。1958年为历山管理区。1961年为历山公社。1983年复称历山乡。1986年为历山镇。1992年并入低塘镇:面积20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67个自然村。6511户,18672人。
  郑巷镇 位于余姚市城区北7千米。南宋时,开封府尹郑炳退居此,后子孙繁衍遂名郑巷。乡政府驻地郑巷。东与慈溪市接壤,南邻城北乡,西南接丰北乡,西北连朗霞镇,北毗低塘镇。民国后期属柯义、云溪2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柯义、云溪、剑江3乡。1956年为项旷乡。1958年为剑山、龙山、杨漕、崇山4个管理区。1959年合并为郑巷管理区。1961年为郑巷公社。1983年为郑巷乡。1989年为郑巷镇。1992年并入低塘镇。面积18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4837户,15867人。
  湖堤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北18千米。古为湖地、湖堤,又名新市。《东山志》载:“湖地在临山东。洪武二十年(1387)筑临山卫城,其地皆民庐田土,割汝仇湖西北隈偿之,名曰湖地:”乡政府驻地湖堤。东和东北接泗门镇,南邻青山乡,西连临山镇,北至塘后、湖北乡。民国后期为湖堤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湖堤、湖南、湖北3个小乡。1954年大河门村划入。1956年撤湖堤乡并入临山乡。1958年为湖堤管理区。 1961年改为湖堤公社,1962年又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为湖堤公社。1983年改称湖堤乡。1992年并入临山镇。面积9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2585户,8122人。
  临海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北21千米。因北濒杭州湾而得名。乡政府驻地致和丘。东接湖北乡,南连临山镇,西界兰海乡,北濒杭州湾。1950年置临海乡。1954年划归慈溪县。1956年临海、兰海、横塘合并为海塘乡。1958年为临海管理区。1961年为临海公社,1966年3公社合并为海塘公社,1972年再分为3个公社: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为临海乡。1992年并入临山镇。面积约11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2681户,10185人。
  兰海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北22千米。因地处兰塘之北而又紧濒杭州湾,故名。乡政府驻地新庵。东与临海乡相接,南靠临山和黄家埠,西邻横塘乡,北濒钱塘江。1950年从兰塘分离,设立兰海乡。1954年划入慈溪县。1956年兰海、临海、横塘3乡合并,称海塘乡。1958年为兰海管理区。1961年为兰海公社。1966年3公社合并为海塘公社。1972年再分3个公社。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称兰海乡。1992年并入临山镇。面积l1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3381户,8958人。
  回龙乡 位于余姚市政府驻地西北20千米。以驻地得名。东接临山镇,南与东南连牟山乡,西与上虞区小越镇、谢塘镇接壤,北邻黄家埠镇。民国后期属中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中河、杏山、高桥3乡。1956年复并为中河乡。1958年分称杏山、中河、高桥3个管理区。1961年再并更名为回龙公社。1983年为回龙乡。1992年并入黄家埠镇。面积15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2个自然村。4413户,13701人。
  横塘乡 位于余姚市政府驻地西北24千米。乡政府驻地在横塘(利济塘),故名。东邻兰海乡,南与黄家埠镇相连,西界上虞谢塘镇,北滨钱塘江。民国后期属上塘、兰塘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成立横塘乡。1954年10月划归慈溪县。1956年临海、兰海、横塘3乡合并为海塘乡。1958年改称第九管理区。1961年撤管理区,改建横塘公社。1966年又与临海、兰海公社合并为海塘公社。1972年又分,复称横塘公社。1979年9月复归余姚县。1983年为横塘乡。1992年并入黄家埠镇。面积10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2609户,8967人。
  湖北乡 位于余姚城区西北22千米。因位于湖堤之北而得名。乡人民政府驻地小路下四丘。东接夹塘乡,南邻湖堤、塘后乡,西毗临海乡,北濒钱塘江。民国后期属湖堤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湖堤乡分为湖南、湖北、湖堤3乡,湖北始单独建乡。1954年划入慈溪县。1956年湖北与万圣、夹塘合称光明乡。1958年为湖北管理区。1961年为湖北公社。1979年重新划归余姚。1983年改称湖北乡。1992年并入泗门镇。面积10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2649户,9127人。
  万圣乡 位于余姚城区西北21千米。因境南有万圣庵而得名。乡政府驻地陶家路五丘。东邻镇海乡,南接塘后乡,西界夹塘乡,北濒杭州湾。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四海乡划分为夹塘、万圣、镇海3个乡。1954年划入慈溪县。1956年夹塘、湖北、万圣合并为光明乡。1958年为万圣管理区。1961年为万圣公社,1966年改为万胜公社。1979年重新划归余姚县。1981年复名万圣公社。1983年改称万圣乡。1992年并入泗门镇。面积为10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2479户,8308人。
  夹塘乡 位于余姚城区西北20千米。因乡西有一条夹塘而得名。乡政府驻地谢家路二丘。东邻万圣乡,南邻塘后乡,西接湖北乡,北濒杭州湾。民国后期属四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四海乡分为夹塘、万圣、镇海3乡,夹塘独立成乡。1954年划入慈溪县。1956年夹塘、湖北、万圣合并为光明乡。1958年为夹塘管理区。1961年改称夹塘公社。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称夹塘乡。1992年并入泗门镇。面积10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2540户,8691人。
  塘后乡 位于余姚城区西北17千米。因地处大古塘以北,故名。乡政府驻地后塘河。该乡因行政区域多次变动,辖地被分为东西两块。中间隔朗霞镇属地500米。东部辖地,东南西三面为朗霞环抱,北与小曹娥、朗海乡、镇海乡接壤;西部辖地东连朗霞镇,南接泗门镇,西南邻湖堤乡,北界湖北、夹塘、万圣及镇海等乡。民国后期分属朗霞、泗门、明风、湖堤4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海南、泗北乡及泗门镇一部分。1954年10月划入慈溪县。1956年置乡。1958年分为海南、塘后、泗北3个管理区。1961年又改为3个公社。1966年合并为塘后公社。1979年划归余姚县。1983年改称塘后乡。1989年并入泗门镇。面积14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4060户,13238人。
  东蒲乡 位于余姚城区西北13千米。因辖区内宋代曾植蒲数里,故名。乡政府驻地东蒲周。东毗天华乡,南接青山乡,西邻湖堤乡,北界临周江,与泗门镇、朗霞镇隔水为邻。民国后期属天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从天华乡分出建乡。1956年并入天华乡。1958年为东蒲管理区。1961年改称东蒲公社,1970年再于天华合并称东蒲公社,1971年再分出为东蒲公社。1983年改为东蒲乡。1992年并入为泗门镇。面积约8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2172户,6410人。
  朗海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北20千米。因辖区南靠朗霞,北临杭州湾,故名。乡政府驻地杨家路三丘。东临曹娥村,南连泗门镇,西接镇海村,北濒杭州湾。民国后期属曹娥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出建乡。1954年划归慈溪县。1956年曹娥、朗海、镇海3乡合并为曹海乡。1958年改称为泗门卫星人民公社朗海管理区。1961年为朗海公社。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称朗海乡。1992年5月并入小曹娥镇。面积10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2788户,8724人。
  镇海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北20千米。因乡内有镇海殿而得名。乡政府驻地方家路。东临朗海乡,南与泗门镇、朗霞镇接壤,西靠万圣乡,北濒杭州湾。民国后期属四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设镇海乡。1954年划归慈溪县。1956年与曹娥、朗海合并为曹海乡。1958年改称为(泗门)卫星人民公社镇海管理区。1961年为镇海公社。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称镇海乡。1992年并入小曹娥镇。面积10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2691户,8741人。
  青港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部13千米。因青山港(江)南北贯穿全境而得名。乡政府驻地赵家山。东接马渚镇,南隔牟山湖与湖山乡相望,西邻牟山乡、回龙乡,北连临山镇、青山乡。清以前属东山乡。民国十九年(1930)设青港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划出北部归青山乡。1956年并入牟山乡。1958年分出为青港管理区。1961年为青港公社。1970年青港、湖山、牟山3公社合并为牟山公社,1971年复分。1983年改称青港乡。1992年并入牟山镇。面积14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2040户,6649人。
  湖山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部16千米。境内地形背山面湖,因称为湖山。乡政府驻地新庄。东邻马渚镇、东南连接云楼乡,西南与上虞交界,北靠牟山湖。民国后期属牟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设湖山乡。1956年并入牟山乡。1958年分出,设湖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湖山公社。1970年青港、湖山、牟山3公社合并为牟山公社,1971年复分。1983年改称湖山乡。1992年并入牟山镇。面积14.6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1110户,3873人。
  斗门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7千米。因境内有斗门山、斗门堰而得名。斗门为古代水利交通设施名称,始于宋代,形成村落后,以此为名。乡政府驻地九功寺。东界食禄江与丰南乡、丰北乡为邻,南濒姚江与肖东乡隔水相望,西临贺墅江与云楼乡接壤,北面紧靠马渚镇、老方桥镇。民国后期分属丰乐、云楼2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以铁路为界,路南称云丰乡,路北为丰乐乡。1956年并入云楼乡。1958年为斗门管理区。1961年改为斗门公社。1970年斗门、云楼合并为云楼公社。1971年10月分出,仍为斗门公社。1983年为斗门乡。1992年并入马渚镇。面积12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3554户,10894人。
  云楼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10千米。唐时已设乡,为余姚最早设立的15乡之一。相传秦始皇南巡会稽祭海时,此地曾现海市蜃楼,有楼阁仙山,祥云缭绕,因名其地。乡政府驻地沈家。东濒姚江与肖东乡相望,南界上虞县虞东、永徐两乡,西踞谢家尖、云岫岭与湖山乡接壤,北邻马渚镇,东北隔贺墅江连斗门乡。旧时属云楼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划出斗门、金家畈、姚家弄、九功寺、下叶、西山下、下姚7个村。1956年斗门乡并入云楼乡。1958年分为云楼、斗门2个管理区。1961年原云楼管理区改称云楼公社。1970年云楼、斗门合并为云楼公社,1971年复分为云楼、斗门2个公社。1983年为云楼乡。1992年并入马渚镇。面积约16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2319户,7935人。
  开元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10千米。开元为余姚最早设立的15乡之一,又名开原。乡政府驻地瑶湖苑。东接老方桥镇,南濒五庙江与马渚镇隔水相邻,西至青山乡,北界禾山与天华乡接壤。1950年西半部划出置青山乡。1958年改为开元管理区。1961年为开元公社,1970年并入方桥公社,1974年又分出称开元公社。1983年为开元乡。1992年并入马渚镇。面积约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2304户,6839人。
  青山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北12千米。因境内青山而得名。乡政府驻地魏家。东邻开元乡,南接马渚镇、青港乡,西毗临山镇、湖堤乡,北靠东蒲、天华乡。民国后期东半部 原属开元乡,西半部原属青港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新置青山乡。1956年并入开元乡。1958年分出称青山管理区。1961年改建为青山公社。1983年复称青山乡。1992年并入马渚镇。面积13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2703户,8742人。
  汇头乡 位于余姚城区东9千米。因两处钟姓在此会合定居,故名钟家汇头,简称汇头。一说村在龙头浦与西通九垒山的横江汇合处,故名。乡政府驻地汇头汇信村。东至丈亭镇,南临姚江,西至双河乡,北接梅溪乡。民国后期分属慈溪县丈亭镇、渔溪镇、蜀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建龙山乡。1954年划归余姚。1956年并入丈亭乡。1958年为丈亭公社龙山管理区。1961年为龙山公社。1965年龙山、梅溪二公社合并称龙山公社。1966年复分二公社。1981年改为汇头公社。1983年改为汇头乡。1989年与梅溪合并为梅溪乡。面积15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2388户,8029人。
  梅溪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东9千米。据光绪《余姚县志》记载,梅岙湖侧,昔有梅树,梅溪水出此,因名梅溪。乡政府驻地汇信村。东至丈亭镇,南临姚江,西至双河乡,北至慈溪。民国后期为龙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置为梅溪乡。1956年并入龙南乡。1957年因建造梅湖水库,水库以南为梅溪乡,以北仍为龙南乡。1958年改称梅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梅溪公社。1965年梅溪、龙山2公社合并称龙山公社。1966年复分2公社。1974年公社驻地由俞家岙迁址陆家山顶。1983年改为梅溪乡。1989年汇头、梅溪2乡合并为梅溪乡,乡驻地改为汇信村。1992年并入丈亭镇。面积25.2平方千米,时辖17个村,42个自然村。3241户,11228人。
  二六市乡 位于余姚城区东22千米。光绪《慈溪县志》载:“湖塘下市,县西二十里,今称二六市,月逢二、四、六、八日市。”以村名乡。乡政府驻地二六市。东界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南临慈江与河姆渡镇隔江相邻,西与三七市村相连,北至牛角峰与慈溪县东安镇接壤。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二六市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明德、明山两乡。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明德、明山合并称明德乡。1958年改为明德管理区。1961年改为二六市公社。1983年改为二六市乡。1992年并入三七市镇。面积29平方千米,辖14个村,54个自然村。3608户,11572人。
  江中乡 位于余姚城区东南17千米-四周均有江河围绕,故名。乡人民政府驻地钱家漕。东隔小泾浦与罗江乡交界,西南滨姚江与沿江乡、车厩乡隔水相望,北临慈江与丈亭镇、三七市镇毗邻。旧时属慈溪县,民国十九年(1930)时曾称江慈乡,因四面环水,改名为江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江中、罗江两乡。1954年10月划入余姚县。1956年江中、罗江2乡合并复称江中乡。1958年属丈亭公社江中大队,旋改江中管理区。1961年改为江中公社,1966年2月三七市、新桥、江中3公社合并为新桥公社,同年11月恢复江中公社。1983年为江中乡。1992年5月并入河姆渡镇。面积13.77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2363户,6885人。
  罗江乡 位于余姚城区东南22千米。据光绪《慈溪县志》载,“朱梁贞明间(915—921),罗甫自桐庐挈家避乱于此定居,努力耕作,施以礼教,蔚成善俗,居者益众,号其江曰罗江”,并作地名。乡人民政府驻地罗江。东邻江北区,西毗江中乡,南临姚江与车厩乡相邻,北濒慈江与三七市镇、二六市乡隔水相望。旧时属慈溪县。民国后期属江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设罗江乡。1954年10月划入余姚县。1956年罗江复入江中乡。1958年10月属丈亭公社罗江大队,旋改罗江管理区。1961年5月为罗江公社。1983年为罗江乡。1992年5月并入河姆渡镇。总面积14.43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2346户,7288人。
  车厩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东南17千米。光绪《慈溪县志》引《会稽记》云:“越王勾践于此置厩停车秣马,遗迹犹存,故名车厩。”乡人民政府驻地车厩。东接大隐镇,南邻洪山乡,西靠南山、兰山、沿江乡,北隔姚江与江中、罗江乡相望。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车厩、河姆两乡。1954年10月划入余姚县。1956年车厩并入沿江乡,河姆并入大隐乡。1957年原车厩、河姆复并为车厩乡。1958年为陸埠公社第三、四大队,旋改车厩管理区。1961年改为车厩公社。1983年为车厩乡。1992年5月并入河姆渡镇。面积36.6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2317户,7561人。
  洪山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东南17千米。为纪念朱洪山烈士而得名。乡政府驻地望石坑,后迁至袁马。东与大隐毗连,南与鄞县为邻,西南接鹿亭乡,西与北界南山、车厩乡。民国后期属慈溪县南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洪山、雷山两乡。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2乡合并为洪山乡。1958年为洪山管理区。1961年为洪山公社。1983年为洪山乡。1992年5月南山乡并入,仍称洪山乡。区域面积52平方千米,辖26个行政村。2003年洪山乡并入陆埠镇。面积24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时有2585户,8520人。
  南山乡 位于余姚城区东南14千米。以地处陆埠以南山区得名。东邻洪山乡、车厩乡,南靠鹿亭、晓云乡,西接茭湖乡,北毗兰山乡。乡政府驻地袁马。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南山、蓝山、蓝水3个乡。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兰山乡。1957年分为南山、兰山乡。1958年为南山管理区。1961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为南山乡。1992年5月并入洪山乡。面积28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时有2865户,9660人。
  兰山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东南12千米。因境内有蓝溪,故又名蓝水,后区域扩大,山区增多,改名兰山。乡政府驻地干溪。东南与车厩、南山乡接壤,西与茭湖、黄明、燕窝乡毗邻,北连陆埠镇,东北邻沿江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从陆埠镇划出置蓝水乡。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王石乡下鲁、石门、鲁岙和梅树湾、泥镬自然村及燕窝乡江沿山等划入,改称兰山乡。1958年为陆埠公社干溪管理区。1961年为兰山公社。1983年复称兰山乡。1992年并入陆埠镇。面积约27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时有1893户,6626人。
  沿江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东南13千米。以境濒临姚江,故名。乡政府驻地支溪岙。东北与江中以姚江为界,东南与车厩乡接壤,西连陆埠镇,西南邻兰山乡,北隔姚江与丈亭镇相望。民国后期分属慈溪县郭姆乡和车厩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慈溪县沿江乡和五马乡。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合并为沿江乡。1958年分为沿江、五马2个管理区。1961年合并为沿江公社。1970年属陆埠公社。1972年从陆埠公社分出,仍名沿江公社。1983年改称沿江乡。1992年并入陆埠镇。面积21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时有2359户,7993人。
  让贤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南20千米。初时亦呼上沿、上贤,后称让贤: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设横坎头村。东至晓云乡,东南连大岚乡,南界上虞陈溪乡,西接横岙乡,北邻梁弄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设让贤乡。1950年分为让贤、羊额2乡。1956年让贤、羊额2乡合并为让贤乡,同时将缸窑、上张、岙塘等村划给梁弄镇,埭头、麻地下、汪家、蔡家、石树湾、乌坭坎、陶家岙等村划给永兴乡,毛洞村划给晓云乡。1958年为四明山公社让贤管理区。1961年为让贤公社。1983年复名让贤乡。1992年5月并入梁弄镇。面积28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1991年底,全乡有3102户,9753人。
  横岙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南19千米。境内南多山岙,北多横路,素有“七条横路四个岙”之称,故名横岙。乡人民政府驻地横路村。东起让贤乡和梁弄镇,又濒四明湖,南界上虞下管镇,西毗上虞丁宅、朱巷、通明等乡,北连上虞永和镇。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后陈、横岙2乡。1956年合并为永兴乡,同年划归余姚县。1958年更名为横岙乡,同年为四明山公社横岙管理区。1961年为横岙公社。1983年复名横岙乡。1992年5月并入梁弄镇。面积26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1991年底,全乡有2165户,7043人。
  湖东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南14千米。地处梁弄镇西北部四明湖东的山地,故名。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后俞。东连黄明乡,南接梁弄镇,西濒四明湖,西北界上虞永和镇,北毗梁辉和长丰2乡。民国十九年(1930)设前方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名雅贤乡。1958年为四明山公社石家管理区。1961年为湖东公社。1983年为湖东乡。1992年5月并入梁弄镇。面积22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1991年底,全乡有1911户,5897人。
  华山乡 位于余姚城区南31千米,因华盖山而得名,乡政府驻地船底湾。东接鄞州区杖锡乡,南连梨洲乡,西界上虞陈溪乡,北邻大岚镇。旧时属南岚乡。1950年分为南岚、大岚、新岚3乡。1956年属大岚乡。1958年为大岚公社南岚管理区。1960年6月,上虞县龙潭、阴地、长弄等划归余姚并入南岚管理区。1961年设华山公社。1983年为华山乡。1992年并入大岚镇。区域面积18.57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821户,2973人。
  梨洲乡 位于余姚城区南35千米。乡政府驻地梨洲寺前,故名梨洲乡。东与奉化市溪口镇交界,南接唐田乡,西连屏风山乡、芦山乡,北靠华山乡,东北与鄞县杖锡乡交界。民国后期属奉化县唐田乡。1957年属奉化县董村乡。1958年属董村公社。1960年7月划入余姚县,为四明山公社梨洲管理区。1961年改为四明山公社。1981年改为梨洲公社。1983年改称梨洲乡。1992年并入四明山镇。面积43平方千米,下辖5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1380户,5529人。
  唐田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39千米。乡政府驻地唐田,以驻地名。东、南、西与奉化市毗邻,北与梨洲乡接壤。民国后期属奉化县剡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唐田乡。1958年为唐田管理区。1960年划归余姚县,为四明山公社唐田管理区。1961年改为壶潭公社。1981年更名为唐田公社。1983年壶潭村划归奉化县斑竹乡,壶潭公社改为唐田乡。1992年并入四明山镇。面积15平方千米,辖2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601户,2225人。
  芦山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38千米。因境内有芦山,以山命乡。乡政府驻地棠溪。东连梨洲乡、奉化县斑竹乡,南及西与嵊县相邻,西北与上虞县交界,北依屏风山乡。民国后期属嵊县五联乡。1950年五联乡分为卮山、芦山两乡。1954年卮山、芦山合并为新建乡。1958年改称嵊县里东公社新建管理区。1960年划归余姚县,为四明山公社棠溪管理区。1961年为芦山公社。1962年平坑大队划入。1983年改称芦山乡。1992年并入四明山镇。面积35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1192户,4283人。
  屏风山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34千米。因境内秤锤岩山势峻峭,形似屏风,俗称屏风山。乡以山得名。乡政府驻地悬岩。东接梨洲乡,南靠芦山乡,西北与上虞岭南、陈溪交界,东北与华山乡相邻。民国后期屏风山乡的悬岩、溪山2村属上虞岭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龙潭乡。1956年属岭南乡。大山村属上虞陈溪乡,1950年为干溪乡,1956年属陈溪乡。1960年悬岩、溪山、大山3个大队划归余姚县,属四明山公社悬岩管理区。1961年改为屏风山公社。1983年改为屏风山乡。1992年并入四明山镇。面积28平方千米,辖3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394户,1431人。
  白鹿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23千米。唐陆龟蒙《鹿亭》诗有云“时领白鹿过”,故名。乡政府驻地新宅(今新村)。东与鹿亭乡为邻,南与鄞州区大皎乡接壤,西与大岚镇上马岗分界,北与晓云乡毗连。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白鹿、鹿亭2乡。1956年又合并为鹿亭乡。1958年为陈家岩管理区。1961年为白鹿公社。1983年为白鹿乡。1992年并入鹿亭乡。面积11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826户,3028人。
  晓云乡 位于余姚市城区南18千米。境内有晓岭,旧称晓岭乡。乡政府驻地晓岭。东邻鹿亭乡,南靠白鹿乡、大岚乡,西连梁弄镇,北依黄明乡、菱湖乡。1950年分晓云、东岩2乡。1956年合并为晓云乡。1958年为晓云管理区。1961年为晓云公社。1971年晓云与鹿亭合并为鹿亭公社。1972年复为晓云公社。1983年称晓云乡。1992年并入鹿亭乡。面积34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2519户,9187人。
  已废止的居民委员会
  【凤山街道】
  后埭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以原余姚城郊有后横埭而得名。居委会驻地后埭。南靠阳明东路,东至纺织路,北接后埭路,西连三官堂江。1987年设余姚镇后埭居民委员会。时有424户,1272人。2002年8月并入东北街道凤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皇山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千米。因附近有皇山新村而得名。居委会驻地皇山新村。阳明东路以北,西临候青江,东、北、南连接皇山桥村。1996年4月设置余姚镇皇山新村居民委员会。时有838户,2516人。2002年8月并入东北街道凤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纺织路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以地处纺织路得名。居委会驻地纺织路。东、北至候青江,南靠阳明东路,西接纺织路。1987年纺织路设置第一、第二居委会。1987年辖区内居民773户,2292人。2002年5月合并为纺织路居民委员会。2002年8月并入东北街道凤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淡竹弄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7千米。驻地淡竹弄,以驻地得名。民国后期为阳明镇十六保。1950年改为十六村。1954年成立淡竹弄居委会:1969年为东方红居委会。1981年复名为淡竹弄居委会。1983年,辖区居民1068户,2848人。1986年划出部分地块并入凤山新村居委会。2002年8月并入东北街道酱园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高阶沿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驻地高阶沿路,以驻地得名。民国后期为阳明镇十五保。1950年改为十五村。1954年成立高阶沿居委会。1969年与酱园街居委会合并为东风居委会。1981年复为高阶沿居委会。时有577户,1478人。2002年并入东北街道酱园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玉皇山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5米。依玉皇山得名,驻地滑寿路。 原属高阶沿居委会,1986年高阶沿居委会划出东部地块建立玉皇山居委会。473户,1402人。1999年复并入高阶沿居委会。2002年8月并入东北街道酱园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凤山新村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6千米。驻地滑寿路。东临凤山,20世纪80年代新建居民住宅定名为凤山新村,故名。民国后期为阳明镇十六保,1950年改为十六村。1983年新村住宅区与淡竹弄划出部分地块合并建立凤山新村居民委会员。时有634户,1404人。1999年并入淡竹弄居委会。2002年8月并入东北街道酱园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中山厅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驻地县东街。境内有城隍庙,民国年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以大殿改设中山厅,故名。东起三官堂,南临姚江,西至新建路,北至阳明东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十九、二十保。1950年改为十九、二十村。1952年成立中山厅居委会。1969年改为联群居委会。1981年复名中山厅居委会。1983年划出部分地块分设人民路居委会。时有750户,1858人。2000年6月,木弄口居委会和人民路居委会的一部分并入中山厅居委会。2002年并入东北街道宪卿第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民路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驻地人民东路,以驻地得名。东起三官堂,南到人民东路,西至新建路,北临南河沿路。民国后期为十九、二十保,1950年改为十九、二十村。1952年为中山厅居委会。1969年改为联群居委会。1981年复名为中山厅居委会。1983年,从中山厅居委会划出人民东路以北区域,建立人民路居委会。时有410户,1004人。2000年与直神弄、金锁桥居委会合并为宪卿第居委会。
  木弄口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驻地府前路,以辖区有木弄得名。东起合宝弄,南濒姚江,西至县东街,北接工人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十七保。1950年改为十七村。1952年建立西横街居委会。1963年县东街居委会并入西横街居委会。1969年改为光明居委会。1981年更名为木弄口居委会。时有643户,1605人。2000年6月并入中山厅居委会。
  金锁桥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8千米。驻地人民东路,以境内旧有金锁桥得名。民国后期为阳明镇十八保。1950年改为十八村。1952年建立金锁桥居委会。1969年改为群力居委会。1981年复名金锁桥居委会。时有782户,1912人。2000年与直神弄、人民路居委会并为宪卿第居委会。
  直神弄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驻地直神弄,以驻地得名。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一保。1950年改为二十一村。1952年建立直神弄居委会。1969年改称红星居委会。1981年复名直神弄居委会。时辖529户,1293人。2000年与金锁桥、人民路居委合并为宪卿第居委会。
  邮电居委会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以邮电局职工宿舍而得名。驻地邮电新村。东邻胜一村黄家自然村,北与包家自然村相连,西至包家路,南至高家自然村。1990年初建立邮电居委会。时有206户,790人。2002年并入东北街道季卫桥社区居民委员会。
  【阳明街道】
  太守房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千米。因域内有一称太守房的宅第,故名。东起健康路,西至武胜门路,南自智慧桥路,北至太守房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四、二十六保。1950年改二十四、二十六村。1954年建立太守房居委会。1967年改称红卫居委会。1981年称管家弄居委会。1986年又划出部分居民另建太守房居委会,驻地管家弄。时有367户,969人。1994年因小区改造,又划归管家弄居委会。
  武胜门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6千米。地处旧城武胜门南,故名。东界管家弄,西至武胜门路,南自阳明西路,北到南河沿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八保。1950年改为二十八村。1952年建智慧桥居委会。1969年称群英居委会。1981年改为武胜门居委会。驻地山后新村。时有1112户,2706人。2000年并入山后新村居委会。
  得发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0.2千米。驻地得发花园小区,以小区命名。东起西石山南路,西至桐山路,南界富巷居委地浦湾自然村,北到长安路。原系丰南乡富巷村。1983年由余姚市得发房地产公司开发建住宅小区。1989年建立居民委员会。时有795户,1682人。2000年改为长安新村第二居委会,2002年划入长安社区。
  长安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0.1千米。驻地长安新村,以驻地小区而得名。东自桐山路,西至玉立路,南自北滨江路,北至长元路。原系丰南乡富巷村,20世纪80年代始分别由余姚市赛格特、舜龙等房地产公司开发建住宅小区。1989年建立长安居委会。时有1457户,2804人。2000年改称长安新村第一居委会。2002年并入长安社区。
  滨江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0.3千米。驻地滨江新村,以驻地小区命名。东自西石山南路,西到桐山路,南自北滨江路,北至地浦湾路。原系丰南乡富巷村,20世纪80年代始由余姚市金得基房地产公司开发建住宅小区。1989年建立滨江居民委员会。时有1294户,2634人。2002年并入长安社区。
  老西门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千米。驻地老西门路,以驻地命名。东起舜水南路,西到仁寿桥江,南自滨江北路,北近阳明西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七保。1950年改二十七村。1952年建立老西门居委会。1969年与牌轩下居委会合并为永胜路居委会。1981年复分,仍为老西门居委会。时有879户,2019人。同年划出部分区域建山西居委会。1994年并入山西居委会。
  山西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5千米。地处龙泉山西,故名。东起舜水南路,西至仁寿桥江,南自北滨江路,北近阳明西路。驻地山西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七保。1950年改二十七村。1952年属老西门居委会。1981年划出部分居民另建山西居委会。时有358户,1096人。1989年划出部分区域建丰南桥居委会。1994年老西门居委会并入。2000年与丰南桥居委会合并,称山西新村居委会。2002年划归余姚市西北街道龙泉社区。
  牌轩下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2千米。境内旧时有一石牌轩,故名。驻地逊埭路。东起新建路,南临姚江,西自龙泉山,北靠阳明西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二、二十五保。1950年改二十二、二十五村。1954年建立牌轩下居委会。1969年与老西门居委会合并为永胜路居委会。1981年复分,仍为牌轩下居委会。时有914户,2258人。2000年并入龙山居委。
  丰南桥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1千米。地处丰南桥畔,故名。东界舜水路,西至富巷路,南连山西新村,北沿候青门江。驻地山西路。原系丰南乡富巷村地域,后陆续兴建居民住宅。1981年属山西居委会。1986年从山西居委会划出部分居民和居住在丰南桥畔的居民建立丰南桥居委会。时有440户,939人。2000年并入山西新村居委。
  龙山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地处龙泉山北麓,故名。驻地武胜门路74号。东起武胜门路,西到舜水南路,南依龙泉山,北到候青门江。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七保。1950年改为二十七村。1954年建立龙山居委会。1983年分出部分区域建山后居委会。时有244户,607人。2000年牌轩下居委会并入。2002年并入龙泉社区。
  候青门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以地处旧城候青门而得名。东起火车站,西至健康路,南自智慧桥路,北至子陵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三保。1950年改二十三村。1952年建立候青门居委会。1960年项家弄、候青街居委会并入。1969年改为爱国居民委员会。1981年以候青江为界分为候青门、季卫桥(今属凤山街道)居委会,驻地燕怀里6号,邵家弄1号。时有541户,1383人。2002年并入阳明社区。
  管家弄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驻地管家弄100-5号,以驻地得名。东起管家弄,西至武胜门路,南自智慧桥路,北至太守房路。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四、二十六保。1950年改为二十四、二十六村。1954年建太守房居委会。1967年改为红卫居委会。1981年改为管家弄居委会。时有566户,1399人。2002年并入阳明社区。
  山后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龙泉山北麓。驻地山后新村,以驻地得名。东界健康路,西至舜水北路,南自阳明西路,北至候青门江。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八保。1950年改为二十八村。1954年属龙山居委会。1983年从龙山居委会划出部分居民另建山后居委会。2000年武胜门居委会并入,称山后新村居委会。时有1696户,4342人,2002年并入阳明社区。
  长城路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2千米。驻地长城路,以路命名。东起舜水北路,西至富巷路,南沿候青门江,北至萧甬铁路。原系丰南乡富巷村,20世纪80年代始有多家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建造居民住宅。1986年建立富巷新村第一、第三居委会。2000年,富巷新村第一居委会、第三居委会(部分)建长城路居委会。时有802户,1710人。2002年8月并入富巷社区。
  富巷新村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1千米。驻地富巷新村北2小区,以新村命名。东起富巷路,西至西石山路,南自阳明西路,北到萧甬铁路。原系富巷村,20世纪80年代始,陆续建起居民住宅小区,并设富巷第三、第四居委会。2000年,上述两个居委会的大部合并组建富巷新村居委会。时有2757户,7914人。2002年并入富巷社区。
  鸳鸯北路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0.6千米。驻地鸳鸯北路,以路命名。东自富巷路,西至长生路,南自阳明西路,北到萧甬铁路。原系丰南乡富巷村地域,20世纪80年代始陆续建起居民住宅。1989年建立富巷新村第二、第四居委会。2000年合并组建鸳鸯北路居委会。时有477户,1090人。2002年8月并入富巷社区。
  长生路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1千米。驻地长生路,以路命名。东沿长生路,西至西石山北路,南自阳明西路,北到萧甬铁路。原系丰南乡富巷村,1987年起有多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陆续建起居民住宅。1992年建立富巷新村第二、第九居委会。2000年由富巷第二(部分)和第九居委会合并成长生路居委会。时有417户,1090人。2002年并入富巷社区。
  鸳鸯南路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0.7千米。驻地鸳鸯南路鸳鸯桥,以路命名。东自富巷南路,西至寺后路,南起北滨江路,北至阳明西路。20世纪80年代始城镇扩建,房地产开发商陆续兴建富巷一系列居民住宅小区。1989年建立富巷第一、五、七居委会。2000年由富巷第五、七和第一(部分)居委会合并成鸳鸯南路居委会。时有2113户,5282人。2002年8月并入舜水社区。
  寺后路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0.2千米。驻地寺后路,以路命名。东连油车弄自然村,西至长安新村,南毗北滨江路,北界阳明西路。原为富巷村,20世纪80年代陆续建成居民住宅区。1989年成立富巷第六居民委员会。2000年改称寺后路居委会。时有1130户,3051人。2002年划入舜水社区。
  西石山路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0.5千米。驻地西石山南路,以路命名。东自六浦桥江,西至西石山南路,南临姚江,北至阳明西路。原系丰南乡富巷村。20世纪80年代始,逐渐兴建居民住宅。1989年建立富巷第七、八居委会。2000年改建为西石山路居委会。时有1474户,2831人。2002年划入舜水社区。
  新城市花园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千米。驻地新城市花园小区,以小区而命名。东起西石山北路,西至长新新村,南自阳明西路,北至萧甬铁路。原系丰南乡二高村,1993年始由余姚市多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建成居民住宅区。1998年建立新城市花园居委会。时有1877户,5631人。2002年并入新城市社区。
  长新新村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千米。驻地长新新村,以小区名而名。东界新城市花园小区,西至二高路,南自阳明西路,北到萧甬铁路。原系丰南乡二高村,1994年起由余姚市沪舜等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1998年成立长新新村居委会。时有802户,2316人。2002年划入新城市社区。
  舜北新村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驻地舜北新村二小区72幢1号,以小区命名。东邻中江,西近舜水北路,南靠萧甬铁路,北界体育场路。原系余姚镇胜山村,1987年始由余姚市多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1994年建立舜北新村居委会。时有1460户,4013人。2002年并入胜山社区。
  体育场路居委会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7千米。驻地舜北新村三小区53幢底楼,以路命名。东邻中江,西至舜水北路,南沿体育场路,北界子陵路。原系余姚镇胜山村,1987年始由余姚市多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1994年建立体育场路居委会。时有1207户,3488人。2002年并入胜山社区。
  【梨洲街道】
  学弄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以境内学宫得名。东傍巍星路,南靠学弄,西接南雷路,北临南滨江路。1952年建学弄居委会,原驻地杜义弄112号。1967年改为防修居委会。1981年复原名,并分出北部另建东街居委会。1994年又合并。1985年底有680户,1806人。2002年并入学弄社区。
  东朝街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原驻地东朝街22号,以街得名。东至白山路,西接巍星路,南达世南东路,北濒姚江。1952年属东泰门居委会。1965年分立东朝街居委会。1985年底有674户,1708人。2002年并入东朝街社区。
  保庆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8千米。驻地保庆路101号。以境内有保庆王庙得名。东靠巍星路,西临南雷路,南连城下路,北至学弄。1952年建保庆居委会。1969年改立新居委会。1981年复原名。1986年保庆居委会以南北划分为城下、保庆两居委会。时有510户,1214人。2002年并入学弄社区。
  城下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7千米。以地处旧南城城下得名。驻地花园新村6幢西首。东起巍星路,西至南雷路,南达世南东路,北连保庆路。1952年属保庆居委会。1986年从保庆居委会划出部分地区建城下居委会。时有633户,1618人。2002年
  并入学弄社区。
  花园桥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3千米。驻地花园新村29幢l01室。境内有明代陈光禄园旧址。光绪《余姚县志》载:“陈焕自按察江西入为光禄寺卿,家有花园,今呼花园桥。”居委会以此得名。东起东旱门路,西至巍星路,南靠世南东路,北邻东郊村民宅。1986年始建,时有522户,1335人。曾建花园一、花园二、花园三3个居委会,后合并。2002年成立花园社区。
  东泰门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千米。地处旧城东泰门下,故名。居委会驻地东朝街54号。东邻中山中路,南邻三江口社区,西邻东旱门路,北邻姚江。1952年建东泰门居委会。1965年西部地区另建东朝街居委会。1985年有821户,1881人,其中25%为农业户。2002年并入东朝街社区。
  东街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千米,城区中心。驻地杜义弄112号。通济桥东南曾有东街,故名。东傍巍星路,南至杜义弄,西靠南雷路,北濒姚江。原属学弄居委会,1981年从学弄居委会划出北部地区分建东街居委会。时有633户,1919人。1994年又合并。2002年并入学弄社区。
  南雷里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3千米。以辖区内南雷里小区命名。东靠巍星路南延伸段,南至北兰江路,西傍南雷路,北邻世南东路。1995年建立,时有445户,1140人。2002年9月并入南雷里社区。
  东园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7千米。以辖区内东园新村命名。东邻中山大桥,南至北兰江路,西接一流新村,北傍世南东路。1997年建立,时有668户,1665人。2002年9月并入南雷里社区。
  南园居委会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千米。以辖区内南园新村命名。东连一流新村,南至北兰江路,西接巍星路南延伸段,北邻世南东路。1994—1995年分别建南园一、二、三居委会,2000年合并为南园居委会。时有1794户,4822人。2002年9月并入南雷里社区。
  【兰江街道】
  南河头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4.3千米。地近南门护城河而得名。驻地保庆路135号。东临南雷路,南接舜水南路,西至大黄桥路,北靠保庆路。1952年建立南河头居委会。1969年改称勤劳居委会。1981年复名南河头居委会。2000年并入笋行弄居委会。时有682户,1689人。
  义井巷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4.5千米。驻地义井巷94号,以驻地得名。东临南雷路,南至义井巷,西接潭井弄,北靠姚江。1952年建立义井巷居委会。1969年改为勤俭居委会。1981年复名义井巷居会。1994年并入大尹第居委。时有551户,1445人。
  新西门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东北4千米。地处新西门而得名。驻地新西门路,原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南。东接新西门路,南靠世南西路,西邻电大,北靠西郊仓前。1987年建立新西门居委会。2000年下菱第三居委部分区域并入。时有414户,1003人。2002年8月并入西南街道下菱社区。
  上寺桥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5千米。以桥得名,驻地笋行弄178号。东起谭井弄,南至原江南中学操场,西近新西门,北到姚江。1952年建立上寺桥居委会。1969年改称民主居委会。1980年复名上寺桥居委会。时有629户,1732人。2000年与舜南新村居委会的一部分组建大黄桥居委。
  大尹第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5千米。明代徐镛致仕后在弄内建大尹第,沿作居委名。驻地南雷路94号。东接南雷路,南至保庆路,西至潭井弄,北临义井巷。1952年建立大尹第居委会,1969年改为红光居委会。1981年复为大尹第居委会。1994年义井巷居委会并入。2000年和南河头居委会合并为笋行弄居会。时有652户,1746人。
  笋行弄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东北4.5千米。以辖区内有笋行弄而名。东接南雷路,南至舜水南路,西至潭井弄,北靠姚江。1952年建义井巷、大尹第、南河头居委会。至2000年,以上居委合并为笋行弄居委会,2002年并入舜南社区。
  大黄桥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5千米。以桥得名,驻地大黄桥路。东接潭井弄,南连舜水南路,西接新西门,北邻姚江。1952年建上寺桥居委。20世纪90年代,其南部建舜南新村居委会。2000年由原上寺桥居委会和舜南新村居委会的一部分,组建大黄桥居委会。2002年8月并入西南街道舜南社区。
  安居乐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东北3.8千米。为解决教师等住房问题所建的小区,名安居乐小区,居委会以此得名,驻地安居乐小区内。东至下菱新村,南邻江都名苑,西至最良江,北靠世南西路。1994年建立,时有729户,1987人。2000年原西郊村一部分居民并入。2002年8月并入西南街道下菱社区。
  上菱新村居委会 位于兰江街道东北4.5千米。以上菱新村而得名,驻地小区内。东至市政府,南濒最良江,西至新西门路,北至世南西路。1994年建立。2000年舜南新村居委会南部并入。2002年8月并入舜南社区。
  【低塘街道】
  低塘居委会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南1千米。因地处低塘集镇而得名。驻地直和路51号。居委会建于1956年。2002年12月,辖13个居民小组,管理区内非农业人口1670人。2003年5月并入直河路居委会。
  直河路居委会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西南1.5千米。因地处直河路而得名。驻地直河路51号。居委会建于1986年。2003年低塘居委会并入。2011年12月,辖14个居民小组,管理区内非农业人口1889人。2012年2月,撤销直河路居委会,改称低塘社区居委会。
  【临山镇】
  西街居委会 位于临山镇政府南2千米。因地处西街,故名。驻地南三弄。1986年从原临山居委会分出设立。管理集镇西片非农业人口。1994年,兰海、临海两地非农业人口划归西街居委会管辖。时1355户,2497人。2001年并入东街居委会。
  湖堤居委会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因处在湖堤境内,故名。驻地设在原湖堤乡政府内。成立于1961年,管辖湖堤乡境内的非农业人口,时有189户,457人。于1994年11月10日并入临山东街居委会。
  【泗门镇】
  东泗居委会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在泗门镇区东部,故名。驻地东河塍。东临陶家路江,南连东河沿路,西到河塍路,北接后街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三保。1950年改三村、四村。1956年建立东泗居民委员会,时辖746户,2078人。2001年并入东大街社区。
  南泗居委会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在泗门镇区南部,故名。驻地东河塍。东至河塍路,南至南谢村,西至窎桥头村,北邻西泗居委会。民国后期为泗门镇二保。1950年改二村。1956年建南泗居委会。时有573户,1171人。2001年并入东大街社区。
  西泗居委会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在泗门镇区西部,故名。驻地东河塍:东邻东泗居委会第十堡村,南邻南泗居委会,西邻后街村,北邻北泗居委会。民国后期为泗门镇五保、六保。1950年改五村、六村。1956年建西泗居委会。时有505户,1121人。2001年并入西大街社区。
  北泗居委会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在泗门镇区北部,故名。驻地东河塍。东邻陶家堡村,南接西泗居委会,西接后街村,北毗后塘河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七保。1950年改七村。1956年建立北泗居委会。时有708户,1532人。2001年并入西大街社区。
  振兴居委会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在泗门建成区东部。1992年5月,以新开发的镇东新村、振兴新村为主,划入原东泗居委会部分,组建振兴居委会。驻地振兴新村,以新村命名。2001年并入东大街社区。
  后塘河居委会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千米,在泗门镇建成区北部。原属塘后乡,故名。驻地后塘河。该乡有非农业人口1576人,散居于后塘河村等地。1989年5月塘后乡并入泗门镇时,建后塘河居委会。2001年大部并入后塘河社区,小部分并入东大街社区。
  【马渚镇】
  河西居委会 位于马渚建成区西南部,马渚镇政府所在地。以地处浙东运河西岸,故名。驻地平河路。东到运河西路,南到第二自来水厂,西到渚山路,北到水厂路。原有502户,共1086人。民国后期为马渚镇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建河西居委会。1969年并入马渚居委会。1984年复分为河西、中街、后沿3个居委会。2004年4月,并入下叶社区。
  桑园居委会 位于马渚集镇西侧。原是马渚村的桑树养蚕基地,故名。驻地桑园新村。东临桑园路,南傍中河,西至渚北村,北毗扁担山。有70户,286人。1982年开始建造住宅,1987年设立桑园居委会。2005年8月并入金马社区。
  中街居委会 位于马渚集镇中部,故名。驻地平河路,以平河路、四季堰路、东一路、运河东路一带为主。辖547人,1179人。民国后期为马渚镇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建居委会。1969年并入马渚居委会。1984年从马渚居委会分设。2005年3月中街居委会以平河路为界,东南部分归入东一社区,西北部分归入金马社区。
  中奕居委会 位于马渚集镇东南部。20世纪90年代,随城镇小区开发,建中奕新村。2003年5月,并入斗门、云楼居民小组,组成新居委会,故名。驻地中奕新村。以永兴路、东横路、黄泥堰路、中奕路一带为主。2005年3月并入东一社区。
  后沿居委会 位于马渚集镇北部,故名。驻地平河路。民国后期为马渚镇四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建立后沿居委会。1969年并入马渚居委会。1984年复分为后沿、河西、中街3个居委会。时有707户,1473人。2005年8月并入金马社区。
  【丈亭镇】
  慈江桥居委会 位于丈亭镇集内,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1983年从丈亭居委会分设。驻地慈江大江脚。时有居民1100人,分8个居民小组。2003年与三江居委会合并为三江社区。
  【三七市镇】
  二六市居委会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居委会驻地二六市,原有103户,454人。1955年成立。1955年为明德乡二六市居委会。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二六市居委会。1983年为二六市乡二六市居委会。1992年为三七市镇二六市居委会。2013年并入三七市居委会。
  红旗居委会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居委会驻地祝家渡,原有76户,241人。1955年成立。1955年为祝江乡红旗居委会。1961年为新桥公社红旗居委会。1983年属三七市乡。1986年属三七市镇。2007年并入三七市居委会。
  【河姆渡镇】 车厩乡居委会成立于1969年,原名车厩公社居委会,1983年改此名。辖全乡非农业人口211户,543人,驻地车厩乡政府。1992年5月,与原江中乡、罗江乡非农业人口合建河姆渡镇居委会。
  【陆埠镇】
  中街居委会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因在旧时老街中部,故名。驻地陆埠中街。1982年设中街居民委员会。有669户,1637人。2001年5月并入下街居民委员会。
  【梁弄镇】
  上街头居委会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梁弄街南段称上街,居委会以街名。居民委员会驻地上街。东、西均连梁冯村,南至镇南路,北接新街。1950年建梁弄镇居委会。1983年分设上街头、晓岭街、下街(横街)3个居委会。时有376户,1376人。2003年7月3个居委会合并为梁弄镇正蒙社区居民委员会。
  晓岭街居委会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居民委员会驻地晓岭街,以街名。东起镇东路,南连大池头、墙里自然村,西接新街三叉路口,北界墙里、西孙、大池头自然村。1950年建梁弄镇居委会。1983年分设上街头、晓岭街、下街(横街)3个居委会。时有125户,534人。2003年7月3个居委会合并为梁弄镇正蒙社区居民委员会。
  下街(横街)居委会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因街处于梁弄街下段,故称下街,居委会以街名。居民委员会驻地下街。东起梁冯村,南接新街,西连梁冯、五桂村,北止东明桥。1950年建梁弄镇居委会。1983年分设上街、晓岭街、下街(横街)3个居委会。时有143户,572人。2003年7月3个居委会合并为梁弄镇正蒙社区居民委员会。
  已废止的村民委员会
  【凤山街道】
  屯山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以山名村。村委会驻地屯山前。东连郑河沿村,北至余慈公路,南与永丰村相连,西濒中江。辖八字桥、吴郑巷、屯山前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胜归乡九、十保。1950年为屯山乡三、四村。1956年为胜归乡屯山高级社。1961年划归县农场。1966年为胜归公社屯西大队。1969年为五星大队。1970年为城北公社五星大队。1983年分设城北乡屯山村。1992年划入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余姚镇五星村。251户,818人,耕地52.3公顷。
  笆里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4.4千米。以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鲁家。东北与慈溪石堰毗邻,南至余慈公路,西邻胜堰村,北面靠山。辖鲁家、笆里、东竹山、谢家车头、郑家漕、庙横头、后沈家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胜归乡十一保。1950年为屯山乡五村。1956年为胜归乡竹一高级社。1961年为胜归公社竹一大队。1969年为五星大队。1970年为城北公社五星大队。1983年分设城北乡笆里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余姚镇五星村。286户,973人,耕地64公顷。
  翁张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4.2千米。以村得名。村委会驻地翁张。东濒东江,北与慈溪石堰毗邻,南靠枫林江,西至郑河沿村。辖翁张、丁家漕、东车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石堰乡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划归胜归乡枫林高级社。1961年为胜归公社枫林大队。1969年为五星大队。1970年为城北公社五星大队。1983年分设城北乡翁张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余姚镇五星村。时有223户,700人,耕地46.7公顷。
  郑河沿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4.3千米。以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陈家。东接翁张村,南靠枫林江,北界余慈公路,西与屯山村相连。辖陈家、郑河沿、前郑河沿、渔塘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胜归乡八、十一保。1950年为屯山乡三、五村。1956年为胜归乡全心高级社。1961年为胜归公社全心大队。1969年为五星大队。1970年为城北公社五星大队。1983年分设城北乡郑河沿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余姚镇五星村。268户,892人,耕地57.8公顷。
  胜堰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3千米。以堰得名。村委会驻地横堰头。东与笆里村相连,北面靠山,西濒中江,南临余慈公路。辖三房、四方、岙里、西竹山、河横头、鲍家桥、半路亭、峧里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一保。1950年划入剑江乡三村。1956年为项旷乡双联高级社。1961年为胜归公社双联大队。1969年为五星大队。1970年为城北公社五星大队。1983年分设城北乡胜堰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余姚镇五星村。290户,934人,耕地57公顷。
  倪毛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倪毛。东濒东江,西与永丰村相连,南接冶山村,北临枫林江。辖倪毛、江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胜归乡八保。1950年为屯山乡二村。1956年为胜归乡民建高级社。1961年为胜归公社民建大队。
  1969年为五星大队。1970年为城北公社五星大队。1983年分设城北乡倪毛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余姚镇永丰村。151户,502人,耕地34.2公顷。
  冶山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以山得名。村委会驻地樟树弄。东濒东江,西与永丰村相连,南接胜一村,北邻倪毛村。辖樟树弄、韩家、安山桥、石柱头、哺滩、界堰头、翁家、前闻家、畈庄、高家、朱家、鲍堰桥、河湾1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胜归乡五、七、八保。1950年为胜归乡五村、屯山乡一村、上二村。1956年为胜归乡四联高级社。1961年为胜归公社四联、哺滩、安西3个大队。1969年3个大队合并为城北公社光明大队。1981年改名为冶山大队。1983年为城北乡冶山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余姚镇永丰村。651户,2098人,耕地144公顷。
  咸池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5千米。以古池得名。村委会驻地咸池。东与和山自然村接壤,南、西姚江环绕,北靠萧甬铁路。辖咸池、蔡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蜀山乡一保。1950为蜀山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双河乡红星高级社。1961年改名蜀山公社咸池大队。1966年并入双河公社。1983年为双河乡咸池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咸池、大河、蜀山3个村合并为余姚镇蜀山村。258户,872人,耕地74公顷。
  大河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6千米。村委会驻地和山。以境内有大河浦、大河桥得名。东邻丈亭镇,南靠姚江,西连吴家岙,北接同光村。辖和山、应家墩、胡赵、马家庵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蜀山乡二、三保。1950年改为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双河乡大河高级社。1961年改为蜀山公社大河大队。1966年并入双河公社。1983年改称双河乡大河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咸池、大河、蜀山3个村合并为蜀山村。384户,1293人,耕地11公顷。
  钟家门头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7千米。以自然村命名。村委会驻地万寿庵。东北邻丈亭镇,南连大河村,西与同光村接壤。辖钟家门头、万寿庵、章家、湖口弄、蔡家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蜀山乡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双河乡联盟高级社。1961年称蜀山公社联盟大队。1966年并入双河公社。1981年更名为钟家门头大队。1983年为双河乡钟家门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钟家门头、同光、吴家岙3个村合并为余姚镇同光村。232户,1045人,耕地72.7公顷。
  吴家岙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7千米。以村委会驻地命名。村委会驻地吴家岙。东与同光村相连,南与蜀山村接壤,西至九垒山村,北与穴湖村毗邻。辖吴家岙、孔家岭、吴家塔、鲍家、王家、顾家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蜀山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改为双河乡桐湖高级社。1961年为蜀山公社桐三大队。1966年并入双河公社。1981年更名为吴家塔大队。1983年为双河乡吴家岙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吴家岙、同光、钟家门头3个村合并为余姚镇同光村。200户,743人,耕地60.6公顷。
  桐湖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千米。以境内有桐下湖而名。村委会驻地戴家湾。东邻吴家岙村,南接九垒山村,西至剑江村,北与大山交界。辖戴家湾、上下段、徐家、庙沿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一保。1950年为双河乡一村。1956年与吴家岙共建双河乡桐湖高级社。1961年为蜀山公社桐一大队。1966年更名双河公社红卫大队。1983年改称双河乡桐湖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与九垒山村合并为余姚镇九垒山村。208户,765人,耕地57.7公顷。
  下木桥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8千米。村委会驻地下木桥。旧时村内剑江河下游架有木桥,故名。东与九垒山相连,南濒姚江,西与皇山桥村毗邻,北至狮墩头村。辖下木桥、严家道地、九房、严家道地小村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二保。1950年为双河乡二村。1956年与狮墩头共建合心高级社。1961年为双河公社严家道地大队。1969年更名为前进大队。1981年更名为下木桥大队。1983年为双河乡下木桥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与狮墩头村合并为剑江村。310户,1034人,耕地60.8公顷。
  狮墩头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5千米。其境内有狮墩头山,故名。村委会驻地楼屋跟。东靠梅花山,南与九垒山、下木桥村相连,西至皇山桥村,北傍子陵路。辖前狮墩头、后狮墩头、中河江、下河江、楼屋跟、射龟桥、上畈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二、五保。1950年为双河乡四村。1956年建立合心高级社。1961年分为双河公社狮墩头、射龟桥、楼屋跟、三河江4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红光大队。1981年更名狮墩头大队。1983年为双河乡狮墩头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与下木桥村合并为剑江村。599户,1989人,耕地126.9公顷。
  横河埭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西南0.8千米。以自然村名村。村委会驻地大树下。东与穴湖村毗邻,南至下木桥、皇山桥村,西濒东江,北邻星光村。辖横河埭、毛家道地、大树下、缪家、倪家、俞家、沈家、马鞍山、杨家、冯家、张郎闸、史家墙弄1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三、六保。1950年为双河乡三村。1956年建立金星、万丰、同立、张郎闸高级社。1961年为双河公社金星、万丰、同立、张郎闸大队。1966年合并为红旗大队。1981年更名横河埭大队。1983年改称双河乡横河埭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双河村。530户,1833人,耕地133.44公顷。
  星光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西北0.5千米。因自然村小而多,如星罗棋布而得名。村委会驻地万家桥。东与西柳家岙村、安山桥村毗邻,南至横河埭村,西濒东江,北邻安山桥村。辖万家桥、金王、朱家、蔡家、陈家、杨家畈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五、八保。1950年为双河乡五村。1956年为星光高级社。1961年为双河公社星光大队。1966年安山桥大队蔡家、杨家畈并入星光大队。1983年改称双河乡星光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双河村。496户,1668人,耕地104.8公顷。
  安山桥村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3千米。村袭桥名。村委会驻地安山桥。东接梁湖头村,南与星光村相邻,西濒东江,北倚陈山、牛山岗峰。辖安山桥、老屋、前新屋、后新屋、田屋、烂田新屋、旋井头王家、余山头、兵马司、方家、新蔡家、下庄桥、邵家竹圈、白墙、后俞家、赵家、俞家、叶家、后杨家畈1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五、八、九保。1950年为一、三、四村。1956年为双河乡安山高级社。1961年为高风公社安一、安二、安三、勤福4个大队。1966年为双河公社东升大队。1981年更名安山桥大队。1983年改称双河乡安山桥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双河村。584户,1912人,耕地120公顷。
  西柳家岙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5千米。村民多为柳姓,又地处山岙,故名。又因柳姓从梅溪柳家岙迁此,1981年因重名改名为西柳家岙。村委会驻地柳家岙。东南至张岙村,南连穴湖村,西邻横河埭村、星光村,北接梁湖头村。辖西柳家岙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七保。1950年为双河村七村。1956年建立柳家岙高级社。1961年为双河公社柳家岙大队。1966年更名光明大队。1981年改名西柳家岙大队。1983年改称双河乡西柳家岙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穴湖村。183户,651人,耕地40公顷。
  梁湖头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村西地势低洼,三面环山,逢雨积水成湖,似梁山水泊,故名。村委会驻地梁湖头。东北界慈溪,西邻安山桥村、星光村,南至西柳家岙村。辖梁湖头、姜庵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七保。1950年为高风乡二村。1956年为双河乡梁湖头高级社。1961年为高风公社梁湖大队。1966年为双河公社梁湖大队。1981年复名梁湖头大队。1983年改称双河乡梁湖头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穴湖村:222户,843人,耕地44.6公顷。
  张岙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居民姓张,又地处山岙之中,故名。村委会驻地张岙。东北界梅溪乡,南接桐湖村、姜家岙村,西至穴湖水库。辖张岙、里张岙、上阶沿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风乡六保。1950年为双河乡六村。1956年建立张岙高级社。1961年为双河公社张岙大队。1983年改称双河乡张岙村。1992年划归余姚镇。2001年4月并入穴湖村。73户,260人,耕地14.12公顷。
  凤山农场 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村委会驻地人民东路。村以近凤凰山而得名。因市区扩建,芦蓬头、潘家、前埭、后埭、高阶沿、淡竹弄等自然村成为居民小区,各自然村消失。民国后期为阳明镇十四、十五、十六保。1950年为阳明镇十四、十五、十六村。1956年十四村建立阳明区三社,十五、十六村设置凤山农场。1985年为凤山农场村民委员会。1986年7月,因土地全部征用“农转非”。1994年撤销行政村建制,改名阳明东路居委会,保留原村经济合作社。458户,1274人。
  【阳明街道】
  胜山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6千米。以地处胜归山下名。村委会驻地胜归山楼家。东临中江,西至西江,南起候青江,北靠胜归山。时辖胜归山楼家、铁路后楼家、老屋、余家、陈家、夏家、武胜门桥下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胜归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建胜山高级社。1961年为余姚镇公社胜山大队。1969年属胜归公社。1970年改属城北公社。1983年为城北乡胜山村。1986年属余姚镇。因土地被征用,1996年撤销村建制,后改制为股份制经济合作社。2001年属西北街道,次年并入胜山社区。452户,1527人。
  龙山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0.7千米。以地处龙泉山旁而名。村委会驻地舜水路。东起龙泉山,西到仁寿桥油车弄,南起北滨江路,北到候青门江。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七、二十八保,1950年为二十七、二十八村。1961年为余姚镇公社龙山大队。1964年为龙山良种繁育场。1970年复名龙山大队。1983年为余姚镇龙山村。1994年因土地全被征用,全村“农转非”,改制为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仍管辖160户,486人,但无集中居住点,居民散居于阳明街道阳明、龙泉、富巷等社区。
  虹桥村 位于阳明街道驻地北9千米。村委会驻地西虹桥,以驻地名。东起梁周公路,南至华家山,西至熨斗山界原谷家堰村,北至鲍家漂江。辖西虹桥、西畈、胡家、东虹家、戴家、横埭屋、大山下、小山头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二保。1950年为虹桥乡二村。1956年为丰山乡虹桥高级社。1961年为虹桥公社西畈、虹桥、马山3个大队。1966年并为虹桥大队。1970年改属城北公社。1983年为城北乡虹桥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新桥村。423户,1364人。
  新华村 位于阳明街道驻地北9.2千米。以原高级社名称命名。村委会驻地吴家汇。东邻谢横江村,南至虹桥村,西接石姥山村,北与低塘镇为邻。辖吴家汇、后禹、前禹、桃树地、池里头、张头、顾家、翁家、南李巷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一、三保,柯义乡一保。1950年为剑江乡一村、虹桥乡一村、下三村。1956年为项旷乡新华高级社。1961年为虹桥公社里巷、禹谢、吴家汇、茶亭4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新华大队。1970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为城北乡新华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新桥村。562户,1943人。
  谢横江村 位于阳明街道驻地北8.9千米。以辖区内谢横江名。村委会驻地谢家。东沿中江,南至舜宇路,西靠梁周公路,北界低塘镇。辖谢家、徐胡、万寿庵、横江、丁家桥、愈嘉桥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三保、柯义乡一保。1950年为剑江乡一村、虹桥乡下三村。1956年为项旷乡勤益高级社。1961年为虹桥公社愈嘉桥、徐胡、横江、谢家4个大队。1966年并为勤益大队。1970年改属城北公社。1981年改为谢横江大队。1983年为城北乡谢横江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北郊村。672户,2112人。
