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弄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0033
颗粒名称: 梁弄镇
分类号: K928.2
页数: 17
页码: 271-2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梁弄镇行政区划的情况。其中包括概况、社区及居民点、村及居民点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梁弄镇 行政区划

内容

概况
  梁弄位于余姚市西南部,距余姚市区18千米。相传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梁冯,今尚有梁冯桥等。或云自隋唐始,人口大量增多,形成集镇,巷弄有99条之多,遂名梁弄。镇政府驻地四明路218号。东与梨洲街道、鹿亭乡接壤,东南与大岚镇为邻,西南界绍兴市上虞区下管、丰惠两镇,北毗兰江街道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东西极距11.91千米,南北极距14.72千米,区域面积94.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82.52平方千米,占87.3%,水域面积11.98平方千米,占12.7%。2014年末,辖区居民11327户,常住人口30635人,其中户籍人口316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4人。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成为浙江省中心镇。
  唐代至清末,属四明乡梁政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属凤鸣乡。民国十九年(1930)现境域为梁弄镇以及百丈、白水、甘泉、斤岭、前方诸乡。民国后期为梁弄镇、让贤乡、雅贤乡和上虞县后陈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梁弄镇、让贤乡、羊额乡、雅贤乡和上虞县横岙、后陈乡。1956年,梁弄镇、雅贤乡合并为梁弄乡,让贤、羊额2乡合并为让贤乡,上虞县横岙、后陈2乡合并为永兴乡,同年划归余姚县。1958年永兴乡更名为横岙乡,同年,为梁弄、让贤、横岙、石家4个管理区,属四明山公社。次年改梁弄公社。1961年管理区改公社,其中石家更名为湖东。1983年为梁弄镇和让贤、横岙、湖东乡。1992年5月让贤、横岙、湖东3个乡并入梁弄镇,时辖59个村和3个居委会。2001年4月村调整为17个。2003年5月3个居委会合并为正蒙社区。
  境内有大小水库67座,其中四明湖水库库容1.23亿立方米,有大小溪流36条,总长27.4千米,都汇入四明湖。全镇有耕地898公顷,水稻复种面积843公顷,产量3923吨;山林5218公顷,种植毛竹、茶叶、水果、花木等;年销水产品238吨。2014年农业总产值1.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2元。
  2014年末全镇有工业园区4处,有注册企业603家,从业人员7426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2014年工业总产值30.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7亿元,主要产业有灯具、消防、塑料、胶水、五金、汽配等。全镇共有灯具企业445家。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2005年又被命名为中国灯具制造基地。
  集镇建成区面积5平方千米,拥有综合性农贸市场1个和村级市场4个。有华联、家家福、好又多等连锁超市。正蒙街为宁波市级商业示范街。2014年末全镇有商业网点1480个,从业人员3620人。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4所,有卫生院4所、村级医疗站14个,敬老院、养老院、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个,村落文化宫17个,建有文化广场1处。文化产业户56户,图书室18个,藏书5.8万册。有诗歌、武术、音乐、美术、书法、越剧、摄影等11支文体团队。集镇有绿地面积22平方千米,有滨溪、翠湖等公园。
  梁弄交通便捷。213省道过境,镇内各级公路纵横发达,已连通各自然村。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境内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省级文保单位五桂楼及市级文保单位羊额古道、孙子秀墓等。还有北斗湾漂流、白水冲瀑布、四明湖等风景区。先后获省旅游强镇、教育强镇、森林城镇、卫生镇及全国诗词之乡等多项荣誉。2014年获“全国文明镇”称号。梁弄大糕为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及居民点
  正蒙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处。因区域内有正蒙学堂而得名。社区驻地如意路4号文化广场西侧办公楼。1950年建立梁弄镇居委会。1983年分设上街、下街(又叫横街)、晓岭街3个居委会和东岗山、四明湖两个代管点。2003年5月上街、下街(横街)、晓岭街3个居委会合并为正蒙社区,辖10个居民小区,并管理散居在各行政村的非农业户。2014年底居住1842户,5500人,其中户籍人口3240人。2005年被评为余姚市文明社区和示范平安社区。
  梁冯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处梁冯桥南,故名。东临梁冯村,南接众兴家园,西傍梁冯村驻地,北毗梁弄中溪。1990年开发,1992年建成,建筑面积12670平方米。5幢,118户,506人。
  仙桥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因新村西有仙桥而得名。东临镇中路,南傍市场小区,西濒梁弄大溪,北邻梁弄大厦。1989年开发,1993年间建成,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7幢,160户,498人。
  市场小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因中间有梁弄菜市场,故名。东临镇中路,南傍五桂村土地,西濒梁弄中溪,北邻仙桥新村。于1994年至1996年建成,建筑面积7840平方米,其中商铺780平方米,住宅7060平方米。5幢,67户,378人。
  高路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坐落于高路头,故名。东、南临梁冯村土地,西濒梁弄大溪,北界梁弄中溪。原为供销社食品饮料加工场及零星民居。1983年至1990年建造,建筑面积12280平方米。55幢,72户,212人。
  滨溪小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处于滨溪公园西侧,故名。东濒滨溪公园,南接梁冯村土地,西傍五桂村土地及民居和单位,北靠如意路。2001年至2006年建成,建筑面积27200平方米。二层别墅91幢,91户,715人。
  红枫小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因在如意路红枫林旁,故名。东临梁弄镇镇中,南连如意路,西接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濒四明湖。1994年至1996年建造,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32幢,32户,102人。
  邮北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处邮电支局北,故名。东临镇中路,南接梁弄邮电支局,西濒梁弄大溪,北靠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1992年至1993年建成,建筑面积7370平方米。4幢,68户,213人。
  翠湖香堤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2千米。处于翠绿的四明湖畔,故名。东临梁弄大溪,南接文化广场,西临梁弄镇中,北濒四明湖。2010年至2013年建造,建筑面积21860平方米。37幢,40户,300人。
  五桂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以紧靠五桂楼而得名。东临五桂楼,南接梁弄原汽车站,西连镇中路,北界五桂村民居。2005年至2007年建造,建筑面积8280平方米,其中商铺918平方米,住宅7362平方米。4幢,54户,308人。
