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035
颗粒名称: 四明山镇
分类号: K928.2
页数: 8
页码: 298-3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四明山镇各村和居民点的历史沿革情况。
关键词: 地名 四明山镇 余姚市

内容

概况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距离市区33千米,因地处四明山腹地而得名。镇人民政府驻地梨洲村。东与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相邻,南与绍兴市嵊州市接壤,西与绍兴市上虞区相连,北邻大岚镇。区域面积12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593.6公顷,山林7308.70公顷。辖1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014年常住人口8952人,户籍人口10966人。
  现辖区1949年前后分属奉化县唐田乡、上虞县岭南乡、嵊州县五联乡;1958年分属奉化董村公社、上虞岭南公社、嵊州里东公社。1960年8月奉化县所辖壶潭、唐田、梨洲、北溪、茶培、平坑、石板坑(直岙)7个大队,上虞县所辖悬岩、溪山、大山3个大队,嵊县所辖芦田、棠溪、宓家山、杨湖、黄海田、董家彦、陈大坑、俞家坑8个大队划入余姚县,为四明山公社梨洲、唐田、悬岩、棠溪管理区。1961年为四明山、芦山、屏风山、壶潭公社。1963年9月,董家彦、陈大坑、俞家坑3地划归嵊县。1981年,四明山公社更名为梨洲公社。1983年改为梨洲、芦山、屏风山、壶潭乡;同年,壶潭村划归奉化县,壶潭乡更名为唐田乡。1992年5月,梨洲、唐田、芦山、屏风山4个乡合并建立四明山镇,下辖17个行政村。2001年行政村调整为12个。2007年建四明山镇居民委员会。
  全镇平均海拔700米,最高峰青虎湾岗海拔979米;第二高峰秀尖山,海拔970米。一年四季分明,气温湿润,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常年平均气温13℃,夏季绝对最高气温32℃,冬季绝对最低气温﹣15℃,享有“夏天是凉风习习的莫干山,冬天是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之美誉。
  镇域广阔,气候独特,农林特产丰富。尤以红枫、樱花闻名全国。2001年获“中国红枫之乡”称号,2005年获“中国樱花之乡”和“浙江十大特色花卉乡镇”称号。2007年又获“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称号。2008年四明山红枫产业基地赢得“中国最美丽红枫林”美誉。2009年四明山红枫获浙江省首届花卉博览会银奖。2010年成功申报“四明山红枫”国家级地理证明商标。已形成以红枫、樱花为主导的花木产业链,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1881.3公顷,花木销售收入超1.3亿元。同时发展“一村一品”,有杨湖甜柿、悬岩樱桃、大山白茶、宓家山板栗、平莲猕猴桃。大山村“印雪白”白茶被评为“宁波市八大名茶”之一。
  镇内有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各1所,镇卫生院、敬老院各1所,村级卫生室6家,村落文化宫2个,欢乐大舞台3个,文化礼堂2个,华联家家福连锁超市和联华便民店7家。境内有宁波林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地质公园,有仰天湖、鹁鸪岩、白龙潭、小罗岗、北溪古村、镇东桥、黄梨洲纪念馆等风景名胜。从2006年起,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到2014年底,全镇农家乐经营户数38家,床位1100余张,餐位2700余个。2007年,北溪漂流景区正式启动,被评为“宁波市民最喜爱的十大景区”之一。
  居委会及居民区
  四明山镇居委会位于镇政府驻地西300米。建立于2007年5月。其中,四明山镇政府及镇级机关单位的城镇居民64人;宁波林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城镇居民173人;散居各行政村的城镇居民56人。居委会驻地梨洲村。
  村及居民点
  梨洲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300米。村委会驻地寺前。据《四明山志》载:“晋孙兴公与兄承公同游于此,得梨数枚,人迹杳然,疑为仙真所遗。故名其地曰梨洲。”东与北溪村、茶培村相邻,西南与平莲村接壤,西接宁波林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与大岚镇华山村相连。民国后期为奉化县唐田乡第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唐田乡梨洲村。1956年为四明高级社。1960年划入余姚县。1961年为四明山公社梨洲大队。1981年为梨洲公社梨洲大队。1983年为梨洲乡梨洲村。1992年5月为四明山镇梨洲村。区域面积18.8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3个林场站点,有耕地87公顷,山林1086公顷。共634户,1602人。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95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27.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727元。
  寺前村委会驻地。古有南明寺,在村之北,故名。133户,294人。
  庙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村内有上庠庙,村在庙下,故名。146户,379人。
  溪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村居两溪之间,故名。164户,425人。
  湖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6千米。旧时村前有一片沼泽地,当地称为湖,故名。62户,175人。
  岭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2千米。村外有岭叫黄尖岭,故名岭里。36户,87人。
  大岙位于镇政府驻地东400米。村处大山岙,故名。61户,168人。
  灵溪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6千米。18户,42人。
  旦孔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6千米。14户,32人。