  景桥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8.5千米。以辖区内景家桥名。村委会驻地长弄堂。东沿中江,南至鲍家漂江,西靠梁周公路,北至舜宇路。辖长弄堂、西江沿、东江沿、文字地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三保。1950年为虹桥乡上三村。1956年为丰山乡联丰高级社。1961年为虹桥公社景桥大队。1970年改属城北公社。1983年为城北乡景桥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北郊村。283户,871人。
  新宅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0千米。原有毛姓官员宅第,焚于火。后人在此建村,名旧宅,后改名新宅。村委会驻地旧宅。东界谷家堰村,南至西江,西界老方桥镇,北靠河里村。时辖旧宅、肖家、双池头、半路桥、大屋、寿房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十保。1950年为梁堰乡三村。1956年为丰山乡旗山高级社。1961年为丰北公社旧宅大队。1966年改为红旗大队。1979年改称新宅大队。1983年为丰北乡新宅村。1992年改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旗山村。341户,1129人。
  谷家堰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9.8千米。村委会驻地谷家堰,以驻地名。东邻虹桥村,南靠熨斗山,西沿撑水江,北至石姥山。辖谷家堰、石家、董家、田庄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八保。1950年为梁堰乡一村。1956年为丰山乡旗山高级社。1961年为丰北公社谷家堰大队,1983年为丰北乡谷家堰村。1992年改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旗山村。264户,846人。
  报房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8千米。村委会驻地报房,以驻地名。东沿中江,南靠北环西路,西邻梁周线,北至景桥村。辖报房、瑞字地、景家桥、西园、百字地、景家、方家漕、鲤鱼山、花树湾、岙里头、杨家、朝北屋1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四、五保,1950年为四、五村。1956年为丰山乡联丰高级社。1961年为虹桥公社报房、西园、杨家3个大队。1966年并为红旗大队。1970年改属城北公社。1981年改为报房大队。1983年为城北乡报房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北郊村。746户,2318人。
  石姥山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1千米。村以山名。村委会驻地水田畈。东起龙王堂山,南至谷家堰村,西与河里村连接,北界低塘镇。辖水田畈、兽头、前宋、赵家浦、杨家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十三、十四保。1950年为梁堰乡五、六村。1956年为方桥乡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丰北公社红星、兽头、前宋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红星大队。1981年更名石姥山大队。1983年为丰北乡石姥山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梁堰村:382户,1302人。
  河里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千米。村委会驻地河里,以驻地名。南连新宅村肖家,东至石姥山村,西连老方桥镇芝山村,北与汪巷自然村连接。时辖河里、西巷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虹乡十一保。1950年为梁堰乡四村。1956年为方桥乡一心高级社:1961年为丰北公社合心大队。1981年更名河里大队。1983年为丰北乡河里村。1992年改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梁堰村。324户,1162人。
  七里浦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2千米。以辖区内七里浦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卢沈巷。东邻二高村,南至姚江,西接毛家村,北靠61省道。辖卢沈湾、七里浦渡头、东杨巷、西杨巷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山乡五保。1950年为丰南乡五村。1956年为丰山乡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丰南公社七里浦大队。1970年改属丰山公社。1974年复属丰南公社。1983年为丰南乡七里浦村。1992年改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丰南村。181户,602人。
  罗渡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4.3千米。村委会驻地罗家渡,以驻地名。东邻毛家村,南至姚江,西到食禄桥江,北毗蔚秀村。辖罗家渡、上畈、大江沿、南庄、矮桥头、后杨家、前杨家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山乡六保。1950年为丰南乡五村。1956年为丰山乡罗渡高级社。1961年为丰南公社罗渡大队。1983年为丰南乡罗渡村。1992年改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丰南村。434户,1411人。
  毛家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约西4千米。以辖区内毛家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张巷。东邻七里浦村,南至姚江,西连罗渡村,北至萧甬铁路。时辖张巷、毛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山乡五保。1950年为丰南乡五村。1956年为丰山乡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丰南公社张巷大队。1981年改为毛家大队。1983年为丰南乡毛家村。1992年改属余姚镇。2001年3月并入丰南村。184户,567人。
  蔚秀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5千米。以辖区内蔚秀山名。村委会驻地浒塘。东邻群联村,南与罗渡村交界,西邻马渚镇,北与潘巷村以施家岭为界。辖浒塘、九间头、山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山乡八保。1950年为丰北乡二村。1956年为丰山乡蔚秀高级社。1961年为丰南公社立新大队。1981年改为蔚秀大队。1983年为丰南乡蔚秀村。1992年改属余姚镇。2001年3月并入群立村。284户,978人。
  群联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千米。沿用原高级社名称为村名。村委会驻地廊夏。东起丰山西麓,南至萧甬铁路,西邻蔚秀村,北靠畈周村。辖廊夏、里山脚下、外山脚下、十七房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山乡七保。1950年为丰北乡一村。1956年为丰山乡群联高级社。1961年为丰南公社群联大队。1983年为丰南乡群联村。1992年改属余姚镇。2001年3月并入群立村。456户,1450人。
  后劳巷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3.5千米。村委会驻地后劳巷,以驻地名。东、南均与原南劳巷村相连,西、北均与马渚镇毗邻。辖后劳巷、双江堰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五保。1950年为开元乡五村。1956年为连钢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后劳巷、高地阵2个大队。1966年并为后劳巷大队。1983年更名方桥乡后劳巷村。1986年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丰乐村。159户,534人。
  南劳巷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3.2千米。村委会驻地南劳巷,以驻地名。东接庙根村,南与西均界马渚镇,北邻后劳巷村。辖南劳巷、新市里、高地阵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六保。1950年为丰乐乡六村。1956年为方桥乡新建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南劳巷大队。1966年改为立新大队。1981年复为南劳巷大队。1983年为方桥乡南劳巷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丰乐村。259户,902人。
  庙根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4千米。村委会驻地庙根,以驻地名。东连茹墟村,南与马渚镇为界,西接南劳巷村,北接虞家漕村。辖庙根、白墙门、老黄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二保。1950年为丰乐乡一村。1956年为方桥乡建胜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茹墟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方红大队。1981年为茹墟大队。1983年分为方桥乡庙根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丰乐村。84户,262人。
  虞家漕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1千米。村委会驻地虞家漕,以驻地名。东隔食禄桥江与潘巷村相望,南连庙根村,西接大闸头村,北至孝义堰。辖虞家漕、乌楼子、钱家桥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一保。1950年为丰乐乡一村。1956年为方桥乡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乌楼子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方红大队。1981年为茹墟大队。1983年分为方桥乡虞家漕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丰乐村。159户,591人。
  大闸头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5千米。村委会驻地大闸头毛家,以驻地名。东至虞家漕村,南连庙根村,西接后劳巷村,北与孝义堰为邻。辖大闸头毛家、徐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六保。1950年为丰乐乡六村。1956年为方桥乡新建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毛家大队。1966年并入东方红大队。1981年为茹墟大队。1983年分为方桥乡大闸头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丰乐村。205户,671人。
  茹墟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1千米。村委会驻地茹墟,以驻地名。东临食禄桥江,南界马渚镇,西连庙根村,北邻虞家漕村。辖茹墟、田屋、东田屋、南新屋、王家堰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二保。1950年为丰乐乡一村。1956年为方桥乡建胜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茹墟大队。1966年改为东方红大队。1981年复名茹墟大队。1983年为方桥乡茹墟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丰乐村。151户,454人。
  船山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1.5千米。村以山名。村委会驻地西庄。东接旗山村,南隔西江与潘巷村相望,西至虞家漕村,北靠余姚至方桥公路。辖西庄、虞巷、山西、邵家渡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七保。1950年为丰乐乡七村。1956年为方桥乡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西庄、虞巷2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升大队。1981年更名船山大队。1983年为方桥乡船山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芝山村。53户,197人。
  万石桥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3千米。村以桥名。村委会驻地万石桥。东、南濒长泠江,西接彭城村,北接姚驾桥村。辖万石桥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方桥乡四村。1956年为民兴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民兴大队。1966年为方桥公社红旗大队。1981年改为顾盼桥大队。1983年分为方桥乡万石桥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姚驾桥村。144户,442人。
  油车弄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3.2千米。村委会驻地油车弄,以驻地名。东近长泠江,南接姚驾桥,西至顾盼桥村,北界朗霞镇。辖油车弄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四保。1950年为方桥乡十村。1956年为民兴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民兴大队。1966年为方桥公社红旗大队。1981年改为顾盼桥大队。1983年分为方桥乡油车弄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姚驾桥村。128户,459人。
  顾盼桥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3.5千米。村委会驻地顾盼桥,以驻地名。东连姚驾桥村,南到彭城村,西北靠朗霞镇。辖顾盼桥、前朱、前应巷桥、祝家弄、后顾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四保。1950年为方桥乡四、九村。1956年为民兴高级社。1961年为方桥公社民兴大队。1966年改为红旗大队。1981年改为顾盼桥大队。1983年为方桥乡顾盼桥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姚驾桥村。269户,897人。
  彭城村 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3千米。刘姓祖先从江苏省彭城(今徐州)迁此定居,村内建有彭城庙,故名。村委会驻地前严巷。东连万石桥村,南接西街村,西靠马渚镇,北邻朗霞镇。辖前严巷、中严巷、后严巷、叶家、前孙、后孙、郑家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三保。1950年为方桥乡三、八村。1956年为红心高级社。1961年分成前孙、后孙、严巷、叶家4个大队。1966年复合为红心大队。1981年更名为彭城大队。1983年为方桥乡彭城村。1986年改属老方桥镇。2001年并入西街村。442户,1456人。
  【梨洲街道】
  东郊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千米。村居余姚市城区东郊,故名。村委会驻地花园新村。东邻城郊村,南邻最良江,西近南郊村,北靠花园新村。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一、二保。1950年为阳明区一、二村。1956年与姚江社合并建立余姚镇五一高级社。1958年为余姚镇公社东南二大队。1960年建立镇小农场。1962年改农场大队。1981年为东郊大队。1983年为余姚镇东郊村。2002年并入东朝街社区。193户,614人。
  城郊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村居旧南城东泰门外郊区,故名。村委会驻地白山路。东郊白山村,南临最良江,西近东郊村,北至姚江。民国后期为阳明镇二十九保。1950年为二十九村。1957年成立余姚镇五一高级社。1958年与姚江社合并为余姚镇公社五一大队。1960年与姚江社分开。1981年为城郊大队。1983年为余姚镇城郊村。2002年并入东朝街社区。199户,702人。
  下陈渡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陈姓居地,有渡口,故名。村委会驻地周家芦棚。东邻邵家渡村,南邻竹山桥村,西邻竹山江,北临姚江。辖周家芦棚、下陈渡、河圈、竹山下、山头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保。1950年为明山乡二村。1956年为明伟乡勤福高级社。1961年为明山公社下陈渡、芦棚、勤福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风公社勤一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下陈渡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下陈渡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竹山村。52户,1450人。
  邵家渡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邵姓居多,有渡口得名。村委会驻地邵家渡。东、北濒姚江,南邻姜家渡村史家,西接下陈渡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九保。1950年为明山乡三村。1956年为明伟乡勤福高级社。1961年为明山公社邵家渡大队。1966年为东风公社渡江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邵家渡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邵家渡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3月并入竹山村。149户,910人。
  高家畈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高家畈。东靠新桥江,南临谭家岭东路,西邻中山南路,北濒最良江。辖高家畈、太渔潭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八保。1950年为梨洲乡七村。1956年为明伟乡高丰高级社。1961年为城南公社高丰大队。1981年改为高家畈大队。1983年改称城南乡高家畈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古路头村。437户,1195人。
  双龙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千米。双龙历来有上、下两村,各有卵石一条,弄口有水井二口,路像龙形,井像龙眼,路边原有双龙桥,村因此得名。村委会驻地翁家。东靠西大河,南接卧龙村,西傍卧龙江,北连东张村。辖上、下双龙和翁家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三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明伟乡革新高级社。1961年为城南公社革新大队。1981年改为双龙大队。1983年为城南乡双龙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古路头村。343户,1018人。
  跳头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5千米。相传古代为海滩船埠,地名跳头,村以地得名。村委会驻地跳头。东邻陈巷村,南靠省道,西接叶岙村,北傍姚家垫村。辖跳头、卡家、任家、石公桥、新吕家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明伟乡建设高级社。1961年为梨洲公社跳头、陈家、石公桥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风公社建设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跳头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跳头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黄箭山村。504户,1300人。
  陈巷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陈巷。东界陆埠镇白鹤桥,南至杭甬高速公路,西邻新吕家,北连李家塔。辖陈巷、黄箭山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与跳头同为梨洲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明伟乡陈巷高级社。1961年为梨洲公社陈巷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公社陈巷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陈巷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陈巷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黄箭山村。318户,837人。
  一高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千米。沿用合作化时所建第一高级社简称,故名。村委会驻地李家塔。东邻周家埠,南连陈巷村,西濒东大河,北邻浦口。辖李家塔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明伟乡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梨洲公社一高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公社一高大队。1981年改为明伟公社一高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一高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黄箭山村。380户,1011人。
  浦口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5千米。黄竹浦与姚江汇合处,因此得名浦口。村委会驻地浦口。东界陆埠镇,西、南邻一高村,北靠姚江。辖浦口、刘家、后新屋、前园、周家埠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明伟乡第二高级社。1961年为明伟公社浦口、前园、周家埠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风公社东升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浦口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浦口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黄箭山村。563户,1545人。
  游场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8千米。山上有巨石,形似棋盘,相传为神仙游东场,故名。村委会驻地游场。东连陈洪村,西邻岗头顶村,南接沈家弄,北靠庄几岗。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陆岙乡十保。1950年为燕窝乡五村。1956年为梁辉乡陈一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乡陈一大队。1972年为燕窝公社陈一大队。1981年更名游场大队。1983年为燕窝乡游场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陈洪村。178户,475人。
  流水潭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6.5千米。据光绪《余姚县志》载:溜水台,因有潭,细水长流,经年不断,故名。村委会驻地流水潭。东邻游场村,南连舒家山,西至梁辉水库,北接里岙。辖流水潭、竹家岙、岗头顶3个自然村。李姓居住,自梁辉叶岙迁居至此。民国后期属梨洲乡。1950年为燕窝乡四村。1956年并入梁辉公社建陈二高级社。1961年改为梁辉公社陈二大队。1972年为燕窝公社陈二大队。1981年改名流水潭大队。1983年为燕窝乡流水潭村。1992年改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陈洪村。124户,365人。
  郁浪浦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姚江至此曲折成大湾,故名郁家湾,又有燕窝山水在此入江,俗称郁浪浦,村以此得名。村委会驻地郁浪浦。东邻西姜村,西连明山村,南靠姚家垫村,北濒南排江。辖诸家闸、郁浪浦、史家、夏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五、七保。1950年为明山乡三、四、五村。1956年为明伟乡勤福、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明山公社黎明、和丰2个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公社民丰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郁浪浦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郁浪浦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姜家渡村。433户,1153人。
  西姜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千米。姜姓居多,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西姜。以东大河为界,居西为西姜,居东为东姜,总名姜家渡。东临东大河,南靠姚家垫,西邻郁浪浦,北濒姚江。辖西姜、唐家桥、桥西、上新屋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四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明伟乡第二高级社。1961年为梨洲公社西姜、桥西2个大队。1966年并为东风公社红卫大队。1981年改为明伟公社西姜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西姜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姜家渡村。463户,1251人。
  东姜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千米。村委会驻地东姜。东南连浦口村,西邻西姜村桥西,北濒姚江。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四保。1950年改为四村。1956年为明伟乡第二高级社。1961年为梨洲公社东姜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公社东姜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东姜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东姜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姜家渡村。381户,1036人。
  东张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1.5千米。据传原为董、张两姓居住,初名董张,后董姓无,改为东张。村委会驻地东张。东邻现阳光公寓,南接双龙村,西临卧龙江,北靠现谭家岭东路。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三保。1950年为新伟乡五村。1956年为明伟乡群丰高级社。1961年为新伟公社东张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公社东张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东张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东张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明伟村。190户,541人。
  第四堡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千米。旧时从南到北有4个土墩,形似堡垒,故名。村委会驻地第四堡。东邻苏楼村,南靠现谭家岭东路,西邻新横江,北濒最良江。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三保。1950年为新伟乡五村。1956年为明伟乡群丰高级社。1961年为新伟公社立新大队。1966年为东风公社立新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第四堡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第四堡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明伟村。187户,542人。
  雁塘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千米。相传古为沼泽地,多芦苇,时有大雁栖息,初名雁荡畈,后改为雁塘。村委会驻地雁塘。东靠现华昌路,南邻陈家埠村,西连东张村,北至现阳光公寓。辖雁塘畈、唐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六保。1950年为明山乡六村。1956年为明伟乡群丰高级社。1961年明山乡雁塘大队。1966年为东风公社雁塘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雁荡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雁塘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明伟村。185户,460人。
  姚家垫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5千米。原为姚姓居住,村址地势较高,故名。村委会驻地姚家垫。东邻一高村,南至现杭甬高速公路,西连之伟村,北靠现谭家岭东路。辖姚家垫、下袁埭、半路庄、王家、邵家、罗家、施家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六保。1950年为明山乡六村。1956年为明伟乡跃进高级社。1961年为明山公社姚家垫、下袁埭2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风公社跃进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姚家垫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姚家垫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明伟村。355户,896人。
  明山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为纪念楼明山烈士命名。村委会驻地苏楼。东接郁浪浦村,西邻第四堡村,南靠现谭家岭东路,北濒最良江延伸段。辖明山、苏楼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八保。1950年为明山乡四村。1956年为明伟乡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明山乡明山大队。1966年为东风公社明山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明山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明山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明伟村。243户,641人。
  之伟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为纪念周之伟烈士命名。村委会驻地陈家埠。东接姚家垫,南连庙根村,西邻双龙村,北为雁塘村。辖陈家埠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四保。1950年为新伟乡三村。1956年为明伟乡革新高级社。1961年为新伟公社陈家埠大队。1966年为东风公社之伟大队。1981年为明伟公社之伟大队。1983年为明伟乡之伟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明伟村。194户,491人。
  庙跟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村内建有新墅庙,村以庙得名。村委会驻地庙跟。东邻现振兴公寓,南靠现杭甬高速公路,西傍卧龙村,北至之伟村。辖上孙、庙跟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四保。1950年为新伟乡三村。1956年为梁辉乡互联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庙跟大队。1966年为梁辉公社四新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为梁辉乡庙跟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新墅村。147户,427人。
  卧龙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村靠卧龙岗,故名。村委会驻地卧龙。东邻叶岙村,南邻318省道,西连梅山村,北接双龙村。辖卧龙、后新屋、堰下潭、泉井头、沿山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南雷乡。1950年为新伟乡五村。1956年为梁辉乡互联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互联大队。1981年改名卧龙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卧龙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并入新墅村。184户,541人。
  叶岙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5千米。村处山岙口,旧时山权属叶姓所有,故名。村委会驻地叶家岙。东邻黄箭山村,南邻318省道,西邻卧龙村,北邻庙跟村。辖叶家岙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梨洲乡十五保。1950年为新伟乡一村。1956年为梁辉乡互联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叶岙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叶岙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新墅村。138户,470人。
  里岙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5千米。村三面环山,北处盆地,俗称岙里头,简称里岙。村委会驻地里岙。东南靠黄箭山,西倚军山,南接流水潭村,北至318省道。辖上岙、里岙2个自然村。1949年为梨洲乡十五保。1950年为新伟乡一村。1956年为梁辉乡互联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里岙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里岙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新墅村。103户,322人。
  梅山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千米。以驻地杨梅潭处谷家尖山麓而名。村委会驻地杨梅潭。东邻卧龙村,南靠318省道,北至现杭甬高速公路,西接南庙村锦荷小区。辖杨梅潭、溪头弄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雷乡九保。1950年为新伟乡二村。1956年为梁辉乡互联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梅山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梅山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南庙村。149户,404人。
  林山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2千米。由岭脚里、半岭山两自然村各取二字组成岭山,后简化为林山。村委会驻地原在半岭山,后迁至山田小大平。东南接舒家山,东北连流水潭,西南至洪家样,西北濒梁辉水库。辖半岭山、岭脚里、山田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三保。1950年为燕窝乡三村。1956年为梁辉乡林山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林山大队。1972年为燕窝公社林山大队。1983年为燕窝乡林山村。1992年并入梁辉镇。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迁至南庙东,另建新村。2001年为并入南庙村。132户,263人。
  童湖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5千米。以境内童湖得名。村委会驻地苏家园。东傍中山河,南濒梁辉水库,西邻五四新村,北至市经济开发区梁辉西区。辖苏家园、童湖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雷乡十五保。1950年为双雁乡二村。1956年为梁辉乡南童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童湖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童湖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苏家园村。362户,937人。
  南童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8千米。以村处童湖西南而名。村委会驻地童家岙。东邻五一新村,南连林场山,西至三溪口村,北为市经济开发区。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雁燕乡十保。1950年为双雁乡一村。1956年为梁辉乡南童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南童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南童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苏家园村。177户,498人。
  横溪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3.5千米。因村口有一横向大溪,故名。村委会驻地水磨潭。东临梁辉至燕窝公路,南靠潘家溪村,西接苏家园村,北依南庙村。辖横溪、水磨潭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雷乡十四保。1950年改为双雁乡四村。1956年为梁辉乡互联高收社。1961年改为梁辉公社横溪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横溪村。1992年属梁辉镇。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迁至南庙村东,另建横溪新村。2001年并入梁辉乡南庙村。113户,279人。
  潘家溪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4千米。以溪得名。村委会驻地隔溪。东为梁辉至燕窝公路,南连林枫村,西靠石湖山,北接横溪村。辖隔溪、潘家溪、横溪桥上、寺岙、栗树园、施家地坦、沙地地、东岙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六保。1950年为双雁乡四村。1956年为梁辉乡五四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五四大队。1981年改为潘家溪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潘家溪村。1992年属梁辉镇。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苏家园村童湖西,另建五四新村。2001年并入苏家园村。212户,705人。
  林枫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5.5千米。为纪念林枫(原名葛布、葛朝生)烈士命名。村委会驻地卢家弄。东南接洪家样,西南至五一村,北连潘家溪。辖卢家弄、冷湾弄、里洪、里岙、西山脚下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五保。1950年为双雁乡五村。1956年为林枫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林枫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林枫村。1992年属梁辉镇。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杭甬高速公路梁辉段以北的市经济开发区,另建林枫新村。2001年并入苏家园村。305户,1004人。
  范太坞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古时山林茂盛,村民烧炭众多,初名为煤炭坞,后炭户定居成村,又呼范太坞。村委会驻地下施家。东北邻下章村,南连长田村,西接章雅山村,北至何胜村。辖下施家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一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黄明乡下施家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万太坞大队,1966年改名向阳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称黄明乡范太坞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长田村。154户,398人。
  下章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境内有上章畈、下章畈,以地名村。何姓居多。村委会驻地高头岗。东邻冠珮村,西南连范太坞村,南接岗后村,北至金岙村。辖下章、高头岗、后山岗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黄明乡下章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下章大队,1966年更名红星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为黄明乡下章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长田村。109户,299人。
  岭头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因处茭湖岭岭头,故名。村委会驻地下世户。东接叶郎山,北至冠珮村,南邻岭峰村,西连岗后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五保。1950年为王石乡五村。1956年为黄明乡岭峰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岭头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岭头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茭湖村。163户,438人。
  岭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因处茭湖山顶峰,故名。村委会驻地下世户。东为茭湖电站,西、南邻茭南村,北连岭头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五保。1950年为王石乡五村。1956年为黄明乡岭峰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岭峰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岭峰村。1992年改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茭湖村。163户,438人。
  茭南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5千米。因处茭湖岗南而名。村委会驻地下门塘。东至南黄村,西接岗后村,南邻鹿亭乡,北连岭峰村。辖下门塘、长岭脚、韩家、传湾里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四保。1950年为王石乡四村。1956年为黄明乡茭南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茭南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茭湖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茭湖村。162户,425人。
  岗后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以地处茭湖岗后而名。村委会驻地岗后。东接茭南村,西至长田村,南邻鹿亭乡,北为岭头村。辖岗后、新方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四保。1950年为王石乡四村。1956年为黄明乡茭南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岗后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岗后村。1992年改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茭湖村。193户,505人。
  龙坑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村内有溪坑,上游多山垄,原名陇坑。村委会驻地龙坑。位于梁辉水库上游,东邻紫龙庙村,西连良泉村,南接金岙村,北至五一村。辖龙坑、张家、横山、下椅子湾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九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黄明乡凤嶂高级社。1961年改为黄明公社凤嶂大队。1966年更名红卫大队。1981年为龙坑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龙坑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雁湖村。366户,990人。
  何胜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又名岭下,处高地岭下得名。村委会驻地岭下。东邻金岙村,西为高地岭,南至章雅山村,北邻龙坑村。辖岭下、黄家、姚家、佩龙岗、瑞林岗、西山庵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黄明乡岭下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乡岭下大队。1966年为纪念何德炎、朱胜章两烈士更名为何胜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何胜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雁湖村。226户,650人。
  五一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5千米。以高级社名村。村委会驻地叶家埭。东接洪家样村,南连龙坑村,西邻箬岙村,北为梁辉水库。辖叶家埭、梅家埭、后溪、花石、禾木岙、外庵跟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六保。1956年为双雁乡六村。1956年为梁辉乡五一高级社。1961年划入黄明公社为五一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五一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雁湖村。397户,1497人。
  勤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村以社名。村委会驻地赵家。东北接紫龙庙村,南至上王村,西邻金岙村。辖赵家、邵家湾、朵柱岗、项颈岗、石面桶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二保。1950年为王石乡二村。1956年建黄明乡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勤丰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勤丰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雁湖村。104户,380人。
  良泉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为纪念罗良泉烈士命名。村委会驻地上陈家。东、北邻龙坑村,西接梁弄镇高地村,南为高地岭。辖上陈家、下陈家、陆塘岗、高塘、上椅子湾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九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黄明乡良泉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良泉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良泉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雁湖村。180户,378人。
  金岙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5千米。金姓世居地,故名。村委会驻地金岙。东接勤丰村,南连冠珮村,西南为何胜村,北至龙坑村。辖一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八保。1950年为黄明乡四村。1956年为黄明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黄明大队。1981年更名金岙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金岙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金冠村。280户,763人。
  冠珮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以始居者赞其地形如冠似珮名。村委会驻地外冠珮。东为上王村,南至岭头村,西达下章村,北邻金岙村。辖里冠珮、外冠珮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七保。1950年为黄明乡三村。1956年为冠珮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冠珮大队,1966年更名繁荣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为黄明乡冠珮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金冠村。328户,875人。
  七丘田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6千米。村内有七丘田连成一片,故名。村委会驻地七丘田。东至黄明水库,南接上雾岗,西、北均邻梁弄镇。辖楼家屋基、七丘田、后垟、大坪里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二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黄明乡七丘田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七丘田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七丘田村。1992年改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章雅山村。118户,318人。
  上雾岗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7千米。因岗高雾多,故名。村委会驻地上雾岗。东邻章雅山村,北接七丘田村,西、南均连梁弄镇。辖上雾岗、大青山、大石坛、下村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二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黄明乡上雾岗高级社。1961年为黄明公社上雾岗大队。1983年为黄明乡上雾岗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章雅山村。147户,383人。
  三溪口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4千米。因箬岙、正觉寺、冯村下注三溪汇合口,故名。村委会驻地三溪口村。东邻南童村,南至向家弄水库,西邻肖东镇冯村,北接溪西村。辖三溪口、魏家、镜澄头、毛家、茶亭、茶园、潭头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八、九保。1950年为梁辉乡二村。1956年为国胜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国胜、三溪两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文胜大队。1981年改为三溪口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三溪口村。1992年改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三溪村。325户,757人。
  箬岙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千米。境内山岙多竹山,盛产箬壳,故名。村委会驻地中村。东邻五一村,南、西界梁弄镇,北连向家弄村。辖中村、邵家潭、八仙堂、周家山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七保。1950年为梁辉乡四村。1956年建邱胜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邱胜、良荣2个大队。1966年改为红星大队。1981年改为箬岙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箬岙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三溪村。402户,1100人。
  向家弄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千米。光绪《余姚县志》记为香家弄。村委会驻地向家弄。东至梁辉水库,南接箬岙村,西邻肖东镇冯村,北连三溪口村。辖向家弄、正觉寺、下园、上庵、岩岭头5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八保。1950年为梁辉乡三村。1956年为邱国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邱国、箬岙大队。1966年改为红旗大队。1981年更名向家弄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向家弄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三溪村。275户,881人。
  溪西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4千米。村在箬岙、正觉寺、冯村下注之三溪汇合口西,故名。村委会驻地新屋。东临三溪大溪,南连三溪口村向家弄水库,西邻肖东镇梅园村,北至现市经济开发区。辖新屋、毛竹山头、高地里、桥里、大竹园、西山脚下、溪西岸、史家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九、十二保。1956年为梁辉乡一村。1956年建邱胜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邱建大队。1981年改为溪西大队。1983年为梁辉乡溪西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三溪村。300户,907人。
  上南黄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千米。相传600年前梁弄黄姓移居于此,因处于梁弄东南,故名南黄。村委会驻地南黄。东接洪山乡,西南连下南黄,西至茭南村,北为老方家村。辖南黄、后岗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三保。1950年为王石乡三村。1956年为黄明乡复兴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胜利大队。1981年为茭湖公社上南黄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上南黄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上王岗村。130户,500人。
  下南黄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7千米。与上南黄相对,故名。村委会驻地南黄。东北连上南黄,南靠鹿亭乡,西北接茭南村。辖黄娘塘、杨树湾、老鼠尾巴、照山、石鸡头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三保。1950年为王石乡三村。1956年为黄明乡复兴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复兴大队。1981年为茭湖公社下南黄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下南黄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上王岗村。197户,778人。
  老方家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方家。东邻洪山乡,南接南黄,西至叶郎山村,北连徐英村。辖方家、东大爿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二保。1950年为王石乡二村。1956年为黄明乡复兴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方家大队。1981年改为老方家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老方家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上王岗村。131户,332人。
  徐英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6千米,上王岗东南。为纪念1948年牺牲在此的徐英烈士命名。村委会驻地白龙潭。东邻洪山乡,南连老方家村,西接叶郎山村,北为上王村。辖白龙潭、水霖坑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二保。1950年为王石乡二村。1956年为黄明乡上王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徐英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徐英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上王岗村。110户,350人。
  叶郎山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以山得名。村委会驻地叶郎山。东邻徐英村,东南为老方家村,西至岭头村,北接冠珮村。辖叶郎山、姚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七保。1950年为黄明乡三村。1956年为复兴高级社。1961年为茭湖公社叶郎山大队。1983年为茭湖乡叶郎山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上王岗村。51户,198人。
  紫龙庙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3千米。以庙名村。村委会驻地紫龙庙。东邻陆埠镇,东北连舒家山村,西北接洪家祥村,南为勤丰村。辖紫龙庙、高爿、毛山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二保。1950年为燕窝乡二村。1956年并入梁辉,为缅怀罗怀筹烈士而建立怀筹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怀筹大队。1972年为燕窝公社怀筹大队。1981年更名紫龙庙大队。1983年为燕窝乡紫龙庙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燕窝村。304户,790人。
  洪家样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村委会驻地洪家样,以驻地名。东接舒家山,南连紫龙庙,西至五一村,北为现梁辉水库。辖洪家样、马路坪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三保。1950年为燕窝乡三村。1956年并入梁辉建立洪增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洪增大队。1972年为燕窝公社洪增大队。1981年更名洪家样大队。1983年为燕窝乡洪家样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燕窝村。207户,537人。
  舒家山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0千米。清代奉化舒家山舒姓迁移于此,以祖地名村。村委会驻地舒家山。东连东湾村,南至紫龙庙村,西接洪家样村,北邻林山村。辖舒家山、黄家潭、大岭岗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一、二保。1950年为燕窝乡一村。1956年并入梁辉,建立连增(烈士名)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连增、岭岗2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新建大队。1972年为燕窝公社新建大队。1981年更名舒家山大队。1983年为燕窝乡舒家山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燕窝村。159户,556人。
  东湾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1千米。处东湾山脚,故名。村委会驻地东湾脚。东南均邻陆埠镇,西连舒家山村,北至游场村。辖沈家弄、东湾脚、张家岭、新田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一保。1950年为燕窝乡一村。1956年并入梁辉建立勤增高级社。1961年为梁辉公社勤增大队。1972年为燕窝公社勤增大队。1981年为燕窝公社东湾大队。1983年为燕窝乡东湾村。1992年属梁辉镇。2001年并入燕窝村。129户,304人。
  【兰江街道】
  河潭村 位于兰江街道驻地西北2.5千米。村内多小河,并有一潭得名。村委驻地里河潭。东接西杨,西至直江,南邻莫家湖,北连湗田。面积0.65平方千米,辖里河潭、直江、牛轭漕、阮公桥、西王、烧香埠头、阮家、空畈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七保。1950年为七村。1956年为肖东乡第五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河潭大队。1983年为长丰乡河潭村。1992年属肖东乡。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丰杨河村。211户,727人,耕地979亩。
  湗田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湗,字义为茭白根。因此村地势低洼,旧时多种茭白,故名。村委会驻地小胡家。东接樟树下,西至直江,南接河潭,北至姚江。面积0.77平方千米,辖小胡家、周家、马家、沈家、澍田、张家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八保。1950年为八村。1956年为肖东乡第六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六一大队,1981年改名湗田大队。1983年为长丰乡澍田村。1992年属肖东乡。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丰杨河村。256户,956人,耕地1160亩。
  清福庵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昔有清福庵,村袭庵名。村委会驻地清福庵。东至直江,南至郭相桥,西、北均临姚江。面积1.35平方千米,辖白墙门、陈家、施家、清福庵、上堰头、下堰头、王明堂、陆家、新屋里、老胡家、念陆房、继房、下沿、前后大河桥1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十二保。1950年为肖东乡三村。1956年建立施家高级社。1961年为肖东公社施家大队。1969年更名立新大队。1981年改名清福庵大队。1983年改称肖东乡清福庵村。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郭相桥村。462户,1808人,耕地2026亩。
  莫家湖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千米。村近莫家湖,以湖得名。村委会驻地莫家湖。东接蔡家堰,西至前溪湖,南接筀竹村,北至直江。面积0.458平方千米,辖莫家湖、张家岭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九保。1950年为肖东乡一村。1956年建立莫家湖高级社。1961年为肖东公社莫家湖大队,1966年更名红湖大队,1981年复名莫家湖大队。1983年改称肖东乡莫家湖村。1994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郭相桥村。161户,607人,耕地687亩。
  雁荡湖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3.4千米。村址靠近雁荡湖,以湖名村。村委会驻地张油车。东接郭相桥,西接夏巷,南近康岭山,北临姚江。面积1.538平方千米,辖史家桥、张油车、刘黄、雁荡湖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十一保。1950年为肖东乡四村。1956年建立第四高级社。1961年为肖东公社张油车大队,1966年更名东升大队,1981年改名雁荡湖大队。1983年改称肖东乡雁荡湖村。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夏巷村。507户1859人,耕地2307亩。
  蔡家堰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西1千米。村旁有堰坝,以姓名堰,村袭堰名。村委会驻地蔡家堰。东接岳殿,南连凤亭村,西靠莫家湖,北接河潭村。面积0.287平方千米,辖蔡家堰、泰山茶亭、后蔡家堰、湖头庙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九保。1950年为凤亭乡三村。1955年划入肖东乡,1956年建立蔡家堰高级社。1961年为肖东乡蔡家堰大队,1966年更名东方红大队,1981年复名蔡家堰大队。1983年改称肖东乡蔡家堰村。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石婆桥村。1121户,451人,耕地431亩。
  张冯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1.5千米。以所辖张家、冯家2个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新张家。东接许家山村,南靠石婆桥村,西邻西杨村,北靠长丰桥。面积0.03平方千米,辖新张家、朱家、江陈、沈家、老邵家、东沙滩头、西沙滩头、冯家、老张家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肖东乡第四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东风大队。1981年为张冯大队。1983年为长丰乡张冯村。1992年属肖东乡。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石婆桥村。224户,792人。
  岳殿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西北1.5千米。以境内有岳殿得名。村委会驻地西黄山。东连张冯村,南靠凤亭村,西邻蔡家堰村,北靠西杨村。面积0.3平方千米,辖西黄山、岳殿、邵家、东庄、叶家背后、横路头、后新屋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肖东乡第四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光明大队。1981年改为岳殿大队。1983年为长丰乡岳殿村。1992年属肖东乡。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石婆桥村。259户,978人,耕地1419亩。
  大庙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南1.5千米。以村内大庙得名。村委会驻地大庙。东接梅园村,南靠冯村西翔岙,西至茅山岗,北连凤亭村。面积0.4平方千米,辖大庙、方家、前王、西山脚下、洪家岙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肖东乡第三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三高大队。1981年改为大庙大队。1983年为长丰乡大庙村。1992年属肖东乡。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凤亭村。229户,760人,耕地800亩。
  梅园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南1.5千米。以所辖梅园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黄泥坎头。东连梁辉镇溪西村,南接冯村西翔岙,西接大庙村,北靠石婆桥村。面积0.5平方千米,辖瓦窑头、梅园、张巷、梅家、丁家、黄泥坎头、李家园、陈巷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肖东乡第三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陈巷、三一、丁梅、梅园4个大队。1969年合并称红光大队。1981年改为梅园大队。1983年为长丰乡梅园村。1992属肖东乡。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凤亭村。333户,1213人,耕地1002亩。
  溪凤桥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南1千米。以村内溪凤桥得名。村委会驻地石家跳。东接市茶场,南靠梁辉镇溪西村,西邻石婆桥村,北接许家山村。面积0.8平方千米,辖严家、楼巷畈、石家跳、郑家、洪家岙、后菖蒲塘、前菖蒲塘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荡乡十二保。1950年为长丹乡五村。1956年为肖东乡第二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菖蒲塘、勤丰二个大队。1966年并为勤丰大队。1983年为长丰乡溪凤桥村。1992年属肖东乡。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4月并入三凤桥村。358户,1280人。
  长丰桥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村内有长丰桥得名。村委会驻地三车沟自然村。东接兰墅桥村,南邻张冯村,西接西杨村,北靠姚江。面积0.3平方千米,辖三车沟、长丰桥、沈家闸、郑家、邵家、田屋、韩家、毛家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凤亭乡七保。1950年为长丹乡一村。1956年为肖东乡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长丰公社沈家闸、长丰桥2个大队。
  1966年并为红星大队。1981年为长丰乡长丰桥大队。1983年为长丰乡长丰桥村。1992年属肖东乡。1994年属肖东镇。2001年并入兰墅桥村。252户,1055人,耕地1189亩。
  它山庙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南4.5千米。以境有它山庙得名。村委会驻地史家。东靠古路头村,南邻双桥村,西靠市茶场,北连磨刀桥村。面积0.2平方千米,辖史家、韩家墙、内邵家、黄家、徐家、仙坛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雷乡八保。1950年为八村。1956年为明伟乡红一高级社。1961年为城南公社胜利大队,1981年改为它山庙大队。1983年为城南乡它山庙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谭家岭村。有265户,986人。
  孤山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南5千米。以村内有独立小山头得名。村委会驻地孤山头。东靠双桥村,南接梁辉南童村,西接梁辉溪西村,北靠市茶场。面积0.3平方千米,辖孤山头、西周畈、石埠头、黄山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雷乡九保。1950年为九村。1956年为明伟乡红星高级社。1961为城南公社红星大队。1981年为孤山大队。1983年为城南乡孤山村。1992年属余姚镇。2001年并入谭家岭村。368户,1399人。
  南郊村 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3.5千米。以村处旧城南门外得名。村委会驻地南雷路。东接东郊村,南近最良江,北至舜水南路,西连西郊村。辖1个自然村。1950年为南雷乡三十村。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划归余姚镇,为西南点南门耕作队。1961年为南郊大队。1985年为南郊村。1994年撤销行政村建制,建南站居委会,保留股份经济合作社。时辖350户,980人。2013年,居民居住地被征用,人员分散安置,居委会废止。
  【朗霞街道】
  黄李鲍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南3千米。因村内以黄、李、鲍三姓为主而得名。村委会驻地三进屋。东至低塘剑山,南连低塘克山村,西接俞家廊厦村,北交杨漕村。面积2.09平方千米,辖霍家畈、朝东屋、鲍家、李家、旧宅、三进屋、景家板桥、贴水桥、樟树下、铁耙屋10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509户,1714人。民国后期为柯义乡三、四保,1950年改为柯义乡第一村。1955年建立郑巷乡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黎明大队,1966年更名东方红大队,1981年复名黄李鲍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黄李鲍村。1989年属郑巷镇。1992年改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龙王堂村。
  俞家廊厦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南2.2千米。俞姓居住,宅前筑长廊,可避风雨,俗称俞家廊下,后雅化为俞家廊厦。村委会驻地俞家廊厦。东至杨漕村,南交丰北乡,西接董家村,北与张佰堰村为邻。面积1.06平方千米,辖庄里、宋家、马家、俞家廊下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第四保。1950年为泠江乡第四村。1955年建立郑巷乡友谊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俞家廊厦大队,1966年更名友谊大队,1981年复名俞家廊厦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俞家廊厦村。1989年属郑巷镇。1992年改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龙王堂村。460户,1568人。
  杨漕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南2千米处。原为杨、赵两姓居地,名杨赵,后赵姓迁居外地,因村内有河漕乃更名为杨漕。村委会驻地杨漕。东连水沟头,南接黄李鲍,西交俞家廊厦,北与第八册相交。面积1.07平方千米,辖杨漕、竹桥头、张王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第六保。1950年为柯义乡二村。1955年建立郑巷乡红星高级社。1961年设立郑巷公社杨漕大队,1966年更名东升大队,1981年复名杨漕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杨漕村。1989年属郑巷镇。
  1992年改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西墟村。635户,891人。
  张佰堰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南2千米。村内有堰,原名樟佰堰,尚留匾额,误读张伯堰,后改为张佰堰,以堰名村。村委会驻地方潘沈。东接杨漕村,南连俞家廊厦,西与董家村相邻,北与第八册村相连。面积0.76平方千米,辖张佰堰、方潘沈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第四保。1950年命名为泠江乡第四村。1955年建郑巷乡友谊高级社。1961年建立郑巷公社永胜、红日大队。1967年合并为五七大队。1981年改名张佰堰大队。1983年改称郑巷乡张佰堰村。1989年属郑巷镇。1992年改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西墟村。267户,840人。
  第八册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南2千米。旧时为鲁姓分支居处,该分支在鲁氏宗谱中列入第八册,遂得村名。村委驻地第八册。东连韩陶,南、西接张佰堰,北与沈吕漕相交。面积0.85平方千米,辖第八册、孙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第七保。1950年为柯义乡二村。1955年建郑巷乡秋建高级社。1961年设立郑巷公社第八册大队。1966年更名永卫大队。1981年复名第八册大队。1983年改为郑巷乡第八册村。1989年属郑巷镇。1992年改属低塘镇。2001年4月并入西墟村。162户,571人。
  沈吕漕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南1千米。因有沈家、吕家两村,且村内多漕而得名。村委会驻地沈家。东接低塘街镇钱巷桥,南连第八册,西交吴家板桥,北与邵东村相交。面积0.68平方千米,辖沈家、曹家、吕家、朱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第八保。1950年为柯义乡第四村。1955年建立幸福高级社。1961年成立郑巷公社沈吕漕大队。1966年更名新风大队。1981年复名沈吕漕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沈吕漕村。1989年属郑巷镇。1992年改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西墟村。221户,907人。