  东岗山林场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7千米。因建场于东岗山,故名。有毛洞、东岗山、斗风岭和大坪4个林区组成。东临鹿亭乡,东南及南接大岚镇,西连梁弄镇,北傍梁弄镇东溪村和梨洲街道章雅山村。林场驻地大坪,为事业单位。1960年3月晓云乡大坪、让贤乡毛洞自然村划归林场。1983年其人员划归梁弄镇管理,属非行政区域管理单位。15户,35人。
  四明湖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因居民点在四明湖,故名。为事业单位。1983年其人员划归梁弄镇管理,属非行政区域管理单位。10户,12人。村及居民点
  东溪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因东溪流经全村,村以溪名。村委会驻地大池头四明路12-2号。东与梨洲街道的章雅山村、鹿亭乡的中姚村为邻,南界白水冲村,西南和西连梁冯村,北与五桂村相接。民国后期为梁弄镇一、二、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一、二、三村。1956年为国庆、庆祝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国庆、金子岙、庆祝大队。1966年金子岙改为东升大队。1981年各改为斤岭下、金子岙、大池头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斤岭下、金子岙、大池头村。2001年4月,3个村合并为东溪村。村域面积9.85平方千米,辖7个自然村,设39个村民小组,现有803户,2454人。耕地77.9公顷,山林635.3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164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众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余姚市建军灯具厂、余姚市亚得利灯具电器有限公司。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1738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180万元,农业产值1623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7.8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171元。2011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2007年获宁波市小康示范村、文明村。
  大池头村委会驻地。上房西孙姓唐代自山东乐安迁此,建乌墙门祠堂,在祠堂前掘一大池蓄水供居民生活之用,村袭池名。现已处梁弄集镇建成区内,村内巷弄众多,有晓岭街、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等。353户,1022人。
  斤岭下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因在斤岭脚下,故名。旧时也称岭脚下。236户,783人。
  陶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斤岭下之西。陶姓聚居地,故名。有13户,41人。
  金子岙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相传宋时金兀术把金元宝放在山岙口,企图引周围百姓捡元宝围而杀之。众避而不往,无人上当。后人称金子岙,以作抗金纪念,村以岙名。108户,316人。
  小万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3千米,金子岙北。居民以万姓为多,故名。1958年从四明湖址迁此,仍沿用原名。10户,32人。
  上房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千米,大池头东。孙氏一支居住地,村处大池头左上方,故名上房。25户,78人。
  之字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600米,大池头东。因建村处地形如猪舌头,后谐音为之字头。因四明路的建成,居民向东溪桥头一带移居,故又叫东溪桥头。58户,182人。
  梁冯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村内有梁冯桥,故名。村委会驻地牌宪。东接东溪村,南邻白水冲、甘宣二村,西至汪巷村,北界五桂村。民国后期为梁弄镇四、五、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四、五、六村。1956年为五一、黎明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墙里、牌宪、仙桥大队。1966年为红心、东风、雄心大队。1981年恢复为墙里、牌宪、仙桥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墙里、牌宪、仙桥村。2001年4月,3个村合并为梁冯村。村域面积1.5平方千米,辖3个自然村,设26个村民小组,现有598户,1475人。耕地59.4公顷,山林85.6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112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南雷灯具有限公司、余姚市星源灯具金属软管厂、余姚市龙腾灯具有限公司。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12003万元,工业总产值6300万元,农业总产值903万元。村级集体收入40.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628元。2014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2007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小康村。
  牌宪村委会驻地。明嘉靖十七年(1538)为孝子黄骥立牌坊,当地称牌宪,作为村名。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黄姓居多。186户,567人。
  仙桥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相传古代有一老者在山上砍柴,遇二仙弈棋,观棋毕,仙翁以树枝化马送老者回家,不想尘世已过百年,无一熟人。老人呆坐在石板上,后人将此石板称为仙桥,沿用作为村名。今此石犹存。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黄姓居多。208户,584人。
  墙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处于大池头与牌宪之间。旧有黄氏大院,俗称墙里,用作村名。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黄姓居多。208户,584人。
  五桂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因村内有五桂楼而得名。村委会驻地黎明。东起东溪村,南接东溪、梁冯二村,西连后陈村,北濒四明湖。民国后期为梁弄镇四保、七保、雅贤乡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梁弄镇四村、七村、雅贤乡3村。1956年为黎明、五一、宣浣高级社。1961年为梁弄公社黎明、西孙、宣浣大队。1966年宣浣大队改为浣溪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黎明、西孙、浣溪村。2001年4月,3个村合并为五桂村。面积2.25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设31个村民小组,现有812户,2286人。耕地24.8公顷,山林178.3公顷,2014年食粮总产量206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天一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余姚舜豪灯具厂、余姚市国章灯具配件厂。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17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280万元,农业产值121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66.7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426元。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卫生村。