  上甘竹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约3.2千米。旧时盛产龙须竹,龙须竹学名甘竹,故名甘竹岭。以地势分上、下甘竹岭。上甘竹岭现为宁波市林场场部驻地。
  下甘竹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约2.7千米。原为宁波市林场生产点,今为宁波市林场四明山林区驻地。
  瓦窑坪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约2.2千米。旧为烧制砖瓦窑之地,今为宁波市林场综合加工厂。
  北溪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7千米。村前有一溪从东折向北流,故名。村委会驻地北溪。东南与茶培村相邻,西接梨洲村,北连大岚镇大俞村。民国后期属于奉化县唐田乡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唐田乡北溪村。1956年建五一高级社。1958年属奉化县董村公社唐田管理区。1960年划入余姚。1961年为四明山公社北溪大队。1981年改属梨洲公社,1983年为梨洲乡北溪村。1992年为四明山镇北溪村。区域面积8.9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有耕地48公顷,山林308公顷,全村共325户,903人。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571.3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98.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556元。
  北溪村委会驻地。村坐南朝北,北有溪,故名。为卢姓聚居之处,祖籍山东范阳郡,始祖于600年前从东阳卢宅迁此。325户,903人。
  茶培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3千米。村委会驻地茶培,以驻地名。东与奉化市东岙、董村相邻,西南与梨洲村相连,北接北溪村及鄞州区杖锡。民国后期属奉化县东岙乡八、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茶培、直岙村。1956年为六一、直岙高级社。1960年划入余姚县。1961年为四明山公社茶培、直岙大队。1981年为梨洲公社茶培、石板坑大队。1983年为梨洲乡茶培村、石板坑村。1992年为四明山镇茶培村、石板坑村。2001年,2村合并为茶培村。全村区域面积15.4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和1个林场站点,有耕地65.7公顷,山林889.6公顷,共374户,1035人。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2299.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4.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280元。
  茶培村委会驻地。据传从前有一条大蛇长年陪伴村后大树,其形如茶盘,故称茶盘村,后改为茶培村。98户,318人。
  平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8千米。因地势平坦而得名。77户,220人。
  大竹山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因村中盛产龙须竹,当地俗称大竹,故名。39户,103人。
  冷水孔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7千米。村后半山腰有冷泉石孔,故名。37户,65人。
  脚曲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2千米。24户,72人。
  板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9千米。村内有坑如平板,故名。27户,82人。
  石板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1千米。村内、溪上有两块大石板相接以供通行,故名。27户,59人。
  跳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45户,116人。
  廿四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约8千米。为宁波市林场商量岗林区驻地。
  唐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5千米。据《唐氏宗谱》记载,南宋绍兴元年(1131),嵊县北漳长三公揽胜至此,遂宅而居,仗剑开田。因长三公姓唐而以田为始,故得名唐田。村委会驻地唐田。东、南、西与奉化市毗邻,北与梨洲村接壤。唐田原属嵊县,民国十七年(1928)划归奉化管辖,为剡明乡。民国后期属剡明乡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改唐田村。1958年唐田、董村两乡合并为唐董乡;同年董村分出,改董村公社唐田管理区。1960年7月划入余姚。1961年改为壶潭公社唐一、唐二大队。1981年更名为唐田公社唐田上大队和唐田下大队。1983年为唐田乡唐田上村、唐田下村。1992年唐田乡并入四明山镇。2001年上、下两村合并为唐田村。区域面积15平方千米,辖2个自然村和1个林场站点,耕地面积113.3公顷,山林1393.3公顷,全村670户,1909人。2014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672.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47.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787元。
  唐田村委会驻地。666户,1899人。
  龙潭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4千米。村处龙潭之上方,故名。4户,10人。
  弥陀殿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约5千米。古有弥陀殿,故名。无当地居民。为宁波市林场护林点。