  邵东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北1千米处。原西邵巷村分为东西两村,村处东边,故称邵东。村委会驻地邵东。东接后千墩,南交沈吕漕村,西连邵西村,北交大南王村。面积0.9平方千米,辖邵东,南新屋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九保。1950年为常胜乡三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邵巷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邵东大队。1983年称为低塘乡邵东村。1984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邵巷村。166户,530人。
  邵西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西北500米。原西邵巷村分为东西两村,村处西边,故称邵西。村委会驻地邵西。东连邵东村,南接南陈家,西交赵家村,北靠辉桥村。面积1平方千米,辖邵西、楼家畈,汪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九保。1950年为常胜乡三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邵巷高级社。1961年建立低塘公社邵西大队。1983年称为低塘乡邵西村。1984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邵巷村。299户,889人。
  后竹桥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北900米。村后有竹桥,故名。村委会驻地后竹桥。东接低塘东董家村,南连沈吕漕,西与邵东村为界,北交大南王村。面积0.5平方千米,辖后竹桥、后千墩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四保。1950年为常胜乡四村。1956年建立新新乡新联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后竹桥大队。1983年改为低塘乡后竹桥村。1984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邵巷村。124户,409人。
  南陈家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1.4千米。原称陈家,因村分为南北两村,地处南,故名。村委会驻地南陈家。东、北靠邵西村,南接沈吕漕,西交荪塘堰村。面积0.4平方千米,辖南陈家、后陈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四保。1950年为泠江乡四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陈家高级社。1961年建立低塘公社陈家大队。1981年改为南陈家大队。1983年称为低塘乡南陈家村。1984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邵巷村。175户,535人。
  辉桥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北3千米。村内有辉桥,故名。村委会驻地辉桥村。东与低塘金家木桥交界,南接邵东村,西、北与慈溪周巷镇为邻。面积1.2平方千米,辖辉桥、塘南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周巷镇。1950年为常胜乡一村。1956年建立新新乡胜联高级社。1961年建立低塘公社辉桥大队。1983年称为低塘乡辉桥村。1984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镇西村。435户,1356人。
  大南王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北2千米处。以姓得名,同镇有2个南王村,因村大,故名。东靠许家堰,南接后竹桥村,西连邵西村,北与辉桥村相连。面积1平方千米,辖大南王村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塘乡五保。1950年为常胜乡二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胜二、胜联高级社。1961年建立低塘公社南王大队。1981年改为大南王大队。1983年称为低塘乡大南王村。1984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镇西村。351户,1112人。
  沈家弄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南3.7千米处。居民以沈姓为主,以姓得名。村驻地沈家弄。东临董家村,南与南王相接,西接南沈,北连后黄村。面积0.32平方千米,辖沈家弄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二保。1950年为泠江乡四村。1956年为新新乡南王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沈家弄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沈家弄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南王村。178户,576人。
  后黄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南3千米处。祖先由梁弄茭湖南王徙此定居,故名。村委会驻地后黄村。东接吴家板桥村,南连沈家弄,西交南沈村,北与熊家街交界。面积0.32平方千米,辖后黄、大田屋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二保。1950年为泠江乡四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冷一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后黄大队。1968年与大田屋大队合并为红旗大队,1981年更名后黄大队。1983年为新新乡后黄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南王村。203户,681人。
  南王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南3.3千米处。以辖区内大小南王两村,合称南王村。村委会驻地小南王。东靠董家村,南接梁堰村,西连南沈村,北与沈家弄相连。面积1.1平方千米,辖小南王、大南王、石家畈、许巷、江口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一保。1950年为泠江乡三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南王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南王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南王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南王村。241户,760人。
  董家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南3千米处。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董家村,东交俞家廊厦、张佰堰村,南接梁家堰,西连南王村,北接吴家板桥。面积0.8平方千米,辖董家、叶家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一保。1950年为泠江乡三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南王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董家大队。1983年称为新新乡董家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南王村。235户,794人。
  南沈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村西南4千米处。因处沈家弄之南,故名。村委会驻地南沈村。东靠大南王村,南连老方桥油车弄,西接乐城村,北连熊家街。面积0.97平方千米,辖南沈、石泉桥、陈巷、泥桥头、金山银桥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二保。1950年为泠江乡四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南王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南沈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南沈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南王村。163户,539人。
  马朗厦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3千米处。马姓为主,古时,此村建长廊供过路官兵栓马休息,故名马廊厦,后雅化为马朗厦。村委驻地马朗厦。东接荪塘堰,南交熊家街、后黄,西连籍义巷,北与俞王、陈皮巷相连。面积0.51平方千米,辖马朗厦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四保。1950年为新新乡二村。1956年建立新新乡新生高级社。1961年设新新公社马朗厦大队。1967年与俞王、陈皮巷合并为东风大队。1981年复名马朗厦大队。1983年分为新新乡马朗厦、俞王、陈皮巷村。1992改属朗霞镇。1995年并入俞王村。2001年并入朗霞镇熊家街村。156户,501人。
  俞王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2.9千米处。村中俞姓为俞家廊厦分支,因古时村民学武,为附近村民治安,人民称赞为王,故名。村委会驻地俞王。东与赵家为界,南交马朗厦,西接陈皮巷,北与坭堰头村相连。面积0.22平方千米,辖俞王、马朗厦、陈皮巷、吴家竹桥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四保。1950年为新新乡二村。1956年与西宅共建新新乡西俞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西俞大队。1967年与西宅分开,另与马朗厦、陈皮巷合并为东风大队。1981年改名马朗霞大队。1983称为新新乡俞王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1995年与马朗霞、陈皮巷、吴家竺桥合并,仍为朗霞镇俞王村。2001年并入熊家街村。110户,388人。
  陈皮巷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3千米处。周姓为主,原名陈费巷,“费”与“皮”方言近音,讹读陈皮巷,故名。村委会驻地陈皮巷。东与俞王相连,南接马朗厦,西交籍义巷桥,北与新新村相连。面积0.23平方千米,辖陈皮巷、吴家竹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四保。1950年为新新乡二村。1956年建立新新乡陈皮巷高级社。1961年为新新公社陈吴大队。1967年与吴家竹桥、马朗厦、俞王合并为东风大队。1981年改为新新公社马朗厦大队。1983年称为新新乡陈皮巷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陈皮巷村。1995年并入俞王村。2001年并入熊家街村。99户,339人。
  方良桥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2千米处。村以桥名。村委会驻地方良桥。东临邵西村,南接赵家,西连泥堰头村,北与慈溪相连。面积0.5平方千米,辖方良桥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五保。1950年命名为常胜乡四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群力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方良桥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方良桥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镇赵家村。130户,470人。
  南宅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2千米处。居民以赵姓为主,因建宅于赵家之南,故名。村委会驻地南宅。东接邵西村,南、西交荪塘堰,北与赵家相连。面积0.5平方千米,辖南宅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五保。1950年为常胜乡四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南宅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南宅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南宅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赵家村。189户,577人。
  荪塘堰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2千米处。村袭堰名。村委会驻地荪塘堰。东接南陈家,南交吴家板桥,西接马朗厦,北与南宅相连。面积0.92平方千米,辖荪塘堰、西宅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四保。1950年为泠江乡五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泠江第一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荪塘堰大队,1967年与西宅合并为红卫大队,1981年复称荪塘堰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荪塘堰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赵家村。227户,728人。
  吴家板桥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2千米处。居民以吴姓为主,建桥于村东,故名。村委会驻地吴家板桥。东靠郑巷镇沈吕漕,南接董家村,西与熊家街相连,北交荪塘堰。面积0.5平方千米,辖吴家板桥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柯义乡四保。1950年为泠江乡五村。1956年设立新新乡陈吴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吴家板桥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吴家板桥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赵家村民。135户,414人。
  桑家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4.8公里处。以姓得名。《浒山志》云:洪武二十年(1387)眉山巡检司城自云柯乡徙此。村东筑有泥墙,驻兵抗拒倭寇,今尚留旧城遗址,故又称巡检司桑家。村委会驻地桑家。东接慈溪,南连塘堰桥,西交黄家路,北临大沽塘江与慈溪市交界。面积0.51平方千米,辖桑家、任家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义五乡三保。1950年改属新新乡四村。1956年建立新新乡桑家高级合作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桑家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桑家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新村。137户,458人。
  塘堰桥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4.5千米处。以桥名村。村委会驻地塘堰桥。东交高甸头,南接八字桥,西连黄家路村,北与桑家相连。面积0.36平方千米,辖塘堰桥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义五乡二保。1950年为新新乡三村。1956年建立塘堰桥高级社。1961年设立新新公社塘堰桥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塘堰桥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新村。135户,424人。
  泥堰头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3.2千米处。此村有一条泥堰,用作村名,习惯上把河南、大屋两自然村合称泥堰头。村委会驻地乌俞庙。东交方良桥,南接俞王村,西临八字桥,北与慈溪交界。面积0.82平方千米,辖乌俞庙、李家、和尚桥、西王、南田屋、大屋、河南、陈家、新桥头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十四保。1950年为新新乡二村。1956年建立新新乡泥堰头高级社。1961年设立新新公社泥堰头大队。1967年与新新、高甸头合并为新新大队。1981年再分为泥堰头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泥堰头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新村。240户,869人。
  高甸头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4千米处。以高田庙得名,张姓居住。村委会驻地高甸头。东、南连泥堰头村,西接塘堰桥,北与慈溪临界。面积0.3平方千米,辖高甸头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义五乡三保。1950年为新新乡四村。1956年建立新新乡高甸头高级社。1961年建立新新公社高甸头大队。1967年并入新新大队。1981年复设高甸头大队。1983年改称新新乡高甸头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新新村。118户,375人。
  张朗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南6.4千米。以桥得名,原名璋琅桥,1949年后认为“璋琅”二字生僻难写,改称张朗。村委会驻地张朗。东连天华村,南接马渚大将桥,西至东蒲村,北与东蒲乡杨家村相连。面积1.26平方千米,辖张朗、东堑、瀹霖堰、沈家、西畈、西宅、大旺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十保。1950年为东蒲乡四村。1956年并入天华乡设立天华高级社。1958年属红旗公社七大队。1961年为天华公社天华大队,1962年分出另建张朗大队。
  1983年改称天华乡张朗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天华村。259户,884人。
  后禾山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南6.4千米处。村南有后禾山,以山名村。村委会驻地南边。东至乐城村,南连马渚禾山村,西至张朗村,北交天华村。面积2.15平方千米,辖南边、沈岙、南庄、里义堰、横埭、转水河、南宅、诸家、后店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四保。1950年为天华乡四村。1956年设立天华乡世益高级社。1958年属红旗公社七大队。1961年建立天华公社乐城大队。1962年又从乐城分出,另立天华公社后禾山大队。1983年改称天华乡后禾山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天华村。441户,1549人。
  乐城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南5.4千米处。境内有乐城庙,故名。村委驻地桥头。东接南沈村,南连老方桥前应巷,西交后禾山村,北至熊家街村。面积1.07平方千米,辖桥头、西南宅、后应巷、楼家、赵家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二保。1950年为天华乡一村。1956年与后禾山建立天华世益高级社。1958年属红旗公社七大队。1961年建立天华公社乐城大队(1962年后禾山分出)。1983年改称天华乡乐城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镇天华村。245户,923人。
  黄家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4千米处。相传600年前,黄氏由梁弄迁此发族成村,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黄家村,东连籍义巷,南接天华村,西交泗门镇,北与南徐村交界。面积0.85平方千米,辖黄家、后符、姜女、罗家漕、八家桥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七保。1950年为天华乡三村。1956年建立天华乡同一高级社。1958年属于红旗公社七大队。1961年建立天华公社黄家大队。1970年东蒲公社黄家大队。1971年复为天华公社黄家大队。1983年设立天华乡黄家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镇天中。209户,643人。
  南徐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千米。徐姓约400年前由周巷分居于此,地处周巷之南,故名。村委会驻地南徐。东连籍义巷,南接黄家村,西交泗门镇钱家桥,北与朗霞村相连。面积1.55平方千米,辖南徐、闻家、胡孙巷、谢安桥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八保。1950年命名为天华乡三村。1956年建立天华乡南徐高级社。1958年为红旗公社七大队。1961年改为天华公社南徐大队。1970年称东蒲公社南徐大队。1971年复属天华公社。1983年改称为天华乡南徐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镇天中村。331户,1223人。
  籍义巷村 位于朗霞街道街道办事处西5千米。村中所居熊氏,相传兄弟重情义,以籍义气共建村舍,用作村名。村委驻地籍义巷。东接马朗厦,南连熊家街,西交黄家村,北与朗霞相连。面积1.47平方千米,辖籍义巷、吴家竺桥、蔡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三保。1950年为天华乡二村。1956年建立天华乡群益高级社。1958年属红旗公社七大队。1961年建立天华公社籍义巷大队。1983年改称天华乡籍义巷村。1992年改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镇天中村。330户,1055人。
  河东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4千米处。村处江东,故名。村委会驻地河东。东连西干,南接单家村,西临朗霞,北交杨家村。面积0.5平方千米,辖河东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二保。1950年称为朗霞乡二村。1955年建立朗霞乡永丰高级社。1961年建立朗霞公社河东大队。1983年改名朗霞乡河东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村。145户,470人。
  大童家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4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大童家。东接横江,南连南徐村,西与单家村相连,北与东干村相接。面积0.6平方千米,辖大童家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一保。1950年为道塘乡一村。1956年设立朗霞乡童家高级社。1961年建立朗霞公社童家大队,1981年更名为大童家大队。1983年改称朗霞乡大童家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村。171户,555人。
  单家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4千米处。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单家村。东交大童家,南接籍义巷,西与河东相邻,北连西干村。面积0.63平方千米,辖单家、陈家、沈家、小童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一保。1950年为道塘乡一村。1956年设立朗霞乡群毅高级社。1961年建立朗霞公社单家大队。1983年改称朗霞乡单家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村。141户,440人。
  横江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4千米处。临周江横村而过,故名。村委会驻地横江。东交塘堰桥,南接籍义巷,西与大童家村为邻,北连许家场。面积0.42平方千米,辖横江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一保。1950年为道塘乡一村。1956年设立朗霞乡五一高级社。1961年建立朗霞公社横江大队。1983年改称朗霞乡横江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朗霞村。152户,504人。
  黄家路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千米处。旧时直达海边有一条大路,名黄家路,村处路旁,以路名村。村委会驻地黄家路。东接桑家村,南连许家场,西交东干,北临慈溪双乐村。面积1.6平方千米,辖黄家路、姚家、半河塍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七保。1950年为道塘乡五村。1956年设立朗霞乡黄家路高级社。1961建立朗霞公社黄家路大队。1983为朗霞乡黄家路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干家路村。194户,646人。
  东干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千米。干氏世居,地处安仁寺(今大佛寺)东,故名。村委会驻地东干。东接许家场,南交童家村,西与西干村相接,北与小曹娥交界。面积0.8平方千米,辖东干自然村。民国后期朗霞乡九保。1950年为道塘乡三村。1956年设立朗霞乡名升高级社。1961建立朗霞公社东干大队。1983年称为朗霞乡东干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干家路村。398户,1315人。
  许家场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千米处。居民许姓,古时村内有一草场,故名。村委会驻地许家场。东接桑家村,南与横江相连,西交东干,北靠黄家路村。面积1平方千米,辖许家场、元桥头、郭家、后墙门、水仓里、塘堰桥(西)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八保。1950年为道塘乡四村。1956年设立朗霞乡五一高级社。1961建立朗霞公社许家场大队。1983称为朗霞乡许家场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干家路村。377户,1166人。
  应家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9千米处。宋姓为主。村委会驻地应家。东连杨家村,南接朗霞村,西交泗门镇池头周,北与小曹娥交界。面积0.5平方千米,辖应家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设立朗霞乡联盟高级社。1961年建立朗霞公社应家大队。1983年称为朗霞乡应家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杨家村。140户,377人。
  西干村 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西北5.5千米处。干氏世居,地处安仁寺(即今大佛寺)西,故名西干。村委会驻地西干。东接东干,南连单家,西交杨家村,北与小曹娥交界。面积1.2平方千米,辖西干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十保。1950年为道塘乡二村。1956年设立朗霞乡群毅高级社。1961年建立朗霞公社西干大队。1983年改称朗霞乡西干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杨家村。357户,1149人。
  【低塘街道】
  牌轩头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千米。村中立有牌轩,以此得名。村委会驻地牌轩头。东连慈溪市,南接牛钱村,西邻群力村,北毗洋山村。辖牌轩头、田屋、三房、西楼屋、家溪岙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五保。1950年为黄湖乡五村。1956年为历山乡星火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星火大队。1981年更名牌轩头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牌轩头村。1986年属历山镇。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洋山村。541户,1850人。
  牛钱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千米。以辖牛家、钱家2个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牛家。东连洞池湖村,南接湖南山村,西邻黄山村,北与牌轩头村为界。辖牛家、周家、钱家、黄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一保。1950年为黄湖乡一村。1956年为历山乡星一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牛钱、周家两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胜利大队。1981年更名牛钱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牛钱村。1986年为历山镇。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洋山村。194户,669人。
  洞池湖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6千米。光绪《余姚县志》载:桐木湖,在县东北40里,旁多桐木,故名。嘉靖志以后均作桐树湖,后湖废,仅存一小池,因又名洞池湖。村委会驻地洞池湖。东南慈溪市相邻,南与慈溪市接壤,西与牛钱村相连,北与牌轩头村毗邻。辖洞池湖、庄里、老屋、湖口、严家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一保。1950年为黄湖乡一村。1956年为历山乡星二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星二大队。1981年更名洞池湖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洞池湖村。1986年属历山镇。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洋山村。117户,406人。
  徐家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徐家。东与洋山村相邻,南与界堰村接壤,西与历山村为界,北与慈溪市相接。辖徐家、东头堰、大塘下、马屋坤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九保。1950年为洋山乡二村。1956年为历山乡恒星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徐家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徐家村。1986年属历山镇。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历山村。190户,588人。
  界堰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5千米。以堰得名。村委会驻地东界堰。东与洋山村相邻,南与群力村接壤,西与历山村为界,北与徐家村相接。辖东界堰、三余、广顺、下宅桥、西界堰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九保。1950年为洋山乡二村。1956年为历山乡恒星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界堰大队。1983年属历山乡。1986年为历山镇界堰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历山村。259户,740人。
  沥网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以境内有沥网山而得名。沥网山即历山。相传古时山北为海涂,渔民下海捕捞,上山沥网,故名沥网山。村委会驻地沥网山。东连群力村,南接平桥村,西邻芦城村,北毗慈溪市。辖沥网山、高地城、山前、张家桥、高家桥、三房、九房、南许家、棋盘路、南大坟10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七保。1950年为历山乡三村。1956年建历山乡沥网山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沥网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沥网村。1986年为历山镇沥网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历山村。539户,1708人。
  群力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千米。合作化时期曾建群力高级社,“群力”含群策群力之意,沿用至今。村委会驻地上陈。东连牌轩头村,南接湖南山村,西邻平桥村,北毗历山村。辖上陈、二房、田屋、广墅庙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六保。1950年为黄湖乡四村。1956年为历山乡群力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群力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群力村。1986年为历山镇群力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历山村。451户,1116人。
  黄山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5千米。以境内有黄山得名。村委会驻地黄沙湖。东连洞池湖村,南接湖南山村,西邻黄清堰村,北毗群力村。辖黄沙湖、蒋家、陶婆岭、后三房、毛竹山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三保。1950年为黄湖乡三村。1956年为历山乡黄山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黄山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黄山村。1986年为历山镇黄山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黄湖村。562户,1873人。
  湖南山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6千米。在黄沙湖南,故名。村委会驻地南岙。鲇鱼山之麓,东连慈溪市,南接慈溪市,西邻黄湖村,北毗黄山村。辖南岙、后岙、龙口珠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二保。1950年为黄湖乡二村。1956年为历山乡三联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三联大队。1981年改为湖南山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湖南山村。1986年为历山镇湖南山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黄湖村。206户,639人。
  平桥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因村南有一座五板平桥,取名甚荡平桥,以桥名村。村委会驻地甚荡平桥。东连黄湖村,南接黄清堰村,西邻逊桥村,北毗沥网村。辖甚荡平桥、陆家、油车巷、小茅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四保。1950年为历山乡四村。1956年为历山乡平桥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平桥、陆家2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大兴大队。1981年更名为平桥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平桥村。1986年为历山镇平桥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黄清堰村。431户,1230人。
  芦城庙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千米。以境内有芦城庙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塘南。东连沥网村,南接平桥村,西邻双建村,北毗慈溪市。辖塘南、马家桥、塘湾、庙后桥、庙前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云城乡。1950年为双云乡三村。1956年为历山乡芦城高级社。1961年分历山公社芦城、塘南2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友谊大队。1981年更名为芦城庙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芦城庙村。1986年为历山镇芦城庙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芦城村。342户,1156人。
  双建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1.5千米。沿用双建高级社社名。村委会驻地横墙弄。东连芦城村,南接逊桥村,西邻垫桥村,北毗慈溪市。辖横墙弄、华地陆家、横河涨、田中央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云城乡。1950年为双云乡三村。1956年为历山乡双建高级社。1961年为历山公社双建大队。1983年为历山乡双建村。1986年为历山镇双建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芦城村。377户,1236人。
  逊桥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据传古有两官员骑马过桥,在桥上相遇时互相逊让,因美其名曰逊桥。村委会驻地逊马桥。东连芦城村,南接张巷村,西邻垫桥村,北毗双建村。辖逊马桥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山乡二保。1950年为双云乡一村。1956年为新新乡逊桥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逊桥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逊桥村。1984年改称低塘镇逊桥村。2001年并入芦城村。237户,724人。
  垫桥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千米。相传原有一木头活动板桥。凡遇满载船只必须把活动桥板垫高才能通过,因称垫桥,以桥名村。村委会驻地垫桥。东连芦城村,南接汤家闸村,西邻低塘村,北毗浦沿村。辖垫桥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塘乡二保。1950年为双云乡一村。1956年为新新乡建胜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垫桥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垫桥村。1984年改称为低塘镇垫桥村。2001年并入低塘村。492户,1511人。
  浦沿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0.5千米。原名浦前,筑大古塘前为海涂,海潮冲刷成河流,俗称浦,村位于浦之南,故名。村委会驻地浦沿。东连双建村,南接垫桥村,西邻褚家村,北与慈溪市为界。辖浦沿、后徐巷、后堰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塘乡三保。1950年为云塘乡一村。1956年为新新乡浦沿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云塘四大队,1964年改为浦沿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浦沿村。1984年为低塘镇浦沿村。2001年并入低塘村。248户,673人。
  褚家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0.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后褚家。东连浦沿村,南接低塘村,西邻朗霞街道,北与慈溪市为界。辖后褚家、化龙堰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塘乡四保。1950年为云塘乡四村。1956年为新新乡低塘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褚家大队,1968年改名红光大队,1981年复为褚家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褚家村。1984年为低塘镇褚家村。2001年并入低塘村。224户,695人。
  低新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千米。村委会驻地新堰头,以驻地低塘新堰得名。村委会驻地新堰头。东邻垫桥村,南连汤家闸村,西接朗霞街道,北毗楼家村。辖新堰头、杨家桥、张家水沟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塘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新新乡低塘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低塘大队。1983年分为低塘乡低塘、低新、楼家3个村。1984年为低塘镇低新村。2001年并入低塘村。267户,641人。
  楼家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0.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楼家。东连垫桥村,南接低新村,西邻低塘村,北毗浦沿村。辖楼家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塘乡二保,1950年为云塘二村。1956年为新新乡低塘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低塘大队。1983年分为低塘乡低塘、低新、楼家3个村。1984年为低塘镇楼家村。2001年并入低塘村。165户,328人。
  东升村 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千米。原名八叉,寓周围8个自然村交叉之意。1956年建东升高级社,意为旭日东升,后沿用作村名。村委会驻地庵前。东连张巷村,南接杨巷村,西邻东董家村,北毗低新村。辖庵前、后畈底、仙家桥、堰墩、高地地、邵家、井头、西漕头、田屋漕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新新乡东升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群益大队,1963年更名八车大队,1966年改为东升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东升村。1984年为低塘镇东升村。2001年并入汤家闸村。273户,1050人。
  杨巷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3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杨巷。东连姆湖村,南接崇山村,西与镆剑山村姚江为界,北毗东升村。面积0.43平方千米,辖杨巷、官路堰、唐家、小胡官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新新乡项群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杨巷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杨巷村。1984年为低塘镇杨巷村。2001年并入汤家闸村。人口884人。
  东董家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东董家。东连东升村,南接杨巷村,西邻汤家闸村,北毗低新村。辖东董家、田屋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新新乡万荣高级社。1961年并入低塘公社汤闸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东董家村。1984年为低塘镇东董家村。2001年并入汤家闸村。164户,509人。
  东邵巷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千米。邵姓居地。处于邵巷之东,故名。村委会驻地东邵巷。东南均连汤家闸村,西接后竹桥村,北毗低新村。辖东邵巷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新新乡群立高级社。1961年并入低塘公社汤闸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东邵巷村。1984年为低塘镇东邵巷村。2001年并入汤家闸村。115户,335人。
  张巷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中村。东连姆湖村,南接吕巷村,西邻东升村,北毗逊桥村。辖中村、漕头、河西岸、朝东屋、后桥头、大树下、鲍家桥、南新屋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七、八保。1950年为七村。1956年为新新乡六爱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张巷大队。1964年与吕巷、红山合并称红星大队。1968年又分为3个大队,复名张巷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张巷村。1984年为低塘镇张巷村。2001年并入姆湖村。457户,1488人。
  洪山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5千米。境内有小山,称红头山,谐音为洪山,以山名村。村委会驻地白云南。东连黄湖村,南接徐家岙村,西邻吕巷村,北毗姆湖村。辖白云南、下湖房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新新乡红湖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红山大队。1964年与张巷、吕巷合并称红星大队。1968年又分为3个大队,改名洪山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洪山村。1984年为低塘镇洪山村。2001年并入姆湖村。184户,613人。
  吕巷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千米。以吕姓居地得名。村委会驻地河南。东连洪山村,南接崇山村,西邻杨巷村,北毗张巷村。辖河南、上河头、河后、墙门里、林家、后吕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八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新新乡群益高级社。1961年为低塘公社吕巷大队。1964年与张巷、红山合并为红星大队。1968年红星大队分开,仍复名吕巷大队。1983年为低塘乡吕巷村。1984年为低塘镇吕巷村。2001年并入姆湖村。245户,738人。
  韩陶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4千米。村内居民以韩、陶两姓为主,故名。村委会驻地南栈房。东连崇山村,南接镆剑山村,西邻朗霞镇,北毗汤家闸村。辖南栈房、后陶、钱巷桥、外陶、后栈房、下畈、小沈家、段家市、南斗屋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七、八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项旷乡新胜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韩陶大队。1965年更名前进大队。1981年复名韩陶大队。983年为郑巷乡韩陶村。1989年为郑巷镇韩陶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镆剑山村。506户,1775人。
  崇山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5千米。境内有崇山,以山得名。村委会驻地崇山寺。东连徐家岙,南接后郑巷村,西南邻镆剑山村,北毗杨巷村。辖崇山寺、陆家、冯家闸、吕家、俞家、龙舌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十三保。1950年为云溪乡四村和剑江乡五村。1955年为云溪乡崇山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崇山大队。1966年更名红旗大队。1981年复名崇山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崇山村。1989年为郑巷镇崇山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郑巷村。254户,895人。
  横埭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村屋横列成一长行,形似土坝,故名。村委会驻地横埭。东连慈溪市,南至余姚镇胜堰村,西邻西郑巷村,北毗郑巷村。辖横埭、里鲍、外鲍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十七保。1950年为剑江乡三村。1955年为项益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横埭大队。1966年更名胜利大队,1981年复名横埭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横埭村。1989年为郑巷镇横埭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郑巷村。169户,499人。
  后郑巷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6千米。在郑巷北,故名。村委会驻地后郑巷。东与慈溪市为界,南接郑巷村,西邻西郑巷村,北毗崇山村。辖后郑巷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十五保。1950年为剑江乡四、五村。1955年为项益高级社。1958年更名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后郑巷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后郑巷村。1989年为郑巷镇后郑巷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郑巷村。232户,787人。
  徐家岙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5千米。村处洪山山岙,居民以徐姓为主,故名。村委会驻地徐家岙。东与慈溪市为界,南接后郑巷村,西与崇山村为邻,北毗洪山村。辖徐家岙、前家岙、蛇栏桥、屋山里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溪乡十四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红山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徐家岙大队。1966年更名红湖大队。1981年复名徐家岙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徐家岙村。1989年为郑巷镇徐家岙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郑巷村。181户,532人。
  克山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千米。以境内克山得名。村委会驻地柯巷。东邻陈蔡村,南与余姚镇新华村为邻,西与克山为界,北毗黄李鲍村。辖柯巷、许家、克山头、陆王邵、张家、后郑家、王元丰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二保。1950年为剑江乡四村。1955年为剑江乡互联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互联大队。1981年更名克山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克山村。1989年为郑巷镇克山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西郑巷村。345户,1080人。
  陈蔡村 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5千米。村内居民以陈、蔡二姓为主,故名。村委会驻地许鲍。东连郑巷村,南接余姚镇谢横江村,西邻克山,北毗西郑巷村。辖许鲍、陈蔡、张巷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柯义乡二保。1950年为剑江乡二村。1956年为项旷乡永庆高级社。1961年为郑巷公社永庆大队。1966年更名东风大队。1981年又更名陈蔡大队。1983年为郑巷乡陈蔡村。1989年为郑巷镇陈蔡村。1992年属低塘镇。2001年并入西郑巷村。290户,980人。
  【临山镇】
  大河门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南4.2千米。为原汝仇湖第一门,故名大河门。村委会驻地百益亭。东和北靠泗门镇,南靠马渚镇,西交厍家桥村。区域面积0.4平方千米,辖百益亭、费家湾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4年湖堤乡六村。1956年为临山乡民益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民益大队。1962年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又属湖堤公社。1981年更名湖堤公社大河门大队。1983年改称湖堤乡大河门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汝东村。178户,624人。
  厍家桥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南3.8千米。村北有石桥,名为厍家桥,村以桥名。村委会驻地厍家桥。东连大河门村,北接泗门镇,南至九龙山村,西邻湖堤村。区域面积0.46平方千米,辖厍家桥、郑家湖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三保。1950年为湖南乡三村。1956年为临山乡民主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民主大队。1962年划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属湖堤公社。1981年改为湖堤公社厍家桥大队。1983年改称湖堤乡厍家桥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汝东村。349户,1110人。
  小寨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古为屯兵之地,有大、小寨,故名。村委会驻地小寨。东交厍家桥村,南至九龙山村,西至周百村,北靠湖堤村。区域面积0.23平方千米,辖大寨、小寨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三保。1950年为湖南乡五村。1956年为临山乡九龙山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小寨大队。1962年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属湖堤公社。1983年改称湖堤乡小寨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汝东村。149户,405人。
  九龙山 位于临山镇政府东南3.7千米。村南有九龙山,以山名村。村委会驻地后冯岙。东连马渚镇,南至寺前湖村,西北接小寨村,北至厍家桥村。区域面积0.5平方千米,辖东庄、后冯岙、竹山头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二保。1950年为湖南乡二村。1956年为临山乡九龙山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九龙山大队。1962年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属湖堤公社。1966年改为新岙大队。1981年复为九龙山大队。1983年改为湖堤乡九龙山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汝东村。185户,668人。
  罗塘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2.5千米。因地处罗家山北侧,又在大沽塘南沿下,故名罗塘,也称塘下。村委会驻地湖堤。东南连湖堤,南至罗东,西接罗山,北邻泗门镇。面积1.4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八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临山乡罗塘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罗塘大队。1962年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属湖堤公社。1983年改称湖堤乡罗塘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湖堤村。165户,527人。
  罗山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2.1千米。因在罗家山北山脚下,故名。村委会驻地罗山。东接罗东,西北连罗塘,南至临泗江,西邻临山。面积0.5平方千米,辖罗山、庙山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七保。1950年称湖堤乡四村。1956年为临山乡罗山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罗山大队。1962年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属湖堤公社。1983年改称湖堤乡罗山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湖堤村。215户,658人。
  罗东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2.2千米。因在罗家山东侧,故名。村委会驻地湖堤。东至湖堤,南至罗建,西连罗山,北接罗塘。面积0.6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六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临山乡罗东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罗东大队。1962年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属湖堤公社。1983年改为湖堤乡罗东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湖堤村。200户,555人。
  罗建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地处罗家山之东,因取建设社会主义之意,故名罗建。村委会驻地罗建。东连湖堤,南至周百,西接罗山,北邻罗东。面积1平方千米,辖罗建、厉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五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临山乡劳建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罗建大队。1962年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属湖堤公社。1983年改为湖堤乡罗建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湖堤村。199户,645人。
  周百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因周巷至百官公路(即现329国道)横贯村内,故名周百,古时称鱼沙和闻家。村委会驻地周百。东北至湖堤,东南连小寨,南接湖南村,西靠临山城东。面积1.2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称湖堤乡三保。1950年为湖南乡六村。1956年为临山乡周百高级社。1961年为湖堤公社周百大队。1962年又并入临山公社,1963年复属湖堤公社。1983年改称湖堤乡周百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临山村。有259户,834人。
  肖东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南2.5千米。村东有小岭头,西有东山寺,两地各取一字为村名。村委会驻地小岭头。东南邻湖南村。西南接鸡鸣山村,北连临山城东。区域面积1.1平方千米,辖小岭头、寺前、伏虎庄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桥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临山乡肖岭高级社。1957年由肖岭社、东山社合并改名肖东高级社。1962年为湖堤公社肖东大队,1969年改称临山镇反修大队。1973年复为肖东大队。1983年改称临山镇肖东村。2001年并入临山村。168户,602人。
  城东 位于临山镇政府东南1.5千米。因在临山卫城东侧,故名城东。村委会驻地城东。东连周百,南交肖东,西至临城,北靠临山。面积1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一保。1950年为一村。1961年为临山公社新建大队。1981年更名城东大队。1983年改称临山镇城东村。2001年并入临山村。196户,439人。
  寺前湖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南3.8千米。村北有东山寺,又系汝仇湖南沿,故名寺前湖。村委会驻地汪家岙。东交马渚,南接马渚宣郎岙,西至鸡鸣山,北靠湖南。面积1.6平方千米,辖水木庄、跳头、汪家岙、南冯岙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一保。1950年改属湖南乡。1956年称临山镇寺前湖农庄。1961年为临山公社寺前湖大队。1983年改称临山镇寺前湖村。2001年并入临南村。398户,1304人。
  华家岭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南4.9千米。村西有岭,华姓居多,故名华家岭。村委会驻地华家岭。东交寺前湖,南接牟山镇陈家,西邻黄家埠镇杏山,北交鸡鸣山。面积1.2平方千米,辖华家岭、鸡笼山、锣鼓山头、南喻、石岙、丁牌头、刺绕湾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中和乡。1950年为杏山乡一村。1956年为临山镇华家岭高级社。1961年称临山公社华家岭大队。1971年与丁牌头合并称联丰大队。1981年复称华家岭大队。1983年改称临山镇华家岭村。2001年并入临南村。430户,992人。
  鸡鸣山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因境内有鸡鸣山,以山名村。村委会驻地前梨巷。东交寺前湖,南至华家岭,西交黄家埠杏山,北临肖东。面积1平方千米,辖前梨巷、后梨巷、南庄、喻家堰、康山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高桥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临山镇鸡鸣山高级社。1961年为临山公社鸡鸣山大队。1983年改称临山镇鸡鸣山村。2001年并入临南村。390户,679人。
  湖南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因地处原汝仇湖之南,故名。村委会驻地前湖。东至九龙山,南靠寺前湖,西南接鸡鸣山,北邻周百。面积1.2平方千米,辖前湖、后湖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湖堤乡管辖。1950年属湖南乡。1956年为临山镇湖南高级社。1961年为临山公社湖南大队。1983年改为临山镇湖南村。2001年并入临南村。669户,1603人。
  方山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3千米。村北有山,域内方姓居多,故名。村委会驻地方家。东接任家,西、南交黄家埠镇,北连老寨。面积1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兰塘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临山镇方山高级社。1961年称临山公社方山大队。1983年改称临山镇方山村。2001年并入临城村。159户,424人。
  老寨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500米。古代屯兵结寨,故名。村委会驻地老寨。东连任家,南至方山,西接黄家埠镇,北交浦西村。面积1.1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称兰塘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临山镇老寨高级社。1961年为临山公社老寨大队。1983年改称临山镇老寨村。2001年并入临城村。时有222户,740人。
  任家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南800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任家。东北接临城,南接城东,西交老寨。面积1.0平方千米,辖任家、小方家、田屋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七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临山镇任家高级社。1961年称临山公社任家大队。1983年改称临山镇任家村。2001年并入临城村。143户,895人。
  浦东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北1.5千米。因地处临山临浦江东,故名。村委会驻地姚六房。东交泗门镇庙山路,南接城隍涂,西靠临海,北傍浦中。面积1.2平方千米,辖姚六房、致和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十、十四保。1950年为临海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十七、十八高级社。1961年为临海公社二大队。1966年称海塘公社二大队,1972年为临海公社二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浦东大队。1983年称临海乡浦东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临浦村。482户,1534人。
  闸东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北3.4千米。因地处原四洞闸东,故名。村委会驻地城隍涂五丘。东交泗门镇,南至浦中,西接四洞闸,北濒钱塘江。面积2.05平方千米,辖城隍涂五丘、六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十一保。1950年为临海乡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十五高级社。1961年为临海公社四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四大队。1972年又为临海公社四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闸东大队。1983年为临海乡闸东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临浦村。416户,1380人。
  浦中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北3千米。因地处临浦江的中游处,故名浦中。村委会驻地城隍涂四丘。东交泗门镇,南临浦东,西接临海,北靠闸东。面积1.25平方千米。辖城隍涂四丘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十一、十四保。1950年为临海乡三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十一高级社。1961年为临海公社三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三大队。1972年复为临海公社三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浦中大队。1983年为临海乡浦中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临浦村。276户,625人。
  城隍涂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北1千米。因处临山城隍山以北海涂垦地,故名城隍涂。村委会驻地城隍涂。东交泗门镇庙山路,南接临山村,西靠浦西,北依浦东。面积约1.2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十一、十四保。1950年为临海乡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五高级社。1961年为临海公社一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一大队。1972年复为临海公社一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为城隍涂大队。1983年改称临海乡城隍涂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临浦村。340户,1048人。
  四洞闸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3.2千米。以闸名村。村委会驻地四洞闸。东至闸东,南到临海,西至甘大舍,北接钱塘江滩涂。面积1.06平方千米,辖四洞闸、陶七丘、陶八丘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十三保。1950年为临海乡七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七高级社。1961年为临海公社七大队,1966年改为海塘公社七大队。1972年复为临海公社七大队。1979年又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四洞闸大队。1983年为临海乡四洞闸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临海村。531户,1530人。
  王家丘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2.8千米。因有王姓人来此围涂造地,后定居成村落,故名。村委会驻地后王家丘。东至临浦江,南至四塘横江,西至甘大舍,东北邻四洞闸。面积约1.15平方千米,辖前、后王家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十三保。1950年为临海乡八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十九高级社。1961年为临海公社八大队。1966年改为海塘公社八大队。1972年复为临海公社八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王家丘大队。1983年为临海乡王家丘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临海村。447户,1619人。
  浦西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北950米。因处临浦江西,故名。村委会驻地陶大丘。东接城隍涂,南至临城村,西至新庵村,北至临海村。面积约1.2平方千米,辖陶大丘、横勾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临山镇第十二保。1950年为临海乡五村。1954年划归慈溪。1956年称海塘乡第二高级社。1961年为临海公社五大队。1966年更名海塘公社五大队。1972年复为临海公社五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浦西大队。1983年更名临海乡浦西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临海村。308户,1078人。
  新庵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1.8千米。因境内有新庵庙,故名。村委会驻地新庵。东交浦西村,东南至老寨,西邻邵家丘,北至范家丘。面积约1.26平方千米,辖新庵、大小圩、塘角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十保。1950年为兰海乡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属海塘乡。1961年为兰海公社九大队。1966年改为海塘公社一大队,1972年为兰海公社一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新庵大队。1983年改为兰海乡新庵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兰海村。265户,783人。
  范家丘 位于临山镇政府西北2.5千米。因范姓人在此围涂造地,后定居成村落,故名。村委会驻地范家丘。东交临海,南接新庵,西至沈家丘,北到万兴丘。面积1.2平方千米,辖范家丘、甘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十一保。1950年为兰海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十九高级社。1961年为兰海公社二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十大队。1972年为兰海公社二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范家丘大队。1983年为兰海乡范家丘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并入兰海村。265户,812人。
  甘大舍 位于临山镇政府西北4.5千米。古时有甘姓人在此围涂垦地,建有一座以苇草为材料的居住大屋,故名甘大舍。村委会驻地甘大舍。东至王家丘,西南连万兴丘,北接钱塘江滩涂。面积约2.6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十二保。1950年为兰塘乡三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属海塘乡。1961年为兰海公社三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十一大队。1972年改为兰海公社三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更名甘大舍大队。1983年改为兰海乡甘大舍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梅园村。623户,2186人。
  万兴丘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据传,该丘地系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叫童万兴的人筹资围垦,故名。村委会驻地万兴丘。东接甘大舍,南至哑潭,西靠黄家埠冯家邵,北至钱塘江滩涂。辖万兴丘、小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十二保。1950年为兰海乡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属海塘乡第四高级社。1961年为兰海公社四大队。1966年改为海塘公社十二大队。1972年复为兰海公社四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万兴丘大队。1983年为兰海乡万兴丘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梅园村。343户,1132人。
  哑潭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4千米。据传,此地原是海湾,曾有一艘大帆船沉没于此,沉船方言叫哑帆,帆与潭音近,遂演变为哑潭。村委会驻地哑潭。东交新庵村,南至沈家丘,西至黄家埠冯家邵,北到万兴丘。面积1.2平方千米,辖哑潭、陈家、朱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兰塘乡九、十一保部分。1950年为兰海乡五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属海塘乡第五高级社。1961年为兰海公社五大队。1966年改为海塘公社十三大队。1972年复为兰海公社五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哑潭大队。1983年改为兰海乡哑潭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邵家丘村。355户,1056人。
  沈家丘 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3.6千米。该地原为海涂,清光绪十二年(1886)有叫沈长生的来此定居,围涂造地,后发族成村,以姓氏名村。村委会驻地沈家丘。东交新庵,南至邵家丘,西接黄家埠横塘,北交哑潭。面积约1.3平方千米,辖沈家丘、邵家五丘、杨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兰塘乡九保。1950年改称兰海乡六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五高级社。1961年为兰海公社六大队。1966年改为海塘公社六大队。1972年复为兰海公社六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沈家丘大队。1983年为兰海乡沈家丘村。1992年改属临山镇。2001年并入邵家丘村。331户,1008人。
  【黄家埠镇】
  鲤鱼山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8.2千米。境内有鲤鱼山(牛角山),故名。村委会驻地湖田里。东至临山镇华家岭,南隔牛角山接牟山镇,西与湖塘相连,西北邻杏山。辖湖田里、大岙2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352户,1097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十四保。1950年4月为杏山乡一村。1956年为中河乡鲤鱼山农庄。1961年为回龙公社鲤鱼山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鲤鱼山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杏山村。
  湖塘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8千米。村建于杏山湖湖塘脚,故名。村委会驻地湖塘。东至鲤鱼山,南连牟山镇,西依潘家,北与杏山接壤。辖湖门头、湖塘、庙湾、小湖头堰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164户,520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十二保。1950年4月为杏山乡六村。1956年为中河乡鲤鱼山农庄。1961年为回龙公社湖塘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湖塘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杏山村。
  潘家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以潘姓大族名村。村委会驻地中潘。东至湖塘村,南接牟山镇湖头堰,西与上虞区接壤,北邻高阳。辖前潘、中潘、后潘、堰头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83户,885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六保。1950年为杏山乡五村。1956年为中河乡潘蒋华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潘蒋华大队。1966年改名东方红大队。1981年改称潘家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潘家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华家村。