  黎明村委会驻地。沿用高级社名为村名。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境内多巷弄,黄姓居多。477户,1305人。
  后花地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00米。因东溪下段沙石滩遍地蔷薇花开,称下花地。1979年开始利用土地安排建房,又位于老屋之后,改称后花地。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56户,178人。
  成龙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因村东有成龙桥而得名。由原西孙村安排建房,2001年建正蒙街,安置拆迁户于此。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33户,107人。
  西孙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孙姓聚居,故名。孙氏在宋代由山东青州乐安迁此。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村内多巷弄。91户,258人。
  西孙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地处西孙北,为别于西孙,故名。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60户,148人。
  芦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村边山头形似驴子头,叫驴头,后改为芦头。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17户,62人。
  浣溪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00米。梁弄大溪下游段称为浣溪,村建在浣溪旁,故名。1958年从四明湖迁此,仍沿用原名。现处梁弄镇建成区内。56户,161人。
  大人山脚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因村在大人山山脚下,故名。此地曾办农业中学,也称农中。21户,67人。
  后陈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3千米。因陈姓为主而名。村委会驻地晓东。东、东南起五桂村,南邻汪巷村,西接横路村,北濒四明湖。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三、四、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永兴、晓山村。1956年划入余姚县为永兴乡晓山高级社。1958年,因建四明湖水库,从湖址迁现址。1961年为梁弄公社晓东、晓联大队。1983年为梁弄镇晓东、晓山村。2001年4月,2个村合并为后陈村。面积2.3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下设20个村民小组,以陈姓为多,现有522户,1649人。耕地70公顷,山林206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648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圣吉灯具厂、余姚市富盛玻璃钢厂、余姚佳东橡胶厂。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08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630万元,农业产值105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2.3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23元。
  原八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5千米。1958年造四明湖水库,后陈村民移房到已搬迁的原八中校舍中定居,故名。陈姓为多。21户,61人。
  象鼻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5千米。〓山东有一冷水孔,名象鼻头,故名。四明湖湖址的部分后陈村村民移居于此。陈姓为多。9户,32人。
  西〓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3千米。因村落建在〓山之西,故名。由镇村统一规划,村内部分山区村民有计划地移房于此。142户,454人。
  上张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因西〓山脚梁朱公路南、北各有一个张姓村落,路南为上,路北为下,故名。76户,248人。
  下张位于镇政府驻地西4千米。地处上张之北,故称下张。69户,227人。
  落地梅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以山地名村。1958年造四明湖水库,湖址中的后陈村移房于此。陈姓为多。139户,418人。
  缸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3千米。因村落在旧窑址,故名。紧临四明湖度假村。65户,200人。
  岙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村在岙塘山,有岙塘桥、岙塘庙,故名。1户,3人。
  让贤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9千米。因地处原让贤乡辖地,以原乡名作村名。村委会驻地白水冲景区停车场旁。东起东岗山林场,南邻大岚镇夏家岭,西南界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西接岭头村,北邻横坎头、白水冲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二、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羊额乡二、三村。1956年为让贤乡胜利、金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钱库岭、观堂大队。1962年观堂大队分为观堂、上于山、杨家山3个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钱库岭、上于山、杨家山、观堂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4个村合并为让贤村。村域面积8.5平方千米,辖12个自然村、居民点,设19个村民小组,现有525户,1349人。耕地29.4公顷,山林392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64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舜辉骨架电器厂、余姚天飞汽车锁销厂、余姚天宁消防设备有限公司。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27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780万元,农业产值1043万元。村级集体收入25.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422元。
  岭头宅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0千米。地处中宅之南。张姓建村于钱库岭头,故名。张姓为多。30户,83人。
  中宅位于镇政府驻地南9千米。张姓始祖最早在此建宅定居,位于岭头宅、钱库岭2自然村中间,故名。张姓为多。7户,14人。
  黄纸厂位于镇政府驻地之南8.5千米。清中晚期以竹为原料开办纸厂,生产黄纸(煤头纸),故名。民国三十六年(1947),毛洞部分村民迁此。20户,54人。
  上于山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2.5千米。数百年前王姓从上虞县夏家岙底来此烧炭定居,故名。34户,87人。
  杨家山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0千米,黄纸厂之西。以姓得名。今无杨姓,马姓为主。50户,116人。
  让贤村新区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平山自然村北,213省道之西。为梁冯村土地,因地质灾害,安置让贤村部分村民于此定居,故名。先后分三期建房移民。68户,181人。
  众兴家园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让贤村新区西。安置让贤村和岭头村地质灾害区村民于此。让贤村入住51户,157人。
  上观堂位于镇政府驻地南6千米。地处下观堂之上,故名。19户,46人。
