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亭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036
颗粒名称: 鹿亭乡
分类号: K928.2
页数: 8
页码: 307-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鹿亭乡各村和居民点的历史沿革情况。
关键词: 地名 鹿亭乡 余姚市

内容

概况
  鹿亭乡位于余姚市南部山区,距余姚城区20千米。南朝齐时孔祐隐居于此,有鹿中矢来投,祐养其创,愈而去,后人于此建鹿亭,乡因此得名。乡政府驻地上庄村。东邻鄞州区章水镇,南靠大岚镇,北连陆埠镇,西接梁弄镇。区域面积70.4平方千米。2014年户籍人口17943人。
  现辖境民国后期为晓云、东岩、白鹿乡所辖,小部分为左溪乡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鹿亭乡从白鹿乡分设。1956年东岩乡并入晓云乡,白鹿乡并入鹿亭乡。1958年分属鹿亭公社、大岚公社,设晓云、李家塔、陈家岩管理区。1961年设晓云、鹿亭、白鹿3个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1992年3乡合并,称鹿亭乡。2001年39个村合并为12个村。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境内山岗起伏、丘陵绵亘、竹茂林密,平均海拔400米。主要溪流晓鹿大溪,由西向东流经鄞州区注入奉化江。全乡拥有山林面积5804公顷,其中毛竹林3570公顷、耕地480.8公顷。工业主要有汽配、兽用器械、水煮笋、竹木、加工及制造等。2014年工业总产值10.98亿元,农业总产值1.087亿元,财政总收入0.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3113元。
  全乡有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1所,有乡卫生院、敬老院、中心幼儿园、文化中心各1个,村级医疗站4个。有李家塔板桥、白云桥、仙圣庙等文物古迹。
  村和居民点
  白鹿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唐陆龟蒙有“时领白鹿过”诗句,故名。村委会驻地陈家岩。东连中村村,南接鄞州区,西毗大岚镇,北邻晓云村。民国后期分别为白鹿乡一、二、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一、二、三村。1956年为鹿亭乡勤丰、合心、永丰高级社。1961年为白鹿公社新宅、梁湖、陈家岩、赤石、下姚、高岩、叶家杨大队。1983年6个大队统一改村,原高岩大队改为高岩头村,其余名称不变。1992年改属鹿亭乡。2001年新村、梁湖、陈家岩、赤石、下姚、高岩头、叶家杨7村合并为白鹿村。区域面积11平方千米,分7个村民小组,现有879户,2320人。耕地91.73公顷,山林432公顷,主产竹、笋、茶叶,2014年总产量175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五金、工具、橡胶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39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181元。
  陈家岩村委会驻地。相传1300年前,陈姓从山东青州郡历城县迁此定居,村前有大岩石,故名。262户,721人。
  新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陈家岩西南。原名新宅。相传200年前龚姓从石潭迁此建新房定居,故名。90户,238人。
  梁湖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古名药湖,后谐音梁湖。东南山坪上有七个岩孔,相传南朝齐孔祐隐居于此,以岩孔神水治愈鹿创,名药湖,今尚有药湖庵、救鹿岭。72户,181人。
  小地碗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4.3千米。地形似碗且小,故名。9户,23人。
  泥家田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4.1千米。初名米家田,指农作物能高产,后谐音为泥家田。7户,14人。
  下姚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原名下窑。为便于书写,改为下姚。85户,210人。
  黄家坪位于乡政府西南驻地6千米。以姓得名。27户,75人。
  叶家杨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原名叶家庄。又因山形似墙,改为叶家墙。今谐音为叶家杨。龚姓从石潭村移此。106户,258人。
  南田丘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6千米。下姚马姓迁此,因处下姚南,故名。7户,21人。
  赤石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以山名村。10户,27人。
  长丘田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7.6千米。因村下有长形田块而名。31户,95人。
  仰天翁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7.4千米。山岗如朝天仰望的老翁,故名。赤石黄姓迁此定居,已有百余年。12户,37人。
  坟坪下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8千米。山坪上旧有大坟,村建于坟坪之下,故名。92户,223人。
  高岩头位于乡政驻地府西南6.4千米。山后有高大岩石,呼高岩头。4户,11人。
  白狼麂垄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2千米。旧时狼、鹿出没之所,故名。61户,175人。
  龙王堂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村有土地堂,俗呼龙王堂。故名。4户,11人。