  后华桥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村东有后华桥,以桥名村。村委会驻地后华桥。东与杏山、鲤鱼山接壤,南与江沿相连,西连高阳、新蔡,八仕桥。辖后华桥村1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127户,430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八保。1950年为杏山乡四村。1956年为中河乡潘蒋华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后华桥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后华桥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华家村。
  高阳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4.5千米。相传古时有人放纸鹞,把鹞线系在纱车上,纺纱车被纸鹞带上天空,落在此地后成村落,遂名其地曰高鹞,后人称为高阳。村委会驻地高阳。东连后华桥,南接潘家,西依华家,北与新蔡相接。辖高阳、凌家、东沈巷、吕家、江沿5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00户,720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七保。1950年为中河乡5村。1956年为潘蒋华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高阳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高阳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华家村。
  西华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以地处华家西而得名。村委会驻地西华。东连回龙,南接华家,西临329国道,北与后江桥相连。辖西华、西桥头、老吴家、庄里、后新屋5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168户,557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八保。1950年为杏山乡四村。1956年为中河乡回龙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西华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西华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回龙村。
  后江桥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以桥得名。村委会驻地后江桥。东临329复线,南与庄里、老吴家相连,西临顾家、楼子里,北与外二房相连。辖国庆堂、后江桥、顾堰头、西后江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183户,540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十保。1950年为高桥乡五村。1956年为中河乡高桥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后江桥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后江桥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回龙村。
  杨岙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据《东山志》记载:相传唐代有群羊入潭化蝌蚪,因名羊岙。后人称之为杨岙。村委会驻地杨岙。东与回杨井岗寺相连接,南临施家山、杨棚头,西靠329复线,北与里二房相连接。辖杨岙、曹家里、燕子窝3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135户,429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十保。1950年为高桥乡五村。1956年为回杨、高桥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杨岙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杨岙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回龙村。
  回杨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何氏祖先初来时搭一凉棚定居,初呼凉棚头,后谐音为杨棚头(回杨)。村委会驻地回杨。东连临山镇鸡鸣山,南接后杏山,西临329复线,北靠杨岙山。辖回杨、施家山、石桥头3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10户,772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十保。1950年为杏山乡二村。1956年为中河乡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回杨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回杨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回龙村。
  汤下堰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南8千米。汤姓集居,有汤家堰,习呼汤下堰。村委会驻地汤下堰。东连沈蔡、蔡家,南依龙舌,西接上虞区谢塘镇,北与应家接壤。辖汤下堰、大板桥、大塘王、沿河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93户,1033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三保。1950年为中河乡三村。1956年建十月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汤下堰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汤下堰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五车堰村。
  龙舌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村所在地三面临河,地形似龙舌,左右各有一个土墩在河中,上长芦苇,似龙眼,故名。村委会驻地龙舌。东南与五车堰以老街为界,西依上虞区小越镇闸头,北与沈蔡大沥斗接壤。辖龙舌、西龙舌、兴桥头3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148户,495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三保。1950年为中河乡三村。1956年为三龙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龙舌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龙舌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五车堰村。
  大沈家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沈姓集居,为区别于小沈家,故名。村委会驻地大沈家。东接华家村前华,南连上虞区小越镇,西依五车堰,北与小沈家相连接。辖大沈家自然村。1985年底有235户,793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五保。1950年为中河乡五村。1956年为三联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大沈家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大沈家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五车堰村。
  沈蔡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以村民沈、蔡两姓得名。村委会驻地沈蔡。东与回龙接壤,南接大沈家,西依汤下堰,北接西华。辖沈蔡、后宅、蔡家、小沈家、大沥斗5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300户,1016人。民国后期为中河乡四保。1950年为中河乡四村。1956年为三联高级社。1961年为回龙公社沈蔡大队。1983年为回龙乡沈蔡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五车堰村。
  冯家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正北1.8千米。以姓得名,始祖由上虞冯家山迁此。村委会驻地冯家。东接林泰弄,南以小徐家后槽河为界,西依施李黄,北与冯家头丘接壤。辖冯家、前冯2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91户,806人。民国后期为兰塘乡五保。1950年为兰塘乡五村。1956年为兰塘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冯家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冯家村。1986年7月为黄家埠镇冯家村。2001年并入黄家埠村。
  邵家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以姓得名,邵氏始祖由河南迁入,至今已近700年。村委会驻地邵家。东与临山镇老寨相连,南与高桥、千金湖接壤,西与黄家埠自然村一河相隔,北与临山镇邵家丘、兰海村接壤。辖干墩、孟家、邵家、友成房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728户,2363人。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十八、十九、二十保。1950年为兰塘乡二村。1956年为兰塘乡邵家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邵家大队。1966年更名立新大队。1981年复名邵家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邵家村。1986年7月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黄家埠村。
  金湖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东山志》载,金湖在桃花岙,水深多鱼,每秋渔利千金,以湖名村。村委会驻地千金湖。东与临山镇临城村方山相连,南与高桥山接壤,西至329复线,北接石山弄,辖千金湖、湖田2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22户,790人。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十二保。1950年为高桥乡三村。1956年为兰塘乡金湖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金湖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金湖村。1986年7月为黄家埠镇金湖村。2001年并入高桥村。
  金张赵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合金家、张家、赵家堰3个自然村的第一个字为村名。村委会驻地金家。东连李家,南与闻家接壤,西以西上河为界,北接大徐家。辖赵家堰、金家、张家、竺家闸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71户,925人。民国后期为上塘乡五、六、七保。1950年为上塘乡一村。1956年为兰塘乡金张赵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五一大队,1981年更名兰塘公社金张赵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金张赵村。1986年7月为黄家埠镇金张赵村。2001年并入高桥村。
  五星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以辖区内原有5个自然村的地理位置形状似五角星而得村名。村委会驻地李家。东以高桥江为界,南与顾堰头接壤,西连金张赵,北以镇中学内河为界,且又与大徐家接壤。辖顾家、李家、楼子里、诸励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67户,916人。民国后期属上塘乡。1950年属高桥乡六村。1956年为兰塘乡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五星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五星村。1986年7月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高桥村。
  杨王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杨王。东与后江桥、西华接壤,南与蔡家、汤下堰相邻,西依诸家桥,北接上塘。辖杨王、汤家、严家、应家、大记、池头、下畈、小桥头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塘乡二、三、四保。1950年为上塘乡三、四、五村。1956年为兰塘乡杨王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红星、红旗2个大队。1974年合并为红联大队。1981年为兰塘公社杨王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杨王村,1986年7月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上塘村。
  诸家桥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以桥名村。村委会驻地诸家桥。东与下畈相连,南与上虞谢塘镇丁家堰相邻,西依上虞谢塘镇李家,北接韩家。辖诸家桥、茹家、刘家、徐家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175户,645人。民国后期为上塘乡八保。1950年为韩夏乡三村。1956年为兰塘乡诸家桥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诸家桥大队。1983年为兰塘乡诸家桥村。1986年7月为黄家埠镇诸家桥村。2001年并入上塘村。
  姚西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北1.8千米。因地处余姚市辖境之西隅而得名。村委会驻地钱家堰。东以高桥江为界,南与五星、金张赵接壤,西依韩夏,北与冯家、冯家头丘接壤。辖施李黄、钱家堰、周家、河里头、大徐家、小徐家6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490户.1574人。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六保。1950年为韩夏乡四村。1956年为兰塘乡姚西高级社。1961年为兰塘公社姚西大队。1983年改称兰塘乡姚西村。1986年7月为黄家埠镇姚西村。2001年并入韩夏村。
  冯徐丘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北1.5千米。以冯徐两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冯徐丘。东与临山镇邵家丘相连,南邻冯家、施李黄,西与诸丁头丘、二丘相连,北依黄家埠四丘。辖冯家头丘、冯家二丘、冯徐丘、徐家丘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63户,901人。民国后期为兰塘乡七保和上塘乡十一保。1950年为横塘乡三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十二高级社。1961年为横塘公社一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十五大队。1972年为横塘公社一大队。1979年重归余姚。1981年为横塘乡冯徐丘大队。1983年为横塘乡冯徐丘村。1992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横塘村。
  冯黄邵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以所辖自然村中有冯家六丘、黄家埠七丘、八丘及邵家丘等自然村三姓合一而得名。村委会驻地黄家埠七丘。东与临山镇哑潭丘、万兴丘接壤,南依黄家埠六丘,西连崔家丘,北临钱塘江。辖黄家埠七丘、黄家埠八丘、冯家六丘、邵家七丘4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505户,1779人。民国后期为兰塘乡八保。1950年为横塘乡七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三高级社。1961年为横塘公社六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十九大队。1972年为横塘公社五大队。1979年重归余姚。1981年为横塘公社冯黄邵大队。1983年为横塘乡冯黄邵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横塘村。
  诸丁丘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以村委驻地而得名。村委会驻地诸丁三丘。东连冯徐丘,南依韩夏,西邻上虞区盖北镇镇东村,北接诸丁四丘。辖诸丁头丘,诸丁二丘,诸丁三丘3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299户,1004人。民国后期为上塘乡十二保。1950年为横塘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廿五、廿六高级社。1961年为横塘公社二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十六大队。1972年为横塘公社二大队。1979年重归余姚。1983年为横塘乡诸丁丘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十六户村。
  崔家丘村 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村委会驻地崔家丘,以驻地名。东邻黄家埠六丘、黄家埠八丘,南依诸丁四丘、韩家四丘、黄家埠四丘,西以宁绍界牌为界,北临钱塘江。辖姚家丘、诸丁五丘、崔家丘3个自然村。1985年底有698户,2410人。民国后期为兰塘乡七保,上塘乡十一保。1950年为横塘乡二村和五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海塘乡第六高级社。1961年为横塘公社七大队。1966年为海塘公社二十大队。1972年为横塘公社六大队。1979年重归余姚。1981年为横塘公社崔家丘大队。1983年为横塘乡崔家丘村。1992年改属黄家埠镇。2001年并入十六户村。
  【泗门镇】
  东河沿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南1.5千米。村委会驻地东河沿,以驻地名。东邻朗霞镇,南接水路头村,西到河塍路,北至新建路。辖东河沿、长水漕、大义桥、申明亭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三、四保。1950年改三、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5年建立第二高级社。1961年改称三大队。1968年易名星火大队。1972年复名三大队。1979年复归余姚。1981年更名东河沿大队。1983年改称东河沿村。2001年并入东大街社区。290户,726人。
  后街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北1千米。处于西大街北,故名。村委会驻地后街。东邻陶家堡,南接东泗居委,西界白露头,北至后塘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七保。1950年为七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5年建第五高级社。1961年改为利民社。1968年改名争朝夕大队。1972年改称五大队。1979年复归余姚。1981年更名后街大队。1983年改后街村。2001年并入西大街社区。205户,381人。
  窎桥头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北800米。村委会驻地窎桥头,以驻地名。东邻东泗居委,南邻第十堡村,西邻湖堤乡,北邻西泗居委。辖窎桥头、新市街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第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5年建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四大队。1968年为新生大队。1972年复名四大队。1979年复归余姚。1981年更名窎桥头大队。1983年改称窎桥头村。2001年并入西大街社区。289户,508人。
  第十堡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600米。宋代为抗击金兵而筑堡垒,此处为第十堡,故名。村委会驻地第十堡。东到河塍路,南接南谢村,西邻西泗居委会、窎桥头村,北至后街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5年建立第三、四高级社。1958年合并为勤丰社。1968年为燎原大队。1972年改称二大队。1979年复归余姚。1981年改名第十堡大队。1983年改为第十堡村。2001年并入汝湖社区。290户,726人。
  南谢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谢氏分支居住地,因位置在南而名。村委会驻地南谢。东至河塍路,南接水路头村,西与湖堤交界,北邻第十堡村。辖南谢、二门堰、济美桥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5年建立民谊高级社。1961年改一大队。1968年易名风雷激大队。1972年复名一大队。1979年复归余姚。1981年更名南谢大队。1983年改为南谢村。2001年并入为汝湖社区。270户,733人。
  海防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北6千米。该村地处六塘,时遭海潮侵袭,为防汛前哨。故于1959年命名为海防。村委会驻地陶家路六丘。东邻陶家路江,南界万圣村,西接隆昌村,北濒杭州湾。辖陶家路六丘、相公潭六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七保。1950年为万圣乡三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光明乡第十六高级社。1961年为万胜公社第五、十大队。1966年更名万圣公社东方红大队。1979年重归余姚。1981年更名海防大队。1983年改为海防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万圣村。417户,1421人。
  祠堂丘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北4.5千米。系相公潭垦区围垦地第五丘,村有周家祠堂,故名。村委会驻地祠堂丘。东、南界小曹娥镇,南界新庵村,西界陶家路江,北濒杭州湾。辖盐舍丘、祠堂丘、前丘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五保。1950年为万圣乡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光明乡第二十高级社。1961年为万圣公社第一、八大队。1966年为万胜公社八一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祠堂丘大队。1983年改为祠堂丘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陶家路村。476户,1608人。
  老丘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以四塘辖第一丘,旁有谢家路而名。村委会驻地谢家路老丘。东邻陶家路,南邻大路头村,西界钱家路,北界戚家路村。辖谢家路老丘、二丘两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九保。1950年为夹塘乡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光明乡十三高级社。1961年为夹塘公社一大队。1966年易名红专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复名一大队。1981年更名老丘大队。1983年为夹塘乡老丘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谢家路村。221户,807人。
  黄墩潭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原是海边洼地,有大潭,故名。村委会驻地黄墩潭。东界隆昌村,南界石角丘村,西界楝树下村,北濒杭州湾。辖小丘、孙家、鲍家、成家、毛家、云河、黄墩潭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十二保。1950年为夹塘乡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光明乡第八高级社。1961年为夹塘公社五、六2个大队。1966年2个大队合并称红梅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复名五大队。1981年改名黄墩潭大队。1983年改为黄墩潭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夹塘村。488户,1679人。
  石角丘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4千米。因丘地呈多角形,故名。村委会驻地石角丘。东界谢家路,南接钱家路,西至湖北,北连黄墩潭。辖田丘、朝阳丘、石角丘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十一保。1950年为夹塘乡三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光明乡金星高级社。1961年为夹塘公社七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复名七大队。1981年改名石角丘大队。1983年改为石角丘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夹塘村。441户,1436人。
  戚家路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以路名村。村委会驻地戚家路三丘。东接陶家路,南界老丘村,西至石角丘村,北连谢家路村。辖戚家路三丘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九保。1950年为夹塘乡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光明乡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夹塘公社二大队。1966年为红心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复名二大队。1981年更名戚家路大队。1983年改为戚家路村。1992年改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谢家路村。225户,771人。
  钱家路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北3.3千米。以路名村。村委会驻地钱家路,无居民。东连老丘,南接倪家路,西界小路下,北至石角丘。辖汪家、马家、网篰舍头、木主舍头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十一保。1950年为夹塘乡三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光明乡第七高级社。1961年为夹塘公社八大队。1966年改名为红旗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复名八大队。1981年更名钱家路大队。1983年改为钱家路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夹塘村。356户,1195人。
  隆昌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北5千米。以原店号为名。村委会驻地隆昌。东界相公潭村,南邻谢家路村,西界黄墩潭村,北濒杭州湾。辖隆昌、谢家路大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十保。1950年为夹塘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光明乡第十高级社。1961年为夹塘公社四大队。1966年改名为红胜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复名四大队。1981年更名隆昌大队。1983年改为隆昌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谢家路村。469户,1638人。
  农场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原为公社农场,故名。村委会驻地六〇丘。东界黄墩潭,南接楝树下村,西连下庙山路村,北濒杭州湾。辖六〇丘1个自然村。1960年围涂成丘,丘以年份命名,建公社农场。1967年改为农场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为农场村。1989年为泗门区农场。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楝树下村。97户,320人。
  下庙山路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5.8千米。地处临山庙山通海边大路北端,故名。村委会驻地下庙山路。东界楝树下村,南邻庙山中路村,西界临山镇闸东村,北濒杭州湾。辖下庙山路、洪元丘、杨家丘、杨家丘、德龙丘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十三保。1950年为湖北乡六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5年建立第二高级社。1956年改属光明乡。1961年为湖北公社二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下庙山路大队。1983年改为下庙山路村。1992年改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楝树下村。431户,1422人。
  庙山中路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地处庙山通海边大路中段而名。村委会驻地庙山中路。东邻湖北村,南连上庙山路,西界临山镇浦中村,北接楝树下村。辖庙山中路、佛堂畈、祠堂丘、湾下丘、永新丘、小丘、邵家丘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十二、十三保。1950年为湖北乡五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5年成立第一高级社。1956年属光明乡。1961年为湖北公社一大队。1966年易名红旗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庙山中路大队。1983年改为庙山中路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湖北村。371户,1298人。
  庙山路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4千米。以路名村。村委会驻地庙山路。东接小路下村,西南均邻临山镇,北连庙山中路。辖大丘、知阳丘、庙山路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十二保。1950年为湖北乡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5年建立第六高级社。1956年改属光明乡。1961年为湖北公社六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为庙山路大队。1981年改为庙山路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小路下村。382户,1293人。
  后塘河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北1.6千米。村沿后塘河而名。村委会驻地后塘河。东连陶家堡,南邻后街村,西接大路头,北界夹长路。辖后塘河、塘后岸、牌轩下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八、九、十保。1950年为泗门镇八、九村与泗北乡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友谊、联群、联合3个高级合作社。1961年为塘后公社友谊、联群、联合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红升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后塘河大队。1983年改为后塘河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后塘河社区。865户,2459人。
  后海舍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海涂移民最早搭草舍居住,故名。村委会驻地郎家。东邻水阁周村,南接陶家堡村,西至夹长路村,北界小曹娥海塘南村。辖后海舍、郎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明风乡六、七保。1950年为泗北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三爱高级社。1961年为塘后公社三爱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后海舍大队。1983年改为后海舍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镇北村。178户,623人。
  夹长路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海涂移民沿大路筑舍定居,一长段大路夹于村中,故名。村委会驻地夹长路。东界后海舍村,南接后塘河村,西接大路头村,北至陶家路村。辖夹长路,二塘头、冯蔡魏、半路舍头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十一保。1950年为泗北乡3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第五集体农庄和勤建、群丰2个高级社。1961年为塘后公社五庄、勤建、群丰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红旗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夹长路大队。1983年改为夹长路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镇北村。430户,1381人。
  旺家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北3千米。以辖区内2个旺家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旺家。东界洪家路村,西南均邻原朗霞镇,北界小曹娥镇。辖下大庙周、旺家、小旺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明风乡六、七保。1950年为海南乡六、七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建塘后乡第二高级社。1961年为海南公社六、七大队。1966年为塘后乡新胜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旺家大队。1983年改称塘后乡旺家村。1989年改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海南村。107户,348人。
  洪家路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以路名村。村委会驻地徐家。东接施家村,南邻朗霞,西界旺家村,北邻小曹娥镇海塘南。辖下半灶、洪家路、徐家、海庄、春风堂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十三保与明风乡六保。1950年为海南乡三、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第一高级社。1956年为海南公社第三、四、五大队。1966年合并为塘后公社红英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洪家路大队。1983年称塘后乡洪家路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海南村。417户,1501人。
  施家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村以姓名。村委会驻地施家。东接朗霞镇,南邻上新屋村,西连洪家路村,北界小曹娥镇曹一村。辖施家、下新屋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二保。1950年为海南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第八高级社。1961年为海南公社第二大队。1966年改名塘后公社红峰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施家大队。1983年改为施家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海南村。216户,824人。
  倪家路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以路名村。村委会驻地倪家路。东界黄家道地村,南接马家村,西邻临山镇,北至钱家路村。辖倪家路、小李家2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十四保。1950年为泗北乡六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第九、十农庄。1961年为泗北公社第三大队。1966年为塘后公社红卫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倪家
  路大队。1983年改为倪家路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泗北村。414户,1273人。
  黄家道地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1.8千米。村委会驻地黄家道地,以驻地名。东邻大路头,南接后街村,西界倪家路村,北界钱家路村。辖黄家道地、张家道地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十三保。1950年为泗北乡五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十一农庄。1961年为泗北公社第二大队。1966年改称塘后公社红光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黄家道地大队。1983年为塘后乡黄家道地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泗北村。292户,1002人。
  大路头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1.2千米。村委会驻地大路头,以驻地名。东邻夹长路,南界后街,西连黄家道地,北接老丘村。辖戚家道地、充二房、大路头、谢家路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泗门镇十二保。1950年为泗北乡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第四高级社。1961年为泗北公社第一大队。1966年为塘后公社红心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大路头大队。1983年改为大路头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泗北村。327户,1084人。
  马家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马家。东接钱家路村,西、南均邻临山镇,北接倪家路村。辖马家、横屋、宋家、横屋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湖堤乡八保。1950年为湖堤乡九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第八高级社。1961年为泗北公社第四大队。1966年为塘后公社胜利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马家大队。1983年改称塘后乡马家村。2000年与果木场村合并。2001年并入泗北村。305户,1015人。
  果木场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原系塘后果木专业农场。辖果木场一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马家,辖马家自然村。1958年由各大队抽调劳动力创办泗门区果木场。1966年划归塘后公社管辖,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名塘后乡果木场村,2000年并入马家村。74户,261人。
  陶家堡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陶家堡,以驻地名。东邻原朗霞镇水阁周村,南至东泗居委,西邻后塘河村,北接后海舍村。辖五进屋徐家、陶家堡、龙王堂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明风乡七保。1950年为明风乡五村。1954年划入泗门镇八村,同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塘后乡联丰、联胜高级社。1961年为塘后公社群力、胜利大队。1966年合并为胜利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陶家堡大队。1983年改为陶家堡村。1989年属泗门镇。2001年分别并入镇北村和东大街社区。248户,703人。
  江东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南1.6千米。村处青山江之东岸,故名。村委会驻地江东。东邻水路头村,南界新丰村,西临青山江,北至南谢村。辖江东1个自然村。1984年梁弄横岙乡八字桥、邱家湾、四明湖库区移民在此建村。1993年并入水路头村。25户,115人。
  新桥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取东新屋与钱家桥两个自然村村名各一字为名。村委会驻地钱家桥。东邻原朗霞镇南徐村,南界朗霞镇天华村,西连杨家村,北接朗霞镇庙东。辖钱家桥、木桥头、东新屋、庄里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六保。1950年为东蒲乡五村。1956年建立五益高级社。1961年为东蒲公社新桥大队。1983年改为新桥村。1992年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镇南村。257户,874人。
  水路头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以辖区内水路头自然村命名。村委会驻地南宅。东邻杨家村,南接新丰村,西接江东村,北界南谢村、东河沿村。辖水路头、西宅、南宅、石山庵、吴巷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九保。1950年为东蒲乡一村。1956年建立永胜高级社。1961年为东蒲乡核心大队。1981年更名水路头大队。1983年改为水路头村。1992年属泗门镇。1993年与江东村合并,仍称水路头村。2001年并入镇南村。380户,1163人。
  杨家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南2.3千米。村委会驻地杨家,以驻地名。东北邻新桥村,南界朗霞镇张朗村,西至水路头村,北界皇封桥村。辖杨家、后新宅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第八保。1950年为东蒲乡五村。1956年建立五益高级社。1961年为东蒲公社杨家大队。1983年改为杨家村。1992年改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镇南村。279户,875人。
  张家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以张家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孙张。东接西江沿,南邻陆家庄村,西界临山镇,北至水路头。辖孙张、严家、谢家窝、新丰、沙堰头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八保。1950年为东蒲乡西二村。1956年建立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东蒲公社张家大队。1983年改为张家村。1992年属泗门镇。1993年与新丰村合并。2001年并入东蒲村。257户,802人。
  陆家庄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陆家庄。东、南、西均邻界马渚镇,北连东蒲村、西江沿村。辖陆家庄、陆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天华乡八保。1950年属东蒲乡东二村。1956年建立勤勇高级社。1961年为东蒲公社陆家庄大队。1983改为陆家庄村。1992年与西江沿合并,仍称陆家庄村;同年改属泗门镇。2001年并入东蒲村。202户,582人。
  西江沿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南3.5千米。因地处横江西沿而名。村委会驻地西江沿。东、北均连东蒲村,南界陆家庄,西接张家。辖西江沿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天华乡八保。1950年属东蒲乡东二村。1956年属勤勇高级合作社。1961年为陆家庄大队。1976年为东蒲公社种子场。1982年建西江沿大队。1983年改为西江沿村。1992年并入陆家庄村。40户,124人。
  新丰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南2.4千米。为新建村,取新建、丰收之意而名。村委会驻地谢家窝。东界水路头,南界张家,西界青山江。辖新丰村1个自然村。1984年建村。村民原住梁弄宣家塔。1958年建四明湖水库时先迁至甘田畈。1984年再迁至谢家窝北建新村,时属东蒲乡。1992年属泗门镇。1993年并入张家村。25户,82人。
  明风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以原乡名名村。村委会驻地水阁周。东接方家,西南邻水阁周,北界陶家堡。辖大道地、后塘下、郑杨、田屋、后顺盛5个小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明风乡四保。1950年为明风四村。1956年称朗霞乡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朗霞公社光明大队。1981年更名明风大队。1983年改为明风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4月并入水阁周村。268户,793人。
  方家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方家。东连池头周,南至庙西村,西界水阁周,北临大古塘江。辖方家、志愿房、方大原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称明风乡二保。1950年为明风乡二村。1956年建朗霞乡光明高级社。1961年称朗霞公社方家大队。1981年更名方家村大队。1983年改为方家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水阁周村。157户,550人。
  池头周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3千米。以周姓为主,有南池、小池、龙眼池3池,故名。村委会驻地池头周。东界朗霞应家,南至庙西,西接方家,北为旺家。辖池头周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五保、明风乡二保。1950年为明风乡二村。1956年为朗霞乡明朗高级社。1961年为朗霞公社池头周大队。1983年改为池头周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水阁周村。135户,412人。
  庙西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5千米。村处大邃浦庙西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西。东连庙东村,南傍临周江,西界明朗村,北接方家村。辖庙西、南田屋、后田屋、沈家、九间楼、大庙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明风乡一保。1950年为明风乡一村。1956年为朗霞乡明朗高级社。1961年为朗霞公社庙西大队,1977年10月与庙东、洪家合并为大庙周大队,1979年3月又分设。1983年改为庙西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大庙周村。177户,488人。
  洪家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3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洪家。东界朗霞村,西、南接庙东,北至朗霞应家村。辖洪家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五保。1950年为朗霞乡五村。1956年建明朗高级社。1961年为朗霞公社洪家大队。1977年10月与庙东、庙西村合并为大庙周村。1979年3月又分设。1983年为朗霞镇洪家村。2001年并入大庙周村。90户,314人。
  庙东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南2.8千米。村处大邃浦庙东。村委会驻地庙东。东接洪家,南至新桥村,西连庙西,北界池头周。辖庙东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朗霞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明朗高级社。1961年为朗霞公社庙东大队。1977年与庙西、洪家合并为大庙周大队。1979年3月又分设。1983年为朗霞乡庙东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大庙周村。150户,498人。
  皇封桥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村以桥名。村委会驻地皇封桥。东至庙西村,南邻杨家村,西界东河沿村,北连明朗村。辖皇封桥、许家、杨巷桥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明风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朗霞乡皇封高级社。1961年为朗霞公社皇封桥大队。1966年更名旺丰桥大队。1983年改为朗霞乡皇封桥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大庙周村。186户,558人。
  明朗村 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以原明风乡、朗霞乡各取一字为村名。村委会驻地柏树下。东邻庙西村,南接皇封桥,西界今东大街社区,北至水阁周村。辖柏树下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明风五保。1950年为明风乡五村。1956年为朗霞乡旺丰高级社。1961年为朗霞公社明山大队。1981年更名明朗大队。1983年改为明朗村。1986年属朗霞镇。2001年并入大庙周村。142户,407人。
  【小曹娥镇】
  曹二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村委会驻地中灶头丘。东邻原全义村,北靠曹娥村,西连杨家路村,南接曹一村。辖中灶头丘、全灶头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一保。1950年为曹娥乡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二农庄。1961年为曹娥公社二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曹二大队。1983年改为曹娥乡曹二村。1986年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曹一村。216户,789人。
  永久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村委会驻地中灶三丘。北临五塘横江,东靠爱国江,南与曹娥村接壤,西连朗海村。辖中灶三丘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二农庄。1961年为曹娥公社永久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为曹娥乡永久村。1986年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曹娥村。252户,880人。
  三发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以三发农庄得名。村委会驻地许丁三丘。东邻慈溪市周巷镇,南临四塘江,西连爱国江,北靠曹丁、全灶。辖许丁三丘、曹丁三丘、全灶三丘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同年建农庄时曾连倒两次,第三次建成后遂名三发农庄。1956年为曹海乡三发高级社。1961年为曹娥公社三发大队。1966年改名东风大队。1971年复名三发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为曹娥乡三发村。1986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曹娥村。408户,1374人。
  全义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据《浒山志》载:明清间,周塘以南为沙地。沙地分知、仁、圣、义、中、和6区。全义为义区,村袭区名。村委会驻地曹丁二丘。东邻慈溪市周巷镇,南临慈溪市周巷镇、曹一村,西连曹娥村,北靠三发村。辖曹丁二丘、许丁二丘、曹丁头丘、许丁头丘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二农庄。1961年为曹娥公社全义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曹娥乡全义村。1986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曹娥村。368户,1191人。
  后中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千米。村委会驻地中灶五丘。东邻全灶村,北濒杭州湾,南与永久村接壤,西接滨海村。辖中灶五丘、中灶四丘、英生街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四保。1950年改名为曹娥乡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建立曹海乡第四农庄。1961年为曹娥公社新民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后中灶大队。1983年改称曹娥乡后中灶村。1986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建民村。420户,1384人。
  全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村委驻地全灶四丘,以驻地名。东邻慈溪市周巷镇建五村、小曹娥镇曹丁村,南接永久村,西连原后中灶村,北濒杭州湾。辖全灶四丘、全灶五丘、许丁五丘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十保。1950年改名曹娥乡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四农庄。1961年为曹娥公社新建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全灶大队。1983年改称曹娥乡全灶村。1986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建民村。490户,1648人。
  曹丁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清时,为曹姓丁地煮盐之所。后盐地淡化,围丘垦殖,仍沿用丁户名称。村委会驻地曹丁四丘。东邻慈溪市周巷镇,南连三发村,西与全灶村接壤,北靠慈溪市周巷镇。辖曹丁四丘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四农庄。1961年为曹娥公社新新大队。1966年易名立新大队。1970年改名东风大队。1975年复名新新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曹丁大队。1983年为曹娥乡曹丁村。1986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建民村。135户,474人。
  农场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2千米。原曹娥乡1978年围九塘建闸后,各村抽调人员创建农场,故名九塘闸农场。村委会驻地九塘闸。南与慈溪市周巷镇双潭村接壤,东邻泗门一号水库,北滨杭州湾,西接镇工业园区。辖九塘闸农场1个自然村。1978年,曹娥公社围九塘、建闸后,抽调各村人员创建九塘闸农场。1979年划归余姚。1983年改为曹娥乡农场村。1986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建民村。27户,81人。
  海塘南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5千米。因地处四塘前而得名。村委会驻地海塘南。东北均邻杨家路村,南接泗门镇海南村,西连南新庵村。辖海塘南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明风乡第六保与朗霞乡第二十一保。1950年为海南村第五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五高级社。1961年为朗海公社一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海塘南大队。1983年改称朗海乡海塘南村。1992年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朗海村。147户,577人。
  徐家路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5千米。以路得名。村委会驻地徐家路头丘。东临曹一村,南接海塘南村,西连洪家路江,北至杨家路村。辖徐家路头丘、符丁头丘、刘丁头丘、杨家路头丘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五保。1950年为朗海乡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建立曹海乡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朗海公社第一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徐家路大队。1983年改称朗海乡徐家路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朗海村。258户,886人。
  杨家路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0.5千米。以路得名。村委会驻地杨家路二丘。东临曹娥村,南靠徐家路村,西接洪家路江,北至朗海村。辖徐家路二丘、符丁三丘、刘丁三丘、杨家路二丘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第三保。1950年为朗海乡第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六高级社。1961年为朗海公社第二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杨家路大队。1983年改称朗海乡杨家路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朗海村。569人,1612人。
  符丁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清时为符姓丁户煎盐之所,以后围垦。地处四塘以北,因以村名。村委会驻地符丁六丘。东邻原杨丁村,南接朗海村,西临洪家路江,北滨杭州湾。辖徐丁四丘、符丁五丘、刘丁五丘、抽斗丘、刘丁六丘、符丁六丘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第七保。1950年为朗海乡第三村与西三乡第一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十一、十二高级社。1961年为朗海公社六大队,1966年改为第四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符丁大队。1983年改称朗海乡符丁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滨海村。766户,2381人。
  杨丁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清时为杨姓丁户煎盐之所,地在四塘以北第五丘,村以丘名。村委会驻地杨丁五丘。东邻后中灶,南接朗海村,西与原符丁村接壤,北滨杭州湾。辖杨丁五丘、杨丁四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曹娥乡第七保。1950年为朗海乡第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十三高级社。1961年为朗海公社第五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杨丁大队。1983年改称朗海乡杨丁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滨海村。558户,1794人。
  华丁路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5千米。以路名村。村委会驻地华丁路。东临朗海村,南接南新庵村,西邻方家路村,北至周洪丘村。辖华丁路、周洪三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二保。1950年为镇海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十五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二大队。1965年改为国富大队。1969年复名二大队,同年划归余姚。1980年再复名国富大队。1981年更名华丁路大队。1983年改称镇海乡华丁路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
  2001年并入镇海村。239户,728人。
  周洪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5千米。以丘名村。村委会驻地周洪四丘。东临朗海村,南接华丁路村,西邻仁泰丘村,北至人和丘村。辖周洪丘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镇海乡二保。1950年为镇海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第十五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二大队。1965年改为民强大队。1969年更名二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0年又改为民强大队。1981年更名周洪丘大队。1983年改称镇海乡周洪丘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镇海村。166户,554人。
  方家路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以路得名。村委会驻地方家路。东临华丁路村,南接南新庵村,西至泗门镇祠堂丘村,北连仁泰丘村。辖方家路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二保。1950年为镇海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十五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二大队。1965年易名为永久大队。1969年复名二大队,同年划归余姚。1980年再复名永久大队。1981年更名方家路大队。1983年改称镇海乡方家路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1996年与仁泰丘村合并为方家路村。2001年并入镇海村。260户,806人。
  仁泰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以丘得名。村委会驻地仁泰丘。东临周洪丘村,南接方家路村,西至泗门镇祠堂丘村,北连人和丘村。辖仁泰丘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二保。1950年为镇海乡二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十五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二大队。1965年改名和平大队。1969年复名二大队,同年划归余姚。1980年又复名和平大队。1981年更名仁泰丘大队。1983年改为镇海乡仁泰丘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1996年并入方家路村。147户,526人。
  人和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以丘得名。村委会驻地后凉亭。东临周洪丘村,南连方家路村,西至泗门镇万圣村,北靠杭州湾。辖后凉亭、人和丘、小镇海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四保。1950年为镇海乡四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十六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三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人和丘大队。1983年改称镇海乡人和丘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人和村。666户,2049人。
  周洪六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以丘得名。村委会驻地周洪六丘。东临符丁村,南连周洪丘村,西至人和丘村,北靠杭州湾。辖公鸡丘、周洪五丘、周洪六丘三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四海乡三保。1950年为镇海乡三村。1954年划入慈溪。1956年为曹海乡十七农庄。1961年为镇海公社四大队。1979年划归余姚。1981年更名周洪六丘大队。1983年改称镇海乡周洪六丘村。1992年改属小曹娥镇。2001年并入人和村。577户,1875人。
  【牟山镇】
  西湖岙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2千米。因牟山湖西有两岙,该村处西岙,故名。以褚姓为主,据传南宋时期由河南迁移至此。村委会驻地龙王堂。西邻五夫营房,南与上虞夹塘为界。下辖龙王堂、褚家、地畈墩、黄家、新庄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二保。1950年为湖山乡二村。1956年为牟山乡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湖山公社西湖岙大队。1983年改为湖山乡西湖岙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湖山村。331户,1080人。
  姜山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以山名村。村委会驻地姜山。东、南、西三面有峨嵋山、金鸡峰和白马峰,北接竺山。辖姜山、地里、邵家庄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三保。1950年为湖山乡三村。1956年为牟山乡五爱高级社。1961年为湖山公社姜山大队。1983年改为湖山乡姜山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湖山村。122户,451人。
  湖西陡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西南2.8千米。因在牟山湖西,傍大旗山,山势陡峭而名。村委会驻地湖西陡。东为牟山湖,西靠大旗山,北近萧甬铁路、杭甬高速公路,南抵五夫营房。下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一保。1950年为湖山乡一村。1956年为牟山乡双合高级社。1961年为湖山公社湖西陡大队。1983年改为湖山乡湖西陡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湖山村。141户,564人。
  竺山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南3.5千米。村北有竺山,故名。村民以李姓为主,据传在明代万历年间从鄞县迁此。村委会驻地竺山。位于牟山湖南侧,东、西、北三面环湖。下辖竺山、余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三保。1950年为湖山乡五村。1956年为牟山乡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湖山公社竺山大队。1983年改为湖山乡竺山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湖山村。264户,892人。
  砖瓦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东南4.5千米。从两晋起以取湖泥烧窑生产砖瓦为业,故名。村委会驻地杜家。村处牟山湖东岸,东依峨嵋山,北靠萧甬铁路,南抵马渚镇五藏岙,村落南北狭长。下辖杜家、南宅、外窑头、沙子头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十五保。1950年为湖山乡四村。1956年为牟山乡砖业生产合作社。1961年为湖山公社砖瓦大队。1983年改为湖山乡砖瓦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湖山村。252户,886人。
  孙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东0.5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孙家。东、北与青港毛杜相邻,西、南与牟山村接壤。下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四、五保。1950年为青港乡一村。1956年建立牟山乡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牟山公社孙家大队。1981年为避免重名更名为孙村大队。1983年改为牟山乡孙村。1991年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牟山村。353户,1138人。
  吴昂头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西北1千米。村人以吴姓、祝姓为主,吴氏先祖在明代从江苏省吴县徙此,祝氏先祖也在明代从山西太原府徙此。村委会驻地吴昂头,以驻地名。东与南均邻魏家村,西与胡头堰交界,北靠牛角山南麓。辖吴昂头、祝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十一保。1950年为七村。1956年建立勤勇高级社。1961年为牟山公社吴昂头大队。1983年改为牟山乡吴昂头村。1991年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魏家村。196户,619人。
  肖家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西1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肖家。东靠魏家村,西至高车头村,北抵61省道,南邻湖舍自然村。辖肖家、东越市、张茹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十二保。1950年为牟山乡八村。1956年为建立勤勇高级社。1961年为牟山公社肖家大队。1983年改为牟山乡肖家村。1991年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魏家村。189户,607人。
  高车头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村委会驻地高车头,以驻地名。地处肖家村西,西南处为杭甬高速牟山道口,北临61省道。辖高车头、湖舍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十二保。1950年为牟山乡八村。1956年建立六一高级社。1961年为牟山公社高车头大队。1983年改为牟山乡高车头村。1991年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魏家村。172户,567人。
  嵋山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因村落南有一小山丘,圆形,村人称杨梅山,后称作嵋山。东与北靠马渚镇,南近61省道,西毗青山江。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八保。1950年为渚北乡五村。1956年为牟山乡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青港公社嵋山大队。1983年改为青港乡嵋山村。1992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狮山村。151户,405人。
  陈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东北3千米处。村委会驻地陈家,以驻地名。东连胡家村,南接毛杜村,西界黄家埠镇鲤鱼山村,北连临山镇华家岭村。下辖陈家、何家岙、庙前、黄家弄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七保。1950年为七村。1956年为牟山乡五一高级社。1961年为青港公社陈家大队。1981年为避村名重复,更名陈村大队。1983年改为青港乡陈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青港村。220户,771人。
  胡家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东北3.2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胡家。东临青山江,南与青港村相邻,西靠陈村,北接马渚宣郎岙。下辖胡家、小胡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牟山乡五一高级社。1961年为青港乡胡家大队。1983年改为青港乡胡家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青港村。317户,1092人。
  毛杜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东北1.8千米。村民以毛、杜两姓为主,故名。村委会驻地毛家。南起61省道,北至黄狼山,东与赵家山相邻,西与孙村接壤。辖毛家、杜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牟山乡五四高级社。后一度与孙家合并建勤丰高级社。1961年与孙家分开改为青港公社毛杜大队。1983年改为青港乡毛杜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青港村。216户,660人。
  湖滨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东南1.8千米。地处牟山湖畔而名。村委会驻地新建。东、南、西环牟山湖,北至萧甬铁路。辖4个自然村。1962年至1963年,四明湖库区的梁弄雅贤乡、湖东乡移民迁居到牟山湖畔,建立新建、新富、方家、十四号田4个自然村。1966年为青港公社红湖大队。1981年改名湖滨大队。1983年改为青港乡湖滨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牟山湖村。351户,1179人。
  新大园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南1.8千米。以原住地而名。村委会驻地大园。东与南均临牟山湖,西界湖西陡村,北至萧甬铁路。辖1个自然村。1962年,四明湖库区原横岙乡大园大队移民迁此。1981年改称新大园大队。1983年改为青港乡新大园村。1992年改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牟山湖村。98户,345人。
  东吴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东吴。东邻肖家,西至西吴村,北靠61省道,南界上虞。吴氏在南宋时期从河南开封迁居于此。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十一保。1950年为牟山乡九村。1956年建立六一高级社。1961年为牟山公社东吴大队。1983年改为牟山乡东吴村。1991年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新东吴村。147户,543人。
  西吴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西2.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西吴。东至东吴村,西靠七里江,南与上虞五夫交界,北抵61省道。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十三保。1950年为牟山乡十村。1956年建立六一高级社。1961年为牟山公社西吴大队。1983年改为牟山乡西吴村。1991年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新东吴村。158户,537人。
  胡头堰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以胡姓定居于堰坝之上而名。村委会驻地胡头堰。东接吴昂头,西及南首均邻王剡作,北界黄家埠镇潘家。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与前胡、东越市、张茹合为牟山乡十五保。1950年为十二村。1956年并入王剡作建立三爱高级社。1961年为牟山公社六一大队。1981年改为胡头堰大队。1983年改为牟山乡胡头堰村。1991年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新东吴村。156户,507人。
  王剡作村 位于牟山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村委会驻地王剡作,以驻地名。东邻东吴村,西至七里江,南靠61省道,北与上虞双堰乡交界。下辖王剡作、小王剡作、小魏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牟山乡十三保。1950年为牟山乡十二村。1956年建立六一高级社。1961年为牟山公社王剡作大队。1983年改为牟山乡王剡作村。1991年属牟山镇。2001年4月并入新东吴村。253户,865人。
  【马渚镇】
  马渚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0.5千米,建成区平河路以北。处马渚集镇的中心位置,故名。曾名后堰头。村委会驻地四季堰路3号。辖枫林堰、田屋、桑园新村3个居民点。民国后期为马渚镇四保。1950年改为四村。1956年为合心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马渚大队,1970年龙舌大队、骆家大队并入,1980年复分。1983年为马渚镇马渚村。2005年因土地征收,全村村民已农转非,马渚村撤销,并入金马社区。267户,740人。