  陈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6千米。村近溪流,地势较低,原名沉坑,后谐音为陈坑。18户,45人。
  大园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观堂东南。旧时有两户马姓,园子很大,故名大园。22户,54人。
  下家庵位于镇政府驻地之南6千米。系张氏家庵,原名向阳庵,因在观堂之下,改名下家庵。27户,64人。
  观堂位于镇政府驻地之南6千米。地处上观堂之下,称下观堂,后称观堂。49户,121人。
  白水冲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因境内有白水冲瀑布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后孙。东起东岗山林场,南、西南邻横坎头村,西连甘宣村,北界梁冯、东溪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一村。1956年为联盟、幸福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紫溪、章家岙、后孙大队。1979年道士山从紫溪分出单立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道士山、章家岙、后孙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3个村合并为白水冲村。村域面积3平方千米,辖10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小组,现有409户,1190人。耕地面积43.4公顷,山林284.3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61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白水冲茶厂、余姚市美华灯具厂、余姚市富康灯具厂。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55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040万元,农业产值115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42.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601元。
  后孙村委会驻地。早年有前村和后村,后前村人移至后村居住,而后村谐音演变成后孙。而黄姓居多,无孙姓居住。134户,419人。
  平山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千米。因地处平坦的山坡,故名。以孙姓居多。30户,97人。
  山下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千米。因地处东岗山下,故名。黄姓为多。36户,97人。
  东山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5千米。村落建在东岗山向西北延伸的一支山垅上,与西山相对应,故名。24户,70人。
  车岗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原名叉岗头,通公路后设站,改现名。50户,123人。
  石马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5千米。村旁旧时汪姓大坟前,有石人、石马、石牌坊,故名。43户,120人。
  空畈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地处石马头与章家岙之间的田畈上,故名。30户,89人。
  章家岙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4千米。村内有鄞县李家坑的庄屋,后演变成章家岙。无章姓居住,徐、黄二姓居多。5户,12人。
  邵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千米。以姓得名。现已无邵姓。23户,61人。
  道士山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因据传有白道人在此山修道,故名。20世纪90年代移居于213省道东侧、车岗头南的松林山下,仍沿用原名。24户,93人。
  横坎头村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因村西大溪有横向双埠石坎,故名。村委会驻地横坎头。东起白水冲村,南接让贤、岭头二村,西连汪巷村,北界甘宣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二、四、九、十、十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让贤乡二村,羊额乡一、二、四村。1956年为让贤乡联盟、金星、红星、幸福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横坎头、紫溪、西岙、半山、大岭下、牛轭丘大队。1966年牛轭丘改红卫大队,1971年复为牛轭丘大队。1981年西岙改为百丈岙大队。1983年为贤乡横坎头、紫溪、百丈岙、半山、大岭下、牛轭丘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6个村合并为横坎头村。面积6.6平方千米,辖21个自然村,设35个村民小组,现有850户,2487人。耕地66.3公顷,山林418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113吨。主要工业企业有宁波鸿环土工材料有限公司、余姚市荣山新型材料厂、余姚市精密铸造二厂。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2929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1960万元,农业产值157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8.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578元。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和省森林村庄,2008年被评为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省特色旅游村,2014年被评为省卫生村。
  横坎头村委会驻地。村西大溪有横向双埠石坎,故名。黄姓为多。99户,287人。
  山沿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左右,横坎头北。坐落庵山沿,故名。31户,90人。
  紫溪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千米。据光绪《余姚县志》载:“汉刘纲同妻樊氏云翘,居潺湲洞侧,从白君得仙术,其下有洗药溪,一名紫溪。”村袭溪名。以张、徐二姓为多。134户,340人。
  观岭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千余米,紫溪之东。因有道观(白水宫)于岭头,故名。28户,70人。
  陈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5千米,观岭头之北。以姓名村。18户,45人。
  宫前庙位于镇政府驻地之南3.5千米,紫溪东。因白水宫前有一庙,曰宫前庙,村以庙名。17户,45人。
  冯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以姓名村。59户,176人。
  沈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以姓名村。58户,170人。
  黄家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沈家之北。以姓得名。46户,134人。
  庄基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5千米。因旧时有坟庄,故名。8户,22人。
  半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地处燕石山半山腰,故名。俞姓为多。22户,67人。
  屋顶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8千米。山形似屋顶,建村于山之顶部,故名。地处半山西南。19户,54人。
  后岙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半山东南。畚斗弯山后岙,故名。12户,46人。
  泥桥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地处半山东的泥桥头,故名。55户,157人。