  石潭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2.7千米。村委会驻地石潭,以驻地名。东连李家塔村,西南靠白鹿村、龙溪村,北接上庄村。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一保、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鹿亭乡一村、三村。1956年建为六三、合心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石潭、茶山大队及白鹿公社马家坪大队。1983年改称鹿亭乡石潭、茶山村及白鹿乡马家坪村。1992年马家坪村为鹿亭乡属。2001年由石潭、茶山、马家坪3村合并为石潭村。2007年,茶山、马家坪2村因地质原因,村民一部分迁至石潭新村,一部分迁至兰江街道西南公寓。现区域面积6.22平方千米,分9个村民小组,共52户,1502人,耕地38公顷,山林510公顷,主产竹、笋、茶,2014年总产量21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汽配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592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929元。
  石潭村委会驻地。有溪流沿村经过,溪中有潭,形似船底,潭底岩石光滑,村袭潭名。龚姓世居。400户,1147人。
  石潭新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2.4千米。2007年新建。用于安置茶山、马家坪2村移民。50户,145人。
  岙底(Ao)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3.2千米。原为茶山村所属。村处山岙底部,故名。75户,210人。
  李家塔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1.6千米处。始祖姚东李家塔村迁此,沿袭祖地村名。今以黄姓为主。、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白鹿乡二村。1956年建六一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李家塔大队。1983年改称鹿亭乡李家塔村。2001年千箩谷田(原为算坑所属自然村)并入。东南靠中村村,西接石潭村,北连上庄村。区域面积4.14平方千米,分9个村民小组,现有419户,1092人。耕地34.6公顷,山林405.8公顷,主产竹、笋,2014年总产量17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汽配、电器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3.2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5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8万元。
  李家塔村委会驻地。419户,1092人。
  中村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2.5千米。以村委驻地得名。民国后期为白鹿乡三、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鹿亭乡三、四村。1956年建五星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中村大队、算坑大队。1983年改鹿亭乡中村村、算坑村。2()01年中村、算坑合并为中村村。东至鄞州区小皎村,南靠大皎北山,西连李家塔村,北邻大洋山。区域面积3.5平方千米,分9个村民小组,现有736户,1925人。耕地70公顷,山林567.67公顷,主产竹、笋,2014年总产量797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汽配、竹地板、兽用器械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469万元,村级集体收入61.9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526元。
  中村村委会驻地。位于四县三镇之中心,距鄞县、奉化、余姚、上虞(丰惠镇)县城各70里,距鄞江、陆埠、梁弄三镇各40里,故名中村。580户,1452人。
  前山位于乡政府驻地东2.5千米。因地处中村前端,故名。74户.202人。
  算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地形似算盘,故名。82户,271人。
  上庄村乡政府所在地。以村委会驻地得名。东靠李家塔村,南接石潭村,西邻晓云村,北连沿夹岙村。民国后期分别为白鹿乡四、五保,晓云乡四、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鹿亭乡四、五村,晓云乡四、五村。1956年建六二、先进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上庄、岙里、牛塘、冬青、祝家堰大队及晓云公社水池、门石大队。1983年,大队改村。1992年,晓云乡并入鹿亭乡。2001年4月由上庄、岙里、冬青、门石、水池、金家、牛塘、祝家堰8村合并为上庄村。区域面积14.86平方千米,分8个村民小组,现有909户,2542人。耕地43公顷,山林577公顷,主产竹、笋,2014年总产量13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汽配、兽用器械、水煮笋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26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164元。
  庄乡政府和村委会驻地。光绪《余姚县志》载,侍郎龚辉墓在四明山上庄,建有上菁庙,俗称上庄庙,上庄由此得名。又名上菁。167户,498人。
  岙里位于乡政府驻地西0.6千米。村建于山岙里,故名。187户,494人。
  门头位于乡政府驻地西0.5千米。为岙里之大门,故名。4户,4人。
  牛塘位于乡政府驻地1千米。处牛肩头、牛背脊二山之低凹处,故名。62户,168人。
  冬青位于乡政府驻地西2.5千米。村中遍植冬青树,故名。112户,302人。
  祝家堰位于乡政府驻地南0.5千米。原为祝姓村居,溪中有拦水堰坝,曰祝家堰。村袭堰名,今祝姓已泯。62户,172人。
  门石位于乡政府驻地西4千米。村前入口处,有巨石壁立成天然门户,故名。136户,380人。
  金家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1.5千米。村后山形似“金”字,故名。82户,232人。