  龙舌里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0.6千米。以辖境三面环水,形似龙舌而名。村委会驻地马渚。东连庙前村,南邻马小新村,西靠马渚村,北毗骆家村。民国后期为马渚镇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合心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龙舌大队,1966年改为东升大队。1971年并入马渚大队。1981年2月分出,复名龙舌里大队。1983年改称马渚镇龙舌里村。2005年3月并入东一社区。125户,524人。
  骆家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1.5千米。村委会驻地骆家,以驻地名。东连连池堰,南临庙前村,西靠西安庙,北毗季家堰。辖骆家、矮凳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马渚镇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合心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骆家大队。1971年并入马渚大队。1981年分开,复名骆家大队。1983年为马渚镇骆家村,2005年3月并入东一社区。102户,425人。
  下叶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0.5千米。以姓氏及方位名。村委会驻地马渚下叶。东连庙前村,南临杨家,西靠镇政府驻地,北毗龙舌里村。民国后期为马渚镇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称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下叶大队。1983年为马渚镇下叶村。2004年4月并入下叶社区。99户,267人。
  滑家桥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相传为滑姓世居地,故名。村委驻地滑家桥。东临青山港,南接横山村,西靠椅子山,北毗夏王宅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九保。1950年为青山乡六村。1956年为开元乡沿山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滑家桥大队。1983年改为青山乡滑家桥。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沿山村。197户,607人。
  横山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因所辖三个自然村,沿山横向排列,初名横三,后改横山。村委会驻地外宅。东临谢家村,南连南宋村,西至宣郎岙,北毗滑家桥。辖外宅、里宅、鲍家弄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八、九保。1950年为青山乡四、八村。1956年为开元乡沿山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横三大队。1981年改称横山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横山村。2001年并入沿山村。135户,484人。
  宣郎岙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9千米。明后期有宣镐者居此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宣郎岙。东连横山村,南邻牟山镇何家岙村,西靠临山镇华家岭,北毗临山镇刺绕湾。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杏山乡。1950年为青山乡五村。1956年为青山乡沿山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宣郎岙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宣郎岙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沿山村。105户,369人。
  南宋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约7千米。以姓氏及方位名。村委会驻地南宋。东和南靠谢家村,西及北毗横山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八保。1950年为青山乡四村。1956年为开元乡沿山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南宋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南宋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沿山村。133户,337人。
  谢家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7千米。村委会驻地谢家,以驻地名。东连何家闼村,南邻牟山镇嵋山村,西靠南宋村,北毗横山村。辖谢家、后渔舍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八保。1950年为青山乡四村。1956年为开元乡沿山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谢家大队。1983为青山乡谢家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沿山村。114户,377人。
  何家闼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3.9千米。村委会驻地何家闼,以驻地名。东接八楞柱村,南邻木斗魏村,西临谢家村,北接原下沙畈村。辖何家闼、西河岸、陈乔庄、小何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十四保。1950年为青山乡三村。1956年建开元乡幸福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幸福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何家闼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下沙畈村。270户,1030人。
  南魏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以辖区内南魏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季家堰。东连老方桥镇南劳巷,南临五庙江,西靠奖嘉隆,北毗后魏。辖南魏、季家堰、蔡家、金孟殿、小胡家、五庙江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五保。1950年为开元乡五村。1956年建立连刚高级社。1961年为开元公社南魏大队。1966年更名为永安大队。1981年复名南魏大队。1983年改称开元乡南魏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长泠江村。374户,1072人。
  施张夏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施张夏,以驻地名。东连奖嘉隆村,南接后俞巷村,西靠牟山镇嵋山村,北毗木斗魏村。辖施张夏、施家、小杨家、陈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马渚镇六保。1950年为渚北乡四村。1956年为开元乡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开元公社施张下大队。1970年改属马渚公社,1981年改为施张夏大队。1983年为马渚镇施张夏村。2001年并入渚北村。193户,585人。
  奖嘉隆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奖嘉隆,以驻地名。东连西江沿,南接蔡家,西靠施张夏,北毗南王。辖奖嘉隆、西畈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马渚镇七保。1950年为渚北乡五村。1956年为开元乡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开元公社光明大队。1966年改为奖嘉隆大队。1970年划入马渚公社。1983年改为马渚镇奖嘉隆村。2001年并入长泠江村民。270户,755人。
  后俞巷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1.7千米。村委会驻地后俞巷,以驻地名。东临奖嘉隆江,南接前俞巷村,西靠牟山镇嵋山村,北毗施张夏村。辖后俞巷、夏家、黄家、大章家、小章家、店前、西安庙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马渚镇五保。1950年为渚北乡二村。1956年为开元乡勤勇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勤勇大队。1966年改为朝晖大队。1981年改为后俞巷大队。1983年为马渚镇后俞巷村。2001年并入渚北村。365户,1036人。
  前俞巷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1.6千米。村委会驻地前俞巷,以驻地名。东临奖嘉隆江,南接扁担山,西靠牟山镇狮山村,北毗后俞巷村。辖前俞巷、峨嵋山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马渚镇五保。1950年为渚北乡一村。1956年为开元乡勤勇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勤一大队。1981年更名前俞巷大队。1983年改称马渚镇前俞巷村。2001年并入渚北村。158户,480人。
  汀水堰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4千米。辖区内旧有丁真庙,后筑堰坝,名汀水堰,村似堰名。村委会驻地周家。东连上河头,南接梁巷,西靠大施巷村,北毗五庙江。辖周家、黄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九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方桥乡新建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民主大队。1971年与大施巷合并为优胜大队。1981年改为大施巷大队。1983年与大施巷分,为马渚镇汀水堰村。2001年并入大施巷村。173户,524人。
  西横河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1千米。位于横河西端而名。村委会驻地西横河。东连下叶,西南临罗大岙,北毗前俞巷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一保。1950年为马渚镇七村。1956年为勤勇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西横河大队。1983年为马渚镇西横河村。2001年4月并入渚山村。134户,403人。
  罗大岙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原以姓名为罗杜岙,后改现名。村委会驻地罗大岙。东连西山下,南接峨嵋山,西靠狮子山,北毗西横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四保。1950年为马渚镇七村。1956年为牟山乡狮山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罗大岙大队。1983年为马渚镇罗大岙村。2001年4月并入渚山村。137户,408人。
  西山下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以西山下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徐家。东连姚家,南接老宅,西靠罗大岙,北毗下叶。辖西山下、徐家、杨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五保。1950年为马渚镇五村。1956年为金星高级社。1961年为马渚公社金星大队。1981年,因地处笔架山下,更名西山下大队。1983年改称马渚镇西山下村。2001年4月并入姚家村。187户,602人。
  夏王宅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村委会驻地夏王宅,以驻地名。东连余庄村,南接滑家桥村,西靠椅子山,北毗全佳桥村。辖夏王宅、渔舍、安季桥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青港乡十保。1950年为青山乡七、八村。1956年为开元乡青山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夏王宅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夏王宅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全佳桥村。269户,819人。
  利朵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6千米。以两自然村各取一字名。村委会驻地利轭窟。东连朗霞街道镇后禾山村,南接大将桥村,西邻泗门镇东蒲村,北毗朗霞镇张朗村。辖利轭窟、朵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十二保。1950年为青山乡一村。1956年为开元乡五联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五联大队。1971年改利尜大队。1981年改利朵大队。1983年改称青山乡利朵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大将桥村。116户,379人。
  余庄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5千米。以所辖余舍、后庄两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名。村委会驻地余舍。东接四将桥村,南邻下沙畈村,西临夏王宅村,北接泗门镇陆家庄。辖后庄、余庄两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十五保。1950年为青山乡二村。1956年为开元乡幸福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新建大队。1971年改余庄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余庄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下沙畈村。207户,612人。
  四将桥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5千米。以辖区内有四将桥而名。村委会驻地石头桥头。东连南张,南接下沙畈,西靠开夹公路,北邻大将桥。辖石桥头、虎帅基杨家、路东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于开元乡十四、十五保。1950年为青山乡一、二村。1956年为开元乡五联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五联大队。1971年改为三联大队。1981年改为四将桥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四将桥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大将桥村。218户,721人。
  倪家畈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3.2千米。因建村时道路泥泞,原名泥家畈,后谐音为现名。村委会驻地倪家畈,东连木斗魏村,南接施张夏村,西靠谢家村,北毗横江。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马渚镇。1950年为马渚乡四村。1956年为开元乡光明第三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倪家畈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倪家畈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渚北村。85户,242人。
  木斗魏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村后河漕,形似木斗,村居魏姓,故名。村委会驻地木斗魏。东连八楞柱村,南接施张夏村,西靠倪家畈,北毗横江。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马渚镇。1950年为渚北乡四村。1956年为开元乡光明第三高级社。1961年为青山公社木斗魏大队。1983年为青山乡木斗魏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渚北村。107户,314人。
  八楞柱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3.6千米。村委会驻地八楞柱,以驻地名。东连漕斗头村,南接后魏村,西靠何家闼村,北毗南张村。辖八楞柱、瑶湖苑、陈魏、唐巷、钱家、南王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十三保。1950年为开元乡六、七村。1956年属繁荣高级社。1961年单独分为开元公社繁荣大队。1981年更名八楞柱大队。1983年改称开元乡八楞柱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开元村。673户,2060人。
  禾山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以辖区内禾山名。村委会驻地禾山王家。东连老方桥镇郑家,南接南张,西靠大将桥,北毗朗霞街道沈岙。辖禾山王家、青龙桥、后张、漕头、井头、田屋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开元乡十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与南张、八楞柱、漕斗头共同建立繁荣高级社。1961年为开元公社禾山大队。1983年改称开元乡禾山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开元村。332户,1007人。
  南张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4.8千米。以姓氏和方位名。村委会驻地南张。东连老方桥镇郑家,南接瑶湖苑,西靠岳庙江,北毗禾山村。辖1个自然村。1949年为开元乡十二保。1950年为开元乡二村。1956年为繁荣高级社。1961年为开元公社南张大队。1983年改称开元乡南张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开元村。215户,623人。
  漕斗头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4.4千米。村委会驻地漕斗头,以驻地名。东连老方桥镇施家漕,南接后新屋,西靠瑶湖苑,北毗南张。辖漕斗头、后陈巷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开元乡三保。1950年属开元乡三村。1956年为繁荣高级社。1961年为开元公社漕斗头大队。1983年为开元乡漕斗头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开元村。133户,432人。
  五公桥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村以桥名。村委会驻地后洪。东连袁巷村,南接万九房村,西靠荷花村,北毗江下村。辖后洪、沈家、前洪、贺墅堰头、洞桥头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七保。1950年为上七村。1956年建立同心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合心大队。1981年为五公桥大队。1983年改为云楼乡五公桥村。 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云楼村。267户,715人。
  寺前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村处乐安寺前而名。村委会驻地寺前。东连老宅,南临乐安湖,西靠峨嵋山,北毗西山下。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六保。1950年改为六村。1956年建立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寺前大队。1983年改称云楼乡寺前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乐安湖村。92户,336人。
  闸下周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以辖区内闸下周自然村而名。村委会驻地老宅。东连金家畈,南接庙横头,西靠寺前,北毗西山下。辖老宅、闸下周、新宅、上姚、何家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六保。1950年改为六村。1956年建立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红星大队。1981年更名闸下周大队。1983年改称云楼乡闸下周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乐安湖村。192户,717人。
  五藏岙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村前有5个山头,相传藏有五只元宝,故名。村委会驻地五藏岙。东临乐安湖,南接回龙庵,西靠牟山湖,北毗五藏岙岭。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六保。1950年改为六村。1956年建立红星高级村。1961年为湖山公社五藏岙大队。1970年复属云楼公社。1983年为云楼乡五藏岙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乐安湖村。45户,178人。
  过水路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2.5千米。以辖区内过水路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程家。东连斗门乡方家庵,南接江下,西靠乐安湖,北毗何家。辖程家、过水路、庙横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六保。1950年改为下七村。1956年建立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过水路大队。1983年改称云楼乡过水路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乐安湖村。116户,375人。
  江下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村委会驻地江下,以驻地名。东连袁苳村,南接五公桥村,西靠荷花村,北毗过水路村。辖江下、方巷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七保。1950年称上七村。1956年建立同心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江下大队。1968年改称光明大队。1983年为云楼乡江下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乐安湖村。88户,307人。
  枫树弄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南3.8千米。村委会驻地枫树弄,以驻地名。东连沈家,南接臧墅湖,西靠五藏岙,北毗乐安湖。辖枫树弄、回龙庵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八保。1950年为下八村。1956年建立同心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枫树弄大队。1966年更名新丰大队。1981年复名枫树弄大队。1983年改为云楼乡枫树弄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云楼村。113户,353人。
  荷花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3.7千米。原名烂水田周,村东多水荡,广植荷花,1960年改现名。村委会驻地荷花村。东连后洪,南接庄屋里,西靠枫树弄,北毗过水路,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八保。1950年为下八村。1956年建立同心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荷花村大队。1983年改为云楼乡荷花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云楼村。171户,525人。
  臧墅湖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南4.2千米。村委会驻地臧墅湖,以驻地名。东连庄屋里,南接义家漕头,西靠臧墅湖,北毗枫树弄。辖臧墅湖、王家石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八保。1950年为上八村。1956年建立同心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臧墅湖大队。1983年为云楼乡臧墅湖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云楼村。127户,468人。
  张家山下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村委会驻地张家山下,以驻地名。东连三板桥,南接窑头,西靠杨岐岙,北毗臧墅湖。辖张家山下、田屋里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九保。1950年为上九村。1956年建立太阳升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张家山下大队。1983年改称云楼乡张家山下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四联村。120户,448人。
  义家漕头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4.9千米。村委会驻地义家漕头,以驻地名。东连万九房,南接上庄下,西靠田屋里,北毗沈家。辖义家漕头、庄屋里、三板桥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九保。1950年为上九村。1956年建立太阳升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义家漕头大队。1983年改为云楼乡义家漕头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云楼村。122户,428人。
  万九房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4.9千米。以迁此地的沈氏先祖名号名。村委会驻地万九房。东临姚江,南接上庄下,西靠义家漕头,北毗沈家。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九保。1950年为下九村。1956年建立太阳升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万九房大队。1983年改称云楼乡万九房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云楼村。有110户,317人。
  下坝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7千米。以辖区内下坝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马家。东临姚江,南接后周,西靠窑头,北毗义家漕头。辖马家、上庄下、堰下、下坝、南岸、外畈园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十保。1950年为下十村。1956年建立太阳升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下坝大队,1966年改名荣伟大队,1981年复名下坝大队。1983年改称云楼乡下坝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四联村。有218户,809人。
  杨岐岙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南7.8千米。村委会驻地杨岐岙,以驻地名。东连下坝,南接上虞,西靠牟山镇姜山村,北毗张家山下。辖杨岐岙、窑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十保。1950年为上十村。1956年建立太阳升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杨岐岙大队。1983年改称云楼乡杨岐岙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四联村民委员会。174户,643人。
  后周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村委会驻地后周,以驻地名。东临姚江,南接西河头村,西靠上虞,北毗下坝村。辖后周、东河沿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十一保。1950年为十一村。1956年建立太阳升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后周大队。1983年改称云楼乡后周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四联村。173户,574人。
  西河头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8千米。以村有河通姚江得名。村委会驻地西河头。东临姚江,南接上陈,西靠上虞县,北毗后周。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十一保。1950年为十一村。1956年建立太阳升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西河头大队。1983年为云楼乡西河头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四联村。184户,543人。
  上陈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8.5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上陈。东南临姚江,西靠上虞,北靠西河头。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十一保。1950年为十一村。1956年建立太阳升高级社。1961年为云楼公社上陈大队。1983年改为云楼乡上陈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并入四联村。101户,334人。
  九功寺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南3.4千米。村袭寺名。村委会驻地九功寺胡家。东连马鞍山,南接马渚中河,西靠大河桥,北毗萧甬铁路。辖九功寺胡家、中央胡家、大成房、山前胡家、黄巷、桑家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五保、六保、七保。1950年为云丰乡五村、六村、七村。1956年属方桥乡繁荣高级社。1961年为斗门公社九功寺大队。1966年与梅山大队合并,改名东方红大队。1981年更名九功寺大队。1983年改称斗门乡九功寺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5月并入斗门村。593户,1877人。
  大漕头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4千米。以辖区内有众多河漕得名。村委会驻地河角。东接马鞍山村,南连九功寺村,西靠大施巷村,北毗老方桥镇茹墟村。辖河角、施家漕头、梁巷、草舍朝东屋、高家、前朝东屋、后朝东屋、楼园、上河头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一保、二保、九保。1950年改为丰乐乡一村、二村、三村、五村。1956年为方桥乡友谊高级社。1961年为斗门公社梁漕头大队,1966年改名向阳大队,1981年更名大漕头大队。1983年改称斗门乡大漕头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马漕头村。506户,1721人。
  马鞍山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东5千米。村以山名。村委会驻地汤家闸。东接余姚镇群立村,南连菁江渡村,西靠九功寺村,北毗大漕头村。辖汤家闸、山湾、庄魏、后南庄、金家、田屋、杨家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丰乐乡三保、四保。1950年改为丰乐乡三村、云丰乡四村。1956年为方桥乡友谊高级社。1961年为斗门公社汤家闸大队、山湾大队,1966年合并称卫东大队,1981年更名马鞍山大队。1983年改称斗门乡马鞍山村。1992年3月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马漕头村。299户,1020人。
  金家畈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南1.8千米。村委会驻地金家畈,以驻地名。东临贺墅江,南接过水路村,西接姚家村,北毗马渚中河。辖金家畈、大河桥西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云楼乡三保。1950年改云丰乡三村。1956年并入云楼乡为金星高级社。1961年为斗门公社金家畈大队。1983年改称斗门乡金家畈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姚家村。170户,477人。
  袁巷村 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南2.8千米。村委会驻地袁巷,以驻地名。东连斗门村,南临姚江,西接江下村,北毗瑶街弄村。辖袁巷、孟家、史家、杨巷、贺墅、卅里牌、吊水周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为云楼乡四保。1950年改为四村。1956年为勤胜高级社。1961年分为斗门公社胜利大队、杨巷大队。1966年易名勤胜大队。1981年更名袁巷大队。1983年为斗门乡袁巷村。1992年改属马渚镇。2001年4月并入瑶街弄村。366户,1189人。
  【丈亭镇】
  赵家浦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驻地西南2.2千米。村委会驻地赵家,以驻地名。东至下齐塔,南临姚江,西至赵家浦排涝站,北至新李家。辖赵家、张家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丈亭乡七保。1950年为丈亭乡七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砖瓦四社。1958年为余姚县第一砖瓦合作厂。1959年为余姚县地方国营砖瓦厂。1962年建立丈亭公社赵家大队。1981年更名赵家浦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赵家浦村。2001年并入丈亭村。时辖221户,533人。
  下齐塔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驻地西南1.9千米。村委会驻地下齐塔,以驻地名。东至陈家,南临姚江,西至赵家浦,北至萧甬铁路。辖下齐塔、下齐塔新村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丈亭乡六保。1950年为丈亭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砖瓦三社,1958年为余姚县第一砖瓦合作工厂。1959年为余姚县地方国营砖瓦厂。1962年建立丈亭公社下齐塔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下齐塔村。2001年并入丈亭村。时辖290户,781人。
  陈家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陈家。东至沈家,南临姚江,西至下齐塔,北至萧甬铁路。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丈亭乡五保。1950年为丈亭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砖瓦二社。1958年一、二社合并为余姚县第一砖瓦合作厂。1959年为余姚县地方国营砖瓦厂。1962年建立丈亭公社陈家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陈家村。2001年并入丈亭村。508户,1252人。
  沈家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南1.2千米。以辖区内沈家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翁家。东至瓦窑路,南临姚江,西至陈家,北至萧甬铁路。辖沈家、王家、翁家、陈家庄、上陈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丈亭乡四保。1950年为丈亭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砖瓦一社。1958年为余姚县第一砖瓦合作厂。1959年为余姚县地方国营砖瓦厂。1962年为丈亭公社沈家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沈家村。2001年并入丈亭村。696户,1731人。
  山西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南1.5千米。因地处庄家山西侧而名。村委会驻地山西。东至胡界,南临姚江,西至新民路,北至萧甬铁路。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丈亭乡二保。1950年为丈亭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丈一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山西大队。1983年为丈亭镇山西村。2001年并入胡界村。202户,569人。
  顾家埠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南3.5千米。村委会驻地顾家埠,以驻地名。东至柳家,南临慈江,西至胡界,北至萧甬铁路。辖顾家埠、施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丈亭乡一保。1950年为丈亭乡下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一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顾家埠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顾家埠村。2001年并入胡界村。188户,542人。
  柳家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南4.5千米。村委会驻地柳家,以驻地名。东至三七市祝家渡,南临慈江,西至顾家埠,北至萧甬铁路。辖柳家、袁家桥头、下方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慈溪县祝江乡五保。1950年为祝江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丈一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柳家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柳家村。2001年并入胡界村。186户,555人。
  桐树园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北1.8千米。以桐树成林而名。村委会驻地桐属园。东至傅庄,南至319省道,西至渔溪村,北至老甬余公路。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
  为慈溪县渔溪乡一保。1950年为渔溪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凤北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桐树园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桐寺园村。2001年并入渔溪村。120户,350人。
  凤陆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2千米。以地处凤凰山下,村驻地陆家而名。村委会驻地陆家。东至周家山,南至凤凰山,西至渔溪村,北至319省道。辖陆家、山下、西田洋、尼庵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二保。1950年为渔溪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凤北高级社。1957年为卫东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陆家大队。1966年改名丈亭公社卫东大队。1981年更名凤陆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凤陆村。2001年并入渔溪村。230户,650人。
  傅庄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北2.2千米。村委会驻地傅家,以驻地名。东至官墩村,南至319省道,西至桐树园,北至姚岭水库。辖傅家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慈溪县渔溪乡一保。1950年为渔溪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凤北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傅庄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大队。1981年更名傅庄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傅庄村。2001年并入渔溪村。120户,360人。
  屠家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南1.7千米。以辖区内大小屠家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屠家。东至凤凰山,南至萧甬铁路,西至长乐路,北至陆家横河。辖屠家、小屠家、王家岭、小前山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三保。1950年为渔溪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渔一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屠家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屠家村。2001年并入渔溪村。180户,470人。
  周家山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南3千米。周氏世居地,村西有老虎山,故名。村委会驻地周家山。东至潺子浦,南至柯家,西至凤凰山,北至陆家横河。辖周家山、沃家、袁家川、新山后陈、老山后陈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乡六保。1950年为祝江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与柯家合并为联虎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周家山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周家山村。2001年并入凤东村。170户,499人。
  官墩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2.5千米。以昔有大官坟墩而名。村委会驻地蒋家。东至三七市东林桥,南至319省道,西至傅庄,北至桐岭岗。辖蒋家、高溪头、上方、芦山、张家、朱家、西庄、山下、大树山下、胡家、墙门头1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乡八保。1950年为渔溪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国庆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国庆大队。1981年改名官墩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官墩村。2001年并入凤东村。280户,850人。
  桐岭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北3.5千米。村委会驻地桐岭,以驻地名。东界三七市镇干岙村,西南为姚岭水库,北至郑家潭。辖桐岭、溪城、后松地、庙桥头、蒋家川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乡九保。1950年为岗墩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卓新民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桐岭大队。1983年为丈亭镇桐岭村。2001年并入凤东村。220户,710人。
  柯家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东南3千米。村委会驻地柯家,以驻地名。东至柳家村,南至萧甬铁路,西至胡界村胡跳头,北至周家山。辖柯家、西山头、顾家弄、油车、朝东屋、王家山头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丈亭乡一保。1950年为丈亭乡上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联虎高级社。1961年改为丈亭公社柯家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柯家村。2001年并入凤东村。320户,815人。
  陈夹岙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1.5千米。以辖区内陈夹岙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新周家。东北至寺前王村,南至319省道,西至胡家。辖陈夹岙、朱家车、新周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四保。1950年为岗墩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五四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陈夹岙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陈夹岙村。2001年并入寺前王村。146户,478人。
  郑家潭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北6千米。以郑姓居多,村旁有潭而得名。村委会驻地郑家潭。东至三七市镇西茅山,南至桐岭,西至半岙村方家,北界慈溪。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1950年为慈溪县岗墩乡下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丈亭乡郑兴高级社。1961年为丈亭公社郑家潭大队。1983年改为丈亭镇郑家潭村。2001年并入半岙村。146户,478人。
  东岙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2.5千米。村委会驻地东岙,以驻地名。东至新周家,南至319省道,西至西村,北至现高铁。辖东岙、胡家、东岙新村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五保。1950年为龙山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和平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东岙大队。1981年改属汇头公社。1983年改为汇头乡东岙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汇头村,其中胡家并入寺前王村。170户,523人。
  西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2.7千米。因处伏虎岭西而名西岙,后为避重名改西村。村委会驻地西岙。东至东岙,南至319省道,西至蒋陈,北靠朝家山。辖西岙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五保。1950年为龙山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和平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西岙大队。1981年改属汇头公社。1983年改为汇头乡西村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汇头村。183户,525人。
  汇信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2.5千米。村委会驻地汇头钱家。沿用原高级社名为村名。东至西岙,南至钱家埠村,西至施岙村,北至接俞家岙。辖蒋陈、东湾、西湾、钱家、马家店、观音堂、上钱埠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八保。1950年为龙山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龙山乡汇信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汇信大队。1981年改属汇头公社。1983年改为汇头乡汇信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汇头村。435户,778人。
  新李家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南1.8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李家。南至萧甬铁路,西至高地里,东北至汇龙。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七保。1950年为龙山乡七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龙山乡汇龙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李家大队,1981年为避重名改名汇头公社新李家村。1983年改汇头乡新李家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汇龙村。115户,320人。
  湖田湾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3千米。以辖区内湖田湾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翁家桥。东至高地里,南临姚江,西至龙山,北至钱家埠。辖翁家桥、下田屋、大池头、庙山头、湖田湾、前庄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六保。1950年为龙山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龙南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龙南大队。1964年改为湖田湾大队。1981年改属汇头公社。1983年为汇头乡湖田湾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龙南村。255户,711人。
  应王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南3.5千米。村委会驻地应王,以驻地名。东至大池头、南临萧甬铁路,西至蜀山,北靠龙山。辖应王、下王、新庄、旧宅、应王新村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蜀山乡九保。1950年为龙山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龙南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应王大队。1981年改属汇头公社。1983年改为汇头乡应王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龙南村。271户,784人。
  钱家埠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2.5千米。村委会驻地钱家埠,以驻地名。东至汇龙,南至湖田湾,西至龙山,北接汇信村。辖高地里、钱家埠、宋家、龚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渔溪乡七保。1950年为龙山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龙南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龙南大队。1964年改为钱家埠大队。1981年改属汇头公社。1983年改为汇头乡钱家埠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龙南村。247户,683人。
  平湖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4千米。以辖区内太平湖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方家。东至施岙,南至杨凌,西至余姚镇钟家门头村,北接柳家岙。辖太平湖、上田屋、方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蜀山乡五保。1950年为龙山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四方联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四方联大队。1981年为汇头公社平湖大队。1983年为汇头乡平湖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龙丰村。250户,617人。
  施岙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3.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施岙。东至汇头,南至319省道,西至上田屋,北至友谊水库。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蜀山乡五保。1950年为龙山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四方联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四方联大队。1981年为汇头公社施岙大队。1983年为汇头乡施岙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龙丰村。187户,526人。
  杨凌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3.5千米。以辖区内杨家、凌家岙两自然村各取一字得名。村委会驻地杨家。东至龙山,南至应王,西南接余姚镇蜀山村,北至平湖。辖杨家、凌家岙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蜀山乡四保。1950年为龙山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四方联高级社。1961年为龙山公社四方联大队。1981年为汇头公社杨凌大队。1983年为汇头乡杨凌村。1989年改属梅溪乡。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龙丰村。173户,514人。
  南岙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北3.5千米。村委会驻地南岙,以驻地名。东至里岙,南至岭顶,西至俞家岙,北界慈溪。辖南岙、岭顶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龙南乡八保。1950年为梅溪乡十五村。1956年为龙南乡群美高级社。1961年为梅溪公社南岙大队。1983年为梅溪乡南岙村。1992年改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梅溪村。107户,304人。
  舒郎岗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4千米。村委会驻地舒郎岗,以驻地名。东至南岙,南至俞家岙,西至俞家岙,北为陆家山顶。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龙南乡九保。1950年为梅溪乡十六村。1956年为龙南乡群美高级社。1961年为梅溪公社舒郎岗大队。1983年为梅溪乡舒郎岗村。1992年改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梅溪村。95户,236人。
  俞家岙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5千米。村委会驻地俞家岙,以驻地名。东至舒郎岗,南至草子岗,西至柳家岙,北界慈溪。辖俞家岙、陆家山顶、俞家岙新村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龙南乡九保。1950年为梅溪十六村。1956年为龙南乡群美高级社。1961年为梅溪公社俞家岙大队。1983年为梅溪乡俞家岙村。1992年改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梅溪村。217户,576人。
  柳家岙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6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柳家岙。东南至俞家岙,南接平湖,西北至杨家岙。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龙南乡十一保。1950年为梅溪十八村。1956年为龙南乡三联高级社。1961年为梅溪公社柳家岙大队。1983年为梅溪乡柳家岙村。1992年改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梅溪村。118户,329人。
  杨家岙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6.5千米。村委会驻地杨家岙,以驻地名。东南至柳家岙,南至太平湖,西至余姚镇张岙,北至慈溪梅湖水库。辖杨家岙、东岙、馒头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龙南乡十一保。1950年为梅溪十八村。1956年为龙南乡三联高级社。1961年为梅溪公社杨家岙大队。1983年为梅溪乡杨家岙村。1992年改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梅溪村。258户,765人。
  张孙村 位于丈亭镇政府西北3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张家。东接丈亭镇半岙,西南连南岙,北界慈溪。辖张家、孙家岙、里岙、沙桥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龙南乡八保。1950年为梅溪乡十五村。1956年为龙南乡群美高级社。1961年为梅溪公社张家大队,1966年改为红梅大队,1981年更名张孙大队。1983年为梅溪乡张孙大队。1992年属丈亭镇。2001年并入寺前王村。时227户,612人。
  【三七市镇】
  唐家村 位于三七市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村委会驻地唐家,以驻地名。东过黄婆岭与相岙村相连,南至青杨山,西与张湖溪村上王自然村相连,北接李家村。辖唐家、上翁、下翁、叶家湾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十二保。1950年为明山乡二、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唐家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唐家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唐李张村。186户,678人。
  李家村 位于三七市镇政府驻地东北4.5千米。村委会驻地李家,以驻地名。东界慈溪,南至唐家村,北接张方村,西邻张湖溪村。辖李家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十二保。1950年为明山乡三村。1954年划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李家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李家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唐李张村。211户,734人。
  张方村 位于三七市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以张家、方家而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方家。东、北均界慈溪,南连李家村,西接张湖溪村。辖张家、方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十二保。1950年为明山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张方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张方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唐李张村。85户,326人。
  东施岙村 位于镇政府东北2.5千米。村委会驻地施岙,以驻地名。东接相岙村大池头自然村,南至官桥,西至莫家岙,隔黄龙尖,北邻唐家。辖施岙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二六市镇十保。1950年为明山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新光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施岙大队,1981年更名东施岙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东施岙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相岙村。65户,235人。
  朱家山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4千米。以辖地朱家山得名。村委会驻地后西笆。东与慈城镇相连,南至云山村,西到章二公路,北接相岙村。时辖朱家山、陆家岙、民主岙、前西笆后西笆、缪家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二六市镇六保。1950年为明德乡六、七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朱三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勤丰大队,1981年更名朱家山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朱家山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二六市村。334户,1131人。
  官桥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村委会驻地官桥,以驻地名。东北至东施岙,东南至二六市,西南至后宅村,北至319省道。时辖上官桥、下官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二六市镇九保。1950年为明德乡九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曙光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官桥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官桥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二六市村。260户,849人。
  下钱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村委会驻地下钱,以驻地名。东至云山村,南至魏家桥村,西北均邻二六市村。时辖下钱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二六市镇七保。1950年为明德乡七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曙光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下钱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下钱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二六市村。71户,268人。
  洋畈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该村地势低洼易涝,一遇大雨,潦似汪洋,故名。村委会驻地顾家。东至魏家桥村,西至后宅村,南至罗家渡村,北至二六市村。时辖顾家、大丁家、小丁家、翁家、叶家、唐家、陈佳、孙家、冯家、严家10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二六市镇五保。1950年为明德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洋畈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洋畈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魏家桥村。370户,1357人。
  罗家渡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5千米。村委会驻地罗家渡,以驻地名。东接云山前村,南至慈江,西北至洋畈村,北连魏家桥村。时辖罗家渡、友谊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二六市镇五保。1950年为明德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友谊大队。1981年改名罗家渡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罗家渡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魏家桥村。有52户,176人。
  云山前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4.5千米。村委会驻地云山前,以驻地名。东北连江北区慈城镇,南至慈江,西接云山村,北连云山村村。辖云山前、袁家、潘家岛口、方家渡、云山头、西童家、东下林堡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二六市镇三保。1950年为明德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德乡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二六市公社五星大队。1981年为二六市乡云山前大队。1983年为二六市乡云山前村。1992年属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云山村。388户,1235人。
  西茅山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村委会驻地西茅山,以驻地名。东接东茅山村,西邻丈亭镇,南连干岙村,北与慈溪市林场相邻。时辖西茅山、岭岗墩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九保。1950年为岗墩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前进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西茅山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西茅山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西茅山村。2001年4月并入姚东村。110户,440人。
  东茅山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6.5千米。村委会驻地东茅山,以驻地名。东至龙潭墩村,北与慈溪市林场交界,南至半岙村,西至西茅山村。时辖东茅山、长爿田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九保。1950年为岗墩乡五保。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大霖山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东茅山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东茅山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东茅山村。2001年4月并入大霖山村。86户,362人。
  龙潭墩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村委会驻地龙潭墩,以驻地名。东至西川岙村,西至东茅山村,南至半岙村,北与慈溪市林场交界。时辖龙潭墩、龙王堂、阳觉殿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八保。1950年为金川乡八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大霖山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红旗山大队,1981年红旗山大队改为龙潭墩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龙潭墩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龙潭墩村。2001年4月并入大霖山村。59户,223人。
  西川岙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村委会驻地西川岙,以驻地名。东南至石步村,西至东茅山村,北与慈溪市林场交界。时辖西川岙、罗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十保。1950年为金川乡十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繁荣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联丰大队。1981年改为西川岙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西川岙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西川岙村。2001年4月并入石步村。120户,364人。
  张湖溪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5千米。以境内有张湖溪得名。村委会驻地横岭岙。东至唐家村,南至大池墩水库,西至石步村,北至慈溪市林场。时辖横岭岙、大池墩、孙家、上王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十一保。1950年为明山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联胜、联成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上王、大池墩大队,1966年两大队合并为张湖溪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张湖溪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张湖溪村。2001年4月并入石步村。183户,654人。
  东半岙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半岙,以驻地名。东连石步村,西靠大霖山,南到剡岙村,北至龙王堂村。时辖半岙、番薯厂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八保。1950年为金川乡八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大霖山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半岙大队。1981年为避重名改为东半岙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东半岙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东半岙村。2001年4月并入大霖山村。82户,302人。
  相四房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以境内有相四房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三间头。东邻唐家村,南至莫家岙村,西连石步村,北为大池墩水库。时辖三间头、相四房、溪头、翁家岙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十保。1950年为慈溪县金川乡十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繁荣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永丰大队。1981年改名为相四房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相四房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相四房村。2001年4月并入石步村。158户,520人。
  干岙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以境内有干岙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道香庵:东连三七市村,西接丈亭镇官墩村,南抵车林桥村,北至慈溪市林场。时辖道香庵、干岙、沙滩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八保。1950年为祝江乡七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和平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和平大队。1962年改名干岙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干岙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干岙村。2001年4月并入姚东村。95户,328人。
  剡岙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千米。村委会驻地剡岙,以驻地名。东部南部为三七市村,西接干岙村,北与半岙村相连。时辖剡岙、柴岙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八保。1950年为金川乡八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大霖山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大霖山大队。1962年改名剡岙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剡岙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剡岙村。2001年4月并入大霖山村。85户,321人。
  莫家岙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村委会驻地莫家岙,以驻地名。东连东施岙村,西至独山村,南抵319省道,北与相四房相邻。时辖莫家岙、同福寺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六保。1950年为金川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金浦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莫家岙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莫家岙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莫家岙村。2001年4月并入三七市村。109户,373人。
  车林桥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村委会驻地车林桥,以驻地名。东至三七市村,南与栗树桥村相连,西接丈亭镇官墩村,北至干岙村。时辖车林桥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八保。1950年为祝江乡七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和平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和平大队。1962年为三七市公社车林桥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车林桥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车林桥村。2001年4月并入姚东村。138户,467人。
  独山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村委会驻地里独山,以驻地名。东与莫岙、井头村相接,南抵319省道,西至三七市村,北连石步村。时辖里独山、外独山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六保。1950年为金川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金浦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独山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独山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独山村。2001年4月并入三七市村。140户,483人。
  井头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村委会驻地井头,以驻地名。东与官桥村相连,南至319省道,西接独山村,北抵莫家岙村。时辖井头、冯家、丁家、余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乡六保。1950年为金川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金浦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欣荣大队,1981年改为井头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井头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井头村。2001年4月并入三七市村。244户,768人。
  栗树桥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5千米。村委会驻地栗树桥,以驻地名。东临彭王浦,南连翁家墩村,西至潺子浦,北接车林桥村。时辖栗树桥、唐家、徐家、竹桥、蒋山庵4个行政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六保。1950年为祝江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和平高级社。1961年为三七市公社和平大队。1962年改名栗树桥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栗树桥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栗树桥村。2001年4月并入姚东村。123户,397人。
  上新桥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以境内有上新桥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地袁家。东连后宅、五马桥村,南至萧甬铁路,西接栗树桥村,北抵幸福村。时辖上新桥、袁家、周家、郑家、大厢、十八房、坚四房、宋家、柳家、德五房、陆家桥、祝家12个自然村二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二保。1950年为新桥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上新桥大队。1978年并入三七市公社。1983年为三七市乡上新桥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上新桥村。2001年4月并入幸福村。406户,1354人。