  大岭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地处大岭岭下,故名。93户,295人。
  小市岙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大岭下北黄竹山南岙口。相传宋时有集市,故名。30户,96人。
  周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大岭下之南。相传周姓从姚北水阁周迁此,已传十五世,以姓名村。17户,55人。
  下镵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村后之山形如犁镵,故名。29户,93人。
  牛轭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村旁一丘田形似牛轭,故名。42户,138人。
  黄竹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处于牛轭丘西的黄竹山脚,以山名村。因造四明湖水库,1958年丁家庄村民移居于此。18户,59人。
  百丈岗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5千米。地处百丈岗水库大坝之西北,百丈岗山北麓,故名。15户,48人。
  岭头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因地处大岭、马屋岭、蒲塘岭三条岭之上,故名。村委会驻地万家岙。东起让贤村,南、西界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北连横坎头、东山二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四、五保和上虞童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羊额乡四、五村和上虞童郭乡。1956年原属上虞部分划入余姚,同年,建让贤乡民主、红星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万家岙、大岭顶、蒲塘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万家岙、大岭顶、蒲塘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1年4月,3个村合并为岭头村。面积4.87平方千米,辖6个自然村、居民点,下设12个村民小组,现有421户,1229人。耕地44.73公顷,山林290.5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95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液压部件厂、余姚市鸿大灯具厂、余姚市燎华灯具厂。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32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26万元,农业产值109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5.8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211元。2013年被评为宁波市森林式村庄和余姚市文明村。
  万家岙村委会驻地。地处大岭顶东。以姓名岙,村袭岙名。46户,124人。
  官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1千米,大岭中部。古时曾为要道,路过官员多在此歇脚,故名。以万姓为多。48户,130人。
  马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0千米,下镵之南。因万氏清代有人做官,为关马之所,故名。万姓为多。51户,137人。
  大岭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因村在大岭顶部,故名。以吴、徐、刘姓为多。99户,296人。
  蒲塘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3千米,百丈岙之南。因境内有一水塘,早时周边生长蒲草,故名。以张姓为多。101户,334人。
  众兴家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让贤村新区西。因原居处受地质灾害,村民搬进政府新建的家园,希望生活兴旺,故名。岭头村入住35户,75人。
  甘宣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甘泉畈、宣家塔2村合并时各取首字为村名。村委会驻地宣家塔。东邻白水冲村,南连横坎头村,西接汪巷村,北界梁冯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九保、雅贤乡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让贤乡二村、雅贤乡三村。1956年为让贤乡联盟、雅贤乡第六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甘泉畈、宣家塔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甘泉畈、宣家塔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2个村合并为甘宣村。村域面积1.35平方千米,辖6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小组,现有350户,1077人。耕地50.1公顷,山林68.3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314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翔龙金属有限公司、余姚市强巨精工刀具厂、余姚市梁弄镇万泉灯具厂。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63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9450万元,农业产值48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43.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070元。2011年前后,被评为浙江省卫生村、绿化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全面小康村等。
  宣家塔村委会驻地。处于甘泉畈北。1958年造四明湖水库时从雅贤乡宣家塔移民于此,沿用原名。119户,365人。
  甘泉畈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马家与张家之间。原称干田畈,百丈岗水库建成后,改名甘泉畈。又说古村畈中有一泉,水甘甜,大旱不涸,故名。161户,494人。
  茶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原大岚到梁弄大路西有三间凉亭,有专人施茶,舍草鞋,故名。29户,89人。
  马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以姓名村。11户,34人。
  张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甘泉畈之西。以姓名村。23户,72人。
  柴山脚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宋时柴姓建村于此,故名。现无柴姓。7户,23人。
  汪巷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汪姓聚居,又村内多巷弄,故名。村委会驻地汪巷。东起甘宣村,南邻横坎头村,西连东山、贺溪2村,北界梁冯村。民国后期为让贤乡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三村。1956年为民升高级社。1961年为让贤公社汪巷、姚巷、下宅大队。1981年下宅改为西明大队。1983年为让贤乡汪巷、姚巷、西明村。1992年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3个村合并为汪巷村。村域面积2.41平方千米,辖5个自然村,设13个村民小组,现有355户,1091人。耕地45.6公顷,山林174.1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7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金星玻璃制品厂、余姚市美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市舜祥灯具有限公司。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675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590万元,农业产值884万元。村级集体收入23.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168元。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2013年被评为宁波市卫生村。