  水池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村中有一口天然水池,故名。98户,292人。
  沿夹岙位于乡政府驻地北2.5千米。村居沿山夹岙而建,故名。村委会驻地楼屋里。东靠陆埠镇裘岙村,南接上庄村,西连陆埠镇陈巴岭村,北邻陆埠镇翁岙村。民国后期两村同属左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沿夹岙为王石乡一村,郑洋村为鹿亭乡六村。1956年为鹿亭乡六四高级社。1961年为鹿亭公社沿夹岙、郑洋大队。1983年为鹿亭乡沿夹岙村、郑洋村。2001年沿夹岙、郑洋2村合并为沿夹岙村。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分4个村民小组,现有237户,760人。耕地14公顷,山林190公顷,主产竹、笋,2014年总产量9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汽配、乐器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00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5万元。
  楼屋里村委会驻地。始祖定居时,曾建楼房,故名。90户,280人。
  岩下位于乡政府驻地北2.5米。村处岩石下方,故名。56户,180人。
  郑洋位于乡政府驻地北2千米。又名郑堂岗。境内有郑堂岗、大洋山两村而各取一字,名为郑洋。45户,141人。
  大洋山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村北有大洋山,村袭山名。46户,142人。
  高岩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村委会驻地高岩,以驻地名。东靠上庄村,南连大溪,西接高山村,北毗陈巴岭。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三保、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晓云乡三村、四村。1956年为光明、先进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高岩、深坑、陈天龙大队。1983年改称晓云乡高岩村、深坑村、陈天龙村。1992年3村均属鹿亭乡。2001年高岩、深坑、陈天龙3村合并为高岩。面积2.5平方千米,分3个村民小组,现有211户,697人。耕地10公顷,山林130公顷,主产竹、笋,2014年总产量400吨。主要工业企业汽配、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1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754元。
  高岩村委会驻地。村建于老鹰山岩石之上,故名。89户,301人。
  陈天龙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境内山岗形似长龙,陈姓来此狩猎,后定居于此,取名陈天龙。今陈姓已泯。33户,106人。
  深坑位于乡政府驻地北3千米。原名沈坑。69户,219人。
  长湾位于乡政府驻地3.7千米。因山湾长,故名。20户,71人。
  高山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5千米。以山得名。村委会驻地。东靠高岩村,西、南连晓云村,北靠梨洲街道茭湖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三村。1956年为光明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里大山、外大山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里大山、外大山村。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4月,由里大山、外大山2村合并而成,命名为高山村。区域面积2.3平方千米,分9个村民小组,现有275户,860人。耕地18.53公顷,山林115.2公顷,主产竹、笋、茶,2014年总产量203吨。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9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841元。
  八石村委会驻地。村中有一丘大田,面积八石(1.6亩),始祖于此建居,故名。35户,113人。
  老赵家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4千米。以姓得名。65户,196人。
  新赵家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由老赵家分此。36户,117人。
  大岙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4.7千米。山岙深而广,故名。38户,132人。
  里大山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村建于大山内,故名。101户,302人。
  晓云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4.5千米。村袭原乡名,又名晓岭。村委会驻地晓岭。东靠上庄村,南连龙溪村,西邻梁弄镇,北毗梨洲街道茭湖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一、二、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一、二、四村。1956年建第九、胜利、先进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岙里、上溪、洞桥、羊坑、大溪大队。1981年岙里、上溪2大队改为平桥头、上村大队。1983年5个大队均改为村,属晓云乡。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4月由上村、平桥头、羊坑、洞桥、大溪5个村合并而成。面积8.1平方千米,分29个村民小组,现有872户,2522人。耕地32.5公顷,山林716.6公顷,主产竹、笋,2014年总产量12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电器、包装、水煮笋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00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237元。