  季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5千米。村委会驻地季家,以驻地名。东北连上新桥村,南至萧甬铁路,西抵祝江村。时辖季家、钟陈方、陆家、褚家、高家、王界、东俞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一保。1950年为祝江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红旗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季家大队。1978年并入三七市公社。1983年为三七市乡季家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季家村。2001年4月并入幸福村。235户,738人。
  祝西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以地处祝家渡西隅得名。村委会驻地祝家渡。东与祝江村相连,南至慈江,西抵丈亭镇柳家村,北接翁家墩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四保。1950年为祝江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红旗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祝西大队。1978年并入三七市公社。1983年为三七市乡祝西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祝西村。2001年4月并入祝家渡村。193户,552人。
  祝江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以地临慈江弯折处得名。村委会驻地祝家渡。东至祝东村,南隔慈江与河姆渡镇对望,西至祝西村,北与翁家墩村相邻。时辖祝江、楼下陈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三保。1950年为祝江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红旗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祝江大队。1978年为三七市公社祝江村。1983年为三七市乡祝江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祝江村。2001年4月并入祝家渡村。210户,644人。
  祝东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以地处祝家渡东隅得名。村委会驻地祝家渡。东北连季家村,南至慈江,西接祝江村,北抵萧甬铁路。时辖祝东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二保。1950年为祝江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红旗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祝东大队。1978年为三七市公社祝东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祝东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祝东村。2001年4月并入祝家渡村。213户,670人。
  翁家墩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村委会驻地翁家墩,以驻地名。东至上新桥村,南连祝江村,西过潺子浦与丈亭镇交界,北接栗树桥村。时辖翁家墩、蒋家、潘家、郑家、西俞、下圩、傅涧桥7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祝江镇六保。1950年为祝江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红旗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翁家大队。1978年为三七市公社翁家墩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翁家墩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翁家墩村。2001年4月并入祝家渡村。92户,301人。
  后宅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5千米。村委会驻地后宅,以驻地名。东临官桥浦,南至楼价村,西接上新桥村,北连井头村。时辖后宅、杨梅树下、施大屋前、洪十一房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三保。1950年为新桥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建设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后宅大队。1978年为三七市公社后宅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后宅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后宅村。2001年4月并入胜利村。217户,730人。
  五马桥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村委会驻地五马桥,以驻地名。东连后宅村,南接下宅村,西至五闸吴泽浦,北抵上新桥村。时辖五马桥、云十四房、仁八房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一保。1950年为新桥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五马桥大队。1978年为三七市公社五马桥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五马桥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2001年4月并入胜利村。141户,481人。
  楼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村委会驻地楼家,以驻地名。东至官桥浦,南抵祝云公路,西南下宅村,西北连五马桥村,北接后宅村。时辖楼家、牛阿回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三七市镇一保。1950年为新桥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楼家大队。1978年为三七市公社楼家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楼家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楼家村。2001年4月并入胜利村。117户,363人。
  下宅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村委会驻地下宅,以驻地名。东临官桥浦,南抵萧甬铁路,西至五闸浦,北接五马桥村。辖下宅、邹家、隘笆、徐家、大田洋、小田洋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三七市镇一保。1950年为新桥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新桥乡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新桥公社下宅大队。1978年为三七市公社下宅大队。1983年为三七市乡下宅村。1986年为三七市镇下宅村。2001年4月并入胜利村。210户,672人。
  【河姆渡镇】
  钱家漕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侧200米。村委会驻地钱家漕,以驻地名。东邻童家村,南濒姚江,西接方家村,北连宋家村。辖钱家漕、汪界、太平渡、小翁家、亭子庙宋家、车厩道头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十一保。1950年为江中乡三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与宋家共建中心高级社。1961年为江中公社增产大队。1983年改称江中乡钱家漕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江中村。482户,1132人。
  宋家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北1千米。村委会驻地宋家,以驻地名。东邻童家村,南至钱家漕,西接方家村,北滨慈江。辖宋家、倪家浦、王家、西房、下陈、陈家、柳家、大马家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十一保。1950年为江中乡二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中心高级社。1961年为江中公社宋家大队。1966年改名东方红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改江中乡宋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江中村。458户,1380人。
  童家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1.4千米。村委会驻地童家,以驻地名。东邻高田李家,南濒姚江,西接钱家漕,北至慈江。辖童家、孙家、上童界、官田畈、下郑、东前房、下新屋、杨家堰头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八、九保。1950年为江中乡一村。1954年10月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前进高级社。1961年为江中公社童家大队。1966年改名东风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为江中乡童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江中村。401户,1382人。
  郑家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巡更弄。东接童家村,南濒姚江,西北邻钱家漕。辖巡更弄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南山乡五保。1950年为兰山乡郑家村。1956年为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郑家大队。1972年建造陆埠水库时从南山公社郑家大队移民于此建村,为江中公社上郑大队。1981年改为郑家大队。1983年改为江中乡郑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江中村。23户,85人。
  翁家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北2.2千米。村委会驻地翁家,以驻地名。东邻方家村,北濒慈江,西南被姚江包围,其地形人称镵头。辖翁家、宋家、应家、崔家埠、张界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十三、十四保。1950年为江中乡五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江中公社翁家大队。1966年改名红星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改称翁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翁方村。350户,1130人。
  方家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北1.5千米。村委会驻地前房。前房、后房自然村均系方姓聚居,亦称方家,故名。东邻钱家漕,西接翁家村,北濒慈江,南滨姚江。辖前房、后房、东顾、高界、田屋、半路庵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十二保。1950年为江中乡四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江中公社方家大队。1966年改名为红卫大队。1981年复原名。1983年为江中乡方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翁方村。375户,1177人。
  高田李家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以辖区内中心村高田李家而得名。村委会驻地上郑。南滨姚江,西北与童家村接壤,东与罗江乡为邻。辖上郑、李家、小马家、西庵、香山佛堂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八保。1950年为罗江乡八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江中乡前进高级社。1961年为江中公社李家大队。1981年改为高田李家大队。1983年为江中乡高田李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小泾浦村。128户,422人。
  江心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村名沿用1956年建立的江心高级社之名。村委会驻地罗江。东接罗江村,南邻八七房村,西与遮楼村接壤,北濒慈江。村辖区包括罗江集镇的西北部和竹林桥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一、二保。1950年为罗江乡一、二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江心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江心大队。1966年并入红心大队。1980年复设江心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江心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罗江村。98户,638人。
  八七房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境内有罗氏家族分支八七房民居建筑群,故名。村委会驻地罗江。东接罗江村,南与金吾庙村接壤,北邻江心村,西以大泾浦与前楼村为界。村辖区包括罗江集镇的西南部和柳界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一、二保。1950年为罗江乡一、二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江心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八七房大队和柳界大队。1966年冬并入红心大队。1980年复设八七房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八七房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罗江村。113户,348人。
  前楼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楼家。东接八七房村,西与平桥钱家村接壤,南毗浪墅桥村,北与江心村为邻。辖楼家和上新屋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第五保。1950年为罗江乡五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胜利高级社。1961年改为罗江公社楼家大队。1966年冬并入红心大队。1980年复设楼家大队。1981年改为前楼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前楼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罗江村。95户,316人。
  遮楼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3.6千米。因村民委员会驻地遮楼而名。东与江心村连毗,西与平桥钱家村接壤,南邻浪墅桥村,北濒慈江与三七市镇隔水相望。辖遮楼、徐鱼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五保。1950年为罗江乡五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初为五丰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遮楼大队。1966年冬并入红心大队。1980年复设遮楼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遮楼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罗江村。118户,409人。
  白罗浦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5.8千米。以地处白罗浦两岸而得名。村委会驻地汪家。东南均与江北区接壤,西毗金吾庙村,北至慈江。辖汪家、魏家、洪桥头、蔡家、王家、白罗岙、下庄、蒋家园、后张、前张、洪岙口、笆里沈、顾家、虞家1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三保。1950年为罗江乡三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江中乡先锋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汪家大队、洪桥大队、下庄大队和张家大队。1966年冬合并为红旗大队。1981年改白罗浦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白罗浦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罗江村。341户,1106人。
  金吾庙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以境内有金吾庙而得名。村委会驻地潘家。东与白罗浦村接壤,南至姚江,西毗浪墅桥村,北连八七房村。辖潘家、田畈、陈家、徐家、向家、王其弄、东应家、西应家、杨家池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四保。1950年为罗江乡四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初为江中乡先锋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潘家、陈家、王其弄、应家4大队。1966年冬合建新风大队。1981年改为金吾庙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金吾庙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芦山寺村。399户,1276人。
  浪墅桥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4.2千米。以村委会驻地浪墅桥名。东与金吾庙村接壤,南至姚江,西毗新浦村,北和前楼村为邻。辖浪墅桥、河姆渡新村、郑家、周家汇头、赵家(含上赵、中赵、下赵)、里汇头、外汇头、杨石塘8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慈溪县江中乡六保。1950年为罗江乡六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初为江中乡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浪墅桥大队和胜利大队。1966年冬合为东方红大队。1981年改为浪墅桥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浪墅桥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芦山寺村。342户,1107人。
  平桥钱家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3千米。以村委会驻地平桥钱家名。东与遮楼村接壤,西毗李家村,南和新郑村为邻,北临慈江与三七市镇相望。辖平桥钱家、官路下、河西倪、胡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江中乡七保。1950年为罗江乡七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江中乡五丰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平桥、胡家、河西3大队。1966年冬合建曙光大队。1981年改为平桥钱家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平桥钱家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小泾浦村。256户,827人。
  新郑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2.8千米。以村委会驻地郑家名。东与新浦村接壤,南临姚江与东澄村相望,西与李家村为邻,北和浪墅桥村的杨石塘自然村毗连。辖谢家湾(郑家)自然村,也称新郑家。民国后期为江中乡四保。1950年为罗江乡四村。1954年划归余姚。1956年为江中乡先锋高级社。1961年为罗江公社郑家大队。1973年建陆埠水库,原南山公社郑家大队部分村民移民罗江谢家湾定居,称新郑家;析东方红大队部分区域入郑家大队。1981年改为新郑大队。1983年为罗江乡新郑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小泾浦村。23户,85人。
  新浦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因村沿大泾浦西侧建,故名。村委会驻地新浦。东接白罗浦,南连浪墅桥,西达新郑,北和前楼连毗。辖新浦自然村。1984年冬四明湖水库区原横岙乡部分村民移民罗江,在霅浦河东岸定居,增设罗江乡新浦村,析浪墅桥村部分区域入新浦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小泾浦村。31户,79人。
  光明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南2.7千米。村名沿用1956年光明高级社之名。村委会驻地西山下。东、北和车厩村连毗,南接史门村,西邻陆埠镇。辖西山下、新桥头、孙家、沙井头、石弄、晚桥头、钱夹岙、后岸、黄夹岙、雨花庵10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八保。1950年为二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乡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车厩公社新桥头、石弄、钱夹岙3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光明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光明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车厩村,418户,1425人。
  河姆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以村委会驻地河姆名。东、南邻大隐镇,西南接陶徐冯村,西北连东澄村,北濒姚江和浪墅桥村隔水相望。辖河姆、河根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十三保。1950年为河姆乡一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大隐乡河姆高级社。1961年为车厩公社河姆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河姆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划入河姆渡村。112户,725人。
  陶徐冯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南5.3千米。以所辖陶家、徐家、冯家自然村各取一字名。村委会驻地陶家。东北邻河姆村,西接第一林场,南与大隐镇连。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十四保。1950年为河姆乡二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大隐乡合兴高级社。1961年为车厩公社陶徐、冯家两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合兴大队。1981年更名陶徐冯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陶徐冯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河姆渡村。214户,738人。
  虹岭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以境内虹赤岭得名。村委会驻地岭脚下。东北邻史门村,南接洪山乡,西北与山坑村连。辖岭脚下、上庄、下庄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车厩乡十一保。1950年为六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乡虹岭高级社。1961为车厩公社虹岭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虹岭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4月并入车厩村。177户,600人。
  山坑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南5.8千米。以村委会驻地山坑名。东南邻虹岭村,南接洪山乡,西与青龙山邻,北和姆岭村接。辖山坑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十保。1950年为五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村四明高级社。1961年为车厩公社山坑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山坑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五联村。91户,326人。
  史门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以辖地史家、牌门头两个自然村各取一字名之。村委会驻地牌门头。东、北邻车厩村,西与山坑、姆岭村相接,南毗虹岭村。辖牌门头、史家、西明庵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九保。1950年为车厩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1956年为沿江乡四明高级社。1961年为车厩公社史家、牌门头两个大队。1966年两个大队合并改名立新大队。1981年改为史门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史门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五联村。192户,638人。
  青龙山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南7.3千米。以村委会驻地青龙山名。东邻姆岭村,西南与洪山乡连,北接陆埠镇。辖青龙山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五保。1950年属蓝山乡。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兰山乡联盟高级社。1958年划归车厩乡。1961年为车厩公社青龙山大队。1966年改为红卫大队。1981年复名青龙山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青龙山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五联村。138户,528人。
  姆岭村 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南5.6千米。村委会驻地姆岭。东邻史门村、南接山坑村,西至青龙山村,北与陆埠镇接壤。辖姆岭、地屋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十保。1950年为车厩乡五村。1954年划归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乡四明高级社。1961年为车厩公社姆岭大队。1983年为车厩乡姆岭村。1992年属河姆渡镇。2001年并入五联村。104户,417人。
  【大隐镇】
  里埠头村 位于大隐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以运送石料码头得名。村委会驻地里埠头。东与鄞州高桥镇交界,南至砀山,西至学士东路,北临隐溪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六保。1950年为大隐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建立大隐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大隐公社里埠头大队。1967年改名红星大队。1980年复名为里埠头大队。1983年为大隐乡里埠头村。1986年7月属大隐镇。2001年并入大隐村。177户,515人。
  外埠头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5千米。村委会驻地外埠头,以驻地名。东起山王南路,南至庙前山脚,西至云旱桥,北临隐溪河。辖外埠头、石山下、浦堰、窑头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五保。1950年为大隐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建立大隐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大隐公社外埠头大队。1967年改名四新大队。1980年复名外埠头大队。1983年为大隐乡外埠头村。1986年7月为大隐镇外埠头村。2001年并入大隐村。146户,479人。
  刘家塔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8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刘家塔。东至旱溪头,南临大岗山,西至殿山下,北靠隐溪河。辖刘家塔、周家塔、罗山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石岩乡一保。1950年为石岩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大隐乡优胜高级社。1961年为大隐公社刘家塔大队。1967年与庙下合并为红旗大队。1983年改称大隐乡刘家塔村。1986年7月属大隐镇。2001年并入章山村。282户,909人。
  云溪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石人山上有石岭依山旁溪而筑,俯视云溪相接,天水一色,故名云溪。村委会驻地虞家。东和南邻旱溪头,西接鄞州区,北靠刘家塔村。辖虞家、沈家、陆家、徐家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八保。1950年为大隐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建立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大隐公社云溪大队。1983年为大隐乡云溪村。1986年7月属大隐镇。2001年并入云旱村。240户,784人。
  旱溪头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8千米。村委会驻地旱溪头,以驻地名。东靠鄞州区,南依云溪村,西至刘家塔村,北靠里埠头村。辖旱埠头、盘松树根、庙跟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七保。1950年为大隐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先后建立勤丰、曙光、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大隐公社旱溪头大队。1983年为大隐乡旱溪头村。1986年7月属大隐镇。2001年并入云旱村。290户,840人。
  舒夹岙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千米。村委会驻地舒夹岙,以驻地名。东至城山村,南至天下玉苑景区,西接河姆渡镇,北至姚江。辖舒夹岙、小隐、上皇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十保。1950年为大隐乡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建立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大隐公社舒夹岙大队。1983年改称大隐乡舒夹岙村。1986年7月属大隐镇。2001年并入学士桥村。159户,495人。
  城山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4千米。村南有城山孤峰突起,为古句章县城,故名。村委会驻地城山。东与鄞州区高桥镇交界,南至额角领山,西南连舒夹岙村,北临姚江。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大隐乡十保。1950年为鄞县岐阳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建立大隐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大隐公社城山大队。1983年为大隐乡城山村。1986年7月属大隐镇。2001年并入学士桥村。106户,344人。
  【陆埠镇】
  应家闸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村委会驻地应家闸,以驻地名。东邻傅家村,南靠谭家岭路,西接梁辉镇浦口村,北至姚江。辖应家闸、谷家畈、湾头、下墙门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陆岙乡三保。1950年改为三村。1956年改属郭姆乡,并入沿江高级社。1961年改沿江公社应家闸大队。1970年改属陆埠公社。1983年为陆埠镇应家闸村。2001年并入江南村。有283户,700人。
  傅家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以北2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傅家。东至新桥浦路,南至余计,西至孙家,北至上方。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八保。1950年改六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5年为协兴高级社。1956年改属沿江乡。1961年改为沿江公社傅家大队。1970年改属陆埠公社。1983年改为陆埠镇傅家村。2001年并入江南村。260户,689人。
  孙家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北1.5千米。村委会驻地孙家,以驻地名。东至余计,南至现杭甬高速公路,西至花门头,北至傅家。辖孙家、上孙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陆岙乡二保。1950年改为二村。1955年为三勤高级社。1956年改属沿江乡。1961年改名沿江公社孙家大队。1970年改属陆埠公社。1983年更名陆埠镇孙家村。2001年并入江南村。400户,1087人。
  余计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以北1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计家。东至南赵家村,南接桥东村,西至孙家,北至傅家。下辖计家、余家、华家桥、西马弄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九保、十保。1950年改为五村、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5年建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余家、计家2个大队。1966年并为光明大队。1970年改属陆埠公社。1981年更名余计大队。1983年改为陆埠镇余计村。2001年并入江南村。327户,986人。
  花门头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大园考房,以驻地名。东接孙家,南至洋溪拐弯处,西北至白鹤桥。辖牌轩、大园考房、石弄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余姚县陆岙乡三保。1950年改为三村。1956年为沿江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第十一、十四大队,1967年改立新大队,1970年改属陆埠公社,1981年为陆埠公社花门头大队。1983年为陆埠镇花门头村。2001年并入江南村。215户,523人。
  桥东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村委会驻地桥东,以驻地名。东至兰墅会,南至陆埠镇建成区,西至桥西,北至孙家。辖桥东、放生池、大树下、田屋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陆埠镇三保。1950年改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7年与桥西、胜利合并为陆埠高级社。1961年分立陆埠公社桥东大队。1983年改为陆埠镇桥东村。2001年并入兰溪村。380户,998人。
  桥西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村委会驻地桥西,以驻地名。东至桥东,南至钟山渡漕,西至十五岙,北至孙家村。辖桥西、史家旦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陆岙乡一保。1950年改为一村。1956年改属陆埠镇。1957年与桥东,胜利合并为陆埠高级社。1961年分立桥西大队。1983年改为陆埠镇桥西村。2001年并入兰溪村。340户,865人。
  白鹤桥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村委会驻地白鹤桥,以驻地名。东至花门头,南至现杭甬高速公路,西至梁辉镇周家埠,北至应家闸。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余姚县陆岙乡四保。1950年改为四村。1956年为三联高级社,改属陆埠镇。1961年改为三联大队,1981年更名白鹤桥大队。1983年改为陆埠镇白鹤桥村。2001年并入南雷村。330户,950人。
  十五岙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因地处十五岙口而名。村委会驻地十五岙。东至桥西村,南至魏家,西至庙后村,西北至梁辉镇陈巷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余姚县陆岙乡五保。1950年为陆岙乡五村。1955年为山建高级社。1956年改属陆埠镇。1966年分为陆埠公社山建、立新、东方3个大队。1969年并为山建大队。1971年改称十五岙大队,分出庙后、魏家大队。1983年为陆埠镇十五岙村。2001年并入南雷村。350户,1164人。
  庙后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8千米。有剡湖庙在村之前而名。村委会驻地庙后。东南靠十五岙村,西至梁辉镇黄箭山,北至梁辉镇陈巷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余姚县陆岙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5年为山建高级社。1956年改属陆埠镇。1966年为陆埠公社立新大队。1969年并入山建大队。1971年分出,称庙后大队。1983年为陆埠镇庙后村。2001年并入南雷村。65户,226人。
  魏家岭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以姓命名。村委会驻地魏家。该村三面环山,北连十五岙,西南接梁辉镇陈洪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余姚县陆岙乡五保。1950年改为五村。1955年为山建高级社。1956年改属陆埠镇。1966年为陆埠公社东方大队,1969年又并为山建大队,1971年再分为魏家大队,1981年更名魏家岭大队。1983年为陆埠镇魏家岭村。2001年并入南雷村。70户,220人。
  南赵家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1.2千米。村委会驻地南赵家,以驻地名。东至兰墅会,南至陆埠水库干渠,西至余计,北至祠堂跟。辖马弄、三房、四一房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十堡。1950年改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5年改属沿江乡,为第一、第二高级社。1956年为赵家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三房、马弄2个大队。1966年并为红卫大队。1970年改属陆埠公社。1981年更名南赵家大队。1983年改为陆埠镇南赵家村。2001年并入五马村。330户,942人。
  老八房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1.6千米。村委会驻地老八房,以驻地名。东至严七房,南至兰墅会,西靠沿溪河,北至仓前。下辖老八房、老庵、章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五保。1950年为五马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快马高级农业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快马大队。1981年改名老八房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老八房村。1992年改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五马村。253户,712人。
  兰墅会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村委会驻地兰墅会,以驻地名。东靠王家,南至318省道,西至南赵家,北至严七房。下辖兰墅会、山下、西陈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十一保。1950年为五马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乡五四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五四大队。1981年改称兰墅会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兰墅会村。1992年改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五马村。295户,930人。
  十二房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1.6千米。村委会驻地十二房,以驻地名。东至仓前,南至祠堂跟,西至李宅下方,北临姚江。辖十二房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四保。1950年改为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5年为建工高级社,1956年改属沿江乡。1961年为沿江公社建工大队。1970年改属陆埠公社。1981年为陆埠公社十二房大队。1983年为陆埠十二房村。2001年并入郭姆村。230户,635人。
  仓前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1.6千米。因曾设国家粮仓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大门头。东至下郑,南接老八房,西至十二房,北临姚江。下辖大门头、杨家塔、朝东屋、五十房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三保。1950年为五马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乡仓前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仓前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仓前村。1992年改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郭姆村。400户,1187人。
  祠堂跟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1.8千米。村委会驻地祠堂跟,以驻地名。东邻大门头,南至南赵家,西至新桥浦路,北接下宅。辖祠堂跟、上方、樟树下、官房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六保。1950年改为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5年为勤劳高级社。1956年改属沿江乡。1961年为沿江公社勤劳大队。1970年改属陆埠公社。1981年为陆埠公社祠堂跟大队。1983年改为陆埠镇祠堂跟村。2001年并入郭姆村。297户,802人。
  李宅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下宅,以下宅居民多为李姓而名。东邻东傅,南及西靠祠堂跟,北至姚江。辖下宅、下方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七保。1950年改为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5年为国庆高级社。1956年改属沿江乡。1961年为沿江公社国庆大队。1970年属陆埠公社。1981年为陆埠公社李宅大队。1983年为陆埠镇李宅村。2001年并入郭姆村。225户,603人。
  东江沿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6.6千米。村委会驻地东江沿,以驻地名。东邻姚江,南至318省道,西界官路沿,北至新潮浦闸。辖东江沿、下洋岙、袁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四保。1950年为沿江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江山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江山大队。1981年改为东江沿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东江沿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4月并入官路沿村。286户,813人。
  乌丹村原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东南6千米。四面环山,1985年下山迁至平原,位于镇政府驻地东3.5千米处。村委会驻地乌丹。辖1个自然村。东至袁家,南至318省道,西至十房,北至龙山房。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五保。1950年为沿江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同心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乌丹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乌丹村。1992年属陆埠镇辖。2001年并入官路沿村。105户,356人。
  郑家渡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东北6千米。以渡得名。村委会驻地郑家渡。东、北邻姚江,南及西至余家。辖郑家渡、下章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一保。1950年为五马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乡群力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沙浦大队。1966年为红联大队。1981年复名沙浦大队。1983年沙浦大队分为郑家渡、余家、黄浦3个村,属沿江乡。1992年属陆埠镇辖。2001年并入沿江村。140户,365人。
  余家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余家。东至郑家渡,南至黄浦,西至下郑,北至姚江。辖余家、竹桥头2个自然村。历史沿革1949—1981年与郑家渡同。1983年为沿江乡余家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沿江村。138户,371人。
  黄浦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村委会驻地黄浦桥,以驻地名。东至姚江,南至管家,西至下郑,北至余家。下辖黄浦桥、上章2个自然村。历史沿革1949—1981年与郑家渡同。1983年为沿江乡黄浦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沿江村。70户,198人。
  下郑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北4.5千米。村委会驻地下郑,以驻地名。东至黄浦,南至姚家,西至仓前,北至姚江。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五保。1950年为南山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下郑大队,1972年因建陆埠水库移居沿江公社,仍沿用下郑大队名字。1983年为沿江乡下郑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沿江村。52户,156人。
  管家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5千米。村委会驻地管家,以驻地名。东至新潮闸,南至官路沿,西及北至黄浦。下辖管家、张家、徐家庄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三保。1950年沿江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为新闸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新闸大队。1981年为管家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管家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沿江村。226户,773人。
  王家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1.8千米。以姓名村。村委会驻地王家。东至官路沿,南至支溪岙,西至兰墅会,北至严七房。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二保。1950年为五马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乡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联盟大队。1981年为王家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王家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沿溪村,141户,385人。
  严七房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村委会驻地严七房,以驻地名。东至管家,南至王家,西至老八房,北至下郑。下辖严七房、姚家、天堂庵、老四房、后池头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郭姆乡二保。1950年为五马乡二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沿江乡丰收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丰收大队。1981年更名严七房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严七房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沿溪村。265户,673人。
  支溪岙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以村处支溪边山岙而得名。村委会驻地支溪岙。西、南至五马山,东至十房,北至王家。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一保。1950年为沿江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明山高级社。1961年为沿江公社联盟大队。1981年更名支溪岙大队。1983年为沿江乡支溪岙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沿溪村。143户,376人。
  上岗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因村处高山岗而得名。村委会驻地东茅山。四面环山,隔山东为梅岭下,南界梅岭栋,西至鲁岙,北接石门。辖东茅山、泥镬、梅树湾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东茅山属慈溪县陆埠镇九保,泥镬、梅树湾属余姚县左溪乡一保。1950年以上3个自然村均属王石乡一村。1956年与梅岭共建梅岭高级社。1961年分出为兰山公社上岗大队。1983年改称兰山乡上岗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石门村。106户,268人。
  江沿山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因山田形圆似缸而名,后谐音为江沿山。村委会驻地江沿山。东接西岙村,南至石门村,西至梁辉镇东湾村,北靠大竹山。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雁燕乡一保。1950年为燕窝乡一村。1956年为兰山乡中心高级社。1961年为兰山公社永兴大队。1981年更名江沿山大队。1983年为兰山乡江沿山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石门村。53户,126人。
  鲁岙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13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鲁家岙。东至梅树湾,西南接梁辉上王村,北至下鲁。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一保。1950年为王石乡一村。1956年为兰山乡石门高级社。1961年为兰山公社鲁岙大队。1983年为兰山乡鲁岙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石门村。55户,173人。
  下鲁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11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下鲁。东至石门,南至靛厂,西靠将军山,北至梁辉东湾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一保。1950年为王石乡一村。1956年为兰山乡石门高级社。1961年分出为兰山公社下鲁大队。1983年为兰山乡下鲁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石门村。146户,430人。
  西岙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村委会驻地西岙,以驻地名。东至三峰寺山,南至梅岭,西至江沿山,北至干溪村。辖西岙、项家、戴家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陆埠镇八保。1950年为蓝水乡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兰山乡五一高级社。1961年为兰山公社西岙大队。1983年为兰山乡西岙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兰山村。277户,1083人。
  梅岭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以山岭名村。村委会驻地梅岭下。东至袁马,西南至梅岭栋,北至西岙。辖梅岭下、黄泥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陆埠镇九保。1950年为蓝水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兰山乡梅岭高级社。1961年为兰山公社梅岭大队。1983年改称兰山乡梅岭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兰山村。213户,602人。
  近山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4.5千米。村委会驻地近山,以驻地名。东至雾露尖,南至溪东山,西至陆埠水库,北至沙路。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陆埠六保。1950为蓝水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兰山乡中心高级社。1961年为兰山公社近山大队。1983年为兰山乡近山村。1992年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干溪村。78户,236人。
  里岗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6千米山岗上。以村所处位置得名。村委会驻地里岗。东为外岗,南临陆埠水库,西至干溪,北靠雾露尖。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陆埠镇五保。1950年为蓝水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与外岗共建岗山高级社,属兰山乡。1961年分出为兰山公社里岗大队。1983年为兰山乡里岗村。1992年,改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干溪村。2008年梯度移民至干溪新村。103户,256人。
  外岗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7千米山岗上。以村所处位置得名。村委驻地外岗。东靠大山脑,南接青龙山,西邻里岗,北倚卢家厨。辖外岗、卢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陆埠镇五保。1950年为蓝水乡五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与里岗共建岗山高级社,属兰山乡。1961年分出为兰山公社外岗大队。1983年为兰山乡外岗村。1992年改属陆埠镇。2001年并入干溪村。2008年梯度移民至干溪新村。109户,250人。
  南上陈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14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上陈。东至乌龟潭,南至翁岙,西至沙田,北至梅岭下。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三保。1950年为蓝山乡上陈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上陈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上陈大队。1981年为避重名更名南上陈大队。1983年改为南山乡南上陈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杜徐村。150户,423人。
  沙田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14.5千米。以土质多沙而名。村委会驻地沙田。东北至南上陈,南至龙潭登,西至杜徐。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兰山乡杜徐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沙田大队。1983年为南山乡沙田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杜徐村。235户,649人。
  罗张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1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罗张。东至杜徐,南至陈巴岭,西至乌石,北至梅岭栋。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兰山乡杜徐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罗张大队。1983年为南山乡罗张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杜徐村。398户,1056人。
  梅岭栋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15千米。因地处梅岭之脊而得名。村委会驻地梅岭栋。东北至梅岭下,南至罗张,西至乌石。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余姚县左溪乡一保。1950年为王石乡二村。1956年为兰山乡梅岭栋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梅岭大队。1983年为南山乡梅岭栋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杜徐村。136户,392人。
  陈巴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15.5千米。村委会驻地陈巴岭,以驻地名。东至沿山,西南至鹿亭乡,北靠茅山。下辖陈巴岭、黄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八保。1950年属晓云乡陈巴岭村。1956年属兰山乡陈巴岭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陈巴大队。1983年为南山乡陈巴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袁马村。230户,612人。
  沿山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14千米。以山得名。村委会驻地龙潭登。东北至翁岙,南界鹿亭乡,西接陈巴岭。下辖龙潭登、龙潭下、山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左溪乡十八保。1950年为晓云乡陈巴岭村。1956年为兰山乡陈巴岭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沿山大队。1983年为南山乡沿山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袁马村。95户,283人。
  上方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南13千米。村委会驻地上方,以驻地名。东邻宋岙村,南连翁岙,西至上陈,北至袁马。下辖上方、乌龟潭、石步下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十一保。1950年属蓝山乡翁岙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属翁岙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上方大队。1983年为南山乡上方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袁马村。90户,263人。
  杨家岭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12千米。以山岭得名。村委会驻地杨家岭。东至白花尖,南交望石坑,西至猪头山,北邻陆埠水库。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六保。1950年属蓝山乡郑家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杨家岭大队。1983年为南山乡杨家岭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袁马村。89户,259人。
  郑新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12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郑家。三面邻陆埠水库,东邻现河姆渡镇。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五保。1950年为蓝山乡郑家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南山公社郑家大队。1981年为避重名更名郑新大队。1983年为南山乡郑新村。1992年属洪山乡。2001年并入袁马村。90户,253人。
  庙下张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15.5千米。因村处孔君庙下而名。村委会驻地庙下张。东至蒋岙,南至孔岙,西至宋岙,北至望石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六保。1950年为洪山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山乡决胜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庙下张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庙下张村。2001年并入洪山村。79户,213人。
  宋岙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15.5千米。以原住民姓氏得名。村委会驻地张家。东至望石坑,南至石笋,西北至袁马村。辖张家、岙底、中央村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五保。1950年改为洪山乡七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宋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宋岙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宋岙村。2001年并入洪山村。
  黄土岭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13.5千米。村以岭名。村委会驻地黄土岭。东南至望石坑,西南至宋岙,北至杨家岭。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六保。1950年为洪山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山乡决胜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黄土岭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黄土岭村。2001年并入洪山村。70户,239人。
  望石坑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15千米。以四周群岩壁立而名。村委会驻地望石坑。东南至蒋岙,南至孔岙,西至宋岙,北至黄土岭。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六保。1950年为洪山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山乡决胜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望石坑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望石坑村。2001年并入洪山村。180户,473人。
  华盖山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16千米。以四周古木参天,形似华盖,村处树下而名。村委会驻地华盖山。东至孔岙,南靠大洋山,西至石笋,北至望石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南山乡十保。1950年为洪山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山乡前进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华盖山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华盖山村。2001年并入洪山村。183户,574人。
  周方地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22千米。以姓氏与地形而名。村委会驻地周方地。东南至大坪地,西北交余鲍陈。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石岩乡七保。1950年为雷山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山乡三五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周方地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周方地村。2001年并入蒋岙村。85户,259人。
  大坪地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24千米。以境内有一大山坪而名。村委会驻地大坪地。东南邻鄞州区,西至蒋岙,北至周方地。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石岩乡七保。1950年为雷山乡四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山乡工农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大坪地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大坪地村。2001年并入蒋岙村。213户,586人。
  邵岙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19千米。村委会驻地邵家,以驻地名。东至大隐镇芝林村,西南连接余鲍陈,北至汪家。辖邵家、南岙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七保。1950年为雷山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山乡三五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邵家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邵岙村。2001年并入余鲍陈村。89户,129人。
  东汪家村 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东南20.5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汪家。东至大隐芝林村,西南连邵岙村,北界现河姆渡镇。辖汪家、乌岩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慈溪县车厩乡七保。1950年为雷山乡一村。1954年划入余姚县。1956年为洪山乡三五高级社。1961年为洪山公社汪家大队。1983年为洪山乡东汪村。2001年并入余鲍陈村。129户,329人。
  【梁弄镇】
  斤岭下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村委会驻地斤岭下,以驻地名。东起鹿亭乡中姚,南连鹿亭乡东岗村,西接金子岙村和大池头村,北界梁辉镇上雾岗村。辖斤岭下、陶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国庆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国庆大队。1981年改为斤岭下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斤岭下村。2001年并入东溪村。277户,870人。
  金子岙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村委会驻地金子岙,以驻地名。东起斤岭下村及梁辉镇章雅山村,南、西接大池头村,北界大池头、西孙二村。辖金子岙、小万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国庆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金子岙大队。1966年改为东升大队。1981年复为金子岙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金子岙村。2001年并入东溪村。136户,386人。
  大池头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村委会驻地大池头,以驻地名。位于集镇东,晓岭街过境。其域东起金子岙村,南连后孙村,西接墙里村,西北、北界西孙村。辖大池头、上房、之字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庆祝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庆祝大队。1981年为大池头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大池头村。2001年并入东溪村。441户,1377人。
  牌宪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村委会驻地牌宪,以驻地名。东起墙里村,南连宣家塔村,西接浣溪村田畈,北界仙桥村。辖牌宪自然村及高路新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五一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镇牌宪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大队。1981年复为牌宪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牌宪村。2001年并入梁冯村。207户,607人。
  墙里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村委会驻地墙里,以驻地名。东起大池头村,南连后孙村,西邻牌宪村,北界西孙、仙桥二村。辖墙里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五一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墙里大队。1966年改为红心大队,1981年复墙里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墙里村。2001年并入梁冯村。226户,648人。
  仙桥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村委会驻地仙桥,以驻地名。东起西孙村,南连墙里、牌宪二村,西接西明村,西北和北界黎明村。辖仙桥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仙桥大队。1966年改为雄心大队。1981年复名仙桥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仙桥村。2001年并入梁冯村。226户,698人。
  黎明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1千米。村委会驻地黎明,以驻地名。东起西孙和浣溪村,南连仙桥村,西接晓东村,北界浣溪村、四明湖。辖黎明、后花地、芦头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七保。1950年为七村。1956年为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黎明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黎明村。2001年并入五桂村。525户,1725人。
  浣溪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300米。村委会驻地浣溪,以驻地名。东毗西孙及大池头村,南、西紧连黎明村,北界镇北路。辖浣溪、大人山脚下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五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宣浣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宣浣大队。1966年改为浣溪大队。1983为梁弄镇浣溪村。2001年并入五桂村。95户,270人。
  西孙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村委会驻地西孙,以驻地名。东及东南邻大池头村,南和西南接墙里村,西连仙桥村,北毗黎明、浣溪2村。辖西孙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五一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西孙大队。1983为梁弄镇西孙村。2001年并入五桂村。199户,509人。
  晓东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3千米处。村委会驻地落地梅花。1958年从四明湖址永兴乡晓东村移此,沿用原村名。东与南毗黎明村,西南和西接晓山村,北濒四明湖。辖原八中、象鼻头、落地梅花、缸窑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三、四、五保。1950年为永兴村。1956年划入余姚县为永兴乡晓山高级社。1958年从四明湖址的永兴乡移现址。1961年为梁弄公社晓东大队。1983为梁弄镇晓东村。2001年并入后陈村。234户,717人。
  晓山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3千米处。村委会驻地西山。1958年从四明湖址永兴乡晓山村移此,沿用原村名。东起晓东村,南连西明村,西接横路村,北濒四明湖。辖西山、上张、下张、岙塘、荷婆岭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三、四、五保。1950年为晓山村。1956年划入余姚县为永兴乡晓山高级社。1958年移现址。1961年为梁弄公社晓联大队。1981年改为晓山大队。1983为梁弄镇晓山村。2001年并入后陈村。311户,963人。
  钱库岭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南8千米。村委会驻地钱库岭,以驻地名。东南连大岚镇夏家岭村,南毗上虞下管镇,西至蒲塘村,北接上于山、杨家山两村。辖钱库岭、中宅、岭头宅、黄纸厂、火刀垄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三保。1950年为羊额乡三村。1956年为让贤乡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钱库岭大队。1983为让贤乡钱库岭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让贤村。283户,916人。
  上于山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12.5千米。村委会驻地上于山,以驻地名。东、南邻钱库岭村,西连蒲塘村,北接杨家山。辖上于山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三保。1950年为羊额乡三村。1956年为让贤乡金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观堂大队。1962年从观堂分出为上于山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上于山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让贤村。26户,92人。