  汪巷村委会驻地。以姓名村。原名下宅。136户,402人。
  姚巷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5千米。因村靠姚山南,故名。孙、汪二姓居多。75户,253人。
  外姚巷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3千米。地处姚巷之北,故名。汪姓为多。43户,117人。
  中央宅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地处汪巷与西明之间,故名。汪姓为多。31户,91人。
  西明位于镇政府西南2.5千米。因境内有西明寺而得名,与东明相对应。原名下宅,1981年为避重名而更名。汪姓居多。70户,228人。
  东山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因村落分布在东山周围,故名。村委会驻地蔡家。东起汪巷村,南接岭头村,西南、西界绍兴市上虞区,北连贺溪村。民国后期分别为上虞县后陈乡十一、十二保。余姚县让贤乡五、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上虞县横岙乡二岙村,余姚县让贤乡五村。1956年为余姚县永兴乡青山、三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青山、沿山房、岭顶、蔡家、汪家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青山、沿山房、岭顶、蔡家、汪家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5个村合并为东山村。村域面积5.21平方千米,辖14个自然村,设13个村民小组,现有721户,2217人。耕地68.7公顷,山林621.3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515吨。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71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720万元,农业产值1294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0.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828元。
  蔡家村委会驻地。西溪之东。以姓名村。110户,340人。
  陶家岙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9千米。原以姓名村。今无陶姓,仍袭原名。32户,105人。
  纸塘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8千米。此处原有造纸用的水塘,村建在塘的上方,故名。7户,18人。
  乌泥坎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境内有泥坎乌黑,故名。何姓为多。115户,399人。
  楼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3千米。因村上有乌泥高坎,如楼屋,村处坎下,故名。汪姓为多。68户,204人。
  沿山房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因民房沿山脚而建,故名。陈姓为多。34户,94人。
  石树湾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6.5千米。地处沿山房之东的橡子树山湾,俗称石柴树,故名。11户,32人。
  谢公岭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8千米。因村建在谢公岭之顶,故名。又名谢家岭顶、岭顶。48户,148人。
  楼屋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以汪家楼屋得名。28户,88人。
  对照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在谢公岭顶之南。因地处楼屋里对面,故名。38户,111人。
  狗坤里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5千米,在楼屋里北。因地形像狗窝,“窝”用当地方言读作“坤”,故名。21户,61人。
  西溪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地处蔡家之西。因村居贺溪西岸,故名。蔡姓为多。54户,162人。
  汪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6千米。以姓名村。123户,361人。
  下陈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8千米。四明湖湖址移民后,有两个陈家,此陈家居北,故名下陈。31户,91人。
  贺溪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因村民集居于贺溪两边,故名。村委会驻地麻地下。东起汪巷、后陈二村,南邻东山村,西界绍兴市上虞区,北连横路村。民国后期分别为余姚县让贤乡五保,上虞县后陈乡九、十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余姚县让贤乡六村,上虞县横岙乡横路、西岙村。1956年为余姚县永兴乡五一、三山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麻地下、五一、义家弄、西岙大队。1981年西岙大队更名为建隆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麻地下、埭头(原五一大队)、义家弄、建隆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4个村合并为贺溪村。村域面积6.8平方千米,辖5个自然村,设22个村民小组,现有488户,1504人。耕地53公顷,山林427.8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426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宏尔达机电设备厂、余姚市竹制品加工厂、余姚市鑫波灯具厂。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35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980万元,农业产值107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6.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080元。2012年获“宁波市文明村”“生态村”称号。2013年被评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
  麻地下村委会驻地。早时这一带种植苎麻,故名。126户,399人。
  埭头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早时后陈有一富户,为抗旱防涝,掘出一条贯穿贺溪底部至横岙中部的暗水渠,叫金堂埭,村在埭之口头,故名。117户,354人。
  义家弄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5.7千米,建隆东。以前村庄内有两条弄,称为二家弄,后演变为义家弄。44户,151人。
  建隆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千米。曾名西岙。1981年为避重名,更名为建隆。据张氏家谱载,太公避雨,见村上空有白龙现身,取村名为见龙,后成建隆。以张、章姓为多。195户,580人。
  象山脚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7.2千米,建隆西。因地处象山脚下,故名。6户,20人。