  平莲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以原平坑、莲花村各取一字而得名。村委会驻地莲花。东北邻梨洲村,东南与唐田村相接,西南与杨湖、棠溪村相连,北靠宁波林场。民国后期均为奉化县唐田乡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平坑村。1956年为平坑高级社。1960年划入余姚。1961年莲花大队属四明山公社,平坑大队属芦山公社。1981年为梨洲公社莲花大队、芦山公社平坑大队。1983年为梨洲乡莲花村、芦山乡平坑村。1992年同属四明山镇。2001年2村合并为四明山镇平莲村。区域面积8.5平方千米,辖4个自然村和1个林场站点,耕地面积29.87公顷,山林面积479.6公顷,共164户,501人。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954.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67.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393元。
  莲花村委会驻地。村四周山形似莲花,村似莲芯,故名。42户,126人。
  平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9千米。村内有4条溪,村前两条汇入甬江,村后两条汇入曹娥江,平坑山脊为甬江与曹娥江分水岭。4条溪水在此均分,故名平坑。48户,143人。
  龙岩岗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8千米。附近山势似龙盘绕,分上盘龙山和下盘龙山,村位于龙头处,故名。51户,159人。
  塘湾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7千米。因村边有山塘而得名。20世纪末建下寺坑水库,村民搬迁至此。另一部分从大茅岙搬迁而来。23户,73人。
  船头湾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约6.2千米。为宁波市林场直属艺林队驻地。现为宁波市林场护林点。
  棠溪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棠溪原名棠荫,村庄附近旧时森林茂密,后来树木不断被砍伐,水土流失,故改称棠溪。棠溪部分东连平莲村,西南接杨湖村,西北靠芦田村,北与溪山、大山村相接;黄海田部分东与杨湖村相连,北与宓家山相接,西、南均与绍兴市嵊州市毗邻。民国后期为嵊县五联乡十五、十六保及叶和乡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卮山乡棠溪村、和平乡大山村。1956年为棠溪、外浦高级社。1960年划入余姚。1961年为芦山公社棠溪、黄海田大队。1983年改为芦山乡棠溪村、黄海田村。1992年为四明山镇棠溪村、黄海田村。2001年两村合并为棠溪村。区域面积14.6平方千米,辖2个自然村和2个林场站点,有耕地83.4公顷,山林912.2公顷,全村共430户,1280人。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204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75.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219元。
  棠溪村委会驻地。据《唐氏宗谱》记载,唐氏始祖崇相公自嵊州北漳迁来,已历700余年,传40余代。404户,1227人。
  黄海田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2.6千米。以村附近有黄海田岗而得名。26户,53人。
  大湖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约7千米。为宁波市林场直属护林点。
  庵基坪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约12千米。为宁波市林场黄海田林区驻地。
  芦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9千米。据《王氏族谱》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先祖王奕行至此,竟夕留恋,而不能去,于是折芦插田,视其郁然森秀,遂名芦田,而卜筑居之焉。村委会驻地芦田。东接棠溪村,南连杨湖村、宓家山村,西邻嵊州、上虞,北与悬岩村、溪山村接壤。清代时为嵊县忠节乡十七都。民国后期为嵊县五联乡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芦山乡芦田村。1956年为第一、二、三高级社。1960年划入余姚县。1961年为芦山公社芦田大队。1983年改为芦山乡芦田村。1992年改属四明山镇。区域面积8.9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有耕地58公顷,山林393.3公顷,全村391户,1082人。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141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10.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542元。
  芦田村委会驻地。391户,1082人。
  杨湖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9千米。由原白杨树、西湖头村各取一字而得名,村委会驻地白杨树。东接棠溪村,西南与绍兴市嵊州市下王镇相邻,西北与宓家山村相连。民国初期为嵊县五联乡十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芦山乡杨湖村。1960年划入余姚县。1961年为芦山公社白杨树大队、西湖头大队。1983年改为芦山乡白杨树村、西湖头村。1992年改属四明山镇。2001年2村合并为杨湖村。区域面积6.9平方千米,辖2个自然村,有耕地17.9公顷,山林347.1公顷。全村175户,510人。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1110.3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88.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550元。
  白杨树村委会驻地。村西原有一株大白杨树,故名。82户,257人。
  西湖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9.2千米。此村有两个沼泽地,俗称东湖头和西湖头。村位于西湖头旁边而得名。93户,259人。