  上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5.5千米。村委会驻地上段,故名。343户,1017人。
  平桥头位于乡政府驻地西4.7千米。地处晓岭之平桥桥头,故名。205户,566人。
  洞桥位于乡政府驻地西4.5千米。以境内有洞桥(大方桥)得名。137户,414人。
  羊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6千米。旧为农家牧羊之地,故名。65户,194人。
  大溪位于乡政府驻地西2.5千米。村北有晓鹿大溪,故名,122户,331人。
  田屋位于乡政府驻地西2.6千米。大溪方姓分居于此,在田中建屋,故名。70户,211人。
  龙溪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因村前有溪,形似龙,故名。村委会驻地岩头。东靠上庄村,南连大岚镇,西邻东岗山林场,北毗晓云村。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五、六、七保及大岚乡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晓云乡五村,大岚乡三村,及东岩乡一、四村。1956年均改为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岩头、大年、王石坑、路坑大队。1983年大队改村,属晓云乡。1992年属鹿亭乡。2001年4月由岩头、大年、路坑、王石坑4个村合并,命名为龙溪村。面积9.2平方千米,分5个村民小组,现有777户,2112人。耕地62.9公顷,山林610.34公顷,主产竹、笋,2014年总产量700吨。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803万元,村级集体收入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05元。
  岩头 村委会驻地。 位于虎头岭,岭顶有虎头岩,俗称岩头,村袭其名。:341户,966人。
  大年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8千米。四周多大块怪异岩石,俗称大岩。后谐音为大年。128户,337人。
  路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7.6千米。原为里厂。山坑有一条平坦的路,故名。49户,137人。
  外厂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6.3千米。村在里厂之外,故名。69户,179人。
  王石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原为外厂。原名王石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改称王石坑。85户,209人。
  里厂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5.2千米。村处于外厂之里,故名。72户,204人。
  白岩下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8.2千米。村处白岩尖山麓,故名。17户,43人。
  南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8.5千米。处路坑村南,故名。16户,37人。
  中姚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6.5千米。原名中窑,因居民以姚姓为主,改名中姚。村委会驻地祠堂跟。民国后期为晓云乡九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东岩乡三村。1956年为晓云乡红光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中姚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中姚村。1992年为鹿亭乡中姚村。东靠上村,南连东岗村,西接梁弄镇,北毗梨洲街道茭湖。区域面积3.1平方千米,分10个村民小组,现有291户,860人。耕地22公顷,山林213公顷,主产竹、笋,2014年总产量60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五金、塑料加工等。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0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50元。
  祠堂跟 村委会驻地。处姚氏宗祠旁,故名。131户,376人。
  庄畈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6.3千米。原系吴家坟庄附近土地,称庄畈。故以地为名。63户,203人。
  暗堂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6.5千米。据传汉代茭湖吴百万曾在此建暗堂,故名。姚姓。97户,281人。
  东岗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8千米。村处东岗山,故名。村委会驻地东岗。东靠中姚村,南连龙溪村,西接梁弄镇,北毗茭湖。民国后期为晓云乡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东岩乡二村。1956年为晓云乡东岗高级社。1961年为晓云公社东岗大队。1983年为晓云乡东岗村。1992年为鹿亭乡东岗村。区域面积3.5平方千米,分6个村民小组,现有247户,751人。耕地3133公顷,山林235.2公顷,主产茶、笋,2014年总产量1000吨。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2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983元。
  东岗 村委会驻地。247户,751人。境内有大坪、毛洞,属东岗山林场。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
鹿亭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