  横路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4千米。因村中有上、中、下三条横路贯穿,故名。村委会驻地横路。东起后陈村,南连贺溪村,西界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西北接果木场,北濒四明湖。民国后期为上虞县后陈乡一、二、七、八、九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上虞县横岙乡横路、大园、一、三村。1956年划归余姚县,属永兴乡贺溪、大园、三一高级社。1958年因建四明湖水库,三一高级社移民到大岙。1961年为横岙公社桂义、横路、大园大队和八大队。1966年八大队改为大岙大队,1983年改为建山大队。1983年改为横岙乡桂义、横路、大园、建山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4个村合并为横路村。村域面积5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下设18个村民小组,现有620户,1967人。耕地75.2公顷,山林269.2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519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华福工贸有限公司、余姚市国翠制衣厂、余姚市四明湖酒业饮料有限公司。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638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900万元,农业产值1039万元。村级集体总收入37.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768元。2013年被评为宁波市森林村,2014年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生态村。
  横路村委会驻地。因村内有上、中、下三条横路贯穿,故名。242户,723人。
  张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千米。以姓名村。62户,186人。
  倪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千米,横路及大园之间。以姓名村。19户,55人。
  里宅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3千米。是倪氏分支居住地,因其居里,故名。47户,142人。
  桂花树下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千米。据传百余年前,村门有一株大桂花树,故名。1961年后改为桂义。74户,236人。
  大园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千米,倪家与建山之间。原为陈氏种菜大园,建四明湖水库时移民于此,仍用原名。77户,304人。
  西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5.5千米。村处大园西山脚下,故名。21户,81人。
  大岙位于梁弄镇政府驻地西北6千米。原为荒地,因造四明湖水库移民至大岙。1983年,为纪念湖底旧地改名为建山。78户,240人。
  明湖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因村处于四明湖大坝下,故名。村委会驻地八字桥。东起雅贤村,南接四明湖大坝,西、北界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民国后期为余姚雅贤乡八保,上虞县后陈乡一、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余姚雅贤乡四村和上虞后陈乡一、三村。1956年,原属上虞部分划入余姚,建梁弄镇勤联高级社和永兴乡三一高级社。1961年为横岙公社八大队。1966年分为邱家湾、红湖两个大队。1981年红湖大队改为八字桥大队。1983年为横岙乡邱家湾、八字桥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2个村合并为明湖村。面积0.86平方千米,辖3个自然村,设11个村民小组,现有196户,581人。耕地40.3公顷,山林88.4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260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永盛灯具有限公司、余姚市明兴灯具有限公司、余姚市申龙制线厂。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50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400万元,农业产值60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28.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658元。2010年前后被评为浙江省卫生村、省绿化和兴林富民示范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八字桥村委会驻地。村内有长桥、洞桥,两桥形成八字,故名。是四明湖址原永兴乡八字桥和小万家移民村,村袭原名。又称下岙。邱家湾有两岙,居南者曰上岙,居北者曰下岙,故名。65户,179人。
  邱家湾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0千米。邱姓居住地,位于南岙山湾,故名。104户,315人。
  长湾底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9千米。因湾名村。居民姓万,四明湖水库底小万家移民于此。27户,87人。
  雅贤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6千米。此地曾属雅贤乡,村袭乡名。村委会驻地下坞。东起湖东村,南濒四明湖,西邻明湖村,西北界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东北接兰江街道冯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五、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五、六村。1956年为三益、前峰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下坞、前方、后岗头、前峰大队。1981年,前峰大队改名前潭大队。1983年改为湖东乡的下坞、前方、后岗头、前潭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4个村合并为雅贤村。村域面积4.97平方千米,辖13个自然村,设11个村民小组,现有645户,2095人。耕地面积56.47公顷,山林384.5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64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浙江曙光灯具有限公司、宁波燎宁灯具有限公司、余姚市方华模具有限公司。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878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6000万元,农业产值901万元。村级集体收入28.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838元。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森林村庄。
  大村(下坞)村委会驻地。为坞山周边最大的村落,故名。坞山是晋高僧支循圆寂地。村处山下,又称下坞。121户,397人。
  岭脚位于镇政府驻地北6.5千米。地处赵宦岭脚,故名。47户,165人。
  西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6.5千米。地处下坞西,老鹰山脚下,故名。43户,141人。
  石溪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千米。村因溪名。55户,180人。
  路下方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5千米。地处大路下方,故名。27户,89人。
  大路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5千米。地处旧时梁弄至余姚大路旁,故名。43户,141人。
  十亩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5千米。村址原有十亩大田,于姓来此定居,故名。现有14户,45人。
  洼里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5千米。地处地势低洼的十亩头里面,故名。11户,37人。