  杨家山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10千米。村委会驻地杨家山,以驻地名。东、南邻钱库岭村,西南为上于山村,西接百丈岙村,北界观堂村。辖杨家山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三保。1950年为羊额乡三村。1956年为让贤乡金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观堂大队。1962年从观堂分出为杨家山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杨家山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让贤村。共有53户,160人。
  观堂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6千米。村委会驻地观堂,以驻地名。东北为白水冲瀑布,南连杨家山村,西接百丈岙村,北与紫溪村为界。辖观堂、上观堂、陈坑、下家庵、大园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二保。1950年为羊额乡二村。1956年为让贤乡金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观堂大队。1962年分为观堂、上于山、杨家山3个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观堂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让贤村。共有111户,336人。
  蒲塘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13千米。村委会驻地蒲塘,以驻地名。东邻上于山村,南界上虞下管镇,西北连万家岙村,北接百丈岙村。辖蒲塘、上厂和下厂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四保。1950年为羊额乡四村。1956年为让贤乡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蒲塘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蒲塘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岭头村。121户,335人。
  大岭顶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8千米。村委会驻地大岭顶,以驻地名。东北邻万家岙村,南界上虞下管镇,西北连青山村。辖大岭顶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五保,部分属上虞童郭乡。1950年为羊额乡五村,部分属上虞童郭乡。1956年原属上虞部分划入余姚,建让贤乡民主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大岭顶大队。1983年改为让贤乡大岭顶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岭头村。113户,375人。
  万家岙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村委会驻地万家岙,以驻地名。东邻百丈岙村,东南连蒲塘村,南及西南界上虞下管镇,西南接大岭顶村,北界大岭下村。辖万家岙、官园、马屋、柳树弄、砚瓦平岗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五保。1950年为羊额乡五村。1956年为让贤乡民主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万家岙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万家岙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岭头村。211户,693人。
  道士山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村委会驻地道士山,以驻地名。东邻东岗山林场,南连钱库岭村,西接紫溪村,北界章家岙村,辖道士山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紫溪大队。1979年从紫溪分出为道士山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道士山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白水冲村。32户,98人。
  章家岙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村委会驻地章家岙,以驻地名。东、北均邻后孙村,南连紫溪村,西接横坎头村。辖章家岙、空畈、石马头、邵家、车岗头、东山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章家岙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章家岙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白水冲村。186户,545人。
  后孙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村委会驻地后孙,以驻地名。东邻鹿亭乡东岗村,南连章家岙村,西接甘泉畈、宣家塔2村,北界墙里及大池头2村。辖后孙、山下、平山、东山、大龙山头、门槛湾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后孙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后孙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白水冲村。202户,652人。
  紫溪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村委会驻地紫溪,以驻地名。东邻道士山村,南连观堂村,西南接百丈岙村,北界横坎头村。辖紫溪、观岭头、陈家、宫前庙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二保。1950年为羊额乡二村。1956年为让贤乡金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紫溪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紫溪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横坎头村。195户,630人。
  百丈岙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5.5千米。村委会驻地冯家,以岙名村。东邻观塘村,南连蒲塘村,西接万家岙村,北界牛轭丘村。辖冯家、黄家山、沈家、庄基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四保。1950年为羊额乡四村。1956年为让贤乡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西岙大队。1981年改为百丈岙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百丈岙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横坎头村。194户,566人。
  半山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处。村委会驻地半山,以驻地名。东邻大岭下村,南连万家岙村,西接青山村,北界姚巷村。辖半山、屋顶头、老屋里、后岙、坭桥头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十保。1950年为羊额乡一村。1956年为让贤乡幸福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半山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半山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横坎头村。115户,359人。
  大岭下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4.2千米处。村委会驻地大岭下,以驻地名。东北邻牛轭坵村,南连万家岙村,西接半山村,北界姚巷村。辖大岭下、小墅岙、周家、下镵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十保。1950年为羊额乡一村。1956年为让贤乡幸福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大岭下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大岭下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横坎头村。175户,599人。
  牛轭丘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村委会驻地牛轭丘,以驻地名。东北邻横坎头村,南连百丈岙村,西南接大岭下村,西北界姚巷村。辖牛轭丘、黄竹山、百丈岗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十四保。1950年为羊额乡一村。1956年为让贤乡幸福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牛轭丘大队。1966年为红卫大队。1971年复为牛轭丘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牛轭丘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横坎头村。87户,260人。
  甘泉畈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处。村委会驻地甘泉畈,以驻地名。东邻后孙村,南连横坎头村,西接汪巷村,北界宣家塔村。辖甘泉畈、马家、张家、茶亭、柴山脚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九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联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甘泉畈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甘泉畈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甘宣村。239户,699人。
  宣家塔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处。村委会驻地宣家塔,以驻地名。东邻后孙村,南连甘泉畈村,西接汪巷、西明二村,北界梁冯、仙桥二村,辖宣家塔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第六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宣家塔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宣家塔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甘宣村。137户,456人。
  姚巷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处。村委会驻地姚巷,以驻地名。东北连甘泉畈村,南接半山村,西邻沿山房村,北界汪巷村。辖姚巷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八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民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姚巷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姚巷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汪巷村。89户,281人。
  西明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处。村委会驻地西明,以驻地名。东起宣家塔村,南连汪巷村,西接麻地下村,北连仙桥村。辖西明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八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民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下宅大队。1981年改为西明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西明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汪巷村。84户,239人。
  青山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处。以1956年高级社名为村名。村委会驻地乌坭坎。东邻原让贤乡半山村,南连大岭顶村,西接岭顶村,北界沿山房村。辖楼下、乌坭坎、纸塘顶、陶家岙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十二保。1950年为横岙乡二岙村。1956年起为余姚县永兴乡青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乡青山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青山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东山村。233户,811人。
  沿山房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村委会驻地沿山房,以驻地名。东起原让贤乡汪巷村,南连青山村,西接岭顶村,北界蔡家村。辖沿山房和石树湾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十二保。1950年为横岙乡二村。1956年起为余姚县永兴乡三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沿山房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沿山房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东山村。49户,153人。
  岭顶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8千米。村委会驻地谢公岭顶,以岭顶为名。东邻青山村,南、西界上虞,北连建隆及蔡家村。辖谢公岭顶、楼屋里、对照、狗坤里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十一保。1950年为横岙乡二岙村。1956年起为余姚县永兴乡三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岭顶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岭顶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东山村。145户,447人。
  蔡家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村委会驻地蔡家,以驻地名。东邻姚巷村,南连沿山房村,西接上虞丁宅,北界汪家村。辖蔡家、西溪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六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起为永兴乡三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蔡家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蔡家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东山村。170户,557人。
  汪家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村委会驻地汪家,以驻地名。东邻原让贤乡汪巷、西明二村,南连蔡家,西接建隆,北界义家弄及麻地下村。辖汪家、下陈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起为永兴乡三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汪家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汪家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东山村。153户,531人。
  麻地下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村委会驻地麻地下,以驻地名。东邻原梁弄镇晓山及原让贤乡汪巷二村,南连汪家、义家弄二村,西接建隆村,北界埭头、桂义二村。辖麻地下、锭镖尖、湖山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五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永兴乡五一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麻地下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麻地下村。1992年改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贺溪村。139户,430人。
  埭头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村委会驻地埭头,以驻地名。东邻晓山村,南连麻地下村,西接桂义村,北界横路村。辖埭头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五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永兴乡五一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五一大队。1981年为横岙公社埭头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埭头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贺溪村。117户,386人。
  义家弄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5.7千米。村委会驻地义家弄,以驻地名。东邻麻地下村,南连汪家村,西接建隆村,北界桂义村。辖义家弄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九保。1950年属横岙乡横路村。1956年起为余姚县永兴乡三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义家弄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义家弄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贺溪村。48户,172人。
  建隆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村委会驻地建隆,以驻地名。东邻义家弄村,南连岭顶村,西界上虞丁宅,北接桂义村。辖建隆、象山脚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十保。1950年为横岙乡西岙村。1956年为余姚县永兴乡三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西岙大队。1981年改为建隆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建隆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贺溪村。207户,661人。
  桂义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村委会驻地桂花树下,以驻地名。东邻埭头村,南连麻地下村,西界上虞丰惠镇,北接横路村。辖桂花树下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九保。1950年属上虞县横岙乡横路村。1956年为余姚县永兴乡贺溪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桂义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桂义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横路村。70户,248人。
  大园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5千米。村委会驻地大园,以驻地名。东邻晓山村,南连横路村,西北接建山村,北濒四明湖。辖大园、西山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七保。1950年为大园村。1956年起为余姚县永兴乡大园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大园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大园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横路村。100户,372人。
  建山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6千米。村委会驻地大岙,以驻地名。东邻四明湖水库,南连大园,西界上虞丰惠镇,北接八字桥村。辖大岙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一、二保。1950年为一、三村。1956年起为余姚县永兴乡三一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八大队,1966年为大岙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建山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横路村。87户,252人。
  邱家湾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村委会驻地邱家湾,以驻地名。东邻下坞村,南至四明湖大坝,西、北连八字桥村。辖邱家湾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八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梁弄镇联勤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八大队。1966年为邱家湾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邱家湾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明湖村。108户,342人。
  八字桥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村委会驻地八字桥,以驻地名。东邻下坞村,南连邱家湾村,西、北界上虞永和镇。辖长湾底、八字桥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一、二保。1950年为一、三村。1956年起为余姚县永兴乡三一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八大队。1966年为红湖大队。1981年更名为八字桥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八字桥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明湖村。90户,273人。
  下坞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北6千米。村委会驻地下坞,以驻地名:东邻前方村,南连四明湖,西接邱家湾、八字桥二村,北界上虞永和镇。辖下坞、岭脚、西山、石溪头、路下方、大路头、十亩头、洼里、沿山9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三益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下坞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下坞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雅贤村。395户,1223人。
  前方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北6千米。村委会驻地前方,以驻地名。辖前方1个自然村,四周均为下坞村辖地。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前方村。因造四明湖水库移现址。1961年为湖东公社前方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前方村。1992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雅贤村。126户,349人。
  后岗头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北5千米。村委会驻地岗头,以驻地名。东邻桃花岭村,南连前潭村,西南及西临四明湖,北界下坞村。辖后岗头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六保。1950年为六村。1956年为三益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后岗头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后岗头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雅贤村。100户,310人。
  前潭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北首4.5千米。村委会驻地前潭,以驻地名。东邻桃花岭村,南连邱家村,西濒四明湖,北界后岗头村。辖前潭、大地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为前锋高级社。1958年因造四明湖水库移现址。1961年为湖东公社前锋大队。1981年更名前潭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前潭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雅贤村。74户,232人。
  桃花岭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北5千米。境内有桃花岭,以岭名村。村委会驻地何家。东南邻园艺村,南连后俞村,西接后岗头、前潭二村,北界肖东镇冯村。辖何家、高家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桃花岭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岭丰大队。1981年更名桃花岭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桃花岭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湖东村。216户,647人。
  邱家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北4千米。村委会驻地邱家,以驻地名。东北邻桃花岭村,南连石家村,西濒四明湖,北界前潭村,辖邱家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三联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邱家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邱家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湖东村。62户,193人。
  后俞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村委会驻地后俞,以驻地名。东邻大园和南边二村,南连石家村,西濒四明湖,北界邱家及桃花岭二村,辖后俞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高南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后俞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后俞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湖东村。179户,556人。
  石家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村委会驻地石家,以驻地名。东邻南边村,南连黎明村,西濒四明湖,北界后俞村。辖石家、窑头、上移房、山田里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三联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石家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石家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湖东村。209户,673人。
  南边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村委会驻地南边,以驻地名。东邻金家村,南连梁辉镇章雅山村,西接后俞、石家二村,北界高地和园艺二村。辖南边、里夏家、外夏家、龚家、木桥头、串山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高南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南边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南边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高南村。169户,577人。
  园艺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以村址原为花木园艺场而名。村委会驻地大园。东起高地村,南连南边村,西与后俞村相接,北界梁辉镇箬岙村。辖大园、宋家岙2个自然村,该地为四明湖水库迁移村,移居到原园艺场。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高南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大园大队,1981年更名园艺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园艺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高南村。92户,298人。
  高地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地处高地岭之下,故名。村委会驻地顾家。东及东南邻金山村,南与南边村相连,西及西北接园艺村。辖顾家、下陈家、下竹园、高家、庄里、田庵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高南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高地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高地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高南村。130户,456人。
  金山村 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北6千米。因村委会驻地金家有金山,故名。村委会驻地金家。东邻梁辉镇岭下村,南连梁辉镇七丘田村,西接南边村,北界高地村。辖金家、小庵厂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高南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金家大队,1981年为更名金山大队。1983年为湖东乡金山村。1992年属梁弄镇。2001年并入高南村。
  【大岚镇】
  夏家岭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夏家岭。东连四丰村,南邻戴王村,西接上虞陈溪乡,北界鹿亭乡岩头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十三保。1950年为大岚乡四村。1956年建岭峰高级社。1961年为夏家岭大队,1966年改红卫大队,1969年复名夏家岭大队。1983年为大岚乡夏家岭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大岚村。205户,733人。
  邱庄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西1千米。以驻地地形如箍而得名。村委会驻地邱庄。东南连丁家畈村,西南接戴糜村,西北邻夏家岭村,东北界四丰村。辖邱庄、店门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十二保。1950年为大岚乡三村。1956年为邱庄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邱庄大队。1966年改红色大队。1969年复原名。1983年为大岚乡邱庄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大岚村。137户,465人。
  四丰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以驻地周围有四峰而得名,后改四丰。村委会驻地四丰。东接后朱村,南连邱庄村,西邻夏家岭村,北至鹿亭乡路坑村。辖四丰、里四丰、横里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十二保。1950年为大岚乡三村。1956年为四丰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四丰大队。1983年为大岚乡四丰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大岚村。156户,585人。
  戴王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西3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戴王。东连丁家畈村,南接黄家庄村,西邻糜山村,北靠邱庄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大泽乡三保。1950年属陈溪乡。1956年建戴王高级社。1961年为陈溪公社戴王大队。1966年划入余姚县大岚公社,同年与糜山合并为团结大队。1981年复分为戴王大队。1983年为大岚乡戴王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戴糜村。118户,448人。
  糜山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西4千米。以姓得名。村委会驻地糜山。东邻戴王村,西南均接上虞陈溪乡,北连大岚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大泽乡三保。1950年属陈溪乡。1956年建糜山高级社。1961年为陈溪公社糜山大队。1966年划入余姚市大岚公社,同年与戴王合并为团结大队。1981年复分糜山大队。1983年为大岚乡糜山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戴糜村。118户,405人。
  朱家宅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以原为朱氏屋基地而得名。村委会驻地朱家宅。东连雅庄村,南邻下芝庄村,西靠大炮岭茶场,北接后朱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十保。1950年为新岚乡二村。1956年建立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朱家宅大队,1966年与雅庄、大陈合并建新联大队,1969年改属雅庄大队。1983年分出,建大岚乡朱家宅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雅庄村。44户,163人。
  大陈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北3千米。历史上曾爆发过大山洪,当地人称“出陈”,故名。村委会驻地大陈。东接甘竹村,南邻大路下村,西连雅庄村,北靠上马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十保。1950年为新岚乡一村。1956年建立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大陈大队。1966年与雅庄、朱家合并建新联大队。1969年改属雅庄大队。1983年分出,建大岚乡大陈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雅庄村。101户,271人。
  下芝庄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因位于雅庄之下,初名下之庄,后改现名。村委会驻地下芝庄。东连观下村,南接蜻蜓岗村,西邻丁家畈村,北界朱家宅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五保。1950年为大岚乡二村。1956年建第二高级社。1961年并入大岚公社观下大队。1966年观下大队改名合心大队。1969年复原名,下芝庄均为其所属。1983年分出,建大岚乡下芝庄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丁家畈村。56户,210人。
  观下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2.5千米。因驻地位于金鸡冠(山)下,初名鹳下,后改今名。村委会驻地观下。东连大路村,南接柿林村,西邻下芝庄,北靠雅庄村。辖观下、老屋基、大田下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五保。1950年为大岚乡一村。1956年建第一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观下大队。1966年改合心大队。1969年复原名。1983年分出,建大岚乡观下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大路下村。174户,623人。
  大路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3千米。村处大岚至宁波大路旁,故名。村委会驻地大路。东邻甘竹村,南接柿林村,西连观下村,北至大陈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六保。1950年为新岚乡一村。1956年为大路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大路大队。1966年改东风大队。1969年复原名。1983年为大岚乡大路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大路下村。147户,494人。
  甘竹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3.5千米。以驻地周围原遍生龙须竹而名。村委会驻地甘竹。东接分水岭村,南连城山司村,西邻大路村,北靠上马村。辖甘竹、夹山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七保。1950年为新岚乡三村。1956年为甘竹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甘竹、夹山2大队。1966年合并为敢作大队。1969年复名甘竹大队。1983年为大岚乡甘竹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新岚村。252户,878人。
  分水岭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南5千米。以地处鄞、余两县溪水分流处而名。村委会驻地分水岭。东、南均接鄞州区章水镇,西邻城山司村,东北连甘竹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八保。1950年为新岚乡三村。1961年为大岚公社分水岭大队。1983年为大岚乡分水岭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新岚村。101户,337人。
  城山司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南4.5千米。以驻地旧时曾筑防风土城而名。村委会驻地城山司。东接鄞州区章水镇,南界柿林村,西邻镇敬老院,北连甘竹村。辖城山司、高城、野猫岗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七保。1950年为新岚乡三村。1956年为大岚乡城山司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城山司大队。1966年改红旗大队。1969年复原名。1983年为大岚乡城山司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新岚村。83户,279人。
  石鼓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以驻地村前旧时曾有一对石鼓而得名。村委会驻地石鼓。东北连蜻蜓岗村,东南邻西岭下村,西南至黄家庄村,北接丁家畈村。辖石鼓、西岚、见溪岭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石鼓大队。1966年改新兴大队。1969年复原名。1983年为大岚乡石鼓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南岚村。249户,877人。
  蜻蜓岗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以村旁山岗形似蜻蜓而名,村委会驻地蜻蜓岗。东接柿林村,南邻西岭下村,西连石鼓村,北靠丁家畈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0年为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大岚公社蜻蜓岗大队,1966年改为东方红大队。1969年复原名。1983年为大岚乡蜻蜓岗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南岚村。84户,275人。
  西岭下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以村西有岭而名。村委会驻地西岭下。东接柿林村,南邻陶家坑村,西连石鼓村,北靠蜻蜓岗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五星高级社。1961年属大岚公社蜻蜓岗大队。1966年改东方红大队,1969年复原名。1983年分设大岚乡西岭下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南岚村。78户,306人。
  陶家坑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东南5.5千米。以所辖自然村名。村委会驻地金鹤孵蛋。东接柿林村,南连半岭村,西邻镇茶场,北靠西岭下村。辖陶家坑、金鹤孵蛋、千人屋基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五星高级社。1961年属大岚公社蜻蜓岗大队。1966年改东方红大队。1976年分设陶家坑大队。1983年为大岚乡陶家坑村。1989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南岚村。29户,103人。
  大元基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南9.5千米处。以原为烧炭基地而名。村委会驻地大元基。东接鄞州区章水镇,南邻大俞村,西连华山村,北靠半岭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大岚乡明星高级社。1961年为华山公社大元基大队。1983年为华山乡大元基村。1992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华山村。47户,168人。
  阴地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西南9千米处。以村荫于大树丛中而名。村委会驻地阴地。东邻黄家庄村,南连龙潭村,西接上虞陈溪乡,北靠长弄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大泽乡二保。1950年为旧宅乡二村。1956年属大泽乡。1958年属陈溪管理区。1960年划入余姚县大岚公社南岚管理区。1961年为华山公社阴地大队。1983年为华山乡阴地村。1992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阴地龙潭村。189户,666人。
  龙潭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处。以村处黑龙潭口而名。村委会驻地龙潭。东接华山村,南界宁波市林场,西邻上虞陈溪乡,北连阴地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大泽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建大泽乡龙兴高级社。1958年属陈溪管理区。1960年划入余姚县大岚公社南岚管理区。1961年为华山公社龙潭大队。1983年为华山乡龙潭村。1992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阴地龙潭村。112户,394人。
  长弄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西南7千米。以山名村,初名长垅。村委会驻地长弄。东接石鼓村,南连黄家庄村,西至上虞陈溪乡,北邻戴王村。辖长弄、江朱、鸦雀窝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大泽乡三保。1950年为旧宅乡三村。1956年为上虞大泽乡胜利、光辉高级社。1958年属陈溪管理区。1960年划入余姚。1961年为华山公社长弄大队。1983年为华山乡长弄村。1992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黄家庄村。48户,184人。
  半岭村 位于大岚镇政府东南8千米。村处韩采岭半山腰,故名。村委会驻地半岭。东接鄞州区章水镇,南连大俞村,西邻大元基村,北靠陶家坑村。辖半岭、沈家屋基、岭脚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南岚乡二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属大岚乡。1961年华山公社半岭大队。1983年为华山乡半岭村。1992年属大岚镇。2001年并入大俞村。24户,77人。
  【四明山镇】
  石板坑村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东6.1千米。村委会驻地外石板坑,以驻地名。北与鄞州相连,西与茶培村相交,东、南与奉化县毗邻。辖里、外石板坑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奉化东岙乡第七保。1950年称东岙乡直岙村。1956年称直岙高级社。1960年划归余姚。1961年为四明山公社直岙大队。1981年为梨洲公社石板坑大队。1983年为梨洲乡石板坑村。2001年并入茶培村。29户,108人。
  唐田上村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南4.5千米。以唐田乡政府驻地为界,分唐田上村、唐田下村。唐田上村,包括长沿头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唐田。民国后期属奉化剡明乡。1950年为奉化县唐田乡唐田村。1960年划入余姚。1961年为壶潭公社一大队。1981年改为唐田公社唐田上大队。1983年改属唐田乡。1992年为四明山镇唐田上村。1998年唐田上、下两村合并为唐田村。337户,1242人。
  唐田下村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东南4.3千米。历史沿革与唐田上村相同。村委会驻地唐田。包括龙潭坑自然村。243户,887人。
  莲花村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西南4千米。村委会驻地莲花,以驻地名。东接唐田上村,西与平坑村相连,南与奉化毗邻,北连梨洲村。下辖莲花、龙岩岗、大茅岙、下寺坑4个自然村和宁波市林场的一些场点。民国后期为奉化县唐田乡平坑保。1950年为平坑村。1956年为唐田乡平坑高级社。1960年划归余姚县。1961年为四明山公社莲花大队。1981年为梨洲公社莲花大队。1983年改为梨洲乡莲花村。1992年改属四明山镇。2001并入平莲村。109户,390人。
  平坑村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4.9千米。村委会驻地平坑,以驻地名。东邻莲花,南界奉化,西靠棠溪,北接宁波林场。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奉化县唐田乡八保。1950年为平坑村。1956年为唐田乡平坑高级社。1960年划归余姚县。1961年为芦山公社平坑大队。1983年为芦山乡平坑村。1992年改属四明山镇。2001年并入平莲村。48户,171人。
  黄海田村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2.6千米。境有黄海田岗,岗山有田畈,村以山名。村委会驻地大白山。东界黄海田林区,西、北、南三方均与嵊州市交界。辖大白山、石井坑、榧连、悬岩头、青虎湾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嵊县叶和乡第五保。1950年为嵊县和平乡大山村。1956年为和平乡外浦高级社。1960年划归余姚县。1961年为芦山公社黄海田大队。1983年为芦山乡黄海田村。2001年并入棠溪村。29户,89人。
  白杨树村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9千米。村委会驻地白杨树,以驻地名。该村东界平坑村,南邻西湖头村,西靠宓家山村,北接棠溪村。辖1个自然村。1950年为嵊县芦山乡杨湖村。1960年划归余姚县。1961年为芦山公社白杨树大队。1983年为芦山乡白杨树村。1992年属四明山镇。2001年并入杨湖村。76户,268人。
  西湖头村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9.2千米。村委会驻地西湖头,以驻地名。村东与秀尖山相望,南至黄海田林区,西界宓家山,北邻白杨树村。辖西湖头、大长湾2个自然村。1950年为嵊县芦山乡杨湖村。1960年划归余姚。1961年为芦山公社西湖头大队。1983年为芦山乡西湖头村。1992年属四明山镇。2001年并入杨湖村。80户,292人。
  【鹿亭乡】
  陈家岩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相传1300年前,陈姓从山东青州郡历城县迁此定居,村前有大岩石,故名。村委会驻地陈家岩。东至赤石,西南至下姚,西北至新村,北至百丈电站。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陈家岩大队。1983年改为白鹿乡陈家岩村。1992年为鹿亭乡陈家岩村。2001年并入白鹿村。221户,780人。
  梁湖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古名药湖。相传齐孔祐隐居时,救鹿养伤于此,以岩孔神水治愈其创,故名,后谐音梁湖。村委会驻地梁湖。东至石潭,南接新村,西至马家埠,北连茶山。辖梁湖、小地碗、泥家田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鹿亭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建合心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梁湖大队。1983年为白鹿乡梁湖村。1992年为鹿亭乡梁湖村。2001年并入白鹿村。69户,252人。
  马家坪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方姓从河南迁此定居,娶大岚上马村马姓女为妻,马姓随嫁土地一坪,故名。村委会驻地马家坪。东至南湖,南邻大岚,西北接大平。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合心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马家坪大队。1983年为白鹿乡马家坪村。1992年为鹿亭乡马家坪村。2001年并入石潭村。2007年因地质原因,该村78户,291人,均迁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新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原名新宅,龚姓从石潭迁此建新宅定居,故名。村委会驻地新宅。东至陈家岩,南邻下姚,西连大岚,北接梁湖。辖新宅、牛道坪、长岗3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新宅大队。1981年更名为新村大队。1983年为白鹿乡新村。1992年为鹿亭乡新村村。2001年并入白鹿村。
  88户,332人。
  下姚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村委会驻地下姚,以驻地名。东北至陈家岩,南至叶家杨,西邻大岚上马,北连新村。辖下姚、黄家坪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为永丰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下姚大队。1983年为白鹿乡下姚村。1992年为鹿亭乡下姚村。2001年并入白鹿村。101户,377人。
  叶家样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村委会驻地叶家样,以驻地名,又作叶家杨。距姚南0.9千米,东接高岩头,西、南均邻大岚,北接下姚。辖叶家样、南田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建永丰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叶家样大队。1983年为白鹿乡叶家样村。1992年为鹿亭乡叶家样村。2001年并入白鹿村。105户,373人。
  高岩头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南6千米。村委会驻地高岩头,以驻地名。东、南均邻鄞州区,东北接赤石。辖高岩头、白狼麂垄、龙王堂、上屋建坪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一保。1950年为一村。1956年建永丰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高岩头大队。1983年为白鹿乡高岩头村。1992年为鹿亭乡高岩头村。2001年并入白鹿村。51户,195人。
  赤石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南5千米。村委会驻地赤石,以驻地名。东北接千箩谷田,东南至高岩头,西邻陈家岩。辖赤石、长丘田、仰天翁、坟坪下、冷水背、王郎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勤丰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赤石大队。1983年为白鹿乡赤石村。1992年为鹿亭乡赤石村。2001年并入白鹿村。113户,428人。
  算坑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3.3千米。村委会驻地算坑,以驻地名。东、南均邻鄞州区,西南接算坑,北至中村、李家塔。辖算坑、千箩谷田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三保。1950年为鹿亭乡三村。1956年建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算坑大队。1983年为鹿亭乡算坑村。2001年算坑自然村并入中村村。千箩谷田自然村并入李家塔村。99户,386人。
  祝家堰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南0.5千米。村委会驻地祝家堰,以驻地名。东接中村,南至李家塔,北邻上庄。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五保。1950年为鹿亭乡五村。1956年建六二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祝家堰大队。1983年为鹿亭乡祝家堰村。2001年并入上庄村。43户,176人。
  岙里村 位于鹿亭乡政府驻地西1千米。村委会驻地岙里,以驻地名。东连上庄,南至石潭,西至冬青,西北接金家。辖岙里、门头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五保。1950年为鹿亭乡五村。1956年建六二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岙里大队。1983年为鹿亭乡岙里村。2001年并入上庄村。150户,567人。
  冬青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2.5千米。村委会驻地冬青,以驻地名。南接石潭,西连门石,东北至金家。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五保。1950年为鹿亭乡五村。1956年建六二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冬青大队。1983年为鹿亭乡冬青村。2001年并入上庄村。88户,298人。
  牛塘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北1千米。村委会驻地牛塘,以驻地名。东北接郑洋,南邻上庄,西至金家。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五保。1950年为鹿亭乡五村。1956年建六二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牛塘大队。1983年为鹿亭乡牛塘村。2001年并入上庄村。37户,147人。
  金家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金家,以驻地名。东至牛塘,东南接上庄,西南至冬青,西北邻陈天龙。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建先进高级社。1961年划入鹿亭公社,为金家大队。1983年为鹿亭乡金家村。2001年并入上庄村。61户,228人。
  郑洋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北1.5千米。以郑堂岗与大洋山两自然村各取一字命名。村委会驻地郑堂岗。东界原南山乡,西南接牛塘,北连沿夹岙,辖郑堂岗、大洋山、坟年登、横屋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属左溪乡。1950年为鹿亭乡六村。1956年建六四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郑洋大队。1983年为鹿亭乡郑洋村。2001年并入沿夹岙村。78户,291人。
  平桥头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5千米。村委会驻地平桥头,以驻地名。东接洞桥,西连上村,北达羊坑,南靠晓鹿大溪。辖平桥头、坞泥塘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二保。1950年为晓云乡二村。1956年为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岙里大队。1981年为避重名,更名为平桥头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平桥头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晓云村。139户,522人。
  上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5.5千米。村委会驻地晓岭,以地名晓岭村上段而得名。东连平桥头,西北接中姚,南至上村电站。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一保。1950年为晓云乡一村。1956年建第九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上溪大队。1981年改为上村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上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晓云村。266户,1055人。
  洞桥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4.5千米。村委会驻地晓岭,以晓岭境内之洞桥而得名。东接大溪,南至门石,西连平桥头,北至外大山。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二保。1950年为晓云乡二村。1956年为胜利高级社。1961年晓云公社洞桥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洞桥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晓云村。11户,426人。
  羊坑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山谷狭窄,道路崎岖,旧为农家牧羊之地,故名。村委会驻地羊坑。北连原茭湖乡,南至平桥头村,东西均靠山。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二保。1950年为晓云乡二村。1956年为胜利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羊坑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羊坑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晓云村。54户,213人。
  大溪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2.5千米。村委会驻地大溪,以驻地名。东连金家,南接冬青,西邻洞桥,北至陈天龙。辖大溪、田屋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四保。1950年为晓云乡四村。1956年为先进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大溪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大溪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晓云村。105户,377人。
  外大山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4千米。因处大山外侧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八石。东至高岩,南连里大山,西靠山,北邻茭湖乡。辖八石、老赵家、新赵家、大岙、干田5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与高岩、深坑共建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外大山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外大山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高山村。153户,558人。
  里大山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因处大山内侧而得名。村委会驻地里大山。东接陈天龙,南至晓鹿大溪,西至外大山电站,北连外大山。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里大山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里大山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高山村。97户,338人。
  深坑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村委会驻地深坑,以驻地名。东、北均邻原南山乡,南至陈天龙,西南接高岩。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三保。1950年为三村。1956年为光明高级社。1961为晓云公社深坑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深坑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高岩村。57户,247人。
  陈天龙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村委会驻地陈天龙,以驻地名。东邻水池,南至大溪,西接里大山,北为深坑。辖陈天龙、长湾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先进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陈天龙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陈天龙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高岩村。49户,187人。
  水池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村委会驻地水池,以驻地名。东南邻金家,西接陈天龙,西北至深坑。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四保。1950年为四村。1956年为先进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水池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水池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上庄村。78户,299人。
  门石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村委会驻地门石,以驻地名。东连冬青,西南至大年,北连洞桥。辖门石、茅坪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61年为晓云公社门石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门石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上庄村。116户,432人。
  大年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村委会驻地大年,以驻地名。东北连门石,南靠横山,西有狗头尖,西北接岩头。辖1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五保。1950年为五村。1956年建为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大年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大年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龙溪村。100户,380人。
  岩头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6千米。村委会驻地岩头,以驻地名。东连门石,东南邻大年,西接王石坑,北至岩头电站。辖岩头、王古牛湾2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六保。1950年为东岩乡一村。1956年建岩头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岩头大队。1966年改名为红武大队,1980年复原名。1983年为晓云乡岩头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龙溪村。291户,1052人。
  王石坑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7.3千米。村委会驻地外厂,以驻地名。东至岩头,南至路坑,西连东岗山林场,北至东岗村。辖里厂、外厂、上厂、白岩下4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七保。1950年为东岩乡四村。1956年为先锋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王石坑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王石坑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龙溪村。138户,501人。
  路坑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7.6千米。村委会驻地里厂,以驻地名。东北连岩头,南邻大岚,西靠白岩尖,北至王石坑。辖里厂、外厂、特塘坪、南向、隔山岭脚、马路湾6个自然村。民国后期为大岚乡三保。1950年为大岚乡三村。1956年划入晓云管辖。1961年为晓云公社路坑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路坑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并入龙溪村。92户,382人。
  消亡的自然村(林场)
  【凤山街道】
  鲁家 原属凤山街道胜一村。位于胜一村委会驻地西北2.7千米。以姓得名。南靠胜一村小河,西濒中江,东至新建北路,北与永丰村碾子头相连。2007年底有25户,77人,2008年拆迁。
  闸头 原属余姚镇胜一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旧时村内有一小土闸,故名。在子陵路南,东濒东江,南靠萧甬铁路。原有l1户,34人。因新建路拓宽,1993年拆迁。
  毛蓬 原属余姚镇皇山桥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5千米。旧时为叶氏家庵,家庵俗称毛蓬,故名。东接城东路,北靠萧甬铁路。原有6户,14人。2000年拆迁。
  桥南 原属凤山街道皇山桥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8千米。因处皇山桥南得名。东、南、西环候青江,北靠阳明东路。原有9户,21人。2010年拆迁。
  碾子头 原属凤山街道永丰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8千米。原名棕榈树桥,村有碾米石碾子,遂改今名。东靠新建北路,西濒中江,北至北环西路,南至胜一村。原有95户,376人。2007年拆迁。
  畈庄 原属余姚镇冶山村,消亡前属凤山街道永丰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村建田畈中,故名,徐姓居多。东濒东江,西接樟树弄。原有31户,124人。2009年模具城三期征用拆迁。
  鲍堰桥 原属余姚镇冶山村,消亡前属凤山街道永丰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千米。以村内鲍堰桥得名,韩姓居多。东临东江,北接安山桥。原有45户,168人。2009年模具城三期征地拆迁。
  吕家 原属双河公社红光大队。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5千米。以姓得名。东、北至耕地,西临剑江,南靠子陵路。原有11户,27人。1979年新建余丈公路(现子陵路)土地征用。
  梅家 原属凤山街道剑江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以姓得名。东靠风蓬山,南与后狮墩头自然村连接,西至向南河,北接照山桥。原有51户,119人。2011年交投公司建设需要征地拆迁。
  三河江 原属余姚镇狮墩头村,消亡前属凤山街道剑江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7千米。有一条河自东向西,分上、中、下三段,村沿河上段而建,故名,何姓。东至梅家村,南靠双河小学,西接中河江自然村,北界子陵路。原有72户,200人。2013年交投公司建设需要征地拆迁。
  屯山前 原属凤山街道五星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5千米。光绪《余姚县志》载:“屯山,在县北5里,晋孙屯兵于此。”村居山前,故名屯山前。村居金、郑、谷诸姓,东靠城东路。原有141户,376人。2011年建余姚高铁北站征地拆迁。
  吴郑巷 原属凤山街道五星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1千米。世居吴、郑两姓,故名。原有60户,196人。2011年建余姚高铁北站征地拆迁。
  八字桥 原属凤山街道五星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2千米。村内旧有两座小桥,呈八字形,故名。居民以吴姓为主。吴郑巷村西,新建北路东。原有100户,325人。2011年建余姚高铁北站征地拆迁。
  横河埭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0.8千米。因村处横河南北两岸而得名。原有134户,308人。2004年10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月华苑、安山苑。
  毛家道地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2千米,毛家江北面。旧为毛姓居住地,故名。原有88户,222人。2004年7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怡景苑、安山苑。
  大树下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0.5千米。村中旧有大树,故名。居民以陈姓为主。原有94户,218人。2003年5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万丰苑、星光苑。
  缪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0米。以姓得名。原有66户,160人。2003年10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万丰苑、星光苑为主。
  倪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南50米。以姓得名。原有132户,315人。2003年6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万丰苑、星光苑。
  沈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南0.6千米。以姓得名。原有10户,24人。2003年5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星光苑、月华苑。
  马鞍山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0.6千米。张氏旧房屋有马鞍形的山墙头,故名。原有15户,36人。2003年10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万丰北区、及星光苑。
  杨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千米。以姓得名。原有94户,245人。2004年4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怡景苑为主。
  冯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0.8千米。以姓得名。原有5户,13人。2003年1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万丰苑南区。
  史家墙弄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1千米。旧有史家凉亭,故名。原有40户,109人。2004年2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月华苑、怡景苑为主。
  张郎闸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2千米。以闸名村,杂姓居住。原有141户,329人。2004年4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月华苑、怡景苑。
  俞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50米。以姓得名。原有28户,71人。2003年5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万丰苑、星光苑为主。
  万家桥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0.5千米。原有万姓居住,建有石拱桥,曰万家桥,村袭桥名。今劳姓居住。原有301户,758人。2004年12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星光苑、高风苑。
  金王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0.5千米。以姓得名。原有87户,223人。2003年2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万丰苑为主。
  朱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0.2千米。以姓得名。原有90户,226人。2003年12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万丰苑、星光苑。
  蔡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0.4千米。以姓得名。原有96户,241人。2004年9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月华苑为主。
  陈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0.4千米。以姓得名。原有55户,149人。2003年12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万丰苑、月华苑。
  杨家畈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0.7千米。居民以钟、潘两姓为主。原有93户,249人。2004年11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月华苑。
  新蔡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5千米。老蔡家分此定居,以姓得名。原有19户,52人。2003年2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月华苑为主。
  下庄桥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5千米。村袭桥名,蔡、邹两姓聚居地。原有41户,93人。2003年1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万丰苑、星光苑为主。
  白墙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8千米。俞姓房屋有白色墙门及围墙,故名。原有26户,63人。2004年11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安山苑为主。
  邵家竹圈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8千米。邵姓居住地,因四周旧有竹圈,故名。原有42户,85人。2004年11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安山苑、怡景苑。
  后俞家 原属双河村。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2千米。大桥头江东北。原有33户,83人。2004年4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月华苑、星光苑。
  赵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2千米。以姓得名。原有80户,192人。2004年2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怡景苑、月华苑。
  俞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3千米。以姓得名。原有58户,192人。2004年4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怡景苑、月华苑。
  叶家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2千米。以姓得名。原有48户,142人。2004年4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多数安置在月华苑、安山苑。