  宓家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据《宓氏宗谱》记载,宓氏先祖,南宋嘉定三年(1210)放逐于此定居。村委会驻地宓家山。东接杨湖村,西南邻绍兴市嵊州市下王镇,北靠芦田村。民国初期为嵊县五联乡十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芦山乡宓家山村。1956年为宓家山高级社。1960年划入余姚。1961年为芦山公社宓家山大队。1983年改芦山乡宓家山村。1992年改属四明山镇。区域面积7.6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有耕地26.87公顷,山林473.6公顷。全村167户,494人。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990.4万元,村级集体收入54.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219元。
  宓家山村委会驻地。167户,494人。
  悬岩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8.5千米。村背靠悬岩山,故名。据《王氏宗谱》记载,悬岩王氏来自上虞陈溪。村委会驻地悬岩。东邻大山村,南与溪山村相接,西北与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交界。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岭南乡十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上虞龙潭乡二村。1957年为岭南乡悬岩高级社。1960年划入余姚县。1961年,为屏风山公社悬岩大队。1983年改屏风山乡悬岩村。1992年改属四明山镇。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辖1个自然村,有耕地26公顷,山林面积240.8公顷。共167户,548人。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15.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82.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923元。
  悬岩村委会驻地。167户,548人。
  大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7千米。村处大山之中,故名。村委会驻地廿箩丘、东与宁波林场相连,南与溪山村接壤,西北与绍兴市上虞区岭南、陈溪乡交界。民国后期属上虞县陈溪乡十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干溪乡大山村。1956年为陈溪乡林木高级社。1960年划入余姚。1961年为屏风山公社大山大队。1983年改屏风山乡大山村。1992年改属四明山镇。区域面积6.8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和1个林场站点,有耕地56.67公顷,山林462.6公顷,共118户,349人。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85.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722元,村级集体经济105.81万元。
  廿箩丘村委会驻地。因村前有田,年可收获廿箩谷,故名。25户,50人。
  朱曹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6千米。原名猪槽,形容地形,后谐音为朱曹。23户,75人。
  朱曹平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5千米。地处朱曹村山坪,故名。11户,35人。
  前岗庙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旧时有前岗庙,村袭庙名。16户,40人。
  乌洞口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7千米。地处乌洞岗山口,故名。6户,31人。
  顶头爿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6.7千米。有一爿田居于村最高处,故名。10户,35人。
  仰天湖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村袭湖名。1958年上虞县下放干部曾来此垦荒,附近群众陆续来此定居。24户,70人。
  四爿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6.7千米。因村前有四爿田,故名。3户,13人。
  石门湾位于四明山镇政府驻地西北约5千米。旧时过路凉亭,俗呼石门湾凉亭。为宁波市林场仰天湖林区所属护林点。
  溪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7.3千米。村委会驻地牛头颈。因村沿溪依山而建得名。东北与大山村接壤,南邻棠溪村,西与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交界。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岭南乡十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改称龙潭乡三村。1956年又属岭南乡,建立溪山高级社。19601年划归余姚县。1961年为屏风山公社溪山大队。1983年改为屏风山乡溪山村。1992年改属四明山镇。区域面积5.1平方千米,辖5个自然村,有耕地10.8公顷,山林322公顷,全村现有126户,351人。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11.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401元,村级集体经济108.05万元。
  牛头颈村委会驻地。山形如牛之头颈,村建其上,故名。31户,92人。
  滴水岩位于镇政府驻地西7.9千米。山岩间常年有滴水,故名。26户,69人。
  吊钩星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6.6千米。村建于两条溪流东北之吊角,美其名曰吊钩星。17户,48人。
  五间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7千米。初建时只有五间房屋,故名。26户,80人。
  黄西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9千米。原名横西坑,村位于东西向溪流西旁,后谐音成黄西坑。25户,65人。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
四明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