  沿山位于镇政府驻地北6千米。地处西山南,沿酱缸盖山南麓,故名。因造四明湖水库,1958年在原址向上移居,仍用原名。5户,15人。
  前方位于镇政府驻地北6千米,石溪头之南。村民从四明湖址迁此,仍名前方。112户,360人。
  后岗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千米。地处木主岭岗之后,故名。101户,306人。
  前潭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5千米。地处后岗头之南。村前有一大水潭,故名。村民从四明湖址前方移居于此。40户,137人。
  大地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千米,前潭之南。住地原是一块大荒地,名大地头,故名。1958年村民从四明湖址前方移居于此。26户,91人。
  湖东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因村落分布在四明湖水库东边,故名。村委会驻地石家。东起高南村,南接五桂村,西濒四明湖,北界雅贤村及兰江街道冯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二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二村。1956年为桃花岭、三联、高南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岭丰、邱家、后俞、石家大队。1981年岭丰大队改为桃花岭大队。1983年改为湖东乡后俞、桃花岭、邱家、石家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4个村并为湖东村。村域面积5.04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设19个村民小组,现有638户,1996人。耕地面积45.8公顷,山林354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107吨。主要工业企业有余姚市日月灯具有限公司、华东纺织厂、余姚市金源灯具有限公司。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4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8亿元,农业产值720万元。村级集体收入62.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697元。
  石家村委会驻地。以姓得名。111户,392人。
  窑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千米,四明山门之南的213省道两边。境内有砖瓦窑,故名。5户,15人。
  上移房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左右。原址在石家西的四明湖边,因1971年水位上涨受淹,向上移至山地,故名。56户,192人。
  山田里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上移房西。原址在四明湖边,1971年迁移到山田畈,故名。7户,18人。
  何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8千米。以姓得名。164户,454人。
  高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千米。以姓得名。61户,166人。
  邱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千米。以姓得名。68户,181人。
  后俞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旧时石家称前俞,该村位于石家北,故名。169户,578人。
  高南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因位于高地岭古道之南,故名。村委会驻地南边。东、北均接梨洲街道,南连东溪村,西接湖东村。民国后期为雅贤乡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一村。1956年建高南高级社。1961年为湖东公社高地、南边、大园、金家大队。1981年,大园、金家大队分别改为园艺、金山大队。1983年改为湖东乡的高地、南边、园艺、金山村。1992年5月改属梁弄镇。2001年4月4个村合并为高南村。村域面积6.2平方千米,辖16个自然村,设10个村民小组,现有480户,1537人。耕地63.3公顷,山林344.5公顷,2014年粮食总产量186吨。主要工业企业有浙江鑫源灯具有限公司、余姚菲亚浦电子电器有限公司、宁波燎兴灯具有限公司。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979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760万元,农业产值663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708元。2010年被评为省兴林富民示范村。
  南边村委会驻地。位于高地之南,故名。71户,226人。
  大园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造四明湖水库时,大园等村移民集聚于此,村袭原名。49户,162人。
  宋家岙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6千米。以姓得名。39户,123人。
  顾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以姓得名。53户,174人。
  下陈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以姓得名。旧时还有上陈家,以示区别,故为下陈家。21户,66人。
  下竹园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顾家西南。以高地为界,竹园分称上、下二处,顾姓村民辟下竹园为居地,故名。16户,52人。
  高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庄里与小庵厂之间。以姓得名。11户,33人。
  庄里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旧为坟庄屋,逐渐成村,故名。21户,66人。
  里夏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千米。因夏姓有两处居地,该处位于里,故名,42户,103人。
  外夏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千米。因地处里夏家之外,故名。5户,18人。
  龚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千米,高地岭脚公路弯头之南。以姓得名。12户,48人。
  木桥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大园南。以桥名村。32户,121人。
  串山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村袭山名。民国三十七年(1948)国民党反动派烧山并村,谢家村被烧尽,村民移居于此。6户,21人。
  金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千米。金姓从原黄明乡金岙迁此,故名。59户,188人。
  小庵厂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千米。旧时土地堂称小庵,有嵊县金姓来此烧炭建草舍(俗称山厂),故名。34户,106人。
  田庵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高家之南。因在田边建庵,庵旁成村,故名。9户,30人。

知识出处

余姚市地名志

《余姚市地名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分人文地理实体、自然地理实体、历史地名三卷,以地名为主,收录部分余姚市具有地名意义的人工建筑、单位名称等。采用条目体,按类分编,逐条释名。按街道、乡镇、村民委员会及居民点编排顺序。

阅读

相关机构

正蒙社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梁弄镇
相关地名
梁弄
相关地名
东溪村
相关地名
梁冯村
相关地名
五桂村
相关地名
后陈村
相关地名
让贤村
相关地名
白水冲村
相关地名
横坎头村
相关地名
岭头村
相关地名
甘宣村
相关地名
汪巷村
相关地名
东山村
相关地名
贺溪村
相关地名
横路村
相关地名
明湖村
相关地名
雅贤村
相关地名
湖东村
相关地名
高南村
相关地名