  后杨家畈 原属双河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千米。因在杨家畈之北,故名。今为张、祝两姓居住地。原有37户,91人。2004年6月因城东新区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怡景苑、安山苑为主。
  何家 原属穴湖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千米,月梅路西。以姓得名。该地块为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区域。原有61户,146人。2005年8月拆迁。
  姜庵 原属穴湖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月梅路西北侧。昔有姜姓家庵,故名。该地为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地块。原有33户,101人。2011年10月拆迁。
  里张岙 原属穴湖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处自然村东太山坡下,四面环山,以在张岙之内山岙中而得名。原有8户,23人。2004年4月因新农村建设拆旧建新,迁址到照山雅园。
  上阶沿 原属穴湖村。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村址地势较高,故名。居民张姓,东临里张岙,四面环山。原有9户,27人。2004年4月因新农村建设拆旧建新,迁址到本村照山雅园。
  【阳明街道】
  匾巷 原属余姚镇庙弄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3千米。据《宋氏宗谱》载:“相传我八世祖铉十公居蔚秀山麓,铉十四公居南城秀文里,当时祭祀,相会于此,因名止止亭,亭旧有匾悬中楹,书以止止亭三字,及今犹存(匾今已废)。”后人遂以此村为匾巷。村民以甄姓为主。1994年底有11户,25人。1995年,因长新路延伸,全村拆迁搬至庙弄村邵家。
  田屋 原属余姚镇二高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1千米。因村建田畈中,故名。1991年底有11户,23人。20世纪90年代初,城区扩建,村庄拆迁改建草编厂,全村迁至二高村堰头。
  七里浦渡头 原属丰南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1.5千米,余姚城西七华里处。系姚江渡口,故名。2001年底有9户,20人。2002年,因长安路延伸,全村拆迁,居民分别迁至丰南公寓、丰南村东杨巷等地。
  矮桥头 原属余姚镇罗渡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3.8千米处。村口有石砌小桥,桥面低矮,故名。1997年底有12户,27人。1998年因建造铁路余姚西货站,全村拆迁至罗渡村南庄。
  大江沿 原属丰南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3.5千米处。村处姚江北岸,故名。2006年底有19户,63人。2007年因长安路延伸,全村拆迁至丰南公寓。
  罗家渡 原属丰南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4千米,余姚城区西,大江沿西,姚江渡口。旧有罗家渡凉亭,故名。2007年底有1户,4人。2008年因长安路延伸拆迁,迁至丰南公寓。
  五圣殿 原属康山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7千米。以境内五圣殿得名。2008年底有69户,247人。2009年因建方圆人家新村而全村拆迁。
  岭下 原属丰北乡康山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6千米。又名岭后头,村处胜归山双岭庵北,故名。1980年底有54户,147人。1991年因舜江水泥厂扩建,全村拆迁,居民大都迁至五圣殿、花树湾、岙里头等附近村落。
  朝北屋 原属北郊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5千米。村背山面北,故名。2007年底有33户,101人。2008年因建悦龙湾而全村拆迁,居民以租房、投亲等方法散居各地。
  岙里头 原属北郊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6.5千米。村处胜归山北麓山岙里,故名。2007年底有41户,134人。2008年因建悦龙湾而全村拆迁,居民以各种形式散居各地。
  花树湾 原属北郊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5千米。村处胜归山与沙塘山的山湾里,林木茂盛,故名。2007年底有36户,119人。2008年因建悦龙湾而全村拆迁,居民散居各地。
  方家漕 原属北郊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5.5千米。方姓建村于小河漕斗边,故名。2007年底有23户,71人。2008年因建悦龙湾而全村拆迁,居民暂散居各地。
  杨家 原属北郊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5千米,中江西岸。以姓得名。2007年底有39户,141人。2008年因建悦龙湾而全村拆迁,居民暂散居各地。
  鲤鱼山 原属北郊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2千米。以村内有一座海拔62米的鲤鱼山得名。2008年底有21户,72人。2009年因建鲤鱼山庄而全村拆迁。
  文字地 原属北郊村。位于阳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5千米。以村处旧时田赋册上“文”字号地段,故名。2002年底有21户,68人。2011年因建文字地小区而被拆除。
  接待寺 原属余姚镇富巷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200米。原名广济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毁,僧幻堂募资重建,20世纪50年代破败不堪,终被毁。村建于寺废址,沿用寺名。1988年底有7户,26人。1989年城区改造被拆,拆迁户在附近村落落户。
  【梨洲街道】
  禾木岙 原属梨洲街道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多栗树,当地称之禾木,故名。又名和睦岙、萝卜岙。200年前为山民管作物的农舍,后叶姓、章姓自叶家埭陆续迁居于此,共54户,150人。2012年根据宁波市政府“农房两改”政策整村搬迁,现居西南公寓24户,阳光公寓30户。
  邵家湾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村内实无邵姓,现居罗、何二姓。原有26户,78人。2012年根据宁波市政府“农房两改”政策整村搬迁,迁至西南公寓、阳光公寓或梁辉、余姚市区买屋居住。
  石面桶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9千米。村内有石形似面桶,故名。原有22户,80人。2012年根据宁波市政府“农房两改”政策整村搬迁,迁至西南公寓、阳光公寓或梁辉、余姚市区买屋居住。
  项颈岗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10千米。境内最高山峰似项颈,故名。原有11户,70人。2012年根据宁波市政府“农房两改”政策整村搬迁,迁至西南公寓、阳光公寓或梁辉、余姚市区买屋居住。
  朵柱岗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10千米。村处岗上,岗形似朵柱(工具),故名。黄姓从燕窝迁来。原有25户,96人。2012年根据宁波市政府“农房两改”政策整村搬迁,迁至西南公寓和阳光公寓。
  花石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7千米。村内有石一堆,形似花,故名。原有26户,78人。2012年根据宁波市政府“农房两改”政策整村搬迁,迁至西南公寓和阳光公寓。
  椅子湾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8千米。有上、下椅子湾,以地形得名。1985年底有29户,102人。2004年梯度移民搬迁至阳光公寓。
  瑞林岗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9千米。在雁湖村岭下南部山头,旧名缠林岗,取山势盘旋缠绕之意,后谐音为瑞林岗。1985年底有23户,93人。2004年梯度移民搬迁至阳光公寓。
  佩弄岗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10千米。原名汇龙岗,为大塘山、川水岗、高头岗汇合之山岗,故名。后谐音为佩弄岗。金岙村金姓先祖迁居于此。1985年底有45户,150人。2007年后,下山移民迁至南庙、阳光公寓等地居住。
  西山庵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9.5千米。村内旧有西山庵,为金岙人家庵,因村处金岙山西,后遂以庵名村。1985年底有4户,16人。2007年以后,下山移民迁至南庙、阳光公寓。
  高塘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9千米。山脊高似塘,故名。1985年底有39户,138人。2004年搬入阳光公寓或下山另买房。
  陆塘岗 原属雁湖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10千米。原有28户,102人。2004年下山移民至阳光公寓或另买房。
  半岭山 原属梁辉镇林山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村处于大岭中段,故名。1985年底有60户,207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迁至南庙东林山新村。
  岭脚里 原属梁辉镇林山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6千米。村处大岭脚,故名。1985年底有7户,22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迁至南庙东林山新村。
  山田 原属梁辉镇林山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3千米。原为山中耕地,故名。20世纪70年代,半岭山部分村民分此定居,形成村落,隔溪分为山田、小大平两部分。1985年底共有41户,157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迁至南庙东林山新村。
  竹家岙 原属陈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8千米。200多年前,有卢姓从城南迁居于此,因村四周均为竹山,故名。1985年底有19户,61人。2007年,整村下山移民迁至南庙村及阳光公寓。
  南园寺 原属梨洲街道双桥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以村内南园寺得名。原有15户,40人。2009年因东连接线拓宽拆建迁至兰江佳汇景苑。
  姜家 原属余姚镇双桥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千米。以姓得名。10户,28人。1995年建远东工业城拆建迁至史家新村。
  潘家溪 原属梁辉镇潘家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7千米。潘姓建村于溪东,并在溪上建桥,故名。原有31户,109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五四新村。
  横溪桥上 原属梁辉镇潘家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6千米。村处横溪桥边,故名。原有23户,80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五四新村。
  寺岙 原属梁辉镇潘家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村处山岙,旧有千僧寺,故名。原有30户,87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五四新村。
  沙地地 原属梁辉镇潘家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原为水流冲击而成为沙地,故名。后韩姓建村于此。原有28户,89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五四新村。
  栗树园 原属梁辉镇潘家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村内栗树成林,故名。原有29户,105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五四新村。
  东岙 原属梁辉镇潘家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7千米。东北部山岙内,故名。原有51户,153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五四新村。
  施家地坦 原属梁辉镇潘家溪村。位于潘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村民以鲁姓为主。原有20户,82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五四新村。
  卢家弄 原属梁辉镇林枫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村民以卢姓为主,村处两山之中,形似弄,故名。原有85户,286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林枫新村。
  冷湾弄 原属梁辉镇林枫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卢家弄北。俗称冷饭弄,又名外洪。村处西山岭脚,村狭长,阴僻,故名。村民以洪姓为主。原有78户,263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林枫新村。
  里洪 原属梁辉镇林枫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地处冷湾弄以东,故名。原有38户,123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林枫新村。
  里岙 原属梁辉镇林枫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5千米。又名外岙。地处半岭山东南,故名。原有38户,123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林枫新村。
  西山下 原属梁辉镇林枫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8千米。地处西山脚,故名。原有33户,103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林枫新村。
  隔溪 原属梁辉镇潘家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南7千米。地处潘家溪村溪东,两村隔溪为邻,故名。原有33户,116人。1993年因建梁辉水库整村搬迁至林枫新村。
  荷花池头原隶属于南庙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南2千米。旧时村前有荷花池,故名。原有52户,136人,2006年开发成汇翠花园。
  周家山 原属梨洲街道三溪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5千米。村民以周姓为主,以姓名山,故名。原有16户,48人。2007年下山移民搬迁至中村。
  白山头 原属梨洲街道白山头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白山,又名蛇山,为余姚市“龙凤龟蛇”镇山之一,村以山名。包括下屋、河东沿、河西沿自然村,原有155户,491人。因城市扩大改造,2014年后居民陆续搬迁至“白鹂江景”新村。
  山头屋 原属梨洲街道白山头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7千米。村宅建于白山山头,故名。原有43户,121人。因城市扩大改造,2014年后居民陆续搬迁至“白鹂江景”新村。
  长大屋 原属梨洲街道白山头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村初建时,有七间长列大屋,故名。原有41户,124人。因城市扩大改造,2014年后居民陆续搬迁至“白鹂江景”新村。
  下史家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它山庙史姓建村于史家北,故名。原有84户,276人。2008年因城区扩大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横泾桥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3千米。光绪《余姚志》载:“横泾桥,咸丰间桥圮,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于旧址稍东五丈许。”桥北建有凉亭,村以桥名。原有55户,180人。2008年因城区扩大,居民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沙浦桥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千米。以桥得名。原有50户,164人。2008年因城区扩大,居民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吴家宅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4千米。以姓名村。原有52户,171人。2008年因城区扩大,居民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白云庄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西北1.4千米。相传为慈溪董白云坟庄,后沿作村名。原有12户,39人。2008年因城区扩大,居民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万年桥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以桥名村。原有32户,105人。2008年因城区扩大,居民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莫家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4千米。以姓名村。原有62户,203人。2008年因城区扩大,居民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十三间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4千米。相传杨姓初建十三间屋定居,后成村,以此为村名。2008年因城区扩大,居民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横路头 原属梨洲街道最良村。位于梨洲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村处旧时余姚至上虞横向官路旁,故名。原有31户,102人。2008年因城区扩大,居民搬迁至最良新村A、B区。
  【兰江街道】
  张家岭 原属肖东乡莫家湖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3千米。坐落在张家岭山脚下,因山得名。系1975年新建村。原有18户,54人。1993年因修筑杭甬高速公路搬迁,居民安置在莫家湖新村。
  桥头原沈湾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8千米。因地处永思桥东堍得名。原有39户,157人。因姚江截弯取直,新建永思桥,于2001年搬迁,居民安置在沈湾新村。
  草庵里 原属沈湾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5.5千米。以原有古庵而得名。原有6户,20人。2001年因姚江拓宽而搬迁,居民安置在沈湾新村。
  陆家园 原属丰杨河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因原是陆氏庄园得名。原有5户,15人。2012年因兰江街道工业园区建设,地块被征用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及四明公寓。
  沈家 原属兰江街道丰杨河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3千米。以姓得名。原有41户,173人。2012年因余梁公路北延工程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空畈 原属兰江街道丰杨河村。距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1千米。原是空荒地,后逐步建成村落而得名。原有8户,58人。2006—2012年因建工业园区已全部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一期。
  高田头 原属兰江街道石婆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南0.6千米。此处地势较高,村建此地,故名。原有4户,23人。2010年因金色兰庭房地产开发拆迁。
  三空畈 原属兰江街道石婆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千米。原为空荒地,后逐步建成村落,形似三角,故名三空畈。2006年初有1552人。2011年因村庄整治全部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
  外桃花岭 原属兰江街道冯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南6.4千米。村处桃花岭北,故名。原有12户,27人。2007年因实施下山移民政策,迁至金沙岭自然村。
  下横埭 原属三凤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1千米。石婆桥至余姚有大横路,村处大横路北,故名。原有45户,180人。2005年5月,被肖东工业开发区征用,迁入〓尔蓬自然村。
  夏家 原属西南街道三凤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5千米。以姓得名。原有25户,83人。2002年5月被余姚市经济开发区征用,居民安置在〓尔蓬自然村。
  郑家 原属三凤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7千米。以姓得名:又名东郑家。原有38户,129人。2011年因全市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的“三置换”工程而全部拆迁,居民安置在三凤雅苑。
  洪家岙 原属兰江街道三凤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2千米。以姓得名。原有54户,193人。2012年因黄山公园扩建而拆迁,居民安置在三凤雅苑。
  朱家 原属兰江街道三凤桥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3千米。以姓得名:原有13户,49人。2011年因“三置换”工程而拆迁,居民安置在三凤雅苑。
  田庄 原属兰江街道三凤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3千米,旧时村址为田畈,故名。又名檀树庙。原有16户,60人。2011年因“三置换”工程而拆迁,居民安置在三凤雅苑。
  颜家 原属兰江街道三凤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5千米。以姓得名:原有50户,188人。2011年因“三置换”工程而拆迁,居民安置在三凤雅苑。
  黄郎闸 原属兰江街道三凤桥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9千米。以村内黄郎闸得名,居民以朱姓居多。原有35户,132人。2011年因“三置换”工程而拆迁,居民安置在三凤雅苑。
  山东 原属兰江街道三凤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8千米。村处许家山东,故名。原有45户,169人。2011年因“三置换”工程而拆迁,居民安置在三凤雅苑。
  山西 原属兰江街道三凤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5千米。村处许家山西,故名。原有50户,189人。2011年因“三置换”工程而拆迁,居民安置在三凤雅苑。
  庙后陈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7千米。村南有一古庙乌桕树庙,居民以陈、孙两姓为主,得名庙后陈。原有162户,487人。2010年因绿城房地产开发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沈家池头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8千米。村西南有池,池名沈家池头,村以池得名。原有31户,87人。2010年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整体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兰墅桥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村东北有兰墅桥,村以桥名。原有132户,370人。2010年因改善住房条件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毛家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2千米。以姓得名。原有8户,32人。2007年因改善住房条件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三车沟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8千米。此处有三条通大江引水灌溉农田的车沟得名。原有3户,12人。2008年因改善住房条件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庄巷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4千米。村民以骆、朱姓为主。原有42户,118人。2010年因新建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长埭屋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2千米。庄巷朱姓分居于此,因始祖建立一排九间坐北朝南的长房子而得名。原有17户,54人。2007年因新建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一期。
  沈家闸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千米。村内有古永安桥,居民以沈、朱两姓为多,桥下有一水闸,以闸得名。原有80户,335人。2010年因改善住房条件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大墩街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7千米。原有集市,明末清初,因战乱毁坏,断砖堆积成墩,故名大墩街。原有72户.202人。2010年因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五里牌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6千米。位于余姚至上虞官道2.5千米处,置有五里牌,故名。原有21户,59人。2007年因绿城房地产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一期。
  韩家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以北2.1千米。以姓得名。原有7户,29人。2007年因改善住房条件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许家旦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4千米。旧时为义冢地,20世纪80年代建村。原有18户,49人。2007年因改善住房条件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二期。
  田屋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村建田畈中,故名。原有54户,226人。2010年因建万达广场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三期。
  后堰头 原属兰江街道兰墅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5千米,旧时,此村处莫同浦土堰旁,故名。原有37户,104人。2010年因绿城房地产开发拆迁,居民安置在兰墅公寓三期。
  俞家桥 原属兰江街道西郊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千米。以村内俞家桥得名。原有50户,150人。2006年因星光御墅房地产开发而拆迁至四明公寓。
  田庄 原属兰江街道西郊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东北4.5千米。相传旧时有三户韩姓从长丰来此定居,宅建田畈中,故名。原有38户,99人。2006年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四明公寓。
  小俞家桥 原属兰江街道谭家岭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以桥得名。原有13户,43人。2008年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四明公寓。
  大庄 原属兰江街道谭家岭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千米。相传旧时为慈溪董潘云坟庄,习呼大庄,后延用作村名。原有60户,197人。2006年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四明公寓、名仕花园。
  内邵家 原属兰江街道它山庙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5千米。以姓得名。本村居南,因称内邵家。原有16户,52人。2006年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四明公寓。
  徐黄 原属余姚镇它山庙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5.5千米。因居民以徐、黄两姓为主,故名。原有32户,134人。1994年因建远东工业城,整体搬迁到它山庙新村。
  韩家墙 原属兰江街道它山庙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5千米。以姓得名。原有18户,87人。2006年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拆迁,居民安置在黄山公寓、四明公寓。
  双房 原属西南街道磨刀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原是卢氏粮仓,原名仓房,后误作双房。原有61户,185人。2002年因城市建设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四明公寓、佳汇景苑。
  外邵家 原属兰江街道磨刀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以姓得名。原有13户,42人。2006年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四明公寓、佳汇景苑。
  下畈 原属兰江街道磨刀桥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5千米。因地处田畈东南,相对西北为上,故得名下畈。原有69户,215人。2011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小庄新村。
  桥下 原属西南街道磨刀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元末明初,此地有大溪左闸,原名闸下,闸改桥后,改名为桥下。桥下、桥上合称磨刀桥。原有121户,365人。2002年因城市建设而拆迁,居民安置在泥路畈新村。
  桥上 原属西南街道磨刀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元末明初,称闸上,后改名为桥上。原有65户,200人。2002年因改善住房条件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四明公寓、佳汇景苑。
  大夫第 原属兰江街道磨刀桥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村内旧有卢姓大夫第,后沿作村名。原有55户,175人。2008年因南雷路扩建而拆迁,居民安置在四明社区。
  史家 原属兰江街道谭家岭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4.5千米。最良史姓族人迁居于此,故名。原有200户,700人。2009年因城市建设拆迁至黄山公寓。
  仙坛 原属余姚镇它山庙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5千米。光绪《余姚县志》载:“以山川风云雷雨合为一坛祀之,高二尺五寸,方广二丈五尺。”习呼仙坛,村以坛名。原有15户,47人。1995年因运东工业城征地拆迁到它山庙东区。
  【朗霞街道】
  后陈家 原属朗霞街道邵巷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1.5千米。处陈家北,故名。1985年底有45户,135人。2011年因筑东长泠江路拆迁,迁往迎霞佳苑、邵巷新村。
  南新屋 原属朗霞街道邵巷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0.5千米。在100多年前,西邵巷邵姓人建新居于南端,故名。1985年底有33户,100人。2008年因朗霞街道开发搬迁至迎霞佳苑。
  汪家 原属朗霞街道邵巷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5千米。以姓得名。1985年底有10户,39人。2013年因筑东长泠江路整村拆迁,迁至邵巷新村。
  楼家畈 原属于朗霞街道邵巷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北2千米。以姓得名。1985年底有20户,50人。2013年因朗霞街道建设开发整村拆迁,迁至邵巷新村。
  西畈 原属朗霞街道天华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6.5千米。居民为天华符氏分支,是符家最西之地,故名。1985年底有11户,37人。2008年因住户较少,土地平整需要,整体迁移至沈家自然村。
  郭家 原属朗霞镇干家路村。位于朗霞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千米。以姓得名。1985年底有10户,35人。2002年因户数较少,村整改时,迁至元桥头自然村。 【低塘街道】
  家溪岙 原属历山镇牌轩头村。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5千米。300多年前清世祖顺治年间,岙内有寺庙,并有邹姓居住,山溪流经寺庙及邹家住处,故名。原有1户,4人。1990年1户人家已迁出。
  广墅庙 原属低塘街道历山村。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原庙址四周都是广阔的田野,故名广墅庙。原有15户,50人。20世纪50年代改建为粮站,2009年重新改建庙宇。
  田屋 原属低塘街道历山村。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5千米。因建屋于田中,故名。原有25户,73人。2008年居民因村庄整治已迁入历山村。
  沥网山 原属历山镇沥网村。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千米。沥网山即历山,相传古时山北为海涂,渔民下海捕捞,上山沥网,故俗呼为沥网山。原有22户,80人。1998年因采石生产,居民逐年外迁,2008年改建成舜韵华庭。
  田屋 原属历山镇群力村。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5千米。因陈氏分支建屋于田中而得名。原有9户,27人。1980年上陈田屋居民逐年迁入上陈大村,田屋无人居住,改建养殖场、厂房等。
  龙口珠 原属历山镇湖南山村。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6.5千米。以山定名,现属黄湖农场。原有4户,15人。1991年时已并入黄湖农场,现已无人居住。
  毛竹山 原属低塘镇黄山村。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7千米。村以山名。原有55户,212人。2000年并入黄湖农场,建有农场职工宿舍。
  崇山寺 原属低塘镇郑巷村。位于低塘街道办事处驻地南5千米。崇山寺,光绪《余姚县志》载:“从山隆然突起两水间,按郡志或曰松山,或曰从山。从山者,言众峰离立水外,东西共揖,其势如相从之山。南麓普明寺在焉。”普明寺俗呼崇山寺,村以寺名。原有3户,13人。2001年居民因村庄整治而迁入冯家闸。
  【临山镇】
  南冯岙 原属临山镇临南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南3.8千米。因地处九龙山南麓,冯姓居地,故名。原有46户,170人。因交通不便,2012年12月整村移民下山,迁至临南村建房规划区内。
  庙山头 原属湖堤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1千米。地处庙山之南,故名。原有34户,125人。因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于1999年迁至罗山自然村内。
  厉家 原属湖堤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以姓得名。原有13户,65人,属罗建村。因2005年罗建西区内设门牌,取消厉家,并入罗建西区。
  康山 原属临南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宋高宗避金兵曾驻于此,后人建康王庙,村以庙名。原属鸡鸣山村,有10户,37人。因居住分散,2001年后迁至临南村建房规划区内。
  西岙 原属临南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位于华家岭之西,故名。原属华家岭村,有22户,75人。因在山岙内,为防泥石流隐患,2001年后,迁至临南村建房规划区内。
  田屋 原属临城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南400米。村建在田畈中,故名。原属任家村,有10户,40人。2001年因工业园区建设,整村迁至临城村建房规划区内。
  小方家 原属临城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南450米。相传民国初方姓从方家村分居于此,故名。原有5户,25人。2001年因工业园区建设,整村迁到临城村建房规划区内。
  邵家三丘 原属邵家丘。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因在黄家埠镇邵家北围垦地的第三丘涂地,故名。原有80户,280人。于2011年拆迁至村规划区内。
  邵家四丘 原属邵家丘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的西北2.55千米。因在黄家埠镇邵家北围垦区第四丘涂地,故名。原有60户,193人。2011年并入邵家头丘自然村内。
  邵家五丘 原属邵家丘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的西北3.1千米。因在黄家埠镇邵家北围垦第四丘涂地,故名。原有80户,300人。2011并入沈家丘自然村内。
  杨家 原属邵家丘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北3.2千米。因居住者以杨姓为主,故名。原有55户,220人。2011年并入哑潭自然村。
  陈家 原属邵家丘村。位于临山镇政府西北3.9千米。因以陈姓居者为主,故名。原有42户,190人。于2011年并入哑潭自然村内。
  横沟头 原属临海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1.2千米。因在横沟的断流处,故名。原有77户,271人。因居住分散,于2001年迁入新庵自然村。
  小丘 原属梅园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的西北4.5千米。因北围垦地面积较小,故名小丘。原有60户,220人。2001年并入到万兴丘自然村。
  陶七丘 原属临海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北3.2千米。因是陶姓者所开垦围涂第七丘地块,故名陶七丘。原有201户,667人。于2001年并入四洞闸自然村。
  陶八丘 原属临海村。位于临山镇政府北3.5千米。因原是陶姓者所围第八块垦地,故名陶八丘。原有183户,612人。2001年迁移至四洞闸自然村内。
  黄家埠二丘 原属邵家丘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2.65千米。因处黄家埠北围垦区第二丘地,故名。原有99户,330人。2001年拆迁到邵家头丘自然村内。
  甘家 原属兰海村。位于临山镇政府驻地西北2.6千米。据传太平天国时,祖先从绍兴南江段头甘家迁此落户,村以姓得名。原有90户,350人。2001年并入范家丘村。
  【黄家埠镇】
  竖塘庙 原属韩夏村。位于黄家埠镇政府西北4千米。竖塘庙坐落在兰塘与大古塘连接处,庙北首正好是大古塘竖塘(直塘),故名。竖塘庙建于前清时期。1958年、1959年先后将神像和主屋全部拆掉,剩余西首侧屋8间。2008年浙东引水工程河七塘江挖掘时,全部拆除。3户人家均迁居至韩夏村茹家和小夏家,同年又建造一小庙,现无人居住。
  石山弄 原属邵家村。位于黄家埠镇政府东1.5千米。昔日百官至泗门的官路,通过村南方家村之间两小山,俗呼石山弄,故名。因居住疏散,交通不便,2000年将9户,30人移至邵家。
  华林丘 原属崔家丘村。位于黄家埠镇政府西北5.5千米。100多年前由回龙华姓出钱围垦而得名,民国后期前由原余姚县上塘乡十二保管辖。1967年为慈溪县的一个知青农场。1978年时有知青28户,28人。随着知青返城回籍,到1983年已无人居住。
  林泰丘 原属崔家丘村。位于黄家埠镇政府西北5千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前黄家埠老街“林泰”商号老板黄林泰出钱围垦开荒,取名林泰丘。1967年为慈溪县的一个知青农场。1978年时有知青33户,33人。1981年底随着知青返城回原籍,已无人居住,成为纯耕作区至今。
  光裕丘 原属崔家丘村。位于黄家埠镇政府西北5.2千米。100多年前,由经商老板章光裕出钱围垦开荒,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把所围垦的地域命名光裕丘。1967年为慈溪县的一个知青农场,有知青19户,19人。随着知青返城回原籍,到1984年底无人居住。
  湖田里 原属杏山村。位于黄家埠镇政府驻地东南7.5千米。自南朝开始,绍兴、上虞松厦一带贫民来杏山湖围垦,筑舍定居,形成散居型村落,俗称杏山湖田里。2005年初村民迁移至鲤鱼山自然村。
  大岙 原属鲤鱼山村。位于黄家埠镇政府东南8千米。因村建于牛角山北麓山岙,故名。原有26户,104人。因地较偏僻,交通不便,1999年村庄整治中整村迁往鲤鱼山。
  【泗门镇】
  陆家 原属东蒲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陆家庄村南。以姓得名,建村约有100多年。原有12户,52人。2014年前后逐步搬迁到陆家庄居住。
  半路舍头 原属镇北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夹长路村南。原为移民煮盐憩息之所,因地处一塘与二塘中间,故名。原有2户,11人。2014年前已迁到横屋居住。
  钱家 原属泗北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马家村东。以姓名村。原有36户,115人。因建工业园区需要,2013年已全部拆迁至横屋。
  申明亭 原属东大街社区。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南1.5千米。据传明洪武年间,建有申明亭,为朝廷及地方政府张贴文告处,村以亭名。原有3户,11人。2010年按村镇规划,门牌号编入杨家道地,该地名取消。
  瓦屋舍头 原属小路下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4.3千米。因旧时当地多草房,瓦屋罕见,故名:因村庄整治,2009—2012年已搬迁至小路下。
  大丘 原属小路下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西北4.2千米,庙山路西。因此丘面积较大而名。原有100户,339人。因村庄整治,2009—2012年搬迁到小路下。
  南田屋 原属大庙周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村在后田屋村之南,故名。原有15户,42人。因村庄整治,2009—2014年陆续搬入庙西村和香榭湾等5个新居民区。
  后田屋 原属大庙周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村在南田屋之北,故名。原有18户,45人。因村庄整治,2009—2014年陆续搬入庙西村和香榭湾等5个新居民区。
  沈家 原属大庙周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以姓得名。原有23户,62人。因村庄整治,2009—2014年陆续搬入庙西村和香榭湾等5个新居民区。
  九间楼 原属大庙周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村内原有洪姓九间楼屋,遂以名村。原有11户,31人。因村庄整治,2009—2014年陆续搬入庙西村和香榭湾等5个新居民区。
  大庙 原属大庙周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2千米,村内有一座大土庙,俗称大庙,故名。原有11户,31人。因村庄整治,2009—2014年陆续搬入庙西村和香榭湾等5个新居民区。
  许家 原属大庙周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1.8千米。以姓得名。原有28户,87人。因村庄整治,2009—2014年陆续搬入庙西村和香榭湾等5个新居民区:
  杨巷桥 原属大庙周村。位于泗门镇政府驻地东南1.7千米。村有杨巷桥,故名。原有39户,117人。因村庄整治,2009—2014年陆续搬入庙西村和香榭湾等5个新居民区。
  【小曹娥镇】
  邱家湾 原属曹一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1984年由梁弄区邱家湾四明湖移民迁居于此成村,村名沿用祖地原名。1986年底有10户,38人。2011年划地名时,邱家湾靠近横潭,并入横潭自然村。
  小镇海 原属曹一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地处曹一村,行政关系属人和丘村。1986年底有25户,73人。2011年划地名时,因靠近柴场头,并入柴场头自然村。
  全灶头丘 原属曹一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1986年底有63户,240人。2011年重划地名时,并入中灶头丘自然村。
  【马渚镇】
  西畈 原属长泠江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2.3千米。因处于奖嘉隆西田畈中,故名。原有14户,49人。2008年因奖嘉隆江整治而整村拆除,居民迁至奖嘉隆村。
  江口 原属大将桥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6.3千米。因位于大将桥江与下杨弄江交叉口旁,故名。原有12户,40人。2007年在土地整理工程中被撤销,居民迁至大将桥村新村。
  枫林堰 原属马渚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北0.6千米。地处萧甬铁路以北,有枫林堰,村以堰名。原有62户,179人。2005年8月,撤村合建金马社区居委会。
  田屋里 原属马渚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0.8千米。150多年前马渚油车弄叶姓到该地买田建造房屋,故称其为田屋里。原有29户,92人。2005年8月,撤村建金马社区居委会。
  安季桥 原属夏王宅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西北5.1千米。村以桥名。原有9户,40人。1990年居民全部迁出。
  矮凳桥 原属骆家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以桥名村。原有19户,63人。2005年撤村建东一社区。
  骆家 原属骆家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1.5千米,以姓名村。原有102户,425人。2005年撤村建东一社区。
  五庙江 原属南魏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东北2千米,以江得名。原有7户,29人。2001年行政村撤并,南魏村并入长泠江村,该自然村撤并。
  窑头 原属杨岐岙村。位于马渚镇政府驻地南6.3千米。村中建有一座土砖瓦小窑,故以窑名村。原有12户,36人。1992年小窑被挖掉,该自然村消亡。
  【丈亭镇】
  郑家潭 原属半岙村。位于丈亭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为郑姓居住地,村旁有潭,故名。原有146户,478人。村处山区,有地质灾害隐患,1996年开始,陆续移民至丈亭建成区内郑家潭新村及河东新村。至21世纪初,已完成整村移民。
  上徐塔 原属汇龙村。位于丈亭镇政府驻地西1千米。方言“塔”即块或处之意,上徐塔即徐姓居住之处。原有278户,939人。现已分别迁至大小房、三二房、官房等若干小自然村。
  【三七市镇】
  方家渡 原属云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约7千米。旧有渡,光绪《慈溪县志》引《成化府志》“方家渡,县西南二十里,俗呼方家渡”,渡口有方家庵。原有8户,22人。2003年村庄搬迁,居民大部分迁至西童家及东下林堡等自然村。
  横岭岙 原属张湖溪。位于镇政府驻地北约4千米。原张湖溪村驻地,因山岙内有横岭,故名。为以张湖溪村委会村办厂、畜牧场、茶场等村办企业为主的小村。原有5户,21人。2001年4月并入石步村,各企业撤销,居民迁入孙家、大池头等自然村。
  岭岗墩 原属西茅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8千米。村处茅山岭山腰平地,故名。原有2户,7人。1989搬迁至半岙。
  【河姆渡镇】
  徐鱼桥 原属罗江村。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北3.5千米,慈江南岸,鲚鱼浦出口处。传说原系徐姓渔民居此,故名。光绪《慈溪县志》作鲚鱼桥。原有7户,24人。2006年村庄整体搬迁到遮楼自然村。
  顾家 原属罗江村。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东5.8千米,白罗浦东,寺慈公路和新横河之南。原住民姓顾,故名。原有27户,87人。2010年4月村庄整体搬迁到罗江。
  黄夹岙 原属车厩乡光明村。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处车厩西山下山岙。旧为杨、张、费三姓坟庄屋,后金姓在此定居。原有5户,17人。1980年办茶场起逐步搬迁至后岸、新桥头等村,到1995已无人定居。
  雨花庵 原属车厩乡光明村。位于河姆渡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以庵名村。原有15户,50人。20世纪90年代整村搬迁至后岸、新桥头等村。
  【大隐镇】
  毛家埠 原属章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旧呼岭下或呼瞭舍岭下。鄞县瞭舍毛姓人来此采笋,后徙此定居。竹笋采收后为保持鲜嫩埋贮于溪沙中,并由此发运出售,故名毛家埠。原有80户,287人。2005年因建造双溪口水库,村民迁徙至章山新村内。
  上磨 原属章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居民以汪姓为主,由下磨分此居住。原有77户,300人。2005年因建造双溪口水库,移民章山新村。
  下磨 原属章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俗呼“汪家水磨”,旧有豆腐作坊,故名。原有98户,325人。2005年因建造双溪口水库,移民章山新村。
  庙下 原属章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2千米。章山有章山庙,庙居村上方,故名。原有126户,440人。2005年因建造双溪口水库,移民章山新村。
  石山下 原属大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800米。镇海石匠来此采石,初在石山下搭舍居住,后定居成村,遂以石山下名村。原有38户,101人。2001年4月因已与外埠头村连接而撤销名称。
  窑头 原属大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750米。旧有窑,今废,舒家岙人因火灾迁此定居,仍名窑头。原有20户,80人。2002年因建天下玉苑,配套建造玉苑商贸城而搬迁。
  浦堰 原属大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600米。大隐浦有堰,曰浦堰,村袭堰名。胡姓先定居,今胡、戴、姜等杂姓居住。原有20户,100人。于2001年4月因已与外埠头村连接而撤销名称。
  【陆埠镇】
  里岗 原属干溪村。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陆埠水库北。旧时从车厩出入靠里侧,故名。原有103户,256人。2008年梯度移民至干溪新村。
  外岗 原属干溪村。位于陆埠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陆埠水库北。古时从车厩出入,因其位置在外侧,故名。原有109户,250人。2008年梯度移民至干溪新村。
  卢家 原属干溪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以姓名村。原有20户,83人。2008年梯度移民至干溪新村。
  【梁弄镇】
  后杨岙 原属大池头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小万家北,后杨岙水库大坝之西。以山岙名村。所居方姓从嵊县迁来,施姓从范太坞迁来。1994年时有3户,14人。分别移居到之字头(东溪桥头)和金子岙。
  荷婆岭 原属后陈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岙塘北。以岭名村。早年有庙堂,供路人来往休息。后有张姓陈姓迁移此定居。2010年有20户,75人。因村庄整治迁移到西山自然村。
  火刀垄 原属钱库岭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10千米,岭头宅北。因山形如旧时取火的火刀,故名。150多年前钱库岭张姓移居该地。1995年底有4户,12人。其中3户8人迁移到黄纸厂,1户4人迁移到钱库岭。
  钱库岭 原属让贤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9千米,沿213省道盘山公路而居。明嘉靖年间,历山张姓来此定居,后发族。据传张姓祖先在岭脚茶亭内拾得十八担一头银子,名扬余姚,县太爷亲书“天官赐福”墙门匾额,故称此岭为钱库岭,村以岭名。2001年有204户,661人。因地质灾害整村移民下山,分别迁到让贤村新区85户,282人;众兴家园71户,223人;西南公寓48户,156人。
  门槛湾 原属后孙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南6千米。地处大龙山自然村南,住户分布在山湾之中,南与北都有山岗屏障成自然门槛,故名。200多年前大龙山黄姓及嵊县、仙居的李、朱二姓来此定居。后又有附近山民移此居住。1989年有21户,62人。因交通生活不便全村迁移,多数迁移到后孙自然村。
  大龙山头 原属后孙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东南5.5千米。地处门槛湾自然村北,以山名村。又名大垄山。三百多年前,梁弄黄氏移居于此。20世纪80年代有27户,81人。因交通生活不便,全村迁移到后孙自然村。
  上厂 原属蒲塘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3.5千米。地处蒲塘自然村东,原是管山人栖身之草舍,称为厂,故名。200多年前有上虞县下管镇人来此定居。20世纪末有4户,13人。因村庄整治迁移到蒲塘自然村。
  下厂 原属蒲塘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3.5千米。地处蒲塘自然村东,上厂之下,故名下厂。150多年前由上厂居民移此,又有蒲塘张姓迁来定居。20世纪末有3户,9人。因村庄整治迁居到蒲塘村。
  老屋里 原属横坎头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半山之西。400多年前后俞人烧炭定居于此,留有老屋,故名。2005年有8户,21人。因村庄整治迁居到半山、泥桥头自然村。
  柳树弄 原属万家岙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地处万家岙自然村东南陡削的山坡,雨水直泻,旧称流雨陇,后因有柳树,称柳树弄。1993年有9户,35人。因地质灾害,1993年前后迁移至余姚市城区及万家岙自然村。
  蔡家岭头 原属汪巷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外姚巷与楼下自然村之间。因建村于蔡家岭上,故名。260年前有中央宅汪姓移居于此。1997年前有30户,103人。因交通生活不便,1997年前后,极大多数住户移居到外姚巷,个别移居横坎头的山沿定居。
  定镖尖 原属麻地下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9千米。地处湖山自然村东南,以山名村。约200年前有汪巷的汪姓来此定居。1984—1990年迁居到麻地下3户,15人;梁弄4户,12人;西明1户,3人;泗门1户,4人。共迁移9户,34人。为高山梯度移民。
  百步阶 原属横岙乡建隆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9千米,建隆自然村西。因瓦窑岗有百步石阶,村居其下,故名。200年前雅贤乡小万家万姓移居于此。1996年后共梯度移民11户,41人,移居到建隆自然村9户,35人;西南公寓2户,6人。
  会山 原属让贤乡万家岙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0.5千米,马屋自然村东南。因老虎头山和猪头山在此汇合,称会山。1952年万家岙的万姓移居于此。1994—1996年梯度移民到马屋、万家岙、横坎头和余姚城区,共8户,29人。
  砚瓦平 原属让贤乡万家岙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0.7千米,会山自然村东。因地形似砚瓦,中间为平地,故名。1949年前有万姓在此定居。1987年梯度移民至万家岙,后又移居到马屋,2户,7人。
  扒落虎 原属梁弄镇岭头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官园自然村东。以山名村。1962年万家岙万姓移居于此。2004年,梯度移民到横坎头村下镵自然村,2户,7人。
  狗头颈 原属让贤公社姚巷大队。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姚巷自然村西南。因村旁的山形似狗的头颈,故名。1932年梁弄仙桥黄姓移居于此。1982年有2户,6人。先后移居到姚巷。
  湖山 原属横岙乡麻地下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8千米,定镖尖自然村北。因山顶有潭,当地称湖,故名。200年前有让贤乡汪巷汪姓及上虞张家岭张姓来此定居。1990年有7户,25人。梯度移民到麻地下4户,17人;梁弄集镇3户,8人。
  【大岚镇】
  长弄 原属黄家庄村。位于大岚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以山名村。原有21户,87人。村处易发地质灾害区,2006年8月整村搬迁,移民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半岭 原属大俞村。位于大岚镇东南8千米。村处韩采岭半山腰,故名。原有18户,56人。因村后发生山体滑坡,2006年整村搬迁,移民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大面基 原属大岚村。位于大岚镇西北1.5千米。原系红梅寺大院基地,故名。原有8户,26人。因房屋年久失修,属危房,按梯度移民规划搬迁,2003年整村移民至邱庄中心村。
  凤凰山 原属大岚村。位于大岚镇西北1.5千米,以山名村。原有11户,47人。因镇政府规划建设用地,2008年整村迁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见溪岭 原属南岚村。位于大岚镇南2.5千米。村址岭顶可见溪流,故名。原有16户,43人。村处地质灾害区,2003年分别移民至鄞州区古林镇和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鸦雀窝 原属黄家庄村。位于大岚镇西南7.5千米。村处群山环抱中,形似雀窝,故名。原有9户,23人。因地处偏僻,不利于生产生活,2011年整村迁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高城 原属大岚乡城山司村。位于大岚镇东南5.5千米。原有5户,23人。因地处偏僻,不利于生产生活,1986年整村搬迁至城山司。
  野猫岗 原属新岚村。位于大岚镇东南4.5千米。旧时山岗林茂多野猫,故名。原有15户,56人。因遭火灾,2002年整村分别拆迁至鄞州区集仕港与城山司村。
  沈家屋基 原属华山乡半岭村。位于大岚镇东南8.5千米。相传属沈氏老宅基地,故名。原有5户,15人。1989年因鄞州区建电站,整村迁至鄞州区集仕港。
  岭脚 原属华山乡半岭村。位于大岚镇东南8.5千米。村处韩采岭脚,故名。原有3户,6人。1989年因鄞州建电站,整村迁至鄞州区集仕港。
  着地湾 原属大岚乡柿林村。位于大岚镇东南4.5千米。村以地处低下之山湾而名。原有7户,34人。因环境差,交通不便,1985年整村迁至黄泥岭自然村。
  白鲞洞 原属大岚乡柿林村。位于大岚镇东南6.5千米。村处洞前,岩石形似白鲞,故名。原有9户,25人。因交通不便,2004年整村迁至柿林中心村。
  方潭岭 原属大岚乡柿林村。位于大岚镇东南6千米。村处岭下方潭顶,故名。原有3户,9人。因鄞州区建周公宅水库,于2004年整村迁至柿林村。 【四明山镇】
  杨沟坑 原属梨洲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村处山坑,杨姓人居住,故名。原有12户,48人。2009年为保护下游步梯岩水库的水质,部分村民搬迁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部分迁至寺前、溪下等地。
  岩下山 原属梨洲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北1千米。村在岩加岩下,故名。原有23户,94人。因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009年起整村迁至梨洲村寺前附近。
  潜坑 原属茶培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东南3.3千米。村隐于毛竹山内,故名。原有7户,34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迁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及茶培等地。
  大茅岙 原属平莲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3.8千米。因山高气温低,原先只能种植大麦,俗称大麦岙,后人讹作大茅岙。原有11户,38人。2009年为保护大茅岙水库水质,村民分别迁至莲花塘湾里和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下寺坑 原属莲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村处山坑,原有龙王庙,故名。原有11户,38人。20世纪80年代在此建小水电站,村民整体搬迁至莲花塘湾里。
  长沿头 原属唐田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南6.4千米。原名廿四担,以两畈田年可收获廿四担谷而得名。又因村处于长沿岗通嵊县的路边,故易名为长沿头。原有16户,62人。2003年因村庄整治搬迁至唐田村。
  里家彦 原属芦山乡棠溪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7千米。村以田畈命名。原有1户,7人。20世纪90年代末因村庄整治搬迁至棠溪村。
  山南 原属芦山乡芦田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10千米。村处大山之南,故曰山南。原有1户,6人。20世纪90年代因村庄整治搬迁至芦田村。
  横路山 原属宓家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1.3千米。山上一横路直通嵊县,故名。原有11户,40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分别迁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和宓家山。
  乌沙地 原属宓家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0.7千米。村周边土壤均是黑色沙地,故名。原有6户,16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部分迁兰江街道西南公寓,部分迁宓家山。
  细硠 原属悬岩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9千米。当地称小块岩石相叠为细硠,大块岩石相叠为大硠。村宅位于细硠,故名。原有9户,27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迁至悬岩村。
  岗背后 原属大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7.2千米。地处老虎山岗背后,故名。原有2户,7人。21世纪初因村庄整治,分别迁往朱曹或朱曹平头。
  庵里 原属大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旧时村北岩洞中有菩萨,当地村民习惯叫庵,故名。原有2户,7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分别迁至前岗庙或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黄泥塘 原属大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地处黄泥山,故名。原有7户,20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迁往顶头爿。
  庙下 原属大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地处前岗庙之坎下,故名。原有5户,11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迁入朱曹。
  半山 原属大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因村宅在半山腰而得名。原有1户,4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迁入朱曹平头。
  青龙头 原属溪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7.2千米。村对面为青龙山,以山名村。原有1户,5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搬迁至牛头颈。
  新厂 原属溪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6.5千米。20世纪30年代此地曾开设过13家纸厂,相比于牛头颈外的纸厂,此处开办较迟,故曰新厂。原有15户,43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搬迁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石井坑 原属黄海田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3.3千米。村下有一石井,故名。原有4户,7人。21世纪初因村庄整治村民迁至大白山。
  榧连 原属芦山乡黄田海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4千米。因村周围有连片野榧树而得名。原有5户,26人。21世纪初因村庄整治迁往大白山。
  悬岩头 原属棠溪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村下方有岩石悬于山坡,故名。原有3户,6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迁往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青虎湾 原属棠溪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相传此地曾有老虎出没,故名。原有6户,20人。2009年因村庄整治迁往西南公寓。
  箬竹湾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3.8千米。无当地居民,原为宁波市林场仰天湖林区所辖之护林点,1990年撤销。
  秤锤岩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5.4千米。无当地居民,原为宁波市林场仰天湖林区所辖之护林点,2000年撤销。
  秧田坎 原属溪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7.6千米。村背有田,旧时惯做秧田,因以名村。原有3户,9人。2001年并入滴水岩。
  庵田口 原属溪山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5.6千米。早年因有一庵,故名庵田口。原有7户,27人。20世纪50年代初搬迁至吊钩星等地。
  大长湾 原属芦田乡西湖头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9千米。地处五里长湾上,故名。原有5户,16人。1995年全村搬迁至西湖头。
  秀尖山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原为宁波市林场仰天湖林区所辖之护林点,1998年撤销。
  大白山 原属棠溪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原有9户,30人。2006年因下山移民取消该居民点。
  白茅湾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无当地居民,原为宁波市林场场部营林队驻地,2000年撤销。
  南溪 原属茶培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东南约3.6千米。村坐北朝南,南有溪,故名。原有4户,20人。2001年并入板坑。
  木屋 原属茶培村。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东南4.5千米。昔日北溪卢姓在此管山,搭建木结构茅房,后定居成村,故名。原有3户,14人。2001年并入脚曲头。
  界牌头 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2.6千米。原为宁波市林场仰天湖林区护林点驻地,2001年撤销。
  【鹿亭乡】
  牛道坪 原属鹿亭乡白鹿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4.8千米。旧为放牛场地,俗呼牛道坪。2002年底有11户,43人,2003年梯度移民至现白鹿村新村。
  长岗 原属白鹿乡新宅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5.5千米。因上马岗下延之山岗,俗呼长岗,村以岗名。1997年梯度移民至现白鹿村新村。
  雪头坪 原属白鹿乡梁湖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此地山形似锡瓶,后人谐音为雪头坪。1996年有5户,24人,梯度移民至梁湖自然村。
  冷水背 原属白鹿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村后有冷水孔,故名。2012年该村有21户,81人,梯度移民至白鹿村赤石自然村。
  王郎山 原属白鹿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7千米。以山名村。2012年有3户,16人,梯度移民至白鹿村赤石自然村。
  上屋建坪 原属白鹿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6.7千米。原名造屋建坪,后人称为上屋建坪。2014年有4户,14人,梯度移民至白鹿村高岩头自然村。
  茶山 原属鹿亭乡石潭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以茶叶山得名。2001年并入石潭村,2007年因地质危害,全村44户,180人,移民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周家山 原属鹿亭乡石潭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2千米。以山得名。1986年有5户,21人,梯度移民至石潭新村。
  千箩谷田 原属鹿亭乡算坑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2.2千米。相传此畈田能产稻谷千箩而得名。2007年有22户,60人,下山移民至李家塔村。
  茅坪 原属晓云乡门石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3千米,为山巅一坪地,俗呼茅坪。2007年有14户,52人,下山移民至上庄村门石自然村。
  坟年登 原属鹿亭乡郑洋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北1.7千米。村边有古坟,以坟得名。2002年有7户,30人,梯度移民至沿夹岙村郑堂岗村自然村。
  横里 原属沿夹岙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2.5千米。村袭山名。2002年有7户,31人,梯度移民至沿夹岙村大洋山自然村。
  干田 原属鹿亭乡高山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4.2千米。以田呼名。2007年有10户,36人,梯度移民至高山村。
  坞泥塘 原属鹿亭乡晓云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偏北6千米。以泥塘名村。2003年有19户,83人,梯度移民至晓云村。
  王古牛湾 原属鹿亭乡龙溪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6.5千米。旧时有人养黄牯牛一头,故名。2003年有6户,25人,下山移民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特塘坪 原属鹿亭乡龙溪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原名突塘坪,系纸厂旧址,故名。2008年有8户,18人,下山移民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
  隔山岭脚 原属鹿亭乡龙溪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8千米。地处山脚,故名。2004年有4户,18人,梯度移民至路坑自然村。
  马路湾 原属鹿亭乡龙溪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7.2千米。2004年有3户,14人,下山移民至马渚镇。消亡的街巷、道路
  杨家弄因杨姓世居得名。北起南滨江路,南至东朝街。长250米,宽2米,石板路面。2001年因建姚江怡景住宅小区而消失。
  钱家弄因钱姓世居得名。北起南滨江路,南至杜义弄。长150米,宽2米,混凝土块路面。1995年因建杜义弄住宅小区而消失。
  草编弄原名当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称翻身弄。1981年因旁有草编厂而改名。长150米,宽2米,石板路面。1992年旧城改造而消失。
  石子弄旧时为碎石路面故名。南起义井巷弄,北至南滨江路。长200米,宽2米,混凝土块路面。1993年因建太平洋大酒店而消失。
  桃园弄旧时此处有桃园故名。南起笋行弄西,向西北至南滨江路。长150米,宽2米,混凝土块路面。1991年因旧城改造而消失。
  地板弄弄内小段路面铺有木板故名。南起义井巷弄,北至南滨江路。长150米,宽1米,1993年因建设太平洋大酒店而消失。
  照相弄原名照墙弄,后谐音成照相弄。北起南滨江路,南不通。长100米,宽2米。1993年消失。
  朱家弄北起义井巷路,向南转西至大黄桥路。长250米,宽2米。1993年因建卧云商寓消失。
  玉皇山路因山得名。北起阳明东路,南至酱园街。长500米,宽4米,混凝土路面。1994年建中山中路时消失。
  东横街地处旧城东门外,故名。北起淡竹弄板桥头,南至酱园街和鸣桥。长100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2001年因建舜江名苑消失。
  高墙弄旧时弄内有朱姓宅院三进,高墙四围,故名。北起高阶沿路,南至酱园街。长250米,宽4米,混凝土路面。2001年因建舜江名苑消失。
  酒厂弄地处余姚酒厂东侧,故名。北起高阶沿路,南至酱园街。长250米,宽4米,混凝土路面,2001年因建舜江名苑消失。
  滑寿路旧称邵庵路。1987年为纪念元末明初名医滑寿而命名。北起阳明东路,南至高阶沿路。长200米,宽4米,混凝土路面。2001年因建舜江名苑消失。
  衙弄北起高阶沿路,南至酱园街。长200米,宽2米,混凝土块路面。2001年因建舜江名苑消失。
  银店弄旧时弄内有两三家银店,故名。1969年改名向阳弄,1981年复原名。北起高阶沿路,南至酱园街。长250米,宽2米,混凝土块路面。2001年因建舜江名苑消失。
  川堂弄旧时弄内有蒋家祠堂,行人可穿堂而过,故名。北起淡竹弄,南至高阶沿路。长130米,宽2米,混凝土块路面。2001年因建舜江名苑消失。
  候青街地处候青门北,故名。1969年改名革新路,1981年复原名。西起新建路,向东南至北河沿路。长120米,宽9米,混凝土路面。2003年铁路余姚站广场扩建时消失。
  陈家弄旧为陈氏世居地故名。西起新建路,向东转北至季卫桥。长80米,宽2米,石板路面。20世纪90年代初化纤棉纺总厂扩建时消失。
  直神弄旧时弄内有吕真人匾额,后“真”字两点被蚀,讹作“直”,“人”谐为神,故有“直神弄”之称。1969年改名红星弄,1981年复原名。西起新建路,东至劳动路。长250米,宽4米,混凝土路面。20世纪90年代初化纤棉纺总厂扩建时消失。
  项家弄旧为项氏世居地故名。南起智慧桥路,北至邵家弄。长120米,宽2米,混凝土块路面。2004年建农村合作银行综合楼时消失。
  燕怀里地处洪家道地,洪家旧有燕怡堂、怀邕堂,以两堂名各取一字,名燕怀里。西起健康路,东至新建路。长60米,宽2米,混凝块路面。2001年建天一商城时消失。
  大闸弄此处旧有河经西水阊通候青江,因西水阊建有大闸门,遂以闸名弄。东起新建路,西不通。长6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2001年建天一商城时消失。
  山后路路在龙泉山北麓,故名。原为人民西路西端,1987年人民西路改道西延时,此段命名为山后路。2001年阳明西路扩道,此路消失。
  公裕弄旧时弄内有公裕酒坊,故名。西起巍星路,向东南至东朝街。长200米,宽2米,混凝土块路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旧城改造时消失。
  后海路原有后海头小自然村,故名。北起横山狮桥,南至西城外路。长232米,宽4米,沙石路面。1992年后海头小村迁移,开发为临山镇工业园西区,路随之消失。
  牌轩弄在临山镇十字街的东首,旧时有牌轩,故名。长30米,宽l米,已消失。
  车站西路在原临山汽车站西首,329公路沿边的一段,故名车站西路。东起老汽车站,西至临临公路口。长810米,宽15米,2011年消失。
  城外北弄在临山城西城外,故名。北起街河,南至西门桥脚。长98米,宽1米,现已建厂消失。
  马兆河 位于临山。据传明大将军汤和马在此饮水,得名马兆河,弄以此为名。南起板桥西路,北至西大街。长150米,宽2米,水泥小石块路面。2011年与临山霓桥头路合并。
  中街 位于陆埠集镇中心,南北走向,北起长茂弄,南至陆埠大街。21世纪初,建设洋溪花园住宅区时并入下街。其 他
  后禾山 位于天华村境内。东至天华南边自然村,南连南禾山,西接青山大将桥,北至天华村。海拔35.8米,2003年夷为平地。
  杨梅山 位于牟山镇狮山村境内,距村委会驻地东北6.5千米。嵋山村南。山体为圆形,俗称杨梅山,后称嵋山。因当地民众长时期在此采石,及山基地用于建造房屋需要,于2004年消失。
  前道泊 位于牟山镇青港村境内,距村委会驻地北3千米。在牛角山东北山麓脚下,为一片开阔的天然小湖泊。因地处前道岙之中,故名前道泊,地形三面环山,水面面积600平方米左右。2009年为开发建设四季山庄,改造成钓鱼塘。后又因璟月湾总体开发,被填为绿地。
  长落江 位于牟山镇青港村境内,距村委会驻地东北3千米。源头在牛角山,形成青山江支流。东首连通毛杜江与青山江、狮山江。长约0.8千米,河道宽约12—16米,主要用于农用作业运输。2012年璟月湾开发中被填塞。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